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选修4:专题1专题综合检测 含解析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解析:选A。
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电极,负极、正极反应分别为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区域硫酸锌溶液中迁移,故A正确,B、C、D错误。
2.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推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选项M N PA 锌铜稀硫酸溶液B 铜锌稀盐酸C 银锌硝酸银溶液D 锌铁硝酸铁溶液解析:选C。
依据试验现象可知,M为原电池的正极,N为原电池的负极,N比M活泼,P 中的阳离子在M电极上析出并附着,C项符合题意。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淌,电子从a极流向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解析:选B。
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因活动性a>b(碳棒),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a(负)极:a-n e-===a n+(氧化反应),b(正)极:n H++n e-===n2H2↑(还原反应)。
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流计流向b极。
4.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解析:选D。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三单元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 +n H 2O===M(OH)n +n2H 2↑B .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C .金属在一般状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D .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解析:选C 。
A 中金属腐蚀的本质应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本质为M -n e -===M n +;B 选项中Sn 、Fe 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Fe -2e -===Fe 2+,铁先被腐蚀。
常温下,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 +2H 2O +O 2===2Fe(OH)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 -2e -===Fe 2+B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 2O +O 2+2e -===4OH -C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简洁腐蚀解析:选A 。
由原电池反应式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 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O +O 2+4e -===4OH -,所以A 对,B 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 错;依据原电池原理,钢柱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简洁腐蚀,D 错。
3. 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B .将石墨电极改成Mg 电极,难以观看到铁锈生成C .若向自来水中加入少量NaCl(s),可较快地看到铁锈D .分别向铁、石墨电极四周吹入O 2,前者铁锈消灭得快解析:选D 。
铁是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成Fe 2+,在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H -,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A 项正确;将氧气吹向石墨电极的腐蚀速率比吹向铁电极快,D 项错误;向自来水中加入NaCl(s),可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力量增加,加快腐蚀速率,C 项正确;但若将石墨电极换成Mg 电极,则负极为Mg ,Fe 被爱护,难以看到铁生锈,B 项正确。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则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析:选B。
标准状况是指0 ℃、101 kPa,而热化学方程式若不注明条件则是指25 ℃、101 kPa。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ΔH=-196.6 kJ·mol-1B.H2(g)+12O2(g)===H2O(l)ΔH=-285.8 kJ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D.C(s)+O2(g)===CO2(g)ΔH=393.5 kJ·mol-1解析:选C。
A中漏掉了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中ΔH的单位应是kJ·mol-1,D中C(s)与O2反应是放热反应。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取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A—A B—B A—B生成1 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436 kJ 243 kJ 431 kJA.1/2A2(g)+1/2B2(g)===AB(g)ΔH=-91.5 kJ·mol -1B.A2(g)+B2(g)===2AB(g)ΔH=-183 kJ·mol -1C.1/2A2(g)+1/2B2(g)===AB(g)ΔH=91.5 kJ·mol-1D.2AB(g)===A2(g)+B2(g)ΔH=183 kJ·mol-1解析:选C。
B选项,ΔH=E键能(反应物)-E键能(生成物)=(436+243) kJ·mol-1-2×431 kJ·mol -1=-183 kJ·mol-1,说明A2(g)和B2(g)反应生成AB(g)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错误。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3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如图是电解熔融NaCl制备金属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通过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石墨电极为正极C.Na+在铁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钠原子D.装置中两个电极可以互换解析:选C。
若两个电极互换,阳极则是铁失电子生成Fe2+,那么在阴极得到的金属钠中就会有杂质铁,所以两个电极不能互换。
2.有关甲、乙、丙、丁四个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负极反应式为2H++2e-===H2↑B.乙中阳极反应式为Ag++e-===AgC.丙中H+向碳棒方向移动D.丁中电解开头时阴极产生黄绿色气体解析:选C。
由图可知,甲、丙是原电池,甲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 Zn2+,A项错误;丙中Fe为负极,碳棒为正极,H+向碳棒方向移动,C项正确;乙、丁为电解池,乙中Ag为阳极,自身失去电子,B项错误;丁中放电挨次为I->Cl-,开头时阳极产生碘单质,阴极产生H2,D项错误。
3.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解析:选A。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左边的装置为原电池而右边的装置为电解池。
依据原电池原理,较活泼的一极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Zn为负极,Cu为正极。
再依据电解原理,Y与Zn 片相连为阴极,X与Cu片相连为阳极,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还原反应);X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氧化反应)。
Y极上H+放电,同时产生了OH-,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呈红色。
4.用石墨电极电解NaBr的水溶液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解时阳极得到Br2,阴极得到NaOH和H2B.若取阳极四周的溶液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C.若取阴极四周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D.若取阳极四周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苯,振荡静置后上层溶液呈橙红色解析:选B。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4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舞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解析:选B。
A项由于煤的主要成分为碳,它燃烧的主要产物为CO、CO2,故不符合题意;C项,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会加大汽油的使用量,排放出更多的CO、CO2,不符合低碳生活;D项,使用电动车能削减CO2的排放,不能限制使用,D项与题意要求不符。
2.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101 kPa时,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H2的标准燃烧热为571.6 kJ·mol-1B.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 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C.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D.相同条件下,假如1 mol H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H2所具有能量为E2,则2E1=E2解析:选B。
A项,H2的标准燃烧热指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错误;C项,浓H2SO4溶解要放出热量,错误;D项,2HH2放出能量,所以2E1>E2。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标准燃烧热B.由N2O4(g)2NO2(g)ΔH=-56.9 kJ·mol-1,可知将1 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56.9 kJC.由: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D.已知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1,则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解析:选D。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2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取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483.6 kJ解析:选C。
A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反应热的单位;B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项,ΔH的单位错误。
2.下列对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分子H2和一分子Cl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B.1 mol H2和1 mol Cl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C.在25 ℃、101 kPa时,1 mol 气态H2和1 mol 气态Cl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D.在25 ℃、101 kPa时,1 mol 气态H2和1 mol 气态Cl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气体,吸取的热量为184.6 kJ解析:选C。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值与具体化学反应相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粒子数目,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故A项错误;同时在描述反应时应说明外界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吸热或放热,故B、D项错误。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a kJ·mol-1(a=-297.2)。
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S(g)+O2(g)===SO2(g)ΔH=b kJ·mol-1,则a>bC.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D.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取148.6 kJ的热量解析:选D。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选修:专题专题综合检测 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因为CH3COOH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比盐酸消耗的NaOH用量少C.足量Zn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同,放出H2的速率不等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钠溶液和醋酸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解析:选C。
电解质的强弱在于能否完全电离,与导电能力的强弱无必然联系。
强电解质稀溶液中溶质虽完全电离,但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也会很弱,故A错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虽不完全电离,但存在电离平衡。
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能较小,但消耗离子后可通过平衡移动补充。
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提供离子能力是同等的,故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耗用NaOH的量是相同的,与Zn 反应产生H2是等量的,所以B错误,C正确;D选项中醋酸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产生的CH3COO-肯定比等条件下的醋酸钠少,所以D错误。
2.将0.1 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90 ℃,溶液的pH不变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钾C.硫酸D.硫酸铵解析:选C。
在NaCl和KOH的溶液中,H+的唯一来源是H2O的电离,因为H2O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升温时,H2O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pH减小,A、B错误;在硫酸溶液中,H+主要来自H2SO4的电离,H2SO4是强酸,完全电离,故升温时c(H+)几乎不变,pH不变,C正确;在硫酸铵溶液中,NH+4+H 2O NH3·H2O+H+,水解是吸热过程,升温时c(H+)增大,pH减小,D错误。
3.向三份1 mol/L Na2CO3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Cl、Na2S、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O2-3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解析:选A。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三单元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已知航空母舰的主体是钢铁,减弱甲板的腐蚀是航母制造过程中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某同学设计如图试验,请依据铁处于Ⅰ、Ⅱ、Ⅲ三种不同的环境中被腐蚀的快慢,推断在母舰甲板上最好嵌上的固体应为()A.铁B.锌C.碳D.铜解析:选B。
母舰甲板嵌上固体锌后,能起到腐蚀锌爱护铁的作用。
2.以下防腐措施中,属于电化学爱护法的是()A.用氧化剂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稳定的氧化物爱护膜B.在金属中加入一些铬或者镍制成合金C.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一锌锭D.在金属表面喷漆解析:选C。
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分装上锌锭,能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为负极,被腐蚀,铁被爱护。
3.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掩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低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可对铜起爱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生成Cu2(OH)3Cl掩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解析:选D。
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A正确;锡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被腐蚀,从而铜被爱护,B正确;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腐蚀快,C正确;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中发生原电池反应,属于化学反应,D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钢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3e-===Fe3+B.MgAl及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MgC.无隔膜电解饱和NaCl溶液所得产物之一是“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D.H2O2燃料电池中的电解液为H2SO4,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解析:选C。
钢铁腐蚀中首先是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Mg-Al及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负极材料应当是铝;H2O2燃料电池中,当电解液为H2SO4时,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3课时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已知:C(s)+O2(g)===CO2(g)ΔH1CO2(g)+C (s)===2CO(g)ΔH22CO(g)+O2(g)===2CO2(g)ΔH34Fe(s)+3O2(g) ===2Fe2O3(s)ΔH43CO(g)+Fe2O3(s)===3CO2(g)+2Fe(s)Δ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推断正确的是()A.ΔH1>0,ΔH3<0B.ΔH2>0,ΔH4>0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解析:选C。
A.C(s)、CO(g)在O2(g)中燃烧生成CO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ΔH1<0、ΔH3<0。
B.CO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ΔH2>0;Fe(s)与O2(g)反应生成Fe2O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4<0。
C.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依据盖斯定律,由②+③可得①,则有ΔH1=ΔH2+ΔH3。
D.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依据盖斯定律,由③×3-⑤×2可得④,则有ΔH4=3ΔH3-2ΔH5。
2.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Q1 kJ·mol-1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Q2 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57.3B.Q2>Q1>57.3C.Q1<Q2=57.3 D.无法确定解析:选C。
由于CH3COOH在水溶液中未完全电离,反应过程中连续电离会吸取一些热量,故放出的热量较少。
3.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试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向量热计中加入盐酸,搅拌后的温度为初始温度B.试验中可使酸或碱略过量C.向量热计中加入碱液时,碱液的温度应与酸的温度相同D.可以用KOH代替NaOH,浓硫酸代替盐酸解析:选D。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化学选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2.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483.6 kJ 4.下列对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H2和一分子Cl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B.1 mol H2和1 mol Cl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C .在25 ℃、101 kPa 时,1 mol 气态H 2和1 mol 气态Cl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 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D .在25 ℃、101 kPa 时,1 mol 气态H 2和1 mol 气态Cl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5.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选修:专题 模块综合检测 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2-3+H2O HCO-3+OH-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 2O Al(OH)3+3H+明矾净水C.TiCl 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用TiCl4制备TiO2D.SnCl 2+H2O Sn(OH)Cl↓+HCl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解析:选D。
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除油污;D 项,根据平衡移动,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平衡向氯化亚锡水解的方向进行,所以应加入盐酸。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B.如果某化学反应的ΔH和Δ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比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快解析:选C。
A项中分子数目不一定变化,如气体等体积的反应,A不正确。
B项中若ΔH和ΔS均小于0,反应可能自发,和温度有关。
D项中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性质,与吸热和放热反应无关。
3.平衡有多种类型,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
下列不存在平衡的是(不考虑水的电离平衡)()A.稀醋酸水溶液中B.氢氧化钙悬浊液中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混合物中D.稀氯化钠水溶液中解析:选D。
A项中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B项中存在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平衡,C项中存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平衡,D项中氯化钠是强电解质,不存在平衡,故选D。
4.反应A(g)+3B(g)2C(g)+2D(g),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D)=0.4 mol/(L·s)B.v(C)=0.5 mol/(L·s)C.v(B)=0.6 mol/(L·s)D.v(A)=0.15 mol/(L·s)解析:选B。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3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上升,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ΔH 2>ΔH 3B .ΔH 1<ΔH 3C .ΔH 1+ΔH 3=ΔH 2D .ΔH 1+ΔH 2>ΔH 3解析:选B 。
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ΔH 1>0,1 mol 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上升,为放热过程,故ΔH 2<0,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 mol CuSO 4(s)和5 mol 水,然后1 mol CuSO 4(s)再溶于水。
CuSO 4·5H 2O 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即ΔH 3>0。
依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ΔH 1=ΔH 2+ΔH 3,分析得到答案:ΔH 1<ΔH 3。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稀HCl 和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稀H 2SO 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 2SO 4(aq)+12Ba(OH)2(aq)===12BaSO 4(s)+H 2O(l) ΔH =-57.3 kJ·mol -1B .1 mol CO(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556.0 kJ·mol -1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D .NaOH 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解析:选B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1专题综合检测.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地热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③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⑦⑧解析:选C 。
天然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新能源。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aO +H 2O===Ca(OH)2B .C +H 2O(g)=====高温CO +H 2C .HCl +NaOH===NaCl +H 2OD .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解析:选B 。
分解反应、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以及C +H 2O(g)=====高温CO +H 2等都是吸热反应。
3.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由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可知: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B .从C(石墨)===C(金刚石) ΔH =+1.19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D .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mol -1解析:选A 。
由于浓硫酸稀释是放热的,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反应时,放出的热量除反应热之外还有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故应该大于57.3 kJ ,A 正确;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吸收热量,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要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B 项错误;硫固体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等质量的硫燃烧时,硫蒸气放热更多,C 项错误;D 项中2 g 氢气燃烧放热285.8 kJ,2 mol 氢气燃烧放热应为571.6 kJ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化学选修4:高中同步测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四)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12N 2H 4(g)+12O 2(g)===12N 2(g)+H 2O(g) ΔH =267 kJ·mol -1 B .N 2H 4(g)+O 2(g)===N 2(g)+2H 2O(l) ΔH =-133.5 kJ ·mol -1 C .N 2H 4(g)+O 2(g)===N 2(g)+2H 2O(g) ΔH =534 kJ·mol -1 D .N 2H 4(g)+O 2(g)===N 2(g)+2H 2O(g) ΔH =-534 kJ·mol -1 2.已知H 2(g)+Br 2(l)===2HBr(g) ΔH =-72 kJ/mol ,蒸发1 mol Br 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 )A .404B .260C .230D .200 3.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则ΔH 1>ΔH 2D .CO(g)+H 2O(g)===CO 2(g)+H 2(g) ΔH >04.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单斜)===S(s,正交)ΔH=0.33 kJ·mol-1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D.①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5.已知反应:①25 ℃、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解析:选C。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ΔH<0,H2和F2反应生成HF(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F(g)分解生成H2和F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HF(g)转变为HF(l)放热,则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HF(l),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
D项图中1 mol H2和1 mol F2的总能量应高于2 mol HF气体的总能量。
2.下列变化肯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解析:选D。
A项不属于化学反应;B项中ΔH>0的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项中由于不知道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吸取的能量多少,不能比较二者的相对大小,不能推断反应的能量变化;D项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已知在相同状况下,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取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 2催化剂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 3催化剂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解析:选C。
由题意可以推想,假如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取能量,所以C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2O3的分解都应当是吸取能量的反应,故A、B、D错误。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3课时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质的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而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B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质被电解的过程C .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均可以导电D .电解质溶液在导电过程中肯定有新物质生成解析:选C 。
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被电解的过程,在电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而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 、B 、D 项正确。
电解质导电只有在电离的条件下,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才能导电,所以C 项错误。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 4、NaNO 3和NaCl 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首先析出的物质分别是( )A .Cu 和Cl 2B .H 2和Cl 2C .H 2和O 2D .Cu 和O 2解析:选A 。
本题考查离子的放电挨次。
解题时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然后依据放电挨次推断电极产物。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u 2+、Na +、Cl -、H +、OH -、SO 2-4和NO -3,阳离子的放电挨次为Cu 2+>H +>Na +,阴离子的放电挨次为Cl ->OH ->NO -3(SO 2-4),故首先析出的物质为Cu 和Cl 2。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其中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pH 渐渐减小的是( ) ①氯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稀硫酸 ⑤稀盐酸 ⑥硫酸钠溶液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④ D .②④⑥解析:选C 。
电解③、④、⑥实质为电解水,溶液浓度增大,③的pH 增大,④的pH 减小,⑥的pH 不变;⑤为电解HCl ,溶液浓度减小,pH 增大;①为放H 2生碱型,pH 增大,②为放O 2生酸型,pH 减小,故选C 。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未电解完)再加入肯定量的某种物质(括号内物质),能够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 .AgNO 3(AgNO 3)B .NaOH(H 2O)C .KCl(KCl)D .CuSO 4[Cu(OH)2]解析:选B 。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4课时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槽的阴极D.参与电解的阳离子往阴极移动答案:C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镀件上镀铜时镀件作阴极B.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解析:选D。
在镀件上镀铜时,要将镀件制品作阴极,金属铜作阳极,用含有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故A、B正确;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要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用含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故C正确、D错误。
3.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B.电解时阳极发生还原反应C.精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u-2e-===Cu2+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解析:选D。
电解法精炼金属铜时,粗铜作阳极,失去电子渐渐溶解,Cu2+得到电子后析出,附着在阴极上,故精铜作阴极;在电解池中,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A、B、C错误;越活泼的金属越易失去电子,故比铜活泼的Fe、Zn先失去电子,变成Fe2+、Zn2+进入溶液,然后是铜失去电子,变成Cu2+进入溶液,因Ag、Pt等金属不如铜活泼,故在铜溶解后便沉淀在阳极底部成为阳极泥,D正确。
4.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1的下列溶液。
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 mol·L-1 Ag+B.0.02 mol·L-1 Zn2+C.0.20 mol·L-1 Cu2+D.0.20 mol·L-1 Pb2+解析:选C。
由离子放电挨次可知,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Pb2+、Zn2+不放电,Ag+、Cu2+在阴极放电析出Ag、Cu,但在100 mL溶液中含Ag+为0.01 mol,Cu2+为0.02 mol,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可使Cu2+、Ag+完全放电,前者生成Cu质量为1.28 g,后者生成Ag质量为1.08 g。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
( ) (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4)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 ) (5)NH 4NO 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属于吸热反应。
( )解析:(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有化学能与光能或电能间的相互转化。
(3)物质在三态变化中涉及能量变化,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4)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5)该过程中没有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反应。
答案:(1)√ (2)× (3)× (4)× (5)×2.对于放热反应2H 2+O 2=====点燃2H 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选B 。
放热反应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释放给环境。
3.反应A +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 +B ―→X(ΔH >0),②X ―→C (ΔH <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选D 。
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凹凸来分析、解决问题。
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①的ΔH >0,为吸热反应,故可排解A 项和C 项。
反应②的ΔH <0,为放热反应,B 项错误,故选D 。
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澄清石灰水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头放入几块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 的盐酸于试管中。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化学优化方案—习题(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后达标巩固提升
[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C.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D.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解析:选B。
选项A,锌锰干电池工作后碳棒不变,错误。
选项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H2-2e-===2H+或H2-2e-+2OH-===2H2O,正确。
选项C,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硅,错误。
选项D,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错误。
2.美国海军海底战事中心与麻省理工高校共同研制成功了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D.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解析:选B。
Mg-H2O2燃料电池中Mg作负极:Mg-2e-===Mg2+,Pt作正极:H2O2+2H++2e-===2H2O,总反应式为Mg+H2O2+2H+===Mg2++2H2O,消耗H+,使c(H+)减小,pH增大,且H+移向正极。
3.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 Li++x e-===Li x C6,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Li x C6-x e-===6C+x Li+B.钴酸锂(LiCoO2)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C.放电时正极发生LiCoO2转化为Li1-x CoO2的反应D.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解析:选C。
放电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Li x C6-x e-===6C+x Li+,正极:Li1-x CoO2+x e -+x Li+===LiCoO2,所以放电时,正极Li1-x CoO2转化为LiCo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5·高考上海卷)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12O2+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选D。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反应的热效应不变,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而且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存在平衡转化率的提高与否,错误。
C.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也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要注明与反应的物质多少相对应的能量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2.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ΔH=-236.6 kJ·mol-1②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ΔH=-272.7 kJ·mol-1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解析:选D。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CH2===CH—CH===CH2(g)―→CH3—C≡C—CH3(g)ΔH=36.1 kJ·mol-1,这说明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吸热反应,因此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1,3丁二烯的总能量低于2-丁炔的总能量。
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1,3丁二烯比2-丁炔稳定性强,所以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的差值,但由于不能确定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的键能,因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D不正确。
3.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银器的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铜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解析:选D。
纯银器的表面在空气中易生成硫化物失去光泽;当镀铜铁制品镀层破损时,由于铁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铁作原电池的负极,加快铁的腐蚀;锌比铁活泼,当在海轮外壳上连接锌块后,锌失电子而海轮外壳被保护;要采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应将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作电解池的阴极。
4.(2015·高考天津卷)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2-4)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解析:选C。
A.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电池工作过程中,SO2-4不参加电极反应,故甲池的c(SO2-4)基本不变,错误;C.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 g 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2+为65 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错误。
5.(2015·高考海南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2 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55 kJ B.220 kJC.550 kJ D.1 108 kJ解析:选A 。
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燃烧会产生4 mol 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是n (C 3H 8)=[m (H 2O)÷M (H 2O)]×14=(1.8g÷18 g·mol -1)×14=0.025 mol ,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 =2 215 kJ ·mol -1×0.025mol =55.375 kJ ,与选项A 接近。
6.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 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 2+6OH -===IO -3+5I -+3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 2O +2e -===H 2↑+2OH -B .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 -3C .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 +3H 2O=====通电KIO 3+3H 2↑D .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解析:选D 。
结合题给电解槽装置,利用电解原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该电解槽的两极均为惰性电极(Pt),在一定条件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说明发生电极反应:2I --2e -===I 2,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可知,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阴极上溶液中的H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 2O +2e -===H 2↑+2OH -(或2H ++2e -===H 2↑),A 项正确。
阴极周围溶液中产生的OH -经阴离子交换膜移向左侧,并与左侧电极上产生的I 2发生反应:3I 2+6OH -===IO -3+5I-+3H 2O ,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电解结束时,左侧溶液中的IO -3经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液,B 项正确。
结合阴、阳极发生的反应及I 2与OH -的反应可知,电解槽内总反应为I -+3H 2O=====通电IO -3+3H 2↑,C 项正确。
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为2I -+2H 2O=====通电I 2+H 2↑+2OH -,D项错。
7.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 ,其他均为Cu ,则( )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解析:选A。
当多个池串联时,两电极材料活泼性相差大的作原电池,其他池作电解池,由此可知图示中左边两池组成原电池,右边组成电解池。
A.电子移动方向:电极Ⅰ→A→电极Ⅳ,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A正确。
B.原电池负极在工作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原电池正极得电子,铜离子在电极Ⅱ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该电极质量逐渐增大,C错误。
D.电解池中阳极为非惰性电极时,电极本身失电子,形成离子进入溶液中,因为电极Ⅱ为正极,因此电极Ⅲ为电解池的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错误。
8.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电极A反应式为2NH3-6e-===N2+6H+D.当有4.48 L 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 mol解析:选C。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8NH3-24e-+24OH-===4N2+24H2O正极:6NO2+24e-+12H2O===3N2+24OH-因为是碱性介质,所以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项,碱性条件下应生成H2O,错误;D项,根据正极反应式可知转移电子为0.26×24=0.8 mol。
9.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 ≡N 为942、O===O 为500、N —N 为154,则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 .194B .391C .516D .658解析:选B 。
由题图可知ΔH 3=-(ΔH 2-ΔH 1)=-[-2 752 kJ/mol -(-534kJ/mol)]=2 218 kJ/mol ,断裂1 mol N —H 键所需能量为(2 218 kJ -500 kJ -154kJ)×14=391 kJ 。
10.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ΔH 12H 2(g)+O 2(g)===2H 2O(g) ΔH 2C(s)+O 2(g)===CO 2(g) ΔH 3则反应4C 3H 5(ONO 2)3(l)===12CO 2(g)+10H 2O(g)+O 2(g)+6N 2(g)的ΔH 为( )A .12ΔH 3+5ΔH 2-2ΔH 1B .2ΔH 1-5ΔH 2-12ΔH 3C .12ΔH 3-5ΔH 2-2ΔH 1D .ΔH 1-5ΔH 2-12ΔH 3解析:选A 。
分别给已知方程式编号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所给方程式由③×12+②×5-①×2得到,故ΔH =12ΔH 3+5ΔH 2-2ΔH 1。
11.如图所示,将纯Fe 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饱和NaCl 溶液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连接电源负极,N 连接电源正极,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换成1 L CuSO 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B .M 连接电源正极,N 连接电源负极,将C 电极换成Cu 电极,电解质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则可实现在铁上镀铜C .M 连接电源正极,N 连接电源负极,当两极产生气体总量为22.4 mL(标准状况)时,则生成0.001 mol NaOHD.去掉电源,将M、N用导线直接相连,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C电极周围溶液变红解析:选D。
M连接电源负极,N连接电源正极,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换成1 L CuSO4溶液,工作一段时间后,铜在铁电极上析出,溶液中不会出现蓝色沉淀,A 项错误;若实现在铁上镀铜,则应该M连接电源负极,N连接电源正极,将C电极换成Cu电极,电解质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B项错误;M连接电源正极,N连接电源负极,只有碳棒上产生气体,不会生成NaOH,C项错误;将M、N用导线直接相连,在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则会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碳棒周围溶液呈碱性,溶液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