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 第一章-1节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木
土
水
金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人
钟
霍
关节
布
心脏
斯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大学马原-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2013)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 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
太阳正带领着9大行星、66颗卫星、众 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 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
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 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 阳旋转。
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 都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泰山也在运动变 化之中。100万年 以来,它已经长 高了几百米。 泰山日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
就词意而言, 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 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但是了解词意并不是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 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 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 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 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 ② ③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物质生产实践
人 类 实 践 活 动 的 形 式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第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性的社会性; 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家要把握这么几点: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这是狭义主义;2.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各国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广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列宁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4.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代表无产阶级....;5.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频频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激化了阶级矛盾,促成了未来社会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历史上的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的发现、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是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19世纪上半叶的三大工人运动有:1831....年英国工人宪................1838....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2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共性: #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特点:朴素性、直观性
24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 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 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属于 (单选)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非常有限的范 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便是 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 密切
17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
水是万物的始基 “水生万物,万 物复归于水”,
19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 前554和548年之间。泰勒斯出生于希腊繁荣 的港口城市米利都,据说曾游历埃及,跟当 地祭师学习,曾利用日影来测量金字塔的高 度,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蚀。
他对天文学亦有研究,确认了小熊座, 被指出其有助于航海事业。同时,他是第一 个将一年的长度修定为365天日的希腊人。 他曾比较准确地估量了太阳和月亮的大小。 20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世界的本原,世 界是一团永恒不息的火, 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 转化为火。
2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公元前 535年,卒于公元前475年。与泰勒斯一样, 赫拉克利特也没有著作传下来,他的著作只 有片断流传下来。通过这些片断我们可以发 现赫拉克利特的文笔比较晦涩,因此,后人 就称赫拉克利特为晦涩哲人。残篇集成: 《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马克思(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P61 (2013、10简答)(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P62(1)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例题: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3、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64(2009、4简答)(2012、10简答)(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65(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3)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方
界
法
观
论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遍
性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矛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的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性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人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5秋)
李白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泰山日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who)
——庄子
运用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
•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过了很 长时间仍不归还,邻人只好前去讨账。欧布 里德洋洋自得地说:“不错,我是向您借过 钱。不过,您应知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 我,你凭什么叫现在的我替过去的我还账 呢”?邻人一听,火冒三丈,操起棍子把他 狠狠打了一顿。欧布里德恼羞成怒,要告官。 邻人笑道:“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 我不是此时的我,因此我并没有打你呀。”
• (3)“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有合理之处, 表明“过去”不同于“现在”,“我”已发生变 化,体现着运动的绝对性;但是,“我”仍然是 “我”,依然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保持着质的稳 定。既然“我”仍然是“我”,那就有还账的义 务,毕竟,人的历史不能彻底割断,不能绝对否 定。
• (4)借口“我”已变化而彻底割断、绝对否定过 去,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观点,相对主义必然导致诡辩论。显然,欧布里 德就是一位相对主义者,而邻人痛打欧布里德之 后予以否认的理由,也是相对主义的,这不过是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 物质范畴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
理论意义: 的哲学概括。
P24-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1(1)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认识世界A改造世界B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这两大类现象和活动都涉及一个问题是:即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注意两个方面:1、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性2、哲学基本问题的多样性拉斐尔《雅典学园》1、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性两位思想家象征了西方哲学史的两大传统:唯物VS唯心之争柏拉图:抽象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现实经验2、哲学基本问题的多样性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即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三大唯物主义&两大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不同回答产生的哲学流派宇宙的奥妙千差万别的世界背后,共同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物质二、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论物质范畴:世界的本源归于一种特别的物质古希腊 泰勒斯:水是万物 本源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源中国:水木金火土古人处理物质与意识时常不分家重物落地,因为重物想家。
2、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范畴:科学大革命,哲学观发生了巨变,将宇宙比喻成精准的钟那么,问题来啦:我的精神世界如何安放?……←前一个神经状态←神经冲动←肌肉运动←喝茶↓人的自由意志何在?如果这个宇宙,只是放映一部预先拍好的电影,虽然情节精彩,但结局已经注定,那我们这个宇宙还有什么意义呢?--------- 卡尔波普尔近代机械唯物论将意识彻底消灭了…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对物质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三、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之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之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是→可知论•不是→不可知论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认识的顺序不同•认识的结果相同三、可知论 VS 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是→可知论•不是→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者几种实物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等粒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实在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主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客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可知论:有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认识物质)01划分标准:世界是怎样存在的?02四、辩证法 VS 形而上学何为形而上?•Metaphysics•翻译为:在物理学之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可道,非常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 (2)厮杀的战场 (3)花蕾、花朵和果实 (4)密涅瓦的猫头鹰 (5)消化和生理学 (6)同一句格言 (7)动物听音乐
15
当代哲学观
(1)普遍规律说 (2)认识论说 (3)语言分析说 (4)存在意义说 (5)精神境界说 (6)文化批判说 (7)文化样式说 (8)实践论说
[参考观点8]
按照陈修斋先生的解释,哲学的“无定论”是因为 他所面对的宇宙的“无限性”;并且陈先生把无定 论看作哲学的本性,认为“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 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 的”;哲学正因其无定论而有价值、有意义,其最 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使人摆脱心灵的桎梏, 解放思想,开拓心胸,提高精神境界···从而获得 ··· 精神的自由”,“认为哲学有定论,正是那种教条 主义、僵化思想的根源,它和生动活泼、充满生命 力、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 驰。···哲学要改革,就必须从认识和肯定哲学无 ··· 定论开始”。
12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一
定距离。 哲学之思是超越于传统、经验、常识的思考, 是对于思想本身的思考。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 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13
*什么是哲学
哲学试图在平常的物事中,寻求一些不平常的 甚或反常识的东西, 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 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 疑”、“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可能摇头; 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在普通人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哲学 家们往往能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P27)2、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
(P29)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
(P30)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P30)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P33)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P43)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9、什么是质、量、度?(P46)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P46)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P46—47)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P47)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1、规律及其特点。
(P54)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P55)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
(P56—57)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第一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什么是运动?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与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了。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
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 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 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黑格尔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休谟
康德
荀 子
哲学基本问题小结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 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大学马克思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结论: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②空间的涵义及特点
A.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B.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广延性和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 模和体积
喜玛拉雅山
(2)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物质不可分离 ①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②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
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1784)
霍尔巴赫 (Paul einrich Dietrich Holbach, 1723-1789)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进步性: 用科学实验作证明,摆脱了朴素唯物主义 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对世界的认识在细节 上更加深入,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哲学
英文:
什 么 是 哲 学 ?
时空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
爱因斯坦
(3)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①时间和空间无限性的涵义
A.就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时间无始无终 B.就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空间无边无际
②时间和空间有限性的涵义
A.具体事物所经历的时间是有限的 B.具体事物所占有的空间是有限的
③时空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第二种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三种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的是15 世纪之前的唯物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指的是19 世纪中叶之前的唯物主义。
荀子
(约前325~前238)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 恩格斯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 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 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 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 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 物质形态
水果 苹果、梨、香蕉……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 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 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
指时空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 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
A.时空随物质形态的不 同而不同 B.时空随物质运动速度的 变化而变化
爱因斯坦
时空的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欧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罗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黎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分别反映了: 地面空间的特性 非固体物质形态的特性 宇宙空间的特性
哲学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含有阶级 性,但它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 说;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 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唯心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 本原,但它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形形色色,归纳 起来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种: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 本原,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叔本华 王守仁
(1472~1529)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 物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刺激感应性
神经系统
低等生物的 动物感觉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大脑
动物心理
人脑
思维
?
存在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 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
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的党性就是其基本派别性 我们所说的哲学的党性原则,指的是在哲学的 基本派别斗争中,应当坚定地站在唯物主义立 场上,反对和批判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
A.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
B.有限包含着无限,表现着无限
宇 宙 爆 炸
•
3、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②就每一代人而言,自然界是其从事生产实践的人 们既成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②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物质的; ③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A.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事物分化与发展的条件
C.它是衡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反对相对主义和形而上学
2、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时间和空间的涵义及其特性
①时间的涵义及特性
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 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 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恩格斯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空间是以物质在时 间上的运动测量的
测量广阔的宇宙空间用光年,测量 狭小的微空间用物质波、电磁波。
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约为1013公里。
银河系的直 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 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
概括
世界观
指导
哲学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例一 例二 例三
对立面转化原理
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存在
物
质变
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式
动能转化为热能
摩擦生热
生物
动物
社会革命
民主革命
钻木取火
脊椎动物
猫科动物 猫 我家的花猫
辛亥革命
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 概括和总结(研究对象)
•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 运动 变化 发展(质变)内部矛盾起决定 作用 联系 全面 形而上学: 静止 (量变)外部矛盾起决定作用 孤立 片面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区分物质和物质形态
物质: 是一个哲学范畴(概念),是一般, 它存在于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中。 物质形态: 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的个别存在的东 西,它是具体的、多样的、生动的,是人 们可以通过感官和科学仪器感觉到的。
•
希腊文:
philosophy
sophin
philein
“爱”和“追求” “智慧”
世界上的三大哲学传统
西方哲学(公元前8世纪) 中国哲学(公元前11世纪) 印度哲学(公元前20世纪)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性质)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哲学是由一系列哲学概念、范畴和规律组成的 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自发的、零碎的,缺乏一贯性。 (2)联系
意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和抽象,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借助实践,创 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意识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
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它虽不现实, 但对人具有激励和启发的作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运动观
2、时空观 3、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 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 界联系和发展的根 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 厦的基石,唯物辩 证法思想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指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 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意识具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