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我们的变态简述:1变态心理学含义: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人类行为:一是外显的、能观察到的活动,二是思想、情感、态度、人格、特征等内隐活动。
2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逝;3、症状的内容与外界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多伴有痛苦体验;5、症状均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坏。
3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做:自创新词4 妄想的分类:妄想:坚定不移的病理性信念(关系妄想、被害妄想、非血统妄想最常见)。
按内容分类:①关系妄想:把无关的事情认为有关。
②被害妄想:坚信周围人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③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特殊的含义。
④物理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⑤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⑥自罪妄想:有称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罪了和严重错误,应受惩罚。
⑦疑病妄想: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经过检查也不相信自己没有病。
主要见于神经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⑧嫉妒妄想:坚信对象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跟踪配偶的日常活动。
⑨钟情妄想:其实是被钟情妄想,坚信某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改变自己。
⑩内心被揭露感:又称洞悉感。
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按起病根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①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有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
②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变态心理学复习整理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阳性症状(The Positive Symptoms):阳性症状是指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的反应,其表现包括幻觉、妄想、奇怪或混乱的行为和思维障碍,如不连贯。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理障碍。
强迫行为(compulsion):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过分的仪式动作,通常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或僵化的行为方式反复出现。
心身障碍(Ps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 ):是指由心理因素所引起或所恶化的真实的身体症状,例如虚弱、高血压、头痛以及胃炎等。
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精神或心理因素对躯体产生不适当的影响。
“多轴系统”(multiaxial system):就是包含着多个与个体有关的信息轴(区域)分类体系,这一体系有助于治疗师针对某一障碍制订治疗方案。
信息轴通过组织和沟通临床信息、捕捉临床情境中的复杂性和描述同一诊断下的个体差异性,为个体特殊情况的描述增添了更多的前后关联和细节。
妄想(delusion):是一种错误、歪曲的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
用事实、说理都无法纠正。
特殊恐惧症(Special Phobia)是对某种特定物体或情境有不合理的害怕。
当患者暴露在这些物体和情境中时,他们会立即感到特有的恐惧。
DSM-Ⅳ-TR根据患者所害怕物体的来源将特殊恐惧症分成如下类:血、伤害和注射、情境(如飞机、电梯、闭密的空间)的恐惧症、动物和自然环境(如高处、水)的恐惧症。
分离性遗忘症(psychogenic amnesia):是指无法回忆起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是在某种应激性突发事件之后出现。
这些信息并未永久性丧失,只是在遗忘症发作期间不能回忆而己。
由于记忆中的这种空白过于广泛,因而不能用普通的健忘加以解释。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c schizophrenia):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运动性不动、运动性活动过多、极端违拗、缄默、各种怪异的随意运动、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导言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与正常心理相对而言异常或不正常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和动物在心理上的不寻常现象和行为。
2. 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对异常行为进行研究。
他们试图了解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不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领域1. 精神疾病与异常心理:变态心理学研究了各种精神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它探究了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超常现象研究:除了研究精神疾病,变态心理学还涉及对超常现象的研究,如幻觉、附身和特异功能等。
通过对这些超常现象的研究,心理学家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经历这些不寻常的体验。
3. 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它研究了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犯罪的方法。
这对于法律和执法机构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观察,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关于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深入洞察。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变态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研究者能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心理过程,进一步了解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旨在通过采集大量数据来分析和比较心理现象。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心理学家可以了解到更广泛的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四、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人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_复习要点共53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_复习要点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3.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
4.希波克利特对于心理异常现象的观察相当细致,说明古希腊学者对行为异常已有初步的认识,看到了心理异常现象与人脑的关系,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克雷丕林把变态心理学和现代医学及现代心理学联系了起来,其最大贡献是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搭起了桥梁(创始人),提出了许多变态心理学研究课题。
第三章:1.(选)一旦过分运用货运用失效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表现的几种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2.埃利斯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贝克创立了认知转变疗法。
第五章(重):1.(名解)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2.(名解)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3.(名解)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4.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定义、区别)内感性不适又名体感异常。
躯体内部产生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如牵拉、挤压、游党虫爬、扭转等感觉。
多见于具有疑病症状的各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脑外伤后综合症或更年期精神障碍。
内脏性幻觉:是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的异常感觉。
如感到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感到昆虫在器官内爬行等等。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学1)定义: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工作重点:①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②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③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3)评价标准(郭念锋):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4)研究方法:实验法、单被试实验设计、流行病学方法、案例研究2.神经病: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精神障碍: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了异常的心理与行为。
精神病: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
心理障碍:有心理原因所致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第四章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座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一)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患者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难以使人理解。
①思维散漫: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缺乏必然的联系。
②思维破裂:联想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
③语词新作:将同源的现象,近似的词汇归集一起,对其中的一些词赋予新的含义。
④象征新思维:把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语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
⑤言语贫乏:语量显著减少,当言语内容贫乏时,即使说话很流利,但所表达要领的数量本质上减少。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或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妄想)①被害妄想:病人觉得周围发生的事矛头是指向他的,认为别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毁灭他。
②牵连观念:病人认为在他周围出现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他的缘故。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1.单项选择题(15个×1分=15分)2.多项选择题(5个×2分=10分)3.名词解释(5个×3分=15分)4.简答题(4个×5分=20分)5.案例选择题(2个×10分=20分)6.案例分析题(1个×20分=20分)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预后:指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
它既包括判断疾病的特定后果,如康复,某种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出现或消失及死亡;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结局的可能性。
3、转归: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转归。
发展的结局包括痊愈、死亡或后遗症等各种情况。
4、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语言杂乱。
5、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广义的概念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所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
6、心境障碍: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7、学习障碍(LD):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
8、内源性精神障碍:主要起源于躯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遗传因素或体质因素的精神障碍。
/外源性精神障碍:主要由来源于外部而能对本体发生作用的因素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9、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或持久的应激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而导致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
/功能性精神障碍: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
(病因未明)/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内有明确的病理变化的一组精神障碍。
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
1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后而引起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变态心理学复习
变态心理学复习一、闭卷1.变态心理学: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射功能、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评判标准:(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2)现实适应不良——例如,深信别人没有的信仰,感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2.心理评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所做的都十分复杂。
所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观察人们所说所为,然后进行辨别,这个过程叫~。
即根据收集、组织和解释信息来鉴别行为,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和环境信息。
3.重度抑郁障碍:一个人经历了一个或多个重度抑郁发作期,而没有同时出现躁狂发作。
4.双相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5.躯体化障碍:从30岁开始不断出现各种生理疾病,这种疾病会持续好几年,患者寻求医学治疗,但都无法解释。
6.强迫症:就是一种想法或想象,它不断侵入一个人的意识。
这个人会发现这个想法令他痛苦,而且是不恰当的,努力压制,但总是不断再次出现。
强迫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被迫一次又一次的以固定的、刻板的方式重复一个动作,而他或她并不是有意识的想要这么做。
具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的人,就被认为患有强迫症(OCD)。
7.强迫症问题表现:行为、思维两个方面。
8.简称:强迫症(OC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国际疾病分类(ICD)9. 分离性障碍分为: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漫游症、分离性认同障碍、人格解体障碍10.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面谈法2)心理测验3)实验室测验4)自然环境观察法11. 恐惧症与正常人的区别:严重性、他们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生活,以躲避那些他们所害怕的东西。
(强烈的恐惧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12. 焦虑症包括: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13. 躯体形障碍包括:体象障碍、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疼痛性障碍、转换性障碍14. 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1)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法)——假设变态行为源于潜意识心理冲突,此冲突产生于童年时期。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变态心理学概论一、变态心理学:①定义: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或异常行为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科学。
②做什么:为临床实践服务。
不同于直接服务于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精神病学,主要向精神病学提供有关的理论、假说和研究资料;是许多带有临床应用性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孵化器”。
③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区别:精神障碍:属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用医学的治疗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
心理障碍:属心理学范畴,变态心理学主要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用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实行干预。
二、变态行为1、变态行为的划分标准: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综合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DSM: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2、变态行为的四种基本分类:对自己无益,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现实适应不良;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
3、与群体相关的变态行为:A. 不同群体对具体病种的发病率不同;B. 不同群体因不同经历,对心理异常的表达不同;C. 不同群体因自己不同的规范,对同一行为有时会出现相反的认定;目前的群体研究关注:不同文化与种族之间的差异;性别的差异4、变态行为的解释:医学模式变态行为是一种生物原因,即由于身体上的功能损害而造成的;心理学行为归因于人5、变态行为的治疗:医学治疗、心理治疗、综合治疗6、变态行为的预防:一级预防预防疾病为主;二级预防预防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三、变态行为概念简史:(一)、超自然论:①魔鬼和巫术②星月运动③自然与超自然并存(14、15世)(二)、生物学论:异常行为:疾病或体内化学成分失衡;治疗: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一样,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的(1)希波克拉底和盖伦:①希:心里障碍由脑部疾病、头部创伤造成,并可能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②希盖:体液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障碍是体内化学物质失衡;治疗:休息、营养、锻炼、放血、引吐(2)19世纪:梅毒①疾病细菌说;19世纪,生物学论在西方蓬勃发展起来;美精神科医生格雷认为:精神病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治疗应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3)20世纪30年代:电休克及脑外科手术广泛使用:胰岛素休克疗法、电抽搐疗法(4)20世纪50年代,研制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安定类(三)心理学论—现变心基础:起因: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治疗通过心理疗法,从成因入手化解异常行为(1)生物起源理论:克雷培林(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心理疾病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根据病变区不同来分类,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一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出来。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变态心理学参考书目: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的概述1.概念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异常心理3.狭义的概念是指这种异常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变态心理由许多不同描述,但专业术语用得最普遍的是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4.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社会学标准)以个人(治疗者)经验为指标(经验标准)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标准个体痛苦感(个体不舒适感)统计学标准:对人群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试的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处于平均数正负两个标准差区间的人数约占总人数95% 统计学指标存在问题:1.没有绝对的界限2.在正态分配的前端常常可能只有一端是变态的,而另一端也超乎正常却不能算变态社会学标准(社会适应指标)适者生存局限性:不同社会会有不同的适应标准社会在发展,很多规范标准在发生变化经验标准(以个人经验为指标)医学标准(以客观标准检查结果为指标)6.常用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DSM-IV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CCND-3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变态心理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流行病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2.变态心理学研究目的描述: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解释:从理论上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诊断:从应用上进行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防治: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健康维护变态心理学的历史透视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将心理异常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医生盖伦将心理障碍区分为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里错乱17世纪以后现代的变态心理学的几次重要变革:1.法国比奈尔认为精神病也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2.克雷佩林:建立实验变态心理学3.弗洛伊德:重视并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4.20世纪后半叶,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变革:主张变态心理学要放弃对病人的内部作用研究,要探讨家庭、集体、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人的心理机制的影响第二章作业案例:第一节生物学模型一、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的结果。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概念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束都突然。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变态心理学复习
变态心理学复习第一讲变态心理学导论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标准定义: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变态行为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标准:标准1: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时空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文化环境:事件发生者所处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望:文化或社会对性别角色应有特点的期待文化相对主义:过分强调文化标准和社会标准是唯一标准标准2:统计学标准是否符合常模:统计学上罕见的即为异常若一个人的某一项指标在统计学上与正常人群有显著性差异的话,则有“异常”的嫌疑。
统计学罕见这一标准受到欢迎,因其可以确立临界值,有实际定量依据。
统计学变异原则常常用于解释心理测验。
分数等于或超过临界值即认为有“临床显著意义”。
这一标准常见于精神科。
标准3:个体的痛苦当行为给行为者造成了不适,极度痛苦,并且行为者希望获得解脱时,这种行为可能是变态行为。
(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痛苦并不是“变态行为”的充分条件:面临重大的考试,感到焦虑;亲人丧生,感到难过痛苦也不是“变态行为”的必要条件:躁狂的患者并不感到痛苦,他们享受这种“高涨情绪”,反社会人格并未感到痛苦标准4:适应不良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感——也就是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正常社会功能的行为和情感——属于变态行为,并且应该被视为研究和干预的核心。
心理学家将适应不良定义为至少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给行为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给行为者带来情感上的痛苦或伤害严重妨碍了行为者的日常生活表明行为者脱离了现实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第二讲变态心理学的病因学与研究方法一维模型与多维模型一维模型——致病原因只有一个长期以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似乎水火不相容,人们认为,真正的致病原因只有一个历史上大多数心理障碍理论都力图找出那一个病因——某一个基因、某一次创伤体验或者某一种人格特质多维模型——多种致病原因造成了精神疾病的发生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理论被整合仅仅一两种因素不足以产生心理障碍当多种因素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时,能达到临界点,导致精神疾病易感性易感性-应激模型只有当易感性和应激同时作用于一个人时,心理障碍才会完全暴露出来精神障碍的病因一.生物学因素:1 结构理论:大脑结构异常;2 生物化学理论:神经递质或荷尔蒙失调,神经递质受体机能低下;3 基因理论:无序基因或变异基因(家族史研究、双生子/养子研究)二.心理因素:1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意识的结构: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本我和超我强大,自我调节不成功防御机制:当自我调节不成功时,则会启动无意识的保护过程某些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如恐惧症性心理发展阶段:性器期(3-6岁)的恋母、恋父情结,如果没有解决好则会产生精神疾病精神分析治疗:自由联想/宣泄/梦的解析2 行为主义: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3认知理论:1)归因理论。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5与性别身份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GID)有关的常见临床鉴别诊断有哪些?1)性恋---同性恋者一般对自己的生物学性别满意,心理性别与生物性别是统一的,从心理上持肯定的态度;2)装症---异装症者穿着异性服装主要是为了体验所引起的强烈性兴奋或性满足感,其对自己的生物学性别持肯定的态度,性定向是指向异性的。
3)分裂症---神分裂症的性别改变妄想是荒诞离奇的,而且伴有其他情感、知觉和思维障碍。
易性癖者却是正常人出现性别意识的改变。
4.)遵从固定的性别角色行为6什么变态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判断变态行为的?变态行为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的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通常,人们用以什么标准去判别变态行为?(一)偏离社会规范与标准人的行为或心理是否健康、正常,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中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
某种行为在有的社会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病态的性行为,而在另一种社会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正常。
(二)统计学的指标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变态是任何实质上对来自统计学的平均数的偏离,即这种辨别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常态分布曲线上位置居中,即接近平均数;只有少数人偏离于两个极端。
在次数分配居中者(即接近平均数)为常态,居于两端者为变态。
(三)个人的经验与感受一方面是个体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如果人们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满足,那么他们的生活便与心理健康的确定没有多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感到困惑或哀伤,那么他们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四)适应不良行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和其他人是能够相互理解和交往的。
他能够理解别人,别人也能理解他;他能为他人和集体所接纳,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正常的表现。
假如不是如此,则可能存在异常。
(五)一个综合标准1. 伤害自身的行为或做出伤害别人而又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投射:把自己心里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念、态度和行为推委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其余原由。
自我的防守体系: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好多策略,称为自我防守体系,用来控制不可以被接受的本我激动,并防备或减少这些激动惹起的忧愁。
电休克疗法:亦称电抽搐治疗,必定量电流经过患者头部,以致浑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
当事人中心疗法:经过治疗师供给一种特别的治疗关系,为当事人创建一种理想的心理氛围。
操作性条件反射:增强生物的自觉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想方式来代替非理性思想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心理诊断:指运专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并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和性质,以作出一个心理阻碍或疾病的诊断。
心理评估:是指评估者主要采专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集体的心理特色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评估工具: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是选择合适评估工具的条件。
心理测试:是依据必定的法规和心理学原理,使用必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感情的心里活动予以量化。
人品测试:也称个性测试,丈量个体行为独到性和偏向性等特色,最常用的方法有问卷法和投射技术。
投射丈量:是指把模糊的刺激,诸如人物或事物图像体现给来访者,让他们把看到的描述出来,临床工作者借助于此,对个体没法意识到的想法与感觉进行评估的一种评估技术。
DSM-IV-TR: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标签化: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纳入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到的个体。
慌张阻碍:是一种以频频的慌张发生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类发生其实不限制于任何的特定的情形,拥有不行展望性。
恐惧症:一种长远的惧怕反应,他同危险的真实性是极其不行比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射: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
自我的防御机制: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很多策略,称为自我防御机制,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电休克疗法:亦称电抽搐治疗,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
当事人中心疗法:通过治疗师提供一种特殊的治疗关系,为当事人创造一种理想的心理氛围。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心理诊断: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和性质,以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
心理评估:是指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评估工具: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是选择恰当评估工具的条件。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内心活动予以量化。
人格测验:也称个性测验,测量个体行为独特性和倾向性等特征,最常用的方法有问卷法和投射技术。
投射测量:是指把模糊的刺激,诸如人物或事物图像呈现给来访者,让他们把看到的描述出来,临床工作者借助于此,对个体无法意识到的想法与感受进行评估的一种评估技术。
DSM-IV-TR: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标签化: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归入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的特定的情景,具有不可预测性。
恐怖症:一种持久的恐惧反应,他同危险的真实性是极其不成比例的。
这种恐惧反应可能会妨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响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擦抹)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符。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类以存在两种或多种独立的身份或人格状态和相应行为,并以不能回忆个人重要经历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转换障碍:是一类以不能解释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的随意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或者缺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又称为成瘾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期望的效果。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弹。
一.你如何理解异常行为系统整合的观点?答: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异常行为进行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的行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共同做通的产物。
研究者和实践者不仅要弄清对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而且要知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方式。
生物—心理—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异常是源自遗传的、生理的、发展的、情绪的、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两种最常见的系统整合的观点是素质—压力论和交互效应论。
素质—压力论认为:素质就是一种容易受伤或患某种疾病的倾向。
根据这种解释,具有患某种心理障碍的生物的、心理的或社会文化的倾向的个体,一旦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压力事件就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
交互效应论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些因素的作用更关键。
这些因素会引发其他因素或增加其他因素的强度,从而最终导致某种心理障碍。
二.心理诊断与心理评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答: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二者既相同又相异。
其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策略收集被评估者的信息,同时,二者都是力图去准确把握被评估者的内心世界。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目标不同。
心理评估更倾向于从正常人的角度对被评估者进行分析与判断,而心理诊断则更具有医学的意味,更倾向于按照特定的的模式去收集资料,并最终对被评估者作出某种确定性的诊断。
因此,心理评估的范围较心理诊断广,程度可能更深;其次,应用范围稍有差异,心理评估一词更常见于医疗系统以外的工作领域,而心理诊断一般在临床部门使用。
三.心理评估的三要素包括哪些?答:1.评估者一个合格的评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足够的理论知识;一定的评估与诊断经验;熟悉测试技术;良好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技能。
2.评估对象:评估对象是否配合评估,其身心状态是否正常,以及评估者与评估对象之间良好的评估关系,是影响评估正确性的重要因素。
3.评估工具: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是选择恰当评估工具的条件。
四.心理评估的主要手段包括哪些?有何特点?答:1.临床访谈:通过系统收集来访者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态度和情绪,个体既往病史和现病史等方面资料,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
2.行为评估:在特定的情境中按照规定的程序,系统观察个体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评定的方法。
特别适合于年龄太小、智力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报告他们的问题和经历的个体。
3.身体检查:是排除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的一种方法。
4.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心理诊断中常用的测验包括投射测验、人格测验和智力测验以及神经心理测验等。
5.生理心理评估:直接针对脑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的技术。
五.心理测验在心理障碍评估与诊断中有何价值与意义?答: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
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准确性?答:1。
文化偏见2.诊断者的专业背景3.诊断者的理论取向4.被诊断者因素。
七.不适当的心理诊断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如何理解?答:1.标签化(1)诊断的最终结果是要给来访者一个诊断名称,但这仅仅只是诊断名称,不是对疾病的解释。
(2)标签化用语常会给来访者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3)标签化会对当事人的自尊、人际关系、求学与就业等产生实际影响。
2.极端化过分注重诊断,有可能扩大‘异常’的范围和标准。
八.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1.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2.在生理上,惊恐发作时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包括呼吸急促、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发抖或胸口疼痛。
3.在认知上,个体认为自己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快要死了;或认为自己发疯,失去控制了。
九.社交恐怖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别人的观察,他们害怕自己会丢脸或出丑。
他们认识到这种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是,他们仍然会回避那些自认为会引发焦虑的社交情境。
十.特定恐怖症分为哪些类型?答:1.动物恐怖症2.自然环境恐怖症3.情境恐怖症4.血、注射和伤口恐怖症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十一.简述强迫症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P132十二.简述导致广泛性焦虑的原因。
答: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
而且,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
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
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我们并不很清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我们发现,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十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个主要症状是什么?分别描述一下。
答:1.闯入性记忆:创伤以闯入脑海的念头、闪回或噩梦的形式重现,虽然有些零碎、不完整,但是感觉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事件发生一样,以至个体重新体验到当初的情绪和感受,其强烈程度也相差无几。
2.回避:个体活动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切可能唤醒精神创伤的事件。
其中包括情感麻木,与他人疏离,身体上避开可能唤醒精神创伤的一切线索。
3.高警觉:总是感到唤醒过度,可能表现为易怒,容易受惊吓或过度警觉,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
十四.诊断转换障碍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答:1.患者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可表现为失明、失聪或瘫痪;2.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3.有证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4.患者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尤其是他不会对症状感到焦虑。
5.患者并不自愿控制症状。
十五、简述癔症的起病原因。
答:1社会心理因素(1)性格特征(2)精神因素2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2)身体因素十六、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社会模型。
答:这个模型包括了一系列广泛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过程的因素,包括:事件刺激;事件认知;评价和再评价;尝试应对;人格;社会支持。
十七、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特点?答:一过性——可有幻觉、妄想症状,但具有持续时间短、片段等特点。
行为怪异和色情症状明显。
不协调症状明显。
十八、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的区别是什么?答:P247十九、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有哪些?答: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工作记忆损害;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
二十、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与强迫症的强迫症状的区别是什么?答:强迫症状可以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以及发作期,常为慢性起病,表现形式与强迫症不同,其强迫症状种类常常较多,内容荒谬,患者的自知力不完整,不感到痛苦,情感反应不鲜明,反强迫愿望不强烈。
二十一、厌食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主动拒食或过分节食,导致体重逐渐减轻,体形消瘦及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二十二、贪食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暴食和进食失控。
二十三、结合进食障碍病因的综合模型分析进食障碍发生的原因?答:P285 图二十四、试分析厌食症、贪食症的异同点及其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