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记忆结构)44页
第4章:记忆结构(课件)
自A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 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 个根本问题,就是记忆结构问题。
两种记忆说(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包括
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
3.Sperling猜测:被试看到的字母要多于报告
出来的。照他的看法,在字母卡片呈现完毕后,被试
有全部这些字母的鲜明的视觉图像,但是这些字母不
能一下子全部报告出来,当被试报告第4个或第5个字
母时,其余字母的图像就完全衰退或消失了,因而不
能被报告出来。
4.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只要求被试
的结果可以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图4-2)。
3.实验结果
从图可知,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 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 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 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学习忆成绩称作首
因效应,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
近因效应。
4.过去的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原理)
(4)高等动物在被摘除海马以后,原已习得的反应保待无损,但
新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
(5)Jarvik和Exman(1960)利用白鼠做的跳台实验,都说明存在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自由回忆实验(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
1.做法是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
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
被试报告该位置上的字母。该实验的结果与
Sperling是一致的,也表明视觉感觉记忆的作
用时间约250ms。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结构
• 实验对照
– 将自由回忆得出的结果与原先呈现的顺序加以对照,就可 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的刺激的记忆效果
•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 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13
结果解释
干扰说
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由于前摄抑制 和倒摄抑制共同干扰。
4.4 加工水平说
• 理论内容
– 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的深度愈深,则
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
–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C P
N
F L
T
X A
S
Sperling认为,被试看到的字 母要多于报告出来的。 被试没有看清字母还是看到后 又忘记了?
图4-6 感觉记忆实验用卡片
• 正式实验
• 实验程序
– 基本同预实验,但给字母卡片中三行字母配以声音信号。
• 被试任务 – 声音信号响起时,报告对应行字母。(部分报告法) – 声音信号响度随机安排 • 实验结果 – 回忆正确率100%
– 进行照片再认测验
• 结果发现:
– 作了有关诚实、魅力的判断后,再认成绩要高于仅作性别判断的
• 结果提示:
– 人的品质判定比确认人的性别要求更深的加工,也有利于再认
Rogers等(1977)
• 实验程序1:
–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形容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被试作出 回答
• 实验材料:
– 40个形容词 – 涉及词的结构、语音、语义和自我评定
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1、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相反,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
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
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
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而现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而这种多方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
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
他们常用使用反应时法。
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还是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
第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1章认知心理学概述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及其表现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究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推理、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关注环境中的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记忆和加工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推理、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得以形成,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此之前,对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来进行的。
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可以得出对思维过程的认识。
但是,随着行为主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质疑其研究方法的缺陷。
行为主义方法只能将人类思维过程视为“盒子”中的输入和输出,而无法深入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内在机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学家们开始将计算机的思维过程和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认知心理学因此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领域。
1.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思维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领域。
本节将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重点。
1.3.1 感知感知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关于这个过程,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从外部物体中获取信息?•人们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如何加工这些信号,以使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1.3.2 记忆记忆是存储和回顾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人们如何在需要时检索这些信息?•记忆过程中的怎样的因素会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产生影响?1.3.3 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是如何嵌入到其他认知过程中的?1.3.4 推理和问题解决推理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高级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详解)
第三节 什么是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 (Neisser,U.,1967)认为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认知是指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Reed,S.K.,1982)认为: (Reed,S.K.,1982)认为 李德(Reed,S.K.,1982)认为:“认知通常被简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技 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 能,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言 问题解决、决策等” 语、问题解决、决策等”。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西蒙 乔治· 乔治·米勒 奈瑟 纽厄尔
1.西蒙(Hebert 1.西蒙(Hebert Alexander 西蒙 Simon,1916-2001) Simon,191620世纪美国科学家 世纪美国科学家, 20世纪美国科学家,认知 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 之一, 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获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Atkinson & Shiffrin,1968)的记忆存储库理论 示意图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修订的记忆系统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型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 & Lockhar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维度,长时记忆还可分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内隐记忆:又称非陈述性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 在特定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换言之,内隐记忆是指人们既 没有觉察到自身拥有,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但在特定的任务操作 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对当前任务的 顺利完成产生易化的作用。
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声像记忆的存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2.短时记忆 是指人脑对刺激信息保持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 和编码,是信息的感觉接受器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中间环节。
詹姆斯(James)提出记忆的二元理论,将记忆分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类。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提出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彼得森(Peterson)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支持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证据,是源自自由回忆实验的系列 位置效应。
认知心理学记忆PPT教案
为互有意义结构的小单元,以提高编码效 率。
编码
意义编码 形象编码 组织编码
组块方式 层次结构 28
2. 记忆的保持
A、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 过程。
B、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
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 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对语言类信息进行意义编码的效果好于 字形编码或语音编码。
19
请仔细看一遍下面的一串词汇
糖果 快捷 良好 滋味 迅速 味道 饼干 苦味 优美 蜂蜜 果冻 馅饼 白糖
下面三个词你刚才是否看到过? 滋味 快速 甜蜜
你的一个朋友从一个牧场来,假如你一下记不太 清楚,也许回忆时会说成:
“他从农场来” “他从林场来” “他从木床来”
23副牌的纪录。
永远的战士
49岁的健康、英俊的中年人 谈吐用现在时而非过去时 认为自己19岁,处于1945年
顺向性遗忘症(anterograde amnesia)
对大脑受损之后的事件失去记忆
倒退性遗忘症(retrograde amnesia)
一、记忆的定义、功能
(一)记忆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四章 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 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1、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赵中昌,整理于2010年6月25日)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
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第18页/共24页
三、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陈述性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 通过语言描述与传授而实现。涉及到“是什么”的 知识
• 语义系统专门处理语言信息,表象系统专门处理 非言语的客体和事件的知觉信息
• 两个系统相互独立,但又有密切联系 • 具体词和抽象词的信息加工:两者都有可以由语
义编码系统来进行处理,但是具体词还可以在有
第3页/共24页
二、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
• 语义编码系统主要以语义代码对短时记忆输入的刺激信息进 行编码(短时记忆中主要以言语听觉代码对信息进行编码)
• 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依赖于学习时的注意和知觉活动
• 不同的信息加工水平
• 长时记忆对来自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进行相对深度水平的加 工处理。即往往忽略刺激信息的物理特征或其他细节,而主 要集中在刺激信息的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的编码与组织上
• 实验:被试听录音后,再听一些句子,要求回答这些句子是 不是录音中的原句。当马上进行测试时,被试的成绩很好; 但听完录音27秒后进行测试时,被试对两个表达同一意思的 句子能够准确地回忆,却难以确定哪一个是原来在录音中播 放的句子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 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相对,是针对“怎样做” 或“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它以技巧性动作为基础, 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等的记忆
• 其区别还表现在,陈述性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是灵 活的,它能够非常容易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运 用于新的刺激信息或新的场合。但程序性记忆中所 存储的经验则表现为比较固定的,它极其依赖于个 体原来的学习或练习的情景, 卡密克尔(Carmichael)的早期研究。被试看12个无意义 刺激图形。三组被试,第一组只要求记忆这些图形,然后回 忆并画出所记住的图形;另外两组分别接受左边和右边图列 相关的语言提示,最后要求这两组被试回忆并画出图形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一、什么是认知(一)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isser (1967)指出,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获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S. K. Read )根据上述定义进一步指出,“认知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活动,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言语、问题解决、认知的自我监控等。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知识应用”(二)对人的认知活动的理解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系统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二、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1)定义: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或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 同时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对信息的加工也经过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信息加工模型---纽韦尔和西蒙(A. Newell & H. A. Simon,1972 )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
1、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2、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ISAM鯉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输入、输岀、贮存、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迁移。
纽韦尔和西蒙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岀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岀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举例分析人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登记2、模式识别3、短时记忆4、长时记忆5、注意四、认知心理学的两种取向(一)信息加工取向主要观点: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的。
认知心理学4
“三耳人”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首先让被试带上具有双声道的立体声耳机, 然后同时向双耳分别输送由字母和数字组编的声音刺激,例 如,给左耳输入的是“B”和“5”,同时给右耳输入的是 “M”和“5”,被试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M ,而数字“5”似乎来自头部正中(其实是从双耳来的)。这 样就出现“三耳人”,很像斯波林的3行字母。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s。应用 部分报告法时,在被试面前的屏幕上打出一个光条,这光条 可在屏幕的左、中、右不同位置出现,被试见到左光条报告 左声道的项目;看到右光条报告右声道项目;看见中光条报 告全声道项目。 即时回忆与延缓回忆:视觉线索与刺激的时距为0、1、2、4s 。
自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记忆 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都备受关 注。但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 究,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模式 、实验材料,基本上沿着艾氏的方向进行的,因 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记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长时 记忆研究的水平上。由此带来许多问题。50年代 以后,在记忆领域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人 们认识到了短时记忆的存在,时而认识到了感觉 记忆的存在,并由此形成各种记忆信息的加工模 型,解释记忆的结构特点。
Company Logo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实验
【全部报告法】Whole Report
Sperling在1960年设计的 实验,通过速示器以每张 50ms的速度给被试看一张 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 中、下3行,每行3个字母( 如图)。卡片呈现完之后要 求被试将看到的字母报告出 来,越多越好。 实验结果: 被试一般只能报告4—5 个字母。
本章内容
1. 2. 3. 4. 两种记忆说 感觉登记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加工水平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记忆的性质
Sperling通过部分报告法的实验,发现图像记忆有 如下性质:
视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
其容量至少为9个项目或更多
视觉感觉记忆常被当做感觉记忆的典型。
②声像记忆
声像记忆:声音信息呈现后,立即在听觉存储器内 被登记,并保留一个很短的时间的记忆。
①图像记忆
Sperling(1960)部分报告法实验
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 或尽可能多的报告出来。 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一部分报告出来, 而不是全部报告。 Sperling认为由于感觉记忆进入意识时受到短时记 忆容量限制,他采用部分报告法。 两个假设:1)感觉记忆比短时记忆早;2)感觉记 忆容量大 他认为被试看到字母多于报告出来的,在报告前面 字母时其余字母图像完全衰退或消失了,不能报告。
Sperling(1960)部分报告法实验
1)方法: 实验材料12个字母迅速呈现给被试,然后采用声音 提示,根据声音高低,被试回忆对应一行的刺激。
自变量:A、识记材料;B、时间间隔 因变量:材料的保持量 2)设计: 由于声音刺激的高低是随机的,被试只能把刺激都 记忆下来才能保证能回忆出对应行。 3)结果: 随着时间间隔增长保持量下降;当间隔达到1秒时, 保持量与全部报告法的保持量持平,不再下降。 4)解释:说明视觉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是1秒左右。 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容量,保持时间极 其短暂,很快会消失。
一 个
《Memento》(记忆碎片)
人
丧
失
短
时
记
忆
的
话
该
如
何
活
下
去
?
一、两种记忆说
实验依据
Baddeley&Warrington(1970)
1)过程:给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识记10个词组 成字表,然后进行自由回忆。
2)结果:即时回忆时,两者成绩相同;延缓30s之 后(用心算作业防止复述),遗忘症患者回忆成绩 比正常人差得多。
1.定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程。 或者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 ①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的认识,相当于信息的输。 ②记忆在感知之后发生,是心理过程在时间 上的持续。
什么是记忆?
2.分类
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②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记忆结构
记忆结构
消除记忆的按钮
如果你身上有个按钮,一按就会消除你的全部记忆,忘 却那些或痛苦或揪心的事,你会不会按?
神人答:这不是会不会按的问题。因为后果一定是: 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 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 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 咦?!这里有个按钮,按一下…
什么是记忆?
成绩2s的更好,结尾部分无显 著差异。 3)说明: •增加刺激呈现时间确有利于长 时记忆,而不影响短时记忆。 •假设一成立。
实验二:Glanzer和Cunitz(1966)
•做法:采用自由回忆方式 •任务:即时回忆VS延缓回忆+心算作业30s
二、感觉记忆
1.观点: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 感觉象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象 仍可以维持极短的片刻。感觉记忆由于时间 短暂,故也可称为瞬时记忆。有了它我们才 可以把连续的静止画看成运动的。
一、两种记忆说
实验依据
临床和动物实验
逆向性遗忘:一些脑震荡人不能回忆受伤 前几秒钟发生事情,但是可以回忆几分钟或 几小时前的事情。这说明,某种短暂的即时 记忆受损,而长时记忆未影响。
癫痫症患者摘除大脑海马后,过去记住东 西未受损,但是难以记住新东西。表明难以 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白鼠过跳台实验表明电休克破坏当前事件 记忆的胜利过程,未能使之转为永久贮存。
(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人对一般规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③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受意识控制的记忆VS无意识的记忆)
④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VS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一、两种记忆说
1.内容和核心: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
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他们 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主张两种记忆说的人:将系列位置曲线分 为两个部分,是两种记忆。曲线结尾部分是 短时记忆,成绩好是因为项目正保存在短时 记忆中;首因效应是因为得到较多次复述进 入长时记忆。
干扰说↔两种记忆说
两种合理预测
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 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 产生影响。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 大量信息。(永久记忆) 短时记忆: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在 短时记忆中可短暂保持(约15~30s)
一、两种记忆说
Waugh和Norman,1965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涉及直接的意 识经验,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忠实图像,一 点也离不开当前意识。
次级记忆则是间接记忆。 它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 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 期性质。
系列位置效应 自由回忆实验中出现的起始部分和结尾
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对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的新解释 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起始和中部加起 来反映长时记忆。
一、两种记忆说
实验
Murdock自由回忆实验(1962)
主张一种干扰说的人:用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来解释。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分别受到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影响,中间部分要受到 两个方面的影响,所以成绩更差。
3)说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两种贮存。
一、两种记忆说
实验依据
Murdock自由回忆实验 (1962)
1)过程:听一个由30个常 用词组成的词表,每次呈 现一个词,每次1s,然后 自由回忆。结果绘制系列 位置曲线。
首因效 应
近因效 应
一、两种记忆说
实验结果
Murdock自由回忆实验(1962)
若进行延缓记忆并防止复述,将损害短时记忆, 不影响长时记忆。
→这两个假设成立将很有力支持两种记忆说。
实验一:Murdock(1962)
1)方法: •采用自由回忆实验范式 •每个字词呈现时间:1s VS 2s 2)结果: •两种刺激呈现速度的实验结果
都有系列位置效应。 •在刺激系列的起始、中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