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一、引言迈克尔逊曾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做了三个闻名于世的实验:迈克尔逊-莫雷以太漂移、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用光波长标定标准米尺。

迈克尔逊在精密仪器以及用这些仪器进行的光谱学和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1907年诺贝尔物理奖。

迈克尔逊干涉仪设计精巧、用途广泛,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原型,它不仅可用于精密测量长度,还可以应用于测量介质的折射率,测定光谱的精细结构等。

二、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结构及干涉原理,学习其调节和使用方法(2)学习一种测定光波波长的方法,加深对等倾的理解(3)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三、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等。

四、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l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和莫雷(E.W.Morley)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实验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

用它可以高度准确地测定微小长度、光的波长、透明体的折射率等。

后人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究出了多种专用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1.干涉仪的光学结构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和结构如图1与2所示。

M1、M2是一对精密磨光的平面反射镜,M1的位置是固定的,M2可沿导轨前后移动。

G1、G2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与M1、M2均成45°角。

G1的一个表面镀有半反射、半透射膜A,使射到其上的光线分为光强度差不多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G1称为分光板。

当光照到G1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相互垂直的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M1,经M1反射后,透过G2,在G1的半透膜上反射后射向E;反射光(2)射到M2,经M2反射后,透过G1射向E。

由于光线(2)前后共通过G1三次,而光线(1)只通过G1一次,有了G2,它们在玻璃中的光程便相等了,于是计算这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两束光在空气中的光程差就可以了,所以G2称为补偿板。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A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A

λ2 L0 = ∆L = ∆λ
§5 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2)由波动的叠加推导波列长度
第三章 干涉
ɶ A ɶ U ( x) = ∆k

k0 + ∆k / 2
k 0 −∆ k / 2
ɶ sin( ∆ kx / 2) e ik0 x e dk = A ∆ kx / 2
ikx
sin(∆kx / 2) U ( x) = A0 cos(k0 x) ∆kx / 2
§5 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3)时间相干性反比公式
第三章 干涉
ν = c/λ
2
∆ν =
− c∆λ
λ c L0 = = ∆λ ∆ν ⇒ L0 = cτ 0
λ
2
仅取绝对值
τ 0 ∆ν ≈ 1
结论: 结论: 波列越短,频带越宽;谱线越窄,波列越长。 波列越短,频带越宽;谱线越窄,波列越长。
2
双线结构干涉条纹的衬比度
I max − I min ∆k γ (∆L) = = cos( ∆L) I max + I min 2
∆L = 0, γ = 1
∆k ∆L / 2 = π / 2, (∆L =
π
∆k
=
λ
2∆λ
), γ = 0
§5 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第三章 干涉
∆k I (∆L) = 2 I 0 [1 + cos( ∆L) cos(k∆L)] 2
Na
Hg
86
Kr
H e − N e 激光
§5 迈克尔孙干涉仪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第三章 干涉
S2
波列越短,频带越宽;谱线线宽越窄,波列越长。 波列越短,频带越宽;谱线线宽越窄,波列越长。

迈克尔逊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东北大学 大学物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东北大学 大学物理
解:Δ 2(n 1)t N
t N
2(n 1)
t
7 589.3109 m 2(1.4 1)
5.156 106 m
二、时间相干性
M1
M1
M2
M2
G1 G 2
G1 G 2
S
S
b1
b2
M1
a1 E a2 光程差
相干长度 max L
b2
M1
b1 a1
a2 光程差
E
L
相干时间
t0
L c
三、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M2
2
c2 v2
c2 v2
v
S
half- silvered
G1
M1
1 cv
cv
mirror
1 2
T
光程差:
c t2 t1
v2 L c2
整个装置转过900, 光程差为 δ
2 2c t2 t1
L
2v 2 c2
=k
k
L
2v2
c2
第五讲 迈克尔逊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第五讲 迈克尔逊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 二、相干长度 三、迈克尔-莫雷实验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
M1
M 2 M1
G2 G1
半透半反膜 分光板
补偿板
d M2
M1与M2垂直: 等倾条纹
若M1平移d
d
N
2
干涉条移过N条
测量微小位移
1米=真空中光在1/299729458秒内通过的距离 ⒊ 对光谱的精细结构进行精密的测量。 4. 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
例题: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两臂中,分别插入10.0cm长的玻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的技巧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的技巧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的技巧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但想要精确测量光的波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深入了解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的技巧,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实现精确测量。

1. 介绍迈克耳孙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其他相关参数。

它包括一束分幅光源和两个反射镜。

通过调节其中一个反射镜的位置,可以产生干涉现象,进而实现光波长的测量。

2. 干涉现象及原理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波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干涉图样。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进行测量时,光通过反射镜反射并折返形成干涉现象。

这种干涉在光学上称为迈克耳孙干涉。

迈克耳孙干涉的原理是光的相干性。

相干性是指两个光波之间存在着固定的相位关系。

当光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情况下,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使得光强增强;当相位差为半波长的情况下,波峰与波谷相遇,使得光强衰减。

3.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的过程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波长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调整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源:保证光源稳定且光强足够强,以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

(2)调整反射镜位置:利用反射镜移动控制干涉程度,使得干涉图样清晰可见。

当干涉图样完全重合时,可确定此时的反射镜位置。

(3)测量干涉条纹间距:使用显微镜或其他相应的测量仪器,精确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4)计算光波长:根据迈克耳孙干涉的公式,通过测量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和其他参数,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4. 优化测量结果的技巧在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进行光波长测量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优化测量结果的精确性:(1)调整干涉仪的环境条件:保持实验室或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干扰源的影响。

(2)使用高质量的反射镜和光源:优质的反射镜和光源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准确测量干涉条纹间距: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如显微镜、干涉计等,以获得尽可能准确的干涉条纹间距。

(4)多次测量取平均: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降低误差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迈克尔孙干涉的原理与应用

迈克尔孙干涉的原理与应用

迈克尔孙干涉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干涉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可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迈克尔孙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由迈克尔孙干涉仪实现。

本文将介绍迈克尔孙干涉的原理,同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 原理迈克尔孙干涉的原理基于干涉现象和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干涉指的是两束或多束光的叠加,产生出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干涉仪则是一种用于实现干涉的光学仪器。

迈克尔孙干涉仪由一束分束器和一束合束器组成。

分束器将光分为两束,其中一束经过一块透明的光程差附件,另一束直接通过。

合束器将两束光重新合束,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来研究光的性质。

干涉条纹的形成是因为存在光程差。

光程差是指光线在两个路径上传播所经历的路程差异。

当两束光重新合束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2π,那么它们将相干叠加,形成亮条纹。

相位差为奇数倍的2π时,它们将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3. 应用迈克尔孙干涉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显微术迈克尔孙干涉在显微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干涉条纹,可以测量物体的折射率、薄膜的厚度等。

这对于研究细胞结构、材料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迈克尔孙干涉。

3.2. 光学元件表面检测迈克尔孙干涉可以用于光学元件表面质量检测。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貌,可以判断光学元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

同时,还可以定量地测量表面的凹凸度、平整度等参数,对于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3.3. 激光干涉测量迈克尔孙干涉可以应用于激光干涉测量中。

通过激光束的干涉,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移测量、形状测量等。

在工程测量中,激光干涉测量广泛应用于位移测量、表面形貌测量等领域。

3.4. 光学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测量迈克尔孙干涉方法还可用于测量光学玻璃的热膨胀系数。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光学玻璃在热变形过程中的膨胀系数,为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摘要:迈克尔孙干涉仪是非常有用的实验仪器,它是很多干涉仪的原型,本实验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了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成功地测得了氦氖激光的波长,观察到了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图像变化,并利用仪器研究了光拍现象,测出了钠黄光两条谱线之间的波长差,估测了白光的相干长度和谱线宽度。

实验进行得较成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迈克尔孙干涉仪时间相干性光拍波长差相干长度谱线宽度Research on interference of light and temporal coherence of light field by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Abstract: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s a very useful instrument. It is the prototype of many other interferometers. This experiment us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o study interference of light and temporal coherence of light field. The experiment succeeded in measuring Helium-neon laser wavelength, watching the change of equal inclination interference and equal thickness interference, studying optical phenomenon, measuring wavelength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pectral lines of sodium yellow light, and estimating coherence length and line width of white light. The result is good and accurate.Key Words: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emporal coherence optical phenomenon wavelength difference coherence length line width1 引言迈克尔孙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进行了三项闻名于世的实验:迈克尔孙—莫雷以太零漂移、推断光谱的精细结构、用光波波长标定标准米尺。

3.4迈克耳孙干涉仪光场的时间相干性(修正版).

3.4迈克耳孙干涉仪光场的时间相干性(修正版).

已知 l 10.0 cm λ 546nm
解 Δ1 Δ2 2(n 1)l 107 .2
n 1 107 .2 1 107 .2 546 107 cm
2l
210.0 cm
1.000 29
4.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1)实际光源总是非单色的,任何谱线都有 一定线宽,在光学波段,一般认为
I (L) I1(L) I2 (L)
I0[2 cos(k1L) cos(k2L)]

2I 0 [1

cos( k 2
L)
cos(kL)]
其中:
k (k1 k2 ) / 2 , k k1 k 2
(2)双线结构干涉条纹的反衬度
(L) I M Im cos(k L)
t
Δ' Δ 2(n 1)t
M'2
M1
d
2(n 1)t k
干涉条纹移动数目
n M2
介质片厚度
G1
G2
t
t k
n 1 2
例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两臂中,分别 插入l 10.0 cm长的玻璃管,其中一个抽成 真空, 另一个则储有压强为 1.013105 Pa 的空气 , 用以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n . 设所用 光波波长为546 nm,实验时,向真空玻璃管 中逐渐充入空气,直至压强达到1.013105 Pa 为止 . 在此过程中 ,观察到107.2条干涉条 纹的移动,试求空气的折射率 n .
1nm ,单色性较差 103 nm ,单色性较好 106 nm ,单色性极好
2)双线(多线)结构使条纹反衬度随光程 差增加作周期性变化。许多看起来为单色的 谱线,实际为双线或多重线。钠(汞)黄光

11-5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11-5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相干时间
理学院 物理系
t0 =
大学物理
§11-5
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例题 1:用白光作光源观察杨氏双缝干涉,设缝间距D 试求能观察到的清晰可见光的级次. 缝面与屏距为 ,试求能观察到的清晰可见光的级次. 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 解:白光波长在400~760nm , 双缝干涉明纹条件为: 白光波长在 D d x = λ δ = x = ± kλ d D 越大,相邻两明纹间距越大 故红光的间距大,紫光的小. 明纹间距越大, λ 越大,相邻两明纹间距越大,故红光的间距大,紫光的小 最先发生重叠的应是某 一级的红光与高一级的 紫光,即当: 紫光,即当:
理学院 物理系
等厚条纹 S 半透半反膜 1′ ′ 2′ ′ E 十字叉丝 1 G1 M1 M ′2 G2 2 M2
大学物理
§11-5
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各种干涉条纹及M 相应位置如图示: 各种干涉条纹及 1 ,M2相应位置如图示:
理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
§11-5
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
理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
§11-5
迈克耳孙干涉仪 时间相干性
二,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应用
可用以观察各种干涉现象及其条纹的变动. ⒈ 可用以观察各种干涉现象及其条纹的变动. 可用来对长度进行精密测量, ⒉ 可用来对长度进行精密测量,作长度单位的米的 测量定义: 测量定义: 1米=1,553,163.5倍红色镉光波长, 米 倍红色镉光波长, 倍红色镉光波长 或红色镉光波长λ 或红色镉光波长 0=6438.4722 对光谱的精细结构进行精密的测量. ⒊ 对光谱的精细结构进行精密的测量.
理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大学物理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光通过折射率 为厚度为 的均匀透明介质时,其光程比通过同厚度的空气要大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但白光的中央条纹出现在视场的中央后,如果光路1中加入一块折射率为 为厚度为 的均匀薄玻璃片,由于光束1的往返,光束1和光束2在相遇时所获得的附加光程差 为
=
此时,若将 向 方向移动距离 ,则光束1、2在相遇时的光程差又恢复至原样这样,白光干涉的中央条纹将重新出现在视场中央。这时
图5迈可尔逊干涉仪结构图
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如图5,反射镜 由精密丝杆转动可沿导轨前后移动,称为移动反射镜;反射镜 固定塞仪器架上,称为固定反射镜; 和 的镜架背后各有三个调节螺丝,用来调节反射镜的法线方向;与 镜架连接的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拉簧螺丝,利用拉簧的弹性可以比较精细地调节 镜面的方位。确定 位置的有三个读数装置,即导轨侧面的毫米刻度主尺和两个调节手轮上的百分度盘,10为读数窗口;14为微调手轮。迈克尔逊干涉仪上带有精密的读数装置,其读数方法与螺旋测微器相同,只是有两层嵌套而已。具体地说,读数装置由三部分组成:(1)主尺。是毫米刻度尺,装在导轨地侧面,只读到毫米整数位(2位),不估读。(2)粗调手轮。控制着刻度圆盘,从读数窗口可以看到刻度。旋转手轮使圆盘转一周,动镜 就移动1mm。而圆盘有100个分格,故圆盘转动一个分格时 就移动0.01mm。(3)微调鼓轮。其上又有100个分格。鼓轮转一周使 移动0.01mm,故它转一个分格使 移动0.0001mm。读数时还要估读一位。可见,每一级装置读数时只读出整数个分格数,不估读,其估读位由下一级给出;而最后一级则要估读。这样,一个读数由导轨刻度尺读数(2位)、正面窗口读数(2位)和鼓轮读数(3位)构成,共7位有效数字。
图3干涉
三、等厚干涉与透明玻璃板厚度的测量
如图4,如果 和 间形成一很小的角度,则 与 之间有一楔形空气薄层,这时将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当光束入射角 足够小时,可由式(1)求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即

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干涉现象的物理实验装置,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于1881年发明。

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并进一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原理基于光的干涉现象和分光反射镜的特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两面相互垂直的镜子组成,其中一面是半透明的分光反射镜。

当光线照射到分光反射镜上时,一部分光线透射通过,一部分光线反射掉。

透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沿不同的路径传播,最终再次相遇形成干涉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包括迈克尔逊干涉仪、光源、干涉纹检测器等。

2. 将迈克尔逊干涉仪放置在水平台上,并确保镜子垂直地安装在支架上。

3. 将光源置于适当的位置,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到分光反射镜上。

4. 调整分光反射镜的角度,使得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的路径长度相等。

5. 打开干涉纹检测器,观察干涉纹的出现和变化。

6. 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面镜子的位置,观察干涉纹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纹的出现和变化。

干涉纹是由光的干涉产生的亮暗交替的条纹,用于表示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相位变化。

在实验中,当两束平行光线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分光反射镜射出后,经过两面镜子的反射和透射,再次相遇时,光线的相位差会引起干涉现象。

如果两束光线的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将会有加强干涉现象的出现,形成明条纹;而如果光程差是波长的半整数倍,将会有干涉现象的减弱甚至消失,形成暗条纹。

通过观察干涉纹的出现和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光线的相位差和波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总结: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现象的物理实验。

通过观察干涉纹的出现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孙干涉仪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孙干涉仪

实验介绍光的干涉现象是光波动说的基础,本实验是关于分振幅干涉的典型例子。

本仪器由迈克尔孙于1880年创制,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此做了检验“以太”是否存在的一系列著名实验,其否定的结果成为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迈克尔孙干涉仪也具有很多重要的实际应用,如测量微小距离和位移,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测定光谱精细结构,检测光学表面等等,此次实验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光源波长。

由于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精巧设计和广泛用途,于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通过此次实验,可以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光的等厚、等倾干涉现象,以及对光源的相干长度和时间相干性的理解。

实验原理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而实现干涉的,其光路如图所示。

由于分光镜反射面的作用,光自M1和M2的反射相当于自面在M1附近形成的虚像)的反射,即光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中产生的干涉与厚度为d的空气膜产生的干涉等效。

M1∥M2´时形成等倾干涉,此时入射角为i的各光束自M1和M2´反射后相干形成亮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Δ =2dcosi =kλ⑴式中k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入射角i=0时有:2d=kλ⑵调节M1的轴向位置,M1和M2´间的距离d将发生变化,圆心处干涉条纹的级次随之改变,当观察者的目光注视圆心处时将会看到干涉条纹不断“冒出”或“缩进”。

根据⑵式,只要能从迈克尔孙干涉仪上读出始末二态反射镜M1移动的距离Δd并数出在这期间干涉条纹变化(冒出或缩进)的条纹数Δk,就可以计算出光波的波长:λ=2Δd/Δk⑶M1和M2´不完全平行而有一个很小的夹角时形成等厚干涉,此时式⑶近似成立。

严格地讲只有程差Δ=0时,所形成的一条直的干涉条纹才是等厚条纹,不过靠近Δ=0附近的条纹,倾角的影响可略去不计,故也可以看成等厚条纹。

实验仪器此次实验用到的仪器主要有迈克尔孙干涉仪、半导体激光器和扩束镜。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实体如图。

光学课件: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 时间相干性

光学课件:迈克耳孙干涉仪 光场的  时间相干性

中心暗纹:
j=0, 1, 2, 3,··· (3.5-5)
结论:增大膜厚,中心条纹级次增大,条纹密度增大。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5.2 干涉条纹特点
(1) 等倾干涉(M1⊥M2,M1∥M2')
条纹形状:同心圆环形条纹 中心涌出或涌入一个条纹对应的M2的位移: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3.5-6)
说明: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都没有严格的区域界限,在相干区域内存 在非相干成分,而相干区域外亦有相干成分。因此,实际光场总是
处于一种部分相干状态,其相干度即条纹对比度:g <1。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本节重点
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干涉图样的特点 2. 光源的单色性与干涉条纹衬比度的关系 3. 光场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相干时间的意义及表征 4. 时间相干性与空间相干性的区别
结论: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光谱带宽的光源产生的干涉图样的衬比度g
随光程差D按函数sin(x/x)衰减。D=0时,g=1;D1=2p/Dk=−l2/Dl时, g=0(第一次)。谱线宽度Dl越小,衬比度随光程差的变化越缓慢。
Dl →0时, D→∞,1/D→0。
3. 光的干涉与相干性
3.5 迈克耳孙干涉仪
3.5.4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问题的提出: 对于分振幅干涉而言,由于光程差的存在,使得两个参与叠加的光
波相当于来自同一光源在“不同时刻”发出的波列。衬比度等于0意味着 这些来自不同时刻的光波波列之间不相干。因此,实际中往往关心的是,
在给定照射光波中心波长l及光谱宽度Dl的情况下,经振幅分割而获得的
两个光波,在多大的时间间隔范围内可保持相干。这个时间间隔表征了 光场的纵向相干范围,即相当于来自光源同一点“不同时刻”发出的两 光波之相干性,故称为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时间相干性实验报告

时间相干性实验报告

〖实验三十六〗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目的要求〗1、观测几种光源的相干长度,加深对光源时间相干性的理解;2、测定汞黄双线的波长差λ∆(用两种方法);3、测定汞黄双线的线型与线宽δλ(选做),定量认识谱线的线型、线宽δλ和双线波长差λ∆对干涉图各有什么影响。

〖仪器用具〗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 激光器,低压汞灯,白炽灯,小孔光阑,扩束透镜,黄干涉滤光片(透过光谱宽度为12nm ,中心波长为578.0nm ),颜色玻璃。

〖实验原理〗用M-干涉仪测量光场的最大光程差时,通常是根据干涉条纹清晰可见的程度来判断的。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即衬比度)定义为:max minmax minI I I I γ-=+当光程相等时,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

缓慢移动1M 镜,增加光程差,条纹的可见度也随之变化,直至干涉条纹最后消失为止,这时条纹可见度为零。

由此可确定光掘的最大光程差max L ∆。

1、准单色光设某一准单色光的中心波长为0λ,谱线宽度为δλ,该准单色光可视为由波长02δλλ⎛⎫- ⎪⎝⎭到02δλλ⎛⎫+ ⎪⎝⎭之间的、连续变化的光波组成。

每一个波长都可产生一套自己的干涉条纹,总强度是δλ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各套干涉条纹的非相干叠加。

当波长为02δλλ⎛⎫- ⎪⎝⎭的()1k +级极大和波长为02δλλ⎛⎫+ ⎪⎝⎭的第k 级极大正好重合时,条纹可见度降为零,看不见干涉条纹。

此时对应的光程差max L ∆叫相干长度。

由此可导出有一定波长范围δλ的光,能够形成干涉条纹的条件是:()max 00122L L k k δλδλλλ⎛⎫⎛⎫∆≤∆=+-=+ ⎪ ⎪⎝⎭⎝⎭可得:200max k L λδλλδλ=∆=从以上两式可见:δλ越小,光源单色性越好,k 就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级数就越多,相应的max L ∆也就越大,相干长度就越长。

由光源的相干长度,可求出光源的相干时间max 0L t c c λδλ∆==2、双线结构的光光源发出的光含有波长1λ和2λ,且211λλλλ-=∆ 。

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光源的时间相干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光源的时间相干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学习重点]1.从物理原理上理解光源的时间相干性;2.通过白光干涉与具有不同谱线宽度的光源干涉现象的对比,认识光源谱线宽度对相干长度的影响.3.熟练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元件和光路的调节, 熟练调出等厚和等倾干涉图案.4.在读取数据和处理数据时,如何减小测量误差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有效数字概念.[教学要求]一. 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提问及讨论(下面1,2,3,项在动手前讨论,4—6项在实验中讨论)1.什麽是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其物理机制是什麽.2.描述光源时间相干性的物理量有那些,与那些因素有关.3.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从本质上看,各反映什麽物理问题.4.什麽是干涉条纹可见度(反衬度), 光源光谱分布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在各类不同光源的情况下干涉条纹可见度与光程差的关系.5.了解不同类型的滤光片的光学特性.6.光源是汞黄双线时,干涉条纹可见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即出现”拍”的物理机制.参考赵凯华,钟锡华<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二. 实验安排,操作和测量:1. 熟练调节迈克耳孙干涉仪,调出等厚和等倾干涉图案.2. 用白光,及分别在白光光源前加橙红玻璃和黄干涉滤光片作光源,调出等厚干涉(条纹)图案,测量不同光源的相干长度,并计算相干时间,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 用汞灯双黄线作光源, 调出近似等倾干涉条纹,观察条纹可见度随光程差作周期性变化M镜的位置,并计算的”拍”的现象; 测量最大光程差即汞黄光的相干长度和出现”拍”时1光源的谱线宽度(即双黄线的波长差).[实验难点]1.调出要求的白光等厚干涉图案,以及等倾干涉图案.调得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调节仪器的要领理解和掌握好(”迈一”实验基础打好),物理图像和实际操作要自觉联系起来.M镜的位置,判断误差较大.(解决办法:要求学生先测量2.测量汞灯双黄线光源出现”拍”时1最大光程差,并且在仔细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后,再进行”拍”的测量,以便较好地判断出现”拍”的位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

光的干涉与迈克尔逊干涉仪

光的干涉与迈克尔逊干涉仪

光的干涉与迈克尔逊干涉仪引言:光的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

它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明暗交替的现象。

而迈克尔逊干涉仪则是一种用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设备。

本文将介绍光的干涉现象以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

光的干涉现象: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若两束光波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它们在相遇点处会叠加产生增强的干涉条纹,形成亮区;若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抵消,形成减弱的干涉条纹,形成暗区。

干涉现象的典型表现是牛顿环。

当平行光通过一靠近透镜的玻璃片时,光波在玻璃片表面和透镜表面之间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圆环。

这是由于光波经过多次反射后,相位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了干涉现象。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可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仪器。

它由一个光源、一个半透镜、一个分光镜和两个反射镜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半透镜后成为平行光,射向分光镜。

分光镜将光束分成两束,一束射向一个反射镜,经过反射后再回到分光镜;另一束光直接射向另一个反射镜,然后经过反射后返回分光镜。

两束光再次相遇的时候,会产生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重新相遇时,它们的相位会发生变化。

若两束光波的相位差为偶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增强,形成亮斑;若相位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它们相互抵消,形成暗斑。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可以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进行精确测量。

此外,迈克尔逊干涉仪还可用于测量光的相干性和波长,以及制作干涉滤光片和干涉型显示器等。

在物理学领域,迈克尔逊干涉仪用来验证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

迈克尔逊与莫雷共同进行的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是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来测量光在两条垂直方向上传播的速度差异,结果显示光的速度不会因观测者的运动而改变,从而验证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总结: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可以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观察和实验。

迈克尔孙实验报告

迈克尔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试方法。

3. 观察并分析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等干涉现象。

4. 了解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5. 测量光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干涉仪,其基本光路如图1所示。

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M1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两束光:一束光束1经反射镜M2反射后返回分束镜,再经分束镜反射进入望远镜或人眼;另一束光束2经过补偿板C 后,经反射镜M3反射,再通过分束镜进入望远镜或人眼。

两束光在空间相遇并产生干涉,通过望远镜或人眼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实验中,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如下:1. 非定域干涉:当光束1和光束2的光程差为光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发生相长干涉,形成亮条纹;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发生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2. 等倾干涉:当入射角相等时,光束1和光束2的光程差相同,形成等倾干涉条纹。

3. 等厚干涉:当光束1和光束2的路径长度相等时,形成等厚干涉条纹。

4. 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为了观察到稳定的干涉条纹,需要保证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时间相干性是指光源的频率和相位保持稳定;空间相干性是指光源的光场在空间上保持一致。

三、实验仪器1. 迈克尔孙干涉仪2. He-Ne激光器3. 白光源4. 小孔光阑5. 短焦透镜(扩束镜)6. 反射镜7. 补偿板8. 望远镜或人眼四、实验步骤1. 将迈克尔孙干涉仪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水平。

2. 将He-Ne激光器连接到干涉仪的光源接口。

3. 打开He-Ne激光器,调节光路,使激光束基本垂直于干涉仪的测量面。

4. 在干涉仪的光路中插入白光源,调节光路,使白光源的光束经过分束镜M1。

5. 观察并分析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等干涉现象。

6. 调节补偿板C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7. 测量光的波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等干涉现象,验证了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日期:2010.12.7实验人:缪盈盈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及调节方法.2.研究定域干涉、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及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3.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实验原理:迈克耳孙干涉仪主要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全反射镜M1、M2和一个45°放置的半反射镜M组成.不同的光源会形成不同的干涉情况.1.当光源为单色点光源时,它发出的光被M分为光强大致相同的两束光(1)和(2),如图6-22所示.其中光束(1)相当于从虚像S’发出.再经M1反射,成像于S’1;光束(2)相当于从虚像S’发出,再经M’2反射成像于S’2(M’2是M2关于M所成的像).因此,单色点光源经过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两反射镜的反射光,可看作是从S’1和S’2发出的两束相干光.在观察屏上,S’1与S’2的连线所通过点P0的程差为2d,而在观察屏上其他点P的程差约为2dcosi (其中d是M1与M’2的距离,i是光线对M1或M’2的入射角).因而干涉条纹是以P0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中心级次高,周围级次低.若M1与M2的夹角偏离90°,则干涉条纹的圆心可偏出观察屏以外,在屏上看到弧状条纹;若偏离更大而d又很小,S’1与S’2的连线几乎与观察屏平行,则相当于杨氏双孔干涉,条纹近似为直线.无论干涉条纹形状如何,只要观察屏在S’1与S’2发出的两束光的交叠区,都可看到干涉条纹,所以这种干涉称为“非2.如果改用单色面光源照明,情况就不同了,如图6-23所示.由于面光源上不同点所发的光是不相干的,若把面光源看成许多点光源的集合,则这些点光源所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位置不同,它们相互叠加而最终变成模糊一片,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将看不到干涉条纹.只有以下两种情况是例外:①M1与M2严格垂直,即M1与M’2严格平行,而把观察屏放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如图6—23(a)所示.此时,从面光源上任一点S发出的光经M1和M2反射后形成的两束相干光是平行的,它们在观察屏上相遇的光程差均为2dcosi,因而可看到清晰而明亮的圆形干涉条纹.由于d是恒定的,干涉条纹是倾角i为常数的轨迹,故称为“等倾干涉条纹”.②M1与M2并不严格垂直,即M1与M’2有一个小夹角α.可以证明,此时从面光源上任一点S发出的光经M1和M2反射后形成的两束相干光相交于M1或M2的附近.因此,若把观察屏放在M1或M2对于透镜所成的像平面附近,如图6—23(b)所示,就可以看到面光源干涉所形成的条纹.如果夹角α较大而i角变化不大,则条纹基本上是厚度d为常数的轨迹,因而称为“等厚干涉条纹”.显然,这两种情况部只在透镜的焦平面或像平面上才能看到清晰的条纹,因而是“定域干涉”.3.如果用非单色的白光为光源,情况更不相同.无论是点光源或面光源,要看到干涉条纹,必须满足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的要求,即2dcosi<ΔL.对于具有连续光谱的白光,ΔL极小,因而仅d≈0时,才能看到彩色的干涉条纹.这虽然为观察白光条纹带来了困难,却为正确判断d=0的位置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手段.一、观察与分析He-Ne激光器的非定域干涉现象:1.调节He-Ne激光器和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相对位置,使光束分别大致照在M1和M2的中央;调节激光器下的螺丝或干涉仪的底座螺丝(但不要调节M1背面的螺丝),使从M1反射的光点返回激光出射处,此时M l与它的入射光大致垂直.从M1反射的光点有三点,应使其中最亮的一点返回激光出射处.2.调节M2后的三个螺丝,使M2反射的光点也返回激光出射处.(也有三点,应使其中最亮的一点返回.)此时M2也与它的入射光大致垂直,并与M1大致垂直.在观察屏处观察,两个最亮的光斑应相互重合.为了看清是否重合,可把观察屏移远些,其至取下观察屏让光束照在墙壁上.3.在激光器前放一个短焦距透镜,使光束扩大而能大致照亮整个反射镜.于是在观察屏上应可看到干涉条纹,记下干涉条纹的形状及条纹宽度等大致情况.4.前后改变观察屏的位置,观察条纹是否都清晰?由此推断该条纹是否定域.5.继续调节M2的方向并前后改变M l的位置,使干涉条纹成为圆形.观察并记录圆条纹是如何随M l的位置而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由此推论是M l在前还是M’2在前(以离观察者近为前、远为后)?在条纹长出的方向移动M l约4—5mm,(注意勿使M1的位置超过它的可移动范围)观察并记录条纹宽度有何变化?试解释这种变化.6.在视场中有若干个圆条纹的情况下,微调M1,使条纹陷入或长出20-50条,记下M1移动的距离Δd,由2Δd=mλ估算出激光的波长.(注意:微调轮有相当大的螺距误差,要注意消除.)7.向圆条纹陷入的方向调节M l,(粗调)直至圆条纹逐渐变为直条纹,并开始向反方向弯曲记下条纹既宽又直时M1的位置M l0的大致范围.此时应对应于S’1与S’2连线与观察屏大致平行,或d≈0.二、观察与分析汞灯的定域干涉现象:1.让M l位于M10附近,以低压汞灯加毛玻璃作为光源(即在低压汞灯前放上述实验中的观察屏,以代替激光器和透镜,并使它们靠近干涉仪).2.在原放观察屏的位置用肉眼直接观察,应可看到干涉条纹.把干涉条纹调宽,可看到有黄、绿、蓝、紫等各种颜色.3.让M1与M10的距离增加到3-5mm,请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取下眼镜,再仔细观察圆条纹是否仍清晰?改变M2的方向使条纹变为直条纹,看看直条纹是否清晰?(改变M l的位置,让直条纹的宽度与圆条纹的宽度大致相同时比较其清晰程度.)为什么?能否由此推测条纹是否定域?定域在何处?(眼睛正常的同学,可戴上一付远视眼镜或用一个凸透镜.使自己只能看清近处而不能看清远处,来做此实验.)实验记录:一、观察与分析He-Ne激光器的非定域干涉现象:1.观测到条纹如图:条纹从右下到左上间隔有大变小,右下角两条条纹间隔△X≈2.5mm2.移动观察屏位置:向前移动观察屏(远离M1)条纹仍清晰间隔变大条纹变粗形状不变向后移动观察屏(靠近M1)条纹仍清晰间隔变小条纹变细形状不变3.调节M2移动M1使条纹为圆形条纹从中心到边缘间隔逐渐变小,条纹逐渐变细,中心为一亮斑。

迈克尔孙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孙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调试方法2、学会观察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及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等重要问题。

实验原理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逊干涉仪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光路如图5.16.1所示。

从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

反射光束1射出后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穿过;光束2经过补偿板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通过,在半反射面上反射。

于是,这两束相干光在空间相遇并产生干涉,通过望远镜或人眼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补偿板的材料和厚度都和分束镜相同,并且与分束镜平行放置,其作用是为了补偿反射光束1因在中往返两次所多走的光程,使干涉仪对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同时满足等光程的要求。

2. 等倾干涉图样(1) 产生等倾干涉的等效光路如图2所示(图中没有绘出补偿板),观察者自点向镜看去,除直接看到镜外,还可以看到镜经分束镜的半反射面反射的像。

这样,在观察者看来,两相干光束好象是由同一束光分别经和反射而来的。

因此从光学上来说,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花样与、间的空气层所产生的干涉是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要考虑、两个面和它们之间的空气层就可以了。

所以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情况即干涉图像是由光源以及、和观察屏的相对配置来决定的。

(2) 等倾干涉图样的形成与单色光波长的测量当镜垂直于镜时,与相互平行,相距为。

若光束以同一倾角入射在和上,反射后形成1和两束相互平行的相干光,如图3所示。

过作垂直于光线。

因和之间为空气层,,则两光束的光程差为所以(1)当固定时,由(1)式可以看出在倾角相等的方向上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均相等。

由此可知,干涉条纹是一系列与不同倾角对应的同心圆形干涉条纹,称为等倾干涉条纹。

由于1、两列光波在无限远处才能相遇,因此,干涉条纹定域无限远处。

①亮纹条件:当时,也就是相应于从两镜面的法线方向反射过来的光波,具有最大的光程差,故中心条纹的干涉级次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摘要:迈克尔孙干涉仪是非常有用的实验仪器,它是很多干涉仪的原型,本实验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研究了光的干涉和光场的时间相干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成功地测得了氦氖激光的波长,观察到了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图像变化,并利用仪器研究了光拍现象,测出了钠黄光两条谱线之间的波长差,估测了白光的相干长度和谱线宽度。

实验进行得较成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迈克尔孙干涉仪时间相干性光拍波长差相干长度谱线宽度Research on interference of light and temporal coherence of light field by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Abstract: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s a very useful instrument. It is the prototype of many other interferometers. This experiment us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o study interference of light and temporal coherence of light field. The experiment succeeded in measuring Helium-neon laser wavelength, watching the change of equal inclination interference and equal thickness interference, studying optical phenomenon, measuring wavelength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pectral lines of sodium yellow light, and estimating coherence length and line width of white light. The result is good and accurate.Key Words: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temporal coherence optical phenomenon wavelength difference coherence length line width1 引言迈克尔孙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进行了三项闻名于世的实验:迈克尔孙—莫雷以太零漂移、推断光谱的精细结构、用光波波长标定标准米尺。

他因在实验物理上的巨大贡献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由他设计的迈克尔孙干涉仪设计精巧、用途广泛,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原型,它不仅可用于精密测量长度,还可用于测量介质的折射率,测定光谱的精细结构等。

迈克尔孙干涉仪在设计时运用了多种物理学思想,学习使用它进行科学研究对大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 实验原理与方法2.1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使用图一图一即为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示意图,图二为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图。

图二由光源S发出的光束,射入G1,被其后表面的半反射膜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光束1和光束2,光束1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镜M1,经反射沿原路返回,透过G1而到达E处。

光束2在透过G2后,近于垂直地入射到平面镜M2上,经反射沿原路返回,在G 1后表面反射,在E 处与光束1相遇而发生干涉。

G 2的作用在于使光束2在玻璃中的光程与光束1相同。

这就是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图二中M 2′是M 2由G 1的半反射膜形成的虚像。

观察者从E 处去看,光束2好像是从M 2′射来的。

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看成是由M 1、M 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薄膜干涉条纹。

因为M 2′不是实物,所以可方便地改变M 1和M 2′的距离(即薄膜的厚度),可以重叠或相交,在某一镜面前还可放置其他被研究的物体,这为干涉仪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

2.2 光的干涉基本现象和单色光波长的测定2.2.1 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激光束经短焦距凸透镜扩束后可得到点光源S ,它发出的球面波经G 1反射可等效为由虚光源S 1、S 2发出的两列球面波。

这两列球面波在它们相遇的空间里产生干涉条纹,这种干涉称为非定域干涉,如图三所示。

图三S 1、S 2发出的球面波在接受屏上任一点P 的(对应于入射角为θ)光程差为:∆=S 1P ̅̅̅̅̅−S 2P ̅̅̅̅̅θ=√(Z+2d)2+R2−√Z2+R2由于Z≫d,且在入射角θ很小时,上式可简化为∆=2d cosθ由上式可知,θ=0时,干涉圆环的中心处光程差有极大值,即中心处相干级最高。

所以当d增加时,在屏上将显示一个个从中心吐出向外扩张的活动的干涉环纹使整个图案环纹逐渐变密:当d减小时,在屏上将显示一个个环纹向中心吞进而消失,整个图案环纹逐渐变疏直至消失。

每吐出或吞进一圈环纹,说明相干光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λ。

吐出或吞进N个环纹,相干光光程差改变为:δ∆=2δd=Nλ由此可得:δd=N λ22.2.2 扩展光源、定域干涉条纹在点光源后放置毛玻璃屏即得到扩展光源。

来自扩展光源上不同的点在薄膜表面产生的干涉条纹不完全相同,致使扩展光源所生成的干涉条纹只在一定的位置上出现,这种干涉称为定域干涉。

定域干涉又分为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图四图四即位等倾干涉。

当M1与M2′互相平行,用扩展光源照明。

对倾角θ相同的各光束,分别由M1、M2′表面反射形成两束光。

此时在E 方,用眼睛直接观察,θ可以看到一组同心圆,扩展光源生成的等倾干涉条纹定域于无穷远。

图五图五即为等厚干涉。

当M 1与M 2′有一很小角度α,且M 1、M 2′所形成的空气很薄时,用扩展光源照明就出现等厚干涉条纹。

2.3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研究2.3.1 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实际操作中,M 1与M 2′的距离超过一定范围使得光程差过大时,就会导致干涉条纹模糊甚至消失,这是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有密切关系的。

时间相干性是光源相干程度的一种描述,相干长度L m 和t m 是描写光源时间相干性的两个物理量,L m 和t m 与单色光的中心波长λ0和谱线宽度δλ之间的关系为L m ≈λ02δλ; t m =L m c ≈λ02cδλ可见,光源的单色性越好、δλ越小,相干长度就越长、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就越好。

2.3.2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光拍现象(1)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定义为 γ=I max −I min I max +I min其中I max 为观察点附近的极大光强,I min 为观察点附近的极小光强。

显然I min =0,I max ≠0时,γ=1,可见度最大,干涉条纹最清晰;I min =I max 时,γ=0,α此时看不到干涉条纹。

(2)双线结构的光源使干涉条纹的可见度随光程差作周期性变化——光拍现象双线结构的钠黄光照射迈克尔孙干涉仪时,波长λ1和λ2的单色光分别产生一套自己的干涉图像,实际观察到的干涉图像是这两套图像的非相干叠加。

叠加的结果使得干涉条纹的可见度随镜面M1与M2′之间光程差的变化作周期性变化,即在增加光程差的过程中,干涉条纹由清晰→消失→清晰→消失,条纹可见度呈周期性变化,出现了“拍”现象。

分析光拍现象中各物理量关系可得:∆λ=λ2−λ1≈λ̅2 2∆d式中∆d为相邻两次可见度最小时对应的动反射镜M1移动的距离,λ̅=12(λ1+λ2)。

3 实验内容(1)调试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2)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3)利用非定域干涉的条纹测量氦氖激光器的波长λ;(4)观察定域干涉条纹;(5)研究光源的时间相干性,估测白光光源的相干长度L m和谱线宽度δλ;(6)研究光拍现象,测量钠黄光两条谱线之间的波长差∆λ及其不确定度U∆λ。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氦氖激光波长λ的测量进行相关实验后,得到如下结果:λ̅=6.24594×10−7mλ的不确定度:Uλ=1.9×10−9m实验结果:λ=λ̅±Uλ=(62.46±0.19)×10−8m4.2 定域干涉条纹的干涉图像(1)M1与M2′平行当M1与M2′靠近时,干涉条纹由密变疏,且变得不清晰,当M1与M2′重合时,干涉条纹消失,当M1与M2′再度分开时,干涉条纹又出现,变清晰,且由疏变密。

(2)M1与M2′不平行当M1在M2′后方时,干涉条纹向左弯,当M1靠近M2′时,条纹向左移动,且变密,当M1与M2′相交时,条纹近似平行,当M1在M2′前方且逐渐远离时,条纹向左移动,变疏,且向右偏。

4.3 光拍现象δd̅̅̅=0.850×10−3m∆d=δd̅̅̅3=0.283×10−3mUδd̅̅̅̅=0.005×10−3m U∆d=0.0017×10−3mU∆λr=U∆d∆d=0.006∆λ=λ̅22Δd=0.6136nmU∆λ=0.004nmΔλ=(0.614±0.004)nm 与理论值0.6nm符合得较好。

4.4 白光的时间相干性由实验得:d1=40.90606mm,d2=40.91081mm.则L m=0.00475mm数量级正确。

谱线宽度δλ≈6.37×10−8m5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