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6.3物质的溶解性1同步导学 湘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 )》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是为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根本概念作必要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设置往往要通过两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操作却耗时较多,基于对“溶液〞主题单元的思考,对本节课的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做了调整,期待提高“溶液〞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关于物质溶解现象的经验,将课本中的课堂实验一设计成简单可行的家庭试验〔如比较白糖和面粉的溶解性大小〕,既节省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那么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条件在课外亲身感受的局部〔如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对于课堂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功能:既让学生感知实验事实或变化规律,更要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事实的根底上逐步构建概念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巧妙地使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高效地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中的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尽可能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多重功能〔认识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感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根本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中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等〕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使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2〕通过对实验数据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进一步学会比较和归纳。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
减小 增大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3.结晶
(1)结晶:从溶液(róngyè)析中出晶体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jiéjīng):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溶物,如: NaCl
②降温结晶(jiéjīng):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溶物,如: KNO3
5.(内江)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t℃下,M的溶解度为10g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zhuǎnbiàn)成为A点对应溶液,
可采取的措施有
恒温(héngwēn)蒸(发任水答一点即可).
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
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 越大。
10 20
硼酸
(pénɡ 30 40 50 60 70 suā80n) 90 100 温度(wēndù)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6)固体(gùtǐ)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解析(jiě x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 D.在提到物质(wùzhì)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典例解析(jiě
xī)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shuōfǎ)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三物质的溶解性》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溶解度曲线、实验操作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饮料制作、药物溶解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导入:介绍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如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等,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记录数据。
2.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探讨溶解性规律。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判断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选择题: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预测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提高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3.应用题: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药物溶解度、如何除去水中的杂质等。
4.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学情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物质的溶解度一、教学设计思想上节课介绍了物质的溶解性,已经了解了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这节课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怎样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比较表格列数据和曲线查数据的不同,会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含义。
〔2〕学会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知道溶解度曲线,并会根据曲线查找相应的溶解度。
2. 过程与方法〔1〕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根底上,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结合数学曲线思想下,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物质定性、定量的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溶解度五要素。
四、教学用品媒体:投影五、教学流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9.2 化学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教材分析重点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联想与启示】食盐、味精?察;个人二次①降低温度(一般情况)②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教 学 过 程【结论】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归纳总结】大量实验表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有关。
【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
【活动与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1】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20mL 加入A 、B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g 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不溶解【结论】实验表明,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交流与讨论】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你认为要注意哪些方面?请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
【实验2】在A 烧杯中再加入5mL 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在酒精灯上加热B 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s3 s1
s2
t1 t2
下列(xiàliè)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1×101 kPa、20 ℃ B.2×101 kPa、10 ℃
C.2×101 kPa、20 ℃ D.1×101 kPa、10 ℃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t℃ 加水
硝
酸
钾
饱
和
溶
液
(bǎo hé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食用油
食用油
食用油在水、汽油(qìyóu)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bù tónɡ)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ù
tónɡ)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加KNO3
升高温度(wēndù)后水中能溶解更多的KNO3 ?
同一种(yī zhǒnɡ)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rónɡ yè)
A
加KNO3 B
升高(shēnɡ 温度
ɡāo)
恒温(héngwēn)蒸降低温度 发
C
D
E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质量
④溶液状态 ⑤溶质质量分数 ⑥溶解度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三、结晶(jiéjīng)
1. 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jīngtǐ)
2. 结晶 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操作步骤依次是 。
第三十页,共三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在一定温度下,该 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⑴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6.气 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1.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5 )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A.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ǎo hé rónɡ yè)。B.降低温度时,不饱和食盐水可能变成饱和食盐水。g.趁热过滤
九年级化学: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
物质的溶解性.知道饱和学一、影响想与启示】【应用】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活动与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①降低温度(一般情况)②蒸发溶剂毫升蒸馏水,分别放入熟石灰,振荡,观察固体是否克蔗糖全部升高温度(一般情况)②增加溶剂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烟花绽放 D.木已成舟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做导线 B.金子做金箔C.铁制炊具 D.氢气做燃料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气体的气味C.点燃酒精灯D.熄灭酒精灯4.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12个中子,该粒子是()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D.阴离子5.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中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各组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蒸馏水B.啤酒汽水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牛奶硬水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B.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9.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 B.③④ C.②⑦ D.②⑥⑦10.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A.铁元素B.铁原子C.铁离子D.铁单质11.下列同组物质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和氮气 B.水和氧气 C.汞和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水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B.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13.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身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14.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4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化学符号填空: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2个氧原子;3个氢分子;氧化铁.16.(2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17.(3分)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Z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18.(3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试管中的气体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一条即可)19.(4分)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O2和18g水,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A中含有的元素是;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若一个A分子中不超过8个原子,则A的化学式为.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0.(2分)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21.(2分)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22.(3分)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燃烧(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3)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变红色.23.(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CO2,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4.(10分)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做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2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①玻璃管中的现象是.②右边酒精灯上方的导管口有出现.③右边酒精灯的作用是.④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3)如图3是探究铁生锈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形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4)硫酸亚铁能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现有纯净的铁粉112g,与足量的稀硫酸(H2SO4)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词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烟花绽放 D.木已成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绽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做导线 B.金子做金箔C.铁制炊具 D.氢气做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金子做金箔是利用金的延展性好和光泽,属于物理性质;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A、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子做金箔是利用金的延展性好和光泽,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铜、金、铁和氢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气体的气味C.点燃酒精灯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分析】A、根据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12个中子,该粒子是()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D.阴离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已有的微粒中各微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说明微粒带正电,则该微粒是阳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中各微粒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5.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内中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内质子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得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氢元素和氧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6.下列各组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蒸馏水B.啤酒汽水C.冰水混合物矿泉水D.牛奶硬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啤酒、汽水都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牛奶、硬水都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啤酒、汽水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牛奶、硬水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B.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以做食品保护气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再增加;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是氮气;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空气质量.【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是不会改变的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再增加;故选项错误;B、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错误,是氮气;故选项错误;D、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解答;B、根据微粒的特点进行解答;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D、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正确;B.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错误.故选D.【点评】通过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原子的构成,处理问题;了解常用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9.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 B.③④ C.②⑦ D.②⑥⑦【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核的组成和特点来考虑本题.【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万分之一,但却集中了整个原子的主要质量,因为电子质量太小了,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核的认识,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情况.10.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A.铁元素B.铁原子C.铁离子D.铁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由题意可知: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解答】解:青少年应该多吃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它存在于一些化合物中.故选A.【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11.下列同组物质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和氮气 B.水和氧气 C.汞和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水【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火灾都可用水扑灭B.所有的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C.所有的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D.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A、火灾是否可以用水应根据燃烧的物质确定.B、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C、气体、液体燃烧发出的是火焰、固体直接燃烧发出的是光.D、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解答】解:A、火灾是否可以用水应根据燃烧的物质确定,电路失火不能用水;故错;B、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的急剧膨胀,不一定需要燃烧;例如高压锅爆炸;故错;C、气体、液体燃烧发出的是火焰、固体直接燃烧发出的是光;故错;D、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故对.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氧化反应、爆炸、自燃等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会使人中毒身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较易.14.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鉴别CO、O2、CO2三种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CO、O2,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CO;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氧气不能,无法鉴别CO、O2,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化学符号填空: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O;2个氧原子2O;3个氢分子3H2;氧化铁Fe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解答】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的镁元素为+2价可表示为: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表示为:2O.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氢分子可表示为:3H2.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答案为:O;2O;3H2;Fe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固体碘和碘蒸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Z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由题意可知,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Z能生存气泡,说明了Z位于氢的前边,X、Y位于氢的后面;由把Y浸入到X与硫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Y的表面生成一层X.可知Y的活动性比X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Y>X.由于镁位于氢的前边,能与盐酸反应,符合Z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该反应的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填:Z>Y>X;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点评】根据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这一点要求学生要牢牢的掌握.1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试管中的气体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不污染环境(答出一条即可),检验B 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从该实验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答出一条即可)。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D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6.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
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质量一定减少(jiǎnshǎo)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kèshí)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róngzhì))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
不同的物质 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盐和蔗糖可溶于水,而
氢氧化钙 则较难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溶剂 中的溶解性不同。如食用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
A.生石灰 B.氯化钠
C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五页。
9.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 少(jiǎnshǎo)(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A、B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5)在一定温B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
溶?
。
不是(bù shi)
2021/12/11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10.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导学案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一、目标定向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固体物质溶解度表示该物质在。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观察表6-9,根据常温下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
3、绘制溶解度曲线,是以横坐标,以为纵坐标。
4、观看溶解度曲线表6-13,绝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后3空填物质化学式)三、同伴互导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1、溶解度定义中注意的地方。
2、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五、练习检测1、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A.、增加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2、为了使熟石灰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固体熟石灰B、升高温度C、加入水D、降低温度3、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A、温度的高低B、溶剂的多少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4、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克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20℃时NaNO 3的溶解度为36g 表示 。
5、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b(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__. (2) 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c (3) t 3℃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4) t 2℃时,a 与c 溶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由上图你还能获的什么信息?__________________.六、补充学习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一个小空,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
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一、目标定向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如:食盐和蔗糖溶于水,而氢氧化钙溶于水。
(填“易”或“难”)②同一物质在的溶解性不同。
如:食用油于汽油,但却溶于水。
(填“易”或“难”)③溶解性还与有关。
对于多数物质随着升高,其溶解性(填“越大”或“越小”);而相反,温度越高,其溶解性。
2、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在水中难溶的物质,常用、等有机溶剂来溶解。
3、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①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三、同伴互导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1、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两个重要因素?2、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吗?五、练习检测1、下列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关的是()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③溶剂的量④温度⑤固体溶质的形状A.①③⑤B.①②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2、25℃时,从某饱和食盐水中取出一部分,则剩下的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D.稀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非常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4、下述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5、20℃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6、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九年级化学下册 6.3物质的溶解性1同步导学 湘教版
第三节-1 物质的溶解性一.我思我学:填一填: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如果我们想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究竟谁更强,应该怎样操作?下列情形能比较出二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吗?①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一杯水和一盆水中②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20℃和80℃的同样质量的一杯水中③在同样温度下,同样质量的水中,分别任意放入少量的蔗糖和氯化钠。
可见,我们要得出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必须控制哪些变量?填一填:我们通常用_________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克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克数。
如没有指明溶剂,则一般是指______溶液。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而蔗糖的溶解度为204 g ,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20℃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更强。
二.同步导学:评价要点:1.知道: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
2.知道: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熟悉常见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归纳整理: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是否能够再溶解某种物质而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里所含某种溶质的多少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这是两种不同的对溶液分类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2.溶液的饱和与否,在改变条件后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绝大多数物质来说: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质量可通过溶解度体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相对质量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6.1物质的溶解学案 湘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6.1物质的溶解学案湘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基础上着重理解溶液②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③认识水溶液的某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广泛用途与人生活息息相关。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2、教学重点::①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②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④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3、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过程:【引入】本节课起我们将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将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像我们将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糖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碘酒等等。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
【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应用。
【教师引导】物质分散到水中情况是否一样?【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交流讨论】看情况可以提示从相同和不同之处入手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溶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溶液的概念均匀——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不断地运动、扩散、无规则运动到一定程度,均匀分散;稳定不易分离——只要水不蒸发还有温度不变,就不会分离成两种物质聚在一起。
【总结】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练习】1、课本第159页第2题(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2、课本第158页第1题【联系实际问题】1、为什么在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例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固体就慢,在溶液中是由于粒子分散无规则运动,碰撞几率高。
2、动物摄取养料:米消化成葡萄糖溶液蛋消化成味精一类物质——氨基酸油消化成肥皂一类物质3、植物获得养料:肥料有机物腐熟过程成为可溶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现象(xiànx氯iàng化):钠全部溶解,
氢氧化钙没有全部溶解。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 解性不同
12/11/2021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
活动与探究:
实验 2 (shíyàn)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植物油,
左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右边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分 别振荡,观察现象。
第三节 物质 的溶解 (wùzhì)
性
12/11/2021
第一页,共三十四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
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和不饱和溶液
的 (bǎo hé rónɡ yè)
概念;
3、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在生产、生 活中
的应用。
12/11/2021
第二页,共三十四页。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160
温
150
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40
℃
130
溶
解
120
度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100
(2)溶解度曲线
90
80
70
. .
.
硝
.酸
钾
.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 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44g70℃
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60时g氯化钾的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不瞒大家说,老师提起做饭就头疼。
一次我做饭时,忙忙碌碌,油盐糖醋面都粘在衣服上,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污渍呢?生:洗。
师:用什么洗?生:用水洗。
师:水起了什么作用?生:溶解。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溶解。
[板书]物质的溶解师出示教学目标[大屏幕]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刚才我说的这几种物质都能够溶解吗?生:自由回答。
师:果真这样吗?咱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实验探究一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面粉放入水中豆油放入水中食盐放入水中糖放入水中食粗放入水中师:下面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生:实验并回答。
师:[追问]那么这些状态都是溶于水吗?生: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么我们不能说物质在水中溶解,而只能说物质在水中分散,共有几种情况?[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生: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看面粉分散在水中,振荡后,悬浮在水中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生:固体。
师:我们把这样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答。
[板书]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师:面粉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我们仔细观察:振荡静置后,面粉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会分层,我们就说它不均匀,不稳定。
那老师衣服上的面粉如何除去呢?生:洗。
师:用水洗后如不干净,可再次用水漂洗。
师:豆油分散在水中,振荡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生:液体。
师:我们把这样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1 物质的溶解性一.我思我学:填一填: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如果我们想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究竟谁更强,应该怎样操作?下列情形能比较出二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吗?①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一杯水和一盆水中②将蔗糖和氯化钠分别放入20℃和80℃的同样质量的一杯水中③在同样温度下,同样质量的水中,分别任意放入少量的蔗糖和氯化钠。
可见,我们要得出它们的溶解性大小,必须控制哪些变量?填一填:我们通常用_________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克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克数。
如没有指明溶剂,则一般是指______溶液。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而蔗糖的溶解度为204 g ,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20℃时,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更强。
二.同步导学:评价要点:1.知道: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
2.知道: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熟悉常见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归纳整理: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是否能够再溶解某种物质而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里所含某种溶质的多少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这是两种不同的对溶液分类的方法,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2.溶液的饱和与否,在改变条件后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绝大多数物质来说: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质量可通过溶解度体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相对质量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难溶物质 易溶物质 稀溶液 浓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升温、添加溶剂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添加溶质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不同温度下或不同溶质的溶液难以比较。
例题解析:1.某温度下,100g 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现向其中加入4.4g 硝酸钾晶体和5.6g 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006.56.311004.4631⨯+-+g g g g 。
B.31.6%C.%1006.54.41004.46.31⨯+++g g g gD.%1006.51004.46.31⨯++g g gg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 ,而且该溶液已经饱和,所以这是此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了,而如果将所加的4.4 g 硝酸钾晶体完全溶于5.6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达到44 % ,这远远超过了最大限度,是不可能的。
所以,实际上4.4 g 硝酸钾晶体根本不可能完全溶解于5.6 g 水中,因此C 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B 。
2.如右图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 。
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 与食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当不断加入食盐后溶液的密度增大,蒸发皿所受浮力加大,排开水的体积减小,h 也随着减小。
但当溶液饱和后再加食盐就不能溶解了,溶液的密度也不再改变了,所以当h 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变化了。
故应选择C 。
三.随堂检学:(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 .非常浓的溶液B .很稀的溶液C .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 .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比较项目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意 义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受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溶液中溶质、溶剂相对质量的表示,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温度要求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饱和 不一定 单 位g 一两者联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不超过溶解度的范围内变化。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2.向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 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 )A .溶液质量增加B .溶质质量增加C .溶质质量分数增加D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3.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室温时,从100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 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A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B 、变成不饱和溶液了C 、硝酸钾质量没变D 、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没变5.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A 、1:5:6B 、1 : 4:5C 、20:1:21D 、5:1:66.能证明某KCl 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 晶体析出;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 晶体析出;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 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二)填空题: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_________、 、 _三个因素有关。
②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2.硝酸铵在10℃时溶解度为140 g ,这说明在10℃时有________g 硝酸铵溶解在100 g 水中就可以得到__________ g 硝酸铵的饱和溶液。
若70 g 硝酸铵溶解在55 g 水中,可得到_________ g 硝酸铵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若75 g 硝酸铵溶解在50 g 水中,则可得到__________g 硝酸铵的___________溶液。
3.如图在三只烧杯中盛有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加入30克、40克、50克蔗糖,用 玻璃棒充分搅拌溶解,最后情况如图,请你判断: 中溶液一定饱和,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中和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四.活用所学:(一)选择题:1.某温度时,向100克NaCl 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并充分搅拌,则NaCl 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和NaCl 的溶解度分别会( )A 、都增大B 、都减小A B CC、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解度不变D、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溶解度减小2.某温度下,1 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20g,若向此饱和溶液中加入8 g水和2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20%B、大于20%C、小于20%.D、无法计算3.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要使弹簧秤读数保持不变,在恒温条件下,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悬挂物不参与反应)()A.同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 B.水C.硝酸钾晶体 D.氯化钠晶体(二)填空题:1.因为在同一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______(填>、<或=)碳酸钙的溶解度,所以人们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的存在。
若将5克氧化钙溶于95克水中,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不超过__________(填“1%”或“5%”或“6.6%”)。
2.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你知道药酒中酒精的功效吗?(2)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随堂检学一.选择题:1、D 2、D 3、C 4、D 5、A 6、D二.填空题:1、①溶剂、溶质、温度;②略;2、140;240;125;不饱和;120;饱和;3、C 、A、B和C中活用所学:一.选择题:1、C 2、A 3、AD二.填空题:1、>、CO2、1% ;2、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Ⅲ、加溶质或蒸发水三.简答题:1、酒精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名贵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这是水所不能达到的。
2、a <s ,因为a表示100克溶液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而s则表示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