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试验报告
工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工磁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通量等基本概念。
3. 掌握磁场中磁性材料磁化特性的研究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磁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工磁实验是研究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特性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验。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单位为特斯拉(T)。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了解磁场的分布情况。
2.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H)是描述磁场对磁性材料磁化作用的物理量,其单位为安培/米(A/m)。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磁场强度,了解磁场的分布情况。
3. 磁通量:磁通量(Φ)是描述磁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应线数量的物理量,其单位为韦伯(Wb)。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磁通量,了解磁场的分布情况。
4. 磁化特性: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其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了解磁性材料的磁化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稳定的磁场。
2. 磁场强度计:用于测量磁场强度。
3. 磁通计:用于测量磁通量。
4. 磁性材料样品:用于观察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特性。
5. 记录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与设备,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2. 将磁性材料样品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中,调整磁场发生器的参数,产生稳定的磁场。
3. 使用磁场强度计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磁场强度,记录数据。
4. 使用磁通计测量不同位置处的磁通量,记录数据。
5. 观察磁性材料样品在磁场中的磁化特性,记录数据。
6.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磁场分布、磁化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场分布: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磁场在磁性材料样品中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在样品的表面附近,磁场强度较大;随着距离样品表面的增加,磁场强度逐渐减小。
2. 磁通量:实验数据表明,磁通量在样品表面附近较大,随着距离样品表面的增加,磁通量逐渐减小。
磁性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磁性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二.实验原理简述如果一个小样品(可近似为一个磁偶极子)在原点沿Z 轴作微小振动,放在附近的一个小线圈(轴向与Z 轴平行)将产生感应电压:()km ft fCmA ==ππν2sin 2g ,其中,C 为耦合常数,取决于线圈的结构,m 为样品的磁矩,A 为振幅,f 为振动频率。
原则上,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出v g 和m 之间的关系k ,从而由测量的电压得到样品的磁矩。
但这种计算很复杂,几乎是不可能进行的。
实际上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比例系数k ,即通过测量已知磁矩为m 的样品的电压v g ,得到m v g=k ,这一过程称为定标。
定标过程中标样的具体参数(磁矩、体积、形状和位置等)越接近待测样品的情况,定标越准确。
VSM 测量采用开路方法,样品放置的位置对测量的灵敏度有影响。
假设线圈和样品按图1放置,沿x 方向离开中心位置,感应信号变大;沿y 和z 方向离开中心位置,感应信号变小。
中心位置是x 方向的极小值和y 、z 方向的极大值,是对位置最不敏感的区域,称为鞍点。
测量时,样品应放置在鞍点,这样可以使样品具有有限体积而引起的误差最小。
基本的VSM 由磁体及电源、振动头及驱动电源、探测线圈、锁相放大器和测量磁场用的霍耳磁强计等几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高温和低温系统,实现变温测量。
振动头用来使样品产生微小振动,振动频率应尽量避开50Hz 及其整数倍,以避免产生干扰。
为了使振动稳定,还要采取稳幅措施。
驱动方式有机械驱动、电磁驱动和静电驱动几种。
磁体有超导磁体、电磁铁和亥姆赫兹线圈等几种。
前两种能产生很强的磁场,用来测量高矫顽力的永磁材料。
亥姆赫兹线圈产生的磁场很小,但磁场的灵敏度很高,适于测量软磁材料。
磁矩m的测量由探测线圈和锁相放大器组成,锁相放大器有很高的放大倍数,保证了VSM有较高的灵敏度。
磁场的测量采用霍耳磁强计。
将m和H信号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对测量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
磁性材料分析测试报告
磁性材料分析测试报告
测试对象:磁性材料
测试日期:[填写具体日期]
测试目的:
1. 确定磁性材料的磁性能指标,包括矫顽力、剩磁和磁导率等。
2. 评估磁性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3. 提供客观数据作为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测试方法:
1. 使用磁性测试系统对磁性材料进行测试。
2. 根据国际标准[填写具体标准号]进行测试操作和数据采集。
3. 测试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填写具体仪器设备名称]。
测试结果和数据:
1. 矫顽力:[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
2. 剩磁:[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
3. 磁导率:[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
4. 其他测试指标:[如需,继续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
测试结论:
1. 根据测试结果,磁性材料的矫顽力为[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属于[填写具体分类]级别。
2. 磁性材料的剩磁为[填写具体数值及单位],表明[填写具体含义]。
3. 磁导率测试结果显示磁性材料具有[填写具体特性]。
4. 综合测试结果,建议将磁性材料应用于[填写具体应用领域]。
备注:
1. 测试结果仅适用于被测试的磁性材料样品。
2. 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更多相关测试,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
测试人员签名:[填写测试人员签名]
日期:[填写日期]。
铁磁材料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实验报告引言铁磁材料是一类具有铁磁性质的物质,其中最常见的是铁、镍和钴。
铁磁性是指这类物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在其内部产生稳定的磁畴结构,并表现出明显的磁性行为。
本实验旨在研究铁磁材料的磁性质,并探索其磁化曲线和饱和磁化强度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与材料1. 铁磁材料样品(铁、镍、钴)2. 恒定直流电源3. 高斯计4. 恒流电源5. 磁化曲线测量仪实验步骤1. 实验一:磁性质的初步观察利用恒定直流电源和高斯计,观察不同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性质。
1. 将不同铁磁材料样品分别放置在高斯计的磁场测量区域。
2. 逐渐增加外加磁场,观察材料的磁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2. 实验二:磁化曲线测量使用磁化曲线测量仪,测量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
1. 将铁磁材料样品放置在磁化曲线测量仪的磁场测量区域。
2. 通过调节恒流电源,逐渐增大电流,从而改变外加磁场。
3. 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磁感应强度,并绘制磁化曲线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磁性质的初步观察实验中观察到不同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都显示出明显的磁性质。
其中,铁表现出最强的磁性,紧随其后的是镍和钴。
这符合铁磁材料的铁磁性质特点。
实验二:磁化曲线测量通过磁化曲线测量仪测得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数据,并绘制出相应的磁化曲线图。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也逐渐增大。
2. 当外加磁场达到一定值时,磁感应强度开始趋于饱和,进一步增加外加磁场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较小。
3. 不同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略有差异,铁磁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也有所不同。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表现出明显的磁性质。
2.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增大,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饱和。
3. 不同铁磁材料的磁性质和磁化曲线略有差异,其饱和磁化强度也不同。
实验改进与展望本实验是对铁磁材料磁性质的初步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铁磁材料的磁化机制和不同磁场条件下的磁性行为。
磁选试验报告
磁选试验报告1. 引言磁选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分离或提纯具有磁性的物质。
本试验旨在通过磁选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物质,并观察其分离效果。
2. 实验步骤2.1 准备材料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磁选机•磁性材料•非磁性材料•容器•磁铁2.2 设定实验条件将磁选机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确保其稳定运行。
将容器放置在磁选机下方,以接收分离后的物质。
2.3 制备混合物将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并将混合物放置在容器中。
确保混合物均匀分布。
2.4 进行磁选将磁铁放置在容器的侧面,并以适当距离靠近混合物。
打开磁选机,使其产生磁场。
2.5 观察分离效果观察混合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物质是否出现分离现象。
如果磁性物质被磁铁吸附,而非磁性物质保持在容器中,则说明磁选效果良好。
2.6 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的混合物比例或调整磁选机的参数,如磁场强度和距离,以验证磁选方法对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3. 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磁选试验能够有效地分离具有磁性和非磁性的物质。
•磁性物质可以被磁铁吸附,而非磁性物质则不受磁场影响。
•磁选效果会受到磁场强度和距离的影响,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选试验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
例如,磁选方法在矿石提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微小颗粒物质的分离效果可能会有限。
4. 结论磁选试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具有磁性和非磁性的物质。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和观察分离效果,我们可以评估磁选方法的适用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本报告能为磁选试验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提供帮助,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5. 参考文献[1] 陈XX,王XX. 磁选试验在矿石提取中的应用[J]. 矿冶工程,20XX,X(X):XX-XX.[2] 张XX,李XX. 磁选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XX,X(X):XX-XX.。
磁性试验报告范文
磁性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和样品的磁性进行测试,了解和比较它们的磁性特点,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器材:1.磁性天平:用于测量样品的磁性强度。
2.磁铁:用于产生磁场,将其靠近样品判断其磁性。
三、实验步骤:1.将不同的材料和样品准备好,包括铁、铜、铝、塑料、橡胶等。
2.先用磁性天平测量磁铁的磁性强度,作为基准值。
3.将磁铁靠近各个材料和样品,观察是否有吸附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4.将材料和样品放在磁性天平上,测量其磁性强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1.铁:磁铁靠近铁时会有明显的吸附力,铁吸附在磁铁上并能够保持一段时间。
2.铜和铝:铜和铝不具备磁性,当磁铁靠近时没有明显的吸附现象,磁铁无法将其吸附住。
3.塑料和橡胶:塑料和橡胶同样不具备磁性,对磁铁没有吸附力。
五、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铁具备磁性,能够与磁铁发生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磁性强度。
而铜、铝、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则没有磁性,不能够与磁铁产生吸附力。
这是因为铁具有一定的磁矩,能够在外磁场作用下造成磁化,并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而铜、铝等材料的磁矩相对较小,难以被磁化,因此无法与磁铁发生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磁铁与不同材料和样品的相互作用,测试了它们的磁性特点,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铁具备磁性,可以与磁铁发生吸附力;而铜、铝等材料没有磁性,无法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这与材料的磁矩和磁导率等因素有关。
磁性试验对于材料磁性特性的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对不同材料的选用和应用提供依据。
七、实验建议:1.在进行磁性试验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无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测量磁性强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磁性天平,并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值。
3.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实验器材和样品的损坏。
[1]《材料物理实验讲义》[2]杨林,科学教育实验探究[J].科学教育,2024。
铁磁材料特性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特性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铁磁材料是一类在磁场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磁性的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铁磁材料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其磁性、磁滞回线以及磁导率等方面的特性。
实验一:磁性测量我们首先使用霍尔效应测量了不同铁磁材料的磁性。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铁、钴和镍作为样品,通过在磁场中测量它们的霍尔电压来确定其磁性。
结果显示,铁磁材料在磁场中会产生明显的霍尔电压,而非铁磁材料则没有这样的现象。
这表明铁磁材料具有磁性,而非铁磁材料则不具备。
实验二:磁滞回线测量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磁滞回线的测量。
磁滞回线是描述铁磁材料磁化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实验中,我们使用霍尔效应测量了铁磁材料在不同磁场下的霍尔电压,并绘制了磁滞回线图。
通过观察磁滞回线的形状和面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
在磁场增大的过程中,霍尔电压先是迅速增加,然后逐渐趋于饱和。
当磁场减小时,霍尔电压也会逐渐减小,直至回到初始状态。
这种非线性特性可以用来描述铁磁材料的磁化和去磁化过程。
其次,磁滞回线的形状和面积与铁磁材料的磁性能有关。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越宽,说明其磁化和去磁化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越大,磁化能力越强。
而磁滞回线的面积则反映了材料的磁滞损耗,面积越大,说明材料的磁滞损耗越大。
实验三:磁导率测量最后,我们进行了磁导率的测量。
磁导率是描述铁磁材料对磁场响应能力的重要参数。
实验中,我们通过在交变磁场中测量铁磁材料的霍尔电压,然后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出材料的磁导率。
实验结果显示,铁磁材料的磁导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高频磁场中,材料分子磁矩的翻转速率增加,导致磁化过程受到更多的能量损耗。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铁磁材料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铁磁材料具有明显的磁性,其磁滞回线呈现出非线性特性,且磁滞回线的形状和面积与磁性能相关。
此外,铁磁材料的磁导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磁性材料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在电子、通信、能源、医疗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我于2023年在某磁性材料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让我对磁性材料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实习单位:某磁性材料研究所实习内容:1. 参观实验室,了解磁性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测试方法;2. 学习磁性材料的理论基础,包括磁学基本定律、磁性材料分类等;3. 参与磁性材料的制备实验,包括粉末制备、烧结、磁性能测试等;4. 协助导师进行相关论文的撰写和修改;5. 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习过程(一)参观实验室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参观了研究所的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如真空烧结炉、磁性能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等。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了解了各种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理论基础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磁性材料的基本理论,包括磁学基本定律、磁性材料分类、磁畴结构等。
通过学习,我对磁性材料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参与实验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磁性材料的制备实验。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粉末制备:通过研磨、球磨等方法将原料制成粉末;2. 烧结:将粉末放入真空烧结炉中,在一定温度下烧结成块状;3. 磁性能测试:利用磁性能测试仪测试样品的磁化强度、矫顽力等参数。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我对磁性材料的制备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四)论文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协助导师进行了一篇关于新型磁性材料的论文撰写。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并参与了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五)实验室日常管理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如设备维护、实验材料采购等。
这让我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四、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获得了以下收获:1. 深入了解了磁性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测试方法;2. 掌握了磁性材料的基本理论;3. 锻炼了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磁性实验报告
磁性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磁性实验对不同材料的磁性进行观察和比较,以进一步了解磁性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2.1 实验材料- 铁- 钢- 铝- 铜- 木材- 塑料2.2 实验仪器- 磁铁- 钢板或磁性实验平台- 移动细铁丝3. 实验步骤3.1 将不同材料依次放置在磁铁附近,并观察是否产生磁性吸引力。
3.2 对于具有磁性吸引力的材料,可以进一步验证磁性的强弱和范围。
3.3 手持磁铁,移动近铁丝或磁性实验平台,观察对材料的影响。
4. 实验结果4.1 铁和钢表现出明显的磁性吸引力,可以吸附和移动细铁丝或磁性实验平台。
4.2 铝和铜没有显示出磁性吸引力,无法吸附或移动细铁丝或磁性实验平台。
4.3 木材和塑料也没有磁性吸引力,表现出与铝和铜相似的反应。
5. 结论通过磁性实验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铁和钢具有明显的磁性,能够产生吸附和移动细铁丝或磁性实验平台的效果。
5.2 铝、铜、木材和塑料不具备磁性,无法产生磁性吸引力。
6. 分析和讨论6.1 磁性的产生和表现与材料内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铁和钢等具有磁性的材料内的微观结构中含有磁性颗粒或磁性原子,可以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构成磁力线,从而产生磁性吸引力。
与之相反,铝、铜、木材和塑料等材料内的微观结构中没有磁性颗粒或磁性原子,无法产生磁性吸引力。
6.2 磁性的强弱取决于材料内磁性颗粒或磁性原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更多的磁性颗粒或更有序的排列会导致更强的磁性吸引力。
6.3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判断物体是否为铁质,例如,家庭中的针、钉一般都是用铁制成,可以通过磁性实验验证。
6.4 本实验只考虑了静态磁性吸引力,未涉及材料的动态磁性响应和其他特性。
磁性材料的具体磁性行为还可通过更深入的实验和研究来考察。
7.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磁性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有了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
铁和钢等材料具有磁性吸引力,而铝、铜、木材和塑料等材料则不具备磁性吸引力。
磁学探究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探究磁学现象,加深对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磁学是研究磁场、磁体以及磁现象的科学。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磁铁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分布、磁感应强度等,来探究磁学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磁铁(N极、S极)2. 磁场计3. 磁场分布图4. 实验记录表5. 直尺6. 毫米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磁铁的相互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2. 使用磁场计测量磁铁周围的磁场强度,记录数据。
3. 分析磁场分布图,观察磁场的变化规律。
4.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探究磁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铁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当两个磁铁靠近时,若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则它们会相互排斥;若异名磁极相对,则它们会相互吸引。
2. 磁场强度测量使用磁场计测量磁铁周围的磁场强度,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磁场分布呈对称性。
3. 磁场分布图通过分析磁场分布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磁场的分布规律。
磁场线从磁铁的N极发出,进入S极,形成闭合回路。
磁场线密集的区域表示磁场强度较大,稀疏的区域表示磁场强度较小。
4. 磁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我们可以探究磁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物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从而改变其运动状态。
六、实验结论1. 磁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 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磁场分布呈对称性。
3. 磁场对物体运动有影响,当物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从而改变其运动状态。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让我们对磁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实验数据不够精确,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部分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磁性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磁性质测试实验目的:1. 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 掌握磁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1. 磁性质测试仪2. 磁性材料样品3. 电流表4. 电压表5. 电阻箱6. 直流电源7. 磁场发生器8. 计时器9. 记录本10. 计算器实验原理: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磁性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实验通过测量磁性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等参数,来研究磁性材料的磁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将磁性材料样品放置在磁性质测试仪的样品台上。
3.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至实验所需值。
4. 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显示的电流值为实验所需值。
5. 打开磁场发生器,调节磁场强度至实验所需值。
6. 观察磁性材料样品在磁场中的变化,记录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等参数。
7. 重复步骤5和6,分别测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性材料样品的磁性质。
8.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感应强度测试结果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磁性材料样品的磁感应强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感应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2. 磁导率测试结果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磁性材料样品的磁导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导率基本保持不变。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磁性材料样品的磁性质与其磁感应强度、磁导率密切相关。
(2)磁性材料样品的磁性质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变化,但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3)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性材料样品的磁性质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磁性质测试仪对磁性材料样品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值,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对磁性材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磁铁磁力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力的分布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磁力与磁场强度、距离、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3. 掌握磁力测试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二、实验原理磁铁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物体,其周围存在着磁场。
磁力是指磁铁对磁性物质的作用力。
磁力的大小与磁场强度、距离、材料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磁铁对磁性物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分析磁力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 磁铁(不同大小、不同形状)2. 磁性物质(如铁钉、铁块等)3. 尺子(用于测量距离)4. 电子秤(用于测量质量)5.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测量磁铁的磁场强度将磁铁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用电子秤测量磁铁的质量。
将磁性物质(如铁钉)放在磁铁附近,用尺子测量铁钉与磁铁的距离。
记录数据。
2. 测量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改变磁铁与磁性物质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不同距离下的磁力值。
分析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 测量磁力与距离的关系保持磁铁与磁性物质的质量不变,改变磁性物质与磁铁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不同距离下的磁力值。
分析磁力与距离的关系。
4. 测量磁力与材料的关系选择不同材料的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重复步骤1和2,记录不同材料下的磁力值。
分析磁力与材料的关系。
5. 测量磁力与形状的关系选择不同形状的磁铁(如条形、圆形、环形等),重复步骤1和2,记录不同形状下的磁力值。
分析磁力与形状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磁力也随之增大。
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力增长速度逐渐变慢。
2. 磁力与距离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磁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当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磁力几乎为零。
3. 磁力与材料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磁性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磁力存在差异。
铁的磁性最强,其次是镍和钴。
4. 磁力与形状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形状的磁铁在相同条件下,磁力存在差异。
条形磁铁的磁力最强,其次是圆形和环形磁铁。
磁性实验报告
永磁材料: 磁性稳定, 不易退磁, 如钕铁硼、 钐钴等
磁记录材 料:具有 磁记录功 能,如磁 带、磁盘 等
磁性液体: 具有磁性, 可流动, 如磁流体、 磁性胶体 等
磁性薄膜: 具有磁性, 可薄层化, 如磁性多 层膜、磁 性纳米膜 等
磁铁:不同形状、大小和磁性的磁 铁
铁屑:用于观察磁力线的分布
导线:连接电源和磁铁
磁性曲线的定义:表示磁性材料在 不同磁场强度下磁化强度的变化关 系
磁性曲线的特征:曲线的形状、峰 值位置、斜率等可以反映磁性材料 的特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磁性曲线的绘制方法:使用磁性测 量仪器,在不同磁场强度下测量磁 化强度,并将数据点连接成曲线
磁性曲线的应用:用于分析磁性材 料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 优化磁性材料的使用条件等
电源:提供稳定的电流
测量仪器:测量磁力大小和方向的 仪器
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 结果
准备磁性材料:磁铁、磁针等
读取数据:使用磁性测量仪器读取数据, 记录磁性材料的磁性强度、方向等信息
设定测量环境:无磁场干扰、温度适宜
分析数据:根据读取的数据,分析磁性 材料的磁性特征和规律
放置磁性材料:将磁性材料放置在测量 台上
磁性测量的基本 原理:利用磁场 对磁性物质的影 响来测量磁性
磁性测量的方法: 磁通计法、霍尔 效应法、磁阻效 应法等
磁性测量的应用 :磁性材料研究 、磁性传感器、 磁性存储设备等
磁性测量的发展 趋势:高精度、 小型化、集成化 、智能化
软磁材料: 易磁化、 易退磁, 如铁、钴、 镍等
硬磁材料: 不易磁化、 不易退磁, 如铝、镍、 钴等
实验方法:磁性 材料的制备和测 试方法
产品磁性检测报告
产品磁性检测报告简介本文档对产品磁性进行检测并撰写报告,旨在评估产品的磁性性能。
磁性是指物质具有吸引铁或产生磁场的性质,对于某些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磁性检测,我们可以评估产品的磁性水平并确保其符合预期标准。
1. 检测对象本次检测的产品为XXXXXXXXX,其包含了磁性材料。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我们对其磁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2. 检测方法为了评估产品的磁性性能,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利用磁力计对产品进行磁场强度的测量。
2.使用磁力计对产品进行磁场分布的检测。
3.进行磁性测试以确定产品磁化程度。
3. 检测结果3.1 磁场强度通过磁力计测量,我们得到了产品的磁场强度为XX A/m。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磁场强度应在XX范围内,因此该产品符合磁场强度的要求。
3.2 磁场分布磁力计测量数据显示,产品磁场分布均匀且符合预期。
不同部位的磁场强度变化在合理范围内,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3.3 磁化程度进行磁性测试后,我们得到了产品的磁化程度。
根据测试结果,该产品的磁化程度为XX,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 结论通过本次磁性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的磁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了产品的正常运行。
2.产品的磁场分布均匀,各部位的磁场强度变化符合预期。
3.产品的磁化程度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基于以上检测结果和结论,我们认为该产品的磁性性能良好,符合预期标准。
5. 建议和改进在后续的产品优化中,我们建议针对产品磁性进行以下改进:1.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磁性能,提高产品的磁场强度和磁化程度。
2.定期对产品进行磁性检测,以确保其性能持续稳定。
结束语本文档对产品的磁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撰写了磁性检测报告。
通过磁场强度、磁场分布和磁化程度等方面的测试,我们对产品的磁性性能做出了客观评估。
建议在产品优化和质量控制过程中,重视对产品磁性的监测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于磁体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包括磁体的磁场分布、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方向以及磁体的磁性变化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磁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器材1. 螺线管2. 塑料板3. 小磁针4. 铁屑5. 电池6. 开关7. 导线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1)了解螺线管磁场演示仪的构造和线圈位置。
(2)闭合开关,将螺线管通电,用手轻敲击塑料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3)分析铁屑分布情况,得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特点。
2. 磁极相互作用实验(1)将两个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靠近,观察相互作用现象。
(2)记录磁铁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磁场方向实验(1)将小磁针放入通电螺线管内部,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2)分析小磁针指向,得出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
4. 磁性变化实验(1)改变电流方向,观察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的变化。
(2)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得出电磁铁的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会被磁化,形成一定的磁场分布。
根据铁屑受力转动后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 磁极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这符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 磁场方向实验结果显示,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端是螺线管的N极。
4. 磁性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改变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也发生改变。
这表明电磁铁的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五、实验结论1.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符合安培定则。
铁粉磁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铁粉的磁学性质。
2. 验证铁粉的磁性及其强度。
3. 探讨铁粉磁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表现为物质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铁粉作为一种磁性材料,其磁性主要来源于铁原子内部的磁矩排列。
本实验通过观察铁粉在磁场中的行为,分析其磁学性质。
三、实验器材1. 铁粉2. 磁铁3. 磁力计4. 量筒5. 电子天平6. 恒温恒湿箱7. 磁场发生器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铁粉磁性的初步观察将少量铁粉均匀撒在磁铁上,观察铁粉是否被磁铁吸引,以及被吸引的程度。
2. 铁粉磁性强度的测量(1)使用磁力计测量铁粉的磁化强度。
将铁粉放入磁力计中,读取磁化强度值。
(2)将铁粉分成若干份,分别测量每份铁粉的磁化强度,求平均值。
3. 铁粉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1)温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将铁粉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测量铁粉的磁化强度,分析温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
(2)磁场强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使用磁场发生器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将铁粉置于磁场中,观察铁粉的行为,分析磁场强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粉磁性的初步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铁粉在磁铁上被吸引,且吸引力较强。
2. 铁粉磁性强度的测量(1)磁力计测量结果显示,铁粉的磁化强度为X(单位:特斯拉)。
(2)不同份量的铁粉磁化强度测量结果显示,铁粉磁化强度的平均值为Y(单位:特斯拉)。
3. 铁粉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1)温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粉的磁化强度逐渐降低。
(2)磁场强度对铁粉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铁粉的行为从吸引变为排斥,磁化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六、结论1. 铁粉具有磁性,且磁性较强。
2. 铁粉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磁场强度等因素有关。
3. 本实验通过观察铁粉在磁场中的行为,分析了铁粉的磁学性质,为磁性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磁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磁特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矫顽力、剩磁等磁特性参数。
3. 熟悉磁化原理,并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铁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其磁化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在磁化过程中,铁磁材料会表现出磁滞现象,即磁化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磁滞回线可以描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
矫顽力Hc表示铁磁材料从磁饱和状态退磁至零磁化强度所需的最小磁场强度。
剩磁Br表示铁磁材料在磁场强度为零时的磁化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磁化设备:用于产生磁场,对铁磁材料进行磁化。
2. 磁感应强度计:用于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
3. 磁场强度计:用于测量磁场强度H。
4. 电流表:用于测量磁化过程中的电流。
5. 电压表:用于测量磁化过程中的电压。
6. 记录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磁材料放置在磁化设备中,接通电源,使磁场强度H从零逐渐增大。
2. 在磁化过程中,实时测量并记录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
3. 绘制磁滞回线,分析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
4. 计算矫顽力Hc和剩磁Br。
5. 改变磁化电流,重复实验步骤,观察铁磁材料磁特性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磁滞回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磁滞回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非线性的,且存在磁滞现象。
2. 矫顽力Hc和剩磁Br根据磁滞回线,计算矫顽力Hc和剩磁Br,结果如下:矫顽力Hc = 8.5 kA/m剩磁Br = 0.4 T3. 磁化电流变化对磁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磁化电流,观察铁磁材料磁特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磁化电流的增加,矫顽力Hc和剩磁Br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磁特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矫顽力、剩磁等磁特性参数,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镓的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镓的磁性特性;2. 探究镓磁性的影响因素;3. 分析镓磁性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镓(G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镓的熔点较低,仅为29.76℃,常温下呈液态。
镓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但硬度较低。
近年来,镓在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通过测量镓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强度,探究其磁性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特斯拉计、高温炉、镓样品、镓熔体、镓单质等;2. 实验材料:纯度99.99%的镓单质、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镓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液态;2.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镓样品,去除表面杂质;3. 将清洗后的镓样品放入丙酮中,去除残留的氢氧化钠;4. 将清洗干净的镓样品放入特斯拉计中,测量其在室温下的磁化强度;5. 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不同温度,分别在100℃、200℃、300℃、400℃、500℃下测量磁化强度;6. 对比分析不同温度下镓样品的磁化强度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温下,镓样品的磁化强度为0.001 emu/g,说明镓在室温下呈顺磁性;2. 随着温度的升高,镓样品的磁化强度逐渐增大,在500℃时达到最大值0.003 emu/g;3. 在不同温度下,镓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表示为:M = aT + b,其中a、b为常数;4. 镓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说明镓的磁性主要受温度影响。
六、实验结论1. 镓在室温下呈顺磁性;2. 镓的磁性主要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强;3. 镓的磁化强度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高温烫伤;2. 清洗镓样品时,要选择合适的溶剂,避免污染样品;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掺杂对镓磁性特性的影响;2. 探究镓在磁场中的磁畴结构;3. 利用镓的磁性特性,开发新型磁性材料。
材料磁性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研究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包括磁滞回线、磁能积、剩磁密度等。
2. 探究不同磁性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磁性能差异。
3. 分析实验数据,为磁性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1. 钕铁硼永磁材料2. 铁氧体永磁材料3. 石墨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4. Fe-Cr-Si-B-C合金粉末实验仪器:1. 磁滞回线测量仪2. 扫描电镜3. 粉末衍射仪4. 热分析仪实验方法:1. 测量不同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
2. 测量不同磁性材料的磁能积、剩磁密度等参数。
3. 利用扫描电镜、粉末衍射仪等手段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成分。
4. 对比不同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分析其优缺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的优点,是迄今为止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
其磁滞回线呈矩形,磁性能稳定。
2. 铁氧体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磁性能相对较弱,磁滞回线呈椭圆形,磁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
3. 石墨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其磁滞回线呈矩形,磁性能稳定。
同时,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4. Fe-Cr-Si-B-C合金粉末: Fe-Cr-Si-B-C合金粉末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磁滞回线呈圆形,磁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小。
结论:1.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适用于对磁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2. 铁氧体永磁材料适用于对磁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3. 石墨烯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综合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Fe-Cr-Si-B-C合金粉末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适用于对磁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
建议:1. 针对不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
2. 进一步研究新型磁性材料,提高其磁性能和综合性能。
3. 探究磁性材料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变化,为磁性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磁性材料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姓名:王航班级:F0703028 学号:5070309025 实验成绩:同组姓名:无实验日期:2008.11.15 指导教师:助教13 批阅日期: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概念,加深对铁磁材料的主要物理量:矫顽磁力,剩磁,磁导率的理解;2.对软磁铁氧体材料居里温度及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加深对这一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理解;3.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掌握利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的方法;4.通过所选定的实验方法,确定并研究实验结果的精度、误差因素及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1.磁化性质一切可被磁化的物质叫作磁介质。
磁介质的磁化规律可用磁感应强度B、磁化强度M、磁场强度H来描述,它们满足一定的关系B=μ0(H+M)=(χm+1)μ0H=μrμ0H=μHμr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
对非铁磁性的各向同性的磁介质,H和B之间满足线性关系,B =μH,而铁磁性介质的m、B与H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般情况下,铁磁质内部存在自发的磁化强度,当温度越低自发磁化强度越大。
如图一所示。
它反映了铁磁质的共同磁化特点:在刚开始时随着H的增加,B缓慢的增加,此时μ较小;而后便随H的增加B急剧增大,μ也迅速增加;最后随H增加,B趋向于饱和,而此时的μ值在到达最大值后又急剧减小。
图一表明了磁导率μ是磁场H的函数。
B−H曲线表示铁磁材料从没有磁性开始磁化,B随H的增加而增加,称为磁化曲线。
从图二中可看到,磁导率μ还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升高到某个值时,铁磁质由铁磁状态转变成顺磁状态,在曲线上变化率最大的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居里温度T C2.磁滞性质铁磁材料另一重要的特性是磁滞现象。
当铁磁材料磁化时,磁感应强度B不仅与当时的磁场强度H有关,而且与磁化的历史有关,因此形成磁滞回线。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剩余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
各种铁磁材料有不同的磁滞回线,主要区别在于矫顽力的大小,矫顽力大的称为硬磁材料,矫顽力小的称为软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姓名:王航班级:F0703028 学号:5070309025 实验成绩:同组姓名:无实验日期:2008.11.15 指导教师:助教13 批阅日期: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概念,加深对铁磁材料的主要物理量:矫顽磁力,剩磁,磁导率的理解;2.对软磁铁氧体材料居里温度及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加深对这一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理解;3.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掌握利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的方法;4.通过所选定的实验方法,确定并研究实验结果的精度、误差因素及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1.磁化性质一切可被磁化的物质叫作磁介质。
磁介质的磁化规律可用磁感应强度B、磁化强度M、磁场强度H来描述,它们满足一定的关系B=μ0(H+M)=(χm+1)μ0H=μrμ0H=μHμr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
对非铁磁性的各向同性的磁介质,H和B之间满足线性关系,B =μH,而铁磁性介质的m、B与H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般情况下,铁磁质内部存在自发的磁化强度,当温度越低自发磁化强度越大。
如图一所示。
它反映了铁磁质的共同磁化特点:在刚开始时随着H的增加,B缓慢的增加,此时μ较小;而后便随H的增加B急剧增大,μ也迅速增加;最后随H增加,B趋向于饱和,而此时的μ值在到达最大值后又急剧减小。
图一表明了磁导率μ是磁场H的函数。
B−H曲线表示铁磁材料从没有磁性开始磁化,B随H的增加而增加,称为磁化曲线。
从图二中可看到,磁导率μ还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升高到某个值时,铁磁质由铁磁状态转变成顺磁状态,在曲线上变化率最大的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居里温度T C2.磁滞性质铁磁材料另一重要的特性是磁滞现象。
当铁磁材料磁化时,磁感应强度B不仅与当时的磁场强度H有关,而且与磁化的历史有关,因此形成磁滞回线。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剩余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
各种铁磁材料有不同的磁滞回线,主要区别在于矫顽力的大小,矫顽力大的称为硬磁材料,矫顽力小的称为软磁材料。
3.用交流电桥测量居里温度铁磁材料的居里温度可用任何一种交流电桥测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RL交流电桥,在电桥中输入电源由信号发生器提供,在实验中应适当选择不同的输出频率ω为信号发生器的角频率。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相匹配,在未放入铁氧体时,可直接使电桥平衡,但当其中一个电感放入铁氧体后,电感大小发生了变化,引起电桥不平衡。
但随着温度的上升到某一个值时,铁氧体的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CD两点间的电位差发生突变并趋于零,电桥又趋向于平衡,这个突变的点对应的温度就是居里温度。
实验中可通过桥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求其曲线突变处的温度,并分析研究在升温与降温时的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用示波器测量动态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本实验研究的是闭合状的铁磁圆环样品,平均周长为L,励磁线圈的匝数为N1,若励磁电流为i1时,在样品内满足安培环路定律HL=N1i1在示波器横轴的偏转板的输入电压为u R1=R1i1=R1LN1H这表明横轴输入的u R1大小与磁场强度H成正比。
设样品的截面积为S,匝数为N2的次级线圈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同样可分析得到电容两端的电压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u C=−N2S R2CB上式表明Y轴输入的大小u C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
数据处理原始数据:用示波器测量动态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按照图4连接电路图,将两个信号输入示波器,然后调节示波器的相关属性,在示波器上得到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然后利用示波器的相关性质读出数据,得到结果如下:其中R1=10Ω R2=1000Ω C=4.7μF N1=100匝N2=100匝 L=3.61×10−2m S=1.25×10−5m2且U r1=R1LN1H, U C=−N2SR2CB将数据处理后在Origin中作图如下所示:看这个图像,还算比较理想,说明我的实验基本正确。
经过读图得到:B s=0.28 mT −B s=−0.28 mTB r=0.15 mT −B r=−0.15 mTH s=103.60 ∙m−1 −H s=−102.49 A∙m−1H c=32.13 A∙m−1 −H c=−31.58 A∙m−1从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有一定的误差,但是误差较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用交流电桥测量居里温度按照电路连接平衡点桥,在放入氧化铁之前,测量电桥基本平衡;之后放入氧化铁,用加热电源加热,测量数据如下:将数据绘图如下:~T的曲线,如图:经过Origin分析,得到dV CDdt从图像上得到居里温度为T c=94.53℃思考与讨论误差分析1、磁滞回线这个实验当中误差最大的部分来自示波器的读数上面。
读数的时候由于不能同时读出x坐标和y坐标,因此会带来误差。
为了减少误差,我们选择测量的格点都在与示波器相交的地方。
2、用交流电桥测量居里温度的时候,由于电压表的示数是随着温度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由于器材的敏感度不够高,在试验所得到的数据中常常会有一些点略微与曲线趋势有所差距,这些点也加大了试验的误差。
为此,我在电压变化较大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了每0.1摄氏度测量一组数据点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计算居里温度的时候,需要用到微分计算。
而曲线本身是拟合的,因此再次微分后得到的极小点也是有误差的。
4、计算居里温度的时候,我们用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线圈周围的温度。
铂电阻的位置防止不好,会导致温度出现一定的误差。
注意事项1.为了定量研究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测量前必须对示波器进行定标。
2.测量过程中,比保持示波器的灵敏度S x和S y不变;3.描绘磁滞回线时,应对曲率较大处多取点,以使得图像保留的信息较为完整;4.测量居里温度时,当发现电压下降速度激增时应快速细致地记录,尽量多采集数据点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5.测量磁滞回线得到的数据并不一定是按照一个回路的顺序的,但是放入Origin作图中之后要求这些数据必须是呈现一个回路。
因此如果有经验的话,测量数据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回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测量。
6.铂电阻温度计应该尽量放在透明管的中间,并且靠近含有氧化铁的线圈。
并且注意,实验的过程中不能碰到透明管,否则铂电阻温度的移动会导致数据测量不准确。
7.要会熟练使用示波器。
附件:参考前辈以及网上的一些资料,我们得到这个实验的相关补充材料。
这些补充材料比较有意思,我把它们摘录如下,其中“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关于居里温度居里发现了著名的居里定律,即须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
某些磁性材料在某一温度以下时磁性发生急剧变化,这一特定的温度被命名为居里点。
热运动对于由交换作用引起的原子或离子磁矩的平行排列总是起破坏作用的,特别是温度较高时,在强烈的热运动能量与原子或离子磁矩之间的交换作用能量可相比拟的情况下,铁磁质的磁性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具体地说,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交换作用不足以克服热运动的作用,铁磁质的自发磁化强度将消失。
这个临界温度称为铁磁质的居里温度或居里点。
如铁的居里温度是770℃, 铁硅合金的居里温度是690℃等。
当铁磁质处于居里温度以上时,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
实验时,磁性材料放在加热管里加热的时候不稳定,容易移动,没有很好的固定装置,给实验带来了很大的不变,建议实验设备可以增加一个固定装置,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固定加热装置,同时可以避免烫伤。
实验时还应注意加热时应把测温计和磁性材料放的尽量靠近,以防止它们所在的区域有温度差异而使测量不准确。
加热时不要使用过大的加热电压,这样有可能测得的居里温度偏大。
还应注意加热时不要随便移动装置,这样可能带来偶然误差。
测量磁滞回线的方法电子积分器法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探测线圈测得的感生电势通过电子积分器积分来测量磁感应强度的方法;通常用直流产生稳定磁场,通过定量增加或减小励磁电流来改变磁场,逐点测量磁滞回线,称为静态磁滞回线。
电子积分法物理过程清晰,测量较准确。
示波器法用交流(一般用50Hz)产生交变磁场,用示波器显示磁滞回线,称为动态磁滞回线。
示波器法直观、简便,便于定性理解。
磁滞回线普通的应用有微波炉加热。
示波器使用方法1通用示波器通过调节亮度和聚焦旋钮使光点直径最小以使波形清晰,减小测试误差。
2示波器在只使用一个通道情况下,触发源(SOURCE)的选择应与所用通道一致。
3在使用两个通道观察两路波形时,首先根据所观察信号的频率选择显示方式为ALT 或CHOP,然后根据两路信号的关系选择触发源SOURCE,具体方法是如果两路信号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要同时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则必须选择两个信号之一,一般选择周期较大或幅度较大的一个作为触发源,这样才能观察到两路信号的相位关系。
如果两路信号无关系,例如一路是示波器的校准信号另一路是信号源的输出,则触发源要选VERT 才容易观察到两路稳定的波形,但此时示波器的显示不能体现两路信号的相位关系。
4为保证波形稳定显示,在正确选择了触发源的前提下,还应注意调节触发电平旋钮(LEVEL)。
5示波器显示波形时,水平方向一般应调到两到三个周期,垂直方向则应调到波形的高度占到满屏的三分之二或一半以上。
6不要使示波器长时间停留于X-Y 方式,这样光点停留在一点不动,会使电子束长时间轰击屏幕一点,会在荧光屏上形成暗斑,损坏荧光屏。
7在观察过程中,应避免经常启闭电源。
示波器暂时不用时不必断开电源,只需调节辉度旋钮使亮点消失,到下次使用时再调节亮。
因为每次电源接通时,示波管的灯丝尚处于冷态,电阻很小,通过的电流很大,会缩短示波管寿命。
后记这里,说一点自己做实验的感想。
首先,这个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不多,处理的方法也不是很麻烦,但是却比较有意思。
在实验当中,示波器我使用的并不是很熟练,因此刚开始图像是反的,感谢助教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测量居里温度的时候,我在把铁氧体放入试验容器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感谢助教的帮助,帮我放好了铁氧体。
最后,再次感谢助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