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光干涉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18 光的干涉三、计算题1、使一束水平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nm 8.632=λ)垂直照射一双缝。

在缝后 2.0m 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1级明纹的间隔为 14cm 。

(1)求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条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解:(1)m 100.914.0108.6230.2x D d 69--⨯=⨯⨯=∆=λ 6分 (2)由于2πθ≤,则3.1414.00.2x D sin d k ==∆==λθ应该取14即能看到14条明纹。

6分 2、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用一块透明簿膜(2.1=n )覆盖其中的一条狭缝,这时屏幕上的第四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的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500nm ,试求透明簿膜的厚度。

解:加上透明簿膜后的光程差为: 0)1(21>-=-+-=l n r nl l r δ 4分 因为第四级明条纹是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λδ4= , 21r r = 4分 得到: λ4)1(=-l n ⇒ m n l 51014-=-=λ4分 3、澳大利亚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发出的无线电波,第一次把干涉现象用于天文观测。

这无线电波一部分直接射向他们的天线,另一部分经海面反射到他们的天线,如图所示。

设无线电波的频率为 6.0×107Hz ,而无线电接收器高出海面 25m 。

求观察到相消干涉时太阳光线的掠射角θ的最小值。

解:如图所示,考虑到反射光线的半波损失,则反射光线和直射光线到达天线的相差为πλθπϕ+=∆sin h 22 3分干涉相消要求πϕ)1k 2(+=∆, 3分 代入上式可得h2kch 2k sin υλθ==3分题3解图题3图当1k =时,给出078min7.525100.62103arcsin h 2carcsin ≈⨯⨯⨯⨯==υθ 3分 4、试求能产生红光(nm 700=λ)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

已知肥皂膜折射率为1.33,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角入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的干涉与衍射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有关干涉与衍射的现象。

本文将对这些现象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

一、干涉现象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根据它们的相位差会出现明暗条纹的现象。

干涉实验常用的仪器有杨氏双缝实验和劳埃德实验。

杨氏双缝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干涉实验。

在实验中,一束光通过一平行的狭缝板后,会形成一系列的等距离的条纹。

这是因为经过两个狭缝后的光波会互相干涉,产生干涉条纹。

劳埃德实验是另一种常用的干涉实验,不同于杨氏双缝实验,劳埃德实验中的光波通过一个狭缝,然后通过一个透镜后,再经过一狭缝。

这种实验方式可以观察到明暗交替的条纹。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干涉现象是由光波的波动性质导致的。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决定了干涉条纹的形成。

2. 干涉条纹是由明暗相间的亮纹和暗纹组成。

亮纹表示相长干涉,暗纹表示相消干涉。

3.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入射光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有关。

间距越小,波长越长或入射角度越大。

二、衍射现象衍射是指光通过狭缝或者物体的边缘时,会出现光波的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实验常用的仪器有单缝衍射实验和双缝衍射实验。

单缝衍射实验中,一束平行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形成一系列的衍射条纹。

这些条纹的宽度与狭缝的宽度和入射光波的波长有关。

双缝衍射实验是在干涉实验的基础上,将杨氏双缝实验的屏幕换成一个光感材料或者照相底片。

实验中,光通过两个临近的狭缝,形成一系列的亮暗交替的条纹。

通过衍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衍射现象是光波的波动性质的体现。

当光通过狭缝或物体的边缘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

2. 衍射的程度与光波的波长和狭缝或物体大小有关。

波长越长或狭缝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3. 衍射条纹的形态与狭缝或物体的形状有关。

不同的形状会产生不同的衍射效果。

综上所述,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现象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关于干涉与衍射的现象,这些实验现象都可以用波动理论解释。

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课后答案18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课后答案18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课后答案18光的干涉习题18GG上传18-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0.2mm,距离屏幕为1m,求:(1)若第一级明纹距离为2.5mm,求入射光波长。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0A,求相邻两明纹的间距。

解:(1)由某L某dk,有:,将d0.2mm,L1m,某12.5mm,k1代dkL2.51030.21035.0107m;即波长为:500nm;入,有:1D161073mm。

(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0A,相邻两明纹的间距:某d0.210318-2.图示为用双缝干涉来测定空气折射率n的装置。

实验前,在长度为l的两个相同密封玻璃管内都充以一大气压的空气。

现将上管中的空气逐渐抽去,(1)则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的干涉条纹移过N条。

计算空气的折射率。

解:(1)当上面的空气被抽去,它的光程减小,所以它将通过增加路程来弥补,条纹向下移动。

(2)当上管中空气完全抽到真空,发现屏上波长为的干涉)N条纹移过N条,可列出:l(n1得:nN1。

l18-3.在图示的光路中,S为光源,透镜L1、L2的焦距都为f,求(1)图中光线SaF与光线SOF的光程差为多少?(2)若光线SbF 路径中有长为l,折射率为n的玻璃,那么该光线与SOF的光程差为多少?。

解:(1)图中光线SaF与光线SOF的几何路程相同,介质相同,透镜不改变光程,所以SaF与光线SOF光程差为0。

(2)若光线SbF路径中有长为l,折射率为n的玻璃,那么光程差为几何路程差与介质折射率差的乘积,即:(n1)l。

18-4.在玻璃板(折射率为 1.50)上有一层油膜(折射率为 1.30)。

已知对于波长为500nm和700nm的垂直入射光都发生反射相消,而这两波长之间没有别的波长光反射相消,求此油膜的厚度。

解:因为油膜(n油1.3)在玻璃(n玻1.5)上,所以不考虑半波损失,由反射相消条件有:2n油e(2k1),k1,,2212ne(2k1)12k1271500nm油2,当时,12k21152ne(2k1)22700nm2油2因为12,所以k1k2,又因为1与2之间不存在'以满足2n油e(2k1)'2式,即不存在k2k'k1的情形,所以k1、k2应为连续整数,可得:k14,k23;油膜的厚度为:e2k114n油16.73107m。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光的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光的干涉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干涉实验,观察光的波动性质,验证光的干涉现象,并探究干涉条纹的形成规律。

实验仪器和材料:1. 激光器。

2. 半反射镜。

3. 狭缝光源。

4. 双缝装置。

5. 凸透镜。

6. 屏幕。

7. 尺子。

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置于实验台上,使其发出平行光。

2. 将半反射镜放置在光路上,使光线发生反射。

3. 调整半反射镜的角度,使光线照射到狭缝光源上。

4. 调整狭缝光源,使其发出一束较为平行的光。

5. 将双缝装置放置在光路上,使光线通过双缝。

6. 调整双缝装置,使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和狭缝的宽度适当。

7. 在光路的末端放置屏幕,并在屏幕上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情况。

8. 通过调整双缝装置的位置和改变屏幕与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屏幕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所导致的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出现相长和相消干涉,从而在屏幕上形成明暗条纹。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具有波动性质,能够产生干涉现象。

2.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波长、屏幕与双缝的距离有关。

3. 干涉条纹的明暗交替是由于光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形成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干涉现象,并观察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重要的实验现象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光的干涉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现象。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光的干涉现象,不断拓展我们对光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干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光学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光的神奇世界。

第18章.1.2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 薄膜干涉)

第18章.1.2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 薄膜干涉)

E1
E10
cos(t
2
r1)
E2
E20
cos(t
2 '
r2 )
17-2
杨s氏1 *双缝干涉r1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介质中的波长
'
P
n
s 2*
r2 n
r2 nr2
➢ 相位差
'
2π( r2 r1 ) 2π( nr的几何路程之积 = nr
连续穿过多种介质时,光程 niri
量子光学: 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研究光与物 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波动光学是当代激光光学、信息光学、非线性 光学和很多应用光学的重要基础。波动最重要的特 征是具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17-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8双.1镜 劳埃德相镜干光
一 光是一种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方程
E
E0
cos (t
r u
)
H
H0
r1 r2 (n 1)h k S1
所以 h k
S2
n 1
h
r1
r2
例题4:
普通物理学教案
若光源 S 不在系统中心,例如有微小上移 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解:
参考前面例题 的结果,可以先考虑中央明纹 的位置变化,从而把握干涉条纹总体的变化。
显然,中央明纹
(即等光程点)下移 S S1 r1
相应地,整个干涉条纹下移 S2
一、实验原理
p

s1 r1
验 装 置
s d o
s2
r
r2
B
x
o
D
D d
17-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s1
s d o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现象与公式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现象与公式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现象与公式在物理学中,光的干涉与衍射是两种常见的光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概念、现象以及相关的公式。

一、光的干涉现象与公式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干涉可以分为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干涉的条件两个方面。

1. 干涉条纹的产生当两条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形成一系列的亮暗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是因为两束光波以相同的频率、相同的相位或相干长度相遇,其光强的叠加会出现干涉现象。

2. 干涉的条件光的干涉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 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即光波的频率和相位相同。

b. 光波的干涉路径差应小于波长的一半。

关于干涉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干涉条纹的宽度公式干涉条纹的宽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x = λL/d其中,Δx表示干涉条纹的宽度,λ为入射光波的波长,L为光源到屏幕的距离,d为狭缝或介质的厚度。

2.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杨氏双缝干涉公式描述了双缝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y = mλD/d其中,y表示干涉条纹的位置,m为干涉级数,λ为光的波长,D为两缝到屏幕的距离,d为两缝的间距。

3. 薄膜干涉公式薄膜干涉是指光线穿过薄膜发生的干涉现象,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2nt = (m + 1/2)λ其中,n为薄膜的折射率,t为薄膜的厚度,m为暗纹的干涉级数,λ为入射光的波长。

二、光的衍射现象与公式光的衍射是当光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物体的边缘时,会发生弯曲和弥散的现象。

衍射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和衍射物体的尺寸相关。

1. 衍射公式光的衍射可以使用弗能尔衍射公式来进行描述:a sinθ = mλ其中,a为衍射孔的尺寸,θ为衍射角,m为衍射级数,λ为入射光的波长。

2. 单缝衍射公式单缝衍射是一种常见的衍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条纹的位置和间距:y = mλL/a其中,y表示条纹的位置,m为衍射级数,λ为入射光的波长,L为光源到屏幕的距离,a为衍射孔的宽度。

大学物理_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_光的干涉
光学概述
一.光的机械微粒学说(17世纪--18世纪末)
代表:牛顿 v水 v空气 对立面:惠更斯--波动说 v水 v空气
分歧的焦点:光在水中的速度
1850年佛科(Foucauld)测定 v水 v空气
微粒说开始瓦解
二.光的机械波动说(19世纪初--后半世纪)
二.光的机械波动说(19世纪初--后半世纪)
等倾干涉
§14-4 分割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
一. 薄膜干涉(最典型)
2e
n22

n12
sin2
i


2
二. 等厚干涉
=

k (2k 1)
2
(明) (暗)
1.劈尖干涉
1.劈尖干涉
sin i 0
n1
设每一干涉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分别为:
e1 .e2 .e3 ek
{

ek1 ek 2n2

l=
2n2 sin
条纹为平行于棱边明暗 相间等间隔的直条纹, 棱边处(e=0)为暗纹
2.增透与增反
问题:组合透镜中,反射光能损失20%左右 解决办法:在透镜表面镀膜
增反:
2n2e k k 0,1
增透(减反):

2n2e (2k 1) 2 k 0,1
D
x明 k 2a
4).整个双缝实验装置放入水中
复习: 14-1,2,3
预习: 14-4
作业: 练习十二
例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x
当作如下调节时,观察屏
S1
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2a
r1
r2
P O
并说明理由
S2
D

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干涉与衍射

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干涉与衍射

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与衍射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条或多条光波在空间中相遇并叠加时所产生的明暗条纹。

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干涉的构建和干涉的破坏。

1. 干涉的构建当两条光波相遇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就会出现明亮的干涉条纹。

这种情况称为干涉构建。

光的干涉构建是由于两条波峰或两条波谷相遇而形成的,使光强增强,从而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

2. 干涉的破坏当两条光波相遇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为奇数倍的波长,就会出现暗淡的干涉条纹。

这种情况称为干涉破坏。

光的干涉破坏是由于波峰与波谷相遇而形成的,使光强减弱,从而形成暗淡的干涉条纹。

二、干涉与双缝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常用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方法。

在双缝实验中,一束光通过两个紧密排列的缝隙,然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双缝实验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解释。

当光通过两个缝隙时,波峰和波谷会相互干涉。

如果两个缝隙之间的距离足够小并且光的波长足够长,就会出现交替出现的明暗条纹。

这些条纹的间距取决于缝隙的间距和光波的波长。

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用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另一种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光通过一个缝隙,在缝隙之后,光波会分成两束,通过两个缝隙而形成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用干涉现象来解释。

当光通过一个缝隙时,它会扩展成一个波前,然后通过两个缝隙。

在这两个缝隙之后,光波前会分成两个波前,这两个波前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四、衍射现象衍射是光通过缝隙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现象,它使光波发生弯曲并扩散到周围。

衍射是光的一种波动特性,与光的波长和物体尺寸有关。

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形状。

它产生的衍射图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尺寸和形状,或者用来验证光的波动性。

五、实际应用光的干涉与衍射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光栅光栅是一种具有大量平行的狭缝的光学器件。

大学物理教程-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教程-光的干涉
18.2 杨氏双缝干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大学物理教程
例2.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能观察到几级清晰可辨的彩色光谱?
解: 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为白色外,两侧形成内紫外红对称彩色光谱。
当k级红色明纹位置xk红大于k+1级紫色明纹位置x(k+1)紫时,光谱发生重叠。
430
2023/2/2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2 杨氏双缝干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1.原理图
相干光的获得:
S1
分波阵面法
d
S2
大学物理教程
x
r1 r2
·p x1 x
o
D
x1
2023/2/26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2 杨氏双缝干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18.1.3 相干光的获得
分振幅法
思想: “一分为二”
大学物理教程 分波阵面法
23/2/26
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1 相干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大学物理教程
18.1.3 光程
1. 光程
光在介质中传播,光振动的相位沿传播方向逐点落后,若以 表示光在介' 质中的波长,
大学物理教程
18.3.1 等厚干涉 1. 劈尖(劈形膜)
产生干涉的部件是一个劈尖形状的介质薄片或膜,简称劈尖。
棱边
:104 ~ 105 rad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一、选择题:1、 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波长不变,频率不变 (B )波长不变,频率变大 (C ) 频率不变,光速不变 (D )波长变短,光速变慢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用白光光源,则( ) (A ) 由于白光为复色光,将不出现干涉条纹图样(B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 (C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红到紫的彩色条纹 (D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 4、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 (A ) 向中心收缩, 条纹间隔不变 (B )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5、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 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 则( ) (A )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S 1S 2S S(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C)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不产生干涉条纹6、在双缝干涉中,两缝间距离为d ,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D d),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D/d(B)d/D(C) dD/(D)D/d7、从一狭缝透出的单色光经过两个平行狭缝而照射到120cm远的幕上,若此两狭缝相距为0.20mm,幕上所产生干涉条纹中两相邻亮线间距离为3.60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以mm为单位,其数值为( )(A)4.6-10⨯(D)485⨯.4-1020.5-5010⨯(C)4⨯(B)410.6-008、用波长为650nm之红色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已知狭缝相距410-m,从屏幕上量得相邻亮条纹间距为1cm,如狭缝到屏幕间距以m为单位,则其大小为( )(A) 2 (B) 1.5 (C)(D)9、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 )(A)向右平移(B)中心收缩(C)向外扩张(D)静止不动10、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薄云S 1SS 2O1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为 ( )(A ) λ (B ) λ (C ) 3λ (D ) λn 12、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复盖在S 2缝上,中央明条纹将( )(A ) 向上移动 (B ) 不移动 (C ) 向下移动 (D ) 变宽13、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 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点 击 画 面 观 看 动 画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 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 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所以 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 纹.2、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 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第1节 光的干涉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牛顿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微粒说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波动说
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 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屏
光的干涉
S1 S2 d
双缝干涉
P2
P1
P
P
P1 P2
S1、S2
相干波源
P1S2-P1S1= d
光程差
P2S2-P2S1> d 距离屏幕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18-03光程 薄膜干涉

18-03光程 薄膜干涉

17 - 3 光程 薄膜干涉


n2 > n1

λ ∆r = 2 n 2 e + 2 当 n3 > n2 > n1 时
n1 n2 n1 n1 n2 n3
∆r = 2n 2 e
17 - 3 光程 薄膜干涉
一油轮漏出的油(折射率 例 一油轮漏出的油 折射率 n1 =1.20)污染了某 污染了某 海域, 在海水( 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污. 海域 在海水 n2 =1.30)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污 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污 如果太阳正位于海域上空,一直升飞机的驾 (1) 如果太阳正位于海域上空 一直升飞机的驾 驶员从机上向下观察,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 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460nm, 驶员从机上向下观察 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 则他将观察到油层呈什么颜色? 则他将观察到油层呈什么颜色 (2) 如果一潜水员潜入该区域水下 又将看到油 如果一潜水员潜入该区域水下,又将看到油 层呈什么颜色? 层呈什么颜色 解
· · ·
i
e
相同, 只要 i 相同,都将汇聚在同一个干涉环上 非相干叠加),因而明暗对比更鲜明。 ),因而明暗对比更鲜明 (非相干叠加),因而明暗对比更鲜明。
17 - 3 光程 薄膜干涉
等倾干涉条纹
17 - 3 光程 薄膜干涉
透射光的光程差
1
M1 M2
n 2 > n1
n1 n2 n1
2
L 3
P
k = 0 时膜厚最小
emin =
−9
λ
4n2
n1 =1
n2 =1.38
e
emin
550 × 10 = = 9.96 × 10−8 m 4 × 1.38

光学干涉原理

光学干涉原理

光学干涉原理
光学干涉原理是指当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障碍或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波的叠加现象,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是由于光波的特性——波动性所引起的,其原理可以用波动理论和光的相干性来解释。

光学干涉现象通常表现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的产生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波。

如果两个波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它们就会相干叠加,形成增强的干涉波,此时产生明条纹;如果相位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则会出现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光学干涉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光的波前干涉和光的波长干涉。

波前干涉是指光波通过不同路径到达观察者处时,由于不同路径上的光程差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这种干涉常见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实验中。

波长干涉是指光波在同一路径上不同位置的干涉。

例如,当光波通过狭缝时,会出现衍射现象,光波在狭缝后方形成圆形衍射图案,这是波长干涉的一种典型现象。

光学干涉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学传感器、干涉测量、光栅、光学检测等领域。

通过研究和利用光学干涉现象,可以实现对光的测量、成像和调控,进而推动光学技术的发展。

9实验十八 等厚干涉

9实验十八  等厚干涉
d2
8Ra
k
六 注意事项
• 钠光灯不要随意开关 • 读数显微镜的镜筒移至主尺中央(使被测物在 工作区内) • 调节目镜,直至获得清晰的叉丝像 • 将镜筒调到最低(眼睛在镜筒的侧面看),接 近被测物,然后自下而上缓缓提高镜筒(镜筒 只许往上调,不许往下调,以免损坏被测物), 直到看见清晰的被测物 • 测量中注意“零点”及丝干与螺母之间的空隙 对测量引起的误差
实验18ningboinstitutetechnologyningboinstitute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zhejianguniversity光的干涉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薄膜层的上下表面有一很小的倾角时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附近相遇时产生干涉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一干涉条纹这种干涉就叫等厚干涉牛顿环和劈尖是等厚干涉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检测透镜的曲率测量光波波长精确地测量微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等掌握等厚干涉原理及光束垂直入射时有关劈尖和牛顿圈干涉的计算用等厚干涉法测量曲率半径和薄膜厚度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在一端垫入薄片两玻璃片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薄层空气劈
一 实验目的
• 掌握等厚干涉原理及光束垂直入射 时有关劈尖和牛顿圈干涉的计算 • 用等厚干涉法测量曲率半径和薄膜 厚度 • 进一步学会逐差法处理数据 • 学会使用读数显微镜
二 实验原理
(1) 劈尖 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在一端垫入薄片, 两玻璃片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薄层(空气劈)。 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在尖劈膜厚为 e 处,从劈 尖上、下表面反射两条反射光线。 光程差及干涉条件: δ = 2e+λ/2=kλ δ = 2e+λ/2=(2k+1) λ/2

光的干涉2

光的干涉2
1 1 1 50 rkmax ( kmax ) R OA kmax 5 2 400 5 10 2 kmax 50
故在半径为 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 数目为50个。
一牛顿环干涉装臵各部分折射率如图所示。试大 致画出反射光的干涉条纹的分布。
解: 由于 透镜和下面平玻璃 间形成的薄膜的厚度变化左半 与右半相同,而且折射率同为 1.62 ,所以形成的圆环的半径 相同。 只是由于左半光在薄膜 上下反射时均有相位跃变π, 所以半圆心明亮;
D
1
n1
i
2n2 e

n2 n1
A B
C
2
2
2 2e n2 n12 sin 2 i 与反射光形成互补(?) 相长 相消 反射光干涉 时,透射光相互 相消 相长
(一)等倾干涉(ki) e一定,i同则δ同,对应同一级条纹,i δ k.
< >
e
4
加不加,看条件
对透射光 3 、 4 :
e 2 , 5 3 e 3
2n2
例:在制做珠宝时,为了使人造水晶 ( n =1.5 ) 具有强反射本领,就在其表面镀上一层一氧化硅 ( n =2.0 ) 。要使波长为560 nm 的光强烈反射,这 镀层至少应多厚? 解:由于在一氧化硅-空气界面反射时有相位跃变π
,所以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
2n2e
k , k 1,2相长
( 2k 1)

2
, k 0,1 相消
又:有且仅有λ1= 5000Å和λ2= 7000 Å的光干涉相 消,可设它们相消的级次分别为k级和( k-1)级。 ∴
2k 1 2 7 k3 2 2 2k 1 1 5 2n2 e [2( k 1) 1] 2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光的干涉18-03 分振幅干涉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光的干涉18-03  分振幅干涉
S1
S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显然 中央明纹
(即等光程点) 下移
S
r1
r2
14
18.3 分振幅干涉
第18章 波的干涉
例: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 =5500Å 的单色平行 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m 的双缝上,屏到双 缝的距离 D = 2m. 求:1)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 10 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用一厚度为 e = 6.6 106 m 、折射率为 n = 1.58 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 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 解:1) x 20D a 0.11m 2)覆盖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 r2 (n 1)e r1 0 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 k 级明纹,则应有:
1

2
L 3
P

E 5
2
e

24
2n2 e cos r
2
2
n1
4
2 1
δ一般用入射角表示。
反射光的光程差: 反 2e n n sin i
2 2
2
18.3 分振幅干涉
第18章 波的干涉
2 2 2 1 2
反射光的光程差: 反 2e n n si n i

1)
反 2en 2

2
n1 n2 n1

2) 当
n3 n2 n1
反 2en2
n1 n2 n3
28
18.3 分振幅干涉
关于薄膜厚度的要求:
如果薄膜太薄,则 e 都是相干减弱的暗条纹。
第18章 波的干涉

2


2
如果薄膜太厚,从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 射的来自同一个光波列的两个分波列,在空 中不能相遇,就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一般要求:薄膜厚度与波 列的长度在一个数量级, 约为几十个微米 ~ 几百个 微米之间。

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

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

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牛顿环干涉是一种光干涉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8世纪提出。

当两束光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即光的波峰与波谷会相互叠加,形成一定的干涉条纹。

在牛顿环干涉现象中,当凸透镜与平面玻璃片之间夹杂一层空气时,这层空气与玻璃片和透镜之间的厚度会影响光的波长,从而导致干涉条纹的产生。

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包括:1. 光源的单色性光源需要是单色光,即不同波长的光被过滤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才能产生明显的干涉条纹。

单色光可以通过使用滤光片或者狭缝来产生。

2. 光的相干性光的相干性与光源的稳定性有关,如果光源比较稳定,发出的光波相位差比较小,就能产生比较明显的干涉条纹。

相干性较弱的光线不同波长之间的相位差比较大,所以干涉条纹比较模糊。

3. 干涉装置的构造牛顿环干涉一般采用平面玻璃片和透明凸透镜,中间夹一层恒定厚度的空气膜形成干涉条纹。

透镜和玻璃片的曲率半径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空气膜的厚度以及折射率是影响干涉条纹产生的重要因素。

若夹层空气膜的厚度是均匀的,则在半透射镜上看到的仅是等厚干涉圆环,环之间的色条随着逐渐增加的圆环序数愈发细致。

4. 光的路径差光路差是影响干涉条纹的主要因素之一。

光路差是指两路光线从发光源到干涉条纹位置所要走的路程差。

本实验为等厚干涉,所以当入射平行光通过透镜并经过平板虚像后,在透镜前进入半透膜滤去半个波长的光就会形成牛顿环。

5. 观察目标观察目标的大小会影响观察结果的清晰度,略大的目标显然会产生更好的观察效果。

如果使用的目镜大小较小,在看牛顿环时会影响观察结果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牛顿环干涉条纹的产生取决于光源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干涉装置的构造、光的路径差以及观察目标的大小。

这些条件若不完全符合,则可能会影响干涉条纹的清晰度和可观察性。

通过牛顿环干涉的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干涉现象,为我们研究和应用光学技术提供了更重要的参考。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

第十八章光的干涉自测题第十八章光的干涉自测题一、选择题:1、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以下哪种观点就是恰当的:()(a)波长不变,频率不变(b)波长不变,频率变大(c)频率不变,光速不变(d)波长变短,光速变慢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到两缝s1、s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处。

将光源s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位置,则()s1(a)中央清条纹也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维持不变s(b)中央清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维持不变s?s2(c)中央清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减小(d)中央清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减小3、在杨氏双缠干预实验中,若采用白光光源,则()(a)由于白光为复色光,将不发生干预条纹图样(b)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c)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红到紫的彩色条纹(d)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4、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a)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不变(b)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c)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5、用白光光源展开双缝实验,若用一个氢铵红色的滤光片遮挡一条缠,用一个氢铵蓝色的滤光片遮挡另一条缠,则()(a)干预条纹的宽度将出现发生改变(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预条纹(c)干预条纹的亮度将出现发生改变(d)不产生干预条纹o6、在双缝干预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d??d),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横向照射双缝上,屏幕上干预条纹中相连暗纹之间的距离就是()(a)2?d/d(b)?d/d(c)dd/?(d)?d/d7、从一狭缝透出的单色光经过两个平行狭缝而照射到120cm远的幕上,若此两狭缝相距为0.20mm,幕上所产生干涉条纹中两相邻亮线间距离为3.60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以mm为单位,其数值为()(a)5.50?10?4(b)6.00?10?4(c)6.20?10?4(d)4.85?10?48、用波长为650nm 之红色光并作杨氏双缠干预实验,未知狭缝距离10?4m,从屏幕升级换代得相连暗条纹间距为1cm,例如狭缝至屏幕间距以m为单位,则其大小为()(a)2(b)1.5(c)3.2(d)1.89、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向右位移(b)中心膨胀(c)向外收缩(d)静止不动10、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传播的路程成正比,走到的光程成正比(b)传播的路程成正比,走到的光程不成正比(c)传播的路程不成正比,走到的光程成正比(d)传播的路程不成正比,走到的光程不成正比1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b两点相差为3π,则此路径ab的光程差为()(a)1.5?(b)1.5n?(c)3?(d)1.5?/n12、例如图,在双缝干预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云母片普耶韦在s2缝上,中央清条纹将()(a)向上移动ss2s1o厚云母片(b)不移动(c)向上移动(d)变窄13、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 =λ 2
棱边
劈尖干涉的图样是一系列平行于 棱边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棱边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2011-9-22 5
2. 相邻两明纹 或暗纹 所对应的膜的厚度差 相邻两明纹(或暗纹 或暗纹)所对应的膜的厚度差
2nek+1 + λ 2 = (k +1)λ
3. 相邻两明纹 或暗纹 间距离 相邻两明纹(或暗纹 或暗纹)间距离
2011-9-22
D ∆x = xk+1 − xk = λ d
2
4.用白光照射 用白光照射 ① 中央明纹是白色 其余各级条纹是紫 ② 其余各级条纹是紫到红的彩色光带 ③ 彩色光带的宽度
波 大 D x明 = ± kλ 长 红 d
小 紫 红 k+1级 级 紫 k级 (2级) 级 级 红 紫
∆x = xk红 − xk紫
λ l空 = 2 θ
λ ln = 2n θ 2
λ n1
θ
n2 n1
∆ l = l空 − l n
λ
1 λ (1− ) = 2 n θ
1 −4 o θ= ( − ) =1.7×10 rad = 0.01 1 2∆ l n 2011-9-22 14
牛顿环干涉实验, 牛顿环干涉实验,已知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 = 5.0 m , 牛顿环的最大半径 rMax = 2.0cm , 若入射光的波长 λ = 589.3nm 。 求:(1)可产生多少个环形干涉条纹。 )可产生多少个环形干涉条纹。 ),会看 (2)若把该装置浸没在水中( n = 1.33 ),会看 )若把该装置浸没在水中( 到多少环形干涉条纹。 到多少环形干涉条纹。 2 由明环半径: 解: 由明环半径: 例3:
n r 1 (2K −1)R 则: k = λ + r = 明 R λ 2 2n
2
(1)真空时:n = 1 ,则: )真空时:
条条纹。 即:只能看到34条条纹。 只能看到 条条纹
r 1 K= + = 34.46 条 ( ) R 2 λ nr 1 + = 45.67 条 ( ) R λ 2
15
n (2)有介质时: = 1.33 ,则:Kn = )有介质时:
2011-9-22
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形成明纹 形成明纹、 1.形成明纹、暗纹的条件 明纹 ±k λ k = 0,1,2,L


δ=
2 2.明纹 暗纹的位置(中心位置) 明纹、 2.明纹、暗纹的位置(中心位置)
明纹中心位置: 明纹中心位置 暗纹中心位置: 暗纹中心位置
D λ x=± ( 2 k − 1) d 2
条条纹。 即:能看到45条条纹。 能看到 条条纹
2011-9-22
2
例4: 在一平玻璃上放一平凹透镜, 在一平玻璃上放一平凹透镜,薄膜层为空气 n 2
m , λ = 6000 A , 玻璃 n 1 = n 3 = 1 . 5 边缘是明纹还是暗纹? (1) 边缘是明纹还是暗纹? (2) 最多能看到几级暗纹?
d = Dtgα
λ
α
D
d
d = D (2l) λ α ≈ sinα= λ (2l)
相邻两条明纹间距 l
(2) 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 干涉膨涨仪
λ ∆h = N 2n
T1 →T2
2011-9-22
(∆T)
∆h h
h ∆ β= h• ∆ T
样品长度的改变量 样品原长
T ∆ 温度改变量
8
(3) 检查平面质量 标准 待测
2011-9-22 18
λ 2
k = 3.3
共4条暗纹 条暗纹
[k] = 3
16
所以最多能看到第3级暗纹 所以最多能看到第 级暗纹, 级暗纹
一、劈尖干涉 1. 形成明、暗纹的条件 形成明、



λ

=
λ 3. 相邻两明纹 或暗纹 间距离 l = 相邻两明纹(或暗纹 或暗纹)间距离 2nsinθ
2n
4. 条纹的移动与膜厚改变量之间的关系
压 压
环外扩: 环外扩:要打磨中央部分
2011-9-22
环内缩: 环内缩:要打磨边缘部分
12
三、增透膜和增反膜 1. 增透膜: 使反射光干涉减弱、透射光干涉加强的薄膜 增透膜: 使反射光干涉减弱、透射光干涉加强 干涉加强的薄膜 应用在: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的透镜等。 应用在:显微镜、照相机、望远镜的透镜等。 干涉加强的薄膜 2. 增反膜:使透射光干涉减弱、反射光干涉加强的薄膜 增反膜:使透射光干涉减弱、反射光干涉加强 应用在:眼镜、轿车玻璃、激光器谐振腔内反射镜等。 应用在:眼镜、轿车玻璃、激光器谐振腔内反射镜等。 空气中, 例1: 玻璃 n3=1.5, 镀MgF2 n2=1.38,放在 空气中,白光垂 : , , 直射到膜的表面,欲使反射光中λ 的成分相消, 直射到膜的表面,欲使反射光中λ=550nm 的成分相消, 膜的最小厚度。 求:膜的最小厚度。 解:
∆δ = λ
膜的厚度改变
M
K级明纹
M点移动一个条纹 点移动一个条纹 M点移动一个条纹 点移动一个条纹 M点移动 个条纹 点移动N个条纹 点移动
λ2
介质中
2011-9-22
λ ∆h= N 2 λ ∆h = N 2n
λ2 h 膜的厚度改变 ∆
7
5. 劈尖干涉的应用 (1) 测量微小长度和微小角度
l = λ (2sinα) ≈ λ (2tgα)
λ δ = 2n2e = ? k + 1) + (2 2
n =1 1
n2 = 1.38
em = in
2011-9-22
λ
4n 2
9 m =9 .6n
n3 = 1.5
13
e
λ l= 2nθ
例2: 两块折射率为 1.6 的标准平面玻璃之间形成一个空气 劈尖,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 劈尖,用 λ=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 条纹。 的液体时, 条纹。当劈尖内充 入n=1.4 的液体时,条纹间距比空 =0.5mm , 那么劈尖角 ? 那么劈尖角θ=? 气时缩小 ∆ l 解:
r e= 2R
2
R−e −

λ
R

A B
p
r
O
e
K λ R 暗 r = n ∆r = rk+1 −rk =
2011-9-22
(2K −1)R λ r = 明 2n
R>>e >> K = 1 , 2 , 3, L
K = 0,12, L , R λ n(r +1 +r ) k k
11
(1) 测波长 3. 牛顿环的应用 (2) 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检查透镜表面曲率
白光
o 白色
3
5.条纹移动问题 条纹移动问题 干涉条纹向光程增大的一侧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干涉条纹向光程增大的一侧移动 条纹间距不变 6.光程和光程差 光程和光程差 (1) 光程 )
n r
(2) 光程差 )
δ (3) 位相差与光程差的关系 ∆ ϕ = 2 π ) λ (4) 光通过薄透镜时不产生附加的光程差 )
平面平整光洁 平面平整光洁 条纹为平行于 棱边的直条纹 条纹偏向膜 (空气 厚部分 空气) 空气 条 纹 偏 向 膜( 空气) 空气 薄部分
9
平面上有凸起 平面上有凸起
平面上有凹坑 平面上有凹坑
2011-9-22
二、牛顿环 C

λ

R
O
牛 顿 环
A B
p
e
k λ
2
牛顿环的特点: 牛顿环的特点: 级次—内低外高 级次 内低外高 间距—内疏外密 间距 内疏外密 明环 暗环
−6
h = 10
o
= 1,
解: (1)
=
λ δ = 2 n2 e + 2 k λ k =1,2,L 明纹 λ k = 0,1,L 暗纹 (2k +1) 2
边缘
e=0
λ 2
(2) 2n2 h + λ = (2k + 1) λ
2011-9-22
λ δ= 2
n1 n 2 n3 h
e
k=0
边缘是0级暗纹 边缘是 级暗纹
±(2k −1)
λ ± (2k +1) k = 0,1 2,L , 暗纹 x p ϕ1 = ϕ2 r • 1 0 θ <5 x
r2
0
k =1 2,L ,
D>>d >>
k = 01 2 L , , , k =1 2 3 L , , ,
D
D x=± k λ d
3. 相邻明纹 或暗纹 间距离 相邻明纹(或暗纹 或暗纹)间距离
2nek + λ 2 = kλ
∆e = e k + 1 − e k
λ ∆e = 2n
l K e ∆ θ eK eK+1
(1) 条纹是等间距 (2) 条纹间距与 有关 条纹间距与θ有关
6
λ e 2n l sinθ = ∆ = λ λ l= ≈ 2nsinθ 2nθ
2011-9-22
K +1
4. 条纹的移动与膜厚改变量之间的关系 M点的光程差改变 点的光程差改变
δ = 2ne +λ 2=
K的取值: 的取值: 的取值 接触点: 接触点:
2011-9-22
1. 形成明、暗环的条件 形成明、
k = 1,2,3,L λ k = 0,1,2,L (2k +1)
e=0
δ =λ 2
10
2. 明、暗环半径 2 2
C
2
r
= R −(R−e) 2 e = 2R + e ≈ 2 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