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https://img.taocdn.com/s3/m/9c1d4d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7.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灾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力量所引起的各种不可预测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首先,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丧失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其次,自然灾害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
被洪水冲毁的农田和住房,被地震摧毁的建筑物,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破坏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干扰。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人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采取抗震建造标准,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此外,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制定更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危害。
同时,通过宣传自然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方法,可以增加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全社会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尽管人类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自然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逐渐增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并减少其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人类积极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4c80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8.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灾害归咎于自然力量,因为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物密集而庞大,土地的密度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人类开发和占据,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铺设水泥和沥青,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此外,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进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人类的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的融化,进而提高了海平面和飓风的风险。
此外,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土地的植被减少,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干旱的加剧。
因此,人类的产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
另外,人类的社会行为也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人类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
例如,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和乱倒垃圾等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变动,进而引发地震或地面塌陷。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渡消费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可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造成积极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尽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手段和应对措施来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f12f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e.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其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
然而,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减轻其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思考如何减少灾害对我们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首先,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土壤变得不稳定,从而增加地震和滑坡的风险。
此外,栖息地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削弱了生态系统的韧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洪水、干旱或风暴的影响。
过度的土地开发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不足,加剧干旱和火灾的发生。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使自然环境无法恢复和回复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也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首先,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发出警报,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
卫星技术和气象预测能帮助我们提前预测风暴、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此外,建立坚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抵御地震、风暴和洪水的冲击,也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其次,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减少灾害的可能性。
例如,保护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的植被可以减少洪水和海啸的影响。
同时,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以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从而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来实现自然灾害管理的减轻。
首先,灾害管理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协调。
地球科学、气候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其次,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605260eefdc8d376ee329f.png)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
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灾害自主预习1.概念:指在①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主要种类⎩⎪⎨⎪⎧气象灾害:如台风、②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如③地震、火山、④滑坡、泥石流等⑤生物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合作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2013年11月25日下午,兴安县群英电站水渠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两名加固水渠的工人不幸被埋。
②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11月24日7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北纬36.8度,东经86.7度)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由于震中位于无人区,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③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④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导致威力巨大的爆炸。
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踪,160多人受重伤。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3年10月11日电:民政部、国家减灾办11日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统计信息,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37634.8万人次受灾,1761人死亡,434人失踪,102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70.8亿元。
经核定,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台风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85.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4940.5千公顷,其中绝收3253.4千公顷。
(1)试辨析材料一中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2)试对材料二提及的自然灾害按照成因进行分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2a99ca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6.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应对自然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现象,它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地震、洪水、飓风、台风、沙尘暴、干旱到野火,多种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在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自然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人类需要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以减少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加强自然灾害的科学预测和监测科学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是防灾减灾的第一步。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太阳能遥感、气象雷达、卫星数据等,可以及时地收集和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信息,从而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比如地震、台风等,可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
二、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韧性对于很多自然灾害而言,一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通过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韧性,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和影响。
比如,对于地震来说,建筑物可以采用抗震设计和定期检查维护;对于洪水来说,可以加强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台风来说,可以加强电力、通讯和供水系统的建设和安全控制。
三、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是增加人类自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众需要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和办法,并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和应急计划。
比如,在地震前,需要掌握安全避灾和救助知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在洪灾前,需要准备好救生设备和食品饮用水等,以应对潜在的水灾危险。
四、加强跨国合作和协调自然灾害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国问题。
跨国合作和协调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提高自然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国际社会可以加强防洪和治理沙漠化等项目的合作,共同提高全球环境的治理水平;在飓风和台风来临时,各国可以加强交流和协调,共同开展救援和减灾工作。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9ffc184431b90d6c85c78a.png)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1.自然灾害的感念、分类2.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前预习】 一、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__________发生的,对人类__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 (飓风)、 、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 、火山、 、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 、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水与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________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____,就形成洪灾。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直接损失冲毁________、道路和桥梁,淹没________、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暴发间接损失造成____、电力、________、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__________活动的停止和________秩序的紊乱二、洪灾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1)气象因素:__________、大量冰雪________________。
(2)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溃决(3)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____,植被覆盖率越____,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4)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________________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大。
2.人为原因(1)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________,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________、河床坡度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3)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说课稿)——以洪灾为例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说课稿)——以洪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fc103b83c4bb4cf7ecd15e.png)
【 学习方法 】 探究式学习法 ( 自主 探究 和合 作 探 究 )、 比较 归 纳 法 、类 比 单元 是 帮 助学 生 树 立 基 本 的地 理 观 念 ,而不 是 系统 的学 习 自然 环 迁移 法 ,教 学 中贯 彻 “ 为 主导 ,学 为 主 体 ” ,教 师 的教 法 服 务 教
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遵守认知规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思维认识引向深入渐入佳境这种阶梯式教学方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挑战276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逐渐逼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 说课稿)
— —
以洪 灾 为例
王 绪 祥
1 . 通过 自主探究 ,把 握洪 灾危 害 、成 因和 预防措 施 ; 2通过 合作 探究 ,综 合分 析洪 灾形 成 原 因 ,探究 泥石 流 防御 . (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三
方法 。
部分 分组 进行 合作 探 究 。教 师适 时引 入竞 争机 制 ,激 发学 生学 习 兴 本 节课 程 标准 中也 明确提 出 :以某种 自然灾 害为 例 ,简 述其 发 趣 、调动 学生 主动 参与 意识 。
生 的主要 原 因及 其危 害 ,并 提 出防治 措施 。教材 则是 以 “ 灾 ”为 洪 为 达到 举一 反 、知识 迁移 ,触类 旁通 的效果 ,采 用类 比迁 移 例来 展开 的。 的方 法 ,让学 生探 究 我 国西南 的 区 自然灾 害 的类 型 、成 因和 泥石 流 综 合 以上 分析 ,结合 教材 内容 ,作者 制 定本 节课 教学 目标和 教 的预 防措施 。 学重 点如 下 : 【 说教学过程 】 【 教学 目标 】 【 新课导入 】
2 10 ) 7 60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edd3a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c.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知识讲解要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2.自然灾害形成所应具备的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大小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自然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的分类(2)我国政府采用的自然灾害分类方案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典型例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④城市火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判断自然灾害时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看诱因是否是自然作用,二是看是否有受灾体。
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虽然有自然的作用,但缺少受灾体,即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不属于自然灾害。
造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问题的因子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森林火灾的发展过程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仍属自然灾害。
而城市火灾毫无疑问是人为造成的。
答案:B要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对人类生理、心理的伤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如下图: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B1-4-2自然灾害与人类
![B1-4-2自然灾害与人类](https://img.taocdn.com/s3/m/e5e6e142c850ad02de804155.png)
2.什么是洪水?洪水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 溢流现象的统称。
●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
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损失,以及人畜的伤 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造成水、电力、交通和能源等供应中 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3.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 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害。
严禁乱砍滥伐,大力植树种草 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
东部季风区多洪水、干旱、台风、风暴潮 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较严重 西南及其他山区易发滑坡、泥石流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寒潮、台风、小 麦干热风频发
活动: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多暴 雨;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山区面积广大,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频发;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汇水速度加 快;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河道淤积严重; 围湖造田,分洪与排洪能力下降; ●乱占河道,排水不畅;水利设施年久失 修,泄洪能力下降。
4.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强降雨 融雪快 河道堵塞 自然 原因 泥石流 滑坡 人口分布 汇水速度 > 排水速度 堤坝溃决 纵向坡度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顺直度
通畅度
洪水
冰凌
洪灾
害人
乱占河道
经济水平
5.洪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加强监测和预报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 退耕还湖 修筑堤坝 疏浚河道 开辟分洪区 开挖分洪道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B1-4-2 自然灾害与人类
1.知道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有何关系?
![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有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9a56e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e.png)
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有何关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灾难发生之后,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力量,与人类无关。
但是,人类是否真的与自然灾害无关呢?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又有何关系?1.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人类在原本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大规模建筑,导致土地沉降和地下水位下降;大规模开采矿物质和油气等自然资源,导致地质变形和地球板块运动,增加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增加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概率。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自然环境的平衡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维持着一定的平衡。
然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
例如,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荒漠化现象加剧,进一步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过度排放废气,导致空气污染,增加了雾霾天气的概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人类责任的转移和减轻尽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存在不可抗拒的影响,但我们不能为此开脱自己的责任。
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减少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
例如,加强环保、减少污染等良好环境保护措施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此外,加强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也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总之,自然灾害和人类的责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e98cffba0d4a7302763a0a.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2013年3月9日
计划课时:1课时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危害; 2.理解洪灾的成因、危害,掌握洪灾 的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
1.概念: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 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 些不是?为什么?
6.根据调查实验结果,研究小组提出降低城市洪水频 率的建议,合理的有( C )。 ① 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完善道路排水系统 ②发展城市立体交通,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③在老城区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留有充分的绿化 空间 ④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加强现有水面的保护治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影响流域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D )。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 2.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 B )。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
D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读图,回答7~9题。 9.下列措施中,可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D
)。
3.下列措施中,既能起到防暴雨洪涝灾害,又能 起到防旱灾作用的是( C )。 ① 整治河道 ②修建水库 ③植树造林 ④打机井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下列措施中,可起到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有 ( A )。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011f460b1c59eef8c7b457.png)
降水强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支流多少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 水位高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 汇水速度加快, 有利于洪水形 成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 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 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 排水速度减慢, 容易形成洪水
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考点探究
探究:我国气象灾害
下图中,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
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题的相应空格 内: A.洪水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A、C。在图 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多选);在地区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 艰巨
组织抗旱,若 有台风雨形成, 可缓解旱情
监测和预报是 防灾减灾的重 要措施
台 风 春 旱 夏 涝
东南沿 海
夏秋
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华北
3~ 5月
夏季风未到 夏季风来得早,影 响时间长,降水强 度大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 强盛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
引水灌溉 低洼地排水, 河道疏浚,增 加入海口
Ⅱ内
、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 ABCF
E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C D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 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 圈中的是 AB 。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https://img.taocdn.com/s3/m/06d6c8096294dd88d0d26be2.png)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因素.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培养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用书P96])一、认识洪水和洪灾及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常见灾种错误!(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①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②危害错误!3.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①错误!错误!②人为原因错误!(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
人类活动影响洪水的发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洪水调蓄场所、泄洪渠道而影响洪水的发生,既可以加剧洪水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2)错误!错误!一、判断题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崩塌、泥石流等是自然灾害。
()2.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3.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危害范围较大。
( )4.我国不论是在南方和北方,还是在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而酿成过洪涝灾害。
( ) 5.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 )答案:1。
× 2.√3。
√4。
√5。
√二、选择题6.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7.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C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优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f2a89db50029bd64783e2c97.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
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
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
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认识、区别洪水和洪灾,并结合我国发生洪水和洪灾的实际事例,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寻求洪灾防治措施。
(3)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学、读图,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洪灾形成原因(2)洪灾的防治措施(3)我国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
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五、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备课(设计多种可能性)。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现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如果说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与能量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那么什么又是自然灾害呢?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吗?学生举例:(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在这时就混销了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待在后面解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63f2d2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e.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带来损害的不可避免的事件。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随着人类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1.2 人类入侵与生态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频繁入侵自然保护区、砍伐森林、填埋湿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1.3 城市化与地质灾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大量开发土地、铺设道路和建设建筑物。
然而,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二、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1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人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模式等。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2 持续改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不可避免,但应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
建设者应注重土地的地质特征,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高风险建筑物。
此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3 加强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普及灾害防护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4 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自然灾害的影响超越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ba887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1.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而人类活动则是指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行为和生产活动。
然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建设,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进而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此外,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采矿活动,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例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洪水会淹没农田和城市,破坏农作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灾害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采取防洪措施,如修建排水系统、加固堤坝等,以减少洪水的冲击。
同时,通过合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提高人员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灾难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更加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开展农业生产,保护水源和森林,可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656b8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b.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产生的、在一定时期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干旱、台风、地面塌陷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又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人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许多灾害性的天气变化。
例如,暴雨、干旱、风暴、洪水、冰川融化等灾害都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同时,现代城市的建造、河流的开发利用等活动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但是城市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城市的建设经常需要改变自然环境,包括填平土地、开辟新的湖泊和水库等,这些活动都有可能改变流域土地和水的特点,导致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例如,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岳阳楼,在建造之前位于洞庭湖岸边,但现在,则成了离岸边很远的地方。
这种开发,让河流的穿梭变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给城市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人类活动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例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常常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改变,例如采矿、抽水、注水等活动,这些操作会导致地球地质构造的手机,加速地质灾难的发生。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但同时导致自然灾害事件变得不可控。
人类创造的科技亦有可能给自然灾害带来新的问题。
例如,核能电站的建设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灾难,一旦核电站爆炸,就会对人类造成持久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能成为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也可能成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虽然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仍值得我们关注。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唯有尽可能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作文范文
![《自然灾害与人类》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d187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7.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作文范文自然灾害与人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界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自然事件。
这些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喷发、干旱等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然而,尽管自然灾害的威力无法改变,但人类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和适应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首先,教育是自然灾害应对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理解,知道如何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教育,包括教授基本的灾害知识、逃生技能和防灾意识的培养。
这样一来,公众就能更好地准备和应对灾害,从而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建立健全的防灾体系是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从国家层面到社区层面的防灾规划和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建设防洪堤坝、防风墙、抗震设施等,以抵御灾害的袭击。
此外,国家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各种灾害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早做好准备。
除了教育和防灾设施,人类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工业污染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因此,人们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持生态平衡。
此外,应该促进可持续发展,采取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人类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灾难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困难,但是我们不能绝望,而是应该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
通过互助和合作,人类可以更好地恢复和重建,逐步摆脱灾害带来的阴影。
总之,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但是我们并不无助。
通过教育、防灾设施的建设、环境保护以及积极应对的心态,我们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灾害和谐相处,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美好的世界。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30350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
这些灾害在人类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首先,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与自然的互动。
人类长期以来依赖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并逐渐改变了地球的自然环境。
然而,这种改变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然灾害。
例如,过度采伐森林造成的土壤侵蚀和山体滑坡,过度开发河流导致的洪水和水灾等。
我们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与地球的自然规律发生冲突,这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灾害。
其次,自然灾害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脆弱性。
尽管我们在科技和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自然灾害仍然能够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严重的打击。
比如说,地震能够破坏建筑物,洪水能够淹没城市,干旱能够导致农作物歉收。
这些灾害暴露了我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这表明我们对自然力量的理解和控制还有待加强。
然而,自然灾害也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去思考和改变。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社会不断从经验教训中汲取教益,并采取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例如,我们建立了地震监测系统,以便提前预警地震;我们加强了防洪工程,以减少洪水带来的破坏;我们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山体滑坡。
这些努力显示了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的进步和追求。
最后,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提醒了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已经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我们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
我们与自然的互动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自然灾害也反过来促使我们去思考和改变。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保护自然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3de1c5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f.png)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十分微妙的,自然灾害就是一个体现。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力量造成的可能对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威胁的各种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旱灾、沙尘暴、台风、暴雨等。
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因素包括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危害和破坏。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比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巨大的火山灰和岩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造成家园被毁、生产大规模停滞和财产损失等问题。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伤害,还会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带来影响。
另外,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社会影响也很大。
在一些重灾区,比如京津冀地区,大面积的沙尘暴将城市变成“黄色”世界,许多市民被迫佩戴口罩。
台风、暴雨等灾害也会导致交通瘫痪、树倒电线断等情况。
影响社会运转,进而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被困在自然灾害中的人们往往会感到沮丧、无助甚至绝望。
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奴隶。
这种感受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影响。
许多文艺作品就反映了自然灾害的悲惨和人们努力抵抗的精神。
然而,自然灾害也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发展。
因为灾害的发生,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自然灾害的原理和规律,了解自然灾害的报警机制和防灾措施,加强防灾意识。
这种研究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的认识还十分薄弱,还需要加强对自然的学习,尤其是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探究。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拥有了更多防灾和救灾的手段。
比如,地震预测系统、灾害应急救援设备等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帮助人们及时进行响应和救助。
一些绿色生态做法的普及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总之,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
植被、土壤因素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含水量高
水 致
人为因素
人口密集
灾
其他因素
经济等
洪水对人 类造成的 损害
经济状况 损失严重 人口状况 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防灾抗灾能力 减弱
洪灾
有史以来,人类就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生活。自然灾 害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惨重的损失,已经成为人类社 会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灾害防御,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减灾就意味着发展,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日趋恶 化的今天,以减灾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 ① 对洪水的调蓄 能力
洪 灾 防 治 措 施
工程措施
② 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③ 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其他 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
泥石流的危害
寒潮
新华社电: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 日上午8时发生强烈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说,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 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海 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到27日 凌晨1时30分受灾国家及死亡人数:印度尼西亚 4185人、斯里兰卡4500人、印度2016人、泰国 310人、马来西亚42人、马尔代夫10人、缅甸10 人、孟加拉2人。
2.简述我国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
山、 滑坡、泥石流等。
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
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台风
洪水
干 旱
唐山地震
火 山
滑坡是山上的岩体或土体,沿斜坡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 会破坏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等固 体物质,破坏力极强。
二. 认识洪水和洪灾
1.什么是洪水、洪灾?
洪水
洪灾
2. 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设施毁坏
损失巨大、财产 人畜伤亡 直接损失
洪
疫病爆发
水
的
水、电、物资、
危
能源供应中断
害 妨碍工作、生活 交通中断
间接损失
经济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停止
生活秩序紊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洪水的 气象、气候因素 强降水
形成
地质、地形因素 地面坡度大 水系、水文因素 流域汇水速度快
鲁教版必修Ⅰ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执教: 赵如祥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
鲁教版必修Ⅰ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学习目标: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其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
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种类:台风、洪水、干旱、地震、 火
道,降低洪水水位等 ① 增强___ 提高___
非工程措施
② 控制___提高___减少___
③ 建立___体制、建立___系统
其他 加强___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一、自然灾害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三、洪水的形成原因 四、洪水的防治措施
五、拓展思考:
1.我国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54年相比, 水量要小、水位要低,却多次决口、隐患 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