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概念和理论

合集下载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第九章社区照顾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社交互动。

为了使社区能够更好地照顾居民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社区照顾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1. 社区照顾的意义社区照顾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行为和系统。

它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首先,社区照顾能够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社区中,有一些居民可能有生活无法自理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和病患者等。

社区照顾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使得这些居民能够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区照顾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交互动和社会参与。

社区照顾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包括心理上的关怀和人际交往。

社区中的居民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与社区项目的实施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社交关系,提高社会参与度。

最后,社区照顾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提供照顾服务,社区能够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居民的社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将有助于社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 社区照顾的实施方式社区照顾可以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式:首先,社区可以建立照顾中心或机构,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培训等多种服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其次,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既增进了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另外,社区可以通过会员制度来提供照顾服务。

会员制度可以为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提供专属的服务,如老年人会所、残疾人协会等。

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社区照顾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虽然社区照顾的意义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社区照顾的资源分配不均。

第06章社区照顾

第06章社区照顾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案第六章社区照顾第一节社区照顾概述一、社区照顾的源起和发展社区照顾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社区工作实践理论和工作模式。

作为国家社会福利的一种实践模式,社区照顾最初起源于英国。

二战后,“反院舍化”运动、“正常化”和公民权利的兴起以及福利国家面临困境是社区照顾在英国和西方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

(一)“反院舍化”运动二战后,在英国及一些西方国家掀起的“反院舍”化运动是社区照顾兴起的直接原因。

所谓大型院舍式的福利模式,又称院舍照顾或机构照顾,是指国家对孤寡老人、孤疾成人、孤儿和各种精神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住院式照顾,即将他们安置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与自然生活社区隔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统一照料的模式。

这里的院舍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建的较大的居住机构,比如老人院、孤儿院、精神病院等。

在这种院舍里,受照顾的人员“可能是100人,有时更多”,这种院舍式的照顾方式曾是照顾精神病人及心理障碍者的传统方式。

这种模式便于管理,但是却有两个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是隔离式的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受照顾对象社会性的缺失。

院舍式的做法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而又无依无靠的照顾对象来说,较有成效,但是对于大部分受照顾对象来说,长期的住院照顾使其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环境之中,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并因之逐渐失去社会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型了社会成员的社会性的缺失。

二是部分管理人员主观的因素使一些受照顾对象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

这种非人道的待遇包括虐待和出于自身管理的方便对照顾对象的强制,比如大型机构里的用餐时间是严格规定的,这不是出于对受照顾者意愿和生活习惯的考虑,相反是出于工作人员的方便和管理效率的考虑,然而,就照顾的人性化本意来看,前者则更为重要。

(二)“正常化”和公民权利的兴起“正常化”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沃尔芬伯格做出详细描述的,后来其他人又做了更深入的发展。

它最先应用于精神障碍者,后来研究者发现它可以广泛的适用于其他需要受照顾的成人群体(实际上对儿童也适用)。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8章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8章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三、社区照顾的实践类型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社会保障制
度发达。社区照顾是英国社会工作的主要方式。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框架示意图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三、社区照顾的实践类型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的指导思想
尊重需要照顾人士,为他们创造正常生活的自然环境,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是社区照顾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三、社区照顾的实践类型
(二)我国香港地区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和“康复计划” 1.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
香港的家居照顾体现以人为本的社区精神,通过家政服务、日 间护理中心等,协助老年人留在社区内生活,保持社区成员身份 2.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简单的康复培训,由其负责实施一些较为 简单和非专业化的训练或者护理,帮助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 专业康复的约束,在家居环境中即可进行康复活动
有的正义,即“自然的正义”
第一节 社区照顾兴起的历史
三、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
(三)新保守主义对社区照顾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各国政
府接受新保守主义思想,在保证公民基本社会福利的前提下, 推行社会福利改革。
政府注重多方挖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为了弥补政府对弱势群体照顾的不足,政府鼓励社区照顾的发 展。社区照顾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新保守主义的实践。
等,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照顾。属于非正规照顾范畴。 由社区照顾的要求
• 对社区居民进行社区照顾培训 • 政府提供一定支持 •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理论关于社区照顾理论,简单介绍如下:社区照顾理论是美国社会工作协会最早提出的社区照顾理念,它的核心思想为:政府承担起应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把原来交给市场或私营部门的工作转移给社区,同时,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社区发展的环境,将个人所能做的事情交给个人去做。

在此基础上,社区成立专门的非赢利性机构(公益性组织),向社区居民提供照顾和救助,以减轻社会整体负担,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并确保社区居民公平地分享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社区照顾可称之为“社区回馈式发展模式”。

“社区照顾”指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及其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即“社区规划”;“社区照顾”即“社区保障”,亦称“社区保险”,亦包括社区服务,但不仅限于此。

社区照顾可以包括政府出面提供社区发展资金支持,增强社区福利功能,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社区的各项建设,吸收社区居民参与公共决策,通过公众监督社区的财务等。

社区照顾理论是现代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工作的主流理念。

我国北京、深圳等城市正在进行社区照顾理论的试点推广。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差异较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能力还很低,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照顾理论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工作先进经验,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人们选择社区照顾,是因为现代社会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使得社会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导致原本由社会和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都被迫转嫁到了社会底层。

例如,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儿童越来越多、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加、孤寡病残日趋严重……这些都让人们意识到社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八章 社区照顾

第八章  社区照顾

(二)我国香港地区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 和“康复计划”

1.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 2.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照顾
在中国内地,社区照顾是一个看似新 鲜却似曾相识的事物。所谓新鲜,是因为 社区照顾所使用的工作方法、组织形式等, 对我们刚刚开始的社会工作来说,是全新 的、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理论和技巧。所 谓似曾相识,则是因为邻里相伴、守望相 助的传统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居民需求更加全面更加周到的社会服务一社区照顾的理论一社区照顾的概念所谓社区照顾是指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网络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第八章 社区照顾
第一节 社区照顾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区照顾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正常化:对院舍化的反思
四、社区照顾实施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工 作技巧与工作策略

1.微观技巧 2.宏观技巧

基本概念
正常化 福利国家 新保守主义 社区照顾 社区内照顾 由社区照顾 社会支持网络
复习思考题




1.结合院舍照顾的弊端,谈谈如何理解正常化这 一概念。 2.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社区照顾有何理论影响? 3.如何理解社区照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目 标? 4.与院舍照顾相比,社区照顾有哪些优势? 5.如何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来推动社区照顾的 发展? 6.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开展社区照顾?
(一)院舍照顾的弊病 1.院舍化 2.官僚化
(二)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相对于院舍化而言的, 它肯定了需要照顾人士的个人权利:按照 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过尽可能正 常的生活。
二、福利国家的困境

第七章 社区照顾

第七章 社区照顾

4 . 以 网 ◆互助团 络 为 辅 体不定期 助 主 体 ,地业邀人请士专主 专 业 只 持特约的 从 旁 协 治疗小组 助
◆为家长 和朋辈的 辅助提供 训练,协 助家长自 行进行辅 导
◆向家长 小组提供 财政或社 区资源的 资料或申 请渠道
倡议者
顾问
◆教育家 长倡议的 重要性, 鼓励他们 争取权益
门机构和支薪人员提供的照顾服务。 • 特点: ----受政府资助、管理和监督; ----需甄别服务需要,订立接受服务的资格,有明
确及正式的服务提供步骤; ----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服务品质。
2、非正规照顾(informal care):
• 定义:是指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以及案主 群的互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游戏治

◆为家长 提供辅导 服务
◆为弱智 人士寻找 特殊学校 或有关的
服务
2.以网 ◆ 家 庭 治 ◆为家长 ◆为家长
络为专
疗 ◆小组治
小组提供 小组的活 训练课程, 动寻找社
业介入 疗
教导有关 区资源
的对象
的技巧
倡议者
顾问
◆为个别 个案倡议 及争取合 适的服务
◆就个案情况 向其他服务机 构提供意见
(一)照顾对象 1、狭义的照顾对象:处于危机状况,需要外界
提供帮助的人及其家庭。 2、广义的照顾对象:任何人在某些时候都可能
需要社区照顾。 (二)工作对象
整个社区和社会公众。
三、社区照顾的照顾对象、工作对象、服务方式和技巧
技巧
社会立法 政策制定 社区教育 预防措施 调动资源 社区联络 辅助、调节 支持、保护 倡议、磋商 训练、研究
友、邻里、志愿者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

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理论社区照顾理论是一种基于社区发展的照顾模式,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支持和关怀,使社区中的个体能够获得所需的帮助和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照顾理论认为,个体的福祉和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社区环境密切相关的。

本文将介绍社区照顾理论的起源、原则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

社区照顾理论起源于社区心理学和社区发展学领域,旨在回应社区中个体福祉的需求,并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社区照顾理论主张,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与他人建立健康且有意义的关系来实现的。

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助和支持的基础上,以满足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上的需求。

社区照顾理论的核心原则之一是社区合作。

社区合作强调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支持。

通过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和共享资源,社区成员能够共同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合作还能够培养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从而增强社区的抗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核心原则是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性,将个体视为社区决策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引导社区成员参与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和问题解决,社区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健康领域,社区照顾理论可以帮助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教育领域,社区照顾理论可以引导学校和社区合作,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

在老龄化社会中,社区照顾理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支持、健康服务和长期照顾,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社区照顾理论对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参与,社区照顾理论能够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同时,社区照顾理论还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减少社会不平等和疏离感。

综上所述,社区照顾理论是一种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模式。

通过社区合作和参与,社区照顾理论能够提供全面、综合的照顾支持,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3)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3)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3)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社会工作研究: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伦理与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巴特利(Baretlett,1958)的六原则个人应受社会的关怀;个人应受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于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透过社会参与的行动来尽到社会职责;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职责与能力,以提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实现。

波音(Boehm Werner W.1959)的六原则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也有达成此目标的本能;每一个人身为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设法达成自我实现,并贡献社会;社会有义务去协助个人发挥潜能,也有权利汇集其分子之贡献,使社会富足;每一个人必须善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和机会,以满足其生理、心理、物质、文化、审美及精神上的基本需求;由于社会日趋复杂,相互依赖性增高,愈需要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来协助个人完成自我实现;社会组织必须在其服务的范围、种类及品质方面谋求最大幅度,以满足个人自我实现并贡献社会的需要。

毕斯特克(Biestek Felix P. 1967)的九原则人的本能(potentialities of man):人有天生在心理、智力、感情、社会、精神等个方面的潜能与力量。

因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被尊重。

人的责任(man's obligations):人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和责任去实现其本能。

因此,每一个人有责任去谋求本身的福利。

人的权利(rights of man):人有权利事业适当的途径以实现其本能。

因此,人应获得应有的资源与服务。

人的基本需求(basic human needs):所有人均有其基本需求,每一个人均须以和谐的过程去满足精神、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第九章社区照顾(精)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二、社区照顾的特点
1、以服务对象熟悉的正常化的环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顾,修正 院舍照顾引起的不良后果; 2、注重利用社区中存在的非正式关系网络和正式网络的结合, 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资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排 斥; 4、注意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非正式关系网络的破损,一方 面尽量修补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也强调正式组织在 社区中的扎根和延伸; 5、不能借口社会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存在就减轻或排除政府和机 构等正式网络对社区提供的服务。
动员本社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运用社区非正式支持系
统开展照顾服务。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一、社区照顾的含义
1、社区照顾是一种服务的网络; 2、社区照顾是一个社会服务过程; 3、社区照顾是一种服务模式; 4、社区照顾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五、社区照顾的照顾对象和工作对象
(一)照顾对象 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自己不能解决且需要较长时间 照顾的个体及其家庭,如失去生活依靠和自理能 力的老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及各种残疾 者,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有生活来源却无 人照料的老人等。 (二)工作对象 整个社区和社会公众。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三、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
1、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优于院舍环境; 2、社区可以有效利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对需要照顾的 人士提供支持。
第二节 社区照顾概述
四、社区照顾的目标
1、任务目标 为社区内有需要照顾的人士提供照顾和支援。 2、过程目标 健全社区关系网络,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建立一个 具有关怀性的社区。 3、具体目标 促进互助互爱意识的形成; 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及服务使用者的参与和增权; 唤起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入意识; 建立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善用社区资源;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七章_社区照顾

第七章_社区照顾

二、香港的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为本的家居照顾
——通过家政服务、日间护理中心等,协助老人 留在社区内生活,保持社区成员身份。这就为原本只 能进入院舍的老年人提供了另外的选择。
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
——就是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简单的康复培训, 由其负责实施一些较为简单和非专业化的训练或护理, 帮助残疾人在一定程度摆脱专业康复的约束,在家居 环境中就可进行康复活动。
• • • • • • • • • • • •
3.餐饮服务 送餐到家 集中用餐 4.电话问安 问安服务 咨询服务 精神支持服务 5.居家服务 文书服务 医务服务 休闲服务 精神支持
(三)国内外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 一、英国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 • 1.老年人服务。英国对老年人服务已经由
政府出资、集中供养向分散性社区照顾转 变。同时,政府提供、运用社区资源帮助 这些老年人。这些社区资源既是物质的, 也是精神的,包括来自亲人、邻居及一般 社区居民的行动上的料理和心理上的慰藉

3. 对学习有困难者的服务。对弱智人士和精神 上有病症的人实施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院舍服 务,即开办服务机构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开发他们的智能,解脱他们家庭成员的负担和社 会负担。对于有精神上的疾病但已基本康复且有 劳动能力者,则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 以使他们感到是在实现人生的价值。 英国在照顾学习有困难者时注重启发他们的能力, 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
• 在社区内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
而开展的服务,即指有需要及需要外来照顾的 弱势人士,在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或住所中获 得专业人员的照顾。
2.服务形式
• 家务助理、社区护士及社区中心
• 老人庇护所 • 大型机构迁回社区

国内社区照顾理论的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社区照顾理论的研究现状综述

185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Education·教育教学国内社区照顾理论的研究现状综述闵丹(江汉大学 武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社区照顾”是世界各国近年非常关注的一个概念。

“社区照顾”一词,最早且正式的出现于英国。

它是相对于正式照顾而提出的。

所谓正式照顾,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养老院。

社区照顾的涵义是给那些因为因为年老出现的心理或身体的疾病提供帮助。

使之尽可能地长时间的实现“原地养老”。

因为研究表明,传统的院舍照顾有其弊端。

如使得年长者离开原居所而产生的心理或身体上的不适应,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或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同时,老年服务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得以掌控,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社区照顾被提出。

社区照顾的意义还在于,不但是为了提供年长者的生活质量,更注重养老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中国,社区照顾,更多地被其他的一些关键词所替代,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等等。

虽然措辞不一,但是服务的内涵与形式,都是基于社区照顾的理念的基础上的。

由于我国在社区照顾方面的关注起步较晚,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社区照顾理论的研究,梳理其理论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结合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背景,构建中国社区照顾的理论体系与发展机制作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区照顾;社会服务;养老服务基金项目:课题项目:“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发展新路径及对策研究---以武汉为例。

(项目编号:jhunwyy2015336 )自2000年来,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家庭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如何渡过一个有质量且有尊严的老年生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

社区照顾,旨在结合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同特点,以社区为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照顾的目标在于,使得期望得到养老服务者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接受服务,这更有利于养老质量的保证与服务管理的完善。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其核心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3、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一种新的服务设计,用于提供有复杂、多重问题. 或障碍的个人或家庭服务。

它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它是针对案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福利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福利服务中的成本效益等问题应运而生的。

4、“社会—心理”模式: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其核心观念是“人在情境中”。

它帮助社工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

5、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

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

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6、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学会一种操作过程,故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变行为发生的频率:给予奖赏(强化剂)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增高,给予惩罚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减少。

7、社区发展:是指社区的居民或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自身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8、信度与效度: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社区照顾概念社区照顾就是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联合正规服务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向其提供照顾和帮助的福利服务模式。

社区照顾可以看做是一个社会服务网络,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相配合构成了这个网络。

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社区照顾通常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一群人提供照顾和支援服务,促进社区中的居民对有困难对象的关怀,从多方面为他们提供协助,同时也直接支援处于危机时期需要援助的任何个人和家庭。

具体来说,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包括:(1) 社会公众——包括政策制定者、专业人员、邻居、朋友等。

(2) 严重老弱伤残——社区中存在着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精神病人等。

(3)处于危机境况的人及家庭——包括独居老人、单亲家庭、慢性病人、轻度及中度弱智人士、精神病康复者等。

他们长期处于危机困境,随时可能恶化,需要社会的援助。

(4)照顾者——长期的照顾工作使其处于很大的压力当中,身心疲惫,生理和心理都受到影响,也需要社会的援助。

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以服务对象原来熟悉的正常化的环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顾,修正机构院舍照顾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

(2)强调非正式照顾的作用;注重利用社区中存在的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和正式网络的结合,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

(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正面的社会资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排斥。

(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发扬社区互助精神,建设互尊互爱的社群生活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英国学者沃克(A.Walker)指出,社区照顾的主要实施策略有三种: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由社区来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和与社区一起照顾(care for the community)。

应该说,这三种含义都只反映了社区照顾总体含义的一部分,社区照顾应是上述三种含义的综合,实际上,它是一种支持社区并通过社区充分地挖掘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对受助人进行照顾的综合性的实施策略。

第7章社区照顾2

第7章社区照顾2

• 三、新保守主义思潮 • 新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平等观的猛烈抨击,认 新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平等观的猛烈抨击,认 为对弱势群体应当区别对待。
• 四、社会对社区照顾的现实需要
1.养老需求的增长 2.居民需求更加全面、周到的社会服 务
社区照顾的 假设、 假设、任务 和目标
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
1、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优于机构的 环境; 2、社区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资源对 需要照顾人士实现支持和照顾。
国家社区照顾的转型
国家福利化社区照顾的弊端
1.大包大揽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大包大揽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大包大揽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家庭不需要承担应有的家庭责任; 家庭不需要承担应有的家庭责任; 家庭不需要承担应有的家庭责任 3.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相混淆; 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相混淆; 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相混淆 4.在风险与安全方面,国家风险在不断加大; 在风险与安全方面, 在风险与安全方面 国家风险在不断加大;
• 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对于上海人口 老龄化的预测更让人感受到上海所面临 的“白发浪潮”冲击。预测把上海老龄 化的发展区分为三个时期。2002年到 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在这10年中,上 海的户籍总人口可以控制在1400万人以 内,但是,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将 60 从2001年的246.6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 325.63万,年均增加8.78万人,户籍老龄 化指数从18.58%上升到23.29%。
2,老人与子女共同吃饭的情况
根本没有 一次或不到一次 两三次 每天都有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 % % % % % % % %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一)概念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 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 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 病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的卫生服务满足基本卫 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 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 卫生服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人群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效 应和经济效应的关系,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 2.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体; 3.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 4.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 有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 益、方便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并相对固定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 3.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4.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5.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中,人群和地域是两个关键要素。社区人群、地域的大小往往有较 大的不同,但任何社区一般都具有以上几个要素,使社区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实体 。
一、社区的概念与组成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
1.概念:社区(community)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对社区的定义 有所不同。
2.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 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将社区定义为:社区是以某种经济的、 文化的、种族的或某种社会凝聚力,使人们生活在一起的 一种社会组织或团体。

【大学】社区照顾

【大学】社区照顾
.
四、社区照顾实施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 技巧和策略
1.微观技巧 2.宏观技巧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7.8级强烈 地震,周围方圆数百里地区的居民生命财 产损失严重,政府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的 同时,呼吁社会各方人士积极参与抗震救 灾行动,作为社会工作者,请你从社区工 作的角度,假设一个情景,运用学过的社 区工作模式,组织开展社区工作。
第八章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经常涉及到的层面: 行动层面 物质层面 心理层面 环境层面
社区照顾种类: 1. 正规照顾 2. 非正规照顾
.
第一节 社区照顾兴起的历史背景
西方社区照顾广泛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以后。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状况: 1. 一片废墟 2.伤残者众多 3.孤儿、无依无靠者、无家可归者众多 4、精神受到重创者众多
.
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救 助法》、《国民住宅法》、《劳动交换 法》、《职业训练法》等
.
国家社区照顾的转型
一. 国家福利化社区照顾的弊端
1.大包大揽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家庭不需要承担应有的家庭责任; 3.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相混淆; 4.在风险与安全方面,国家风险在不断加大;
二、福利国家的新理念
有许多是义工或拿很少的薪水 3.照顾环境有好有坏。
.
三、社区照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养老需求的增长 3.居民需要更加周到的社会服务 4.家庭孝顺观念的更新 5.生活节奏的加快.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照顾理论 1.理念
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 网络,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 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考试试卷(354)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考试试卷(354)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专业自主答案:专业自主是指一位在专业上独立自主的实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有其内在动机并以社会工作专业独特的思考与判断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专业自主能力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与判断能力的、有弹性的、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建设性方式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解析:空2. 社区照顾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社区照顾的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①将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而自己不能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②使有困难的社区居民(个人或家庭)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家庭的负担;③挖掘社区的各种人力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社区居民建立起互助、互帮的责任意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高度互动,形成社区内居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解析:空3. 社会系统理论答案:社会系统理论是指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解析:空4. 互动治疗答案:互动治疗来源于社会符号互动理论,是指将小组视为一种治疗的环境或工具,强调通过小组互动来治疗个人心理问题,或预防某些因素对个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矫正个人的偏差行为的小组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其核心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一种新的服务设计,用于提供有复杂、多重问题 . 或障碍的个人或家庭服务。

它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它是针对案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福利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福利服务中的成本效益等问题应运而生的。

、社会心理模式: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其核心观念是“人在情境中”。

它帮助社工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

、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

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

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学会一种操作过程,故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变行为发生的频率:给予奖赏 (强化剂) 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增高,给予惩罚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减少。

是指社区的居民或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自身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 (问卷或量表) 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理论和实践张学泰导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世界性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发达的工业社会,使人均寿命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1999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达到了10%,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已进入了老年型阶段。

至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虽然目前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20%)高于发展中国家(9%),但发展中国家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的时间将大大缩短,预计在未来25年里,全世界75%的老年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死亡率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近1.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而且,从2010年到2040年,中国的人口为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这样的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不断增长的人均寿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庞大的老龄人口全体也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与照料服务,因此也常常被政府部门视为一种负担。

从70年代开始,在几次经济危机时期,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都表达了对老龄人口的忧虑。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服务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在老年人照料问题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反思以前那种大型院舍式照顾的问题,并开始支持一种“属地养老”的原则,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障碍或患病的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

在英国等国家,这种照料模式被称为“社区照顾”。

近年来,老年人“社区照顾”作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和策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等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大力提倡,但也因对它的不同理解而引起很多争论。

本文拟对社区照顾的概念、内容、发展历程等进行系统性的探讨,简要回顾中国老年人社区服务发展的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中国的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社区照顾的概念在深入讨论“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之前,让我们先对“社区”和“照顾”两个慨念作简略的分析,并了解西方社会提出“社区照顾”概念的背景。

(一)“社区”的定义“社区”(Community)一词的定义及用法在社会学上是很不统一的。

它一方面被认为是社会学中最根本及最有深远意义的基本概念,但另一方面社会学家对社区的“边界”却有极大的争议,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令社区范围的界定亦日渐变得模糊。

一般学者都同意“社区”有地域上的界限,但社区地域的大小则难有一定的标准,而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况下亦有不同的界定。

如,我们可以把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当作“社区”,因为人们互相之间有一种亲切感。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还是对较小的团体有强烈的(或更强的)归属感。

显然,家庭是最具影响力的。

这一点即使在家庭被地理上分开时仍是如此。

一般的观念认为社区内社区成员间的交往,无论在密度和深度上,都往往较他们与社区以外人士的交往来得高。

社区成员通常都会对所居住的社区有一份归属感,而且在某一区域居住的愈久则其归属感愈强。

地域社区通常亦与政府行政区的划分重叠,因为地域社区形成了一种极方便的行政分区划分界线,易于行政管理。

正在设计和开展社区照顾的人员必须考虑到那些因社会混乱而使社会“归属感”减弱的区域(比如那些急速建起的新城镇)。

至今还没在多少经验和认识以表明在新建的团体中能否重建这些社会归属感。

还有这样一些例子,在英国的一些大城市,社会混乱不是由于计划变革,而是寻找工作的人们或流浪人员(如精神病人)向城市流动的结果。

对于那些尚未真正面临此类问题的社区照顾设计者,这些区域向他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演变,部分社会学家认为地域性的传统社区在都市化及工业化的力最之下逐渐瓦解,而“功能性社区”(functional community,如行业职工、学生、主妇等)较诸“地域性社区”(geographical community)更能代表现代人的主要身份和认同群体。

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在城市内存在着不少人际关系的网络(Personal networks),而这些个人网络形成了极强的社区支持,是另一种以网络为主的社区概念。

故此,单单以地域或行政区来界定的社区未必能够代表真正的社区,社区的概念应逐渐扩大,还应该包括功能性及网络性的社区。

(二)“照顾”的定义“照顾”(care)基本上可以从四个不同层面来进行界定:(l)行动照顾,如起居饮食的照顾、打扫居所、代为购物等;(2)物质支援,如提供衣物家具和现金、提供食物等;(3)心理支持,如问候、安慰、辅导等;(4)整体关怀,如留意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以支援等。

一般人士在谈及“照顾”时,通常是指行动照顾和物质支援,有时也包括了心理上的支持。

然而在设计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政策、模式过程中谈到“照顾”时,我们应该要包括上述四个层面,因为受助人士所需要的照顾,其实往往涉及具体行动、物质、心理和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关怀和服务,遗漏了任何一个层面的照顾都是不全面的照顾。

提供照顾的动力,除了纯粹的“利他主义”或人伦关系外,还可能包括了传统文化观念(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互惠互利的考虑和法律上的责任等。

再者,不同的社会提供照顾的动力也往往因所处不同的文化或社会背境而有所差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照顾他人及被照顾的期望亦有所改变。

在照顾的提供上,西方国家往往使用二分法:即“正规照顾”(formal care)和“非正规照顾”(informal care)。

正规照顾通常指由政府承担及提供的照顾性服务,而这些正规服务则多由政府人员及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执行照顾。

但是,随着民间组织和志愿团体的发展,正规照顾这个慨念往往也包括了由这些正规的非政府组织和团体所提供的照顾。

而非正规照顾则是指由家人、亲友或邻舍,通常基于感情和人伦上的因素及动力而提供的无偿照顾。

这个二分法无疑带来分析上的方便,但我们亦必须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之中,正规照顾也包括了由正规社会服务团体去发动受助人士的亲戚朋友,或组织社区邻舍网络,以作为提供照顾的资源。

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亦往往涉及运用这些“正规”的服务去补充。

换句话说,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的界分,虽然可带来分析上的清晰,并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上存在的不同资源,但这并不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是两个毫不相关或互不干涉的范畴,二者往往有许多重叠的地方,而且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商品化及物质化,某些照顾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有利可图,亦可能成为服务性的“商品”,如幼儿照顾、个人卫生及护理等,因此在谈及社区照顾时,我们要涵盖在社区内由政府、社团、市场和亲友邻舍网络所提供的照顾,并着眼于它们彼此配合的关系。

(三)“社区照顾”理念产生的的背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西方社会(如英国)开始关注为精神病患者所提供的长期住院照顾所产生的一些非人性化后果。

与此同时,亦有社会人士注意到老人和残疾人士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住院者产生倚赖性,结果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

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型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形成一种控制甚至是虐待居住成员的行为方式。

大型机构往往会发展出一种我行我素的生活,强调机构的需求以维持其顺利运转,而不是服务于居住者的官僚主义作风。

比如,他们有严格的用餐时间,为的是工作人员的方便而不是居住者的意愿。

而研究表明,在较小的机构中,常常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如在英国的小型敬老院中,可以创造条件使老人们能够根据他们所选择的时间和早餐种类(在合理范围内)取到早餐或得到供应;每个老人都倾向于自身的固定习惯,而且他们的要求也很适中。

老人们感觉到他们在日常生活的那个方面有了选择权,而这种选择在大型机构中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在这种背景下,“社区照顾”的概念应运而生。

社区照顾提倡把需要照顾的人士留在原本居住的社区接受照顾,而以种种正规社会服务及非正规支持系统去为他们提供照顾。

由此可见,最初社区照顾理念的产生主要是与“非住院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运动息息相关的。

随着福利主义的兴起,西方社会的国家政府在二十世纪六十及七十年代承担了愈来愈多的社会服务。

而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带来了种种的问题,如财政危机和官僚僵化等。

社区照顾这一概念亦演变成为与“非政府化”(de-publization)及“非中央化”(de-centralization)运动相联系。

提倡社区照顾的人士认为社会服务的资源和决策权应下放至社区层面,而服务的提供则不应单单由政府全力承担,亦应由政府以外的民间组织和志愿团体去承担,甚至进一步大力发动亲友和邻居为社区内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非正规照顾。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概念和策略,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了相当多的改变。

现在人们讨论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时,已不再把社区照顾单单理解为“非住院化”,而是把它理解为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去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并努力在社区环境中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对社区照顾的理解虽然因人而异,在不同背景下也往往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共同点:(一)照顾对象社区照顾通常是指为社会上有依赖需要的人士(如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等)提供照顾和支援,这些对象多是社会上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以帮助他们在社区中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虽然社区照顾的主要对象无疑是有需要人士,但其更广泛的对象实际上是整个社区。

因为社区照顾概念背后包含着一个“关怀社区”(caring community)的观念。

建立一个关怀社区需要包括政府、非政府服务团体、民间甚至市场资源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区照顾不单单是直接为有需要者提供照顾性服务,也包括了为建立一个能关怀、照顾及服务其中成员的社区的种种方法及策略。

(二)提供照顾者社区照顾第二个基本因素是非政府资源的参与,这不仅是指非政府服务团体的正规照顾者,也包括了非正规照顾者(informal carers)如亲友、邻里网络、义务人员等。

也有学者开始探讨在社区照顾概念内应包括功能性社区或跨越地域的人际关系网络,例如在考虑非正规照顾者时,受助者的同事和同学(即使住在其社区以外)也可以成为照顾者,而许多老人组织、残疾人组织、妇女组织等也可以成为受助者获得支援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