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共10张PPT)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共10张PPT)
玻璃纸覆盖在培养基上,能否培养细菌, 为什么?你认为此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方面可能有 些什么用途?
第十页,共10页。
5.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 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 观察。
6.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 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 镜下观察。
第七页,共10页。
第八页,共10页。
1ml的孢子悬液稀释液,无菌的高氏1好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盖玻片如图示插入平皿培养基上,置28℃培养,直至菌长好;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镊子等。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盖玻片如图示插入平皿培养基上,置28℃培养,直至菌长好;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一:丝状微生物的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常见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观察镰刀菌与木霉的基本形态。

3、掌握埋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

4、掌握载片培养法培养丝状真菌。

5、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未染色样品。

实验原理: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菌的菌丝较放线菌粗,菌落疏松,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利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孢子的着生状态,孢子形状及菌丝有无横隔等。

3材料3.1菌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诺卡氏菌(Nocard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3.2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

3.3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流程4.1埋片培养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埋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载片培养法:滴琼脂→凝固→边缘接种→盖盖玻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步骤埋片培养法:1 向每个培养皿倒约20毫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待凝固。

2 用无菌手术刀在琼脂平板上平行开两条槽,取出其中的琼脂培养基。

3 在槽的外侧边缘接种待鉴定的放线菌菌株。

4 将无菌载玻片呈与槽垂直的方向盖在平板上面,用镊子轻轻压下,使载玻片与琼脂平板接触。

5 放于28℃培养3天。

6 将载玻片从平板上取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载片培养法:1 将无菌载玻片放于洁净工作台。

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

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

1.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
答: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由于菌丝细,生长缓慢,菌丝分枝并相互交错缠绕,所以形成的菌落质地硬而且致密,菌落较小,一般为圆形,不广泛延伸;菌落表面呈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由于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菌落紧贴培养基表面,所以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环挑起,或用接种铲将整个菌落挑起而不致破碎;幼龄放线菌因气生菌丝尚未分化成孢子丝,其菌落表面与细菌相似;当孢子丝形成大量孢子布满菌落表面时,菌落表面呈现絮状、粉末状、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可产生各种颜色,使菌落正反面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中水溶性色素可扩散到培养基中,脂溶性色素则不能扩散。

大多数放线菌是这种菌落特征,如链霉菌属的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 与琼脂相接的沿线,28°C培养7d
4、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染液,小心用镊 子将盖玻片抽出,带菌面朝下,覆盖于染色 液上,浸泡2min后,用吸水纸将多余染色液 吸干,镜检。低-高-油
五、实验结果
菌名
培养法
菌丝形态 形态特征
六、思考题 用插片法制备放线菌标本的优点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
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的菌丝,具有吸收 营养的功能
该种菌丝无隔,直径较细,有的无色,有的 产生色素,呈现不同的颜色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向空间生长的菌丝。直径较 基内菌丝粗,呈直形或弯曲形。产生的色素较深
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 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分化 形成孢子。这种形成孢子 的菌丝称孢子丝。孢子成 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 飞散
孢子丝的形状、着生方式, 螺旋方向(左旋还是右 旋)、数目、疏密程度以 及形态特征是鉴定放线菌 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孢子丝形态
孢子 --孢子是孢子丝成熟后,分化产生出的繁殖 细胞
孢子的形状多样,球、椭圆、杆状等;
表面结构不一样,光滑、疣刺、毛发状等;
孢子常有色素,单个无色透明,聚集表现;
孢子抗干燥能力强,抗热性不及芽孢,强于营养细 胞。
三、实验材料 菌种:链霉菌 染色液:0.1%美兰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 器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
酒精灯、镊子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倒平板:将马铃薯培养基
2、插片: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盖玻片,插在平板 培养基上(40°-50°插入)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插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的制片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茁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观察放线茵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苗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茵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苗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三)实验设备1.菌种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或青色链霉菌(S.glaucus),弗氏链霉菌(S.fradiae).2.培养基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或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石炭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Actinobacteria)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微生物,其形态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形状:放线菌细胞呈现为直线状、分枝状、丝状或弯曲状。

2. 色素:放线菌通常会产生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色素。

不同种类的放线菌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如黄色、红色、绿色等。

3. 枝节:放线菌细胞可以分枝成长,有些菌株的分枝呈单一直线形态,形成类似于放射状的分枝结构。

4. 孢子:放线菌通常会产生芽孢或分生孢子。

芽孢通常位于多枝分枝末端,形成棒状结构,而分生孢子则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

5. 表面特征:放线菌的细胞表面通常呈现粗糙不平的纹理,这是由于细胞壁上的复杂多糖和其它结构物质导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会有
所差异,具体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不同菌株进行观察和描述。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

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

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

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一)插片法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学习手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学习手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学习手册《情境: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引导文-单元设计-实训指导书情境:引导文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阅读材料材料一:放线菌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见下图)。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 G + C) mol% 含量( >55% ) 的细菌。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

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

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

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不是生物学分类的一个名词。

有些细菌和真菌都可以划归到放线菌。

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放线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相似,都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基本结构。

个别种类的放线菌也具有细菌鞭毛样的丝状体,但一般不形成荚膜、菌毛等特殊结构。

放线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与细菌的芽孢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内源性孢子,但细菌的芽孢仅是休眠体,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线菌产生孢子则是一种繁殖方式。

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T151、T2-10的形态鉴定的基本方法。

采用插片法进行培养,并用XSP-BM10A三目生物显微镜观察形态。

步骤:
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解剖刀或是镊子将培养基挖出
两道小槽。

2、用接种针将待试菌(T151或T2-10)移接在槽边。

3、把灭菌的载玻片盖在两道小槽上。

4、将上述培养皿于28℃保温培养。

5、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玻片,用吕氏美蓝染色,镜检。

吕氏美蓝(染色剂)配置方法:
A液:将0.3 g美蓝(亚甲蓝)溶于30 ml 95%的酒精中。

B液:0.01% KOH水溶液100 ml。

将两种溶液混合备用。

染色方法:
1、固定。

将玻片取出后,将有菌的一面向上,迅速通过火焰2-3次,其目的在于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蛋白在载玻片上凝固以及改变它对染料的通透性,利于着色,但不要在火焰上烘烤,以免菌体变型。

2、染色。

加吕氏美蓝1-2滴与有菌体的玻片上,染色约1 min。

3、水洗。

倾去染液,斜置载玻片,用细水流轻轻冲洗至流水变清为止。

4、干燥。

自然晾干或用吸水纸从玻片侧面吸去水分,但注意勿将玻片上的菌体擦
掉。

晾干后即可镜检。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霉菌子实体、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观察Ⅰ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形态观察

菌丝断裂 凝聚分裂(链霉菌)
分生孢子
无性孢子 横膈膜分裂(诺卡氏菌)
孢囊孢子(链孢囊菌属)
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 鉴于放线菌菌落致密特性,接种环难以 直接挑取观察。
• 插片法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 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一定时间后, 可直接将盖玻片取下、染色观察。
使用高氏一号培养基(28ºC),平板划线培养 2D,在培养基菌落处以45º角插入盖玻片(已 灭菌),插片后继续培养一周,实验观察。
实验材料:
• 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 • 黑化链霉菌( Streptomyces nigrificans) • 天蓝链霉菌(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 丰加链霉菌( Streptomyces toyocaensis)
实验步骤
• 镊子酒精灯上烧三次灭菌,小心取出盖玻 片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固定
• 用复红或结晶紫染色1 min,水洗(小心) • 置于载玻片上,油镜下观察
注意事项:
• 取玻片需无菌操作
• 盖玻片两面均有菌丝附着,以锐角面附 着菌丝量较多,建议染色、观察此面。
作业
• 1.画图 • 2.表格
菌名
菌落形 气味 背面
孢子丝的形态以及排列方式 是放线菌的重要分类特征。
孢子丝形态 分类

波曲 螺旋
松、紧 大、小
左、右
孢子丝 排列方式
单生 丛生 轮生 互生
放线菌孢子丝类型:
直丝 丛生
弯曲 丛生
弯曲 丛生
直丝 单轮生
钩状
松螺旋?
紧螺旋?
具螺旋一级轮生 直丝 二级轮生
具螺旋二级轮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菌落特征的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实验原理:放线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观察和描述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并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菌液和培养皿等实验用品。

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放线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X字形标记。

b.将放线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放线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3.真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真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O字形标记。

b.将真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4.其他微生物菌落的特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其他微生物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其他形状标记。

b.将其他微生物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不同菌落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的差异。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杨明轩生物111班1102040128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

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

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

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

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

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yocaensis)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四、实验方法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
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
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
菌丝组成。

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
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
“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
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高氏一号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
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在插片法中,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界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四、实验操作
1.配置高氏一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
倒入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依次逐一溶化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到100ml,调pH,121℃灭菌20min。

2.倒平板
取融化并冷却至大约50℃的高氏Ⅰ号琼脂约20mL倒平板,凝固待用3.接种
先在培养皿底面用黑色油性笔划出接种环划之字的方向,再无菌操作用无菌接种环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菌种斜面平面上挑取菌种(孢子),在高氏I号培养基上沿所划线的方向密集划线接种,划线要密,不能交叉。

4.插片
无菌操作用已用酒精泡过并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过的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度角插入平板琼脂上,并垂直于3中所划线的方向。

每个平板中插三片。

5.培养
将平板倒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7天。

4.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用纸擦去背面培养物,有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观察。

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菌种摄像及绘图:
弗式链霉菌
绘图:
2.菌种形态:
六、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 倒平板要厚一些,接种时划线要密。

2. 插片时要有一定角度并与划线垂直。

3. 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更换高倍镜观察。

4. 操作中勿碰撞有菌丝的表面,以免破坏菌丝形态。

七.思考题: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答:气生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是指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

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

在一定条件下,水生菌类也可以生长气生菌丝。

真菌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

在固体培养基上霉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深入到培养基内吸收养料;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有些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2.弗氏链霉菌和青色链霉菌的孢子丝有何区别?答:青色链霉菌的孢子丝为螺旋形,而弗氏链霉菌的孢子丝为直线形。

附录:
高氏(Gause)Ⅰ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4g KNO3 0.25g NaCl 0.1g
K2HPO4 0.1g
MgSO4 0.1g FeSO4 0.002g 琼脂 5g 水 200ml PH 7.2---7.4 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200ml。

121℃灭菌2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