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设计分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美学的杰作,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贝聿铭以“大地之美”为设计灵感,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使得建筑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建筑外观呈现出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线条,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对空间的精准把握。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简洁而不失丰富,充分展现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精髓。
室内空间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自然光线能够充分渗透到室内,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氛围。
同时,建筑内部的展厅和展览空间设计合理,能够为艺术品提供最佳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空间的美学魅力。
再者,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于艺术品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和保护需求,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环境和保护设施。
建筑内部采用了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能够确保艺术品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展示,同时也为艺术品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品展示的完美结合。
其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优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和保护环境。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与艺术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绝佳机会。
贝聿铭的设计的建筑介绍
贝聿铭的设计的建筑介绍
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美国纽约市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以简洁、现代为主要特点,建筑结构设计精密,外形简约而富有力量感。
他尤其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进行设计,这样的特点在他的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上述两个著名的建筑外,贝聿铭还设计了很多世界著名建筑,其中包括香港的银河中心、卡塔尔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等。
银河中心是一座由4栋高楼组成的建筑群,是贝聿铭为香港规划的中心之一。
在这里,他把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现代建筑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筑中间的一个高大的玻璃矩形体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周围的几栋高楼则则以不同的形态向外扩张,富有层次感。
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则是一座结合了穆斯林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
建筑中使用了很多穆斯林传统的建筑手法,如天窗、白色穆斯林拱门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建筑和材料,如倒悬的钢板、金属丝网等等。
整个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不仅赢得了建筑业内的赞
誉,也成为了周边景观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风格虽然简约、现代,但其实是极其复杂、精密的。
他将现代材料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使得建筑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也
是他一直受到建筑界欢迎的原因之一。
贝聿铭设计理念
贝聿铭设计理念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包括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法国巴黎卢浮宫西翼扩建等。
他的设计理念独特,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
以下是一篇700字的贝聿铭设计理念。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和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他的设计中,他始终追求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相信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建筑应该融入并促进自然的发展。
他强调建筑的设计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建筑师应该尊重环境、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
贝聿铭的设计师的平衡思维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追求内外之间的平衡,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功能与美学之间的平衡。
他相信建筑应该是人与自然的过渡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又与自然和谐共存。
他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中,以实现内外之间的平衡。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还强调可持续发展。
他相信建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他提倡使用可再生的材料,采用环保的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力图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之,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是一个追求和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
他在设计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追求内外之间的平衡,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是建筑的艺术表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
他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创新的理念,为我们展示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树立了榜样。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也让人们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贝聿铭 设计理念
贝聿铭设计理念贝聿铭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他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贝聿铭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与之对立。
他在设计中常常利用地形、自然光线以及自然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贝聿铭注重建筑与历史文化的传承。
他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应该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
他常常在设计中采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和元素,以传承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他的设计中既有创新性的现代化元素,也有承袭传统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建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另外,贝聿铭注重建筑与人的需求的结合。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其美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他的设计中常常考虑到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以提供尽可能舒适和实用的建筑空间。
他的建筑被人们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此外,贝聿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他坚信建筑应该是可持续的,能够对环境友好,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他的设计中,常常采用被动式设计和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最后,贝聿铭注重空间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一个能够激起人们情感和体验的空间。
他的设计中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
他通过使用光线、材料和形式等元素,使建筑充满了人性化的情感。
综上所述,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人的需求的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空间的体验与情感的表达。
他的设计理念对建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推崇。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 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 之首的作品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国总 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 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 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 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 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 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 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 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 800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 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 计方案。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 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卢浮宫
PLACE VILLE MARIE
• •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PLACE VILLE MARIE大厦,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建于1962 年。 银色的十字PLACE VILLE MARIE坐落在中央 大车站正上方,1962年开始启用,首创了地下购 物区的观念,这是贝聿铭走向国际建筑设计舞台 的开山作品。每天晚上,楼上旋转的探照灯,80 公里以外都可以看的见。来到蒙城一定要去那里 坐一坐,而且顶楼的舞厅,也是蒙城有名的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
贝聿铭毕业设计思想
贝聿铭毕业设计思想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的毕业设计思想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对整个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贝聿铭毕业设计思想的核心概念,以及它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贝聿铭的毕业设计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人文主义”。
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在他的设计中,人们的舒适和幸福感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和功能。
在贝聿铭的设计中,他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他强调建筑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而不是简单地占据空间。
他的设计中经常使用自然材料和自然光线,以增强人们与自然的连接。
此外,贝聿铭强调建筑应该具有时间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具有持久性和耐久性。
他的设计中经常使用坚固的材料和经典的设计元素,以确保建筑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依然具有美感和功能。
贝聿铭的毕业设计思想还强调建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他认为建筑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他的设计中经常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元素,以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贝聿铭的毕业设计思想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场所。
其次,它强调建筑应该与环境相融合,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
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此外,它提醒我们建筑应该具有持久性和耐久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最后,它强调建筑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贝聿铭的毕业设计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他的作品如中国国家大剧院、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等都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作品。
在当今的建筑界,贝聿铭的毕业设计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人文主义、环境融合、持久性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建筑师贝聿铭
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师贝聿铭:永恒的建筑艺术当谈及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师时,无法不提到贝聿铭(I.M. Pei)。
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享誉世界。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造型现代,和谐美观,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永恒价值。
从他创造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细节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贝聿铭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富有的家庭,早年的成长经历为他日后成为建筑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接受了西方教育,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了建筑学。
这使得他的设计作品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并表现出特殊的独创性。
贝聿铭在他的作品中注重细节的美感。
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空间的布局,他都精心雕琢,使建筑物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品质。
他的建筑既有现代的线条和形式,又融入了传统的元素,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语言。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香港博物馆,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庭院和现代的建筑手法,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
贝聿铭的作品中还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他研究并吸收了各种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
例如,他建造了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使得传统的建筑与现代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这座金字塔具有几何美、轻盈感和透明度,赋予了卢浮宫新的灵魂。
贝聿铭的作品还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他深入研究人类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在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为人们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愉悦的空间体验。
例如,他设计的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照明设计,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品,增强了人与艺术的互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满足当代的需求,也能留下来,经受时间的考验。
无论是20世纪的建筑还是21世纪的建筑,贝聿铭的作品仍然令人赞叹。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永恒的美感,为后代的建筑师树立了榜样。
对于建筑师而言,贝聿铭是一个可敬的前辈。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魅力,也通过教育和支持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来传承和推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现代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理念以古典与现代相融合,追求简洁、纯粹、坚实的空间形态。
以下将重点介绍贝聿铭的设计理念。
首先,贝聿铭强调建筑师必须了解并尊重建筑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
他认为建筑不应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是应该与之和谐共存。
在设计中,他会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社会、地理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既具现代感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建筑。
其次,贝聿铭注重建筑的空间感。
他认为建筑应该为人们创造出舒适、温馨的空间,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屋结构。
他常常运用大尺度的几何形状和直线来创造出开放、宽敞的室内空间,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同时,他使用玻璃幕墙等材料来增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让人们在室内也能享受到户外的美景。
第三,贝聿铭强调建筑的结构和功能。
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应该直观、坚实并且符合逻辑,不应隐藏在装饰物的背后。
他将建筑的功能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备。
他也认为建筑设计应与时间相适应,注重功能的持久性和灵活性。
最后,贝聿铭的设计追求简约、纯粹的美感。
他追求清晰的几何形状和简洁的线条,通过光线、材料和空间组合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建筑。
他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细节的处理,将建筑呈现
出卓越的工艺和艺术性。
总结来说,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注重空间感、结构与功能以及简约、纯粹的美感。
通过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他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在现代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贝律铭作品分析
博物馆SU模型草图
入口内景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三角 形的前端设计了一个圆形的 形象,前为入口,内为旋转 楼梯,具有标示入口与登高 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建筑 平面上有了形象上的变化
楼梯入口
贝聿铭是注重细节 的大师,楼梯的扶手不 是镶在墙上,而是用在 墙上挖出槽沟俩解决, 构思新颖。
内部构造
苏州博物馆地理环境分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 史保护街区 ,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 临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 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奇门 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地 下 一 层 平 面 图
首 层 平 面 图 分 析
二 层 平 面 图
功 能 分 区 分 析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境
人物介绍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 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 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 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 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 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 师‛。
作品分析
地理环境 功能分区
流线分析
建筑特色
建筑展示
苏州博物馆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对 中轴线的利用清楚可见, 这条中轴线从入口的广场 上开始,穿过入口,通过 建筑,直至后花园
,如果说建筑内部的‚常 春四合院‛的设臵使内外 建筑环境相互交融,那后 花园的设计使整个饭店更 加得体,抽象的曲水流觞 正是后花园之于轴线的点 睛之笔。
建筑大师贝聿铭
1
of
6
五、苏州博物馆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 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 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 翰· 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 性建筑物--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 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 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 动地 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 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 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 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 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 他。”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 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 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 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2.5 美秀美术馆
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 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 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
2.6苏州博物馆
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 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1
of
6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 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 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铭第一次获奖是在一九 五九年。是年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场获得美国建筑 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物的设计又 获该学会的功勋奖。
天窗架下悬挂着抽象艺术家A.考尔德的红色翼状装饰物
1 of 6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 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 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 保持应有的和谐
1
of
6
采用钢结构玻璃顶,用淡黄色木 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
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
贝聿铭建筑风格的解读
贝聿铭建筑风格的解读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的建筑独特且赋予灵魂.出生于苏州园林的贝聿铭自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建筑才能,风华正茂时就已香山饭店等精美绝伦的设计闻名于世.贝聿铭设计的建筑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无论从形式、造型、色彩、材料、尺度上来看,他的设计都是令人敬佩和羡慕的.他也非常善于运用综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建筑所用,尤其是几何形态的应用和材料的大胆尝试.使他的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灵感和灵性,不单是个性的展现.使建筑这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变得和人一样有了灵魂、有了智慧,让它赋予了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在设计卢浮宫时解决了基本的功能问题的同时也使建筑富于了不同的个性.这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设计师都坚强的处理和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尤其是想放弃的时候,那种表现出来的坚持.所以一个赋予价值的建筑与设计师有着同样的让人敬佩的精神.有特点、有灵魂、与众不同永远是建筑师追求并乐此不疲的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容易出奇制胜的元素.它离不开科学技术,建筑材料,经济条件的支持.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从古到今,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提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为人的生活创造了学习、工作、休息等多种多样的环境.一个建筑物包括了很多内部空间,同时又被一个大的外部环境所围绕.任何一个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也是.必定与周围环境互为一体,相互呼应. 建筑像一面镜子,反应着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科学和一定层面的综合反应与流变.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总会受到建筑的实地材料和形体结构的制约.正好反映了一点,就是建筑所展现的造型美通过建筑的实地材料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共同建立起来的.建筑有他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像体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传达了这个时代风貌和精神.表现了社会审美需要的一种理想.例如世界著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伍重,建筑极富诗情画意造型如白矾临海,被人誉为不是极端荒谬,就是非凡杰作.金字塔的设计何尝不是一样呢?任何经典的设计都是边缘的设计,要不发展起来成为实品,要不被扼杀,从此消失.经典的作品过程都是艰难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有了常人不敢想的,有了常人不敢做的信念和意识.又坚定了这种信念和出乎人的勇气.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成为著名的建筑,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极富有利的表现了建筑艺术的成功与否,在未来的时间的考验中获得了认可与成功.任何脱离了技术与现实的艺术,都是纸上谈兵或是海市蜃楼.巴黎卢浮宫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通过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如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和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调配,达到了让世人满意的建筑整体形象. 1材料设计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历尽沧桑,已经高龄八百多岁,当初的设计功能与变化后的使用用途无法为博物馆使用.法国人把卢浮宫叫做没有后台的剧院,所以卢浮宫没有现代美术馆应具备的设施,它先天的条件并不好,如何使前人留下的城市框架中体验并更适合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功能需求,是贝聿铭与玻璃金字塔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实体形象、符号以及形态和材料的设计达到与之呼应的应用.他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金字塔采用的现代的材料(玻璃和金属结构),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加清晰明朗.现代的与传统的(石材)从质量、性质、质感与过去大相径庭.从美学法则来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换,组成了完美的对比. 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因为玻璃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与反射.来自自然的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流淌到室内,带给室内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也赋予了玻璃一种力量与特别的艺术美.玻璃透明不遮挡原建筑的立面,从视觉上、空间原理上使原有建筑群的感觉不被削弱,同时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加上人的运动与光线的变化,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 事实上,开始时候,许多建筑学人看到金字塔也会觉得它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尤其对环境质感的冲击很大,但是贝聿铭很能把握建筑环境,并且创造了一些指示标,塑造出他对环境赋予的独特的景观认识.贝聿铭说过:"金字塔的构思不是形式的表现,而是分析的结果,即仔细研究过建筑计划,拿破伦庭院显然需要一些堂皇耀眼的东西来吸引人.否则,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座宫殿就要变成‘化石‘了." 在新与旧、现代与古老之间,贝聿铭沿用卢浮宫原有的法国本土的石材材料作为金字塔地下大厅的建材,他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和谐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辅相成.它们是最现代与最原始的结合,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无限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金字塔的形象象征的古埃及与未来的结合,在人们心目中是高深的,又是伟大的. 2造型设计如何减少体量是贝聿铭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其他几何体,同等底边的条件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是很大面积的体量,只有椎体的表面体积最小,能覆盖较大的建筑面积.考虑当地的地貌特征,为避免地下水的问题,挖掘深度以九公尺极限,采用金字塔造型,结构支撑减少,对地下影响不大,不必下到很深. 贝聿铭在美术馆的入口建造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在停车场到拿破仑厅途中,也设计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原来是没有任何自然光线进入的.这么设计以来,引进了光线还沟通了户外,在进入美术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美感,在空间与造型方面,它与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有了对白,正是贝聿铭设计之巧妙.了解历史和文化,对建筑师来说很重要,然而,择善而从,守善坚持,是作为大师更高的品质,这一品质将追随大师风格,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建筑符号——————金字塔造型的引用,贝聿铭很大胆并赋予想象,他把最古老的建筑符号,以最现代的材质进行加工,处理.将崭新的玻璃金字塔与陈旧的宫廷建筑融为一体,不仅是法兰西建筑风格和埃及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也是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统一.贝聿铭说:"我尝试对各种不同形式做探索,如今选用金字塔的形状,只因其单纯又富逻辑."他用三角形构图,就力学结构原理,这种几何构图是一个合理的方法,玲珑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利用对比创造出力的表现,它像一颗闪烁的宝石.非常的漂亮同时具有视觉冲击.#p#分页标题#e# 拿破仑庭院中心有一座高二十公尺,边长三十二公尺的玻璃金字塔,表面呈半透明状,自然阳光的反射玻璃照亮一个大型的地下厅空间,此大厅设在大博物馆中心地带,大概低于地面九公分,各个展厅入口呈散状分散开来,在主要的金字塔周围点缀着三个小型的玻璃金字塔和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们之间由三角形水池与喷水池相接.人们对金字塔的印象是:夜景更漂亮,室内更精彩,进口大厅有足够多的自然光线是它脱离地下室的感觉,将一个大型的三围空间聚合在阳光普照下,显示出其创作的大胆、巧妙与神奇.这里又是他一大成功的手笔就是从大厅可以饱览室外景观、建筑物的水中倒影与流动的人群等.多少个性,多少有灵性的设计,因为妥协与平庸合流;又有多少美轮美奂的设计因为坚持,而被夭折.贝聿铭既认定坚持,又懂得如何去坚持,这是艺术之外的艺术.类似双重艺术,风格才流溢大美,创造方能流芳百世. 当金字塔在拿破仑庭院中心傲立之时,世人为之惊叹,古代、现代与未来似乎已经相通,贝聿铭征服了巴黎. 3总结新世纪的建筑设计呈现一个多元化的特点,注重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任何一个建筑的建造不单是满足基本的空间需要,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美感和独特的外形.让人能与共鸣,身临其境与之混为一体.达到完美的共识.正真达到由内到外的心灵美,让人过目不忘的境界.建筑师的思考、情绪、感动与理想,应与社会公众的愿望、追求、好恶等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不应是艺术家一己私情的宣泄或浮躁中乖张生僻的发现.建筑师用自己的作品与社会公众直接对话是有益的直接影响.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要合理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地理以及风俗特点,恰到好处的使用建筑材料来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在众多设计的因素中,门窗、楼梯、各种附属设施、墙面、楼面还有材料等,其中建筑的形式尤为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应用.如果材料没有新意,没有用到恰到好处.再好的形式也是枉然.玻璃金字塔,应用材料本身的特性——————玻璃反射和透明,在能够满足自然光线的情况下,对建筑产生愉悦灵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将建筑艺术与最新科技结合,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要多多创造,少些模仿,就会创造出为世人所钦佩与赞扬的建筑.这是我们追求的,也是艺术的最高理想.。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赏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 座北朝南,被分成三大 块:中央部分为入口、 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 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 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 线对称的东、中、西三 路布局,和新馆东侧的 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 十分和谐。
பைடு நூலகம்
新馆的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表达方式 却是全新的。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 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 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 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新馆建筑的构造 上,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 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 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玻璃金字塔
1989年,在一片争议声中,玻璃金字塔 屹立在“万馆之馆”———卢浮宫西面 的拿破仑广场上。它既是卢浮宫扩建后 的一个新入口(也就是第三个入口),又 是卢浮宫新增的一件艺术瑰宝。
玻璃金字塔高21.6米,各边长35米,采 用不锈钢钢架支撑,塔的四个侧面,由 673块晶莹透亮的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它的东、南、北面各有一个小金字塔, 对着三个不同的展览馆。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 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 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 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 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 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 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 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 展的方向。
从平面来看会发现很多贝氏建筑的特点,中 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 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 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
《贝聿铭传》读后感
《贝聿铭传》读后感引言概述:《贝聿铭传》是一本关于世界著名建造师贝聿铭的传记。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贝聿铭的生平、事业和对建造界的贡献,读后让我深受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传记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贝聿铭的成长背景、设计理念、建造作品、影响力以及对我个人的启示。
一、贝聿铭的成长背景1.1 家庭背景:贝聿铭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建造师,这为他的建造之路铺平了道路。
1.2 教育经历:贝聿铭在哈佛大学学习建造,他在这里接受了世界一流的建造教育,培养了他对建造的热爱和才华。
1.3 文化背景:贝聿铭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成长,这使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二、贝聿铭的设计理念2.1 功能与美学的平衡:贝聿铭注重建造的功能性,同时追求美学的完美表达,他的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2.2 建造与环境的融合:贝聿铭强调建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他的设计总是充分考虑自然光线、风景温和候等因素。
2.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贝聿铭尊重传统建造的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建造的创新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作品。
三、贝聿铭的建造作品3.1 博物馆设计:贝聿铭设计了许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新馆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馆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建造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3.2 城市规划:贝聿铭参预了许多城市规划项目,他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心,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风貌和活力。
3.3 住宅设计:贝聿铭也设计了许多豪华住宅,他注重细节和品质,为居住者创造了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
四、贝聿铭的影响力4.1 建造界的崇拜:贝聿铭以其卓越的建造作品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赢得了建造界的广泛赞誉和崇拜,被誉为现代建造界的传奇人物。
4.2 文化交流的桥梁:贝聿铭的作品跨越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桥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4.3 对后辈建造师的影响: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后辈建造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建造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思维。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贝聿铭,这位建筑界的大师,他的设计手法就如同魔法一般,充满了魅力和智慧。
他善于运用几何形状,那可不是简单的几个图形拼凑,而是像巧手的织女精心编织的锦绣。
方的、圆的、三角的,在他的手中都成了灵动的音符,奏响着建筑的美妙乐章。
你能想象一座建筑就是一首无声的交响曲吗?贝聿铭做到了!光线的运用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光线在他的建筑里不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被巧妙捕捉和引导的精灵。
它透过窗户、穿过廊柱,洒在地面上、墙壁上,形成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光影画卷。
这难道不像一位高明的画师,用光线这支神奇的画笔在建筑上挥洒着灵感?还有材料的选择,贝聿铭从不马虎。
他挑选的材料仿佛是为建筑量身定制的华服,每一种都恰到好处地展现着建筑的气质。
石头的厚重、玻璃的通透、木材的温暖,组合在一起,让建筑有了灵魂和温度。
这难道不是给建筑穿上了最合身、最迷人的衣裳?再看看他对空间的把控。
空间在他的设计里不再是空旷的容器,而是充满故事和情感的舞台。
人们在其中行走、停留,每一步都能感受到精心安排的节奏和韵律。
这不就像在一个精心编排的舞剧中,每一个转身、每一个跳跃都让人陶醉其中吗?他的作品,既有现代的简洁明快,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韵味。
就像一杯融合了新酒和陈酿的佳酿,让人品味到新鲜的刺激和岁月的沉淀。
苏州博物馆,那是贝聿铭献给家乡的礼物。
白墙黑瓦,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那巧妙的布局,让人仿佛在园林中漫步,一步一景,处处惊喜。
这不就是把江南的风情和诗意都装进了这座建筑里吗?卢浮宫金字塔,更是他的惊世之作。
在古老的卢浮宫前,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没有显得突兀,反而为这座古老的宫殿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创新与传统的和谐共生。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迹。
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他的设计中汲取灵感,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世界吗?总之,贝聿铭的设计手法,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建筑设计的道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被誉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 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设计理念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设计解读:
建筑物外形多 是几何形及其变 形、堆叠等方式。
设计解读:
特殊的采光模 式。
Hale Waihona Puke THE END THANK YOU!
肯尼迪
图书馆
华盛顿 国家 美术馆
香山饭店
香港
中银大厦
巴黎 卢浮宫 扩建工程
美秀
美术馆
苏州
博物馆
设计解读:
中式园林设计 手法的影响。 1.与自然结合, 应用水、树等自 然物创造景致。
设计解读:
中式园林设计 手法的影响。 2.以屏风或其 他方式将参观者 引入目的地。
设计解读:
偏爱玻璃,钢 结构,混泥土等 材质结合使用。 三角形元素的 大量使用。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纳州 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 顿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罗浮宫玱璃金字塔 •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2006至08年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达杜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