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思考 教案

合集下载

1.2活动 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活动 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活动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活动背景本活动是针对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思考活动。

通过此活动,学生将能够锻炼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的习惯。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并解释活动的具体流程。

第二步:组织讨论•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者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讨论。

第三步:解决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形、方程式等工具和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

第四步:展示解决过程•学生将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更多的思考和问题。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4. 活动要求•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需要认真总结和记录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活动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和解题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6. 总结通过此活动,学生将能够通过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考,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七年级上苏科版1.2 活动 思考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七年级上苏科版1.2 活动 思考 教案

(1)图中方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2)图中方框中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3)思考:小明一家外出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
活动4:现场调查初一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给出一个分析报告.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发现
规律,总结规律
能力
引导学生
认识到数
学来源于
生活,在
生活中处
处都有数
学.
用现场调
查的方式
引入,通
过调查、
数据统
计,做出
判断.
练习
安排
伴你学p3-4 课时2 活动思考
板书设计1.2 活动思考数学规律可以发现吗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刘玉良年级主任复核签名:。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苏科版七上课件第二章小结与思考(2)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上苏科版七上课件第二章小结与思考(2) 教案

第二章 有理数小节与思考(2)班级 姓名 学号教学目标:1.会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有效数字或精确度)确定运算结果;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计算和探索数的规律.教学重点: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归纳,提出猜想,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这章我们学习的有理数,教材从引入负数开始,首先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了有理数的运算.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对有理数有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本堂课我们将对后一部分作一具体复习.二、探究归纳根据知识结构复习相关的知识要点,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各是什么?2.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哪些运算律?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3.什么是科学计数法?怎样进行科学计数法?三、实践应用例1 计算:(1) 7)1.10()41()21(1.4+-+-+++(2) )161(94412)81(-⨯⨯÷-例2 计算:(1) []24)2(231)5.01(1--⨯⨯--- (2) 433)2(2.01)1.0(12323-----+--- 例3 填空:(1)504.03是由四舍五入所得的近似数,这个近似数精确到 ,有效数字是 ,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2)如果a 为有理数,那么在|a |, -|-a |,, , -, -这几个数中,一定是非负数的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西部地区面积约为 千米2.例4 阅读理解计算:100991321211⨯++⨯+⨯ 解:原式= )1001991()3121()211(-++-+- = 100199********-++-+- = 1009910011=- 仿照这种算法,计算101991531311⨯++⨯+⨯四、交流反思本节课主要复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提高运算的正确性,还要善于灵活运算律简化运算;(2)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会遇到近似数,要注意按要求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和保留结果.对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既方便,又容易体现对有效数字的要求.课后练习1.计算:2.(1)0和1之间的数的平方比原数大还是小?立方呢?倒数呢?分别举例说明。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习笔记(数学与我们同行)(活动思考)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习笔记(数学与我们同行)(活动思考)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习笔记()泗洪县龙集中学尹寒整理提供1.2活动思考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一.数学活动---动手操作观察、试验、操作、猜想、归纳数学活动在“做”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例1 如图l-2-1,将一正方形纸片沿图(1)、(2)的虚线对折,得到图(3),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得平面图形(4),则图(3)的虚线是( )解析解决此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操作根据操作的结果再选择答案.在学习数学时,折一折、剪一剪也是探求知识的重要方法.也可以这样思考:由于得到的图形的畔间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分之一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答案D知识点二.数学思考——规律探索数形结合、从特殊剑一般的思想方法数学思考图形规律、数字规律例2将正整数按如图1-2—2所示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下面的排列规律.则2019应在(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D.D位置解析由题意得在A位置的数被4除余2.在B位置的数被4除余3.在C位置的数被4整除,在D位置的数被4除余1.∵2019+4=504……3.∴2019应在B 位置.答案B经典例题全解题型一表格中的数学信息例1 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分别是从表一中选取的一部分,则a、b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解析;解析观察表一,从每一列上看.下一个数与上一个数的差新l相等,因此有l4—11=a一l4,所以a=17;再从每一行上看,第一行上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都大l,第二行上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第三行上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在表三中,ll与l3差2,则这两个数在表一中的第二行上,所以l7与b是表一中的第三行上的数,所以b—17=3,即6=20.答案l7、20 生活中有许多与表格有关的问题,我们要善于从表中获取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再借助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型二探索数字规律例2(2018湖北宜昌中考)1261年,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用图l_2—3中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比欧洲的相同发现要早三百多年,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称为“杨辉三角”,请观察图l-2—3中的数字排列规律,则a,b,C的值分别为 ( )A.a=1,b=6,c=15 B.a=6.b=15,c=20C.a=15,b=20,c=15 D.a=20,b=15,C=6解析根据图形可知,每个数字等于上一行的左、右两个数字之和,所以a=1+5=6,b=5+10=15,c=10+10=20,故选B.答案B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题型三月历上的数字规律例3下表是2020年6月的月历表,在表中按照一定规则选定若干个日期数.它们的和或差总是呈现某种规律:规律l:中间三行中任意一行的7个数的和都是中间的那个数的7倍.规律2:任意一个九宫格(3×3的方阵)中九个数的和都是中间那个数的9倍.规律3:任意一条自左上向右下的斜线上的若干个数组成一列数,相邻两数的差是8(一个数的除外).类似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请你写出几条.试试看.解析答案不唯一,如:(1)任意一条自右上到左下的斜线上的若干个数组成一列数,相邻两数的差是6(一个数的除外);(2)任意一列从上向下的若干个数依次相差7:(3)任意一行中连续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开放性问题的解答方法:(1)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要善于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及猜想;(2)在月历的规律探寻中,一般从横向、纵向、斜向观察,从局部到整体观察,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易错易混全解易错点缺少生活经验而致错例一幢八层楼房,由第一层到第二层有21级台阶.以后每上一层少2级台阶,则小强由第三层到达第八层共走了级台阶.错解72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出现走l7+15+13+11+9+7=72(级)台阶的错误答案.正解65 根据题意可知从第二层到第三层有21-2=19(级)台阶,则由第三层到达第八层共走:l7+15+13+11+9=65(级).故填65.核心素养全解温度变化素养解读: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问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典例剖析例图l—2-4记录了某地一月份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图形并同答下面的问题:(1)温度是0℃的时刻是,最暖和的时刻是,温度在0℃以上的持续时问为小时:(2)你从图形中还能获取哪些信息?(写出l~2条)解析 (1)12时和l8时:l4时:6.(2)答案不唯一,如:①从0点到4点及l4点到24点温度是下降的.②从4点到l4点温度是上升的等.本题把某地一月份某天的温度随时问变化的情况用曲线图表示出来,以形助数、数形沟通,实现了数形结合.我们可以从图形中直观获取所需信息.。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 思考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 思考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思考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活动思考教教学内容主要是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运算。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数的运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对实数运算的符号规律掌握不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实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实数的运算规则。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运算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问题引入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商店购物时,如何表示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实数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数的运算规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 思考(第1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学习、上课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 思考(第1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4)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吗? 解:(答案不唯一)设计调查表如下
你的到校方式调查表(自选一项,在相应栏里打“√”):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或电动车)
坐公交车
家长送
其他
选择
感悟新知
知识储备
知3-练
将调查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用
来反映了解到的情况,这就是统计.
如图1.2-4是根据调查表制作的扇形统计图: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解读 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 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全 体同学如何到校的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那么调查中: 解题秘方: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以及调查表 的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感悟新知
知3-练
(1)你的调查目标是_该__校__每__名__同__学__的__到__校__方__式___; (2)你的调查对象是_该__校__全__体__同__学__; (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调查对象的_到__校__方__式__;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2 [模拟·宁波]如图1.2-3,各网格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 相同的规律, 则第9 个网格中右下角的数为__1_1_9__.
解题秘方:从第1, 2,3 个网格中找出 相应位置的数的规 律,然后按照规律即可得出第9 个网格中的各个数.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由题图可知,左上角的数是从1 开始连续的正整数, 左下角的数是对应的左上角的数加2,右上角的数是对应 的左上角的数加1,右下角的数是左下角的数与右上角的 数的乘积再加上左上角的数. 易知第9 个网格中左上角的数 是9,左下角的数是11,右上角的数是10,所以右下角的 数是10×11+9=119.Fra bibliotek知1-练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1.2 活动 思考》公开课教案_8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  1.2 活动 思考》公开课教案_8

课题:活动思考教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1.2活动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想要和能够发现的东西;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活动与思考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二课时,它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好这节课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材分析1.本节课“活动与思考”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和思想的延续与补充;也是为后面即将学习数学方法打基础。

2.教材创设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和通过验证规律的过程。

②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③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难点: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手段:观察法、类比归纳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学资源:1、多媒体辅助教学;2、火柴棒、长方形纸片、剪刀等实物。

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自主学习与探究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我们与数学同行-活动思考教案 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我们与数学同行-活动思考教案 苏科版

1.2活动思考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4.尝试让学生感受“想—做—想”数学活动的过程,从活动过程中和过程后唤起学生对活动的思考,通过思考,获得经验;5.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6.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谁听说过高斯(Gass,德国数学家)的速算故事,来跟大家说一说:高斯十岁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2+3+4+…+100=?其他同学逐一的进行加法运算,高斯提出:1+100=101,2+99=101,…,则有:1+2+3+4+…+100=101×50=5050.这个故事说明,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数学活动活动1:动手操作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活动2:(1)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个部分,将①展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解答: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菱形)(2)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看一看你得到了什么图形?(解答:正五边形)活动3:搭火柴棒活动4:寻找规律(1)计算:1+2+1= ; 1+2+3+2+1= ; 1+2+3+4+3+2+1= ; 1+2+3+4+5+4+3+2+1= ;根据上面四式的计算规律求:1+2+3+4+…+2007+2008+2007+…+4+3+2+1= 。

解答:①2+(1+1)=2×2=4;②(1+2)+3+(1+2)=3×3=9;③(1+3)+(2+2)+4+(1+3)=4×4=16;⑤5×5=25;以此类推2008×2008=4032064. 活动4:自然数中从1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螺旋形.21→22→23→24→25→2620 7→8→9→10 2719 6 1→2 11 2818 5←4←3 1217←16←15←14←13在2处拐第一个弯,在3处拐第二个弯,在5处拐第三个弯,……,问拐第20个弯的地方是哪一个数?解答:将各拐弯处的数写成一列数:1,2,3,5,7,10,13,17,21,26,……,相邻之差依次是:1,1,2,2,3,3,4,4,……,所以第19个拐弯处的数比第18个拐弯处的数大10,第20个拐弯处的数比第19个拐弯处的数大10,∴第20个拐弯处的数是:1+1+1+2+2+…+9+9+10+10=1+2(1+2+3+…+10)=1+2×55=111. 活动5:、探索与发现仔细观察这个日历,你能找出其中的若干规律吗?↑ ↑ ↑ ↑ ↑↑ ↓ ↓ ↓↓ ↓ ↓问题①横排、竖排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对角线上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若在这个日历中任意框出2×2(如图)4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若在日历中任意框出3×3(如图)9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①横增加1,竖增加7;②左上到右下增加8,右上到左下增加6;③对角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将方框向左(向右)移动一格,这4个数的和将会减少(或增加)4,将方框向上(或向下)移动一格,这4个数的和将会减少(或增加)28,这4个数的和中最小的是20,最大的是108;④过中间数的横向、纵向、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将方框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格,这九个数的和将会减少(或增加)9;若将方框向上(或向下)移动一格,这九个数的和将会减少(或增加)63;框中9个数的和是中间一个数的9倍,这9个数的和中最小的是81,最大的是207,…活动6:找规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简述你所发现的规律:①1,2,4,7,(),16;②1,2,4,7,(),20;③1,2,4,7,(),24;④1,2,4,7,(),108;解答:①11, 2比1大1,4比2大2,7比4大3,则第5个数应比7大4;②12,1+2=4-1,2+4=7-1,则第5个数为4+7+1;③13,1+2+4=7,则第5个数为2+4+7=13;④26,7=(1+2+4)×1,则第5个数为(2+4+7)×2=26,…活动7:将一个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对折的次数越多,折痕的条数也就越多,如第一次对折后,有1条折痕,第2次对折后,共有3条折痕,…(1)第3次对折后共有多少条折痕?第4次对折后呢?(2)请找出折痕条数与对折次数的对应规律,说出对折6次后,折痕有多少条?解答:(1)7条,15条,(2)2n-1,63条.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 思考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 思考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1.2活动思考教学案一、教学目标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归纳等“做”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尝试运用数学知识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能有效解决问题(难点)。

三、学习与交流1.找规律,填数字.2.你能将1、2、3、4、5、6、7、8、9这9三个数字相加都等于15吗?动动脑筋,试试看。

四、典型例题2.根据图所示,找规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1 11 2 11 3 3 11 4 6 □ 11 5 □□□ 1五、达标检测1. 如下图,是某宾馆楼梯示意图(一楼至二楼),若要将此楼梯铺上地毯,则至少需要________ 米.2.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增长一倍,9天可长满整个池塘,那么需要天睡莲长满半个池塘。

5. 你家的固定电话号码是___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__位数,若从2009年10月1日起电话号码全部升位,规定原号码的最低位为6,7,8,9,0的,统一在后面加一个数字3,最低位是1,2,3,4,5的,在后面加一个数字8,则升位后你家的电话号码变成________6、找规律:①、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止,共有实心球个.②下面数列后两位应该填上什么数字呢?2 3 5 8 12 17 __ __③已知,,,,…,若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④已知下列等式:① 13=12;② 13+23=32;③ 13+23+33=62;④ 13+23+33+43=102;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六、教学反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2 活动 思考 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2 活动 思考 教案
老师可借助希 沃授课助手直 播功能直播学 生折纸过程
通过动手折纸 让学生得到更 多图形,并观察 特征,折纸验证 特征,动手活动 中不断思考解 决问题
小结:我们通过折纸得到更多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得到 图形特征,通过折叠再次验证特征,折纸活动过程中思 考了数学,接下来通过搭接火柴棒的活动再次思考数学
(活动二)
2/5
(活动三) ①月历中的数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月历中右上角 2 2 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
有 什么关系? 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吗?
试一试做日历:
③小明一家外出旅游 5 天,这 5 天的日期之和是 20.你 能说出小明几号回家? (要求:发现—总结—验证的过程,不提过高要求,会用 文字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学生观察日历,
从不同角度思 让学生经历观
考 用 文 字 表 述 察、猜想、验证、
日历规律;
归纳等数学活
动,引发学生思
学生可借助希 考
沃移动展台移
动选取不同方

学生做日历,组 内同桌互相补 充日历中的数 字,互相检查纠 正
小结:日历中的数字规律,通过猜想、用字母及代数式归 纳验证日历规律的普遍性,用方程思想解决了生活实际问 题,可见数学是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接下来能不能 用你的数学知识帮学校解决难题





学生可以这样折叠正方形
(要求:了解对称的特征,学生能说出名
称就行和为什么是面积最大正方形就行)
③你还能折叠裁剪出什么几何图形?有什么特征?
(说明:只要有部分学生能折叠出所要的图形,并展示给
同学观看说明图形特征,其它学生模仿折叠即可)
让学生先自己 动手折叠纸片 并思考,再分组 讨论交流全班 展示

1.2活动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活动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活动思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什么是思考,了解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2.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活动引入教师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谜语等方式引入今天的教学话题:思考。

引导学生了解思考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步认识思考通过举例子、解释的方式,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尝试去思考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如果图书馆书架上有500本书,每个书架上有10本书,问图书馆有多少个书架?•如果一位班主任是历史老师,他的学校有5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5个学生,问这位班主任有多少学生需要管理?第三步好奇心实验室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设计一个“好奇心实验室”,该实验室为一种探究任何问题的学习方式与实践方法,要求如下:1.好奇心实验室需要一个实验大厅,可以自由探索问题,并收集问题的信息;2.学生需要制订实验计划,在实验之前,先列出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假设;3.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数据与观察结果;4.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并判断研究的问题与假设是否存在关系。

第四步数学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某工程队有80名工人,其中男女之比为3:2,问男女各有多少人?2.一堆砖头重15千克,一堆石头重18千克,如何利用天平3次称量,将它们平均分成三堆?第五步总结讲解通过学生活动和数学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思考的过程,并总结思考所需要具备的思维技能。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思考活动,培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了肢体与心智上的活跃与协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 思考》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 思考》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 活动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活动思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有理数的乘方。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不理解乘方的意义,不会进行乘方的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乘方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有理数的乘方。

同时,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

六. 教学准备准备教案、PPT、黑板等教学用品,以及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有理数的乘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指导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苏科版 七上 数学学案 汇总

苏科版 七上 数学学案 汇总

主备人课题:1.1 生活数学总课时1一、示标导学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二、合作探究1.翻到书的背面,查看定价、出版日期、出版册数、字数、书的大小2.展示一本书的扉页,说出其中信息3.给出一道上海市中考题: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4和1,求阴影部分的两个小三、展示交流1.展示广州铁路火车票图片,说出其中信息2.给出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初一新生登记表,读出其中的信息3.展示红十字会会徽、中国农业银行行徽,让同学们说出所给图标所含上面的信息4.展示交通标志,说出所包含的意义主备人课题: 1.2 活动思考总课时2一、示标导学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二、合作探究观察思考书P8页的三个活动,回答书上的问题.三、展示交流1、操作: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做一做:(1)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个部分,将①展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画在后面.2、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主备人课题: 2.1 比0小的数(1) 总课时3一、示标导学学习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扩展“数”的范围 学习重点:认识负数,懂得相关的含义学习难点:正确认识负数,会从实际生活理解负数二、合作探究 1.引入:①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那么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该如何表示呢?②结合课本P12四幅图片,说出图中所给数字所代表的含义.2.:正负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负数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既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 ,收入与 等,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三、展示交流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109,998,5.4,31,9,7---+2、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2.4,31,2002,7.8,52,6,9----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3、下面的大括号表示一些数的集合,把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正整数集:{ ...};负整数集:{ ...};正分数集:{ ...};负分数集:{ ...};正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4、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0个数、第200个数、第201个数是什么吗?四、盘点收获,疑难呈现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种新的数--。

《1.2活动思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七年级上册

《1.2活动思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七年级上册

《活动思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数学课程《活动思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初中数学《活动思考》的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2.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 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4.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活动思考》第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展开,主要包括:1. 基础知识点巩固:要求学生复习并熟练掌握本课时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2. 实际应用问题解决:设置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如,通过实际情境,设计一系列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方程并求解。

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需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每组成员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讨论的数学问题需涉及本课时所学的知识点,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4. 自我反思与总结: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与失,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提出以下要求:1. 准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3. 规范书写:答案需书写规范,步骤清晰,思路明确。

4. 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5. 反思总结:学生需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书写规范程度:评价学生答案的书写规范程度和思路清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处理数字或者图形问题,对有关问题作出猜想和归纳.
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入)高斯十岁时,他的老师出了一道题:
1+2+3+4+…+100=?
其他同学逐一的进行加法运算,而高斯提出:1+100=101,2+99=101,…,则有1+2+3+4+…+100=101×50=5050.
这个故事说明: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技巧来解答本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凸显重点
1.动手操作:
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折叠,裁剪、展开三个步骤,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做一做:
(1)将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个部分,将①展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
(2)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打一个结,看一看你得到了什么图形?(解答:正五边形)
2.寻找规律:
例1 计算:(1)1+2+1=;
(2)1+2+3+2+1=;
(3)1+2+3+4+3+2+1=;
(4)1+2+3+4+5+4+3+2+1= .
(5)根据上面四式的计算规律求:1+2+3+4+…+2004+2005+2004+…+4+3+2+
1= .
解析:(1)2+(1+1)=2×2=4;(2)(1+2)+3+(1+2)=3×3=9;(3)(1+3)+(2+2)+4+(1+3)=4×4=16;(4)1+2+3+4+5+4+3+2+1=5×5=25;….以此类推,1+2+3+4+…+2004+2005+2004+…+4+3+2+1= 4020025.
答案:(1)4.(2)9.(3)16.(4)25.(5)4020025.
处理方式: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例2 1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如图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1)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桌子呢?10张桌子呢?
(2)一家餐厅有40张这样的长方形桌子,按如图的方式每5张拼成一张大桌子,则共可坐多少人?(3)在(2)中若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一张大桌子,共可坐多少人?
解:(1)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8人;3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10人;10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6+(10-1)×2 = 24(人).
共可拼成40÷5=8(张)大桌子,每张大桌子可坐6+(5-1)×2= 14(人),所以一共可坐14×8 = 112(人).
共可拼成40÷8=5(张)大桌子,每张大桌子可坐6+(8-1)×2= 20(人),所以一共可坐20×5 = 100(人).
处理方式:教师直接讲解.
3.探索与发现:
下面是某月的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仔细观察这个日历,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探究过程:①横排、竖排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对角线上相邻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若在这个日历中任意框出2×24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若在日历中任意框出3×39个日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处理方式:学生举手回答)
图(1)
图(2)
教师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你的周围时时处处都被数学包围着.
【当堂反馈】
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对折的次数越多,折痕的条数也就越多,如第1次对折后,有1条折痕,第2次对折后,共有3条折痕.
(1)第3次对折后共有多少条折痕?第4次对折后呢?
(2)请找出折痕条数与对折次数的对应规律,说出对折6次后,折痕有多少条?
2.观察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0+1=1;
9×1+2=11;
9×2+3=21;
9×4+5=41;
……
猜想:第20个等式应为 . 【课堂小结】
说出学完本节课后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