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综合征-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的副综合征ppt课件

肿瘤的副综合征ppt课件

检测: 尿中可检测由5—羟色胺代谢后转变为
5—羟吲哚酸
·
8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副综合征
5.高血钙 6.男性乳腺发育 7.促性腺激素综合征
·
9
第三节:神经肌肉系统副综合征
癌引起的神经肌肉系统副综合征称——癌性 神经肌病 (1)多数为肿瘤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24%) (2)Croft和Wolkinos统计1476例癌症患 者中神经肌病发病率:7%
发展较慢。 临床表现:(1)肌肉萎缩无力和感觉异常
(2)突出表现为小脑征 病理改变:(1)小脑齿状核细胞变
(2)上小脑脚神经纤维脱失 (3)各种脊髓束变性
·
14
第三节:神经肌肉系统副综合征
4.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一组多病灶的大
脑脱髓性病。
常见疾病 白血病、NHL、肺癌、乳腺癌多见。 大脑半球尤其是部最常受侵。也可侵犯: 脑干、小脑,脊髓受侵及。
·
7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副综合征
4.类癌综合征:
类癌为典型的APUDoma.
临床表现:血管运动的不稳定性。
(1)头面部阵发性充血潮红,伴心动过速及血压 增 高
(2)呼吸困难、哮喘
(3)顽固性腹泻
(4)心脏改变——心瓣膜病和心脏功能不全
多见于:(1)胃肠道肿瘤(2)支气管
主要原因:体内产生过多的5—羟色胺。
临床表现:智力减退,视力视野障碍,失语 和椎体束征,无抽搐或颅神经受侵现象。
特点:病程快,3—6月死亡。
·
15
第三节:神经肌肉系统副综合征
5、癌性肌病
分为二种:(1)多发性肌炎 (2)肌无力综合征
常见疾病 肺癌、乳腺癌、骨癌、卵巢癌多见。
临床表现:多为进展性无力,走路困难,累及上下 肢,甚至出现双睑下垂,口干,吞咽困难

副肿瘤综合征-课件ppt课件

副肿瘤综合征-课件ppt课件

.
34
• 伴有自主神经损害的表现:胃肠功能紊乱、直立性低血压、 排尿困难、阳痿、心率血压不稳等;
• 部分患者出现跌倒发作、发作性睡病;
• 可合并PCD、脑干脑炎、脑脊髓炎
.
35
辅助检查
• 头部MRI和CT:65%~80%患者可见一侧或双 侧颞叶、丘脑及脑干在T2WI和压水相呈高信号, 早期MRI可以正常,定期复查提高检出率;
疼痛,但无溢乳,一般无其他女性化改变。 • 成年女性可无症状或闭经或月经失调。 • 血尿促性腺激素升高,以LH,HCG升高为主
.
23
二、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 PNS)
是指恶性肿瘤的远隔效应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 头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约50-80%的PNS先于肿瘤诊断。
.
25
PNS诊断标准1
• 肯定的PNS:
1.典型的综合征,并且在诊断综合征5年内发现恶性肿瘤 2.非典型的综合征,治疗肿瘤后该神经系统综合征缓解
或明显好转(对肿瘤的治疗中无免疫抑制治疗),且 该综合征并非自发缓解。 3.非典型综合征,伴肿瘤相关神经抗体,诊断该综合征5 年内发现恶性肿瘤。 4.神经系统综合征(典型或非典型),伴特征性肿瘤相 关神经抗体,不伴恶性肿瘤。
• SIADH重要临床特征是水潴留而不伴组织间隙 水肿,血压一般正常。
.
12
诊断要点:
•持续性低钠血症,血清钠﹤120mmol/L; •血浆渗透压下降低于270mosm/kg; •尿呈反常的高渗透压。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 •尿钠浓度增高 ﹥20 mmol/L;或>30mmol/天 •ADH>1.5 pg/ml •排除慢性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

副肿瘤综合征ppt课件

副肿瘤综合征ppt课件

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
血浆置换 维生素 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
部分患者在治疗原发肿瘤后PNS症状明显缓解
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小细胞肺癌 神经元丧失及炎性浸润为主,后根神经节细胞及后根退行性变 亚急性起病,感觉症状
首发症状常为某一肢体远端或双足麻木或感觉缺失 数周后累及双侧肢体近端、躯干及头面部 各种反射消失,肌力相对正常 所有感觉均严重受损,感觉性共济失调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电生理典型表现
远端感觉诱发电位消失 运动诱发电位不受损小脑萎缩
亚急性运动神经病
淋巴瘤 前角细胞变性、缺失,局部炎症 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下运动神经元瘫,肌力减弱,肌萎缩,腱反射消失及肌束震颤 CSF正常 MRI正常 肌电图显示失神经病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P/Q-型电压门控钙 通道
Amphiphysin(突 触囊泡蛋白)
相关肿瘤 Hodgkin氏淋巴 瘤 SCLC,胸腺瘤
SCLC
SCLC,乳腺癌
ANNA-1(抗Hu抗体)相关综合征
亚急性多发性感觉神经元神经病为最常见症状 ANNA-1结合蛋白是存在于神经元和小细胞肺癌肿瘤细
胞内的一种RNA结合蛋白,能影响mRNA的稳定性、定 位以及转录 CSF中发现ANNA-1是确诊的特异性指标 活检提示神经元丢失,间质和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反应 性胶质增生
相关临床综合征 抗原
相关肿瘤
脑脊髓炎 感觉神经元神经病 斜视性眼阵挛 共济失调 脑脊髓炎 神经元神经病 小脑变性
RNA结合蛋白
CNS神经元RNA结合 蛋白 浦肯野细胞核抗原
浦肯野细胞cdr2蛋白
SCLC 乳腺癌, SCLC SCLC 卵巢癌,乳腺癌

副肿瘤综合征一_PPT幻灯片

副肿瘤综合征一_PPT幻灯片


肤(4)
副肿瘤性天疱疮: —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差 — 常见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胸腺瘤 巨球蛋白血症 其他:肉瘤等

肤(5)
Bazex综合征: — 又称副肿瘤性四肢角化症 — 对称性红鳞状皮疹,依次侵及耳、指甲、鼻、手指 手掌、足底、足指、膝、肘、颊及躯干、头皮 — 与肿瘤产生的生长因子及免疫复合物有关 — 一般伴发于基础恶性疾病:气管、食管鳞状细胞癌
腾喜龙试验(-) 抗Ach-R抗体(-) EMG电刺激继发性突触间隙Ach聚积而肌肉反应增强 — 70%伴潜在恶性疾病, 最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肌肉关节(3)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 表现:近端对称性肌无力 — 机制 — 诊断 — 相关肿瘤:多种肿瘤
肥大性骨关节病(HOA):
— 表现:杵状指/趾+管状骨骨膜骨赘形成 — 相关肿瘤:肺、肝肿瘤多见
临 床表现
皮肤与肌肉关节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肾脏 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

肤(1)
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或脂肪坏死: —皮下紫红色痛性结节,同时可伴发热、多关节炎、 嗜酸细胞增多等 —与胰腺癌相关
黑棘皮症: —对称性灰棕色柔软斑块,常见于劲部、腋窝、屈 曲部位和肛门外生殖器;皮肤擦伤处色素沉着 —急性起病,迅速扩散 —病理:角化过度,角化层黑色素增多,皮肤乳头肥大 —与腺癌,尤其是胃癌相关
3.双磷酸盐
—binds hydroxyapatite in bone, inhibiting resorption
4.降钙素
—decreases osteoclast activity
肌肉关节(1)
重症肌无力(MG):
— 表现:阶段性肌无力,常累及眼外肌及咽喉肌 — 机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常见肿瘤:胸腺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消化系肿瘤等 — 诊断:腾喜龙或新斯的明试验(+)

副肿瘤综合征ppt课件

副肿瘤综合征ppt课件
高钙血症的治疗: 1.容量复苏:
—correct dehydration, support renal function —0.9% saline decreases tubular calcium resorption
2. 利尿剂
—ONLY in well hydrated patients! —inhibits calcium resorption
肌肉关节(3)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 表现:近端对称性肌无力 — 机制 — 诊断 — 相关肿瘤:多种肿瘤
肥大性骨关节病(HOA):
— 表现:杵状指/趾+管状骨骨膜骨赘形成 — 相关肿瘤:肺、肝肿瘤多见
神经系统(1)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 表现:短期内进行性对称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 — 机制:自身抗体 抗Yo,抗Purkinje细胞——一般是女性,患妇科肿瘤; 抗Hu,抗大脑皮质神经元 — 相关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支气管肺癌、淋巴瘤
内分泌(2)
SIADH: — 特点:循环血容量正常性低钠血症 反常高渗尿和高尿钠 肾功、甲功及肾上腺功能正常 — 相关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多见 淋巴瘤、白血病、胃肠道、妇科、前 列 腺、膀胱肿瘤等
内分泌(3)
低血糖: — 机制: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 糖利用加速 糖原异生或糖原分解减弱 肿瘤肝转移 — 相关肿瘤:胰岛素瘤、肝细胞癌最常见
内分泌(1)
异位ACTH综合征: — 与Cushing病比较:老年男性多见,进行性乏力、色 素沉着明显,其他表现类似 — 常见于小细胞肺癌、支气管类癌、胸腺类癌、胰腺 癌 — 诊断:24小时UFC、Dex抑制试验、CT、闪烁法测 定 奥曲肽受体 — 治疗:手术切除肿瘤 双肾上腺切除+激素替代 化疗

副肿瘤综合征pptppt课件

副肿瘤综合征pptppt课件

亚型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变性 脑脊髓炎 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 边缘叶脑炎 亚急性感觉元神经病 亚急性运动神经病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累及周围神经

累及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

特异性抗体
已确认的抗体 ANNA-1(anti-Hu) 相关临床综合征 脑脊髓炎 抗原 RNA结合蛋白 相关肿瘤 SCLC(小细胞肺 癌 ) CNS神经元RNA结合 蛋白 乳腺癌, SCLC
பைடு நூலகம்

电生理典型表现

远端感觉诱发电位消失 运动诱发电位不受损

CSF可有淋巴细胞及蛋白升高 晚期MRI可见小脑萎缩
亚急性运动神经病
淋巴瘤 前角细胞变性、缺失,局部炎症 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下运动神经元瘫,肌力减弱,肌萎缩,腱
反射消失及肌束震颤
CSF正常 MRI正常 肌电图显示失神经病变,运动神经传导速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淋巴瘤、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肠道肿瘤
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1/2-2/3患者神经系统征象出现于发现肿瘤

小脑综合征

步态、肢体共济失调 构音障碍、眼震
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 颞叶、脑干、脊髓灰质最易受累 神经细胞大量缺失,伴星形小胶质细胞增
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 c Syndrome ( PNS )
概念
一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
抗体
肿瘤抗原
正常表达的 神经元蛋白质
在数月内快速进展
定义:
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的产生 )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身 免疫和免疫复合物沉着等)或其他不明原 因,可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 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 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 不是由原发 肿瘤或转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 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 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4 激活B细胞成熟为浆细胞, CD8 + 介导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产生抗肿瘤抗体
与神经系统组织发生反应
不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部分抗体通过被动扩散穿过BBB
攻击表达类似肿瘤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神经元
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或神经元凋亡
PNS分型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感觉运动神经病 自主神经病 Lambert - Eaton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 和皮肌炎
②PCD 合并重症肌无力 ③PCD合并副肿瘤性斜视眼阵挛-肌阵挛 据免疫学特征分3个亚型: ①特异性对抗蒲肯野细胞的抗体, 抗-Yo 型PCD ②非特异性抗-Yo 型PCD ③无抗体的PPCD
亚急性小脑变性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刻板、严重、对称、迅速致残 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
感觉性神经病
抗ta 抗Tr 与小脑PC反应
睾丸癌 何杰金病
边缘叶脑炎 边缘叶脑炎、脑干脑炎 亚急性小脑炎
PNS临床表现
PNS小脑变性
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PCD 根据临床特征分 单纯型-亚急性小脑变性 复合型-①PCD合并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行 1/2患神经系统症状时,原发癌肿为可根治阶段 提示预后不良
PNS发病机理
肿瘤抗原与神经系统表达的蛋白发生自身 交叉免疫反应所致
肿瘤表达神经组织抗原 免疫系统认为是异己而发起攻击 肿瘤的内分泌效应
肿瘤细胞凋亡 吞噬细胞吞噬 呈递抗原给T淋巴细胞 激活抗原特异性CD4 + , CD8
中枢性通气不良、呼吸衰竭 病理变化:脑桥延髓神经元丧失, 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其次为妇科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 ( amy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LS 综合征)
与ALS不同点 可有感觉神经受累 可有单纯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EMG除经典的MND尚有周围神经损害 可有Hu 抗体阳性 常见的肿瘤是小细胞肺癌 还有乳腺癌、卵巢癌、Hodgkin 淋巴瘤
生殖细胞瘤和胸腺瘤等 平均生存期短于经典MND 3.5年
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subacute sensoryneuropathies)
亚急性起病,女性多见 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早期多疼痛,后期被麻木
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PNS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叶静
2007年3月13日
PNS概述
神经系统以外肿瘤在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 没有癌肿转移或浸润 引起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病变 PNS可发生在肿瘤发现之前、之后或同时 PNS病程及严重度与癌肿大小及生长速度不平
PNS小脑变性复合型
APCD+脑脊髓神经炎 侵害部位:小脑+边缘叶、脑干、脊髓及神经根 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 血清、脑脊液和尿液检出抗Yu抗体
斜视眼阵挛-肌阵挛 (opsoclonia,OP)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眼部表现无节律、不自主、多方向持续性眼球震颤
未脱失的神经元、小脑浦肯野细胞、脊髓神经元和肿瘤细胞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亚急性起病的横贯性脊髓炎 主要见于胸髓 相应脊髓节段MRI正常 脑脊液多正常 多并发于肺癌、淋巴瘤等
副肿瘤性脑脊髓炎(PEM ) 及副肿瘤性脑干脑炎
常合并边缘叶、脑干、延髓、脊髓及后根神经节损害 脑脊液及血清中也可检出Hu 抗体 副肿瘤性脑干脑炎 相应的颅神经麻痹、复视、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睡眠时仍然存在,注视物体时加重 肌阵挛以体轴为主,小脑症状可初始就表现躯干共济失
调 多早于癌肿出现 头部CT及MRI检查正常 部分合并低钠 激素治疗有效 病人血清中有抗Ri抗体、抗Hu抗体 见于神经母细胞瘤,各型肺癌及乳腺癌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coencephalopathy, PML)
PNS相关抗体
抗体 分子成份
相关肿瘤
抗Hu 抗神经元抗核抗体 小细胞肺癌
临床征候群 脑脊髓炎
感觉性神经病
抗Ri RNA结合蛋白 抗Yo DNA结合蛋白 抗amphiphysin
神经突触囊泡
乳腺癌
斜视眼阵挛-肌阵挛
小细胞肺癌
卵巢癌、子宫癌
小脑疾病脑干脑炎
乳腺癌、小细胞肺癌
肺癌乳腺癌卵巢癌 Lambert-Eaton
周围神经病 、 跌倒发作和发作性睡病 脑电图示局灶性或广泛慢波,主要出现于颞叶 头MRI示一侧或双侧颞叶长T2信号 腰穿脑脊液压力高,蛋白高、细胞数稍高 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 抗炎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部分缓解后再加重 常见于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 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存在高滴度Hu 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Hu 抗体大量沉积在大脑, 特别是颞叶和扣带回尚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中年发病,男性多见 精神症状,智能减退,共济失调、瘫痪及
锥体外系症状,晚期可昏迷 脑脊液一般正常 MRI显示皮质下白质长T2信号 确诊依靠脑活组织检查 多发于淋巴肉瘤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单纯型: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癫痫、肌阵挛 复合型:小脑和脑干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CSF淋巴及蛋白轻度增高、OB(+) 、IgG增高
CT及MRI:脑萎缩 病理:浦肯野氏纤维大量减少 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何杰金氏病 发病年龄26~81岁 ¾神经症状先于肿瘤 2/3死于神经合并症,1/3死于肿瘤进展
亚急性小脑变性与抗Yo抗体 胞浆至树突都有抗Yo抗体 与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结合 识别分子量34KD、62KD的抗原 可能在鞘内合成 可透过B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