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

合集下载

乙醇的碘化反应

乙醇的碘化反应

乙醇的碘化反应乙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被广泛应用于酒精饮料的生产、化妆品与医药制品的制造等领域。

其中,乙醇的碘化反应是绝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一个重要反应过程,本文主要阐述一下这个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一、乙醇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是一种醇类化合物,它是由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结构上,乙醇分子中的羟基部分(-OH)与甲烷有相似的结构,但是它的羟基具有更强的极性,这意味着它在水中更易溶于甲烷。

乙醇的碘化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反应,它是将一定量的碘元素或碘化合物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后产生的反应产物。

该反应的产物是一种叫做碘化乙烷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2H5I。

碘化乙烷是一种低沸点、易挥发的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二、乙醇的碘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乙醇的碘化反应是一种亲电取代反应,其反应机理可以用经典的催化剂作用模型来描述。

在该模型中,乙醇的羟基(-OH)与碘离子(I-)之间发生一种亲电性的攻击反应,生成了一个中间体正离子。

随后,该正离子再与碳上的氢原子发生亲电性取代反应,进一步产生碘代乙酮;最后,碘代乙酮又与碘离子(I-)形成了碘化乙烷反应产物。

在化学实验室中,乙醇的碘化反应一般是通过将碘化钠(NaI)或碘酸钠(NaIO3)加入到含有乙醇的反应瓶中来进行的。

其中,碘化钠或碘酸钠可以起到使反应底物乙醇与碘化合物直接形成配位络合物而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底物中的乙醇则作为亲电取代反应的自由基基团,与碘化钠或碘酸钠中的离子一起发生碘化反应。

三、乙醇的碘化反应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反应试剂:将碘化钠(NaI)、碘酸钠(NaIO3)、乙醇(EtOH)等试剂加入到干燥的反应瓶中。

该反应瓶可以是一个常规的三口瓶,其中一个口用于加入试剂,一个口用于安置反应管,另一个口用于通气。

2、装配反应管和降冷器:将一根玻璃棒插入反应瓶中的三口管中,再将一根降冷器插入其中一个角落里(以防避免碘烟溅到室内导致危险)。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第二次联合调研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Ca 40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党的二十大报告“点赞”这些科技创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等重大成果,标志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潜水器“奋斗者”号使用的碳纤维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 .制造潜水器载人球舱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熔点C .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O 2D .天和核心舱的霍尔发动机燃料13154Xe 原子核中含77个中子2.反应4222ΔNH Cl+NaNO NaCl+N +2H O 可用于石油开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2O的结构式B .N 2的电子式C .Na +和Cl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 .NH 4Cl 中只含有离子键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硝酸见光易分解,可用于制氮肥B .氢氟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于蚀刻玻璃C .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D .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阅读下列资料,完成4~5题。

由于化石燃料的长期大量消耗,传统能源逐渐枯竭,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氢能源和化学电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问题。

4.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获取氢能源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已知:反应1:SO 2(g)+I 2(g)+2H 2O(l)2HI(aq)+H 2SO 4(aq);ΔH <0反应2:H 2SO 4(aq)SO 2(g)+H 2O(l)+12O 2(g);ΔH >0反应3:2HI(aq)H 2(g)+I 2(g);ΔH >0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热源温度可使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增大B.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可加快反应速率C.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的总反应为2H 2O===2H 2↑+O 2↑D.该过程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5.水合肼(N 2H 4·H 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为NaClO+2NH 3===N 2H 4·H 2O +Na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第1章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8)解:0.0030;26.023 ⨯ 1023;464.120;54.80 ⨯ 10-10;3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1000;不明确1.1⨯ 103;2pH=5.23。

2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有修改)解:(1)213.64+4.4+0.3244;=213.6+4.4+0.3=218.3(2)10004182.1)1003206.16239.1400.20(0982.0⨯⨯⨯-⨯(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0.0982×12.22/(1.4182×1000)=0.0982×12.2/(1.42×1000)=8.44×10-4(3)pH=12.00 溶液的[H+]1.0×10-12mol/L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4.7克,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解:有效数字第9章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5) 天平砝码锈蚀;(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2) 过失重做(3) 系统更换试剂(4) 随机培训(5) 系统更换砝码(6) 系统校准(7) 系统校准(8) 系统校准(9) 系统(10) 过失重做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①57.21%,58.35%,59.18%。

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考理综化学试题2020.01注意事项: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刘山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己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硫酸铁可用作净水剂B. 碳酸钡可用作胃酸的中和剂C. 碘酸钾可用作食盐的添加剂D. 氢氧化铝可用作阻燃剂8.化学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O制镁单质B. 工业上常用金属钠与水反应制NaOHC. 工业上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和氢气D. 工业上制备粗硅的原料是石英砂和焦炭10.X、Y、Z、M、N、R均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

25℃时,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 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其中X、N、W、R 测定的是浓度均为0.01 mol/L溶液的pH,Y、Z测定的是其饱和溶液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N分别与X形成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碱性B. N、Z、X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均不与水反应C. 单质与 H2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是:R、N、MD. 金属单质与冷水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是:Y、X、Z11.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的天然气脱硫装置,如图,利用该装置可实现:H2S+O2 ═H2O2 +S.已知甲池中发生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池碳棒上发生电极反应:AQ+2H++2e-═H2AQB. 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H+从甲池经过全氟磺酸膜进入乙池C. 甲池①处发生反应:O2+H2AQ═H2O2+AQD. 乙池②处发生反应:H2S+I3-═3I-+S↓+2H+12.已知:25℃时,K sp[Ni(OH)2]=2.0×10-15,K sp[Fe(OH)3]=4.0×10-38.将含Fe2O3、Ag、Ni的某型废催化剂溶于盐酸,过滤,滤渣为Ag,所得溶液中c(Ni2+)=c(Fe3+)=0.1 mol/L.向该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OHb)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熔点为-114℃,沸点为78℃,密度为0.79g/mL。

与水混合后体积收缩,形成最大体积时的质量分数为95.5%。

c)化学性质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可溶于水、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

乙醇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乙醇盐和水,也可以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d)应用乙醇是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饮料、香料、涂料、化妆品等生产中。

此外,乙醇还可用作燃料、消毒剂、溶剂等。

2.酚1)定义酚是苯环上带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Ar—OH。

其中,Ar代表苯环,称为苯酚,苯环上带有两个羟基的化合物称为邻二酚。

2)命名a)苯酚:按照苯环上带有羟基的位置,用数字1表示苯环上的羟基,如下图所示:b)邻二酚:按照苯环上带有羟基的位置,用数字1,2表示苯环上的羟基,如下图所示:3)物理性质酚是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40℃,沸点为181℃,密度为1.07g/mL。

酚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4)化学性质酚具有酸碱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酚盐,也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酚酸。

酚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5)应用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香料、杀虫剂等领域。

此外,酚还可用作防腐剂、消毒剂等。

但酚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应注意安全使用。

乙醇是一种官能团为-OH的有机化合物。

下面将从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物理性质方面,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独特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易挥发,能与水互溶形成恒沸点混合物。

因此,直接蒸馏得到无水乙醇是不可能的,需要先加入新制生石灰吸收水分,再蒸馏得到无水乙醇。

乙醇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用于洗涤苯酚和单质碘等物质,在医疗上也常用75%的酒精作为消毒剂。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化学试卷02(解析版)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化学试卷02(解析版)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Fe 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中国制造”所用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所用水泥B.北斗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所用高纯硅C.国产航母“山东舰”舰身所用无磁镍铬钛合金钢D.医用口罩中间过滤层所用高熔融指数聚丙烯(PP)材料〖解析〗选D。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所用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北斗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所用高纯硅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国产航母“山东舰”舰身所用无磁镍铬钛合金钢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医用口罩中间过滤层所用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H B.Na+的结构示意图:A.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21C.OH-的电子式:D.N2分子的结构式:N-NH,故A错〖解析〗选C。

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31误;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质子数为11,钠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式为,故C正确;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为:,将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结构式,氮气的结构式为:N≡N,故D 错误。

3.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

A.氯化钠溶液B.医用酒精C.葡萄糖溶液D.碘酒〖解析〗选A。

氯化钠是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导电;乙醇、葡萄糖为非电解质,所以医用酒精、葡萄糖和碘酒均不导电,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 实验操作 AAl 2O 3有两性 将少量Al 2O 3分别加入盐酸和氨水中 B浓硫酸有脱水性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C检验SO 42-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BaCl 2溶液 D检验Fe 2+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 溶液〖解 析〗选B 。

乙醇碘化反应实验报告

乙醇碘化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醇碘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3. 通过实验验证乙醇碘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乙醇碘化反应是指乙醇与碘单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碘乙烷和氢碘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 + I2 → CH3CH2I + HI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烧杯、酒精灯、滴定管、移液管、试管、玻璃棒等。

2. 试剂:乙醇、碘单质、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稀盐酸、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将10mL乙醇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2. 加入少量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加入少量碘单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5. 用滴定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6. 用移液管加入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7. 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8.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乙醇溶液颜色:无色2. 加入碘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无色3. 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颜色:蓝色4. 加入碘单质后溶液颜色:蓝色5.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无色6. 加入稀盐酸后溶液颜色:无色7.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颜色:无色根据实验结果,反应完成。

六、实验结论与讨论1. 乙醇碘化反应在硫酸铜催化下,碘单质与乙醇反应生成碘乙烷和氢碘酸。

2. 在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钠,使溶液呈蓝色。

3. 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使溶液颜色变为无色。

4. 加入淀粉溶液后,碘乙烷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使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乙醇碘化反应的化学性质,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台整洁,防止试剂污染。

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

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

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1. 引言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活性。

其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旨在加深对该反应机理的理解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包括了乙醇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在氧化反应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或醋酸;在还原反应中,乙醇被还原为乙醛或醋酸。

整个反应过程可以用如下反应式表示:CH3CH2OH + O2- → CH3CHO + H+ + e- (氧化反应)CH3CHO + 2H+ + 2e- → CH3CH2OH (还原反应)以上反应式中,CH3CH2OH代表乙醇,O2-代表氧离子,CH3CHO代表乙醛,H+代表氢离子,e-代表电子。

通过上述反应式,可以清晰地看到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氧化还原过程。

3. 影响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电极反应的因素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电极材料等。

3.1 温度温度是影响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电极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增加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2 pH值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还受pH值的影响。

在不同的pH 条件下,乙醇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酸性条件下,乙醇氧化反应速率较快;而在碱性条件下,乙醇氧化反应速率较慢。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存在更多的H+离子,能够提高反应速率;而在碱性条件下,溶液中存在更多的OH-离子,会对反应速率产生抑制作用。

3.3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也对乙醇在传导O2-条件下的电极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材料的电极表面对反应物的吸附能力、传导能力、电子转移速率等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整个反应过程的进行。

斐林试剂和乙醇反应方程式

斐林试剂和乙醇反应方程式

斐林试剂和乙醇反应方程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斐林试剂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试剂,它在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斐林试剂通常以红褐色液体形式存在,其主要成分为碘化银和异丙基氯化铵,是一种甲基化试剂。

在化学实验室中,斐林试剂常用于甲基化反应,例如与乙醇反应,在乙醇与斐林试剂反应时,会产生甲基化产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斐林试剂和乙醇的反应方程式。

斐林试剂和乙醇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2H5OH + CH3I → C2H5I + CH3OH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中,乙醇(C2H5OH)与斐林试剂中的甲基碘化合物(CH3I)发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乙醇中的羟基(-OH)被甲基碘(CH3I)取代,生成乙基碘(C2H5I)和甲醇(CH3OH)。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乙醇中的一个羟基进行甲基化反应,得到甲基化的产物。

这种甲基化反应对于有机合成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甲基化反应,我们可以将醇类化合物中的羟基进行烷基化处理,得到烷基化的产物。

这种方法可以在有机合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帮助我们合成特定的化合物。

斐林试剂和乙醇的反应方程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第二篇示例:斐林试剂和乙醇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它们可以用来进行多种反应。

斐林试剂和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也是许多化学学生和研究人员感兴趣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斐林试剂和乙醇的反应机理、过程及其方程式。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斐林试剂和乙醇分别是什么。

斐林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名为三碘甲烷,分子式为CHI3。

斐林试剂是一种有机碘化物,可以用来检测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它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碘的供应来源,也用作试剂的一部分。

而乙醇则是一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化学名为乙醇,分子式为C2H5OH。

乙醇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在实验室中常被用作溶剂或是反应试剂。

斐林试剂和乙醇在一起反应时,会发生一种有趣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斐林试剂和乙醇的碘化反应。

乙醇中碘的分离方法

乙醇中碘的分离方法

乙醇中碘的分离方法
分离乙醇中的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其中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1. 碘酸钠沉淀法,将乙醇与碘酸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碘酸钠,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碘酸钠。

2. 碘化钠萃取法,将乙醇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沉淀的碘化钠,然后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如氯仿)进行萃取,从而分离出碘化物。

3. 碘化钠还原法,将乙醇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然后通过蒸馏或其他物理方法将碘从乙醇中分离出来。

物理方法:
1. 蒸馏法,利用碘的沸点较低于乙醇的特点,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将碘从乙醇中分离出来。

2. 膜分离法,利用特定的膜过滤技术,可以实现对乙醇中碘的分离,这种方法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分离乙醇中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情况,包括实验条件、设备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你。

乙醇碘仿反应现象

乙醇碘仿反应现象

乙醇碘仿反应现象
一、简介
乙醇碘仿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也被称为“魔法瓶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乙醇和碘仿混合后会出现一个神奇的颜色变化过程,
从深蓝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这个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乙醇
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碘仿则被还原为无色的碘离子。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乙醇、碘仿、硫酸、烧杯等。

2. 将适量的乙醇倒入烧杯中。

3. 加入少量的硫酸,并搅拌均匀。

4. 加入适量的碘仿,并再次搅拌均匀。

5. 观察颜色变化过程。

三、反应机理
在这个反应中,硫酸作为催化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硫酸会使得乙醇分子发生质子化作用,生成了CH3CH2OH2+离子。

接着,这个离子会与碘离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了CH3CH2I和H+离子。

最后,碘离子被还原成了碘离子,而乙醇则被氧化为乙醛和乙酸。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出。

2. 硫酸是一种强酸,要注意安全使用。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五、拓展应用
乙醇碘仿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产化学品时可以通过这个反应来检测水分的含量;在分析化学中可以通过这个反应来测定某些物质的含量等等。

此外,这个反应还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用来向学生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碘佛醇表面电荷

碘佛醇表面电荷

碘佛醇表面电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在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碘佛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

在表面科学领域,研究碘佛醇的表面电荷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碘佛醇的结构和性质。

碘佛醇的化学式为C3H7I,是一种疏水性有机分子。

由于碘原子的大电负性,碘佛醇分子具有明显的极性。

在溶液中,碘佛醇分子可以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形成聚集体结构。

而在固体表面,碘佛醇分子会形成单分子膜,表现出完整性和有序性。

碘佛醇表面的电荷特性是表面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表面电荷是指固体表面上吸附分子所带的电荷,可以通过各种表面电荷测定方法来研究。

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分子在固体表面吸附的机制和影响。

通过研究碘佛醇表面电荷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控制表面性质,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电化学方法、原子力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表面电荷密度、分布和变化情况,有助于揭示表面吸附层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表面电荷的研究,可以为表面修饰、催化反应、生物传感器等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

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还可以拓展到其他有机分子和材料系统。

通过比较不同有机分子和材料在固体表面的电荷特性,可以了解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这有助于设计和合成更加理想的功能材料,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特性,可以揭示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为材料科学和表面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关于碘佛醇表面电荷的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碘佛醇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力。

它在溶液中可以形成很强的表面电荷,这种表面电荷对于其在溶液中的性质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

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September Acta Phys.鄄Chim.Sin.,2006,22(9):1043~1046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赵清1,2*张慧敏1Francisco Zaera2(1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88;2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California92521,USA)摘要利用热脱附(TPD)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吸附和热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碘乙醇在100K温度下以两种分子的形式吸附在Ni(100)的表面,既有碘原子端的吸附也有碘原子端和羟基端同时吸附在表面.热分解反应发生在140K,伴有少量的乙烯和水产生.碘乙醇在150K经过C—I键断裂形成—O(H)CH2CH2—和羟乙基两种中间产物.在160K温度下—O(H)CH2CH2—脱去氢形成—OCH2CH2—氧金属环.中间产物经过进一步分解氧化反应分别在210和250K产生乙醛,一部分乙醛从表面脱出,而其余的则分解成氢气、水和CO.关键词:碘乙醇,热脱附(TPD),Ni(100)中图分类号:O642Chemic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2鄄iodoethanol on Ni(100)ZHAO,Qing1,2*ZHANG,Hui⁃Min1ZAERA,Francisco2(1Department of Physics,College of Scienc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8,P.R.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California92521,USA)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TPD)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were used tostudy the adsorp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2⁃iodoethanol on clean Ni(100).The results show that2⁃iodoethanoladsorbs molecularly at100K in two ways,either just by iodine atom or by both iodine and hydroxyl ends of themolecule.A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arts around140K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ethylene and water.Thebulk of the2⁃iodoethanol decomposes at about150K via a carbon⁃iodine scission to form—O(H)CH2CH2—and2⁃hydroxyethyl intermediates.Around160K the—O(H)CH2CH2—dehydrogenates to an oxametallacycle species(—OCH2CH2—).The two intermediates further decomposes to acetaldehyde,at around210K and above250K,respectively,and some of the acetaldehyde desorbs while the rest decomposes to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Keywords:2⁃iodoethanol,TPD,Ni(100)随着复杂化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发展,催化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怎样改进选择性催化[1].如果催化反应在生成目标产物的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可选择性,那么这个过程将节省原料,减少对费用昂贵且难度大的分离过程的需求,减少废气,从而降低污染.在分子水平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是催化领域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2].工业生产中已经意识到选择性催化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因为大多数的热反应都产生了水和CO[3⁃4].对非完全氧化过程的选择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控制完成,前提是充分认识表面化学反应机理[2,5].本文研究了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过程.在用卤素碳氢化合物制备一系列表面中间产物(如烷基[6⁃7]、碳烯[8⁃9]、乙烯基[10⁃11]、烯丙基[12⁃13]和氧金属环[14⁃15]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碘乙醇作为制备氧金属环的表面中间产物.采用碘乙醇的前提是,碳⁃卤素[Communication]Received:April5,2006;Revised:June14,2006.*Correspondent,E⁃mail:qzhaoyuping@;Tel/Fax:+8610⁃68948149.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及北京理工大学(BIT⁃UBF⁃200507A4225)资助项目鬁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1043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6Vol.22图2在预先吸附50L D 2的Ni(100)表面上吸附5.0L 的碘乙醇的TPD 脱附结果Fig.2TPD data for 5.0L 2⁃iodoethanol adsorbed on50L D 2⁃predosed Ni(100)surfaceThe left panel shows the raw traces,whereas the right frame contains the results from deconvolution with different deuteriumsubstitutions.键,尤其是碳⁃碘键很脆弱易于被吸收物质激活,并且产生的卤素对继续进行的化学反应影响不大[6,16⁃17].在本文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碘乙醇可以转化成相应的金属环,对含有羟乙基和乙烯基中间产物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1实验条件本研究是在气压低于1.3×10-8Pa,配有热脱附(TPD)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超高真空(UHV)系统中完成的.TPD 可同时记录15个质量的原子团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以10K ·s -1的速率线性升温.镍单晶被固定在质谱仪探测器前1mm 位置.XPS 光谱仪采用铝靶,分辨率为1.2eV.以Cu 的2p 3/2(932.7eV),Ni 的2p 3/2(852.65eV),和Ni 的3p 3/2(66.2eV)为标准作能量校正.样品表面清洁是经过氧化和氩离子轰击单晶表面三次以上,直至XPS 探测不到杂质.气体的剂量以Langmuirs(1L=1.33×10-4Pa ·s)为单位.2结果与讨论图1a 是100K 时8.0L 碘乙醇吸附在干净的Ni(100)表面热脱附后得到的TPD 吸收谱.在190K 乙烯脱出;在210K 有乙醛、乙烯、乙醇、碘乙醇放出,在250K 和400K 之间乙醛脱出,在380K 有CO 脱出.另外,水的脱出在160K 达到高峰后持续脱出至400K,氢气脱出主要在三个温度区:300、370和420K.碘乙醇分子脱出发生在210K,并随着碘乙醇吸附量的增加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说明它对应的是多层分子碘乙醇.图1b 是8.0L 碘乙醇在预先吸附50L 氢气的Ni(100)表面的TPD 结果.和干净镍表面相比,这里碳氢化合物的产生发生在210K,表明预先沉积的氢气抑制了乙烯和乙醛的放出,而在干净Ni(100)表面上,则是在180K 和300K 产生.此外,乙醇的脱出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了,它的增加使乙烯、乙醛和CO 的产量减少.在碘乙醇吸附剂量较低时(0.5L),乙烯和乙醛在高温(>300K)便已经开始产生,而在干净表面(未提供图)则需要吸附2.0L 碘乙醇才开始产生.但是,在吸附剂量较高时,乙烯和乙醛的产生又受到了抑制.图1c 是8.0L 碘乙醇在预先吸附0.1L 氧气的Ni(100)表面的TPD 结果,和干净的镍表面相比,主要变化是乙烯、乙醇、乙醛和CO 在210K 的产量大幅增加.和干净的镍表面一样,在温度高于250K 的范围内,有大量的乙醛产生,但是180K 产生的乙烯却受到抑制(和预先吸附氢气的表面一样).这三种不同条件的表面上氢气在高温的表现基本上类似.图2是在预先吸附50L D 2的Ni(100)表面上吸附5.0L 的ICH 2CH 2OH 的TPD 结果.左图是分子量为31、32、33、45、46、47amu 的原始数据,而右图则是经过去卷积后的结果.用氘乙醇的质谱图来确定产物中含氘化合物的位置选择特性,用氘作为示踪原子.原始数据中没有ethanol ⁃d 2产生(注意:没图1100K 时8.0L 碘乙醇分别吸附在不同的Ni(100)表面后,热脱附得到的TPD 吸收谱Fig.1TPD spectra after 8.0L exposures of 2⁃iodoethanol at 100Ka)on clean Ni(100),b)50L H 2pre ⁃dosed Ni(100),c)0.1L O 2pre ⁃dosed Ni(100);1L=1.33×10-4Pa ·s1044No.9赵清等: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有分子量为48amu 产物).这里只讨论了乙醇的形成:由吸附在表面的碘乙醇的C —I 键断裂形成羟乙基(eth ⁃l ⁃yl ⁃2⁃ol),经过氢化反应产生了乙醇.分子量为32amu 产生量很低,证实了脱出的乙醇主要成分为CH 2DCH 2OH.经过实验发现,3.0L 碘乙醇吸附在Ni(100)表面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XPS 实验中选择3.0L 的吸附量.图3是Ni(100)表面分别在100、140和200K 时吸附3.0L 碘乙醇后Ni(100)表面I 3d 的XPS 光谱,图中的插图是3.0L 碘乙醇和碘乙烷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吸附在Ni(100)表面时I 3d 5/2的结合能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加热并没有使I 3d 5/2的XPS 光谱的强度和形状发生明显变化,但是I 3d 5/2的峰位发生了明显的平移,从低温100K 的620.2eV (ICH 2CH 2OH 分子状态)平移到200K 的619.6eV(碘的原子状态).这个位移发生在150K,与TPD 结果中碘乙醇的C —I 键断裂和表面羟乙基、碘原子的产生过程相对应.类似的C —I 键断裂在碘乙烷中也观察到,I 3d 5/2的XPS 峰位下移到619.8eV.图4是不同温度下Ni(100)表面吸附3.0L 碘乙醇O 1s 的XPS 结果.O 1s 结合能的变化范围在1.5eV,即从100K 的532.7eV 移动到了200K 的531.2eV.O 存在三个明显的化学态:分子吸附态中的氧位于532.8eV,乙醇盐XCH 2CH 2OH 中的氧位于531.8eV 附近,氧原子吸附态在530.8eV.I 3d XPS(图3)说明吸收的分子中碘化合物与Ni(100)之间有很强相互作用,在图4的O 1s XPS 显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吸附方式:通过碘原子和氧原子吸附于Ni(100)上形成—O(H)CH 2CH 2I —中间产物,或只有碘原子与金属表面连接.I 3d 和O 1s 的XPS 结果显示,这两种连接方式在100K 时保持分子结构不变.碘乙醇在Ni(100)表面发生热分解的起始温度较低,图1中TPD 数据表明脱水发生在140K 以下,显示中间产物乙烯产生的温度低于120K,这些产物都来源于碘乙醇的直接分解.低温下,乙烯可能是通过中间产物—O(H)CH 2CH 2I —中C —I 和C —O 键的同时断裂而产生的.中间产物(羟乙基),经过递减过程,发生氢化反应生成乙醇,该乙醇的脱出有两个阶段,分别在160K 和180K(图1).在预先吸附氢的同位素氘的Ni(100)表面上的对比实验(图2)显示脱出的乙醇均来自碘乙醇在Ni(100)表面上产生的中间产物与氢原子的结合,没有发现乙醇⁃d 2,这一结果证明C —I 键先于O —H 键断裂.乙醇的脱出发生在160K 和180K 左右,同时伴有乙醛的产生,可以说这两个温度下产生的乙醇都可能是由表面的中间产物———羟乙基产生.乙烯醇在Ni(100)表面或气相状态均能发生异构生成乙醛.产生乙醛和乙醇的动力学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乙醛的生成是在吸附碘乙醇剂量较低时(2.0L)在160K 产生,而乙醇的生成则需要吸附碘乙醇3.0L,图4不同温度下Ni(100)表面吸附3.0L 碘乙醇后表面的O 1s XPSFig.4O 1s XPS peak fitting spectra of 3.0L of2⁃iodoethanol adsorbed on Ni(100)as a function of adsorbed temperatureThree Gaussian peaks fitted from raw data are centered around 530.8,531.8,and 532.8eV bindingenergies.图3Ni(100)表面分别在100、140和200K 时吸附3.0L碘乙醇后表面I 3d 的XPS 光谱Fig.3I 3d XPS of 3.0L 2⁃iodoethanol adsorbed onNi(100)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inset shows the changes in I 3d binding energie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for 3.0L 2⁃iodoethanol and ethyl iodide adsorbed on Ni(100).vs1045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6Vol.22TPD 结果显示乙醛产生的温度比乙醇低10~20K.这也促使表面的乙烯醇分解并在200K 产生少量的乙烯和水.中间产物—O(H)CH 2CH 2—的热化学性质与羟乙基类似,生成后很快在160K 经历了脱氢反应,氢从羟基上脱离,然后生成—OCH 2CH 2—氧金属环.图4中O 1s XPS 数据中随温度变化的结果证明了这个脱氢反应的发生.在250K 以上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OCH 2CH 2—表面氧金属环通过1、2位氢的迁移产生乙醛.在高温下CO 和H 2的脱出是由于部分乙醛的分解(见图1).图5是整个化学反应过程的示意图.3结论(1)碘乙醇在100K 温度下以分子形式吸附在Ni(100)表面,并以两种可能的方式与镍表面连接,即:—O(H)CH 2CH 2—通过碘原子和氧原子与金属表面相连,或通过分子一端的碘原子与金属表面连接.这两种连接均在150K 开始分解,通过C —I 键的断裂而分别生成—O(H)CH 2CH 2—和羟乙基两种中间产物.(2)碘的脱出产生中间产物———羟乙基,在160K 发生两个竞争反应:表面氢减少生成乙醇和茁⁃氢脱出生成表面乙烯醇.在175K 和210K,羟乙基发生氢化反应产生乙醇.小部分的乙烯醇失去氧原子生成乙烯(约在210K),剩余的部分发生异构分别在180K 和210K 产生乙醛.(3)中间产物—O(H)CH 2CH 2—在160K 脱去氢生成—OCH 2CH 2—表面氧金属环.在较高温度,氧金属环通过一个1、2位氢的迁移发生异构,转化为乙醛,一部分在250K 以上较大温度范围内脱出,其它部分在高温下分解为H 2和CO.References1Thomas,J.M.;Thomas,W.J.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London:Academic Press,19672Zaera,F.J.Phys.Chem.B,2002,106:40433Haber,J.In:Handbook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Ertl,G.;Kn özinger,H.;Weitkamp,J.Eds.Weinheim:VCH,Vol.5,1997:22534Mavrikakis,M.;Barteau,M.A.J.Mol.Catal.A,1998,131:1355Zaera,F.Acc.Chem.Res.,2002,35:1296Tjandra,S.;Zaera,F.J.Vac.Sci.Technol.,1992,A10:4047Lin,J.L.;Bent,B.E.J.Phys.Chem.,1992,96:85298Solymosi,F.Catal.Today,1996,28:1939Janssens,T.V.W.;Zaera,F.J.Phys.Chem.,1996,100:1411810Liu,Z.M.;Zhou,X.L.;Buchanan,D.A.;Kiss,J.;White,J.M.J.Am.Chem.Soc.,1992,114:203111Zaera,F.;Bernstein,N.J.Am.Chem.Soc.,1994,116:488112Celio,H.;Smith,K.C.;White,J.M.J.Am.Chem.Soc.,1999,121:1042213Chrysostomou,D.;Zaera,F.J.Phys.Chem.B,2001,105:100314Scoggins,T.B.;White,J.M.J.Phys.Chem.B,1999,103:966315Chrysostomou,D.;Chou,A.;Zaera,F.J.Phys.Chem.B,2001,105:596816Zaera,F.Prog.Surf.Sci.,2001,69:117Zaera,F.Appl.Catal.,2002,229:75图5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吸附和热分解反应过程的示意图Fig.5Overall proposed reaction scheme for decomposition of 2鄄iodoethanol onNi(100)1046。

乙醇的碘仿反应方程式

乙醇的碘仿反应方程式

乙醇的碘仿反应方程式
乙醇的碘仿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是一种用来检测醇类化合物的方法。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与碘仿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通过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醇的存在。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它是一种常见的醇类化合物,具有羟基(-OH)官能团。

碘仿则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式为CHI3,它的分子中含有碘原子。

当乙醇与碘仿发生反应时,乙醇的羟基与碘仿中的碘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碘代乙烷和氢离子。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C2H5OH + 3CHI3 → C2H5I + 3HCI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的一个羟基被碘原子取代,生成了碘代乙烷和氢离子。

碘代乙烷是一种无色液体,而氢离子则会与碘仿中的碘原子结合形成氢碘酸(HI),使反应液呈现出深红色或紫色。

通过观察反应液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乙醇的存在。

由于碘仿是无色的,当与乙醇反应生成碘代乙烷后,反应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红色或紫色,这种颜色变化是检测乙醇的一种直观方法。

乙醇的碘仿反应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来检测醇类化合物的存在。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快速、简便地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醇类化合物。

这种反应方法对于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总的来说,乙醇的碘仿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液颜色的变化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醇的存在。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被广泛用于有机化学实验中,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乙醇的碘仿反应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乙醇碘仿反应实验报告

乙醇碘仿反应实验报告
2. 实验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热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加快碘仿的生成。
3. 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与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乙醇碘仿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观察到了反应现象,并验证了反应产物的生成。同时,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H2OH + I2 + 2NaOH → CH3COO- + HI + NaI + H2O
CH3COO- + I2 → CH3COI + I-
其中,CH3COI为碘仿,为浅黄色沉淀。
三、实验材料
1. 乙醇(分析纯)
2. 碘(分析纯)
3. 氢氧化钠(分析纯)
4. 蒸馏水
5. 试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醇碘仿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乙醇碘仿反应的现象,验证反应产物的生成。
3. 了解化学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碘仿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它是指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用分别生成氯仿、溴仿、碘仿(卤仿)的反应。本实验中,我们将以乙醇为原料,通过碘和氢氧化钠的氧化反应,生成碘仿。
6. 将试管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7. 反应结束后,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
1. 加入碘溶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棕色。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深棕色。
3. 加热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出现浅黄色沉淀。

乙醇和碘甲烷反应条件

乙醇和碘甲烷反应条件

乙醇和碘甲烷反应条件
乙醇和碘甲烷在反应中通常需要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具体的反应条件可能会因实验的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温度控制、反应时间以及可能的溶剂和催化剂的选择。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反应条件的示例:
1. 溶剂和催化剂:反应通常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使用氢氧化钠(NaOH)作为碱。

2. 温度:反应温度通常控制在室温下进行,保持恒温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一般在几小时到一天之间。

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导致副反应的增加或碘甲烷的过度消耗。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性的反应条件描述,实际的实验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此类实验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验指南,并根据具体要求调整反应条件。

同时,确保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进行实验,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实验人员和环境。

碘加乙醇的现象

碘加乙醇的现象

碘加乙醇的现象1. 哇,你们听说过碘加乙醇的神奇反应吗?这可是化学课上的一大奇观啊!我跟你们说,这反应简直比变魔术还要神奇,看得我眼睛都直了!2. 诶,你们想象一下啊,碘是那种紫黑色的小晶体,看起来就像是一堆小石头。

乙醇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酒精,透明无色的,跟水似的。

这俩东西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谁能想到它们凑一块儿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呢?3. 哎呀,我跟你们说啊,当老师把碘晶体放进乙醇里的时候,那场面简直了!碘一开始还挺矜持,就在那儿慢悠悠地溶解。

但是没一会儿,它就像是喝醉了酒似的,开始疯狂地释放出紫色的气体。

那颜色,哇塞,简直比皇帝的龙袍还要紫艳!4. 诶,你们猜怎么着?这反应还没完呢!那紫色的气体在溶液上方飘啊飘,就像是一朵朵紫色的小云彩。

我看得都想伸手去摸一摸,看看是不是跟棉花糖一样软乎乎的。

5. 哎呀,最神奇的是啊,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紫色的溶液慢慢地变成了棕色。

我当时就在想,这碘是不是害羞了啊?怎么脸红了呢?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碘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6. 诶,说起来,这个反应还挺有意思的。

你们想啊,碘遇到乙醇,就像是一个内向的人突然遇到了一群活泼的朋友。

一开始可能还有点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就被带动起来,最后整个人都变了!7. 哎呀,我看这反应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这碘和乙醇是不是在跳舞啊?一个紫色的,一个无色的,搅在一起,跳出了一支绚丽的化学之舞。

那场面,简直比春晚的舞蹈还要精彩!8. 诶,你们知道吗?这个反应还有个专业的名字,叫碘的歧化反应。

我听了这个名字就觉得好笑,感觉像是在说碘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就干脆分裂成好几种物质了。

9. 哎呀,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就是说,如果你往里面加水,那棕色的溶液又会变回紫色。

这简直就像是时光倒流啊!我看得都想给自己也来一杯,看能不能回到上次考试前好好复习。

10. 诶,说起来,这个实验还挺有实际用途的。

听说医院里常用碘酒给伤口消毒,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反应。

碘粉加热实验报告

碘粉加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2. 掌握碘粉加热实验的操作方法;3. 观察碘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升华是指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凝华是指气态物质直接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本实验通过加热碘粉,使其发生升华现象,再通过冷却使碘蒸气凝华,观察碘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三、实验器材1. 锥形瓶:1个2. 碘粉:适量3. 棉线:1根4. 酒精灯:1个5. 铁夹:1个6. 铁架台:1个7. 温度计:1个8. 秒表:1个四、实验步骤1. 将锥形瓶清洗干净,晾干;2. 将适量碘粉放入锥形瓶中;3. 将棉线悬挂在锥形瓶上方,距离碘粉较远;4. 用铁夹将锥形瓶固定在铁架台上;5. 用酒精灯对锥形瓶进行加热,观察碘粉的状态变化;6. 记录碘粉升华的温度和时间;7. 移走酒精灯,让锥形瓶自然冷却,观察碘蒸气凝华现象;8. 记录碘蒸气凝华的温度和时间;9.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瓶壁和棉线上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当锥形瓶中的碘粉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碘粉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红紫色的碘蒸气,此时碘粉发生升华现象。

记录升华温度为______℃。

2. 移走酒精灯后,锥形瓶自然冷却,瓶内碘蒸气逐渐凝华,形成紫色的碘,附着在棉线上。

记录凝华温度为______℃。

3. 实验过程中,瓶壁和棉线上出现紫色碘,说明碘粉在加热过程中升华,冷却后凝华,发生了升华和凝华现象。

4.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碘粉加热后,发生升华现象,固态碘粉转变为气态碘蒸气;(2)碘蒸气冷却后,发生凝华现象,气态碘蒸气转变为固态碘;(3)升华和凝华现象均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放出。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碘粉加热过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验证了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碘粉加热实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碘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质状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其燃烧热会发生变化B .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一样C .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小的接触面积D .新能源的优势,资源丰富, 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少2.下列有关水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A .用亚铁盐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 .用火碱还原废水中的227Cr O -C .用2Na S 沉淀水中的2Cu +、2Hg +等重金属离子D .用食盐处理含高浓度4NH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3.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 2冶炼金属镁B .工业溴中含少量Cl 2,可用NaOH 溶液除去C .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D .若提取1mol 工业溴,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 L 的Cl 24.著名的Vanviel 反应为:12H 2S+6CO 2h υ→光合硫细菌C 6H 12O 6+6H 2O+12S↓,下列说法错误的( )A .该反应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 .该反应原理应用于废气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C .每生成1molC 6H 12O 6转移24×6.02×1023个电子 D .H 2S 、CO 2均属于弱电解质5.“共享单车”方便出行,低碳环保。

下列关于单车的制造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 .制造车轮钢圈的材料是合金B .铝合金制造的车架较钢制造的重C .制造轮胎用的橡胶属于无机物D .制造反光板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 6.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步骤①是指蒸发结晶B .步骤⑤是先通CO 2再通NH 3C .在步骤②、③、④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 .制取NaHCO 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在常温下小于NaCl 和NH 4HCO 37.绿色化学助力可持续发展。

青岛为明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答案解析)

青岛为明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利于实现低碳经济B.利用膜材料将含油污水中的油水分离,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研制抗毒疫苗D.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2.下列化工产品不是以食盐为原料生产的是A.硫酸B.盐酸C.纯碱D.烧碱3.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焙烧2PbO+2SO2;③制粗铅:PbO+ CΔPb+CO↑;PbO+COΔPb+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将l mol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C.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D.焙烧过程中,每生成l molPbO转移6 mol电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B.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生产可降解塑料符合绿色化学原则C.现实生活中,化学腐蚀现象比电化学腐蚀现象更严重D.铅蓄电池属于一次电池5.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N2B.H2C.CO2D.O2 6.绿色化学助力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B.开发光、电催化技术用H2O和O2直接合成H2O2C.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D.发展用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物质制备的分散介质7.下列药物知识中,正确的是A.OTC是处方药的标志,可以自行购药和按方法使用B.中草药麻黄碱可用于治疗失眠等症状C.抗生素能抵抗所有细菌感染,可以大量使用D.凡是不以医疗为目的的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属于吸毒范围8.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D.若提取1 mol Br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29.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September Acta Phys.鄄Chim.Sin.,2006,22(9):1043~1046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赵清1,2*张慧敏1Francisco Zaera2(1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88;2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California92521,USA)摘要利用热脱附(TPD)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吸附和热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碘乙醇在100K温度下以两种分子的形式吸附在Ni(100)的表面,既有碘原子端的吸附也有碘原子端和羟基端同时吸附在表面.热分解反应发生在140K,伴有少量的乙烯和水产生.碘乙醇在150K经过C—I键断裂形成—O(H)CH2CH2—和羟乙基两种中间产物.在160K温度下—O(H)CH2CH2—脱去氢形成—OCH2CH2—氧金属环.中间产物经过进一步分解氧化反应分别在210和250K产生乙醛,一部分乙醛从表面脱出,而其余的则分解成氢气、水和CO.关键词:碘乙醇,热脱附(TPD),Ni(100)中图分类号:O642Chemic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2鄄iodoethanol on Ni(100)ZHAO,Qing1,2*ZHANG,Hui⁃Min1ZAERA,Francisco2(1Department of Physics,College of Scienc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8,P.R.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California92521,USA)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TPD)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were used tostudy the adsorp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2⁃iodoethanol on clean Ni(100).The results show that2⁃iodoethanoladsorbs molecularly at100K in two ways,either just by iodine atom or by both iodine and hydroxyl ends of themolecule.A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arts around140K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ethylene and water.Thebulk of the2⁃iodoethanol decomposes at about150K via a carbon⁃iodine scission to form—O(H)CH2CH2—and2⁃hydroxyethyl intermediates.Around160K the—O(H)CH2CH2—dehydrogenates to an oxametallacycle species(—OCH2CH2—).The two intermediates further decomposes to acetaldehyde,at around210K and above250K,respectively,and some of the acetaldehyde desorbs while the rest decomposes to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Keywords:2⁃iodoethanol,TPD,Ni(100)随着复杂化催化过程的研究与发展,催化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怎样改进选择性催化[1].如果催化反应在生成目标产物的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可选择性,那么这个过程将节省原料,减少对费用昂贵且难度大的分离过程的需求,减少废气,从而降低污染.在分子水平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是催化领域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2].工业生产中已经意识到选择性催化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因为大多数的热反应都产生了水和CO[3⁃4].对非完全氧化过程的选择可以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控制完成,前提是充分认识表面化学反应机理[2,5].本文研究了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过程.在用卤素碳氢化合物制备一系列表面中间产物(如烷基[6⁃7]、碳烯[8⁃9]、乙烯基[10⁃11]、烯丙基[12⁃13]和氧金属环[14⁃15]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碘乙醇作为制备氧金属环的表面中间产物.采用碘乙醇的前提是,碳⁃卤素[Communication]Received:April5,2006;Revised:June14,2006.*Correspondent,E⁃mail:qzhaoyuping@;Tel/Fax:+8610⁃68948149.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及北京理工大学(BIT⁃UBF⁃200507A4225)资助项目鬁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1043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6Vol.22图2在预先吸附50L D 2的Ni(100)表面上吸附5.0L 的碘乙醇的TPD 脱附结果Fig.2TPD data for 5.0L 2⁃iodoethanol adsorbed on50L D 2⁃predosed Ni(100)surfaceThe left panel shows the raw traces,whereas the right frame contains the results from deconvolution with different deuteriumsubstitutions.键,尤其是碳⁃碘键很脆弱易于被吸收物质激活,并且产生的卤素对继续进行的化学反应影响不大[6,16⁃17].在本文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碘乙醇可以转化成相应的金属环,对含有羟乙基和乙烯基中间产物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1实验条件本研究是在气压低于1.3×10-8Pa,配有热脱附(TPD)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超高真空(UHV)系统中完成的.TPD 可同时记录15个质量的原子团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以10K ·s -1的速率线性升温.镍单晶被固定在质谱仪探测器前1mm 位置.XPS 光谱仪采用铝靶,分辨率为1.2eV.以Cu 的2p 3/2(932.7eV),Ni 的2p 3/2(852.65eV),和Ni 的3p 3/2(66.2eV)为标准作能量校正.样品表面清洁是经过氧化和氩离子轰击单晶表面三次以上,直至XPS 探测不到杂质.气体的剂量以Langmuirs(1L=1.33×10-4Pa ·s)为单位.2结果与讨论图1a 是100K 时8.0L 碘乙醇吸附在干净的Ni(100)表面热脱附后得到的TPD 吸收谱.在190K 乙烯脱出;在210K 有乙醛、乙烯、乙醇、碘乙醇放出,在250K 和400K 之间乙醛脱出,在380K 有CO 脱出.另外,水的脱出在160K 达到高峰后持续脱出至400K,氢气脱出主要在三个温度区:300、370和420K.碘乙醇分子脱出发生在210K,并随着碘乙醇吸附量的增加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说明它对应的是多层分子碘乙醇.图1b 是8.0L 碘乙醇在预先吸附50L 氢气的Ni(100)表面的TPD 结果.和干净镍表面相比,这里碳氢化合物的产生发生在210K,表明预先沉积的氢气抑制了乙烯和乙醛的放出,而在干净Ni(100)表面上,则是在180K 和300K 产生.此外,乙醇的脱出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了,它的增加使乙烯、乙醛和CO 的产量减少.在碘乙醇吸附剂量较低时(0.5L),乙烯和乙醛在高温(>300K)便已经开始产生,而在干净表面(未提供图)则需要吸附2.0L 碘乙醇才开始产生.但是,在吸附剂量较高时,乙烯和乙醛的产生又受到了抑制.图1c 是8.0L 碘乙醇在预先吸附0.1L 氧气的Ni(100)表面的TPD 结果,和干净的镍表面相比,主要变化是乙烯、乙醇、乙醛和CO 在210K 的产量大幅增加.和干净的镍表面一样,在温度高于250K 的范围内,有大量的乙醛产生,但是180K 产生的乙烯却受到抑制(和预先吸附氢气的表面一样).这三种不同条件的表面上氢气在高温的表现基本上类似.图2是在预先吸附50L D 2的Ni(100)表面上吸附5.0L 的ICH 2CH 2OH 的TPD 结果.左图是分子量为31、32、33、45、46、47amu 的原始数据,而右图则是经过去卷积后的结果.用氘乙醇的质谱图来确定产物中含氘化合物的位置选择特性,用氘作为示踪原子.原始数据中没有ethanol ⁃d 2产生(注意:没图1100K 时8.0L 碘乙醇分别吸附在不同的Ni(100)表面后,热脱附得到的TPD 吸收谱Fig.1TPD spectra after 8.0L exposures of 2⁃iodoethanol at 100Ka)on clean Ni(100),b)50L H 2pre ⁃dosed Ni(100),c)0.1L O 2pre ⁃dosed Ni(100);1L=1.33×10-4Pa ·s1044No.9赵清等: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化学热反应有分子量为48amu 产物).这里只讨论了乙醇的形成:由吸附在表面的碘乙醇的C —I 键断裂形成羟乙基(eth ⁃l ⁃yl ⁃2⁃ol),经过氢化反应产生了乙醇.分子量为32amu 产生量很低,证实了脱出的乙醇主要成分为CH 2DCH 2OH.经过实验发现,3.0L 碘乙醇吸附在Ni(100)表面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XPS 实验中选择3.0L 的吸附量.图3是Ni(100)表面分别在100、140和200K 时吸附3.0L 碘乙醇后Ni(100)表面I 3d 的XPS 光谱,图中的插图是3.0L 碘乙醇和碘乙烷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吸附在Ni(100)表面时I 3d 5/2的结合能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加热并没有使I 3d 5/2的XPS 光谱的强度和形状发生明显变化,但是I 3d 5/2的峰位发生了明显的平移,从低温100K 的620.2eV (ICH 2CH 2OH 分子状态)平移到200K 的619.6eV(碘的原子状态).这个位移发生在150K,与TPD 结果中碘乙醇的C —I 键断裂和表面羟乙基、碘原子的产生过程相对应.类似的C —I 键断裂在碘乙烷中也观察到,I 3d 5/2的XPS 峰位下移到619.8eV.图4是不同温度下Ni(100)表面吸附3.0L 碘乙醇O 1s 的XPS 结果.O 1s 结合能的变化范围在1.5eV,即从100K 的532.7eV 移动到了200K 的531.2eV.O 存在三个明显的化学态:分子吸附态中的氧位于532.8eV,乙醇盐XCH 2CH 2OH 中的氧位于531.8eV 附近,氧原子吸附态在530.8eV.I 3d XPS(图3)说明吸收的分子中碘化合物与Ni(100)之间有很强相互作用,在图4的O 1s XPS 显示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吸附方式:通过碘原子和氧原子吸附于Ni(100)上形成—O(H)CH 2CH 2I —中间产物,或只有碘原子与金属表面连接.I 3d 和O 1s 的XPS 结果显示,这两种连接方式在100K 时保持分子结构不变.碘乙醇在Ni(100)表面发生热分解的起始温度较低,图1中TPD 数据表明脱水发生在140K 以下,显示中间产物乙烯产生的温度低于120K,这些产物都来源于碘乙醇的直接分解.低温下,乙烯可能是通过中间产物—O(H)CH 2CH 2I —中C —I 和C —O 键的同时断裂而产生的.中间产物(羟乙基),经过递减过程,发生氢化反应生成乙醇,该乙醇的脱出有两个阶段,分别在160K 和180K(图1).在预先吸附氢的同位素氘的Ni(100)表面上的对比实验(图2)显示脱出的乙醇均来自碘乙醇在Ni(100)表面上产生的中间产物与氢原子的结合,没有发现乙醇⁃d 2,这一结果证明C —I 键先于O —H 键断裂.乙醇的脱出发生在160K 和180K 左右,同时伴有乙醛的产生,可以说这两个温度下产生的乙醇都可能是由表面的中间产物———羟乙基产生.乙烯醇在Ni(100)表面或气相状态均能发生异构生成乙醛.产生乙醛和乙醇的动力学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乙醛的生成是在吸附碘乙醇剂量较低时(2.0L)在160K 产生,而乙醇的生成则需要吸附碘乙醇3.0L,图4不同温度下Ni(100)表面吸附3.0L 碘乙醇后表面的O 1s XPSFig.4O 1s XPS peak fitting spectra of 3.0L of2⁃iodoethanol adsorbed on Ni(100)as a function of adsorbed temperatureThree Gaussian peaks fitted from raw data are centered around 530.8,531.8,and 532.8eV bindingenergies.图3Ni(100)表面分别在100、140和200K 时吸附3.0L碘乙醇后表面I 3d 的XPS 光谱Fig.3I 3d XPS of 3.0L 2⁃iodoethanol adsorbed onNi(100)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inset shows the changes in I 3d binding energie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for 3.0L 2⁃iodoethanol and ethyl iodide adsorbed on Ni(100).vs1045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6Vol.22TPD 结果显示乙醛产生的温度比乙醇低10~20K.这也促使表面的乙烯醇分解并在200K 产生少量的乙烯和水.中间产物—O(H)CH 2CH 2—的热化学性质与羟乙基类似,生成后很快在160K 经历了脱氢反应,氢从羟基上脱离,然后生成—OCH 2CH 2—氧金属环.图4中O 1s XPS 数据中随温度变化的结果证明了这个脱氢反应的发生.在250K 以上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OCH 2CH 2—表面氧金属环通过1、2位氢的迁移产生乙醛.在高温下CO 和H 2的脱出是由于部分乙醛的分解(见图1).图5是整个化学反应过程的示意图.3结论(1)碘乙醇在100K 温度下以分子形式吸附在Ni(100)表面,并以两种可能的方式与镍表面连接,即:—O(H)CH 2CH 2—通过碘原子和氧原子与金属表面相连,或通过分子一端的碘原子与金属表面连接.这两种连接均在150K 开始分解,通过C —I 键的断裂而分别生成—O(H)CH 2CH 2—和羟乙基两种中间产物.(2)碘的脱出产生中间产物———羟乙基,在160K 发生两个竞争反应:表面氢减少生成乙醇和茁⁃氢脱出生成表面乙烯醇.在175K 和210K,羟乙基发生氢化反应产生乙醇.小部分的乙烯醇失去氧原子生成乙烯(约在210K),剩余的部分发生异构分别在180K 和210K 产生乙醛.(3)中间产物—O(H)CH 2CH 2—在160K 脱去氢生成—OCH 2CH 2—表面氧金属环.在较高温度,氧金属环通过一个1、2位氢的迁移发生异构,转化为乙醛,一部分在250K 以上较大温度范围内脱出,其它部分在高温下分解为H 2和CO.References1Thomas,J.M.;Thomas,W.J.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London:Academic Press,19672Zaera,F.J.Phys.Chem.B,2002,106:40433Haber,J.In:Handbook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Ertl,G.;Kn özinger,H.;Weitkamp,J.Eds.Weinheim:VCH,Vol.5,1997:22534Mavrikakis,M.;Barteau,M.A.J.Mol.Catal.A,1998,131:1355Zaera,F.Acc.Chem.Res.,2002,35:1296Tjandra,S.;Zaera,F.J.Vac.Sci.Technol.,1992,A10:4047Lin,J.L.;Bent,B.E.J.Phys.Chem.,1992,96:85298Solymosi,F.Catal.Today,1996,28:1939Janssens,T.V.W.;Zaera,F.J.Phys.Chem.,1996,100:1411810Liu,Z.M.;Zhou,X.L.;Buchanan,D.A.;Kiss,J.;White,J.M.J.Am.Chem.Soc.,1992,114:203111Zaera,F.;Bernstein,N.J.Am.Chem.Soc.,1994,116:488112Celio,H.;Smith,K.C.;White,J.M.J.Am.Chem.Soc.,1999,121:1042213Chrysostomou,D.;Zaera,F.J.Phys.Chem.B,2001,105:100314Scoggins,T.B.;White,J.M.J.Phys.Chem.B,1999,103:966315Chrysostomou,D.;Chou,A.;Zaera,F.J.Phys.Chem.B,2001,105:596816Zaera,F.Prog.Surf.Sci.,2001,69:117Zaera,F.Appl.Catal.,2002,229:75图5碘乙醇在Ni(100)表面的吸附和热分解反应过程的示意图Fig.5Overall proposed reaction scheme for decomposition of 2鄄iodoethanol onNi(100)1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