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统计实务公式

合集下载

统计学概论计算公式汇总

统计学概论计算公式汇总

回归方程
统计指数
公式名称
抽样元素计算
公式
样本均值标准误差(S)与总体均值标准差()的关系
抽样平均误差
参数估计
数学公式
G N
N!
n!(N n)!
G N N n
2
x
不重置
抽样
重置
抽样
不重置
抽样
说明
G N :可抽取的样本数
N :样本元素
n :容量样本数
N!:代表(例如4个样本元素其代表的意思
就是4*3*2*1)
n!:代表(例如抽取样本容量为2的样本其
意思是2*1)
重置
抽样
前提是在样本均值x为正态分布
或样本容量足够大(即n 30)
u
x
不重置
抽样
平均数:
成数:U p
.p(1 p)
i1n
重置
抽样
1、不重置抽样比重置抽样多加个
(1 -),此项为修正系数。

N
2、抽样平均数为样本标准差,抽样
成数为样本成数*(1-样本成数)。

(完整word版)统计学常用公式

(完整word版)统计学常用公式

公式一1. 众数【MODE 】(1) 未分组数据或单变量值分组数据众数的计算未分组数据或单变量值分组数据的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2) 组距分组数据众数的计算对于组距分组数据,先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所在组,即为众数所在组,再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计算众数的近似值。

下限公式: 1012M =L++i ∆⨯∆∆ 式中:0M 表示众数;L 表示众数的下线;1∆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上一组次数之差;2∆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下一组次数之差;i 表示众数组的组距。

上限公式:2012M =U-+i ∆⨯∆∆ 式中:U 表示众数组的上限。

2.中位数【MEDIAN 】(1)未分组数据中中位数的计算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设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为12N X X X ,,…,,中位数e M ,为则有:e N+M =X1()2当N 为奇数e N N +1221M =X +X 2⎛⎫⎛⎫⎪ ⎪⎝⎭⎝⎭⎧⎫⎪⎪⎨⎬⎪⎪⎩⎭ 当N 为偶数(2)分组数据中位数的计算分组数据中位数的计算时,要先根据公式N / 2 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并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然后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N=1m-1e m-S 2M =L+ii fd f ⨯∑式中:e M 表示中位数;L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m-1S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各组的累计次数;m f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d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3.均值的计算【A VERAGE 】(1)未经分组均值的计算未经分组数据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12n ++==nii x x x x x n n=∑…(2)分组数据均值计算分组数据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1221121+++==+ki ik k i k kii x f x fx f x fx f f f f==+∑∑+4.几何平均数【GEOMEAN 】几何平均数是N 个变量值乘积的N 次方根,计算公式为:式中:G 表示几何平均数;∏表示连乘符号。

统计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公式

统计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公式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公式1、次数密度=各组次数÷组距2、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全距/(1+3.322×lgN) N 表示数列总次数3、组中值=(上限+下限)÷2=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的组距/24、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5、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基准部分数值6、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的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总体指标数值7、发展速度=(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8、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9、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10、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任务数值1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提高率)=(1+实际提高率)÷(1+计划提高率) 12、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降低率)=(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 13、简单算术平均数 ⎺x =(x1+x2+…+xn)/n =∑x/n14、加权算术平均数 ⎺x =(x1f1+x2f2+…+xnfn)/(f1+f2+…+fn)=∑xf/∑f 15、简单调和平均数 H =1/(1/x1+1/x2+…+1/xn)/n =n/∑(1/x)16、加权调和平均数 H =1/(m1/x1+m2/x2+…+mn/xn)/(m1+m2+…+mn)=∑m/∑(1/x)m 17、简单几何平均数G ==x 表示比率18、加权几何平均数12f f G +==f ∑表示标志值出现次数的总和19、中位数的位次=(n+1)/220、中位数的下限公式 12m e mfS M L d f --=+⨯∑ 中位数的上限公式 12m e mfS M U d f +-=-⨯∑L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U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m f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1m S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次数,1m S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次数,f ∑表示各组次数之和,d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2012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精选题及答案

2012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精选题及答案

2012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业务精选题及答案(1)1.以下关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人单位属于机构单位B.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基层单位C.一个法人单位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D.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不一定隶属于一个法人单位答案:D2.以下各种利用外资方式中,不形成我国外债的是( )。

A.对外借款B.外商直接投资C.对外发行债券D.国际金融租赁答案:B3.一国某年末的外债余额是43亿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是325亿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是56亿元,则负债率为( )。

A.13.2%B.76.8%C.17.2%D.130.2%答案:A解析:负债率=年末外债总额/GDP= =13.2%,故A正确。

4.一些城市定期监测和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这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属于( )。

A.环境压力指标B.环境状态指标C.环境反应指标D.背景指标答案:B5.通货膨胀率是调整利率水平需要参考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时央行通常会加息。

央行参照的这一评价标准是( )。

A.时间评价标准B.空间评价标准C.经验或理论评价标准D.计划评价标准答案:C2012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业务精选题及答案(2)1.()表示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各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服务等中间产品投入量。

A.直接消耗系数B.完全消耗系数C.列昂惕夫逆系数D.影响力系数答案:A2.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C.财产收入D.所得税答案:D3.目前我国实际编制的以下价格指数中,不采用单项物价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法的是( )。

A.商品零售价格指数B.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答案:D4.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2004年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森林面积17500万公顷,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按此可以计算出垦殖率为( )。

2012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高级统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一题(15分)利用行政记录收集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统计调査方法,请简述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解析】行政记录指民政、工商、税务等政府行政部门为履行其职能,如办证、登记、检查、保险、培训、税收、付费和罚款等,而收集、记录和保存在文件、档案中的个人或单位的资料记录。

行政记录的特点:1、可降低统计成本。

通过政府协调向公共管理部门索取行政记录几乎没有成本,这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即便不能将行政记录直接转化为统计数据,行政记录也能够为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査提供最有效的调査框。

2、可提高政府统计的准确性。

行政记录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运动、变化过程。

并且,大多数行政记录反映的都是公民自愿的主动性行为,不容易出现弄虚作假。

3、有些数据只能从行政记录中获得使用时的一些问题:1、两者分类不尽一致。

2、时间记录规则不尽一致。

3、两者覆盖范围不尽一致。

4、行政记录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第二题(10分)某地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在2011年年报期间,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向一些企业发送数据资料,要求企业按照他发送的数据上网报送。

经过核实,这些企业网上报送的数据要比实际数据高出3-5倍。

请问该案例中存在哪些统计违法行为?如果你是其中某个企业的统计人员,你该怎么办?【答案解析】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最新版统计实务补充知识点

最新版统计实务补充知识点
农村居民纯收入=总收入10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2.2万-税费支出0.3万-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0.24万-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1.4万=5.86万 元
人均纯收入=5.86/4=1.465万元=14650元
10
10/7/202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7
10/7/2020
2、按收入法计算
GDP=固定资产折旧40亿+劳动者报酬320亿+生产 税净额(100-60)+营业盈余30亿=430亿
8
10/7/2020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 ×100%
=(350-250)÷350×100%=28.6%
9
10/7/2020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12版统计实务补充知识点
(一)生产法增加值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
10/7/2020
(二)收入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 税净额+营业盈余
3
10/7/2020
二、服务业总产出计算方法
1、盈利性服务业单位产出 盈利性单位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营业
收入,抵付生产经营活动支出后一般还有盈余 的单位。盈利性服务业单位产出应是其营业 (业务)收入。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
6
10/7/2020
学习指导P91四综合应用题
1、按生产法计算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农业增加值=120-40=80亿;工业增加值=350-250=100
亿;建筑业增加值=150-90=60亿;运输邮电业增加值 =110-70=40亿;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00-50=50亿; 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0-30=60亿;非盈利性服务业 增加值=35+100*5%=40亿 GDP=80+100+60+40+50+60+40=430亿

高级统计实务公式二

高级统计实务公式二

工业统计1、工业中间投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利息净支出2、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3、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4、工业发展速度=报告期可比价工业增加值/基期现行价工业增加值*100%5、报告期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报告期现行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报告期工业出厂价格指数6、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7、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8、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其它业务利润=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10、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数值*权数/该指标国家标准值)/总权数*100%12、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13、资本保值增值率(%)= 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100%1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5、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17、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8、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100%19、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能源增长率/GDP增长率20、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进能源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21、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22、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P952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P952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P9525、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P9526、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GDP P9527、单位GDP电耗=全社会用电量/GDP P952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可比价工业增加值P95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GDP增长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GDP增长率万元GDP能耗减低率=(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00%2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消费性总支出金额*100%30、基尼系数: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壮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汇总(1) αβδμσνπρυt u F X s 2χ(2) 均数(mean ):nX nX X X X n∑=+⋅⋅⋅++=21 式中X 表示样本均数,X 1,X 2,X n 为各观察值。

(3) 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G ):)lg (lg )lg lg lg (lg 121121nX n X X X X X X G n nn ∑--=+⋅⋅⋅++=⋅⋅⋅•=式中G 表示几何均数,X 1,X 2,X n 为各观察值。

(4) 中位数(median, M )n 为奇数时,)21(+=n XM n 为偶数时,2/][)12()2(++=n n XX M式中n 为观察值的总个数。

(5) 百分位数 )%(L xx f x n f iL P ∑-⋅+= 式中L为Px 所在组段的下限,f x 为其频数,i 为其组距,L f ∑为小于L各组段的累计频数。

(6) 四分位数(quartile, Q ) 第25百分位数P 25,表示全部观察值中有25%(四分之一)的观察值比它小,为下四分位数,记作Q L ;第75百分位数P 75,表示全部观察值中有25%(四分之一)的观察值比它大,为上四分位数,记作Q U 。

(7) 四分位数间距 等于上、下四分位数之差。

(8) 总体方差 NX 22)(μσ-∑=(9) 总体标准差 NX 2)(μσ-∑=(10) 样本标准差 1/)(1)(222-∑-∑=--∑=n nX X n X X s (11)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 %100⨯=XsCV (12)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 理论值nX σσ=估计值ns s X =式中σ为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n 为样本含量。

(13) 样本率的标准误 理论值np )1(ππσ-=估计值np p s p )1(-=式中π为总体率,p 为样本率,n 为样本含量。

(14) 总体率的估计:正态分布法,(n p p u p n p p u p /)1(,/)1(-⋅+-⋅-αα) 式中p 为样本均数,s 为样本标准差,n 为样本含量。

统计实务公式

统计实务公式

期末人数:报告期(年、季、月)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

月平均人数=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季(年)平均人数=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12)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数)×100%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平均人数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实际工资÷基期平均实际工资×100%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主营成本-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量=检验合格入库产品+有销售对象但未发货的产品+已销售但没输完货款或承运手续+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有质量问题但未输退货手续的产品+盘点中帐外产品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量=检验合格入库产品+寄存在外单位的产品+已销售但没输完货款或承运手续+设在外地或中转仓库的产品+盘点中帐外产品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凡单位有权支配的产品+在统计时点上尚未投入消费的产品+在报告期末尚未消费的来料加工或自外单位借入的产品+决定外调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产品+委托外单位保管的产品+不发球正常周转库存的超出积压或储备、战略储备+盘点中帐外产品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工业产品销售率=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出×100%增加值率+中间投入率=100%增加值=总产出×增加值率中间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率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财政补贴。

理论与实务公式大全

理论与实务公式大全

理论与实务公式大全1.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数据1+数据2+...+数据n)/n2.方差计算公式:方差=((数据1-平均值)²+(数据2-平均值)²+...+(数据n-平均值)²)/n3.标准差计算公式:标准差=√方差4.百分位数计算公式:第p个百分位数=(p/100)*(n+1)5.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公式:f(x)=(1/√(2πσ²))*e^(-((x-μ)²/(2σ²)))6.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公式:F(x) = ∫f(t)dt从-∞到x7.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公式:y=β0+β1x8.线性回归系数计算公式:β1 = ((n * Σ(xy)) - (Σx * Σy)) / ((n * Σ(x²)) - (Σx)²)β0=(Σy-(β1*Σx))/n9.单利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0.复利计算公式:计算方式1:本息和=本金*(1+利率)^时间计算方式2:利息=本金*((1+利率)^时间-1) 11.折现率计算公式:折现率=(1+年利率)^(-年份)12.现值计算公式:现值=未来收益*折现率13.成长率计算公式:成长率=((本期数值-上期数值)/上期数值)*100% 14.利润率计算公式: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15.成本效益比计算公式:成本效益比=投资产出比/投资花费比16.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利息收入=本金*利率*时间17.总收入计算公式:总收入=销售收入+利息收入18.净现值计算公式:净现值=∑(每期现金流量/(1+折现率)^时间)19.支付能力比率计算公式:支付能力比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20.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

统计学原理公式

统计学原理公式

统计学原理公式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规律,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

本文将介绍一些统计学原理中常用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样本均值公式。

样本均值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表示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bar{x} = \frac{1}{n} \sum_{i=1}^{n} x_i \]其中,\( \bar{x} \) 表示样本均值,\( n \) 表示样本容量,\( x_i \) 表示第 \( i \) 个观测值。

通过样本均值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从而对数据的集中趋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样本方差公式。

样本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它表示了数据点与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s^2 = \frac{1}{n-1} \sum_{i=1}^{n} (x_i \bar{x})^2 \]其中,\( s^2 \) 表示样本方差,\( n \) 表示样本容量,\( x_i \) 表示第 \( i \) 个观测值,\( \bar{x} \) 表示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对数据的分布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样本标准差公式。

样本标准差是样本方差的平方根,它也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s = \sqrt{\frac{1}{n-1} \sum_{i=1}^{n} (x_i \bar{x})^2} \]其中,\( s \) 表示样本标准差,其他符号的含义与样本方差公式相同。

样本标准差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它是许多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的基础。

4.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正态分布是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概率分布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统计学常用公式

统计学常用公式

公式一1. 众数【MODE 】(1) 未分组数据或单变量值分组数据众数的计算未分组数据或单变量值分组数据的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2) 组距分组数据众数的计算对于组距分组数据,先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所在组,即为众数所在组,再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计算众数的近似值。

下限公式: 1012M =L++i ∆⨯∆∆ 式中:0M 表示众数;L 表示众数的下线;1∆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上一组次数之差;2∆表示众数组次数与下一组次数之差;i 表示众数组的组距。

上限公式:2012M =U-+i ∆⨯∆∆ 式中:U 表示众数组的上限。

2.中位数【MEDIAN 】(1)未分组数据中中位数的计算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设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为12N X X X ,,…,,中位数e M ,为则有:e N+M =X1()2当N 为奇数e N N +1221M =X +X 2⎛⎫⎛⎫⎪ ⎪⎝⎭⎝⎭⎧⎫⎪⎪⎨⎬⎪⎪⎩⎭ 当N 为偶数(2)分组数据中位数的计算分组数据中位数的计算时,要先根据公式N / 2 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并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然后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式中:e M 表示中位数;L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m-1S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各组的累计次数;m f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d 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3.均值的计算【AVERAGE 】(1)未经分组均值的计算未经分组数据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12n ++==nii x x x x x n n=∑…(2)分组数据均值计算分组数据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1221121+++==+ki ik k i k ki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4.几何平均数【GEOMEAN 】几何平均数是N 个变量值乘积的N 次方根,计算公式为: 式中:G 表示几何平均数;∏表示连乘符号。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公式汇总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公式汇总

1、组中值=(上限+下限)÷22、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3、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4、5、6、7、8、9、10、11、简单算术平均数=12、加权算术平均数==注: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行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13、简单调和平均数H=适用于未分组资料或各组标志总量均相等的情况14、加权调和平均数H=适用于资料已分组,且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不相等的情况15、平均差(A·D)=由未分组的变量资料直接计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16、平均差(A·D)=由已分组的变量数列计算,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17、标准差未分组资料18、标准差已分组19、标准差系数20、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21、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②、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22、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②、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23、平均增长量=24、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25、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了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6、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27、===发展速度-128、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29、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30、销售量综合指数=q销售量p价格31、商品价格综合指数=32、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员比重指数工业产值指数=产量指数×产品价格指数生产支出总额指数=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33、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①、重复抽样计算公式:②、不重复抽样计算公式:34、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①、重复抽样:②、不重复抽样:35、极限误差范围同概率度计抽样平均误差之间的关系:36、样本平均数的极限误差的计算:重复抽样:37、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38、39、40、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41、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42、工业产品销售率=(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出)×100%4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46、营业利润=主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8、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49、上期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期末人数50、51、52、53、54、。

统计实务公式

统计实务公式

统计实务1.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4. 国民总收入(GNI )=C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5. 国民总收入(GNI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6. 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 )/基期GDP*100%7. 最终消费率=100%*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8. 资本形成率=100%*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9. 总投入=总产出10.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11.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2. 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13. 直接消耗系数14. 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15.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16.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17.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18. 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19.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20.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21.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2.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23. 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24. 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25. 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26. 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27. 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28. 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29. 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30.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31.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2.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提取的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期-期初数33. 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34.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35. 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36.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37.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3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j ijij X X a39.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40.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100%4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42.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43.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4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5.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46.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47.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48.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49.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50.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额/国内生产总值51.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52.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53.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54.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55.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6.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指数57.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58.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100%59.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60.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利税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100%6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100%62.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63.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64.总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65.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迁出人口差额/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66.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67.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68.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6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普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职业中学初中毕业数)/9年前小学一年级招生数*100%7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71.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72.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73.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收入74.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7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K(加权算术平均法) K=∑KjWj/∑Wj76.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WiIi/∑Wi。

初级统计学公式大全

初级统计学公式大全

初级统计学公式大全统计学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初级统计学中常用的公式,供参考:1. 均值(Mean)均值是统计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mean = (x1 + x2 + ... + xn) / n其中,xi为数据集中的每个观察值,n为数据集中的总观察数。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计算公式为:若n是奇数,中位数=第(n+1)/2个观察值若n是偶数,中位数=(第n/2个观察值+第(n/2+1)个观察值)/23.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可能有多个众数。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衡量数据集观察值与其均值差异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variance = (Σ(xi - mean)²) / (n-1)其中,xi为数据集中的每个观察值,mean为数据集的均值,n为数据集的总观察数。

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集观察值与均值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std_deviation = sqrt(variance)6. 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的绝对值,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的离散性,计算公式为:CV = (std_deviation / mean) × 100%7.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将数据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一些特定百分比位置的值。

8. 四分位数(Quartile)四分位数将数据集分割为四个等份,将数据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计算公式为:Q1=第(n+1)/4个观察值Q2=中位数Q3=第3(n+1)/4个观察值9.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常用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correlation = (Σ((xi - mean_x) /std_deviation_x) × ((yi - mean_y) / std_deviation_y)) / (n - 1)其中,xi为第一个变量的观察值,mean_x为第一个变量的均值,std_deviation_x为第一个变量的标准差;yi为第二个变量的观察值,mean_y为第二个变量的均值,std_deviation_y为第二个变量的标准差。

统计学常用公式

统计学常用公式

统计学常用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研究领域中,统计学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

而在统计学中,各种各样的公式则是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用的统计学公式。

首先,我们来谈谈平均数。

平均数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统计量之一,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

例如,一组数据10、20、30、40、50,其总和为150,数据个数为 5,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 150÷5 = 30。

除了算术平均数,还有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平均增长率等情况。

其公式为:几何平均数=(数据 1×数据2×……×数据n)的 n 次方根。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 2、4、8,那么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就是(2×4×8)的 1/3 次方,约等于 4、接下来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方差和标准差也是重要的统计量。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其公式为:方差=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总和÷数据个数。

标准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反之,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

在概率统计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正态分布的相关公式。

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公式为:f(x) = 1/(σ√(2π)) × e^((x μ)^2 /(2σ^2)),其中μ是均值,σ是标准差。

在假设检验中,常用到 t 检验和 z 检验的公式。

t 检验用于小样本情况下对总体均值的检验,其公式较为复杂,涉及到样本均值、总体均值、样本标准差、样本大小等。

2012年助理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2年助理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2年助理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目前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周期性普查制度的是()。

A(江南博哥).经济普查B.人口普查C.工业普查D.农业普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周期性普查即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1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方法。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包括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都是周期性普查。

[单选题]2.我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

A.在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B.在境内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C.在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D.在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单选题]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统计采用的是()方法。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在城市住户和价格统计方面运用广泛,建立了居民消费价格抽样调查制度。

[单选题]4.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A.法人企业B.产业活动单位C.住户D.私营企业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统计单位是统计调查的基本单位,也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

统计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单选题]5.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属于第二产业。

【推荐】统计实务公式 (6000字)-word范文模板 (7页)

【推荐】统计实务公式 (6000字)-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统计实务公式 (6000字)21、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22、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统计实务41、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 42、工程结算利润=工程结算收入-工程5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5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6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工业能源消费量成总额+净出口3、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4、经济增长率=( 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5、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6、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7、总投入=总产出8、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9、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0、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1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1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1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1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16、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1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19、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0、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23、年末头寸=年初头寸+交易+价格变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 43、建筑企业总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其24、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他业务收入+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44、货(客)运密度=货物(旅客)周转25、负债=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量/营业线路长度他投资 26、净头寸=资产-负债 45、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27、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客)运输量×运输距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 46、货车平均静载重=货物发送吨数/装28、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车数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 47、货车载重力利用率(%)=货车平均29、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静载重/货车平均标记载重×100% 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48、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里数/货运机车台日数 30、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49、邮电业务总量=非金融资产 ?(各类邮电业31、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务量×不变单价)+出租代维及其他业务资产+储备资产收入 32、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0、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33、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值/标准煤热值额-负债总额 51、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34、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量热值/转换效率 35、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52、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合计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36、本年提取的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工的二次能源产量累计折旧期末数期-期初数53、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3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每天平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均拥有从业人员人数。

统计学计算公式

统计学计算公式

统计学计算公式第4章)(公式计划实际总2-4%100?=∑∑XX K计划任务数为平均数时)(公式计划实际平3-4%100?=X X K(ⅰ)当计划任务数表现为提高率时)(公式计划提高百分数实际提高百分数4-4% 10011?++=Kⅱ)当计划任务数表现为降低率时时间进度=)(公式全期时间截止到本期的累计时间7-4%100?8)-4(%100公式数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公式水平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平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9-4%100?=(%100公总体的全部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结构相对指标?=)11-4(公式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指标=)12-4(公式单位)的同一指标数值同时期乙地区(部门或的某一指标数值甲地区(部门或单位)比较相对指标=)13-4(公式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但有一定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强度相对数=%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5)-4( %100-11公式计划降低百分数实际降低百分数-=K %100?=全期的计划任务数本期内累计实际完成数计划执行进度14)-4(%100公式该指标基期数值某指标报告期数值动态相对数?=对于分组数据,众数的求解公式为:df f f f f f M m m m m m m ?-+---≈+-+)()(U 1110上限公式: df f f f f f M m m m m m m ?-+---≈+-+)()(U 1110上限公式:对于分组的数值型数据,中位数按照下述公式求解: 对于分组的数值型数据,四分位数按照下述公式求解: LL L L L d f S n L Q ?-+≈-14 u U U U U d f S n L Q ?-+≈-143(1)简单算数平均数 (2)加权算数平均数nxx ni i∑==1∑∑∑∑====?==ki ki iii kki ii ff x f fx x 1111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与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实务公式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3、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4、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5、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6、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7、总投入=总产出8、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9、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0、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1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1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1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1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16、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1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19、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0、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21、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22、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23、年末头寸=年初头寸+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24、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25、负债=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26、净头寸=资产-负债27、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28、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129、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30、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31、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32、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33、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34、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35、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6、本年提取的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期-期初数3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每天平均拥有从业人员人数。

其计算公式为:38、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39、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40、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41、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42、工程结算利润=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43、建筑企业总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44、货(客)运密度=货物(旅客)周转量/营业线路长度45、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46、货车平均静载重=货物发送吨数/装车数47、货车载重力利用率(%)=货车平均静载重/货车平均标记载重×100%48、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数/货运机车台日数49、邮电业务总量=∑(各类邮电业务量×不变单价)+出租代维及其他业务收入50、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51、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52、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的二次能源产量53、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54、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2均增长速度55、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56、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57、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投入出量×100%5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5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总量/国内生产总值6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61、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62、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63、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6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65、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66、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67、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68、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69、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70、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额/国内生产总值71、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72、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73、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74、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75、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当期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76、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77、上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末人数78、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100%79、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从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80、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81、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82、单位生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83、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100%84、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85、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利税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100%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100%87、人口自然增长率=(当期人口自然增长量/当期平均总人口数)×1000‰88、人口自然增长量=当期出生人口数—当期死亡人口数89、平均年龄=∑(各年龄组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口数)/总人口90、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91、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92、总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93、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94、市镇人口比重=市镇人口数/总人口×100%95、乡村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数/总人口×100%96、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97、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98、婴儿死亡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2/3本年度出生婴儿数+1/3上年度出生婴儿数)×1000‰99、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100、平均初婚年龄=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人数10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年前小学一年级招生数职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普通中学初中毕业生9+×100%102、传染病发病率=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例数/同时期的平均人口数10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农户数/农村总户数×100% 10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10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45106、食物支出对总支出(或收入)的比率=变动百分比或收入总支出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107、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食物支出金额108、享受低保的人数占救济总人数的比例=社会救济总人数的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109、城镇住户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支出-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110、城镇住户服务性消费支出=食品加工服务费用+在外饮食×50%+衣着加工服务费+家庭服务+医疗费+交通工具服务支出+交通费+通信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费+教育费用+房租+住房装潢支出×40%+居住服务费+其他服务费111、农村住户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收入112、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113、月环比指数%10021⨯⨯⨯=n tn t t t G G G K其中:tn t t G G G ,,21 分别为第一个至第n 个规格品报告期(t )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114、定基指数I基=t K K K ⨯⨯21其中:K1、K2、…Kt 分别表示基期至报告期间各期的月环比指数。

计算公式为:∑---⨯-=111)/(t t t t t L P P WL其中:L 为定基指数,W 为权数,P 为价格,t 为报告期,t-1为报告期的上一时期,Pt/Pt-1为本期环比指数。

115、I 环比=报告期月定基指数/上期(月)定基指数 116、I 同比=报告期月定基指数/上年同期(月)定基指数117、I 年度=本年累计定基指数的平均数/上年累计定基指数的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