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2篇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题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涉及对数列的性质、求特定项的值、判断数列的增减性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数列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公式法公式法是指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进行求解。

通项公式是指数列中第n 项与n的关系式,可以通过观察数列规律或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得到。

在使用公式法解题时,首先要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并找出数列的规律。

根据规律,可以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所需要求解的特定项的值。

例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求特定项的值,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表示首项的值,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指通过数列中前一项或前几项的值来求解后一项的值。

递推法常用于求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递推公式。

在使用递推法解题时,首先要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并找出数列的递推关系。

根据递推关系,可以列出数列的递推公式。

然后,通过初始项的值和递推关系,依次求出所需要求解的特定项的值。

例如,对于一个斐波那契数列求特定项的值,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和递推公式:an = an-1 + an-2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n-1表示第n-1项的值,an-2表示第n-2项的值。

根据递推公式和初始项的值,可以逐步求出所需的特定项的值。

三、和与差法和与差法是指通过对数列的前n项进行求和或求差的方式来求解特定项的值。

在使用和与差法解题时,首先要根据数列的规律,找出数列的前n项和或前n项差的公式。

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所需的特定项的值。

例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求特定项的值,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的值,an表示第n项的值,n表示项数。

根据前n项和公式和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所需的特定项的值。

新考纲高考系列数学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新考纲高考系列数学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新考纲高考系列数学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解答策略命题趋势数列是新课程的必修内容,考查难度不应太大,试题倾向考查基础问题。

从高考试题看,数列试题最多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一道解答题。

因此,预测2012年高考中,数列试题会以考查基础问题为主,解答题中可能会出现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的综合等,但难度会得到控制。

备考建议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研究时要运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解等差(比)数列常见题型,需要抓住基本量a1、d (或q),掌握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

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中常用的方法,数列也不例外。

如an 与S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

复时要及时总结归纳。

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正确使用定义和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定能事半功倍。

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相关知识的应用。

解答策略1.定义:等差数列{an}⇔an+1-an=d(d为常数),2an=an+1+an-1(n≥2,n∈N*),an=kn+b,Sn=An2+Bn;等比数列an+1=qan(q≠0)。

an=an-1⋅an+1(n≥2,n∈N),an=cqn(c、q均为不为0的常数),Sn=k-kqn(q≠0,q≠1,k≠0)。

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等差数列特有性质:①项数为2n时:S2n=n(an+an+1)=n(a1+a2n),S奇-S偶=nd,S奇+S偶=2an;②项数为2n-1时:S2n-1=(2n-1)an中,S奇-S偶=an中,S奇+S偶=n(an+an+1);③若an=m,am=n(m≠n),则am+n=;若Sn=m,Sm=an。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按一定的次序形成的有序集合。

而在新高考数学考试中,数列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试卷中。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的概念和相关的解题方法。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按照一定的次序形成,通常用{a₁,a₂,a₃,...,aₙ}表示。

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第一个数,aₙ表示数列的第n个数。

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通常用d表示。

若给定数列的第一项和公差,可以通过an = a₁ + (n-1)d来计算数列的第n项。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在新高考数学中,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₁,a₂,a₃,...,aₙ},如果其公差为d,首项为a₁,那么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

2. 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2a₁ + (n-1)d]来计算,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和相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n成正比;- 等差数列的对称轴为前后两项和的平均值。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恒定的数列。

在新高考数学中,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₁,a₂,a₃,...,aₙ},如果其公比为q,首项为a₁,那么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1)。

2. 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₁ * (1 - q^n)/(1 - q)来计算,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等比数列的相邻两项的比相等;-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n无关;- 等比数列的对数轴为前后两项比的平均值的对数。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条件和规律,要求我们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相关内容。

下面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用通项公式a_n表示。

2. 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首项和公比:对于等比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二、等差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n-1)d。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1) - a_n = d,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 = a1 + (n-1)d,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n/2)(a1 + a_n)。

(2)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求公差。

由于S_n =(n/2)(a1 + a_n),可以列方程求解。

(3)已知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求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3. 找满足条件的项数:(1)已知首项、公差和条件,求满足条件的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三、等比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r^(n-1)。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_(n-1) = r,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1 * r^(n-1),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 (a1 * (1 - r^n)) / (1 - r)。

新高考数列题型和知识点

新高考数列题型和知识点

新高考数列题型和知识点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数学科目的考试形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中,数列题成为新高考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数列的通项和递推关系、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数列的应用等方面,对新高考数列题型和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数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新高考中,对于数列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类型。

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这个差值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而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数列的基本性质包括数列有界性、数列的单调性和数列的有限项和无穷项。

数列有界性指的是数列的所有项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分为上界和下界;数列的单调性指的是数列的所有项满足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关系,可以分为递增和递减;数列的有限项和无穷项是指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有限个或无穷个。

二、数列的通项和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是指根据数列的规律找出每一项与项号n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这个关系式可以计算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等差数列的通项可以通过公式an=a1+(n-1)d来表示,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号。

等比数列的通项可以通过公式an=a1*r^(n-1)来表示,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号。

递推关系则是指通过已知的前一项求出下一项的关系式。

对于等差数列而言,递推关系可以通过an=an-1+d来表示;对于等比数列而言,递推关系可以通过an=an-1*r来表示。

三、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指计算数列所有项的和的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而言,求和公式可以通过Sn=(n/2)(a1+an)来表示,其中Sn为前n项和;对于等比数列而言,求和公式可以通过Sn=a1(1-r^n)/(1-r)来表示,其中Sn为前n项和。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4年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技巧

2024年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技巧

2024年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技巧一、选择题1. 勾股定理题目:会给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让你求解其中一个边长。

一般使用勾股定理或者特殊三角函数来解题。

解题技巧:通过观察哪个角是直角,使用特殊三角函数求解。

2. 向量运算题目:会给出两个向量的关系或者向量的模长,让你计算向量的运算。

解题技巧: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向量关系写出方程,然后利用向量的基本运算规则解方程得出结果。

3. 数列问题:会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或者数列的通项公式,让你计算数列的和或者通项。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列关系,使用求和公式或者递推公式求解。

4. 几何证明题目:会给出几何图形或者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几何图形,观察几何性质,使用几何定理进行证明。

5. 函数题目:会给出函数的定义或者函数的性质,让你计算函数的值或者求函数的极值。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函数关系,使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6. 应用题:会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题技巧:首先理清问题,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解答题1. 平面向量题目:会给出一些平面向量的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或者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根据平面向量的性质,进行条件的推导或者使用向量的运算进行计算。

2. 集合论题目:会给出一些集合的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或者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根据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进行条件的推导或者使用集合的运算进行计算。

3. 函数题目:会给出一些函数的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或者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根据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运算规则进行条件的推导或者使用函数的运算进行计算。

4. 几何问题:会给出几何图形的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或者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定理进行条件的推导或者使用几何的运算进行计算。

5. 解析几何问题:会给出解析几何的条件,让你证明某个结论或者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根据解析几何的性质和定理进行条件的推导或者利用解析几何的运算进行计算。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高考数列是一种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不但考查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就高考数列题型及相应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以期为学生带来帮助。

一、高考数列题型总结1.数列的通项公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数列的规律,理解其发展规律,分析出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前n项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熟练的后推法。

3.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概念,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写出等比数列的三角形公式,解出其首项和公比。

4.别数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分别数列的定义,理解概念,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能分析出其结构,逐个解出分别数列的项数和某一项的值。

二、解题方法总结1.系题意:本步骤的作用是理解题目的文字,把握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本题要求什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什么,根据要求,确定所求数列是等比数列还是等差数列。

2.规律:本步骤的作用是把握数列的规律,在把握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发展规律,如果把等比数列视为关于期数的函数,或者把等差数列视为关于期数的线性函数,则可以迅速获得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三角形公式,从而得出通项公式。

3.积法:本步骤的作用是求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的方法就是累积法,学生需要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得出结论。

4.用公式:本步骤的作用是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学生需要掌握等比数列定义,熟悉其三角形公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首项和公比的值。

5.找规律:本步骤的作用是求分别数列的项数和某一项的值。

学生需要掌握分别数列的定义,根据给出的条件,先把分别数列分解成多个等差数列,逐个列出各部分的公式,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每部分的项数或某一项的值。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一、基本概念在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数的有序集合,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通常用字母表示。

数列中的项的位置或顺序称为项数。

数列一般通过通项公式或递推式来表示。

通项公式直接给出数列中第n个项与n之间的关系,递推式则通过前一项得出后一项,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可递推出通项公式,即第n项的表达式。

解题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差数列的性质2.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解决问题3.注意区分公差和项数的不同,避免混淆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也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性质。

解题方法1.确定数列是等比数列2.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解决问题,计算项之间的比3.注意等比数列的比值,及时列出通项公式或递推式四、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 求等差数列第n项或前n项和•要求: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首项,求第n项或前n项和•解题方法: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计算第n项或前n项和2. 求等比数列第n项或前n项和•要求:已知等比数列的比和首项,求第n项或前n项和•解题方法: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计算第n项或前n项和3. 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一些特殊性质•要求:已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条件,求解一些特殊的性质•解题方法:根据数列的性质列出条件,运用相关知识推导出需要的结果以上是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学习数列有所帮助。

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数列知识,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数列创新题型聚集及求解策略

数列创新题型聚集及求解策略

例 4 将 自然 数 1 , 2 , 3 , 4 , …排 成 数 阵 ( 如图 1 ) , 在 2处转 第 一个 弯 , 在 3转 第 二 个 弯 , 在 5转 第 三 个 弯…… 则第 2 0 0 5 个 转 弯处 的数 为— — .
彝 蠡 毳 篙
4 规律 发现 创新 型
■ ’ ,
和 结 构
( 1 )求 数列 { a ) 的通 项公 式 a ;
( 2 )数 列 { a } 中是 否存 在 三 项 , 它们 可 以构 成 等
差数 列 ?若存 在 , 请 求 出 一 组 适 合 条 件 的项 ; 若 不 存

列b = ±
旦 二 二 二
( 竹 ∈N- ) 也 是等 差 数列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0 0
。 — —
类 比上述 性 质 , 相应地: 若 数列 { C ) ( h EN ) 是等 比数 列, 且C >O , 则有数列 d = ( 7 2 ∈N ) 也 是 等 比数 列.
理, 最 后 正确 判 断. 本 题 通 过 对 数 列 形 式 的挖 掘 得 出 数列 特 有 的性 质, 从 而 达 到 化 归 转 化 解 决 问 题 的
Q 析 数 列 { n , a z , … , n 。 。 ) 的 “ 凯 森 和 ” 为1 0 0 0 , 即
Q O 一lO 一 0 o , … 则
近几 年来 , 全 国各 地 的高 考 数列 试 题 中 出现 了一
些 内容立 意 深 、 情境设置新 、 设 问方 式 新 或 题 型 结 构
数列 { a +3 ) 是 首项 为 6 , 公 比为 2的等 比数列 . 从 而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高考的要求,数列作为其中一部分,在新高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希望对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其中每个数被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称为项数,用n表示。

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为{a₁,a₂,a₃,...,aₙ},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则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与它的项数之间的关系。

数列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数列的项数可以是任意正整数,用自然数段表示。

2. 数列有且只有一个首项和一个末项。

3. 数列的项数可以大于首项,也可以小于末项。

4. 数列可以有相同的项,但是位置不同。

二、数列的分类数列根据其规律的不同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阶数列。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一个等差数列可以由其中的两个项确定,其中首项a₁和公差d决定了整个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 * 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 * (a₁ + an)来计算。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一个等比数列可以由其中的两个项确定,其中首项a₁和公比q决定了整个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1),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₁ * (q^n - 1) / (q - 1)来计算。

3. 等阶数列等阶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与其项数n有关。

等阶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规律来确定。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列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通项公式的求解:这类题目要求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使用递推关系或利用已知条件来推导。

3. 求和公式的应用:这类题目要求计算数列的和,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数列的和。

4. 数列的极限:这类题目考察数列极限的概念,包括求解数列的极限、判断数列的收敛或发散等。

5. 不完全归纳法:这类题目要求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猜测数列的规律,并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证明。

解题方法:1. 熟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 学会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到数列之间的关系。

3. 熟练运用递推关系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求和。

5. 掌握不完全归纳法的解题方法,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猜测数列的规律,并进行证明。

案例:1. 等差数列题目: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a1=1,求a10。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代入已知条件,得到a10=1+(10-1)×2=19。

2. 通项公式题目:已知数列{an}满足an=2an-1+1,a1=1,求an。

解:根据递推关系,得到an+1=2(an-1+1),即an+1=2an,所以数列{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an=2^(n-1)。

3. 求和公式题目:求等差数列1,4,7,10,...的前n项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a1+an),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n=n/2×(1+3n/2)=3n^2/4+n/4。

通过对高考数列题型的分类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列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求解与数列有关的创新题的思路

求解与数列有关的创新题的思路

解题宝典新高考数学试题中加入了一些创新题,此类问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创新和应变能力.与数列有关的创新题的命题形式比较新颖,通常会根据数列自身的特点,将函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交汇融合.与数列有关的创新题主要包括新定义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本文结合实例,谈一谈求解与数列有关的创新题的思路.一、新定义问题新定义问题是新高考数学中的一类创新题,是指给出一个同学们没有接触过的新定义,要求同学们现学现用,根据新定义去解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新定义概念;②新定义运算;③新定义规则.这类问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仔细研究新定义,类比所学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基本性质以及前n 项和公式,从而寻找到解题的思路.例1.(多选题)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0,+∞),如果对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 n },{f (a n )}仍是等比数列,那么称函数f (x )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函数,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为().A.f (x )=x 3B.f (x )=e xC.f (x )=|x |D.f (x )=ln|x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保等比数列函数”,并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来建立关系式,证明{f (a n )}仍是等比数列.解: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则a n +1a n=q ,对于选项A 中的函数f (x )=x 3,因为f (a n +1)f (a n )=a 3n +1a 3n =(a n +1a n )3=q 3,q 3是非零常数,所以该函数为“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选项B 中的函数f (x )=e x,因为f (a n +1)f (a n )=e a n +1ea n=e a n +1-a n,e a n +1-a n不是常数,所以该函数不是“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选项C 中的函数f (x )=|x |,因为f (a n +1)f (a n )===|q |,|q |是非零常数,所以该函数为“保等比数列函数”;对于选项D 中的函数f (x )=ln |x |,因为f (a n +1)f (a n )=ln |a n +1|ln |a n |,ln |a n +1|ln |a n |不是常数,所以该函数不是“保等比数列函数”;故本题的答案为AC .解答这类新定义问题,关键是明确新定义的涵义,将其与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公式等关联起来,逐步分析、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例2.给定数列{A n },若对任意m ,n ∈N *且m ≠n ,A m +A n 是{A n }中的项,则称{A n }为“H 数列”.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1)请写出一个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________,此时数列{a n }是“H 数列”;(2)设{a 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H 数列”,且a 1=6,a 2∈N *,a 2>6,求公差d 的所有可能取值.解:(1)a n =2n .对任意m ,n ∈N *且m ≠n ,a n +a m =2(n +m )=a m +n ∈{a n },因此数列{a n }为“H 数列”.(2)因为{a 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H 数列”,且a 1=6,a 2∈N *,a 2>6,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 n =6+(n -1)d ,而a 2=6+d >6,即d >0,且d ∈N *,所以a 1+a 2=6+6+d =12+d ,根据“H 数列”的定义知a 1+a 2=a k ,若a 1+a 2=a 3=6+2d ,解得d =6,此时a n =6n ,数列{a n }是“H 数列”;若a 1+a 2=a 4=6+3d ,解得d =3,此时a n =3n +3,数列{a n }是“H 数列”;若a 1+a 2=a 5=6+4d ,解得d =2,此时a n =2n +4,数列{a n }是“H 数列”;若a 1+a 2=a 6=6+5d ,解得d =32∉N *,舍去;若a 1+a 2=a 7=6+6d ,解得d =65∉N *,舍去;若a 1+a 2=a 8=6+7d ,解得d =1,此时a n =n +5,数列{a n }是“H 数列”;当k ≥9时,{a n }不是“H 数列”;故公差d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2,3,6.此类新定义问题比较新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解答本题,需理解并弄懂新定义,根据题设条安旺明39解题宝典件与新定义,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唯一,只要写出任何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解答第二个问题,需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新定义“H 数列”建立关系式,运用分类讨论思想逐步找到公差d 的所有可能取值.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主要特征是:(1)变量的范围、条件不明确,或缺少限定条件;(2)目标含糊不清;(3)求解途径不唯一或根本不存在解答方法,即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在解题时,可将问题与熟悉的题目进行类比,将其中的某一个条件、目标确定,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题目,运用数列中的性质、定义、公式进行求解.例3.在①a 1,a 3,a 21成等比数列,②S 4=28,③S n +1=S n +a n +4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做出解答.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S n 为其n 前项和,a 2=5,______,{b n }是等比数列,b 2=9,b 1+b 3=30,公比q >1.(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a n }和{b n }的所有项分别构成集合A ,B ,将A ∪B 的元素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新数列{c n },求T 80=c 1+c 2+c 3+…+c 80.解:(1)选①,由于{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由a 1,a 3,a 21成等比数列,可得(a 1+2d )2=a 1(a 1+20d ),又d ≠0,可得4a 1=d ,又a 2=5,即a 1+d =5,解得a 1=1,d =4,所以a n =1+4(n -1)=4n -3;选②,由S 4=28,a 2=5,得4a 1+6d =28,a 1+d =5,解得a 1=1,d =4,所以a n =1+4(n -1)=4n -3;选③,由S n +1=S n +a n +4,可得a n +1-a n =d =4,又a 2=5,即a 1+d =5,可得a 1=1,所以a n =1+4(n -1)=4n -3;由于{b n }是等比数列,由b 2=9,b 1+b 3=30,公比q >1,可得b 1q =9,b 1+b 1q 2=30,解得b 1=3,q =3,所以b n =3n;(2)由于a 80=317,35=243<317<36=729,所以{c n }的前80项中最多有5项是数列{b n }中的项,其中b 2=9=a 3,b 4=81=a 21为公共项,又a 77=305>243=b 5,所以{c n }的前80项是由{a n }的前77项及b 1,b 3,b 5构成,所以T 80=c 1+c 2+c 3+…+c 80=a 1+a 2+a 3+…+a 77+b 1+b 3+b 5=12×77×(1+305)+3+27+243=12054.本题中的条件不唯一,要求任意选取一个条件,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选择不同的条件,得出的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就会有所不同.无论选择哪个条件,其求解思路都是一致的,都需运用等差、等比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来求解.例4.已知函数f (x )=log k x(k 为常数,k >0且k ≠1).(1)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个,使得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①数列{f (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②数列{f (a n )}是首项为4,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③数列{f (a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构成的数列.(2)在(1)的条件下,当k =2时,设a n b n =2n +14n 2-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①③不能使得数列{a n }成等比数列,②可以.由题意知f (a n )=4+(n -1)×2=2n +2,即log k a n =2n +2,得a n =k 2n +2,且a 1=k 4≠0,所以a n +1a n =k 2(n +1)+2k2n +2=k 2,因为常数k >0且k ≠1,所以k 2为非零常数,所以数列{a n }是以k 4为首项,k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a n =k 4·(k 2)n -1=k 2n +2,所以当k =2时,a n =2n +1,而a n b n =2n +14n 2-1,可得b n =14n 2-1,则b n =14n 2-1=1(2n -1)(2n +1)=12(12n -1-12n +1),所以T n =b 1+b 2+…+b n =12(1-13+13-15+…+12n -1-12n +1)=12(1-12n +1)=n 2n +1.选②后,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等比数列的定义建立关系式,通过对数运算证明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对于第二个问题,需根据数列{b n }通项公式的特点进行裂项,运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解答此类结构不良问题,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个条件进行判断,构建条件与所求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探究与分析,进而使问题得解.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数学命题会进一步加大创新与开放的力度,试卷中会出现更多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夯实基础,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样才能灵活应对这些创新题.(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40。

高考数学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分析

高考数学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分析

高考数学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分析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高考创新题,向来是高考试题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观察发现,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当然数列创新题是高考创新题重点考查的一种类型。

下举例谈谈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一、 创新定义型例1、 已知数列)}({*N n a n ∈满足:)()2(log *1N n n a n n ∈+=+,定义使 ________]20051[)(......*321=∈⋅⋅⋅M ,,N k k a a a a k 内所有企盼数的和则区间叫做企盼数为整数的数解:)2(log )2(log ......4log 3log ......),()2(log 2132321*1+=+⋅=∴∈+=++k k a a a a N n n a k k n n要使)2(log 2+k 为正整数, 可设)(912005221)(22)(,22)(*1*11N n n ,N n n k n k n n n ∈≤≤⇒≤-≤∈-==++++令即2056,20561812)12(292)2.......222()22(.......)22()22()22()22()(]20051[92104321043291191==---=⨯+++++=-++-+-+-=-==∑∑=+=M n k M ,n n n 内所有企盼数的和则区间评析:准确理解企盼数的定义是求解关键。

解题时应将阅读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侧重考查信息加工能力。

二、 性质探求型例2、 已知数列)}({*N n a n ∈满足:_________)7()65,4,3,2,1(2005*3=⎩⎨⎧∈≥-==+a ,N n n a ,n na n n 则且。

解:由,6,)6(636*3++++=≥=-=∈≥-=n n n n n n n a a n a a a N n n a a 时有从而知当知且于是知11163342005===+⨯a a a 。

如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目

如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目

如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目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题型,对于考生来说,熟练掌握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数列与数学归纳法题目的策略和步骤。

一、数列题目解决策略对于数列题目,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以及需要求解的内容。

然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决:1. 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观察数列中元素之间的规律,可以尝试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递推数列等,可以根据数列的性质来确定通项公式。

2. 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或公比):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或公比)。

首项即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公差即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公比即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3. 求解问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使用所确定的数列通项公式和已知信息,对数列进行计算,得到所需的结果。

需要注意题目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类型,如求和、求极限、求范围等,应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数学归纳法题目解决策略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在高考数学中也经常出现数学归纳法的题目。

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归纳假设: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命题,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通过观察命题中的模式和规律,得出归纳假设,即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

2. 验证归纳基础:归纳基础是证明归纳法的第一步,需要验证命题在某个确定的数值下是否成立。

通常选取最小的自然数或指定的特殊值进行验证,并确保命题在该值下是成立的。

3. 假设归纳成立:假设在某个确定的情况下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对任意给定的自然数n成立。

4. 利用归纳法证明:利用归纳假设和归纳成立的情况,通过数学推理和逻辑推导来证明命题对n+1也成立。

通常需要进行等式转换、代数运算等步骤。

5. 总结归纳法的结果:根据归纳法的步骤和推导过程,总结出命题的结论,确保命题在任意给定的自然数下都成立。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归纳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列高考要求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列高考要求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列高考要求
数列高考要求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⑴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⑵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⑴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⑷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考点1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通项.
考点2 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
考点3 由前项和求通项.
考点4 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与性质.
考点5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6 等差、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
考点7 数列的综合应用.
考点8 数列求和.
1。

新课标高考数列题分类导析

新课标高考数列题分类导析

新课标高考数列题分类导析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高考将数列这一数学知识点纳入考试中,并且针对此考题进行了分类。

本文拟对新课标高考中数列题的分类以及对应的特点进行导析。

一、新课标高考数列题的分类新课标高考数列题主要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实数数列、三角形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五类。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内含有公差相等的连续数字构成的数列,其中公差d可以为整数、负数、分数或分数的形式,常见的有等差等比数列、等比等差数列、等差比例数列等。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内含有公比相等的连续数字构成的数列,其中公比q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介于-1与1之间的分数、小数,常见的有等比等差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比比例数列等。

3、实数数列:实数数列是指内含有实数的连续数列,其中实数可以为有理数、无理数等,常见的有实数连续数列、实数加减数列、实数乘除数列等。

4、三角形数列:三角形数列是指内含有三角形按照确定规律连续数列,其中三角形是指三角形的一顶点既是三角形角既不是三角形边的一线段。

5、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内含有按照一定规律连续数字构成的数列,其规律是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二、新课标高考数列题的特点1、题型灵活:新课标高考数列题不仅包括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完型题,还包括了解答题、考查数学思维素质的建模题等,涵盖了多种题型。

2、内容丰富:新课标高考数列题涉及到有关数列的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可以从数列的各个方面检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知识点全面:新课标高考数列题不仅聚焦于基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实数数列,还涉及到三角形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更加全面。

三、新课标高考数列题的技巧1、采用推理法:新课标高考数列题多为综合性考题,考生可以采用推理法,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推理求解,从而掌握分析和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技巧。

2、采用公式法:新课标高考数列题中包括了许多关于数列公式的考题,考生可以根据公式进行求解,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类数列相应的公式,有利于学生顺利解决考题。

高考数学 题型全归纳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高考数学 题型全归纳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高考创新题,向来是高考试题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观察发现,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数列创新题是高考创新题重点考查的一种类型.下举例谈谈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一、创新定义型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log (2)n n a n +=+(n *∈N ),定义使123k a a a a ⋅⋅⋅⋅L 为整数的数叫做企盼数,则区间[1,2005]内所有的企盼数的和M =________.解:∵1log (2)n n a n +=+(n *∈N ),∴1232312......log 3log 4log (2)log (2)k k a a a a k k +=⋅⋅⋅+=+L .要使2log (2)k +为正整数,可设1()22n k n ++=,即1()22n k n +=-(n *∈N ).令11222005n +-≤≤⇒19n ≤≤(n *∈N ).则区间[1,2005]内所有企盼数的和9912341011()(22)(22)(22)(22) (22)n n n M k n +====-=-+-+-++-∑∑29234102(21)(222.......2)2918205621-=+++++⨯=-=-,∴2056M =.评析:准确理解企盼数的定义是求解关键.解题时应将阅读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侧重考查信息加工能力. 二、性质探求型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31,2,3,4,5,67n n n n a a n +=⎧=⎨-⎩≥,则2005a =______.解:由3n n a a +=-,7n ≥知,63n n n a a a ++=-=.从而当n ≥6时,有6n n a a +=,于是知20053346111a a a ⨯+===.评析:本题主要通过对数列形式的挖掘得出数列特有的性质,从而达到化归转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性质探求是关键. 三、知识关联型例3.设是椭圆22176x y +=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个不同的点(1,2,3,)i P i =L ,使123,,,PF PF PF L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解析:由椭圆第二定义知eii iPFPP='ei i iPF PP'⇒=,这些线段长度的最小值为右焦点到右顶点的距离即11FP=-,最大值为右焦点到左顶点的距离即211PF=+,故若公差0d>,11(1)n d-+-,∴2121nd>+≥,∴110d<≤.同理,若公差0d<,则可求得110d-<≤.评析:本题很好地将数列与椭圆的有关性质结合在一起,形式新颖,内容深遂,有一定的难度,可见命题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解决的关键是确定该数列的最大项、最小项,然后根据数列的通项公求出公差的取值范围.四、类比联想型例4.若数列{}()na n*∈N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123nna a a abn++++=L()n*∈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n c是等比数列,且0nc>,则有数列nd=_______也是等比数列.解析:由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的算术平均值是等差数列”可类比联想“等比数列前n项的几何平均值也应该是等比数列”不难得到nd=也是等比数列.评析:本题只须由已知条件的特征从形式和结构上对比猜想不难挖掘问题的突破口.五、规律发现型例5.将自然数1,2,3,4,L排成数陈(如右图),在处转第一个弯,在转第二个弯,在转第三个弯,….,则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____________.21―22 ―23―24―25-26| |20 7 ―8 ―9 ―10 27| | |19 6 1 ―2 11 ……| | | |18 5 ―4 ―3 12| |17―16 ―15―14 ―13解:观察由起每一个转弯时递增的数字可发现为“1,1,2,2,3,3,4,4,L”.故在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12(1231002)10031006010++++++=L.评析:本题求解的关键是对图表转弯处数字特征规律的发现.具体解题时需要较强的观察能力及快速探求规律的能力.因此,它在高考中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六、图表信息型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ija 表示位于第行第j 列的数.⑴写出45a 的值; ⑵写出ija 的计算公式;⑶证明:正整数在该等差数列阵中的充要条件是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 解:⑴4549a =(详见第二问一般性结论). ⑵该等差数阵的第一行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43(1)j a j =+-; 第二行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275(1)j a j =+-,……,第行是首项为43(1)i +-,公差为21i +的等差数列, 因此43(1)(21)(1)2(21)ij a i i j ij i j i j j=+-++-=++=++;⑶必要性:若在该等差数阵中,则存在正整数,i j 使得(21)N i j j =++, 从而212(21)21N i j j +=+++ (21)(21)i j =++. 即正整数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充分性:若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由于21N +是奇数,则它必为两个不是的奇数之积,即存在正整数k ,l ,使得21(21)(21)N k l +=++,从而(21)kl N k l l a =++=可见在该等差数阵中.综上所述,正整数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 评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充要条件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求解关键是如何根据图表信息求出行列式中对应项的通项公式. 七、“杨辉三角”型例7.如图是一个类似“杨辉三角”的图形,第行共有个数,且该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中间任意一个数都等于第1n -行与之相邻的两个数的和,,1,2,,,.......(1,2,3,)n n n n a a a n =L 分别表示第行的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第个数.求,2(2n a n ≥且)n ∈N 的通项式. 122343477451114115............................................解:由图易知2,23,24,25,22,4,7,11,a a a a ====L 从而知,2{}n a 是一阶等差数列,即3,22,24,23,25,24,2,2(1),22......(1)3......(2)4......(3)...............................1 (1)n n a a a a a a a a n n --=-=-=-=--以上1n -个式相加即可得到: ,22,2,2(1)(2)(1)(2)234.......(1)222n n n n n n a a n a +-+--=++++-=⇒=+即2,222n n n a -+=(2n ≥且)n ∈N 评析:“杨辉三角”型数列创新题是近年高考创新题的热点问题.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各行项与行列式的对应关系,通常需转化成一阶(或二阶)等差数列结合求和方法来求解.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求出(,ij a i j *∈N 且)i j ≥的通项式.八、阅读理解型例观察二进制位数,位数,位数时,对应的十进制的数,当二进制为位数能表示十进制中最大的数是 .解:通过阅读,不难发现:00101112,20212,31212=⨯=⨯+⨯=⨯+⨯,0124020212=⨯+⨯+⨯,0125120212=⨯+⨯+⨯,进而知0127121212=⨯+⨯+⨯,写成二进制为111.于是知二进制为位数能表示十进制中最大的数是111111化成十进制为6012345211212121212126321-⨯+⨯+⨯+⨯+⨯+⨯==-.评析:通过阅读,将乍看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即转化成等比数列求解.总之,求解数列创新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探求规律,注重转化,合理设计解题方案,最后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知识来求解.。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数列题型解题方法题型归纳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数列题型解题方法题型归纳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数列题型解题方法题型归纳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整理了高考数学复习数列题型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数列问题篇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高考数学复习数列题型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预祝考生可以取得哭大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高考创新题,向来是高考试题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观察发现,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数列创新题是高考创新题重点考查的一种类型.下举例谈谈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一、创新定义型
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log (2)n n a n +=+(n *
∈N ),定义使123k a a a a ⋅⋅⋅
⋅为整数的数叫做
企盼数,则区间[1,2005]内所有的企盼数的和M =________.
解:∵1log (2)n n a n +=+(n *
∈N ),∴1232312......log 3log 4log (2)log (2)k k a a a a k k +=⋅⋅
⋅+=+.
要使2log (2)k +为正整数,可设1
()22n k n ++=,即1
()2
2n k n +=-(n *∈N ).
令1
12
22005n +-≤≤⇒19n ≤≤(n *∈N ).
则区间[1,2005]内所有企盼数的和
9
9
1234101
1
()(22)(22)(22)(22) (22)
n n n M k n +====-=-+-+-++-∑∑
292
3
4
10
2(21)(222.......2)29182056
21-=+++++⨯=-=-,
∴2056M =.
评析:
准确理解企盼数的定义是求解关键.解题时应将阅读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侧重考查信息加工能力. 二、性质探求型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3
1,2,3,4,5,67n n n n a a n +=⎧=⎨
-⎩≥,则2005a =______.
解:由3n n a a +=-,7n ≥知,63n n n a a a ++=-=.
从而当n ≥6时,有6n n a a +=,于是知20053346111a a a ⨯+===.
评析:
本题主要通过对数列形式的挖掘得出数列特有的性质,从而达到化归转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性质探求是关键. 三、知识关联型
例3.设是椭圆22
176x y +=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个不同的点(1,2,3,
)i P i =,使
123,,,
PF PF PF 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解析:由椭圆第二定义知
e
i
i i
PF
PP
=
'e
i i i
PF PP'
⇒=
,这些线段长度的最小值为右焦点到右顶点
的距离即11
FP=-
,最大值为右焦点到左顶点的距离即21
1
PF=+
,故若公差0
d>,
11(1)
n d
-+-,∴
2
121
n
d
>+≥
,∴
1
10
d
<≤
.同理,若公差0
d<,则可求得
1
10
d
-<


评析:
本题很好地将数列与椭圆的有关性质结合在一起,形式新颖,内容深遂,有一定的难度,可见命题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解决的关键是确定该数列的最大项、最小项,然后根据数列的通项公求出公差的取值范围.
四、类比联想型
例4.若数列{}()
n
a n*
∈N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
123n
n
a a a a
b
n
++++
=()
n*
∈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n c是等比数列,且0
n
c>,则有数列
n
d=_______也是等比数列.
解析:由已知“等差数列前n
项的算术平均值是等差数列”可类比联想“等比数列前n项的几何平均值也应该是等比数列”不难得到n
d=
也是等比数列.
评析:
本题只须由已知条件的特征从形式和结构上对比猜想不难挖掘问题的突破口.
五、规律发现型
例5.将自然数1,2,3,4,排成数陈(如右图),在处转第一个弯,在转第二个弯,在转第三个弯,….,则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____________.
21―22 ―23―24―25-26
| |
20 7 ―8 ―9 ―10 27
| | |
19 6 1 ―2 11 ……
| | | |
18 5 ―4 ―3 12
| |
17―16 ―15―14 ―13
解:观察由起每一个转弯时递增的数字可发现为“1,1,2,2,3,3,4,4,”.故在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12(1231002)10031006010
++++++=.
评析:
本题求解的关键是对图表转弯处数字特征规律的发现.具体解题时需要较强的观察能力及快
速探求规律的能力.因此,它在高考中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六、图表信息型
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ij
a 表示位于第行第j 列的数.
⑴写出45a 的值; ⑵写出
ij
a 的计算公式;
⑶证明:正整数在该等差数列阵中的充要条件是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 解:⑴4549a =(详见第二问一般性结论). ⑵该等差数阵的
第一行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43(1)j a j =+-; 第二行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75(1)
j a j =+-,……,
第行是首项为43(1)i +-,公差为21i +的等差数列, 因此
43(1)(21)(1)
2(21)ij a i i j ij i j i j j
=+-++-=++=++;
⑶必要性:若在该等差数阵中,则存在正整数,i j 使得(21)N i j j =++, 从而212(21)21N i j j +=+++ (21)(21)i j =++. 即正整数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
充分性:若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由于21N +是奇数,则它必为两个不是的奇数之积,即存在正整数k ,l ,使得21(21)(21)N k l +=++,从而(21)kl N k l l a =++=可见
在该等差数阵中.
综上所述,正整数在该等差数阵中的充要条件是21N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是的正整数之积. 评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充要条件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求解关键是如何根据图表信息求出行列式中对应项的通项公式. 七、“杨辉三角”型
例7.如图是一个类似“杨辉三角”的图形,第行共有个数,且该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中间任意一个数都等于第1n -行与之相邻的两个数的和,
,1,2,,,.......(1,2,3,
)
n n n n a a a n =分别表示第行的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第个数.

,2(2
n a n ≥且)n ∈N 的通项式. 122
343
4
774
51114115
............................................
解:由图易知
2,23,24,25,22,4,7,11,a a a a ====从而知
,2{}
n a 是一阶等差数列,即
3,22,24,23,25,24,2,2(1),22......(1)3......(2)4......(3)...............................
1 (1)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
以上1n -个式相加即可得到: ,22,2,2(1)(2)(1)(2)
234.......(1)2
22n n n n n n a a n a +-+--=++++-=
⇒=+

2,2
2
2
n n n a -+=
(2n ≥且)n ∈N 评析:
“杨辉三角”型数列创新题是近年高考创新题的热点问题.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各行项与行列式的对应关系,通常需转化成一阶(或二阶)等差数列结合求和方法来求解.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求出
(,ij a i j *
∈N 且)i j ≥的通项式.
八、阅读理解型

观察二进制位数,位数,位数时,对应的十进制的数,当二进制为位数能表示十进制中最大的数是 .
解:通过阅读,不难发现:
00101112,20212,31212=⨯=⨯+⨯=⨯+⨯,0124020212=⨯+⨯+⨯,
0125120212=⨯+⨯+⨯,进而知0127121212=⨯+⨯+⨯,写成二进制为111.
于是知二进制为位数能表示十进制中最大的数是111111化成十进制为
60
1
2
3
4
5
21
12121212121263
21-⨯+⨯+⨯+⨯+⨯+⨯==-.
评析:
通过阅读,将乍看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即转化成等比数列求解.
总之,求解数列创新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探求规律,注重转化,合理设计解题方案,最后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知识来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