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

合集下载

17 第十七章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

17 第十七章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

第二节 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的要求
一.现场管理要求 • • • • • • • 2.变配电所应制定以下 1.变配电所应有以下记录: 制度 • 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①抄表记录: • 交接班制度 ②值班记录: • 倒闸操作票制度 ③设备缺陷记录: ④设备试验、检修记录: • 巡视检查制度 ⑤设备异常及事故记录: • 检修工作票制度 •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 工作器具保管制度 • 安全保卫制度
2)操作票制度。凡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及其他较复杂操作项目, 均必须填写操作票,这就是操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是防止误操作的重要组织 措施。 必须填写操作票的工作。变电所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倒闸操作必须填写 操作票。在变电所电气部分里规定只有下列工作可以不用操作票:①事故处理; ②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③拉开接地隔离开关或拆除全厂(所)仅有的一组 接地线。 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在变电所高压设备上的倒闸操作都必须执行操作票 制度,必须填写操作票。 倒闸操作操作票由操作人填写,每张操作票只准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票 的格式应统一按照有关规定的格式执行,见附录3。为了便于考核,在操作票上 操作项目栏的右侧可以增加一栏操作时间(“时、分”)。 操作票填写的要求如下: 1)操作票上的操作项目要详细具体。必须填写被操作开关设备的双重名称,即 设备的名称和编号。拆装接地线要写明具体地点和地线编号。 2)操作票填写字迹要清楚。严禁并项(例如验电和挂地线不得合并在一起填 写)、添项以及用勾画的方法颠倒顺序。 3)操作票填写不得任意涂改。如有错字、漏字需要修改时,必须保证清晰,在 修改的地方要由修改人签章。每页修改字数下宜太多,如超过三个字以上最好 重新填写。
经“三审”批准生效的操作票,在正式操作前,应在“电气模拟 图”上按照操作票的内容和顺序模拟预演,对操作票的正确性进行 最后检查、把关。每进行一项操作,都应遵循“唱票——对号—— 复诵——核对——操作”这5个程序进行。具体地说,就是每进行 一项操作,监护人按操作票的内容、顺序先“唱票’’(即下操作 令);然后操作人按照操作令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及自己所站的位 置无误后,复诵操作令;监护人听到复诵的操作令后,再次核对设 备编号无误,最后下达“对,执行!”的命令,操作人方可进行操作。 操作票必须按顺序执行,不得跳项和漏项,也不准擅自更改操作 票内容及操作顺序。每执行完一项操作,做一个记号“√”。除特 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操作人或监护人。 操作中发生疑问或发现电气闭锁装置报警,应立即停止操作,报 告值班负责人,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操作。 全部操作结束后,对操作过的设备进行复查,并向发令人回令。 2.倒间操作注意事项 1)倒闸操作时,不允许将设备的电气和机械防误操作闭锁装置解 除,特殊情况下如需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通过拼图活动,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经历查询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计算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4)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分析和欣赏几种常见的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拼图,探求验证勾股定理的新方法。

教法和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1)以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缺乏七年级学生那种强烈的新奇感,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而且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只要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他们能够就勾股定理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想一想:根据U =IR,能否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应用欧姆定律
求电流
求电压
求电阻
1.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1)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 (2)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应用欧姆定律
I1 = R1R3 = 20Ω 20Ω =1.2A
R1 +R3 20Ω+20Ω
课后作业
R
I1=0.5 A
U1=5 V R=? I2=?
U2=20 V
R=
U I
=
5V 0.5 A
= 10 Ω
I2=
U2 R
=
20 V 10 Ω
=2A
欧姆定律I-R图像
课堂回顾
求电流
求电压
求电阻
公式中使用国际单位(单位要统一) 电压U 的单位: V 电阻R 的单位: Ω 电流 I 的单位: A
课堂小测
(1)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解:(1) S1、S2都断开时,电路为R1和R2的串联电路,
电源电压为
U =I (R1+R2)=0.3 A (20 Ω+20 Ω)=12 V
(2) 当S1、S2都闭合时,电路电阻R2被短路,电路为R1、R3组
成的并联电路,电流表示数是
U
12V
例题分析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 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题步骤 (1)画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解:
I=
U R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习题析与解答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习题析与解答
d
x d
K+1 K
c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钢珠c和 、 的直径不同 的直径不同, 钢珠 和a、b的直径不同,则两平板玻璃形成 空气劈尖,由分析得,钢珠c的直径与标准件 空气劈尖,由分析得,钢珠 的直径与标准件 直径相差: 直径相差:
x = N
λ
2
= 1 . 81 × 10
6
m
改变钢珠间的距离d,将钢珠c移至 c′ 处,如图 改变钢珠间的距离 ,将钢珠 移至 所示, 与 之间条纹数目未改变, 所示,a与 c′之间条纹数目未改变,故不影响检 验结果。但由于相邻条纹间距变小, 验结果。但由于相邻条纹间距变小,从而影响观 测。
d = (2k + 1)
λ
4n2
= 2n2 d = (2k + 1)
当k = 0时,d =
λ
4n2
2 = 99.3nm.
17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17-7另解 -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在折射率n3=1.52的照相机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n2= 1.38的MgF2增透膜,若此膜仅适用于波长 λ =550nm的 光,则此膜的最小厚度为多少? 解:如图示,光线1直接透射,光 2 1 线2经过两次反射后透射,有半波 n1=1.0 2 损失,故两透射光的光程差为 n2=1.38 d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解法2 解法 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以下的条纹间距 公式求入射光波长
x =
d ′ λ d
x
第5条暗纹
应注意两个第5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 9 邻条纹间隔数为9,因为中央明纹是中 心(被分在两侧,如右图所示)。故 △x=22.78/9mm,把有关数据代入可得

方法技巧篇17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方法技巧篇17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方法技巧篇17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A .考点精析、重点突破、学法点拨双曲线的性质 1.双曲线的对称性双曲线x k y =(k ≠0)关于原点对称,也关于直线y =x (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或直线y =-x )对称,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也关于原点对称;双曲线x k y =(k ≠0)与x k y -=(k ≠0)关于两坐标轴都对称;它们的四支组成优美的图形,共有____条对称轴.例1 (2012深圳市)如图,双曲线()k y k x=>0与⊙O 在第一象限内交于P 、Q 两点,分别过P 、Q 两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已知点P的坐标为(1,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每一支的两端分别无限地趋近两坐标轴,我们把两坐标轴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 3.双曲线上到原点的最近点双曲线与直线y =x 或y =-x 的交点是双曲线上到原点最近的点.||k 越大,这个“最近点”就离原点越远,双曲线也就离原点越远.例2 (2012福州)如图,过点C (1,2)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 =-x +6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xk y =(x >0)的图像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9 B. 2≤k ≤8 C. 2≤k ≤5 D. 5≤k ≤8B .中考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一、巧用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若点),(00y x P 是反比例函数xk y =上的任意一点,则有=⋅00y x ,即0x 与0y 的积必是一个定值.过点P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点B ,则PA=OB=||0y ,PB=OA=||0x .故有||||210y x s s OPB OPA ⋅==∆∆P=||21k ,此时矩形OAPB 的面积为||||||00k y x s =⋅=.这就是说,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的面积为|k |,这是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1.确定解析式例3 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向x 轴、y轴作垂线,所得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 .x y 6-=B .x y 6=C .x y 3-=D .xy 3=2.求图形的面积例4 (2005·宁波市)如图,正比例函数x y =与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AB⊥x 轴于点B ,CD⊥x 轴于点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1B .23C .2D .25例5(2012·湖南株洲市)如图,直线(0)x t t =>与反比例函数21,y y x x-==的图象分别交于B 、C 两点,A 为y 轴上的任意一点,则∆ABC 的面积为( )A .3B .32t C .32 D .不能确定3.比较面积的大小例6 (2006·兰州市)如图,P l 、P 2、P 3分别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 1A 10、△P 2A 20、△P 3A 30,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l 、S 2、S 3,则( )A .321s s s <<B .312s s s <<C .231s s s <<D .321s s s == 4.确定点是否在图像上例7 (2007·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六个点A(1,5),)35,3(--B ,C(-5,-1),)25,2(-D ,)35,3(F ,)2,25(F ,其中有五个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不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点CB .点DC .点ED .点F 二、一次函数“牵手”反比例函数1.同一坐标系中的两个图象共存问题例8 反比例函数xk y 2-=与正比例函数kx y 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 )2.求函数关系式或图象交点坐标问题例9 已知反比例函数)0(≠=k xk y 和一次函数6--=x y .(1)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3,m ),求m 和k 的值.(2)当k 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3)当k =-2时,设(2)中的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分别为A 和B ,试判断此时A 、B 两点分别在第几象限?∠AOB 是锐角还是钝角(只要求直接写出结论)?例10 (山东课改实验区)如图,直线22--=x y 与双曲线x k y =交于点A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AD⊥x 轴于点D ,如果C DB ADB s s ∆∆=,那么k =______.例11 (2012·湖北襄阳)如图,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2kx相交于A (1,2),B (m ,-1)两点.(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A 1(x 1,y 1),A 2(x 2,y 2),A 3(x 3,y 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请直接写出y 1,y 2,y 3的大小关系式;(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 1x +b >2k x的解集.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例12 (2012·安徽)甲、乙两家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甲商场采用“满200减100”的促销方式,即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满200元但不足400元,少付100元;满400元但不足600元,少付200元,……;乙商场按顾客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打6折促销. ⑴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了510元的商品,付款时应付多少钱? 解:⑵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为x (400≤x <600)元,优惠后得到商家的优惠率为p (p=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优惠金额),写出p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p 随x 的变化情况; 解:⑶品牌、质量、规格等都相同的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商场的标价都是x (200≤x <400)元,你认为选择哪家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请说明理由.C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考能力要求一、数形结合思想例13 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x k y 1=,x k y 2=,x k y 3=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 1,k 2,k 3 的大小关系为( ) A .321k k k >> B .123k k k >> C .132k k k >> D .213k k k >>二、函数思想例14 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I 与R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第17章 人治与法治

第17章 人治与法治
1 《史记•商君列传》 2 《商君书•一言》 3 《商君书•君臣》 4 《商君书•修权》 5 《商君书•去强》

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特点,在法家思想中,以法治国的实质就是重法任刑、以刑治国。 客观、中肯地评价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是件困难的事情。在汉代到近代以前,
由于儒家居于思想的主流,批判、贬斥法家思想的呼声不绝于耳。如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 旨》中提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司马迁也贬 低商鞅,称之为“天资刻薄人也”。而近代,新文化运动使西方国家的法治、宪政思想得以 传播,人们希望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寻找思想资源,为变法图强之路寻找理论根据。梁启超把 先秦时代的法家思想称之为“法治主义”,以区别于“术治主义”、“势治主义”,并说: “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惟一之主义。”6按照我国香港学者陈弘毅教授的观点,法家思想 既具有进步、积极意义,也存在缺陷和局限。
治理国家的方式;2、“法治”是指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3、“法治”是一种政治法律制 度;4、“法治”代表一种价值取向。9孙笑侠教授认为,1、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 2、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3、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4、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 律精神;5、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10
(二)人治与法治的关系 关于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的争论,人类历史上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中国春秋战 国时期儒家、法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儒家主张人治(或德治、礼治),法家主张法治。 第二次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这一问题上哦不同观点。第三次是 17-18 世纪 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提出的法治的观点。就词义而论,这三次的分歧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国家治理主要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第二个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靠一 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第三个是在政治上实行民主还在专制

第17章 非线性电路

第17章 非线性电路

U2 = f2 (I2 ) I 2 = g 2 (U 2 )
U = f1 ( I ) + f 2 ( I )
2、两个压控型电阻: I = g (U ) 两个压控型电阻: 1 1 1 ∴并联等效伏安关系: 并联等效伏安关系:
I = g1 (U ) + g 2 (U )
3、若一个是压控型电阻,一个是流控型电阻: 若一个是压控型电阻,一个是流控型电阻: 写不出串并联的伏安关系式
可以写成
i(t) = I0 + ∆ i(t) i US/RS I0 U0 Q US u i=g(u)
u(t) = U0 + ∆u(t) i(t) = I0 + ∆ i(t)
RS
i + u

+
− uS(t) US
由 i=g(u), 围绕Q点函数 围绕 点函数 i(t)的泰勒展开式 的泰勒展开式
= I 0 + g ' (U 0 ) ∆ u (t ) i (t ) ≈ g (U 0 ) + g (U 0 )[ u ( t ) − U 0 ]
并联: 并联: i + u
− i1
+
u1 −
i2
i +
u2 −
i (u)
i1 ( u)
i' ' i2
' i1 o
i '1
i2 ( u)
i = i1 + i2 u = u1 = u2
u'
u
同一电压下将电流相加。 同一电压下将电流相加。
一、非线性电阻的串并联
(二)伏安关系以函数式表示时: 伏安关系以函数式表示时: 1、两个流控型电阻: U1 = f1 ( I1 ) 两个流控型电阻: ∴串联等效伏安关系: 串联等效伏安关系:

17 第十七章 商标的构成条件

17 第十七章 商标的构成条件
第十七章 商标的构成条件
一、积极条件 二、消极条件源自积极条件•显著性 •不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 •可视性
显著性
• 《商标法》9条: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 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 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商标的构成要素,具有和其他商标相区别 的特点
• 《商标法》11条: 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 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 标注册。
• 《条例》6条: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 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 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8条:作 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请注册的地理标志,可以 是该地理标志标示地区的名称,也可以是能够标示 某商品来源于该地区的其他可视性标志。 前款所称地区无需与该地区的现行行政区划名称、 范围完全一致。
不与他人在先权利冲突
• 《商标法》9条: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 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 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①商标权与著作权冲突 ②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冲突 ③商标权与姓名权、肖像权冲突
商标权与姓名权的冲突
名人
要件
损害权利人利益 经授权 抗辩
作为商标的姓名具有更强的其他含义
解决方式: ①驳回注册申请 ②允许他人对初审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
《商标法》30条: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 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
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③允许他人对已注册的商标提出撤销申请
《商标法》41条:已经注册的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 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已经注册的商 标......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 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第17章 土地行政复议

第17章 土地行政复议

1.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
2.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是因不 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
3.行政复议机关是依法有履行行政复议 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
4.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的 活动。
5.行政复议的结果以行政机关的决定表 现出来。
6情形。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 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即抽象行政行为)不 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 查申请:①国务院部门的规定;②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③ 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所谓规定,指一般 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含国务院部门规章和 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办理。
1.受理并审查复议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2.向有关单位及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 资料;
3.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法与适当,并拟定复议决定;
4.处理或者转送《行政复议法》第7条所列 有关规定(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见本章 第一节);
5.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 应诉事项;
(3)对土地民事纠纷的调解不服的。个人或者 组织之间因土地权益争议,对地政部门居间 做出的调解不服的,不能申请复议,而可依 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思考题 1、试述土地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 2、试述土地行政复议的范围。
3.土地行政复议的对象,即土地行政复议法 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 政行为,主要是土地行政执法行为。
4.申请土地行政复议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 的期限内提出。
5.土地行政复议机关必须对下级地政部门的 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明确的 裁定。

高等数学第17章第1节可微性

高等数学第17章第1节可微性

第十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1可微性一 可微性与全微分与一元函数一样,在多元函数微分学中,主要讨论多元函数的可微性及其应用.本章首先建立二元函数可微性概念,至于一般n 元函数的可微性不难据此相应地给出(对此,在第二十三章有更详细的论述).定义1 设函数),(y x f z =在点()000,y x P 的某领域)(0P U 内有定义,对于)(0P U 中的点),,(),(00y y x x y x P ∆+∆+=若函数f 在点0P 处的全增量z ∆可表示为: ),(),(00y x f y y x x f z -∆+∆+=∆),(ρo y B x A +∆+∆= )1(其中A,B 是仅与点0P 有关的常数,)(,22ρρo y x ∆+∆=是较ρ高阶的无穷小量,则称函数f 在点0P 可微,并称)1(式中关于y x ∆∆,的线性函数y B x A ∆+∆为函数f 在点0P 的全微分,记作y B x A y x df dz P ∆+∆==),(|000)2(由)1()2(可见dz 是z ∆的线性主部,特别当y x ∆∆,充分小时,全微分dz 可作为全增量z ∆的近似值,即).()(),(),(0000y y B x x A y x f y x f -+-+≈ )3(在使用上,有时.也把()1式写成如下形式,y x y B x A z ∆+∆+∆+∆=∆βα )4( 这里()()()().0lim lim 0,0,0,0,==→∆∆→∆∆βαy x y x例1 考察函数xy y x f =),(在点),(00y x 处的可微性. 解 在点),(00y x 处函数f 的全增量为()000000,),(,y x y y x x y x f -∆+∆+=∆ =.00y x y x x y ∆∆+∆+∆ 由于(),00→→≤∆∆=∆∆ρρρρρρyx yx因此()p o y x =∆∆.从而函数f 在00,y x 可微,且.00y x x y df ∆+∆= □二 偏导数由一元函数微分学知道:若()x f 在点0x 可微,则函数增量(),)()(00x o x A x f x x f ∆+∆=-∆+其中()0'x f =A .同样,由上一段已知,若二元函数f 在点),(00y x 可微,则f 在点),(00y x 处的全增量可由(1)式表示.现在讨论其中A 、B 的值与函数f 的关系.为此,在(4)式中令()00≠∆=∆x y ,这时得到z ∆关于x 的偏增量z x ∆,且有x x A z x ∆+∆=∆α或.α+=∆∆A xzx 现让0→∆x ,由上式便得A 的一个极限表示式.),(),(lim lim000000xy x f y x x f x z A x x x ∆-∆+=∆∆=→∆→∆ ()5容易看出,(5)式右边的极限正是关于x 的一元函数()0,y x f 在0x x =处的导数.类似地,令()00≠∆=∆y x ,由(4)式又可得到.),(),(limlim000000yy x f y y x f y zB y y y ∆-∆+=∆∆=→∆→∆ ()6它是关于y 的一元函数()y x f ,0在0y y =处的导数.二元函数当固定其中一个自变量时,它对另一个自变量的导数称为偏导数,定义如下: 定义2 设函数.),(),,(D y x y x f z ∈=若D y x ∈),(00,且()0,y x f 在0x 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则当极限.),(),(lim ),(lim00000000xy x f y x x f x y x f x x x ∆-∆+=∆∆→∆→∆ ()7存在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f 在点),(00y x 关于x 的偏导数,记作()00,y x f x 或 ().00,y x xf ∂∂注意1 这里符号y x ∂∂∂∂,专用于偏导数算符,与一元函数的导数符号dxd相仿,但又有差别.注意2 在上述定义中,f 在点),(00y x 关于x (或y )的偏导数,f 至少在(){}(){}),|,(,|,000δδ<-=<-=y y x x y x xx y y y x 或上必须有定义. 若函数()y x f z ,=在区域D 上每一点()y x ,都存在对x (或对y )的偏导数,则得到函数),(y x f z =在区域D 上对x (或对)y 的偏导函数(也简称偏导数),记作),(y x f x 或xy x f ∂∂),( ()⎪⎪⎭⎫ ⎝⎛∂∂y y x f y x f y ),(,或, 也可简单地写作x f ,x z 或x f ∂∂⎪⎪⎭⎫ ⎝⎛∂∂.,y f z f y y 或 在上一章中已指出,二元函数),(y x f z =的几何图象通常是三维空间中的曲面.设()0000,,z y x P 为这曲面上一点,其中),(000y x f z =,过0P 作平面0y y =,它与曲面的交线⎩⎨⎧==),(,:0y x f z y y C是平面0y y =上的一条曲线。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7 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7 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9版)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氮的负荷增加
外源性 上消化道出血、过量蛋白饮食、输血等 内源性 氮质血症、低钾性碱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便秘、感染等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
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能量代谢障碍
脑敏感性增高
止痛、镇静、麻醉以及氯化铵
病理生理学(第9版)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对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的作用 早期 谷氨酸增高 晚期或急性 解毒作用 谷氨酸降低,谷氨酰氨增高脑水肿
(2)GABA能神经元抑制作用增强 (3)乙酰胆碱降低
晚期 兴奋性递质减少,抑制性递质增多
氨对脑内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第9版)
2. 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1)抑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三羧酸循环停滞 (2)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消耗NADH (3)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消耗ATP (4)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三羧酸循环停滞
免疫功能障碍
第三节
肝性脑病
病理生理学(第9版)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
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 精神综合征
特征 早期:可逆性,人格改变、智力减弱、意识障碍等 晚期:不可逆性,肝昏迷(hepatic coma),甚至死亡
GABA-A受体复合物与其配体结合能力增强 GABA摄入减少、释放增强 外周型苯二氮 受体(PTBR)表达及活性增高
神经类固醇类增加,GABA受体活性增强 四氢孕烯醇酮 THP 四氢脱氧皮质酮 THDOC
病理生理学(第9版)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作用:唤醒功能
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S017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 教学课件

S017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 教学课件
❖杂环化合物,是指环状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 子外,还有其他原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杂原子:O、N、S。
O
非芳香杂环:
O
O
N
H
芳香杂环:
O
S
N
2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音译法:按照IUPAC推荐的普通名称,用2~3个汉字音 译,使用带口字旁的同音汉字。
❖系统命名法:根据相应的碳环命名。
N H
氮杂-2,4,6-环庚三烯
3 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性质
(1) 亲电取代反应
❖呋喃、吡咯、噻吩具有芳香性,能进行卤代、硝化、 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且反应的速度比苯快得多,发生 反应时取代基优先进入α-位。
H2SO4, 25℃
SO3H
S
S
α-噻吩磺酸
❖呋喃和吡咯对及氧化剂都比较敏感,应使用特殊的试 剂乙酰硝酸酯进行硝化,使用吡啶三氧化硫进行磺化。
戊糖 碱基
磷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戊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 酸(RNA)中的戊糖是核糖。 ❖RNA中的碱基是胞嘧啶、脲嘧啶、腺嘌呤、鸟嘌呤;
❖DNA中的碱基是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
(1) 戊糖:
CHO OH OH OH
C H 2O H
D-核糖
CHO
OH OH C H 2O H
D-2-脱氧核糖
4 N3
5
N2
O
1
1,2,3-噁二唑
❖有些稠杂环化合物的原子编号是固定的。
5 6
7 8
4 3
N2
1
异喹啉
6
1N
2
N
3
5 N7
8
4
N H
9
嘌呤

第17章 有效数字及误差

第17章 有效数字及误差
上课了!大家安静! 上课了!大家安静!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 的数据处理
§17.1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7.
一、有效数字的记位规则 1、有效数字: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在一个数据中,除最后一位是不确定的外, 在一个数据中 , 除最后一位是不确定的外 , 其它各位都是 确定的 数据的位数不仅表示数据的大小, 数据的位数不仅表示数据的大小,也反映了测定的准确度 数据的保留位数是由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由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所决定的 数据的保留位数是由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所决定的
n
n − 1 n − 1 当测定次数n>50 n>50时 分母用n 当测定次数n>50时,分母用n-1或n。n-1称为自由度 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又称 , ) 变异系数(CV) 变异系数(CV)
s =

i=1
(xi − x )
d.操作误差 d.操作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
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一致。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一致。
2.随机误差(或称不定误差或偶然误差) 2.随机误差(或称不定误差或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 由一些随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 特点 a.不恒定-时大,时小,时正,时负 不恒定-时大,时小,时正, b.难以校正-通过增加测定次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难以校正-通过增加测定次数, c.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表征分析结果误差 ──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1.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17-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例17-3) 的大小来衡量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
W Nd Nd ( P )
18
(W ) P
W ( P )0
(W P
)1
O
Nd

N
d
(W P
)
N0
N1
N
3、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 ⑴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劳动供给的原则:劳动的边际负效用= 工资的边际正效用
19
⑵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当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是一个定值时,
劳动市场的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以Ns表示劳动的需求 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 W/P为实际工资,则
总供给(AS Aggregate supply curve)曲线是由总量生产函数与代表 劳动市场均衡的两个方程引出的。为此,我们先要有一些预备知 识。
一.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
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借助于宏观生产函数表达
2
由1、2、3可求得IS曲线,为:
r a e 1 y,或: y a e dr
d
d
1
由4、5、6可求得LM曲线,为:
r k y m ,亦即r k y 1 M
h h
h h P
或: y h r m ,亦即y 1 M h r
⑶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 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 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在既 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2、总需求受很多变量影响:价格水平(物价)、人们的收入、 对未来的预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总需求与这些变量之间 是相关关系。但在初级版的教材中,我们只将其理解成为一元线 性相关关系。

第17章高速水流new汇总

第17章高速水流new汇总

4.消能方式
4)戽流:
戽流介与挑流、面流之间(三滚一浪)
4.消能方式
5)辅助消能工
4.消能方式
6)低Fr数水流消能问题
水头低、流量大的闸坝工程的消能,似乎容易, 其实很难,应引起重视。
常见水流形式为底流或戽流,主要问题是:水跃 消能率低,跃后波浪大,水流脉动流速(压强) 大 ,河床、岸坡常被冲刷
(3)消能原理理论分析
关于紊流: 本质是四维的,消能须考虑紊动程度,能量方程—数模 方程 的含义(式中的时变、对流、扩散、源 等项)。 关于紊流的各种方程式:(瞬时总能量,时均能量,紊 流,K方程,ε方程 能量级串理论,
紊流时均能量方程式(下页)
A) 紊流时均能量方程式
1 E u i2 2
新课题

高速水流研究的理论基础:高速水力学
高速水力学简介
属于水工水力学的一个分支, 涉及到普通水力学中未 出现的特殊水力学现象,是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中的 重大技术难题。 何谓高速水流? 1)出现了普通水力学中未出现的掺气、空化、流速及压 强强烈紊动、急流冲击波等特殊现象; 2)没有明确的流速界限; 3)一般流速为20——50m/s时可称为高速水流。 主要研究内容: 泄洪消能,脉动振动,掺气水流,空化空蚀
90%∽45%
4.消能方式
6)低Fr数水流消能问题
处理措施: 思想重视 设臵辅助消能工 减小单宽流量 其它
5. 新型消能工
1)收缩式:宽尾墩、窄缝式(溢洪道)
紊流时均能量方程式:
E (u j E ) ( u j p) u j g j t x j x j
① ② ③ ④
ui ui ui ui ( ui ) ( ui' u 'j ) ui ) ( ui' u 'j ) x j x j x j x j x j x j

17第17章_周环反应

17第17章_周环反应

• 实例:
1. [4+2]环加成:丁二烯+乙烯
总目录
(1)基态时(加热的条件下)
情况①:LUMO
HOMO
乙 烯Ψ2,C 2
丁二烯Ψ2,C 2
基态时情况①轨道对称性相符,反应允许!
总目录
情况②:(看Ψ1和Ψ3,结论也是一样的!)
LUMO HOMO 丁二烯Ψ3,m 乙 烯Ψ1,m

因此,基态时轨道对称性相符,反应允许!
(第1节)
+
环加成反应
(第2节)
+
σ -迁移反应( σ -H迁移、 σ -C迁移)(第3节)
(第4节 周环反应理论)——单列:理解有点难!
总目录
第一节 电环化反应
一、电环化反应的定义
共轭多烯的两端环合成环烯烃,或环烯烃开环变 成共轭多烯烃。
总目录
二、4n体系的电环化反应规律
顺旋
对旋
开环反应动画
记记看
1
2
2 3 4
CH3
2 3 4 5
=
CH3
[1, 5] 氢 迁移
CH3 H
CH3
5
1
CH3 H
生成更稳定的产物
CH3
1,5-H迁移动画
总目录
[3,3]σ迁移
CH2 CH2
1 1′
CH CH2 CH CH CH CH2
2 3 4 5
2′
3′
1′
H2C CH CH2 H2C CH CH CH CH2
2 3 4 5
总目录
实例4
H 100℃
H
H H
H
4n+2

H
H
构型表达方式!

17 第17章(全C)生存分析20110910

17 第17章(全C)生存分析20110910

G ( X t )的95 %可信区间为 G ( X t ) 1.96 S G ( X t ) exp exp[ G ( X t ) 1 96 S G ( X t ) ] 。 (17 8) (17 9) 对公式(17 8)取反对数, 得到总体生存率可信区间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20页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2页
章目录
END
研究生用《医学统计学》
孙振球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第2版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3页
章目录
END
第十七章 生存分析
目录
第一节 生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生存率的估计与生存曲线
第三节 生存分析的log-rank检验
第四节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概念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17页
章目录
END
2.生存率标准误计算
有两个公式 S P ( X t ) d P( X t ) n( n d ) 1 P( X t ) nd (17 3) (17 4)
S P ( X t ) P ( X t ) 例: S P ( X t )
1 1 1 0.430 0.1041 23 22 22 21 10 9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18页
章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ND
计算总体率可信区间:公式及例题
计算总体率1 可信区间 P(X t) u /2 S P ( X t ) (17 5) 生存率为P( X 17 ) 0.430, 可信区间为 0.430 1.96 0.1041 (0.226 , 0.634 )
第五节 寿命表
作业及思考题
第17章 生存分析 第4页

17第十七、八章 电与磁(中考复习导学案)

17第十七、八章 电与磁(中考复习导学案)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编写人:姓名一、复习目标:1.知道磁场的定义、条形碲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及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及其应用(安培定则)。

3.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能量转化。

4.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

5.知道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物体叫做磁体。

一些物体接触或靠近磁性物质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极,用S表示;一个叫极,用N表示。

同名磁极互相,异名磁极互相。

3.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

磁场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而又确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铁、钴、镍等物质及电流产生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而发生的。

磁场是有方向的。

在磁场中某一点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该点的磁感线方向、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的指向。

4.实验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它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联系。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跟的磁场相似,也有两个磁极。

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跟的方向和的方向有关。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实现了由能转化为能。

6.化学电池分为锌锰干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它们都是将能转化为能。

7.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由能转化为能。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方向和方向有关。

8.为减少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远距离送电要用。

9.在高压线路中,触电的形式有:触电和触电。

三、经典考题:1.图1中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

2.根据图2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

图1图21四、课堂检测:1.已知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画出图3中电流的方向。

2.如图4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 端移到B 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 3.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伏特C.安培D.奥斯特4.如图5,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棒ab ,把它的两端跟灵敏电流计连接起来,闭合开关,不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做法是( )A.导体ab 不动,磁体向右运动B.磁体不动,导体ab 向右运动C.磁体不动,导体ab 竖直向上运动D.磁体不动,导体ab 斜向上运动4.如图6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示意图,请指出:(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量子力学基础一、基本要求1. 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物质波波长的计算。

2. 了解不确定性原理的意义,掌握用不确定关系式计算有关问题。

3. 了解波函数的概念及其统计解释,理解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4. 掌握用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一维无限深势阱的简单问题,并会计算一维问题中粒子在空间某区间出现的概率。

5. 了解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和空间量子化,了解斯特恩-盖拉赫试验及微观粒子的自旋。

6. 理解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壳层结构。

二、基本内容1. 物质波与运动的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动,在此意义下,微观粒子既不是经典意义下的粒子,也不是经典意义下的波。

描述其波动特性的物理量v 、λ和描述其粒子特性的物理量E 、p 由德布罗意关系h E v =ph =λ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统一的图像。

2. 波函数对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进行描述所使用的函数,一般写为(,)t ψr , 波函数的主要特点:(1)波函数必须是单值、有限、连续的; (2)*(,)(,)1t t d xd yd zψψ=⎰⎰⎰r r (归一化条件);(3)*(,)t ψr ,(,)t ψr 表示粒子在t 时刻在(x 、y 、z )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称为概率密度。

特别注意自由粒子的波函数:/()i E t A e--ψ= p.r 式中P 和E 分别为自由粒子的动量和能量。

3. 不确定性原理1927年海森堡提出:对于一切类型的测量,不确定量∆x和∆xp 之间总有如下关系:∆x ∆x p ≥2同时能量的不确定量∆E与测定这个能量所用的时间(间隔)∆t的关系为:∆E ∆t ≥2不确定性原理完全起源于粒子的波粒二象特性,与所用仪器与测量方法无关。

4. 薛定谔方程波函数(,)t ψr 所满足的方程。

若已知微观粒子的初始条件,则可由薛定谔方程决定任一时刻粒子的状态。

在势场(,)U t r 中,薛定谔方程可写为222∇-m(,)U t ψ+r ti ∂ψ∂=ψ若势能函数()UU ≡r 与时间无关,则可将(),t ψr 写成()()f t ψr ,其中()ψr 满足定态薛定谔方程222∇-m()ψr +()Ur ()ψr =E()ψr而)(t f =Eti e-,此时有(),t ψr 、)t =()ψr Eti e-这种形式的波函数称为定态波函数,它所描写的微观粒子的状态则称为定态。

在一维情况下,定态薛定谔方程成为222()()()()2dx U x x E x m d x-ψ+ψ=ψ5.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薛定锷方程及波函数定态薛定锷方程2222d E m d xψ-=ψ(0x a<<)定态波函数()inn n x xaπψ=(n =1,2,3,….)6. 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如表17-1 表17-1四个量子数7. 泡利不相容原理1925年泡利提出:一个原子系统内,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一组量子数n (,l ,m ,s m )。

不相容原理是确定电子组态和原子壳层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结合能量最低原理,就可以对元素周期表进行成功的解释。

三、习题选解17-1 试求出质量为0.01kg ,速度为10m·s -1的一个小球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1001.010626.634⨯⨯===-vm h p h λm331063.6-⨯=m17-2 若光子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均为0.5nm ,试求: (1)光子的动量和电子的动量之比。

(2)光子的动能和电子的动能之比。

解:给定波长为λ的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为λhpp=λhchv E P ==相同波长电子的动量为λhp e =所以(1) 波长同为5.0nm 的光子和电子动量之比为1=epp p(2)高速运动电子的动能为总能量和静能量之差20cm E E k -=由相对论动量与能量关系有42022cm p c E +=2042022cm c m pc E k -+=而光子静质量为0,其动能即为其总能量λhcEp=所以,波长同为5.0nm 的光子和电子动能之比为22042022102.4⨯=-+⎪⎭⎫ ⎝⎛=cm cm hc c hcE Ekpλλ17-3 试证明,当一个粒子的能量远大于其静止能量时,这个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的波长大致相等。

证:能量为E 的光子波长为Ehc p=λ同样能量的电子波长为ph e =λ对于高速运动的粒子有==v m p 2201cm v v -222021cc m mcE v -==将E 平方,再减去p 的平方乘c 的平方4202222202242022211cm cc m cc m pc E=---=-v v v42021cm Ecp -=这样能量为E 的电子的波长为4202cm Ehc p h e -==λ由题意E 〉〉20cm因而2202202)(11Ec m Ehc cm Ehce -⋅=-=λpEhc λ=≈结论得证。

17-4 一束带电粒子经206V 的电势差加速后,测得其德布罗意波长为0.002nm ,已知这带电粒子所带电量与电子电量相等,求这粒子的质量。

解:设粒子经电势差U 加速后速度为υeUm =221v电子的动量为λhm p ==v由此可以解出222λeU hm =271067.1-⨯=kg这个粒子是质子。

17-5 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与电磁波有什么不同?解释描述实物粒子的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答: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反映粒子在空间各点分布的规律;电磁波反映的是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在空间各点的分布。

实物粒子的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波函数的绝对值的平方表示粒子在空间某一区域出现的概率密度。

17-6 试用球坐标表示的粒子波函数为),,(ϕθr ψ,试求: (1)粒子在球壳(r .drr+)中被观测到的概率;(2)在),(ϕθ方向上的立体角元ϕθθd d d sin =Ω中找到粒子的概率。

解:(1)在球坐标体积元τd 发现一个粒子的概率为rd (ω,θ,ϕ)=*ψr(,θ,ϕ)ψr(,θ,ϕ)τd球坐标体积元τd =ϕθθd r rd drsin ⋅⋅=Ω=drd r d drd r 22sin ϕθθ其中ϕθθd d d s i n =Ωθ的取值范围为0到π,ϕ的取值范围为0到π2粒子在(r .drr +)的球壳中被观测到的概率是指在r 和drr+之间,θ和ϕ取全部范围的概率⎢⎣⎡=⎰⎰ππθθω020sin )(d r d *ψr(,θ,ϕ)ψr(,θ,ϕ)]ϕd drr 2(2)在体积元ϕθθd d d ⋅⋅=Ωsin 中被测到的概率为),(ϕθωd =ϕθθϕθϕθd d dr r r r sin ),,(),,(02*⎥⎦⎤⎢⎣⎡ψψ⎰∞Ω⎥⎦⎤⎢⎣⎡ψψ=⎰∞d d r r r r 02*),,(),,(ϕθϕθ17-7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约束在长度为L 的一维线段上。

试根据不确定关系估算这个粒子所能具有的最小能量的值。

由此,试估算在直径10-14m 的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最小动能。

解:由海森堡不确定原理2≥∆∆x p粒子被约束在长度为L 的势阱中运动,x 的最大不确定范围为L 。

即Lx =∆max 因而Lp 2mi n≥∆P的最小不确定范围在2/min p ∆-到2/minp ∆,因为粒子在正负两个方向运动的概率是等同的。

因此P 的最小取值为2/minp ∆。

2minmin p p ∆=因而,其动能的最小值为222min min 322mLmp E==对于质子和中子271067.1-⨯=m kg1410-=L m代入数据22min 32mLE=2214272344)10(1067.132)10055.1(π⨯⨯⨯⨯⨯=---J=4103.1⨯ eV17-8 试根据关系式2≥∆⋅∆xp 证明,对于在圆周上运动的一个粒子,2≥∆⋅∆θL 。

其中L ∆是角动量的不确定量,θ∆是角度的不确定量。

证:如图所示,设粒子在平面上做圆周 运动,当粒子在某一微小线段上运动时, 可以看成在此线段上粒子做的是直线运 动。

在l ∆线元中动量的不准确量是p ∆,满足不确定原理 题17-8图2 ≥∆⋅∆l p 即 ()2m r θ∆∆≥v于是()2m r θ∆⋅∆≥v2≥∆⋅∆θL17-9 如果一个电子处于原子某能态的时间为10-8s ,这个原子的这个能态的能量的最小不确定量是多少? 设电子从上述能态跃迁到基态,对应的能量为3.39eV ,试确定所辐射光子的波长及这波长的最小不确定量。

解:按不确定性原理:2≥∆⋅∆t E 有2683410528.01014.341063.62---⨯=⨯⨯⨯=∆≥∆tE J710329.0-⨯=eV按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式λhcE=,有7198341067.31060.139.31031063.6---⨯=⨯⨯⨯⨯⨯==Ehc λm367=nm故有波长的最小不确定值为219268342)1060.139.3(10528.01031063.6---⨯⨯⨯⨯⨯⨯⨯=∆=∆EE hc λm6151055.31055.3--⨯=⨯=m nm17-10 在发现中子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核是由A 个质子和)(Z A -个电子组成,试用不确定关系证明电子不可能是原子核的结构单元。

解:原子核线度大约10-14 m ,电子限制在核内,位置不确定度为1410-=∆x m, 由不确定性原理~xp ∆⋅∆,动量的不确定度为24143410~1010~~xp ∆∆ kg ·m ·s 1-电子的动量不可能比它的不确定度小,据此估计电子动能约为20~2042022cm cm pc E k -+=MeV通常核内电子衰变的动能小于1eV 。

所以简单的估计排除电子处在核内的可能性。

17-11 试证明:若势能函数)(x U具有空间反射不变性,即)()(x U x U =-而)(x ψ是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2[222x E x x U dxd mψ=ψ+⋅-的相应于能量本征值E 的解,则)(x -ψ也是该方程的相应于该能量本征值E的解。

证:当xx-→时,定态的薛定谔方程变为[])()()()()(2222x E x x U x x d dm-ψ=-ψ-+-ψ-⋅-由于[]2222)(dxd x d d=- 按题意有 )()(x U x U =-所以定态薛定谔方程可化为)()()()(2222x E x x U x dxdm -ψ=-ψ+-ψ-由此可以看出)(x -ψ与)(x ψ一样都满足同一定态薛定谔方程,且属于同一能量本征值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