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1生物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生物在形态,构造以及生活习性方面所表现的对于环境的适应,叫做生态。现代生物是古生物进化发展的结果,现代环境是地史环境演变发展的结果。因此,按现代生物与环境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规律,就可以追溯古生物及地史环境的真实关系。
现代生物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生物包括营海洋生活生物如珊瑚,海百合等,以及在大陆水体如河流或湖泊中生活的生物。水生生物数量最多,古生物化石又以海生生物最重要,其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了分析古生物的生态,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海洋生
物及海洋环境的一殿情况。
海生生物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三种:’
1.底栖生物
栖于水底的生物,一种是定居底栖或固着底栖生物,如海绵、珊瑚、海百合、苔藓类以及腕足类皆是。这类生物一般视觉器官缺乏或不发育,多数为群体及辐射对称生物。另一类是移动底栖生物(贴着海底爬行),如海星、海胆、双壳类、腹足类等。运动器官和
感觉器官发育完善。
2.游泳生物
如鱼、头足类,具有发育很好的运动器官,身体常发展成为流线型,多呈两侧对称,骨骼、肌肉及感觉器官常常高度发育。3.漂浮生物
随波逐流被动地漂浮在水中的生物,如笔石、水母以及单细胞动物抱球虫、放射虫等。一般自己不能运动,或运动的能力很微弱。躯体微小,无骨骸或具薄壳,身体常呈辐射对称,但也有两侧对称者。
游泳生物与漂浮生物二者合称漂游生物。
由于海洋环境是生物的重要生活领域,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对生物发生重要影响。这些条件一般有下列几方面:
1.海水深度及阳光
阳光穿透有一定的限度,海水愈深,则阳光之透射愈弱,再深则漆黑一片。故而影响生物特别是植物的生活。按光度大小可:
强光带——大约自海面至30一80贝深度,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弱光带——大约自强光带下限至200m深度左杯在此带中植物不能大量繁育。
无光带——位于弱光带以下,阳光透射不到,植物逐渐绝迹仅有少数特殊的动物生存。
多数藻类需要生活在强光温水区,一般水深1—25m,只有少数生活在100m以上。
1972年,HeckeI提出水深与生物门类分布有关,认为海水不超过200m深度范围内,海洋生物极其繁盛,200m以下生物门类逐渐减少。按图5—1所示,在水深200m以上的生物主要是大量藻类、底栖有孔虫、双壳类(即辨鳃类)、腹足类、造礁珊瑚、钙质海绵和无
铰类腕足动物等,它们甚至仅分布在0一50m水深范围处。到100-200m,还可见苔葬虫、有饺类腕足动物、海绵和海胆等。200m以下则见海百合、硅质海绵、薄壳碗足动物和细脉状苔藓虫等。
目前,可剧现代生物如有孔虫及软体动物等来推测古环境中的水深,但这种类比法的前提是对仍有现代生物代表的化石类别才有意义。另外,在根据化石组合确定古水深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浊流可能会把浅海微体化石群体搬至深肠有些生物可能会附在浮动的植物上成为附着浮游生帆待植物死亡腐烂,附于其上的浮游生物便下沉到不同深度的海底上。2.海水含盐度
正常海水的含盐度为3.5%,适合于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门类生物不能适应含盐度的变化当盐度反常时(变小或增大),它们就会逐渐减少,甚至趋于绝交,这类生物称盐度固定或狭盐类生物。例如赖皮动物、腕足类、头足动物、浮游有空虫、放射虫等只能在正常盐度的海水中生活。某些鱼类、两栖类和轮藻多适应淡水条件。另一些门类的生物能够适应海水变
成和变谈的条件称为广盐类生物,例如某些双壳类、腹足类以及介形虫等(图5—2)。在海陆过渡带内,不但存在适应半咸水生物而且陆生生活的生物遗体会被河流带人海洋;海洋生物也有可能因潮汐或生物等因素带上陆地,所以往往出现海陆相生物混生。
大多数蓝绿藻生活于淡水,少数在正常盐度的海水中。几乎所有的红藻都生活于海水中。绿藻分布的更广泛,许多属分布于海水,少数在半咸水,其它完全生活于淡水中。
3.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是影响海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有些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温度,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海水中都不易生存。另一些生物则能够承受温度变化在温度高或寒冷的海水中都能生存。前者称温度固定(或窄温性)生物,后者称为温度变化生物。例如大部分有孔虫为喜暖的窄温性生物,在热带、亚热带浅海内最为丰富。
4.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条件好,藻类才能茂盛地生长。在底部水停滞或循环弱的地区,藻类通常缺乏。波浪作用不强烈,但水循环好的浅水区,藻类生长最茂盛。此外,水循环强度对于藻类生长形夺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有的珊瑚藻,在水强烈循环以及波浪作用较猛烈的礁石边缘上,长成紧密填集的分枝状,顶部常呈圆形,而细任分枝则生长在波浪轻微活动的水底。完全附着形
式的藻类可以在比较静止的深水中生活,也可以发育在强波浪作用带的后面。
一些造碳生物如珊瑚、苦药、层孔虫等也需要水循环好才能发育成抗浪的礁体构造。
5.海底性质
海底性质对海中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石质或一般坚硬海底适于因着的生物生活。厚完酌软体动物,通常栖居在石质海底上。泥砂海底适于钻孔动物生活.这些生物一般壳薄。
沉积环境底层的坚硬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底栖生物是固着还是移动的生活方式加以解释。据观察,群体现瑚、蠕虫管、某些有孔虫、腹足、苦药虫、红藻、腕足类等需要坚硬的底层以固着。通过胶结或其它方法牢固地固着在坚硬的层面上的生物能经受海水强烈
动荡。因此,群体珊瑚和红藻可以说明岩礁环境的动荡条件。藤壶、有饺类腕足动物及蠕虫管则表示滨岸潮汐带受海浪拍击的坚硬层面。大多数绿藻、海绵、单体珊瑚、有柄赖皮动物以及某些脆足类等生物需要坚硬的底层。这些生物不用胶结也不用完包着,而且用根或其它方法固定在底层上。这种底层是很少或没有受到沉积的硬底(有一定团结程度的沉积物)表层。移动生物如掘足类、掘穴蛤、某些有孔虫以及可能还有一些移动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要求柔软的底层,特别是在需要坚硬底层生物缺失情况下更能说明底层是松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