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措施
21世纪是一个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世纪,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将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由于畜牧业生产远离市区,加上畜牧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逐渐的、长期的,往往被社会各界所忽视,这给解决畜牧业污染带来的难度甚至超过了技术方面的难点。
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环保工作,充分认识到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是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出路。
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通过发展绿色畜牧业来实现动物源性食品的绿色化,特别是解决药残问题,加快动物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绿色畜牧业的
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搭配日粮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平衡和饲料利用率低是导致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原因,这将对周围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在畜禽养殖场排泄物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氮、磷、铜、锌、砷等。
研究表明,在精确估测特定畜禽的营养物质需求参数和准确了解饲料原料组成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日粮营养调控可以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
量,减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1)降低氮和磷的排放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生长猪对食入氮的利用率仅80%~85%。
因此,国内外对如何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猪粪尿中氮含量进行了大量研究。
按照理想蛋白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成符合猪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可以在不影响猪生产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饲料利用率,使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2%~3%。
有人将仔猪、生长猪、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1%,发现如果不补充合成氨基酸,试验猪生产性能下降,但如果向日粮中补充能够满足试验猪氨基酸需要的合成氨基酸,则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未受影响。
另外,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可节约蛋白质3%。
日粮粗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使猪粪氮含量降低8%,排尿量减少
11%,还可降低尿氮含量、猪舍中氨气浓度及释放速度。
降低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使用酶制剂。
通过酶制剂进行营养调控,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如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促进仔猪生长,并提高日粮干物质(2.7%)和氮利用率(3.6%)。
有的研究表明,在育成猪饲粮中添加0.2% β-葡聚糖酶,可改善试验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13%)和氮利用率(12%)。
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或破坏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
的排泄量。
动物对植物中的磷利用率很低,常常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大量价格昂贵的无机磷(如磷酸氢钙)以满足动物需要。
据研究,猪摄入的磷约有75%被排出,污染土壤和水源。
由此可见,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是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量的最有效方法。
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50%。
另有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猪对钙、镁、铜、锌、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并能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
对肉鸡的研究也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将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使氮的排泄量减少10%,而不会对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产生影响。
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部分州已经立法,规定在饲料中必须使用植酸酶。
但是,我国关于植酸酶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禽类,对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这方面的研究急待加强,以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对环境的
污染,节约磷源。
(2)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已经证实,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可起到生长促进剂的作用,砷制剂作为生长促进剂和抑菌剂的作用也已被证实。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许多人只注意眼前的经济利益,刻意追求猪皮红、粪黑,致使多数饲料生产厂普遍使用高铜、高锌,砷制剂的添加量远高于产品推荐添加量。
但上述做法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首先由于高剂量添加,猪对其净吸收率增加,导致肌肉组织中铜、锌、砷的含量增加。
其次,由于高剂量添加,便粪中铜、锌和砷含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环境污染。
荷兰已经立法,规定不允许在日粮中使用铜和锌的促生长剂量。
加拿大国家饲料协会也已将日粮中铜和锌的最大限量规定为125mg/kg和500mg/kg。
而我国尚无这方面的任何限制。
2.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减少或消除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为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和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加大了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相继推出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如饲用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活性多肽、寡聚糖、防霉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松针粉、茶多酚、大蒜素等。
大量研究表明,它们对畜禽和人类都无危害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在食用动物肠道中进行大量繁殖,并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
不利微生物的繁殖。
寡聚糖能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阻止病原菌定植,促进其随粪便的排泄,刺激动物免疫反应。
诸多研究者对寡聚糖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寡聚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等)可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降低粪臭味的产生,提高母猪泌乳量和缩短发情间隔时间。
酸化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主要源于其酸化效应。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降低饲料pH值,抑制病原菌和霉菌生长;②降低
日粮pH值,使胃内pH值下降,提高酶活性;③降低肠道内容物pH值,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④促进矿物质的吸收。
国内外对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剂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仔猪腹泻和其
它消化性疾病的发生率。
另外,养殖场应根据畜禽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控制畜禽的疫病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各种药物的使用。
在畜禽生病时,尽量不使用滞留性强且有毒的药物,特别注意防止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合成类驱虫剂的滥用。
同时,加强畜禽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严格畜禽的用药管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使畜禽生产者充分认识滥用药物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增强他们对畜产品安全性的再认识,自觉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
3.控制畜禽养殖场臭气排放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产生的恶臭由于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而越来越受重视。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已证明,由粪便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或雏禽中毒死亡,
使养殖场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日粮调控可减少畜舍臭味。
利用合成氨基酸降低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从而降低氮的排泄量;在日粮中添加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如β-葡聚糖、纤维素)可降低氨的释放;果寡糖能改变胃肠道后段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减少总需氧菌量(大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减少排泄物中臭味成分。
另外,美国科研人员还发现,生长在美国西部、墨西哥北部的一种丝兰属植物可驱除畜禽肠道臭气,其提取物有特异的固氮能力,将氨和硫化氢固定并合成氨基酸。
日本将沸石等物理吸附剂用于猪场除臭,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这方面研究较少,从长远发展看,为减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周围空气的污染,研究提出控制规模化养殖场
臭气的饲养技术势在必行。
4.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生产。
畜牧业生态工程是指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和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开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和试点在我国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可喜成效、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人类和家畜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为生态畜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
例如我国辽宁省大洼县境内的西安农场,在平原低洼盐碱地建立水生植物猪场。
以猪粪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水生植物为核心,发展养殖生产,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高效率无污染生产。
这不能不说是畜牧业生产中防治环境污染的一次“绿色革命”。
大型畜牧场也可走这样一条“绿色革命”之路。
如上海东风农场奶牛场,通过建立生态工程模式,使得奶牛的生产走向了良性循环轨道,有效地解决了粪便、污水的污染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该生态工程模式为:奶牛粪便通过机械刮粪装置输入发酵罐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经发酵后的粪渣和料液用作培养基,大量培养光合细菌,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饲料;余下的粪渣作饲料基地的肥料;余下的料液流入无土栽培温室,来培植蔬菜和其他作物;经无土栽培使用后的料液送入池塘养鸭、鱼和水生植物。
这样不仅能净化环境,而且可从水生植物中制取维生素
添加剂。
5.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绿色畜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全国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绿色畜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绿色畜牧业的积极性;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法律、法规,为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建立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技术保障体系。
为进一步适应绿色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绿色畜牧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绿色畜牧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技术指标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畜牧业的养殖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绿色畜牧业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第三,全面推进绿色畜牧业的发展。
要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
鼓励采取“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绿色畜牧业。
支持动物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投入绿色畜牧业发展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与绿色畜牧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使绿色畜牧业的生
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