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doc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ax-b=c,ax+b=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x=c 等方程的解法。
难点: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关键: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
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5
10.8÷(3+6) =10.8÷9 =1.2(元) 三、课堂小结
10.8÷(1+ =10.8×
3 2
1 ) 2
=7.2(元)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有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1 页,例 2、练一练。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大策略,分析数 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不断反思,感受假设的策略 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全部倒入大杯呢? 小组讨论。 应用策略,自主探索。 (6)如果把 720 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共需要几个 小杯?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把一个大杯替换成 3 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 3 个小杯,你能想到什么? 小结:如果把 720 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 9 个小 杯。 (7)如果把 720 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 杯? 几个小杯可以替换成一个大杯? 3 个小杯替换成 1 个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 3 个小杯替换成 1 个大杯,你能想到什么? 明确:将倒入 6 个小杯的果汁倒入小杯中,根据小杯 1 的容量是大杯的 , 3 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入 1 个大杯 3 中,6 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 2 个大杯。 小结:如果把 720 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 3 个大 杯。 (8)尝试解答。 学生独立尝试解题。 小杯: 720÷(6+3) 大杯: 720÷(2+1) =720÷9 =80(毫升) (9)小组交流。 我们可以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学生检验结果,完成答句。 (10)小结。 在刚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 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江苏教育版:分数的学习
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江苏教育版:分数的学习分数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分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分数是小数的前置知识,也是数学进阶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概念,提高分数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分,其中一部分的数量表示为分数。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组成。
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一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总体被分成的份数。
例如,1/2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1表示其中一个部分的数量,2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2/3表示将一个整体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其中两个部分的数量即为分数2/3。
二、分数的计算1.分数的加法分数的加法需要将两个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或将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化为通分分数,然后再相加。
例如:2/3 + 1/3 = 3/3 = 12/3 + 1/4 = 8/12 + 3/12 = 11/122.分数的减法分数的减法需要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减,或将异分母的分数化为通分分数,然后再相减。
例如:2/3 - 1/3 = 1/32/3 - 1/4 = 8/12 - 3/12 = 5/123.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需要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化简。
例如:2/3 × 1/4 = 2/12 = 1/64.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需要将一个分数乘以其倒数,即分子与分母互换,然后再乘以另一个分数。
例如:2/3 ÷ 1/4 = 2/3 × 4/1 = 8/3三、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时间、长度、重量、温度等物理量。
在商业、经济、科学、工程、绘画等多个领域也需要用到分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分数概念的实践应用,设计具有活动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的分数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分数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分数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
说说30×5、4×120的口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2。
(1)第(1)题,出示12×10,相互讨论,怎样算?指名口答。
将两种算法板书出:⑴12×10可以看作12个10,12个10就是120;⑵12×1=12,12×10=120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_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应用题。
1、我们过去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按哪两种方法来分析,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板书: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条件)←问题)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想起,根据条件想可以求什么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可以从问题想,根据要求的问题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现在就用这种分析方法来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量的计量中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熟练地进行计量单位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_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计量单位。
2、972÷3 824÷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笔算?
3、除法可以怎样验算?验算824÷8
说明:验算除法,要看商和除数的积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如果等于被除数,除法就做对了。
四、巩固练习。
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
要求学生和口算题进行比较,强调两种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不相同的。
五、课堂作业:第3题。_
_
教后感:_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两位数和整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学案(学前预习单)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项目内容1.长方形的每组对边都(),且有四个()。
()是特殊的长方形。
2.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它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对的棱长度()。
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
3.正方体的()个面完全相同,()条棱的长度都(),有()个顶点,它是特殊的(),它可以看作()、()、()都相等的()。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长方体()条棱的长度和叫作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
5.正方体具有()的所有特征。
6.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后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左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下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下面的面积是多少?温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相等 直角 正方形2.6 6 12 8 相同 相等3.6 12 相等 8 长方体 长 宽 高 长方体4.12 4 125.长方体6.56 21 12 287.48厘米 16平方厘米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内 容1. 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1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阅读教材第6页例4。
要想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可以先分别求出( )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也可以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 )。
3.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如果用S 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a 、b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镇江小学谢邦琴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
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一、“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明白得并把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大体试探方式,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使学生在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式的进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明白得,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得并把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大体试探方式教学难点:明白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大体试探方式。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进程:一、教学例1一、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适合?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如何想的?提出要求:依照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百分之几?二、引导试探:那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百分之几,确实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百分之几,确实是求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打算的百分之几。
启发:依照上面的讨论,你打算如何列式解答那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的公顷数是如何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如何算的?综合算式应该如何列?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依照两个已知条件,能够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打算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那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那个地址取得的125%与适才取得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份,确实是实际造林比原打算多的百分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总19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探究内容:数学书第1页。
探究过程:1.解答下列各题。
(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解答第2小题时,你是怎样想的?23.阅读数学书第1页例1,看一看你的分析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分析解题过程一样吗?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4.试一试:在书上完成第1页“试一试”。
5.比一比:比较例1和“试一试”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它们相同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6.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它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探究质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简介本教案是针对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全册内容而编写的。
教案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案。
同时,教案还附带反思部分,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运算2. 第二单元:百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3.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与运算4. 第四单元:比例与比例的运算5. 第五单元:数据的处理6.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制作教学方法1. 组织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3. 引导探究研究:通过启发式问题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巩固与拓展:通过练题、题讲评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评估方案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活动和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综合评估:通过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实例演练和练题。
此外,我还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素材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研究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特点
本教材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汇总,共分为若干个单元。
该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研究。
二、教案结构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每个单元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点突出了研究的关键知识点;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提供了解决办法;教学过程详细介绍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教案方法
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练、讨论、演示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案辅助资源
本教案还提供了一些辅助资源,如课件、作业、练册等,旨在
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案的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中的指导,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教案的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
况适当调整教案的安排和内容。
六、教案的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等。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研
究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七、总结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面覆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
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案
的内容进行教学,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新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学目标- 熟悉并掌握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1.1 数的读写与扩展- 1.2 数的大小比较- 1.3 十进制的意义- 第二单元: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 2.2 有理数的加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3.1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 3.2 点线面的认识- 3.3 图形的对称性- 第四单元:直线与角- 4.1 直线的认识与性质- 4.2 角的认识与性质- 4.3 角的度量与比较- 第五单元:计量单位- 5.1 长度的认识与单位- 5.2 时间的认识与单位- 5.3 容量的认识与单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 日常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作业测试:通过教学单元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成绩考核: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共117页)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共117页)目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Array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2课时展开与折叠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第5课时体积与容积(1)第6课时体积与容积(2)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9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10课时练习课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13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第2课时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第3课时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第5课时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第6课时练习课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9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第5课时练习课第6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第7课时比的意义第8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9课时练习课第10课时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第11课时练习课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14课时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http://www. xkb1。
co m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规律。
6、练习:第4页--2
四、练习
1、7、
2、9、0
3、12、13
五、学生小结,结合例题说说算理,
六、课堂作业,8、11
教后记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乘法(二)1、口算乘法第3课时,综合练习,练习一,13---17
分析正确率。
2、笔算练习
二、练习
1、递等式计算第7页15
2、应用题练习
宾馆有15层楼,平均每层有20间客房,已经有128间入住,还剩多少间客房?
问:先求什么?
小明买4枝钢笔,每枝7元,小明付出30元,应找回多少元?
问:先求什么?
3、思考题练习
学生分析题意,尝试练习,讨论交流。
三、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40+12的算理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幻灯、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3 13×3 130×3 2×20 2×24 2×240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1、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分析算法。
2、师生小棒演示。
2个6就是12,需要进位,把12根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12根变成1捆零2根。再把40根和12根合起来。
教学重点
计算法则的归纳再现、单位的概念再现。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1、新春祝福
2、导入新课,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3、练习:
口算练习,引导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笔算练习,学生练习,三名学生板演,再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乘除法各选1例让学生分析)
单位换算练习,先让学生举例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吨、1千克等,再填空。学生相互评析。
长方形、正方形概念、周长计算练习,
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说说自己的理由,再计算:
长:8、25宽:6、15(米)
边长:6、5米
完成第六题,问,跑了多少米?就是求了什么?(周长)
4、小结,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说说法则、计算方法、换算方法等。
三年级数学备课笔记
(苏教版)
YZJY
一、期初复习(2)
二、万以内的乘法(二)(14)
三、万以内的除法(二)(20)
四、两步计算应用题(二)(19)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3)
六、期末复习(5)
教学内容
期初复习1,第1页1--6。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法则。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作业,第9、10、12题
教后记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乘法(二)1、口算乘法第1课时,例1,练习一,1--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小新有32张图片,放在四个袋子里,平均每袋有多少张?
商店有23个排球,篮球比排球多4个,篮球有多少个?
商店有23个排球,篮球比排球少4个,篮球有多少个?
商店有23个排球,篮球是排球的2倍,篮球有多少个?
二、导入新课
1、改题导入,
小新有4套图片,每套18张,送给同学12张,现在还有多少张?
……
2、学生练习,第2页7题,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一、准备题
10×6 7×10 10×9 6×10 10×7 8×10
你发现了一个数和0乘怎样计算简便?
二、导入新课,
改题导入:10×6改为10×16
三、新授
1、学生尝试练习,说说算理。
2、方法比较,鼓励学生例2教学中男生的计算方法解答。
3、练习:第4页1
4、教学例2 1 2×20
观察图意,讨论算法,引导学生计算有多少打?12×2=24,每打10枝,即24个10
6、练一练,(1、2、3)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比较,最后选择简洁的方法。
四、练习,第5页,1、2、5、6学生练习,师生评析。
五、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说说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作业:3、4
教后记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乘法(二)1、口算乘法第2课时,例2,练习一,8---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整十数。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初步学习乘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例2教学中男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相乘的计算算理分析
教学方法
尝试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一些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初步学习乘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乘法的计算算理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相乘的计算算理分析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第7页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算理。
两道题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
3、学生自主练习第8题,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练习2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第11题
学生分析题意,说说条件、问题,解答。
师生分析问题,“花生”比“大豆”少多少千克?必须要知道“花生”和“大豆”各多少千克,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小结,
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演示、学生演示。
3、看题说说算理,
26×2想:20×2=40 6×2=12 40+12=52
4、还可以这样算:2×26,引导学生试着想想,2×20=40 2×6=12 12+40=52
引导归纳,乘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计算方法一样,结果一样。
5、试一试,260×2 2×260,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学生先讨论,方法再交流,再比较算法,归纳算法。如,想:26个10乘2,得52个10,即520。简单思维可以概括成:26×2得52,然后在得数后添加一个0。这样方法简单、思维简洁。
5、课堂作业,
文字题(3)
补充式题计算2道。
教后记
教学内容
期初复习1,第2页7--12。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基本题练习:
小新有4套图片,每套18张,一共有多少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