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
程体系建设研究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考核方式等六个方面,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能力;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是,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内容,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可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发达国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并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其它的管理学科相比,仍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方面,特别是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尚属探索阶段。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探索这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专业发展十分紧迫的课题。

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1.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立,顺应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企业对人力资源专门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产生的。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资福利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劳资关系专员。

他们从事的具体工作主要涉及维护并执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调整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及岗位配置,负责人员的招聘、培训、薪资与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劳动纠纷处理等工作。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门化方法和技能。

1.2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应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具体事务办理能力,能够从事员工信息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处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工作。

主要表现为:掌握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与管理、绩效考评等基本业务流程与实务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有效地管理劳动关系。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2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历来被视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课程系统。

高职院校只有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应
该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围绕着各项实际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

但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模式大多沿用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摆脱普通高校学科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跟着普通高校走,并没有深入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但实际培养出来的很多是学术型人才,与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2.2 教学形式与方法比较单一
在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方法,有的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

但是案例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讲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经历,不能将自己融入到案例中去,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参与案例的思考与讨论。

总的来说,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在短时间传授大量文化知识,这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但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发展。

2.3 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从事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学生不仅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更能掌握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积累管理经验。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的诸如心理技能测试实验、员工招聘实验、模拟人力资源部仿真实验等实训场所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其次,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仍未实现,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都是凭自己的关系去找,导致很多学生的校外实习只能在一些非专业岗位上进行,其实习的项目和内容可能与本专业毫无关联,从而导致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再者,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很分散,随意性大,教师督查难度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4 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还是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学生的专业成绩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

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内容多为概念、原理及其运用,考核形式以试卷方式进行,评价标准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有标准答案或答题要点。

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文字表达能力运用,但缺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查。

传统考核方式的结果往往是出现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格格不入。

3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调整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能更好地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3.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围绕职业能力构建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已逐渐成为衡量高职教育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准。

所以,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这要求对专业课程要从工作过程角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要建立教学环节和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牢固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

3.2 应突出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我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以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模块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员工关系六大模块。

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分别设立理论和实训课程,让学生掌握六大模块的操作技能,并通过综合实训掌握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除此之外,可以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如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素质测评、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选修课,如企业文化、公文写作、职业生涯管理、会议管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既具备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各项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3.3 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最优教学效果的取得依赖于多元化教学手法的运用。

如案例教学法中涉及的案例最好来源于生活和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投入到案例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并且调动专业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情景模拟法适用于模拟校园招聘会、岗前培训、劳资谈判等项目,但实施中应注意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此外,还可以采取管理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模拟实验、社会调查、课程论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方法。

3.4 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不能生搬硬套其它专业实训室,应该针对专业特点,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

实训室至少应包含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实训、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劳动关系处理等六大模块的实
训功能。

其次,实训室要引进多媒体设备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特别是引进生动形象、操作性强的技能软件。

在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评估、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薪酬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内容模块的教学中会涉及学生对相关测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因此,实训室应当配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操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拟系统、人才测评系统等教学网络软件。

由此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人才测评、职位分析方案设计、管理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教学中,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
职业能力的培养只借助校内实训室还远远不够,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实践基地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工作情境,对具体的操作技能建立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管理执行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和教学走校企结合的路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不脱离企业,到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在实际岗位上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实践中校企可以达成“双赢”的模式,即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为企业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又可以让企业选到合适的人才。

3.6 改革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依赖学生的卷面成绩,应重视过程性考核,重点强化技能,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

过程性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在每个实践项目完成的质量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过程性考核不能只记录学生出勤率的情况,而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也突出出来,如设计课堂专题研讨等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思想活跃、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分数上的激励,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概念的认知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明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0,(3).
[3]安轶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