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教学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讲课方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此中,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课的要点,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方第一章第二节“太阳辐射与地球”知识的进一步延长,又是后边学生学习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波及部分理论知识,学生自学有难度,讲堂讲课中应多联系实质生活。
【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高一学生经过初中有关气温的学习,以及在第一章第二节中对于太阳辐射的学习,具备必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物体辐射与能量的关系,学生的认识几近为零,需教师适合增补。
在能力层面上,高一学生仍存在提守信息及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教师合理设问,逐渐指引。
【讲课策略】鉴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导教课方案的问题研究型学习。
【讲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主要特色及与人类的关系。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第1页/共8页2、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有关表示图,比较三种辐射及大气对它们的削弱状况,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可连续发展看法,建立节俭能源、低碳环保的意识。
【讲课重、难点】讲课重、难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打破举措:以研究活动为“学习支架” ,经过生生、师生讨论,破解学习阻拦。
【讲课协助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导教课方案【讲课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防范所种庄稼遇到霜冻危害,在暮秋的夜晚,率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学生能够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4.学生能够说出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学生通过对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了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得到培养。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培养了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天气现象的科学剖析,学生能够破除封建迷信,培养了科学精神,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学情分析
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培养了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 1.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一案到底”的方式组织课堂,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其求知欲。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气环境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课堂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地理素养。此外,还结合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大气层为什么能维持地球生命?”“气象灾害如何形成?”等。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对大气环境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参与度和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掌握大气环境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层的基本结构,掌握大气层的组成及功能。
2.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平运动(风)和垂直运动(上升气流、下沉气流)。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
2022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分课时教学案(共21课时)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地球自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地球自转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1)侧视:________________。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周期特别强调: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或者说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思维拓展]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________。
(2)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时;南、北纬60°纬线上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湘教版必修1
2.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课堂笔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作业完成后,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和技能。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1.讲解大气层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的特点及各层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2.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解释大气对地表温度的调节机制。
3.分析大气污染的种类、成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煤炭燃烧等,以及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如清洁能源推广、减排政策、植树造林等。
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大气环境的知识?”“大气污染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大气层结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知识点。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大气环境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或网络资源,查找我国某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制作一份关于该城市大气环境状况的报告,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物浓度、主要污染源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4.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设计5道填空题、3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涵盖大气层结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知识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大气层的结构及各层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及其对地表温度调节机制的理解。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3《大气环境》教案2
大气的运动一、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Ⅰ、Ⅱ提问:这两幅图分别表示风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Ⅰ:夏天的夜晚,人们来到河边散步,感受到阵阵凉风的吹拂,心情非常舒畅。
Ⅱ:狂风刮断了电线、毁坏了房屋、庄稼,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这些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运动的规律又如何呢?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讨论出示自学提纲投影片Ⅲ1.什么叫热力环流?它是怎样形成的?2.什么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何关系?风速又将怎样变化?4.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将怎样偏转?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有何关系?5.近地面附近的风与等压线关系如何?6.为什么说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提纲看书思考,勾划重点,相互讨论,并将疑难问题记下来。
三、精讲释疑第一部分:热力环流1.出示投影片Ⅳ1如果A、B两地温度相等,那么,这两个气柱内大气的密度、质量如何?(相等)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会不会产生大气的运动?(不会)2.出示投影片Ⅳ2如果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而附近B地空气相对较冷,这时,A、B两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产生怎样的运动?(A地空气上升,B地空气下沉)那么A、B两地上空的空气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A地上空密度增大,B地上空密度减少)气压有何变化?(A地上空气压升高,B地上空气压降低)3.出示投影片Ⅳ3我们知道,空气的流动与水的流动有相似之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气流呢?(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如投影图所示,气流从A地上空流向B地上空。
那么A、B两地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气流方向又怎样呢?(A地气压低,B地气压高,气流从B地流向A地)应该注意的是,就同一地方而言,近地面的气压总比其高空的气压要高,例如,A地近地面气压比其高空气压是否要低呢?(不是,A地近地面气压比其高空要高)为什么?(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其高空大),那么,图上标A地近地面气压低是什么含义?(指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B地而言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够应用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分析几种常见的风的形成;
2.掌握气压高低的判读方法;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4.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和风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学习任务单,明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动画的形式演示风的形成过程和变化情况,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以实物的形式演示,调动多感官参与,加深学生对风向及各种作用力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认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互助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还较薄弱,所以我设计了微课和PPT用动画形式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风向的形成原理,较直观形象,利于突破难点;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助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 湘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
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录像】在熟悉的乐曲中师生一起收看一段央视的昨晚天气预报录像。
【引入新课】气象预报员为什么能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气压系统与天气,在最后也请同学们来当一回气象预报员。
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word教案3
第 2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创设情境)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
请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生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
师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推进新课师假设地面上有A、B、C 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
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图1)。
试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生大气稳定状态,如图 2 所示。
师据图讲解,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 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
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p gh,这里为同一高度,h是不变值,因此 p大,P也大。
那么在A高空由于p增大,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 两地高空的高气压。
另外在B、C 两地放一些大冰块, B、 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 C两地的小密度(图3)。
也就是形成了B 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
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两地则为高气压。
就形成了如图 4 的等压面。
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 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
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图5)。
师在上述热力环流中,A处近地面为低气压,高空为高气压。
是否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低?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所说的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这里的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气压比较。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湘教版 必修1
大气环境(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以及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跨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等。
(2)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 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3)教学目标• 说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海陆气压分布的影响;• 说明南半球气压带纬向分布较北半球明显的原因;• 举例说明冬夏海陆气压中心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说出什么是季风环流,说明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说出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4)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二、知识结构(见上节)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板书)【学生思考】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回答课本P52——活动1。
【教师归纳】南北纬10°~20°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接地带。
高中地理 第二章 2.3 大气环境教案2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大气环境学时:1学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位于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通过热力环流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常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这一节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贫乏;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对于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存在困难;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缺乏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针对学生以上特点,应采取多媒体、板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⑵、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过程的能力;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过程五、重难点的突破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的概念和锋的概念与分类2.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锋面系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常见天气系统与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与天气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从过年到现在,抚远的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穿的衣服由厚变薄,如果现在这个厚度的衣服在夏季穿什么感觉?(热)冬季穿呢?(冷)随着季节的变化,为什么我们穿的衣服厚度也变了呢?(天气变化)为什么天气会变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引起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高中阶段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锋面气旋。
我们先来探究锋面系统。
【活动】预习检测教材中锋面系统部分提到了哪些地理名词?学生回答: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面、冷锋、暖锋。
(实际上还有一个,一会同学们认真听,找到这个名词)教师引导,学生展示:1.气团: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称之为气团。
2.分类: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表格对比分析:从定义、性质、对流经地区天气影响方面区分冷气团和暖气团练习:如果此时暖气团来抚远,会给抚远带来什么样的天气?(使天气变暖,天气晴朗)如果是冷气团控制抚远呢?(天气变冷,天气晴朗)过度:那如果冷暖气团同时来,会形成什么天气?播放冷暖气团相遇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得结论:冷暖气团相遇的分界面为锋面。
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气团在锋面之上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手势技巧:掌、拳相交的手势代表锋面。
拳代表冷气团,掌代表冷气团。
过度:根据掌、拳各自势力的强弱演示对锋面进行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大气环境》教学设计
b.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
c.你认为未来大气环境治理的趋势是什么?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作业提交时,请附上作业过程中的思考、心得体会,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3.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空气质量,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研究大气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课堂讨论和辩论,让学生针对大气环境问题展开思考,激发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对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大气环境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4.学生讨论: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热烈的讨论。
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布置与大气环境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大气层结构、大气环流、大气污染等方面。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标注各层的特征及其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3节 第3课时 大气环流课件 湘教版必修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典例剖析
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 的位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 )
A.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D.总是以赤道为中心
(2)赤道低气压带所控制的地区( )
A.盛行上升气流 B.多大风天气
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 也在变化。
受影响气压带
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
7月
_北__半球的副 热带高气压带
被_亚__洲__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仅在 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
北半球的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如亚洲高压 1月 _副__极__地__低__ (_蒙__古__—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压)切断,副极
(1)风带和气压带的相对位置在其移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根据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判断春秋分日、夏至日 和冬至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哪些地区可能出现不同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的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海陆 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学会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 界气候的影响。
课堂导学·探究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基础梳理 1.主要形成因素 _热__力__因素和_动__力__因素。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重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理解本节内容相对不是很难||,但本节是重点||,需要学生们熟练的掌握||。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北半球的__________带和南半球的__________带||。
(2)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__________分布||。
夏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冬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
(2)分布:
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__________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呈__________分布||。
(3)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__________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____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
(2)季风的形成:受__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三、探究问题
1、下面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①、②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四、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探究问题中(3)(4)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探究问题中(3)(4)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下图的上部是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一般情况||,下部表示大气的运动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带看①是__________带||,②是__________带||。
(2)从近地面风带看③是________带||,④是________带||。
(3)气压带、风带是随________的移动而移动的||,图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大约在________日(北半球节气)前后||。
(4)从世界降水带看||,②处属于________带||,但对大陆________岸而言||,因受________风与台风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整理内化
1、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