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s,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绝大多数发病者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通常病症较轻,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呼吸道炎症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

重并发症,个别病情发展迅速的病例若缺乏及时治疗将导致死亡[1]

2008年4月全国多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同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国家卫生部纳入丙类传染病实行依法监测、报告及管理。到目前为止尚无手足口病的保护性疫苗和特效治疗手段,因此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系统对手足口病的管理与防控是对于公共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如何更有效的对手足口病进行防控与管理。

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1.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人类肠道病毒引起的传

染病。人类肠道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24型、b组1-6型,埃可病毒1-34型,脊髓灰质炎病毒1、2、3血清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2]包括柯萨奇a 组的16、4、5、7、9、10型,柯萨奇b组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且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ox a 16)两种病原微生物。调查显示重症手足口患儿

的病原多为ev71,可出现肺水肿、循环疾病、脑膜炎及脑脊髓炎等,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3]ev71病毒属于无外套膜(non-envelop)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力。耐酸达ph2.0,因此不受胃酸破坏;ev71对乙醇也有耐受性,且可对抗一般的清洁剂[4]3-5天,故在大流行期间可在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出肠道病毒。

1.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手足口病患者、病毒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5]

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在发病期间其皮肤黏膜疱疹液、粪便、口鼻分泌物都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传染;患者在患病急性期的1-2周内咽喉部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以飞沫形式排出大量病原体;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被病毒污染了的食物和水源经口被摄入胃肠道,则可引起疾病。

人类对肠道病毒cox a 16和ev71普遍易感,各个年龄段均可受累,但5岁以下婴幼儿患手足口病占绝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免疫,人群的易感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婴幼儿因抵抗力较弱,缺乏足够的免疫抵御,因此对手足口病易感且症状明显[6]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此

病流行的报道。我国在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此病,之后在北京、河北、吉林等十几个省份均有出现。2008年我国报道出现手足口病例高达48万,其中重症患者1165例,死亡126例,病死率达0.26%,

ev71感染分别占据了实验室诊断重症患者发病及死亡患者的

81.59%与96.43%。过去三年来手足口病未得到较好遏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在婴幼儿多发,传播途径复杂,尚无保护性疫苗。这要求相关组织机构应建立健康合理的管理体系及防控措施,以对疾病进行高效管理与防控。

2.1 做好全方位预防措施在疫情流行期间,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病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各级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疫情预防工作方案。医院、幼儿园等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疾病防控组织机构。兼顾公共场所预防和个人预防。

2.2 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且隐性感染占了大部分传染源;加之其传播途径复杂,因此加强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对预防疾病发生至关重要。应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指导成年人如何使用简易的消毒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厕所等粪便排泄地用生石灰消毒,患儿经常所在的场所及接触物要消毒。对于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隔离,重症患儿及时就医治疗,加强群众的自主隔离意识及防范意识,控制疫情的蔓延。

2.3 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效率在疫情流行期间应加强对幼儿园、小学等儿童机构的的疫情监测,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隔离或住院治疗。加强各个阶段的监测,确保做到“早发

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实时掌握疫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

2.4 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感染管理组织建立健全手足口病感

染管理组织与制度,加强对各个相关部门的督导监察。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幼儿园等应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疾病的管理。医疗机构应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宣教,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人员的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及责任培训。

2.5 严格消毒,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儿、病毒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应对传染源采取有效隔离,防止疾病播散。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及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日常接触物如玩具、食物、毛巾、牙刷、奶具、床上用品等均可因病毒附着成为传染源,应严格消毒;同时应加强对食品和饮用水的清洁管理工作。

3 小结

手足口病传染源可为病毒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多样,儿童普遍易感,尚无有效的保护疫苗和特异的治疗手段。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有效地处理疫情,全面开展对此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民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认识,是控制本病蔓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沙爱龙,刘颖.手足口病的研究概况[j].生命科学仪器,2007,11(5):13-15.

[2] 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薛颖,朱雅芳,徐星晔,金奇.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 shzh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病毒学报,2005,(03):233-2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4] 于雪静,闫静,王皓,宋山英.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03):345-34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6]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等.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08):6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