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简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简述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格是一个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思想品质,它是一个个体对外界事物作出的特有反应模式的总和。
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遗传因素。
人格的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虽然基因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但它可以影响到人格的发展。
研究发现,人格的某些特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
例如,一些基因可能会导致个体表现出内向或外向的倾向。
但是,遗传因素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环境因素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所处的具体条件和情况。
在早期的生活中,个体的人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都会对一个人的人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因素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群体影响等。
文化是人格形成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个体所处的文化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会塑造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塑造不同的人格特质。
教育因素也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教育会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群体影响也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个体所处的群体会对他们产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人格特质。
总的来说,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个体的生活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
人格是一个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思想品质,它是一个个体对外界事物作出的特有反应模式的总和。
【普通心理学】9、气质与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日 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具有遗传和环 境两方面的因素, 是一个人的人格的 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会影响一个人的行 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 ,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 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 心理特征,影响个 体的行为和情绪反 应。
气质通常分为四种 类型:胆汁质、多 血质、黏液质和抑 郁质。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特点和行 为表现。
气质与性格共同影 响个体的心理和行 为。
胆汁质:精力旺盛, 情绪激烈,易冲动, 难以控制
遗传因素:气质的生 理基础与遗传基因有 关,不同气质类型在 遗传上的表现存在差 异。
气质影响行为:不同气质的人在面对同一情境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行为反映气质:人的行为习惯和模式往往与气质类型相符合,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来推 断其气质特点。
气质与行为相互作用:气质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气质塑造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行为也 会对气质产生影响。
气质的稳定性与 性格的可塑性相 互补充,共同影 响个体的心理发 展
气质与性格在个 体心理发展中相 互作用,共同影 响个体的行为表 现和心理状态
不同气质类型的 人可以通过培养 积极的性格特征 来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
气质与性格的相互 作用:气质影响性 格的形成,性格反 过来也会塑造气质。
气质特点影响个体 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气质与性格相互影 响,共同塑造个体 行为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 在应对压力时表现 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简述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人的身心发展受到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从生活环境到心理因素,从家庭因
素到社会因素都会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生活环境是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一大因素。
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让我们感
到安全和舒适,更容易放心渴望改变。
有研究发现,家庭不良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庭暴力、社会贫困、环境污染等会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心理因素也对个人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情绪和态度对个人身心发展有重要
作用,其中尤其突出的就是其影响力。
积极和自信的态度可以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而消
极和自卑的态度会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进程。
再次,家庭因素也是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对个人的身心发展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它可以给个人陶冶成熟,培养出他的智力和专业技能,也可以提供一个育子的
安全感和保护。
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氛围温馨有序,受到父母认可等等都会对个人身心发
展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环境中,个人受到各方面的文
化熏陶、社会激励和法律规范的影响,他的认知和行为得到指导,慢慢塑造出自己独特的
性格和价值。
在社会环境中,个人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加深和发展自我认知和
心理知识,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互为渗透,影响着个体的健康发展。
只要在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家
庭环境中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就可以有效激发个人的身心发展潜力,实现个人的身
心发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2014.广西】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 )。
A.因材施教B.统一要求C.把握关键期D.循序渐进√解析:解析:人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其中生理素质和机能的发展顺序又制约着人的心理发展顺序。
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的进行,要按照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来安排,循序渐进。
2.【2012.福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2015.吉林辽源】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解析:解析: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
4.【2015.江苏南通】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可变性D.差异性解析: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关键期和最佳期。
5.【2013.福建】《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是指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这说明了不同时期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性。
6.【2014.吉林白山】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和生物因素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
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
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
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
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
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在生命不同阶段中个性、智力、行为和情感等不同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和促进。
本文将从遗传、家庭、教育、社会等几个方面探讨影响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人类心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先天遗传优劣的不同表现为个体的智力、性格、学习能力、情感、健康等各种方面的表现都有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比如,父母双方智商高的后代,智商往往也会高过平均水平。
此外,像学习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都和遗传有密切关系。
但是,遗传不是决定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环境等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对儿童的性格、情感、行为、价值观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良好、环境稳定和富有爱心的家庭对儿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反,家庭暴力、孤独等不良因素会导致儿童发展的很多问题,如缺乏安全感,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行为习惯。
三、教育因素教育是影响心理因素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教育方式和学校文化都对儿童个性和价值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育不当可能会导致儿童自信心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导致精神问题。
四、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如文化、提供的机会、网络环境、玩伴群体等等,会对个人的智力、情感、行为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良社交环境如网络暴力等都会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心理问题。
总结来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家庭、教育、社会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和影响,其中显著的因素会对人类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通过诸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合适的学习环境来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心理健康成长。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
简述人格的影响因素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组合,它是每个人个体差异的核心特征。
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例如,大五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研究发现,这些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从而影响了人格的形成。
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等方面。
社会环境可能通过塑造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来影响人格的发展。
例如,一个成长在家庭中重视纪律和秩序的人可能会形成责任心强、守纪律的人格特质。
文化环境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不同文化对个体的期望和价值观有所不同,从而塑造了不同的人格类型。
个体经历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的经历包括生活事件、社会交往、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塑造了其人格特征。
例如,一个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形成较为敏感和神经质的人格特质。
教育经历和职业发展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可能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格类型。
总结起来,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环境因素通过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影响人格的发展,个体经历则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格的影响因素来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
了解他人的人格特点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和沟通。
而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则有助于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
通过改变环境和经历,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人格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教育学模拟题2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试题及答案(7)典型真题评析: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评析】答案为D。
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
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是( )。
A.性格B.气质C.风格D.理想【评析】答案为A。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A.是稳定时期B.是最佳时期C.是较慢时期D.已开始有所下降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7.少年期指( )。
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书克斯勒量表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特岗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考题:简答题汇总
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中,简答题一般占15-20%分左右。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
如何取得高分,建议考前可以针对这一题型多看多背,掌握知识运用。
1.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1)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2.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简述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
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以及典故“望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4.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2)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据此,他们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
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心理学 性格
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女比中间的或最小 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 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 苏联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 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
兄弟姐妹对人格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作用会 持续到成年期和老年期(Scabini,1995)。兄弟 姐妹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个体可能起着不同的作 用。他们可能成为竞争者、支持者、榜样、替代父 母和老年伴侣。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 独特的色彩。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其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 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五、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与能力的区别
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 力有关;(“能不能”) 性格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是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 行。(“做不做”)
性 格
本章思考题:
1、性格的概念、结构、类型; 2、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3、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4、性格评定的方法;
5、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一、性格的概念
在英语中性格(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 点、特色、记号、标记。
1、性格的定义
性格(character) :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 征。
(四)以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 有价值来分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以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探讨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气候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人们倾向于过着悠闲、放松的生活,而在寒冷干燥的寒带地区,人们则更加勤奋、自律。
气候还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如炎热地区的人们普遍喜欢吃辣椒,以驱寒散热。
地形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地形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防御和经济等方面。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容易形成封闭、保守的民族性格。
而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更容易形成开放、进取的民族性格。
此外,地形还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方式,如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过着迁徙的生活,而农耕民族则定居在平原地区。
水文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水文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交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更容易发展农业和渔业,形成勤劳、善于经营的个性。
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则更加珍惜水资源,形成节约、耐苦的民族性格。
生物对民族性格的影响生物因素主要指动植物资源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在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更容易获得食物,形成乐观、宽容的性格。
而在动植物资源匮乏的地区,人们则需要艰苦的劳动才能维持生活,因此更容易形成坚韧、勤奋的性格。
土壤对民族性格的影响土壤条件对民族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获得食物,形成乐观、懈怠的性格。
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生活,因此更容易形成勤奋、节俭的性格。
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地理环境,包括城市布局、交通网络、经济区域和文化传播等方面。
孩子性格的形成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五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
专制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赞誉、贬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其影响更为显著。教师的性格往往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的性格是暴躁还是安静,兴趣是广泛还是狭窄,意志坚强还是薄弱,情绪高昂还是悲观低落,办事果断还是优柔寡断等,教师的这些心理品质对学生性格都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
可见,教师在学生中是很具有权威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如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或采取一些违反教育原则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如体罚、不尊重学生等,或学校与家长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著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总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学生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渠道实现的。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论述题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论述题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关于人格形成的另一种论述:
1. 遗传因素:遗传研究表明,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部分基因,这些基因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构造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或基因变异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外向性格或神经质特征。
2. 环境因素: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同伴关系、文化传统等都会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态度。
早期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学校、社交圈子和社会环境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与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解释和处理密切相关。
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社会经验对于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4.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选择、目标和价值观具有内在驱动力。
个体通过自主决策和努力实现个人目标,塑造并发展自己的人
格特质。
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积极探索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格的形成是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因素的综合结果。
虽然遗传和早期环境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人格在个体生命周期中是可塑的。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学习和经验积累来改变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特质。
普通心理学第十八章 性格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二、性格和气质、能力的关系
(一)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气质和性格的联系 二者的联系相当密切而又复杂。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 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1)性格特征可能会形成于各种气质类型的个体身上,气质 则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3)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 的改变,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改变气质特征,使它服从 生活实践的需要。
内江师院教心系
普通心理学
三、性格的外部表现 性格往往是通过一个人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姿态 表现出来的。 (一)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 (二)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说话的多少、方式、言语的风格、是否真诚等都可 以表现出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 特点。 以笑为例,纵情的笑、辛酸的笑、甜美的笑、含泪的笑、 会心的笑、皮笑肉不笑、冷笑、傻笑、嘲笑、苦笑等都可以 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眼神是了解人不同性格的信号。列夫· 托尔斯泰曾描写过 85种眼神,每种眼神都包含着丰富的性格内容。
普通心理学
2.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与某人谈话从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一个人的作品,如日记、命题作文、 信札、传记、试卷以及劳动产品等的分析,来间接了解其性 格特征的方法。 4.个案法 个案法是通过收集一个人的家庭历史、社会关系、个人的 成长史等多方面资料,把观察、谈话、作品分析、调查等方 法结合起来来分析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实际上,个案法就是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的综合 运用。
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种是个性的遗传决定论。
这种观点认为,在人的个性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遗传素质,这些素质在胚胎里就已经具有了,是受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用家谱调查方法,先选出包括政治家、法官、文学家、艺术家在内的个著名人物,调查他们的亲属,发现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人具有名望。
然后,再选出个一般普通人作为对照,调查他们的亲属,发现只有1人具有名望。
据此,高尔顿认为,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组织和机能特征受遗传的决定一样,一个人的能力主要由遗传获得。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曾有一句名言:“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由此可看出,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从根本上忽视了环境对个性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这样就在人的个性发展问题上陷人了宿命论的泥坑。
第二种是个性的环境决定论。
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社会环境对个性发展的作用,否定了人的生物属性和个性发展的内部规律,把个性发展完全归结为是人对社会环境的简单的适应和直接作用的结果。
在此,人只是仅仅被看做被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的对象。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也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
”山于环境决定论过分夸大了社会因素对个性发展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个性对环境的能动性和反馈作用,所以,最后陷人了机械社会观的泥坑。
第三种就是个性的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论。
这就是对前两种极端的观点的混合和折衷。
抱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他指出人的个性既受到生物因素所制约,也受到社会因素所制约,二者共同同意个性。
他还指出,关键在于确认这两种因素在个性构成过程中的各自的比重,他估算在个性的智力特质中大约4/5依赖于遗传,1/5依赖于环境。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把个性看作就是遗传原子与环境原子的高气压。
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个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学前教育期是孩了个性品质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孩⼦个性和性格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那影响孩⼦的个性发展因素有哪些?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的育⼉知识,⼀起来看看吧! 影响孩⼦的个性发展因素有哪些? 第⼀是要受神经系统发育的形响。
对于处于学前期的⼉童来说,虽然他们的⼤脑获得了很⼤的发解,重量⼰达成⼈的⼗分之⼋九,可是他们的脑细胞却很柔嫩,他们⼤脑的⽣理机能尚未成然,中枢神经系统对肌⾁的⽀配作⽤,尤其是⼤脑操纵⼩肌⾁群的能⼒还⽐较差。
加之他们⽬侧能⼒差,空间知觉不准确,还有就是这⼀时期孩⼦的好奇⼼特别强烈,所以造成了孩⼦在各种运动或动作时就特别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就特别容易产⽣破坏和掇坏东西的现象。
例如孩⼦想把盛⽔的杯⼦放到桌⼦上,结果却事与愿违,失⼿把杯⼦打碎了,⼜如把刚买来的玩具拆卸的七零⼋落,把家⾥的漂亮的玻漓器⽫摔得粉碎等等。
这⼀时如正是孩⼦的运动器官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他们对运动表现了⽔不满⾜的欲望,尤其是5--7岁幻男孩,往往过分地好动、好⽃、淘⽓,常常会出现因互相追逐扭打⽽撕破⾐服,因爬揪或因攀登、跳跃⽽跌伤⼿⾜的事。
在这⼀时期,由于孩⼦的⼤脑细胞还很稚嫩柔弱,他们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这种抑制过程的柔弱和兴奋过程的强烈⽽产⽣的反差,以及他们强烈的兴奋性还很不稳定,再加上过强的运动欲望,就使他们的⾏为很容易冲动⽽失去控制。
这些合并在⼀起,就使这⼀时期的孩⼦显得特别的淘⽓、顽⽪,再加上他们意志的⾃觉性、坚持性和⾃制⼒还很差,他们的注意⼒还不集中,经不起外界的刺激、⼲扰、引诱⽽产⽣转移,这就使他们⾏为的⽬的性变得盲⽬和不稳定。
例如在幼⼉园⾥,孩⼦们正在⽼师的带领下做操,突然看见天上⼀架飞机飞过,孩⼦们马上就欢呼跳跃起来,他们就会不顾⽼师的哨声和⼝令。
这并不是孩⼦们不听话,不守纪律,⽽是他们的注意⼒和兴奋点发⽣了转移,这正是处于这⼀年龄段的孩⼦们所特有的特征。
2022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
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访谈法D.自然实验法2、“感觉剥夺”实验说明()。
A.感觉提供了心理的原料,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基础B.感觉为适应生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C.感受器只接受适宜刺激的现象,称作感觉器官专门化D.感受器不同,接受适宜刺激不同3、剑刺穿某人头部并造成立即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剑很有可能刺中了()部位。
A.小脑(cerebellum)B.大脑基底部(basal ganglia)C.延髓(medulla)D.脑桥(pons)4、面孔/花瓶两可图形说明了()的概念。
A.相似性C.图形和背景D.注意是意识之门5、小王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刹车之后,他才感觉自己的心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学说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人注意,这是利用了刺激物的()特性。
A.理智感B.对比C.荣誉感D.强度7、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A.1小时内B.2~12小时C.13~24小时D.24小时后8、具有片断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B.对话言语C.独自言语D.内部言语9、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A.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B.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D.内部而稳定的归因10、“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了人的()情绪状态。
A.热情B.激情C.应激D.心境11、斯坦福-比纳量表现在采用()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
A.智力分数B.智力年龄C.离差智商D.比率智商12、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特征。
2022研究生考试《心理学》考前检测试题B卷 附答案
2022研究生考试《心理学》考前检测试题B卷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_____动机和______动机。
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____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_____。
5、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_____,又称注意的______。
6、心理学是研究______ 及其______科学。
7、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____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8、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于_____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
9、表象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0、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语词逻辑思维。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2、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3、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10岁6个月B.10岁8个月C.10岁10个月D.11岁5、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6、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7、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
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小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
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
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
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著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
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3-1。
表13-1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P.Eisenberg)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
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
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
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
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占主要成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
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三、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评价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教师的指导下,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成员严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感染着集体成员,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与此同时,学生在集体中通过参加学习、劳动及各种文艺、体育及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了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感,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也培养了乐观、坚强、勇敢、向上等优秀品质。
优秀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得以改变。
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地位较低的八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
一学期后,发现他们在学生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其影响更为显著。
教师的性格往往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教师的性格是暴躁还是安静,兴趣是广泛还是狭窄,意志坚强还是薄弱,情绪高昂还是悲观低落,办事果断还是优柔寡断等,教师的这些心理品质对学生性格都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师生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
有人曾把教师的态度分为三种,即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五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
专制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赞誉、贬损。
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
可见,教师在学生中是很具有权威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如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或采取一些违反教育原则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如体罚、不尊重学生等,或学校与家长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
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总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学生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渠道实现的。
四、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等。
电视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的心理学家在1971年进行的实验证明,电视节目里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对年幼无知的孩子的行为发展影响很大。
其实验是这样的:让一组八九岁的儿童每天花一些时间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而另一组小孩则在同样长的时间里观看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
在实验中,同时对这两组儿童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加以细致的观察记录。
结果发现,观看含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增多;但是,那些看不含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的儿童,在行为上却没有改变。
经过十年后的追踪研究发现,以前参与观看含攻击性行为节目的儿童,即使到了19岁,仍然比较具有攻击性,只是女性没有这种相关现象存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因特网传播的各种信息会对小学儿童性格形成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而且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正确选择、利用网上信息,提高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能力。
此外,报刊杂志、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英雄榜样也会激起学生丰富情感和想象,引起效仿的意象,从而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影响着性格的形成。
儿童把自己从客观环境中区分出来是性格形成的开始。
从此,就开始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实现的。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力量越来越强。
儿童的性格形成也就从被控者变为自我控制者,而且也就能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
因此,教育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加强他们自身性格的锻炼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