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3.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特 点
总体上看:
1、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君主专制政治的思想基础;
2、地位上升,成为唯一的正统学派;
3、通过控制国家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影响深远;
思想内容上看:
1、吸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神化君权;
2、吸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外儒内法,维护君主大一 统的政权。
李斯名片
• 李斯的处世哲学是“老鼠哲学”: •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荀子的弟子 • 郑国渠(韩国) • 统一文字
四、确立统治地位——汉
董仲舒的 “新儒学”: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大一统”“三纲五常”的 理论,强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和纲常等级。 • 继承先秦儒学 :“礼”“仁”“仁政”“以德为主” 。 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 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 并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小结
1、经过孟子与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体系更加 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对富国强兵、变 法革新等需求更强烈、儒家思想虽然逐步摆脱伦 理道德强烈的色彩,更加向政治靠拢,但“迂远 而阔于事”,与诸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当 时的影响有限。
3、对社会: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
4、对教育:有教无类,贵族不在独享文化教育权
二、初步发展——战国,蔚然大宗
•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 孟子的主张:
• 1、在政治上: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政在得民” 2、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 和扩充人的善性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PPT
(2005年江苏历史卷· 29)孔于思想 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的是 B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 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谢谢指导!
思想认识: 儒家思想始终成为主流的原因 主观: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自我
创新,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迎合了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客观: 历代统治者大都采取一系 列措施加强儒学地位.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条件 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欧洲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迅速发展 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 条件 封建统治十分稳固 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 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 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 内容 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 影响 有一定的冲击,但未能动 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 义为干橹” ------顽固派大学士倭仁
洋务运动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设学第三》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 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一 背景 孔子 、 儒 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家 (形成时期) 思 影响 想 背景 在 西汉 古 (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 董仲舒 代 影响 社 会 程灏、程颐 发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朱熹 展 宋明 演(正统地位强化) 心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 变 的 背景 李贽 历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 程 (批判继承中发展)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
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 想的政治。(8分)
课堂练习题
答案要点:
(1)主要内涵:强调军民相互依存,
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2)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3
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史
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武威文庙孔子行教图
2005年全球祭孔大典武威文庙现场
知识整合与归纳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3、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4、儒学出现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佛、道三教并立
5、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09年上海高考31题)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历史命运如何
高考试题分析
答案要点:
1、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2、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
(5)民为贵、以人为本思想对协调人与人 的 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6)民本思想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7)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
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坚韧包
容、含蓄内敛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儒家思想的评价
2 消极方面
、
在相当长时期内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课堂练习题 例题3、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 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 固宁邦。”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与儒家思想PPT学习课件
总结:
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统一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八坚持、反对)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7)宋明时期 (8)明清时期
(3)秦朝时
(4)西汉时
(9)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
(10)十九世纪末,康有为借用
(5)三国两晋南北朝 (11)辛亥革命后
(6)唐宋时期
(12)新文化运动前期
(9)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 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 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全盘 利用 否定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 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 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 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 必然受到冷落。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 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 “天 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 需 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
美国旧金山市政 广场的祭孔活动
形 成 、 发 展 和 演 变
一 、 儒 家 思 想 的
1、创立: 春秋时期 孔子 “仁” 、“礼”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
浙江高考题2
(2011浙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 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 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 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 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C.①④
四家对人生、社会国家、自然的主张
人生
社会治国
自然
儒家 仁、礼、重 德治、仁政 天行有常、
义轻利
(人治)
制天命
道家 逍遥、消极
(超越功利)
法家
墨家 节俭、追求 功利
无为而治
因循自然
集权、法治、 变法
课堂小结
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 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奖励耕战,推 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 辑学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它们都影响了 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荀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课堂探讨
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与发 展的重要贡献。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前551-前479 )
——《论语·子路》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
p 13
第六节 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清代实 学
代表者有清初三先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晚 清二大儒(龚自珍、魏源),以及曾国藩。黄宗羲提出“工 商为本”和“天赋人权”,对封建制度作了否定。顾炎武面 向现实,提倡“经世致用”。集古代学术之大成者是王夫之, 把古代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发展到最高水平。龚自珍正 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其历史观表现出发展进化的思想。 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找到一 条变革社会的途径。曾国藩背负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铸造了 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偶像;又用实际行动第一个打开了学习 西方的窗口,成为洋务运动的奠基人。
4、主导: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 5、冲击: 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 7、理学: 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 系。 p2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
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 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治国的礼教为主。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p5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孟子(孟轲)发展和完善了孔子“仁” 的学说,提出“以德王天下”,反映出伦理 本位的人本主义思想。其仁政学的内容:制 民之产,保民而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 他还以此区分“以力服人”的霸道和“以德 服人”的王道。仁政学的基础是性善论,内 容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 非之心,智之端也。追求礼义仁智,必须以 义为荣,以利为耻。
儒家思想ppt课件
16
和的思想,和为贵
17
三、儒学对中国及现代世界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文化:稳定封建统治 制定行为规范 当今社会:提出新型政治理念
18
三、儒学对中国及现代世界的影响
2、对世界的影响 东亚:深化儒家思想 稳定社会秩序 欧洲:推动启蒙运动 催生现代观念
19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20
11
一、儒家思想发展史 孟子
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
12
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 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 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 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 切的同情和爱心。
2
5
3
4
4
3
5
6
7
8
儒家思想:
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 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
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师, 后来指的是知识分子。
9
一、儒家思想发展史心
①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②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 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 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多强调礼是他思想体 系的核心。③仁和礼二者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 畴,仁和礼共同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 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驭着。⑤认为 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 心来概括 。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 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 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 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 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 内容、影响?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 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 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 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 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 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 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 内容、影响?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 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 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明末清初基本特征: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封建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②阶级(阶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 队伍扩大(不能说资产阶级) ③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黑暗(封建制度衰落) ④思想文化:理学僵化;科举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 人性,摧残思想;出现了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的民 主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 ⑤外交:“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
3、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7
儒学评价
❖ 积极(消极): ❖ 思想: ❖ 政治: ❖ 经济:
8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教育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教育事业;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3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 春秋战国: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 秦朝:尊法抑儒 (如焚书坑儒)法家 ❖ 汉初:无为而治(道家) ❖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维护了封建专制 主义统治,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12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学 形式,继承“仁”“礼”的 世界本原
心 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心即理
学 “理”。
也”
2、(影响)以儒家纲常约束
致良知
社会,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
极作用。
11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9、全面评价儒学及现代意义
2
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变革或社会转型)
❖ 经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 制确立
❖ 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新兴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 思想:文化繁荣、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
❖ 阶级:士阶层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14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9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1、他们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对以后的反专制 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10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
学 派
相同点
不同点 世界本原 修养方法
理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 “理”是 格物致知
出现西学东渐,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6)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6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 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较 为脆弱,而封建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使早期 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思想文化:理学僵化,科举八股取士,压制人 性,限制思想
13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 变法的阻力。 (8)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 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1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2、儒墨道法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4、董仲舒新儒学成为主流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5、春秋战国到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变化及原因 6、理学产生的背景及评价
7、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对他们思想评价
8、为何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启蒙运动那样深远影响?
明末清初基本特征: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封建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②阶级(阶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 队伍扩大(不能说资产阶级) ③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黑暗(封建制度衰落) ④思想文化:理学僵化;科举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 人性,摧残思想;出现了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的民 主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 ⑤外交:“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
3、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强化阻碍思想进步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7
儒学评价
❖ 积极(消极): ❖ 思想: ❖ 政治: ❖ 经济:
8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教育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教育事业;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3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 春秋战国: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 秦朝:尊法抑儒 (如焚书坑儒)法家 ❖ 汉初:无为而治(道家) ❖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影响: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维护了封建专制 主义统治,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12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学 形式,继承“仁”“礼”的 世界本原
心 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心即理
学 “理”。
也”
2、(影响)以儒家纲常约束
致良知
社会,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
极作用。
11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9、全面评价儒学及现代意义
2
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变革或社会转型)
❖ 经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 制确立
❖ 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新兴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 思想:文化繁荣、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
❖ 阶级:士阶层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14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9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1、他们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对以后的反专制 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10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
学 派
相同点
不同点 世界本原 修养方法
理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 “理”是 格物致知
出现西学东渐,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6)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6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 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较 为脆弱,而封建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使早期 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思想文化:理学僵化,科举八股取士,压制人 性,限制思想
13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 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 变法的阻力。 (8)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 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1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2、儒墨道法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 3、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4、董仲舒新儒学成为主流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5、春秋战国到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变化及原因 6、理学产生的背景及评价
7、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及对他们思想评价
8、为何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启蒙运动那样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