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断块油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曙光油田是一个开发30多年的老油田,大部分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平均达到80%以上,但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及开发方式的制约,部分复杂断块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曙光油田按照“三重”技术路线,综合利用vsp测井、地震精细解释、油藏数值模拟、储层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在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开发研究。其中杜99块废弃原直井井网,分两套层系,采用交错叠置式井网进行水平井整体开发,共实施水平井15口,取得显著效果,使一个濒临废弃的老区块重现生机。

[关键词]复杂断块;地震;数值模拟;二次开发;井网;水平井中图分类号:te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0073-01

1 概况

1.1 地质特征

杜99块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断。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大凌河油层。含油面积0.6km2,地质储量222×104t 。

1.2 开发简况

区块1993年投入开发,采用100~200井距不规则热采吞吐井网。2006年底区块总井数17口,开井9口,日产油10t,采油速度0.17%,累产油11.65×104t,采出程度5.2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7.5%,

累计油汽比0.42。

2 二次开发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体认识程度低

一是造认识程度低。早期技术手段单一,主要依据钻测井资料进行的构造认识相对简单,虽然区块边界断层较为落实,但未能发现内部次级断层,对微构造的认识也十分欠缺;二是油水关系复杂。区块油水关系极为复杂,存在多套油水组合,油水界面均不统一,使生产层位的拟定难度较大。

2.2 直井开发井网不适应

区块平均吞吐6.0周期,平均单井产油仅4660t。单井生产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正常生产井只有8口,点总井数32%,平均单井前三周期产油4131t,油汽比0.70;效果较差油井17口,占总井数68%,平均单井前三周期产油1007t,油汽比只有0.19。二次开发前区块一直处于低速开发状态,最高采油速度只有0.63% ,2004年以来日产油更下降到了20吨以下,区块濒临废弃。

3 二次开发主要做法

3.1 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3.1.1 精细地层划分对比

为便于精细油藏特征研究,在对区块钻测井资料重新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大凌河油层隔夹层的发育情况,结合产状特征开展地层划分,将大凌河油层2个油层组进一步细分为6个砂岩组。

3.1.2 精细构造解释

一是通过vsp测井及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对区块内部构造重新认识,增加4条次级断层,并对局部微构造进行了较精细的识别;二是运用petrel建模软件进行构造建模,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3d网格化,完成三维构造模型,对油藏三维空间展布形态进行精细刻画。

3.1.3 精细油层展布研究

在储层分布及储层评价基础上进行油层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各砂岩组油层平面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厚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曙1-31-0358井区,向东、北方向尖灭,向南过渡为水层。

3.2 结合开发新技术重新认识油藏潜力

3.2.1 技术基础

根据目前较为成熟的筛选标准对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初步

评价(表1),认为水平井技术在杜99块大凌河油藏开发中有较强的适应性。

3.2.2 物质基础

一是区块具有提高采收率的空间。杜99块大凌河油藏探明地质储量222×104t,复算后地质储量提高到244×104t,区块标定采收率仅为14%,相对曙一区同类油藏(37.5%)明显偏低。

二是剩余可采储量较高。以上报地质储量(222×104t)和目前标定采收率计算,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只有37.5%,剩余可采储量19.5×104t,如按同类油藏标定采收率计算,可采储量高达71.7×104t。

3.2.3 能量基础

区块原始地层压力8.68mpa,压力系数0.99;2006年平均地层压力7.16mpa,压力系数0.82,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

3.2.4 产能基础

(1)正常生产油井具有较高产能。

虽然总体生产效果较差,但能够正常生产油井表明油层具有较高产能。

(2)目的层单层具备一定产能

为落实目的层单层产能,单独射开曙1-32-55井大ⅰ313.5m/1层,投产初期日产油达20t,一周期内平均日产6.5t,油汽比0.40。3.3 细化水平井部署研究重建二次开发井网

(1)层系划分

水平井钻井揭露地层单一,纵向多套油层发育时,必须进行分层系规划才能达到整体动用,高效开发的目的,将区块划分为2套开发层系6套井网。

(2)井网井距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曙一区普通稠油吞吐开采加热半径约为40m,水平井采用100m井距较适宜。井网规划时主要考虑降低注汽干扰和提高对储量的控制程度。大ⅰ组采用交错叠置式井网,即大ⅰ1与大ⅰ3平面上重合并与大ⅰ2距离50m交错排列,使相邻层系间平面上有最大距离。大ⅱ组各砂岩组油层分布具有较大差异,水平井依据各自油层发育情况独立部署。

(3)轨迹优化

根据borisov稳定流状态下的水平井产能公式:

结合储层的发育,确定水平段长度为250--300m左右最优。对于稠油油藏,由于存在蒸汽超覆现象,水平段的垂向位置尽可能部署在靠近油层底部以减少储量损失,但考虑钻井轨迹的控制精度,一般选择离油层底面2~3m。

4 实施效果

按照方案整体规划,区块2007年实施第1口水平井,2008年开始规规模实施,共完钻投产水平井15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36.8t,截止2011年4月底开井13口,日产油79t,平均单井日产油6.1t,累计产油9.4×104t,平均单井6266t。实施水平井整体开发后区块日产油由实施前10t上升到最高156t,采油速度由

0.17%上升到2.57%,阶段采出程度提高4.92%,预计采收率提高27%,新增可采储量60×104t。

5 结论

(1)观念创新,勇于怀疑,敢于否定,重构地下认识体系是二次开发得以实践的前提。

(2)依托精细地震资料,井震结合,开发与地震的有机融合是油藏得以重新认识的关键。

(3)精雕细刻,集成应用多学科技术,准确描绘地下地质体,是水平井部署与实施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清山.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