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滴水实验
四年级滴水实验报告
四年级滴水实验报告篇一: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教学设计-《滴水实验》教学设计《滴水实验》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陈梅燕指导教师: 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淑珍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素容修编教师:第四中心云山小学黄素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8-90页。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学习内容。
这一课,教材在设计上突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典型特点:重问题、重过程、重综合。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滴水实验”数学教学活动情境。
教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找、发现、思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究规律的机会,主要通过做实验及对实验结论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五个环节:提出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学会寻找并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从头到尾”思考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本节课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滴水现象引发问题,充分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数学是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滴水实验”中,我准备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再小组合作,通过师生共做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这一节内容位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好玩单元。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水滴的形状;2. 学习水滴的表面张力;3. 进行滴水实验,探究水滴的形成原因;4.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进行探究。
但学生对于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水滴形成的原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理解水滴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理解水滴形成的原因。
2.难点: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水滴形成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从而理解水滴形成的原因。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滴模型、显微镜、滴管等。
2.准备实验材料:水、玻璃片、彩纸等。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水滴现象,如露珠、水滴形状的装饰品等,引导学生关注水滴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水滴的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滴水实验,观察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水滴为什么是圆的?水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怎样使水滴变形?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生活中的水滴现象,如为什么露珠是圆的?为什么水滴形状的装饰品能保持形状?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水滴的形状和表面张力,理解水滴形成的原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试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试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滴水试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本活动旨在通过对滴水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材以生活中的滴水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测量、计算、数据分析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能够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3.掌握用平均数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实验、数据收集、分析和结论得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收集和分析数据,用平均数估算一年浪费的水量。
(二)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2.对数据的合理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展示滴水现象和水资源短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几个不同类型的水龙头,供学生观察和实验。
3.准备量杯、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4.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分析表格。
(二)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关于水资源的资料。
2.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学习用品。
滴水试验
算出20滴水大约是1毫升。
一分钟大约滴5毫升水。
一时滴水约:5×60=300(毫升)=300(克) 一天滴水约:300×24=7200(毫升)=7200(克) 一年滴水约:7200×365=2628000(毫升) 2628000 (毫升)=2628000(克)=2628(千克)
大约2.6吨
2. 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好玩
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克
1千克=1000克
2. 小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次:……计算过程与 (98+103+100+101+101+102+99+1
结论
02+99) ÷9=905 ÷9 ≈100(滴)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描述 1分漏掉的水大约有多少。1分漏掉 的水如果装在矿泉水瓶中,水面大 约会在什么位置?在你的瓶子上画 一画。
(2).利用上面的数据,借助生活经 验,描述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 大约浪费多少水。
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 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 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 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 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 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 严重缺水。
浪费水现象:洗漱中的浪费, 不能做到水的再利用, 没有用节水型的家具。
节约用水的方法:
•洗漱中的节约:刷牙用口杯节水;洗手洗脸用 脸盆接水。
•提倡水的再利用: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 地,冲马桶等。
•使用节水型用具:家用水龙头,淋浴器,洗衣 机等。
滴水实验报告_共10篇.doc
★滴水实验报告_共10篇范文一:滴水试验报告滴水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如何节约用水?二、实验内容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三、实验步骤(一)找一个带有刻度的量杯(二)打开水龙头调至没有拧紧的状态。
(三)将量杯放置水龙头下方,同时开始计时。
(四)我用了1分钟的时间,共接了12.5毫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体积、质量以及密度方面的知识。
1、毫升,升,是体积单位2、毫克,克,是质量单位前者和后者的转换,一般是以水为衡量标准,因为水的密度是1kgl,所以1毫升水=1克=1000毫克1升水=1千克四、实验结果在水龙头为拧紧的情况下,根据我的观察,基本上1秒钟漏1滴水,一分钟共漏掉了12.5克水。
按照这个速度我做了以下推算。
(一)一小时漏掉(750)克水。
(二)八小时漏掉(6000)克水。
(三)十小时漏掉(7500)克水。
(四)一天漏掉(18000)克水。
五、实验分析、总结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仅一个水龙头,而且是1秒钟只漏1滴水,觉得不怎么样,但1天居然浪费了近18升水。
试验完成后,我的心里真的感觉到了一阵阵的不安,赶紧上网对我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一下查询,发现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而且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我终于明白了这次试验的最终目的,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今后我将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的观念和习惯。
四年级5班杨雨昕范文二:自制水滴显微镜实验报告2题目: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创新实验学校:溧阳市第六中学姓名:任瑞英电话:实验简介: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片盖在画有小箭头的白纸上,使箭头大致在玻璃中央;2、把小塑料圈(药瓶上的)放在箭头上,把箭头圈在内部;3、把胶头滴管把液体胶水小心滴入小塑料圈内,直到胶水滴看起来像个较凸的透镜为止;4、把凸透镜正对小塑料圈,仔细调节凸透镜和玻璃片到白纸间的距离,直到看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为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滴水实验》-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滴水实验的基本概念。滴水实验是通过记录水滴下落的时间来收集数据,进而分析数据的实验。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滴水实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数据整理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最后,我认为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希望经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例:在分析滴水实验数据时,学生可能难以发现水滴下落时间与某些因素(如瓶口大小、水位高度等)的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组别的数据,逐步找到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滴水实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水滴下落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滴水实验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滴水实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收集、整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滴水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亲自操作,记录水滴下落的时间,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很有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四年级数学滴水实验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滴水实验练习题滴水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增加和减少。
下面是一些关于滴水实验的练习题,帮助四年级学生巩固对数的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1. 小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5滴水,接着又滴入3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2. 小红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7滴水,接着又滴入2滴水,然后又滴入5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3. 小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4滴水,接着又滴入6滴水,然后再滴入3滴水。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4. 小明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10滴水,接着每次都滴入2滴水,滴了5次。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5. 小红在滴水实验中,先往容器中滴入8滴水,接着每次都滴入3滴水,滴了4次。
请问容器里共有几滴水?解答:1. 小明一共滴入5滴水,再滴入3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5 + 3 = 8滴水。
2. 小红一共滴入7滴水,再滴入2滴水,最后滴入5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7 + 2 + 5 = 14滴水。
3. 小华一共滴入4滴水,再滴入6滴水,最后滴入3滴水,所以容器中共有4 + 6 + 3 = 13滴水。
4. 小明先滴入10滴水,然后每次都滴入2滴水,滴了5次,所以容器中共有10 + 2×5 = 10 + 10 = 20滴水。
5. 小红先滴入8滴水,然后每次都滴入3滴水,滴了4次,所以容器中共有8 + 3×4 = 8 + 12 = 20滴水。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滴水实验中,数的增加可以通过加法来表示,而数的减少可以通过减法来表示。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增加和减少的概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中的一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滴水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如何利用滴水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滴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滴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能独立完成滴水实验。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滴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能利用滴水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滴水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滴水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水、滴管、容器等。
2.准备与滴水实验相关的实际问题,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堂PPT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滴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同时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滴水实验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滴水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滴水实验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滴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全班交流分享。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体积、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仍存在模糊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学会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学会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难点: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排水法测量体积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体积、容积概念的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水、容器、测量工具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滴水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滴在容器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思考。
四年级滴水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四年级滴水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引言:滴水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水滴在不同物体表面的特性,了解水的物理性质以及物体表面的特性。
实验材料:1. 一个小透明容器(如玻璃杯)2. 水3. 不同的物体(如纸张、铁片、塑料袋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确保容器干净并且无杂质,将水倒入容器中,准备不同的物体用于实验。
步骤二:观察纸张上的水滴将容器中的水滴在纸张上。
观察水滴在纸张上的情况。
你会发现水滴很快被纸张吸收,纸张表面会变湿。
步骤三:观察铁片上的水滴接下来,将水滴在铁片上。
观察水滴在铁片上的情况。
你会发现水滴在铁片上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小球,没有被铁片吸收。
步骤四:观察塑料袋上的水滴然后,将水滴在塑料袋上。
观察水滴在塑料袋上的情况。
你会发现水滴在塑料袋上形成了一个扁平的形状,没有被塑料袋吸收。
步骤五:总结观察结果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发现。
纸张吸收水滴,铁片不吸收水滴,而塑料袋则不吸收水滴但使其变形。
讨论与解释:为什么纸张可以吸收水滴?纸张是一种多孔材料,水分子可以渗透进入纸张的微小空隙中。
这些空隙形成了一种吸附力,使水分子被纸张吸收。
为什么铁片不能吸收水滴?铁片表面是光滑的,没有微小的孔隙可以吸附水分子。
因此,水滴在铁片上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小球。
为什么塑料袋不吸收水滴但使其变形?塑料袋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表面是非极性的。
水分子在非极性表面上无法形成氢键,因此不能被吸附。
然而,塑料袋的表面是可塑的,所以水滴在其表面形成了一个扁平的形状。
实验延伸: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如玻璃、金属等,观察它们对水滴的影响。
2. 可以使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实验,观察温度对水滴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影响。
3. 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进行实验,观察容器形状对水滴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表面对水滴有不同的影响。
纸张可以吸收水滴,铁片不吸收水滴而形成小球,而塑料袋不吸收水滴但使其变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这一课时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好玩》中的第3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探索水滴的形状和水面张力等现象。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滴水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一些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水面张力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其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水滴的形状和水面张力等现象,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培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水滴的形状和水面张力等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验结果,理解水面张力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滴水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水滴的形状吗?水滴为什么是圆的?水面为什么会有张力?”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滴的形状和水面张力等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解答学生疑问。
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探讨水面张力的原因。
4.讲解与拓展:教师讲解水面张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水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现象,探究水滴的形状变化,从而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滴水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滴水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表面积等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为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做好铺垫。
3.滴水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水滴形状变化的原因。
5.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滴水实验》评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滴水实验》评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进行滴水实验,深入理解水的容量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容量的概念,能够准确运用容量单位:升、毫升进行计量。
2.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容量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教具:1.学生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编制的教案: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
3.滴水容器:每个学生一只,用于进行滴水实验。
4.滴水计量器:用于准确测量滴水的容量。
5.小黑板和白板笔:用于讲解和记录学生的答案。
6.观察表格:用于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7.其他辅助工具:如水桶、水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对容量概念的兴趣和认知,我们通过下面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吗?请举个例子。
”学生:“容量是指一个容器能够装下多少液体。
”教师:“非常好!容量是指容器能够装下的液体的多少。
那容量的计量单位你们知道吗?”学生:“升和毫升。
”教师:“对,容量的计量单位有升和毫升。
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1升等于1000毫升。
”通过以上的导入,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了容量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单位。
2. 展示滴水实验为了引发学生对容量问题的思考,我们将进行一次滴水实验的展示:教师:(拿出滴水容器)“同学们,我现在有一只滴水容器,你们看到了吗?这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呢?我要将这只容器中的水倒入水桶中,你们猜猜需要多少次才能将容器中的水倒完?”学生:“不知道。
”教师:(开始进行滴水实验)“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滴水计量器开始工作,教师将容器中的水滴入水桶,并清点每一滴水)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我已经滴了20滴水了,但容器中的水还没有倒完。
四年级滴水实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
四年级滴水实验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哎呀,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特别有趣的课,老师带我们做了个滴水实验!你们知道吗?这个实验可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见识到了水的力量。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实验的详细过程和我们的感受吧!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滴水实验的基本原理。
原来,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
当我们把水滴在纸上时,水分子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高处流向低处。
而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变大,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这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变得非常弱,以至于它们可以自由地流动。
接下来,老师开始教我们如何进行滴水实验。
我们需要准备一张干净的纸和一瓶水。
然后,我们要把水倒在纸上,让水滴落在纸上。
这时候,你会发现水滴会像小球一样滚下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滚动的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速度会逐渐减慢。
当水滴滚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停下来。
这就是滴水实验的基本过程。
现在,让我们来说说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吧!一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个实验很简单,不就是把水滴在纸上吗?可是当我们真正开始实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那么有趣。
我们看着水滴一个个滚下来,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当我们用手指轻轻地触碰水滴时,水滴竟然会立刻停止滚动!原来,这是因为手指上的热量使水蒸气蒸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气流,把水滴推回了原位。
这个现象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
比如说,当水滴的数量越多时,滚动的速度就越快;而当水滴的数量越少时,滚动的速度就越慢。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强,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把水滴放在不同的表面上时,它们的滚动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当我们把水滴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时,它的滚动速度就会比放在粗糙的纸上要快得多。
这是因为光滑的表面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使得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加强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滴水实验
第1课时滴水实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樱落学校曾泽平
一、四年级同学开展收集废旧报纸活动,四个班收集情况如下:
平均每班收集多少张?
二、丽丽家去年共缴水电费2112元,其中水费852元。
1.丽丽家去年缴的电费有多少元?
2.今年她家准备平均每月比去年节约8元电费,那么今年每月的电费是多少元?
3.她家去年每月缴的水费有多少元?
三、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滴掉160毫升水,3月份一个月浪费多少毫升水?
参考答案:
一、(154+180+132+150)÷4=154(张)
二、1. 2112-852=1260(元)
2. 1260÷12=105(元) 105-8=97(元)
3. 852÷12=71(元)
三、160×31=4960(毫升)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滴水实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滴水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体积概念的深入理解和体积测量方法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体积的概念,逐步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滴水实验,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难点:体积概念的深入理解,体积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滴水实验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滴水实验,引发学生对体积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体积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水的体积变化,从而理解体积的概念。
3.学习体积测量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水的体积,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4.实践应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体积的概念2.体积的测量方法3.实践应用举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活动任务
设计滴水实验,推算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 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设计方案
设计什么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具体实验方案。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内如何进行分工?
交流反思
读一读,想一想。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 水的国家,全球 人均水资源最贫乏 的13个国家之一。
交流反思
读一读,想一想。
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 ,一个月漏掉的水够 一个人用一个月。
交流反思
读一读,想一想。
节约 根据实验数据推算,如 果每人每天洗3次手,每 次 30 秒,那么用节水方 法洗手,3个人一年节约 的水,可供一个家庭用 浪费 一个月。
动手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交流反思
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实验结果。 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描述1分漏掉的水大 约有多少。1分漏掉的水如果装在矿泉水瓶中, 水面大约会在什么位置?在你的瓶子上画一画。
2.利用上面的数据,借助生活经验,描述一个没拧 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浪费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