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德育教育启示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启示[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漫话》这一著作中。洛克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倡导绅士教育,主要从健康、品德、学问三方面阐述,并认为品德教育是最关键的。其思想对当今的德育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洛克、教育漫话、德育教育

一、洛克及其教育思想的内容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 —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即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生下来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思想的。洛克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教育漫话》开篇中就指出“我敢说,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1页]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即“绅士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健康、品德、学问”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培养有理性和有才干的绅士。其整个教育思想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

(一)健康教育

洛克非常重视强健体魄的培养,开篇就说:“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他认为强健体魄的培养不仅仅限于体育锻炼,而要涉

及吃、穿、住、行、运动和锻炼各个方面。如认为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睡眠、多呼吸新鲜空气等。洛克认为,只有加强锻炼,保证饮食得当,才能使儿童的身体健康地发展。

(二)品德教育

洛克特别重视德育,他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2[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24页]洛克的道德观是从个人利益和兴趣的原则出发的。他认为,培养性格、锻炼意志和养成道德纪律的习惯,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洛克认为,如果起先对儿童过分让步和默许,而等到他们长大后却又管束过严,这是教师的不当。儿童合理的愿望应该给予满足,但是,一旦在这些愿望超过了限度变成任性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这些要求。洛克认为鞭打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是以后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对儿童应该避免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方法,而应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给予名誉上的奖励。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所以,父母和导师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们所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还认为,如儿童对周围事物冷淡,缺乏兴趣,在工作时不积极、不活泼,这是一个坏缺点。教师应该努力唤起他对任何一件事物的兴趣,再从这件事物出发,把兴趣扩大到别的事物上去。

(三)知识和技能教育

洛克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学问是最不重要的。但洛克并非完全否定学问的意义。他强调了两点:一,强调功利的原则,即应该让孩子学到一些对他将来进入社会有价值的知识。二,强调教育方法。重点是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用尽各种方法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引导他们自己自觉地去学习。

二、洛克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启示

洛克认为道德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我国一直提倡德育教育,但具有强调政治性、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教育上出现“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甚至有逆反情绪的现象。而且一直来是重智育、轻德育,培养出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传统信仰根基的动摇,致使当今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滑坡和弱化现象。“怎样才能在下一代人身上恢复美德。就此而言,我确信无疑的是,我们如果不从年轻人的教育与原则性上去打好基础,那么其余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3][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57页]。洛克提出的许多德育主张值得我们借鉴。

(一)对儿童不溺爱、及早管教

洛克认为恶习都是从小养成的,对儿童应及早管教。一是儿童缺乏判断能力,因此需要约束管教;二是当他们精神在最柔软、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使欲望服从理性。洛克反对父母溺爱孩子,说父母是”自己污染了源泉,日后尝到苦水”。“希望凡是做父母

的都认真想一想,儿童无形中受到了哪些不道德的教育,做父母的如果是明智而有责任心的,是否应当在儿童的教育方面改弦易辙。”[[4][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25页]。同时不应放纵儿童,但儿童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若是适于他们的年龄,是合理的要求和欲望就应得到满足。现今家庭普遍只一个孩子,大数是“小公主,小皇帝“,形成了任性骄纵,唯我独尊的思想。缘于有些家长过份溺爱孩子,孩子在学校受点点委屈就找学校理论,甚至出现辱骂、殴打教师的行为;有的学生对教师管教严格采取报复行为等现象,导致学校不敢管学生,老师不想管学生,只片面追求学生知识多少的学习,忽略德行教育,致使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更加放纵。

(二)采用正确的奖惩方式

洛克主张在道德教育中应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在奖励方面,洛克提倡尊重儿童,实行称誉和赞扬,主张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儿童,会使奖励的意义更大。这样,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荣誉。惩罚方面,洛克反对滥用惩罚,特别是体罚,认为鞭挞只能给儿童以皮肉之苦,并不一定能使儿童感到羞耻,如常施用,结果必然会毁坏羞耻心,摧残儿童的上进心。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基本上不会进行体罚,比较注重奖励,然一味物质奖励使得孩子的物欲泛滥,养成奢侈、贪婪的习惯,而精神上却处于对物质永不满足的状态。有人会说,孩子不能打,也不能奖励,那还有什么办法呢。如洛克所言,在奖励上应反对用儿童心爱的东西奖励他们,因为这

等于教导他们去奢侈、骄傲、贪婪,若要伴随物质奖励,得运用得法、得当。有父母教师在愤怒下会呵斥孩子,殊不知一时间可以慑服他们,但是孩子很快就会看不起这种盛怒下缺乏理智、虚张声势的威吓,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威信。有父母教师用棍棒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其实在一开始调教儿童时严格管教、方法得当,并培植起儿童相应的敬畏之心,那么孩子在犯错时,一个严厉的眼神或者加重说话的语气,就能让孩子意识到犯错,根本不需要使用棍棒。“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5][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69页]惩罚视严重程度可以采取温和的说服,或是严厉的批评。

(三)重视榜样示范

洛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行为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应特别注意与他们相处的人;认为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这样儿童必能懂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同理。同伴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教导都大。德行上的坏榜样有如瘟疫一样,只要一接触,就会快速地传染给儿童。同样,良好的德行也很容易感染儿童。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同伴,若是德行、习惯不好的同伴,让孩子少同甚至不同其玩耍。对于优良品性的同伴,鼓励孩子多交往。同时父母师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要孩子身上不具备的德行,要先保证自己身上也没有;希望孩子具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