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149-2006条文说明

合集下载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混凝土结构(七)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分类模拟题混凝土结构(七)
问题:4.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由于混凝土徐变的产生的应力变化,下列所述何项正确?
A.混凝土应力减小,钢筋应力增大
B.混凝土应力增大,钢筋应力减小
C.混凝土应力减小,钢筋应力减小
D.混凝土应力增大,钢筋应力增大
答案:A[解析] 混凝土徐变是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持续增长的现象。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徐变导致的压应变会使得钢筋的应变增大,而应力等于应变乘以弹性模量,故钢筋的应力会增大。应力重分布导致混凝土的应力会减小。故选择A。
A.110
B.140
C.150
D.180
答案:B[解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6.1.4条第1款,应按较低的高度(21m)设置防震缝。防震缝宽度为
选择B。
6. 关于抗撞墙的布置与设计,下列所述何项正确?
A.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一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B.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应大于1/2层高
KZ3的轴压比为4120×103/(19.1×600×600)=0.60。依据表6.3.9,一级、复合箍、轴压比0.6,得到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v=0.15。
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限值为
满足一级时[ρv]最小为0.8%的要求。
充分10@100计算体积配箍率,为
故选择B。
某钢筋混凝土T形悬臂梁,安全等级为一级,混凝土采用C3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335,不考虑抗震设计。荷载简图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上作用有均布恒荷载标准值gk,局部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集中恒荷载标准值Pk。
A.10@100/200
B.10@100
C.12@100/200
D.12@100
答案:B[解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6.1.4条的第2款,防震缝两侧框架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故排除A、C选项。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条文说明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条文说明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条
文说明
1. 脚手架基础建设标准:
- 所有脚手架必须有坚固的基础,能够承载施工人员和材料的重量。

- 基础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和承重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 脚手架的安装前必须对基础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稳定和可靠性。

2. 材料要求:
- 使用的脚手架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 所有材料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有损坏或劣质的材料必须立即更换。

- 脚手架连接件和附着件必须能够牢固连接并保持稳定。

3. 脚手架搭设要求:
- 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工作人员进行,确保安全。

- 搭设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符合安全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 吊篮和人行道必须牢固安装,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4. 安全操作要求:
-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 脚手架上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杂物必须及时清理。

- 脚手架使用中,不得超载,严禁在脚手架上进行跳跃和撞击。

5. 日常维护和检查:
- 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 维护记录必须详细记载,包括维修日期、内容和责任人。

- 脚手架的维护和检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其技术标准的合规性。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的条文说明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的基础建设、材料要求、搭设要求、安全操作要求以及日常维护和检查等方面的标准。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可以有效保障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的安全,并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展。

【最新精选】结构专业审查中违反强条分析

【最新精选】结构专业审查中违反强条分析

结构专业外部审查中违反强条分析一、结构计算1、计算书风荷载信息中,基本风压未按照荷载规范50年重现期取值,在承载力设计效应放大系数未放大1.1倍。

(共4个子项)分析:这是新旧规范变化引起的。

“高规”JGJ3-2002版第3.2.2条条文说明:“对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较为妥当。

”所以,采用旧规范时,计算中取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

而“高规”JGJ3-2010版第4.2.2条要求:“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在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所以,现在再取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进行计算就不行了。

2、活荷载折减系数按楼层取值对住宅之外的储藏间、商业等部位不适用。

(共5个子项)分析:这是不认真学习规范引起的。

《荷载规范》第5.1.2-2条表5.1.2活荷载折减系数仅适用于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储藏间、商业部位的活荷载折减系数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卫生间、走廊、商业网点楼梯、电梯前室的活荷载偏小,不符合《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规定。

(共19个子项)分析:这是荷载输入不认真引起的。

住宅楼的活荷载输入时,可能把整个楼面的活荷载输为2.0kN/㎡,而卫生间、走廊的面积较小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没有改为2.5kN/㎡。

商业网点的楼梯、电梯前室的活荷载应考虑人员密集或疏散,而不能按多层住宅及门厅取值,其活荷载应为3.5kN/㎡。

4、综合楼餐厅的厨房,其活荷载取值应为4.0kN/㎡。

(仅1个子项)分析:这是荷载输入不认真引起的。

《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第9项,对酒店等的厨房,其活荷载取值应为4.0kN/㎡。

5、楼板上有内隔墙时,内隔墙的自重应按《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注6取值。

(仅1个子项)分析:这是输入时漏荷载引起的。

一般情况,隔墙下要设梁,隔墙的荷载直接输在梁上。

(完整版)异形柱技术总结

(完整版)异形柱技术总结

异形柱技术总结去年年底做了一个异形柱结构的检测鉴定,虽然之前很少接触异形柱,但经过这个工程后,还是学到了不少有关异形柱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一、异形柱的基本概念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

我们先来了解异形柱的定义。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 49—200 6)对异形柱的定义是: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规程中目前仅列入了L形、T形和十字形三种界面形式的异形柱,因为对此三种截面积累的工程经验较多。

未列入的还有一字形,Z字形等。

一形柱和Z形柱截面类似,即两个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

目前,此两种类型的柱尚未列入规程中,以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后,应该也会经入规程的控制。

下图为几种异形柱及其钢筋配置:异形柱各肢肢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我们在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两肢的肢高比不宜超过1.6,且肢后差不大于50mm(详见《规程》条文说明第6.1.4条)。

柱截面肢高肢厚比是指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柱的肢高肢厚比不同时,柱的性能也会有不同的差异。

规程规定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试验表明,在此情况下,异形柱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

二、异形柱与矩形柱的限值对比异形柱和矩形柱相比,在设计中差异时比较明显的,我们来看看这些差异:1.当建筑物构形式相同且所处地域的抗震烈度相同时,异形柱的最大适用高度要明显低于矩形柱的最大适用高度,详见下表:矩形柱:异形柱:2.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比起相同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要严格一些,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3.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比起相同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要严格一些,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4.在相同结构形式及相同抗震等级条件下,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要明显严于同种结构类型的矩形柱,详见下表:异形柱:矩形柱:5.界定“扭转不规则类型”的控制点更严,抗规规定当结构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5时可界定为扭转不规则结构,而异规界定1.2。

03 标办 正文 条文说明4

03 标办 正文 条文说明4

1 总则1.0.1 为规范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做到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以电热膜为主要加热元件的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对符合相关标准中电热供暖规定的工程,电热膜供暖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1.0.4 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 术语2.0.1 低温辐射电热膜 low temperature electric radiant heating film铺设在地面部位,通电后能发热,工作时膜表面温度不超过60℃,并且大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传递的一种薄膜,简称电热膜。

电热膜类型:按封装的电阻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基电热膜、无机非金属基电热膜(包括碳纤维电热膜、油墨电热膜等)、高分子电热膜。

2.0.2 温控器 thermostat用于感应温度并加以控制调节的自动控制装置。

2.0.3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用以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的构造层。

2.0.4 填充层 filler course敷设在电热膜上用以保护电热膜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构造层。

2.0.5 饰面层 finish coat建筑地面的表面层。

2.0.6 防潮层 moisture proof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7 隔离层 isolation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8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补偿混凝土填充层和饰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

2.0.9 防护层 proofing course防止地面绝热层受潮及电热膜受损的保护层。

23 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电热膜供暖系统适用于供电充足、使用方便可靠、执行电供暖优惠电价政策、且建筑节能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场所。

岩棉规程条文说明

岩棉规程条文说明

江苏省工程建设推荐性技术规程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苏JG/T046-2012条文说明目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基本规定 (3)4 材料性能 (4)4.1系统性能要求 (4)4.2 组成材料性能 (5)5 设 计 (6)5.1 一般规定 (6)5.2 抗风荷载设计 (7)5.3 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 (8)6 施 工 (10)6.1 一般规定 (10)6.2 基层要求 (10)6.3 施工流程 (10)6.4 施工要点 (11)7 质量验收 (12)7.1 一般规定 (12)7.2 主控项目 (12)7.3 一般项目 (13)1 总 则1.0.1 近年来有机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屡屡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开发应用不燃的外墙外保温材料和技术迫在眉睫。

岩棉属于不燃材料,在无机不燃型建筑保温制品中,岩棉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及吸音性能,是一种导热系数相对较小的A级保温材料,可以满足“公通字[2009]46号文”的要求。

开发并应用岩棉的建筑保温系统,是保障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的防火安全的需要,也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建筑中大量使用着岩棉制品作为保温材料,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标准,如德国DIN EN13500《建筑绝热制品矿物棉基外保温复合系统一规范》、欧洲标准ETAG 004 《带抹面层的外墙外保温复合系统欧洲技术论证标准》等。

在我国,由于材料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外建筑的差异(高层建筑较多),岩棉作为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的使用率比较低,虽然近几年已在国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部分省市也出台了应用技术规程,但目前国内应用的工程和应用技术标准还未经受长时间的检验。

我省岩棉外墙外保温技术已有若干实际应用工程。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主要是规范我省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工程应用,满足建筑节能和外保温工程防火性能的要求。

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借鉴先进国家和部分省市的成熟经验,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分析,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

• 3.2.5 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 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 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 柱。 • 3.3.1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应根据结构体 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3.3.1的 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 A.0.4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 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按本规程第3.1.2条规定 的限值降低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 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 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 • A.0.5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的结 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要求:
6.结构构造
• 6.1.2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高于C50; • 6.1.3 • 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 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 • 6.1.4 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 500mm。 • 6.1.6 异形柱、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2.1条的规定。 • 注: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时,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允许减 小5mm。
•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全部落地,并贯通 房屋全高。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 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的50%。 • 2、矩形平面建筑中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设计不宜 大于3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36m;抗震设计不宜大 于2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24m。 • 3、框架结构的底部托住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 4、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 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 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 5、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 • 6、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洛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 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 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

国标94版-2006修改版

国标94版-2006修改版

03 1 1 03 污水处理池
03 1 1 04 过滤池
03 1 1 05 蒸发池
03 1 1 06 结晶池
03 1 1 07 储油池
03 1 1 08 煤池
03 1 1 09 卸灰池
03 1 1 10 沉渣池
03 1 1 11 贮盐卤池
03 1 1 12 金属储油罐
03 1 1 13 非金属储油罐
02 7 2 05 外国驻华人员生活用房
02 7 3
公共安全用房
02 7 3 01 监狱
02 7 3 02 看守所
02 7 3 03 劳改所
02 7 3 99 其他公共安全用房
02 7 4 00 宗教用房
02 7 9 00 其他特殊用房
02 8
生活、娱乐、市政公共设施、服务业用 房
02 8 1
居住用房
01 7 4 99 其他医疗卫生用地
01 7 9 00 其他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用地0 军事用地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01 9
其他用地
01 9 1 00 仓储用地
01 9 3 00 绿地
01 9 5 00 广场
01 9 9 00 其他未予分类的用地
02
房屋
02 1
生产用房
02 1 1 00 工业生产用地
02 1 3 00 农林水用房
02 1 9 00 其他生产用房
02 2
交通邮电用房
02 2 1 00 铁路交通用房
01 2 9 00 其他交通邮电用地
01 3

(2)总则条文说明

(2)总则条文说明

DL/T 5161.1-20021总则1.0.1为了提高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特制定本套电力行业标准。

本套标准的实施,使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检查、验收及质量等级评定具有可操作性。

本套标准由17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则,主要内容如下:——规定了本套标准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第2章和第3章的表2.0.2和表3.0.2中,将发电、变电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进行了工程项目划分,以便于对工程质量实施检验及评定;——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各级质量检查机构的检验范围作了规定;——在第4章,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的格式;——在第5章,对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及格式作了规定。

本套标准第2部分至第17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按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给通则第2章表2.0.2和第3章表3.0.2中所列的分项工程,规定了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是下列标准: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8—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0—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3—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54—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5—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混凝土施工规范

混凝土施工规范

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jgj 19-1992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与规程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ecs38-92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6-90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施工工艺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19-92国外标准bs en 1338-2003 混凝土铺面砖.要求和试验方法bs en 13670-2009 混凝土结构实现技术规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附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附条文说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 50077-2003[附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50476-2008[附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附条文说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附条文说明]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附条文说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附条文说明]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__2003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12-99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附条文说明]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附条文说明] gbt11836-199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8075-1987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5-2000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3t-97港口工程粉煤灰混凝土技术规程jtj271t-99港口工程混凝土粘接修补技术规程jct605-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模jc934-2004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jc477-2005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t 641-2008 装饰混凝土砌块jct748-1987预应力与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用橡胶密... jct476-1992混凝土膨胀剂.jc477-1992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5-1992混凝土防冻剂jc474-199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3-1992混凝土泵送剂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 160-2004jgt 228-2007 现浇混凝土复合膨胀聚苯板外墙外...jgt 226-2008 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jg 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技术规程jg 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技术规程jg160-2004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14-2003条文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技术规程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dbjt 13-116-2009 混凝土中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gbt 18046-200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dbt 29-128-2008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gb 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cecs 21_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_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41t 063-2005 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db24 016-2010 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gbt 10171-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混凝土空心板推挤成型机混凝土空心板挤压成型机gb8076-1999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的技术规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超声回弹综合法检7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50077-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chm 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chm 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pdftbt3192-2008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tbt2965-1999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484-2005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10002.4-200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ct1041-2007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680-1997硅镁加气混凝土空心轻质隔墙板jct641-2008装饰混凝土砌块jtj228-86海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37.1t-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gj152t-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149-2006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15-2006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4t-97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2t-97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与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95-2003冷扎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t-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7-84蒸压加气混凝土运用技术规程jgj14t-200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14t-9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13t-94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0t-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173-2004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住宅... cecs161-2004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38-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17-2000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88-97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cecs86-1996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范gbt5224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21839-2008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21144-2007 混凝土实心砖gbt20065-2006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 gbt16752-199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t15345-1994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检验方法gbt4623-19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t4111-199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程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77-85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cecs69-94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1-200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19-90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cecs16-1990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结构设计规范cecs13-89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附条文说明]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附条文说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_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7:2002混凝土施工工艺〔一〕前期准备工作⑴现场清理支模前应全面检查基层的平整与密实情况,高刨低不补,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异形柱规范JGJ_149-2006.doc

异形柱规范JGJ_149-2006.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urctures with specially shaped columnsJGJ 149—2006J 514—2006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1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49-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3.1、4.1.1、4.2.3、4.2.4、4.3.6、5.3.1、6.1.6、6.2.5、6.2.10、7.0.2、7.0.3、7.0.4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3月9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84号文件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际经验,依据国内研究成果,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结构计算分析;5截面设计;6结构构造;7异形柱结构的施工。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大学(邮政编码:300072,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2号)本规程参加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南昌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新型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昆明市建设局、昆明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严士超、康谷贻王依群、陈云霞、戴国莹、赵艳静、容柏生、吕志涛、徐世晖、张元坤、桂国庆、黄锐、冯健、徐有邻、钱稼茹、贺民宪、黄兆纬、刘建、潘文、简洪平、熊进刚、卢文胜、张方、王铁成、李文清、李晓明、李红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3.1 结构体系3.2 结构布置3.3 结构抗震等级4 结构计算分析4.1 极限状态设计4.2 荷载和作用4.3 结构分析模型与计算参数4.4 水平位移限值5 截面设计5.1 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2 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6 结构构造6.1 一般规定6.2 异形柱结构6.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剪跨比

剪跨比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范JGJ 149--2006J 514--2006正文:6.2.1 异形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5。

条文说明:6.2.1 试验表明,异形柱在单调荷载特别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粘结破坏较矩形柱严重。

对柱的剪跨比不应小于1.5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出现极短柱,减小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粘结破坏的危险性。

为设计方便,当反弯点位于层高范围内时,本规定可表述为柱的净高与柱肢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3。

确实是可以用Hn/2h0初步判断剪跨比,但是对于反弯点不位于柱中部时会不准确,PKPM没有输出剪跨比,但是通过看wpj3文件,在考虑体积配箍率的时候它是考虑的短柱了的,从给出的计算结果看程序是采用M/Vh0计算剪跨比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11.4.9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 c ≤1[1.05ftbh/(λ+1)+fyvAsvh/s+0.056N]/γRE(11.4.9)式中λ--框架柱和框支柱的计算剪跨比,取λ=M/(Vh);此处,M宜取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较大值,V取与M对应的剪力设计值,h为柱截面有效高度;当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时,可取λ=Hn /(2h),此处,Hn为柱净高;当λ<1.0时,取λ=1.0;当λ>3.0时,取λ=3.0;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当N>0.3fc A时,取N=0.3fcA.反弯点出现在柱高中部是最不利的情况,为什么最不利,其实看一下剪跨比定义以及反弯点如何确定就知道了此条不确定是否有问题。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STANDARDS电力工程部分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2006年版第一篇火力发电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2006年5月8日目录1 综合规定《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 5053-1996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 5009.1-2002 (2)2 勘测设计2.1 工艺《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 5174-2003 (9)《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054-1996 (10)《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 441-2004 (10)《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 834-2003 (11)《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DL/T 435-2004 (11)《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12)《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运煤系统)DL/T 5187.1-2004 (12)《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DL/T 5187.2-2004 (12)《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 (12)2.2 土建《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2-2005 (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7)《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 (30)《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1993 (31)《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DL/T5094-1999 (3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 (33)《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DL/T 5024-1993 (34)《防洪标准》GB 50201-1994 (34)3 施工及验收3.1 锅炉与压力容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12-1996 (35)《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647-2004 (3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检验)工程师资格考核规则》DL/T 874-2004 (3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5047-1995 (37)《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1995 (3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1994 (3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38-2000 (39)3.2 汽轮机机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 5011-1992 (4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四部分:电厂化学》DL/T 6190.4-2004 (43)《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38-2000 (44)3.3 焊接检验《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04 (42)《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L/T 678-1999 (46)《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 820-2002 (46)《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 821-2002 (47)1 综合规定《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 5053-19966.2.2 发电厂的楼梯、平台、坑池和孔洞等周围,均应设置栏杆或盖板。

国标安规(线路部分)条文说明

国标安规(线路部分)条文说明
6
3
3 术语和定义
3.3 发电厂[站] electrical generating station 由建筑物、能量转换设备和全部必要的辅助设备组成 的生产电能的工厂。 [GB/T 2009.50—2008,定义2.3中的601-03-01] 3.4 变电站(电力系统的) substation(of a
• •
5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20—1994、GB/T 2900.50—2008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 复列出了GB/T 2900.20—1994、GB/T 2900.50—2008中 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低[电]压 low voltage;LV 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1000V及其以下的电压等级。 [GB/T 2009.50—2008,定义2.1中的601-01-26] 3.2 高[电]压 high voltage;HV ① 通常指超过低压的电压等级。 ② 特定情况下,指电力系统中输电的电压等级。 [GB/T 2009.50-2008,定义2.1中的601-01-27]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20—1994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 (IEC50(IEV)) GB/T 2900.50—2008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 电 通用术语(IEC 60050-601-1985,MOD)
9
3 术语和定义
3.10 个人保安线 personal security grounding line 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防止感应电伤害的接地线。 3.11 双重称号 dual title 线路名称和位置称号,位置称号指同杆架设多回路中导 线安装位置,如:上线、中线或下线和面向线路杆塔号增 加方向的左线或右线。 3.12 配电设备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用于向一个用电区供电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线路、控 制和计量等设备的统称。

JG149

JG149
5.1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耐侯性:表面无裂纹\粉化\剥落现象
来自欧标 ETAG 004,是检验一个外墙外保温系统在自然环 境中承受温湿应力作用能力(不开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 试验方法。
•试验墙标准养护28d后进行80次热/雨、 5次热/冷循环 •试件设计考虑了尺寸效应(试件面积)、 周边约束及应力集中(窗口)对于外保温
JG149 - 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5.4 抹面胶浆
与EPS板拉伸粘结强度:≥0.10MPa,并断裂在EPS板内 试验装置及试样处理方法与胶粘剂存在同样的问题,测试 数值偏低,且易断裂在界面
JG149 - 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5.4 抹面胶浆柔韧性
无水泥基开裂应变:≥1.5%
JG149 - 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5.1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吸水量: 500 g/m2 (浸水24h)
•试样不带饰面层,只到防护层 • 防护层厚度5mm •试样标准养护28天后浸水24h后马上称重 •浸水深度:防护层厚度
试验方法有问题,水泥基材料一般难以达到此标准,在考虑按 ETAG 004改:
防护层在受力状态下出现第一条裂缝 的应变值。 防护层在这种试验方法下的受力 状态与其在外保温体系中的受力状态 最接近,故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之相关 性最好。
水泥基压折比:≤3.0
水泥基开裂应变在0.3-0.5%间,国 内传感器读不出,故以压折比表示,与 开裂应变无法换算
JG149 - 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5.1 薄抹灰外保温系统:
水蒸气湿流密度: ≥ 0.85 g/m2•h 即系统透汽性指标
• 试样为(防护层+饰面层),总厚度4.0±1.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l49—2006条文说明前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l49-2006经建设部2006年3月9日以415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大学(主编单位)。

(邮政编码:300072,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 结构计算分析5 截面设计6 结构构造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1 总则1.0.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是以T形、L形、十字形的异形截面柱(以下简称异形柱)代替一般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承构件而构成的结构,以避免框架柱在室内凸出,少占建筑空间,改善建筑观瞻,为建筑设计及使用功能带来灵活性和方便性;同时结合墙体改革,采用保温、隔热、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作为框架填充墙及内隔墙,代替传统的烧结粘土砖墙,以贯彻国家关于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利用废料、保护环境的政策。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与一般矩形柱结构体系之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异形柱与矩形柱二者在截面特性、内力和变形特性、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导致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与施工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方面在目前我国现行规范、规程中尚未得到反映。

随着异形柱结构在各地逐渐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异形柱结构的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异形柱结构设计施工、工程审查及质量监控的规程依据。

近年来国内各高等院校、设计、研究单位对异形柱结构的基本性能、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包括:异形柱正截面、斜截面、梁柱节点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异形柱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作用试验(振动台试验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研究、异形柱结构抗震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异形柱结构专用设计软件研究及异形柱结构标准设计研究等。

一些省市制订并实施了异形柱结构地方标准,一些地方的国家级住宅示范小区中也建有异形柱结构住宅建筑,我国异形柱结构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为了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特制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0.2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原来主要用于住宅建筑,近年来逐渐扩展到用于平面及竖向布置较为规则的宿舍建筑等,工程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异形柱结构体系也可用于类似的较为规则的一般民用建筑。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在8度(0。

30g)及9度抗震设防地区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工程实践经验,也没有相应的可资依据的研究成果,且考虑到异形柱结构的抗震性能特点,故未将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及9度抗震设计的建筑列入本规程适用范围。

1.0.3 本规程遵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及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并根据异形柱结构有关试验、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设计、施工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本规程的术语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l32和《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给出的。

2.2 符号本规程的符号主要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

有些符号基于异形柱结构特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3.1 结构体系3.1.1 长期以来,工程实际应用的主要是以T形、L形和十字形截面的异形柱构成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对柱的其它截面形式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目前缺乏充分研究依据而未列入。

这里的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包括全部由异形柱作为竖向受力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包括由于结构受力需要而部分采用一般框架柱的情形。

为满足在建筑物底部设置大空间的建筑功能要求,异形柱结构体系还可以采用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框架结构或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此时应遵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集中布置于建筑平面核心部位的一种特殊情形,其核心筒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抗倾覆力矩的能力,其外围周边框架柱的抗扭能力相对薄弱,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现有的震害资料表明,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的损坏程度明显大于核心筒。

目前对异形柱用于此类结构体系尚缺乏研究,故现阶段规程的异形柱结构中不包括此类结构体系。

3.1.2 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从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有所限制,我国现行有关标准中还没有对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做出规定,为此,本规程针对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及框架-剪力墙两种结构体系的一批代表性典型工程,主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非抗震设计;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0.10g,0.15g)及8度(0.20g)的抗震设计;③不同场地类别;④不同开间柱网尺寸;⑤结构平均自重按12~14kN/m2;⑥标准层层高按2.9m,根据本规程及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弹性及弹塑性分析计算,综合考虑异形柱结构现有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成果及设计、施工的工程实践经验,由此归纳总结得到本规程关于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的条文规定,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规定的表达方式基本保持一致,用作工程设计的宏观控制。

通过25项典型工程试设计的核验,认为本条关于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的规定是合适的、可行的。

结构的顶层采用坡屋顶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未作具体规定,异形柱结构设计时可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当檐口标高不设水平楼板时,总高度可算至檐口标高处;当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即带阁楼的坡屋顶情形,此时高度可算至坡高的1/2高度处。

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若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最大适用高度不宜再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执行,但可比框架结构的要求适当放松,放松的幅度可根据剪力墙的数量及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确定。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一般可降低20%左右;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当异形柱结构中采用少量一般框架柱时,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仍按全部为异形柱的结构采用。

在异形柱结构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不同结构体系、结构设计方案、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平均自重、开间与进深尺寸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等影响因素,正确使用本规程关于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规定。

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规定的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的依据,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1.3 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本规程对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的规定系根据异形柱结构的特性,比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对应的规定适当有所加严。

本条文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情形,当层数或高度低于上述数值时,可适当放宽。

3.1.4 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因素有三个层次:结构方案、内力效应分析和截面设计。

结构方案虽属概念设计的范畴,但由此所决定的整体稳定性对结构安全的重要意义远超过其它因素。

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是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施工技术等因素,通过安全、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宜通过增加结构体系的多余约束和超静定次数、考虑传力途径的多重性、避免采用脆性材料和加强结构的延性等措施来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结构当承受自然界的灾害或人为破坏等意外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时,不至于引发连续倒塌而导致严重恶性后果。

异形柱结构体系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l 框架结构与砌体结构在抗侧刚度、变形能力、.抗震性能方面有很大差异,将这两种不同的结构混合使用于同一结构中,会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对此做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对异形柱结构同样必须遵守。

2 根据震害资料,多层及高层单跨框架结构震害严重,故本规程规定: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又基于对异形柱抗震性能特点的考虑,以及目前缺乏专门研究,规定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

3 在结构设计中利用楼梯间、电梯井位置合理布置剪力墙,对电梯设备运行、结构抗震、抗风均有好处,但若剪力墙布置不合理,将导致平面不规则,加剧扭转效应,反而会对抗震带来不利影响,故这里强调“合理地布置剪力墙”。

对高度不大的异形柱结构的楼梯间、电梯井,可采用一般框架柱。

4 在异形柱结构中异形柱的肢厚尺寸较小,相应地梁宽尺寸及梁柱节点核心区尺寸均较小,为保证异形柱结构的整体安全,对主要受力构件--柱、梁、剪力墙应采用现浇的施工方式。

3.1.5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布专门文件,禁止使用烧结粘土砖,积极发展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是当前墙体材料革新的一项主要任务。

异形柱结构体系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墙体材料革新推动下促进结构体系变革的产物,它属于框架-轻墙(填充墙、隔墙)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不应采用烧结实心粘土砖,由此带来的效益不仅是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能源消耗,而且减轻了结构的自重,有利于节约基础建设投资,有利于减小结构的地震作用;采用工业废料制做轻质墙体,有利于利用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其综合效益值得重视。

异形柱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柱肢厚度与墙体厚度取齐一致,在工程实用中尚应综合考虑墙身满足保温、隔热、节能、隔声、防水及防火等要求,以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

在此前提下根据不同条件选用合理经济的墙体形式--砌体或墙板。

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解决好与异形柱结构体系配套的墙体材料产品,以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2 结构布置3.2.1 合理的结构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无论在非抗震设计还是抗震设计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简单、规则、均匀,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密切协调配合,兼顾建筑功能与结构功能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