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

合集下载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六章 曲线运动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 编写:温敬霞 审核: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公式中r 的物理意义4. 引力常量G 的物理意义及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课堂探究】一. 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背景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行星绕太阳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来提供的,从而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思考:⑴. 地面上的物体,如苹果,被抛出后总要落回地面,是什么力使得苹果不离开地球呢?————是否也是由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造成的?————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否根本就是同一种力呢?⑵. 进一步设想: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么远,物体是否也会向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太阳吸引行星的力;地球吸引月球的力; 是否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相同的规律?地球吸引苹果的力;这个想法的正确性要由事实来检验二. 万有引力的检验思考:“月地检验”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假设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循F =G2rMm 因为 r 月 = r 地 所以 F 月= F 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所以a 月= g 地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r=3.8×108m ,月T=27.3天,重力加速度28.9s m g 求: 三. 万有引力定律1.定律内容:2. 公式3.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典型例题】例题1. 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例题2. 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

大麦哲伦云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10倍,即2.0×1040㎏,小麦哲伦云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9倍,两者相距5×104光年,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ga 月4.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进一步理解⑴.F 相互性⑵.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与联系:①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与万有引力是有区别的.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地球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

万有引力第三节

万有引力第三节

• 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 • 1.卡文迪许通过改变俩铁球的质量和距离, 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和正确性! • 2.标志着力学实验精密程度的提高,开创了 测量微力的新时代!使科学放大思想得到 推广。 • 3.使万有引力定律从定性分析,变成可以定 量计算!可以用测量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的方法,测量出地球的质量!,所以卡文 迪许又被人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 G:是引力常数,其值为6.67259×10-11N·m2/kg2 :是引力常数,其值为 × 【说明】其中M表示中心天体的质量,m表示环绕天体的 说明】其中M表示中心天体的质量, 质量, 表示轨道半径。 表示万有引力! 质量,r 表示轨道半径。F表示万有引力!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 在地球赤道附近,1kg的物体受到的 自转向心力和重力分别是多少?
引力常量的测量使我们可以算出万有引力有多大
一.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中心天体质量! 中心天体质量 【例】地球和月球中心的距离大约是3.84×108m,估算地球的质量
【解析】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月球绕地
球一周大约是27.3天,其周期 T=27.3×24×3600s=2.6×106s, 月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θ
直到1789年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 直到1789年,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 1789
反射光线偏转2 (2)平面镜偏转θ角,反射光线偏转2θ角,光点在刻度尺 M θ 1 上移动的弧长s=2θR,增大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R,光点 θ θ ’就会相应增大,使石英丝的扭转形变 在刻度尺上移动的弧长s F 在刻度尺上移动的弧长s就会相应增大, m 加以“放大” 加以“放大”。 m R r

高中物理第三章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三章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教科版必修2

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2.知道天体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万有引力,以及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预测未知天体是万有引力定律最辉煌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了解,体会科学理论对探索未知世界思想的指导作用.2.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与交流,掌握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预言未知天体和彗星回归,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地球的质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2)教学重点1.行星(人造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2.会用已知条件来求中心天体的质量(3)教学难点会用已知条件来求中心天体的质量(4)教学建议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基本定律,为了使学生对定律的发现历史和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希望教师能讲一讲.还可补充讲讲地球上物体重量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并可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通过这节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以致察觉不出,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的作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多媒体屏幕打出 PPT1. )教师:请同学描述一下这幅图片.学生活动:这是我们生活的太阳系 , 它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教师:九大行星为什么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学生活动:太阳与行星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过渡:自从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就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 ( PPT1 上打出课题)(板书)§ 3.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导入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说明(一)设置问题,引起思考引入: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问题一:两个质量都为 60 kg 可以看成质点的人,相距 1 m ,试估算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大?感性认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弱,是感觉不到的,一般的测量方法也无法测出,所以一般不考虑.另一方面,体现出卡文迪许在当时的条件下测量 G 值,是很有开创性的.说明:两个人相距 1m 时,不能把人看成质点而简单套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上面的计算是一种估算.进一步设问:体验性计算:计算常态物体、超大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体会万有引力常量的“小”,以及万有引力对大质量的物体更有意义.显示构建的“质点模型”图片.如果两物体质量是 60 × 1021kg ,相距1m,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广呢? F =2.4 × 1035N感性认识:超大质量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巨大的,不可忽略.引言: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地球.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的运动是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的.那么——问题二:你用万有引力定律,能“称”出地球的质量吗?明确给出学习的任务:“测”地球的质量.显示地球图片.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吉姆·皮布尔斯,以表彰他“关于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另外一半授予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米歇尔·麦耶和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兼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迪迪埃·奎洛兹,以表彰他们“发现一颗环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陈维汉【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 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由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故行星不受任何力作用B .由于行星周围存在旋转的物质造成的C .由于受到太阳的吸引造成的D .除了受到太阳的吸引力,还必须受到其他力的作用2. 历史上第一个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科学家是( )A . 伽利略B . 托里拆利C . 牛顿D . 卡文迪许3.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1/6,一个质量为600 kg 的飞行器到达月球后( )A .在月球上质量仍为600 kgB .在月球表面上的重量为980 NC .在月球表面上空的重量小于980 ND .在月球上的质量将小于600 kg4. 下面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重力和万有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C .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可忽略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D .当两物体间距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 设行星绕恒星的运行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动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即k RT =32,那么k 的大小 ( ) A .只与行星质量有关B .只与恒星质量有关C .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均有关D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2.如图7-1,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且远小于r ,而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是m 1和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221r m m G B .2121r m m G C . 22121)(r r m m G + D . 22121)(r r r m m G ++图7-13.两个物体相距为L ,相互吸引力大小为F .使其中的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另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31.如果保持它们的距离不变,则相互吸引力的大小为( )A .23FB . 32FC . 16F D . 6F 4.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G221r M M 中的G 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给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值C . 太阳对行星间的引力产生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5.下列关于引力常量G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由牛顿计算出来的B .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出来的C .它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常量D .现代对G 的测定值G=6.67259×10-11N ·m 2/kg 26.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41,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 A .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41,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41 7.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大造成的B .由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造成的C .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作用力是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加速度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 关于公式F =G 221r M 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公式是以行星绕太阳运动推导出来的,不适合计算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吸引力B .公式也适用于计算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C .公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力的计算,其中r 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D .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两个质点间的相互引力,其中r 是两质点间的距离【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r =3.8×108 m ,绕地球运行周期T =27.3天(1)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少?(2)月球的公转向心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3)月球到地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半径的多少倍?(地球半径R =6.4x106m)(4)比较(2)、(3)两者间的结论说明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引力是否属于万有引力?2. 在一次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中,已知一个质量是0.80kg 的球,以1.3×10-10 N 的力吸引另一个质量是4.0×10-3 kg 的球,若两球相距4.0×10-2 m ,则万有引力常量是多少?第二节 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C 2.D 3.ABC 4.A【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B 2.D 3.C 4.CD 5.BD 6.D 7.C 8.BD【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 (1)a n =2.69×10-3 m/s 2 解答.根据公式224Tr a π=,带入数据可得:a n =2.69×10-3 m/s 2 (2)13643倍 (3)593倍 (4)2n a R g r ⎛⎫= ⎪⎝⎭说明与r 2成反比,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引力属于万有引力2.6.5×10-11 N ·m 2/kg 2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提示: 方法一, 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2v a r=,将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两球心的距离代入可以求出向心加速度,在于重力加速度相比可以证明。

第六章 第2、3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第六章  第2、3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对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m2 2的说明 (1)引力常量G:G=6.67×10-11N·m2/kg2;其物理意义为:引 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质点相距1 m时的相互吸 引力。 (2)距离r:公式中的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均匀分 布的球体,就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1 602
g相等,这说明地面物体受地球的引
力、月__球__受地球的引力,以及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_吸__引__,引力的方向在它 们的_连__线__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 和 m2 的_乘__积__成正比、 与它们之间距离 r 的_二__次__方__成反比。 (2)公式:F=_G__m_r1_m2_2_。 (3)引力常量:上式中 G 叫_引__力_常__量__,大小为 6.67×10-11 N·m2/kg2 ,它是由英国科学家_卡__文__迪__许_在实验室里首先测出的,该 实验同时也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月—地检验
(1)目的:验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
力,从而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之间。
(2)原理:计算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n,将an与物体在地球 附近下落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g比较,看是否满足an=6102g。
(3)结论:数据表明,an与
1 4
,下列办法不可采用
的是
()
A.使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解D.析使:两选物D体根间据的F距=离G和m质r1m2量2 都可减知为,原A、来B的、14C三种情况中万有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典例精析】例1.如图4-3-1所示,a 、b 、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3颗人造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B .b 、c 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c 加速可以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b 减速可以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D .a 卫星由于某种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变大例2.(2005高考北京卷)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

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有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A .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B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C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运行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运行周期之比约为8∶9D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线速度之比约为81∶4例3.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

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 ,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 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 ,周期为T 。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 0的均匀球体。

例4.天文工作者观测到某行星的半径为R1,自转周期为T ,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2绕行星公转周期为T 2,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2)要在此行星的赤道上发射一颗质量为的近地人造卫星,使其轨道沿赤道上方 设行星上无空气阻力,则对卫星至少应做多少功?【基础演练】1.(06年全国理综卷Ⅰ,16)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A .0.4km/sB .1.8km/sC .11km/sD .36km/s2.(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T =2πGM R /3 B .T =2πGM R /33 C .T =ρπG / D .T =ρπG /33.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造卫星的最小周期为2πg R /B .卫星在距地面高度R 处的绕行速度为2/RgC .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R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4D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率比近地卫星速率小,所以发射同步卫星所需的能量较少4.1998年8月20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美国“铱”星公司成功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的补网星.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一场通讯技术革命开始了.原计划的“铱”卫星通讯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 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布像化学元素“铱”原子的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样,所以称为“铱”星系统.后来改为由66颗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11颗卫星组成,仍称它为“铱”星系统.“铱”星系统的66颗卫星,其运行轨道的共同特点是( )A .以地轴为中心的圆形轨道B .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C .轨道平面必须处于赤道平面内D .铱星运行轨道远低于同步卫星轨道5.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动,它的运动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的情况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传的周期为T .。

6.3万有引力定律

6.3万有引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
小试身手
3、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
中,对r的 对的 说法正确的是( 说法正确的是 C ) A、 r一定是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 、 B、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 、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 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C、对两个均匀球而言,是指两球心间的 、对两个均匀球而言, 距离 D、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 、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 球表面的高度
证明了牛顿的说法是对的
规律总结
• 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 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 的引力及太阳、 的引力及太阳、行星间的引力是同一种性 质的力,它们遵循相同的规律。 质的力,它们遵循相同的规律。 是否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这样的力呢

万有引力定律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万有引力定律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
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在他们的连线上 大小 质量m 质量 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 的乘积成正比, r的二次方成反比. 的二次方成反比. 的二次方成反比 适用两质 点之间
一粒芝麻重的几千分之一, 一粒芝麻重的几千分之一,这 50×60÷ =6.67× =6.67×10-11×50×60÷12N 么小的力人根本无法察觉到. 么小的力人根本无法察觉到. =2× =2×10-7N
2、假设你的质量为50kg,算算地球对你的吸引 假设你的质量为50kg, 50kg 力多大?地球的质量为6 kg,地球半径 力多大?地球的质量为6×1024kg,地球半径 R=6370km。 R=6370km。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常量的测定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常量的测定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三节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卡文迪许实验装置及其原理。

2 知道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测定微小量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卡文迪许实验的设计思想的学习,启发学生多动脑筋,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卡文迪许扭秤测引力常量的原理。

教学难点:扭转力矩和引力矩的平衡教学方法:直接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那么,请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其数学表达式?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和2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以使用,对于均匀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即:221r m m G F ,但是当时牛顿也不知道引力常量G 应该等于多少,所以人们没有办法将这个公式应用于计算。

(二)教学过程牛顿虽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却没能给出引力常量.这是因为一般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小,很难用实验的方法将它显示出来.1789年,即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1731-1810),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 型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 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是m 的小球,T 形架的竖直部分装一面小平面镜M ,它能把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刻度尺上,这样就能比较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扭转.实验时,把两个质量都是m ′的大球放在图中所示的位置,它们跟小球的距离相等.由于m 受到m ′的吸引,T 形架受到力矩作用而转动,使金属丝发生扭转,产生相反的扭转力矩,阻碍T 形架转动.当这两个力矩平衡时,T 形架停下来不动.这时金属丝扭转的角度可以从小镜M 反射的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再根据金属丝的扭转力矩跟扭转角度的关系,就可以算出这时的扭转力矩,进而求得m 与m ′的引力F.卡文迪许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并测出了引力常量.他的实验结果跟现代测量结果是很接近的.引力常量的测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用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更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由于引力常量很小,我们日常接触的物体的质量又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很难觉察到它们之间的引力.例如两个质量各为50 kg的人,相距 1m时,他们相互的引力只相当于几百粒尘埃的重量.但是如果物体的质量很大,这个引力就非常可观了.例如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就很显著.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吸引力就更大,大约等于 3.56×1022N.这样大的力如果作用在直径是9 000 km的钢柱两端,可以把它拉断!正是由于太阳对地球有这样大的引力,地球才得以围绕太阳转动而不离去.3、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思重点:卡文迪许实验的精巧之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放大”。

6-3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

6-3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 2 ____,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 3 ______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和 m2的 4 ____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距离 r的 5 ______成反比. 2.公式 F= G m1m2 r2 3.引力常量
英国物理学家 6 ______________较准确地得出了 G的数值,G= 6.67×10
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G 是( ) A.公式中 G为引力常数,是人为规定的
m1m2 ,下列说法正确的 r2
B.不同星体的质量不同,其引力常量 G也不同 C. 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 m1、 m2的质量是否 相等无关 D. 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 力
Mm 解析:有的同学认为万有引力公式 F= G 2 中,由于 r→0,故 F为 r Mm 无穷大,从而错选 B.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此时 F= G 2 已不 r 适用.地球的各部分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对称的,故物体与地球间的万 有引力是零,故应选 A.
答案:A
3.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 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 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 A.0.25倍 B.0.5倍 C.2.0倍 D.4.0倍
Mm 解析:F地引 =G 2 , r 1 Mm 2 GMm 答案: C F星引= G =2 2 =2F地引. 1 2 r r 2
4.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它在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 N,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 ( ) A.2倍 B.3倍 C.4倍 D.一半
2.物体在距地球表面不同高度处所受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与地球 表面不同,即 mg′= G 面的距离. GM 由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2 ,则 R R2 g′= 2g. R+ h Mm GM , g ′ = 2 2 ,其中 h为物体到地球表 R+ h R+ h

万有引力-第3节(附课本课后习题)

万有引力-第3节(附课本课后习题)

第谷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文 观测家,当时尚未发现望远镜, 观测家,当时尚未发现望远镜, 他通过自制的观测仪器对星体 进行认真系统的观测。 进行认真系统的观测。他的测 量结果证明了托勒密与哥白尼 的理论计算结果都与观测数据 不相符。 不相符。
开普勒研究了第谷连续20 开普勒研究了第谷连续20 年的观测数据, 年的观测数据,希望进一步解 释哥白尼的行星圆形轨道。 释哥白尼的行星圆形轨道。但 他失败了。 他失败了。因为他得到的结果 与第谷的观测数据至少有8′的误 与第谷的观测数据至少有8′的误 差。开普勒相信这不是第谷的 粗心, 粗心,而是哥白尼的理论还需 要进一步完善。 要进一步完善。从此他开始研 究行星的非匀速圆周运动。 究行星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经 过多年的埋头计算, 过多年的埋头计算,数十次的 否定自己的设想, 否定自己的设想,开普勒最终 发现了更精确的行星运动规律, 发现了更精确的行星运动规律, 并先后提出了三大定律。 并先后提出了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矢径) 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矢径) 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阿波罗登月计划
•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8年之后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 21日 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 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在踏上月球的一刻, 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在踏上月球的一刻, 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 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这是个人的一小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共21张)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共21张)
4R 3 3
• 练练习习12::一地飞球船绕在太某阳行公星转表的面周附期近跟沿月圆球轨绕道 绕地该球行公星转飞的行周。期认之为比行是星p,是地密球度绕均太匀阳的公球 体转。的要轨确道定半该径行跟星月的球密绕度地,球只公需转测轨量道(半C径)
之比是q,则太阳跟地球的质量之比
• AM、日飞:M船地的为轨道A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 CAC、.飞pq33船//qp的22 运行周期 DBD、..行p无2星q法3的确质定量
G
Mm r2
mv 2 r
mr 2
m
4 2
T2
r
2. 一个重要的关系式

G
M地m R地2
mg
GM 地 gR地2
常见题型
1、天体运动中相关物理量的比较,即据卫星的v、
、T、a与半径r的关系来比较
练星A练它火、在习们卫习卫的二1距1::星轨 的地火地道 周的面星球近 期速高有似 为半度两为为3径为颗0R圆hR卫0(1,g08处星,Rm已做0,i地n知)分,1匀则面火/2别速两.卫重为颗圆一力火卫的周加卫星周运速一相期B动与度比7,火hg则:3,卫9A:m二若in,卫, B、A 火卫卫星一的距角火速星度表为面较(g近/8R0C)1火/2卫. 二的角速度较大 C、B 卫火卫星一的的加线速速度度为较g小/2. D 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 D大、卫星的周期为2π(2R0 / g)1/2
•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P231Q
6、双星问题
双星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天体,它由两个相互环绕 的天体组成,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 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特点:(1)绕共同的中心转动
(2)旋转周期T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如下: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定律通常表示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 和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 是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430 × 10^-11 m^3 kg^-1 s^-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解释了行星轨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研究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看作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

总之,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为我们理解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提供了基础。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学案+练案+答案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学案+练案+答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6.3 《万有引力定律》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2.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3.、理解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万有引力。

记住引力常量G 并理解其内涵。

4.要在思路上明确牛顿是在椭圆轨道下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重点难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内容及表达公式2.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课前预习】1.假定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真的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在地球上的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加速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倍。

根据牛顿时代测出的月球公转周期和轨道半径,检验的结果是,与,真的是同一种力。

2.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引力的大小与正比,与成反比。

其中G 叫,数值为,它是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利用扭秤实验测得的。

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规律和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第一次揭示了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探究与生成] [问题1]月-地检验[教师点拨]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天体间引力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

例1.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9.8m/s 2,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3天,地球半径为R =6.4×106m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r=3.8×108m (即 r=60R ),求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a 月为地面重力加速度g 的多少倍?【解析】由r 2ω=月a ,Tπω2=, 得 r 422Ta π=月代入数据解得: ()224-232822r 601107.2g /1069.2/m 108.33600243.2714.34⎪⎭⎫⎝⎛=≈⨯=⨯≈⨯⨯⨯⨯⨯=-R a s m s a 月月所以有:通过计算,证明了课本上提出的假设,即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使苹果自由下落的力的是同一种力,都遵守“平方反比”的规律。

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
B.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C.对两个均匀球而言,是指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D.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
3.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时,这飞行器距地心距离与距月心距离之比为()
A.1:1B.3:1C.6:1D.9:1
【问题情境1】阅读课本P36-38,思考下列问题:
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是否需要力?这个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2.开普勒用三句话概括了第谷积累的数千个观测数据,展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性,与原始数据相比,既深刻又简洁。我们利用数学方法,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对开普勒定律做了加工,得到太阳与行星间定量关系,请写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表达式:
A.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计算
C.由F=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牛顿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N·m2/kg2
【小试牛刀1】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后,人们就能计算出地球的质量。现公认的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请你利用引力常量、地球半径R和地面重力加速度g,估算地球的质量。(R=6371km,g=9.8m/s2)
4.氢原子有一个质子和围绕质子运动的电子组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1.67×10-27kg,电子的质量为9.1×10-31kg,如果质子与电子的距离为1.0×10-10m,求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错题整理
A.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力
B.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力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解:
=3.5×1022N ×
3.5×1022 N 非常大,能够拉断直径为 9000 km 的钢柱.
万有引力的宏观性
对万有引力的理解
1、万有引力具有普遍性.它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 万有引力具有普遍性.
质量的物体之间,是物质之间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质量的物体之间,是物质之间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的物体之间
m1m2 A、 G 2 r m1m2 C、 G (r1 + r2 )2
m1 m2 B、G 2 r1 m1m2 D、 G (r + r1 + r2 )2
r1
r2
r
公式中的r应为球心之间的距离 公式中的 应为球心之间的距离
自我测评2 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自我测评2、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BC
主之作为,极其广大, 主之作为,极其广大, 凡乐之嗜, 凡乐之嗜,皆必考察
★2、方向: 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方向:
m1m2 ★3、表达式:F = G r 2
mm2 F= 12 G r
两物体的距离r指 哪两部分距离” 两物体的距离 指“哪两部分距离”?
★4、r的具体含义: 的具体含义: 对于可以看做质点的物体, ⑴ 对于可以看做质点的物体 , r 为两个质点 之间的距离. 之间的距离.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⑵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 r 为两个球心 之间的距离. 之间的距离.
检验原理: 检验原理:
r
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月——地”检验示意图 月 地
月地检验
地表重力加速度: 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 m/s2 地球半径: =6400× 地球半径:R=6400×103m 月球周期:T =27.3天≈2.36×106 s 月球周期: =27.3天 2.36× 月球轨道半径: ≈60R=3.84× 月球轨道半径:r≈60R=3.84×108m 求: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 即证明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6.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6.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321r r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 物理 编写人马洪学 审稿人王福清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理解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万有引力。

记住引力常量G 并理解其内涵。

4、要在思路上明确牛顿是在椭圆轨道下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翻阅资料详细了解牛顿的“月――地”检验。

2、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以加深记忆,理解其内容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和借鉴科学的实验方法,充实自己的头脑,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提高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片段(二)进行新课1、月-地检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月-地检验”部分的内容,投影以下数据: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9.8m/s 2,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3天,地球半径为R =6.4×106m ,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证明课本上提出的假设,即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使苹果自由下落的力的是同一种力,都遵守“反平方”的规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必要的信息,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的证明过程,一起点评。

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月球的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则ω2r a =,Tπω2=,r =60R , 得 22460TR a π= 代入数据解得 g a 26013600180.9=⨯= 点评:引导学生定量计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2、万有引力定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把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你觉得合适吗?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附动画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附动画
扶沟县直高中 物理组 高宏梅
知 识 回 顾
行星和太阳都看成是质点。 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
知 识 回 顾
苹果落地、高处物体落地、月亮绕地 旋转……这些现象引起了牛顿的沉思。
是否同一种 力?
行星的运动引起的思考
•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使得行星不能飞 离太阳,那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 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也就是 说,地球使树上苹果下落的力,与太阳, 地球之间的吸引力是不是同一种力呢?
对地面物体
对月球
那么,如何知道月球的向心加速度呢?
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T=27.3天,月球轨道半 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半径 R=6.4×103km,则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为
4 r a向 r 2 T
2 2
4 3.14 60 6.4 10 2 (27.3 24 3600)
A 使两物体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 使两物体的距离增大到原来2倍,质量不变。 C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其余 的均不变。 D 使两物体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小到 原来的1/4。
3.自然界中任意两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 力,但是,我们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周围 物体对我们的万有引力。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根据下面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 设两个人的质量均为m=60kg,他们相 距0.2m)
纵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你 觉得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你能 概括一下吗?
5.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几 点:①提出假设;②对现象的一般观察;③ 通过试验对推论进行检验;④运用逻辑(包 括数学)得出推论; ⑤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 广。请按科学研究过程的顺序将基本要素填 入下图(只填序号) 答案:②①④③⑤ 。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

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

物理学史归纳---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1 地心说与日心说1.1 地心说早在古希腊时候,人类就开始把对天体的观测归结成一套系统的学说。

在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古希腊出了几个杰出的人物,例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的星球,都是以简单的圆形轨道围绕着地球而运转的。

实际上,这些人与其说是科学家,还不如说是哲学家,因为他们的学说都是在直观感觉的基础上想像出来的。

到了公元2世纪,又有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那就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托勒密。

托勒密综合了所有前人的天文学说和知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编写了《天文学之大成》一书,但却并没有什么新的创见,仍然认为,太阳、月亮和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着地球,在圆形轨道上做着简单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地心说”。

如图1,就是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模型。

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学说,无沦是何等的正确或者谬误,只要放在科学的范畴内,问题总是会搞清楚的,因而也总是有生命力的。

但是,一旦成为政治的工具,使有可能成为一种教条的,僵死的,可怕的东西。

不幸的是,托勒密的学说恰好被教会看中了,于是便被奉为神明,图1成了扼杀科学的工具。

自那以后,“地心说”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教义,把人们的思想禁锢了若干个世纪。

当然,教会只能禁锢人们的思想,却没有办法禁锢宇宙,各个星球照样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着,并不受人类的约束。

1.2 日心说时间到了16世纪,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诞生了,那就是波兰人哥白尼。

哥白尼觉得,托勒密的学说似乎过于繁杂了,而柏拉图的圆轨道又过于简单。

当他了解到,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有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叫做阿利斯塔克,就曾经提出过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学说。

但是因为这种学说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接受,所以阿利斯塔克也就没有什么名气。

然而,哥白尼却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后来,又经过多年地认真观察、计算和思考,哥白尼觉得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似乎应该颠倒一下,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相反。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曲线运动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知识要点回顾】一、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和理解2、扭秤实验二、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1、万有引力与重力2、万有引力与向心力【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B、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C、万有引力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D、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同的解析例题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解析例题3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无关B 、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C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D 、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解析例题4“神舟七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的是()A 、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B 、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状C 、航天员出舱后,手中举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D 、从飞船舱外自由释放的伴飞小卫星与飞船的线速度相等解析例题5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A 、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B 、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C 、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D 、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解析例题6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石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是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行,则与开采前相比()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解析例题7卡文迪许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导学天地 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4.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 发展要求 ●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史上的意义.● 2.体会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 说明● 不要求计算空心球体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学法指导本节课讲述牛顿通过对月—地检验发现,地面物体受到地球的作用力,与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同一种力,并且大胆的提出世界上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吸引力,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检验,上述大胆的假设与推论成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G 叫做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物体,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才测出了这个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更具有了实用价值.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 自主探究● 1.月—地检验 ● (1)检验目的: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地球上苹果下落的力是否为同一种力.● (2)检验方法: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则月球轨道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 ● .根据 ,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2601.计算对比两个 就可以分析验证两个力是否为同一性质的力.● (3)结论:加速度关系也满足“反平方”规律.证明两种力为同种性质的力. ● 2.万有引力定律 ●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 成反比. ● (2)公式: . ● (3)说明:式中G 是比例系数,叫做 ,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英国物理学家 比较准确地测出了G 的数值,通常取● 1.月—地检验的结果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 2.万有引力定律中说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那么是不是所有引力都能用公式F=G 2rMm 来计算呢?● ● ● 3.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地面上的物体也应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该引力是否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G= .引力常量是自然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 理解升华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月—地检验牛顿在思考使月球做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与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是同一性质的力时,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理想实验:设想有一个小月球非常接近地球,以至于几乎触及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这个小月球保持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当然就应该等于它在山顶处所受的重力,如果小月球突然停止做圆轨道运动,它就应该同山顶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不是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更大的加速度下落,这与我们的经验是不符的.可见,重力和月球所受的向心力是同一性质的力.牛顿根据月球的周期和轨道半径,计算了月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224Tr π =2.74×10-3 m/s 2 假设地球周围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维持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则物体的重力也应满足G ∝221rm m ,因为月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表面物体到地心距离(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当把物体放置在月球轨道上时,G 应为地面附近的2601,则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为g ′=22601601=='m Gm G g ≈2.72×10-3 m/s 2,这一数值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十分接近,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即使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与地球对物体施加的重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都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以上结论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理论基础.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F=G221rm m 式中的质量的单位用kg ,距离的单位用m ,力的单位用N ,G 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3)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但公式F=G221r m m 只能用来计算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其中r 为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两个均匀球体,可等效为质量集中在球心的两个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如果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两个物体均可视为质点.例如:如果两个物体相距无穷近,由公式F=G221r m m 可判断它们之间的引力就会无穷大,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因为两物体相距很近时,就不能看作质点,故公式F=G221r m m 就不能用来计算引力. (4)引力常量G①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原理:卡文迪许扭秤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球和小球间产生力矩,此力矩与金属丝力矩平衡.万有引力力矩使T 型架转动,T 型架转动时带动平面镜也发生转动,进而使入射到镜面上的光线发生偏转,从刻度尺上读出光线偏转时移动距离,进而计算偏转角度,利用金属丝扭转力矩和扭转角度的关系,求出扭转力矩,从而求出大球和小球间的万有引力,利用F=G 2r Mm ,即G=MmFr 2,求出G.②测定G 值的意义:a.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b.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3.物体在地面上所受的引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自转圆周运动需要一个向心力,是重力不直接等于万有引力而近似等于万有引力的原因,如图6-3-1万有引力为F ,重力为G ,自转向心力为F ′.当然,真实情况不会有这么大偏差.图6-3-1(1)物体在一般位置时F ′=mr ω2,F ′、F 、G 不在一条直线上(2)当物体在赤道上时,F ′达到最大值F max ′ F max ′=mR ω2,此时重力最小: G min =F-F ′=G2RMm -mR ω2. (3)当物体在两极时F ′=0 G=F ,重力达最大值G max =G2R Mm. 可见,只有在两极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其他位置重力要小于万有引力.由于自转需要的向心力很小,一般情况下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例题评析应用点一: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例1:如图6-3-2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 ,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半径大小分别为r 1、r 2,则两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图6-3-2A.G221rm m B.G2121r m m C.G22121)(r r m m +D.G2221)(r r r m m ++试解: .(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 思路分析: 公式F=G221r m m 中r 的物理意义应是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而不是物体表面间的距离.解析: 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可认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由公式可知两球间万有引力应为22121)(r r r m m G++,D 选项正确.答案为D. 思维总结:(1)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或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均匀球体之间万有引力的计算应取两球心间距离. 拓展练习1-1: 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根据公式F=G221rm m ,请探究分析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如何变化?应用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例2已知均匀球体对其他物体的万有引力等效于将其全部质量集中于球心时对其他物体的万有引力,如图6-3-3所示,有一半径为R 的均匀球体,球心为O 1,质量为8M ,今自其内挖去一个半径为2R的小球,形成球形空腔的球心为O 2,将小球移出至图示位置与大球相切,小球球心为O 3,图中O 1、O 2、切点和O 3四点共线,求此时小球与大球剩余部分之间的万有引力.图6-3-3思路分析: 将均匀球体挖去一小球后变成了不均匀的球体,此时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来计算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但我们利用割补法来求解.解析: 小球质量为:m=大小V V ·8M=3334)2(34R R ππ·8M=M大球对小球O 3的万有引力为F 1=G222932)23(8R M G R M M ⋅=⋅ 小球O 2对小球O 3的万有引力为F 2=G 222RM G R M M =⋅ 小球O 3与大球剩余部分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F 1-F 2=22923R GM .答案:22923R GM思维总结: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几何中心的距离;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规则物体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题中注意发散思维的应用,本题的创新之处有两个:其一出题新,由质点间的引力和均匀球体的引力扩展到了有空腔的球体上;其二,解题的思路新,巧妙地运用了割补法来求解.拓展练习2-1: 如图6-3-4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 的球体对球外质点P 的万有引力为F ,如果在球体中央挖去半径为r 的一部分球体,且r=2R,则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 的万有引力变为( )图6-3-4A.2F B.8F C.F 87D.4F 应用点三: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例3: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离地心4R (R 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g/g 0为 ( )A.1B.1/9C.1/4D.1/16 试解: .(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思路分析: 地球周围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忽略地球的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解析: 地面上:G2R mM =mg 0. ①离地心4R 处:G2)4(R Mm=mg②由①②两式得:161)4(20==R R g g .答案为D. 思维总结:(1)切记在地球表面的物体:mg=G2r Mm成立的条件是忽略地球的自转. (2)物体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所受的万有引力通常也用mg 表示,只是g 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再等于地面附近的g.拓展练习3-1: 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试计算月球的向心加速度.● 自我反馈 ● 自主学习● 1.2601牛顿第二定律 结果● 2.乘积 二次方 F=G 221rm m 引力常量 卡文迪许 6.67×10-11 N ·m 2/kg 2 ● 例题评析● 拓展练习1-1: 略 ● 拓展练习2-1: C ● 拓展练习3-1:36001g ●演练广场夯实基础1.月—地检验的结果说明 ( ) A.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力 B.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力 C.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只与物体质量有关,即G=mgD.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除与月球质量有关外,还与地球质量有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B.卡文迪许扭秤是用来验证万有引力定律是否正确的C.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是牛顿D.万有引力常量是一个有单位的常量3.两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两个半径是小铁球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A.2FB.4FC.8FD.16F4.一个质子由两个u 夸克和一个d 夸克组成.一个夸克的质量是7.1×10-30 kg ,求两个夸克相距1.0×10-16 m 时的万有引力.5.如果已知地球的质量m=5.98×1024 kg ,太阳的质量M=1.97×1030 kg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R=1.49×1011 m ,那么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多大?6.两艘轮船,质量都是1.0×104 t ,相距10 km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大?将这个力与轮船所受的重力比较,看看相差多少.7.已知地球半径为R ,将一物体从地面移到离地面高h 处时,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则h 为 ( )A.RB.2RC.2RD.(2-1)R8.地球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9倍,地球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那么在地球表面重力为600 N 的人到火星表面上的体重变为 .9.地球半径为R ,在离地面h 高处和离地面H 高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 能力提升10.某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5,假如某人在星球上和地球上跳高,则他在星球上和在地球上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跳起的高度之比是多少?11.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能拉着3 kg 的重物产生最大为10 m/s 2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g 地=10 m/s 2,将重物和绳子均带到月球表面,用该绳子能使重物产生沿月球表面竖直向上的最大加速度为 ( )A.60 m/s 2B.20 m/s 2C.18.3 m/s 2D.10 m/s 212.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 N ,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a=21g 的加速度随火箭向上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相互挤压力为90 N 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 地=6.4×103 km ,g 取10 m/s 2)13.一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其球心O 与另一质量为m 的质点B 距离为l ,如图6-3-5所示,若切除以OA 的中点为球心、质量为m ′、以R 为直径的球体C ,求剩余部分对质点B 的万有引力?图6-3-5拓展阅读卡文迪许实验卡文迪许测引力常量时所做的实验,即卡文迪许实验.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00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H.Cavendish )于1789年巧妙地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卡文迪许的实验装置如图6-3-6所示.图6-3-6在一根金属丝下倒挂着一个T 形架,架的水平横梁两端各装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T 形架的竖直部分装有一面小平面镜,两个小球由于受到质量均为M 的两个大球的吸引而转动,使金属丝发生扭转.当吸引力的力矩跟金属丝的扭转力矩平衡时,T 形架停止不动.根据平面镜反射的光点在标尺上移动的距离可算出金属丝的扭转角度,结合事先测定的金属丝扭转角度跟扭转力矩的关系,就可以算出扭转力矩,从而算出引力F 和引力常量.卡文迪许测定的引力常量G=6.754×10-11 N ·m 2/kg 2.在以后的八九十年间,竟无人超过他的测量精度.引力常量的测定是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实验,它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卡文迪许把他的这个实验说成是“称地球的重量”(应该是“称地球的质量”).有了G 值后,我们还可以“称”出太阳或其他星球的质量.参考答案演练广场1.AD2.D3.D4.3.36×10-37 N5.解析:根据公式F=G2R Mm,代入数据有: F=6.67×10-11×2112430)1049.1(1098.51097.1⨯⨯⨯⨯ N=3.54×1022 N.答案:3.54×1022 N 6.解析:根据公式F=G221rm m ,代入数据有: F=6.67×10-11×2427)10()100.1(⨯ N =6.67×10-5 N.假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 2,重力G=mg=1.0×107×10 N=1.0×108 N ,重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答案:6.67×10-5 N 重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 7.D8.解析:在火星表面的重力由万有引力提供ma=2R GMm∴表面的加速度为 a=2RGMg a =2火火R M ×地地M M 2=91×4=94 ∴ma=94mg=94×600 N ≈266.7 N. 答案:266.7 N 9.(hR H R ++)210.解析:根据公式mg=2R GMm得星球表面的加速度为 g=2RGM, ∴地星g g =2星星R M ×地地M R 2=51×(21)2=201,根据运动学公式h=gv 22,得地星h h =星地g g =20.答案:20∶111.C12.解析:卫星在升空过程中可以认为是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卫星离地面为h ,这时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G2)(h R Gm+地在地球表面2地R GMm=mg ①在上升至地面h 时,F N -G2)(h R Mm+地=ma②由①②得22)(地地R h R +=m aF m gN -h=(maF mgN --1)R 地代入数据h=1.92×104 km. 答案:1.92×104 km13.解析: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对B 点的引力大小为 F 1=G2lMm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对B 点的引力大小为: F 2=G2)2(R l mm -' 剩余部分对B 的万有引力为F=F 1-F 2=G 2lMm-G 2)2(R l mm -'. 答案:G 2lMm -G 2)2(R l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