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化学(大连理工)5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p区元素(三))
15.1 复习笔记一、卤素的概述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其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碘有微弱的金属性,砹是放射性元素。
1.卤素的性质卤素的许多性质有规律的递变。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卤素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电离能依次减小,电负性依次减小。
其单质的氧化性按F 2,Cl 2,Br 2,I 2的次序减弱,卤素负离子的还原性按F -,Cl -,Br -,I -的次序增强。
2.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卤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 s 2n p 5,除氟只形成-1氧化值的化合物外,氯、溴、碘都能形成多种氧化值(-1,+1,+3,+5,+7)的化合物。
3.卤素形成的单质氯水,溴水,碘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在碱存在下,促进X 2在H 2O 中的溶解、歧化。
2222X 2H O 4HX O +−−→+,激烈程度:222F Cl Br >>>I 222X H O HXO HX −−−→++←−−−,激烈程度:222Cl Br I >>二、卤化物1.卤化物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1)活泼金属和较活泼金属的低氧化态卤化物是离子型的。
它们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与晶格能大小有密切联系。
金属卤化物大多易溶于水,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通常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2)非金属卤化物和p 区元素的多数金属卤化物都是共价型的。
p 区元素中的一些卤化物也属于共价型卤化物。
非金属卤化物为共价型卤化物,易水解,产物通常为两种酸。
3233BX 3H O H BO 3HX (X Cl,Br,I)+−−→+=4223SiCl 3H O H SiO 4HCl+→+(3)卤化物的键型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熔沸点下降。
同一金属不同卤素:①AlX 3随着X 半径的增大,极化率增大,共价成分增多;Na 的卤化物均为离子键型,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晶格能增大,熔沸点增大。
大学无机化学第5章_酸碱平衡(大连理工版)
2 H 3O + (aq) + CO3- (aq)
6.5 ×10-5 + y
−11
−5
y
K a2 (H 2 CO 3 ) = 4.7 × 10
{c(H 3 O )}{c(CO = - {c(HCO 3 )}
−5
+ 2- 3
)}
(6.5 × 10 + y ) y = −5 6.5 × 10 − y
−11
OH- (aq) +HB (aq) 0 0 cα
-
cα Kb = 1−α
2
K b (B ) 当 < 10−4 时, c
2
K b (B ) {cα =
-
α <Hale Waihona Puke 10−21−α ≈ 1
}
α=
K b (B ) {c}
-
c(OH + ) = cb a ≈ K θ ca b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KW =c{(H3O+)}{c(OH-)}
c(OH-) =7.7×10-12 mol·L-1
pH = −lg{c(H 3O )} = 2.89
+
解离度(a)
c0 − ceq 已解离的浓度 α= × 100% = × 100% 初始浓度 c0 1.3 × 10 −3 醋酸的解离度α= × 100% = 1.3% 0.10
ceq /(mol⋅ L )
−1
6.5 ×10 + y + z
−5
z
{c(H3O+ )}{c(OH− )} = (6.5×10−5 + y + z) z = 1.0×10−14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f区元素)
18.2 课后习题详解1. 选择一种镧系金属,写出其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并用有关电极电势和镧系元素形稳定氧化态的规律说明所得结论。
解:选择La 元素,其与稀酸的反应方程式为322623La H La H +++=+。
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酸性条件下,镧系金属的3(/) 1.98A E Ln Ln V θ+≤-,La 与H +反应生成04f 全空的稳定结构的3La +。
2. 在镧系元素中哪几种元素最容易出现非常见氧化态,并说明出现非常见氧化态与原子的电子层构型之间的关系。
解: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但是Ce 、Pr 和Tb 还有+4价氧化态,Sm 、Eu 和Yb 还有+2价氧化态,这与其电子构型有关。
其对应的电子构型分别为40(4)Ce f +、41Pr (4)f +、47(4)Tb f +,26(4)Sm f +、27(4)Eu f +、214(4)Yb f +。
而04f 、74f 和144f 为全空、半满和全满的稳定结构,容易形成。
3. 根据有关化学性质的知识推和铈和铕为什么在离子交换等现代分离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是镧系元素中最易分离出来的元素?解:由于铈具有112456f d s 的稳定电子构型,除能形成3Ce +外,还能形成4Ce+;4Ce +在水溶液中或在固相中都能稳定存在。
当pH 值为6时,,在弱酸中或弱碱溶液中,氯气等氧化剂能将Ce 3+氧化为4Ce +,而且4Ce +易水解,在碱性溶液中能生成CeO 2·xH 2O 沉淀,甚至pH 在0.7~1的条件下就能沉淀出来;其他+3稀土元素则要pH 在6~8时才沉淀。
这样,可将铈在分离其他稀土元素之前就分离出来。
铕得电子构型为4f 26s 2,可形成Eu 2+。
Sm 3+,Eu 3+,Yb 3+比其他稀土离子较易还原为Ln 2+,特别时Eu 3+更易被还原。
这可从下列电对的值看出:,可用Zn 做还原剂将Eu 3+还原为Eu 2+,而Sm 3+,Yb 3+等不被还原。
大学普通化学(大连理工)
代入:Tf = kf·B b
整理得: M B
MB 1 . 86K kg mol
kf mB Tf m A
-1
0 . 749g
0 . 19K 50 . 0g
147g mol
1
4.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用一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或不 同浓度的溶液)分置两侧,溶剂分子通过半 透膜向对方运动,净结果使溶剂进入溶液的 现象称为渗透。 半透膜:只 允许溶剂分子通 过,不允许溶质 分子通过的薄膜 。
范托夫方程说明:在一定温度下,非电 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仅取决于单位体积溶 液中所含溶质的质点数目,而与溶质的性质 无关。 通过测量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 可计算溶质(小分子除外)的摩尔质量。
1887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F.M.Raoult) 研究得出经验公式: p = p* xA A 式中: p /Pa —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 /Pa — 纯溶剂A的蒸气压。 A xA — 溶液中溶剂A的摩尔分数。 若溶液仅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 则:xA + xB = 1, p = p* (1-xB) A
b ( C 12 H 22 O 11 )
68 . 4 g 342 g mol
-1
0 . 200 mol
-1
n ( C 12 H 22 O 11 ) m (H 2O )
0 .200mol 1 .0kg
0 . 200 mol kg
Tb = kbb(C12H22O11) = 0.512 Kkgmol-1×0.200mol kg-1 =0.102 K Tb = Tb + Tb (H2O ) =0.102 K + 373.15 K =373.25 K
无机化学知识点摘要(一)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版
第一章气体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1)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2)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地混合。
(3)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气体的密度比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小很多。
2、理想气态方程:pV=nRT,其中p、V、T分别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压力和热力学温度。
R为摩尔气体常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p以Pa、V以m3、T以K为单位,则R=8.314J·mol-1·K-1。
3、理想气体是一种假想的模型,它忽略了气体本身的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真实气体,只有在低压高温下,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分子间平均距离比较大,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才能把它近似地看成理想气体。
4、理想气体混合物: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理想气体混合物。
其中每一种气体都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在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6、Da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7、Amage分体积定律:混合气体中组分B的分体积V B是该组分单独存在并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占有的体积。
8、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9、气体的压力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弹性碰撞而产生的,是“分子群”对器壁碰撞作用的统计平均的结果。
实验5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的测定 普通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
实验
(实验开始前须写好一、二内容,报告可以双面打印)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地点日期指导教师学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实验测定的反应为:
已知此反应的机理如下:
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为了能够测出一定时间内H2O2浓度的变化量,在H2O2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淀粉溶液(指示剂)。
这样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也进
行着如下反应:
反应生成的微量I2很快与淀粉反应,使溶液显蓝色。
由上述方程式可以推出,速率方程式为:
反应速率常数为:
记录下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的△t,从上式中求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值。
由下面的公式计算活化能。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是为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化学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大学层次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以化学的观点、化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未来工程实际中以化学观点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普通化学理论课:32学时(30学时理论课,2学时考试)(一)气体和稀溶液2学时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4学时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概念。
2.了解系统、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和功等热力学常用术语,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
3.了解焓、焓变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 m )和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4.了解自发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熵变和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的意义。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了解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能够用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学时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
3.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熟悉反应速率理论,会用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能够进行平衡组成的简单计算。
5.熟悉反应商判据和Le Chaterlier原理,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5学时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版,无机化学期末试卷A卷
HSU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无机化学》(本科)期末试卷(A)(时间120分钟)试卷编号: 2008772001-01院(系) 班 姓名 学号 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气体液化必须在临界温度以下,根据下列气体的临界温度,判断在室温可液化的一组气体是( )①H 2 5.1K ②NH 3 408.4K ③CH 4 190.9K ④CO 2 304.1K ⑤ O 2 154.6KA ① ② ③B ③ ④ ⑤C ② ④D ① 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子衍射和氢光谱是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的两个重要实验;B 不准确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反映它限制了经典力学适用的范围;C 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个可用氢光谱的实验证实;D 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是原子轨道的同义词,故它和波尔轨道也是一样的。
3、判断下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正确的是( )A Mn 第四周期 第ⅦB 族d 区 B Zn 第四周期 第ⅠB 族ds 区C Sb 第五周期 第ⅤA 族p 区D W 第六周期 第ⅥB 族 d 区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不合理的是( )A n=2 l=1 m=0B n=2 l=2 m= -1C n=3 l=0 m=0D n=4 l=2 m= -25、下列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沿x 轴方向可形成σ键的是( )A 22x x p p -B 224z s d -C 22y y p p -D 33xy xy d d - 6、下列各物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仅含色散力的是( )A H 2OB Br 2(l )C NH 3(l )D C 2H 5OH 7、下列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 某一种物质熔点低,微溶于水,易溶于CCl 4,不导电,它一定是原子晶体;B KCl 易溶于水,而AgCl 难溶于水,其原因是KCl 是典型的离子晶体,而AgCl 由于Ag +较强的极化作用已有明显的共价性;C NaCl 的熔化主要是克服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而冰的熔点主要克服氢和氧之间的共价能力;D NaF 的熔点比KF 高,这是由于Na +的极化力比K +强。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篇一: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大连理工)】普通化学习题答案一、是非题(用“+”、“—”表示正确和错误)第2、3、5、6、10、11、12题“+” 其它题“—” 二、选择题1-5b、c、d、d、a 6-9 d、bcd、ac、cd 三、填空题1 ②⑤①③⑥④2 ①>④>② = ③>⑤3 ①31②4 Ⅲa ③4s24p14 略5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吸引作用离子间、共价键和金属键 6 方向饱和7 sp3109。
28’sp2杂化3个平面三角形dsp2杂化 4个 90。
sp3杂化 4个 109。
28’11sp3杂化 4个 109。
28’正四面体形 d2sp3 6个 90。
正八面体形121318禁带宽度(eg)不同(半导体eg<2ev,绝缘体eg>6ev),导体有导带,绝缘体则无。
19 (不要求)错位粒子缺陷间隙离子缺陷杂质粒子缺陷空位缺陷四、简答题 1①该写法违背了洪特规则。
根据洪特规则,n相同的电子应尽先占据m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②该写法违背了泡力不相容原理。
3s只有一个轨道,只可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③该写法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n相同l不同的轨道,能量高低为ns<np。
3是指从la到lu的15个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缩小不明显的累积现象。
4①为非极性分子,在其同种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
②均为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③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④为极性分子,且n与h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nh3分子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还有氢键。
5沸点与分子间力关系一般为:分子间力越大,沸点越高。
所以沸点高的物质分子间力大。
分子间力大小:i2>br2>cl2>o2>n2>h2 6卤代烃hx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分子间作用力仍以色散力为主。
对相同结构类型的物质色散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hcl,hbr,hi 三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也依次增大,它们的熔沸点同样依次增高。
大连理工普通化学考试样题(含解答)
大 连 理 工 大 学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试卷:A(少) 考试形式: 闭卷 授课院 (系): 化工学院 考试日期:2006年6月11日 试卷共 6 页一. 是 非 题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10小题, 每小题1分)1.标准状态下,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时,某反应的∆r H <0, ∆r S <0,则该反应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 — )(因为:∆G=∆H-T ∆S, ∆G<0才能自发进行)2. 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可以确定一个波函数。
( — ) (因为:n, l, m 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才可以确定一个波函数,自旋量子数m s 与波函数无关)3. 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的。
(— ) (因为:还存在中性配合物,如Fe(CO)5, 没有内界和外界)4. 已知反应N 2(g)+2O 2(g)=2NO 2(g)的∆r H (298K)=67.7kJ .mol -1,则∆f H ( NO 2,g,298K)= 67.7kJ .mol -1。
(— ) (因为:生成一摩尔NO 2(g)的∆r H (298K)才是∆f H ( NO 2,g,298K))5.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总大于反应热。
(+ ) (因为:∆H=Ea(+)-Ea(-),吸热反应∆H>0,所以Ea(+)>∆H )6. 电化学抛光时,要抛光的工件做阴极。
(— )(因为电化学抛光时要抛光的工件需要溶解,做阳极时,M=M n+ + ne 发生溶解)7. 电极极化总是使阳极产物的实际析出电势小于理论析出电势。
(— ) (因为电极极化是使阳极产物的实际析出电势大于理论析出电势)8. 主量子数n=3时,有3s,3p,3d,3f 四种原子轨道。
(— ) (因为主量子数n=3时,只有3s,3p,3d 三种原子轨道,n=4时,才有4s,4p,4d,4f 四种原子轨道)名:号:系:级 班装订线9. 相同温度下,同一种物质的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渗透压越小。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自测练习题第一章气体一、判断1、氨的沸点是-33℃,可将100kPa、-20℃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 ...... ...()2、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 ..... ... ..........()3、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 ... ..........()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是指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温度、相同压力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
... ... ... ... ... ... ... ... ... ... ... ......................()二、单选题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 ... ... ... . ... ... ... ... ... ...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2、在温度相同、容积相等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气体A和B。
若气体A的质量为气体B的二倍,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气体B的0.5倍,则p(A):p(B) =.................................................................... ............................()(A) 1/4; (B) 1/2; (C) 2; (D) 4。
3、对下列各种烃来说,使其在充有足量氧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大连理工化工课程设计
大连理工化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化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3. 学生能够了解化工工艺流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简单的化工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化学计算,解决化工过程中的定量分析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化学化工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态度,培养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一或大二化工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化工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操作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学反应原理:讲解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分析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因素。
2. 化工单元操作:介绍常见化工单元操作(如蒸馏、萃取、吸附等)的原理、设备和应用。
3. 化工工艺流程:分析典型化工工艺流程,如石油炼制、合成氨、氯碱工业等,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4. 化工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5. 化工计算: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物料平衡、热量平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