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中的角度问题-高考数学(理)母题题源系列(新课标2专版)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底面,,,点在侧棱上,。
(I)证明:是侧棱的中点;求二面角的大小。
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 (Ⅱ)设二面角A-BACBA1B1C1DE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3.如图,平面,,,,分别为的中点.(I)证明:平面;(II)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4.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Ⅱ)当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以的中点为球心、为直径的球面交于点.(1)求证:平面⊥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6.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7.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 =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a(0<≦1). (Ⅰ)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BE:(Ⅱ)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0C,求的值。
8.如图3,在正三棱柱中,AB=4, ,点D是BC的中点,点E 在AC上,且DEE.(Ⅰ)证明:平面平面;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9.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II)设线段、的中点分别为、,求证:∥(III)求二面角的大小。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相比于前面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题型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一些人。
该题通常有2-3问,第一问求某条线的大小或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最后一问求二面角。
这类题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其中各有利弊。
(一)向量法:
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
其形式为AB=(a,b,c)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二)传统法:
学习立体几何章节,虽然学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上图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
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完整版)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故EH=1,又EC= =2,
(II)设线段 、 的中点分别为 、 ,
求证: ∥
(III)求二面角 的大小。
10.如题(18)图,在五面体 中, ∥ , ,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 , .求:
(Ⅰ)直线 到平面 的距离;
(Ⅱ)二面角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Ⅱ)设平面BCD的法向量 则
又 =(-1,1,0),
=(-1,0,c),故
令x=1,则y=1,z= , =(1,1, ).
又平面 的法向量 =(0,1,0)
由二面角 为60°知, =60°,
故 °,求得
于是 ,
,
°
所以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 ,在 中,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 ,又 ,所以 ,又 平面ACD,DC 平面ACD,所以 平面ACD
(1)证明:PA⊥BD;
(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 CD,AC BD,垂足为H,
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
(1)证明:PE BC
(2)若 APB= 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角度计算技巧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角度计算技巧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涉及到角度的计算。
正确计算角度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角度计算的技巧。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这些技巧,并给出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角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在立体几何中,角度是指由两条射线或线段构成的图形,常用度(°)作为单位来表示。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 直角: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直角,常用符号“∠”表示。
例如,直角的度数为90°。
2. 锐角:两条相互交叉且夹角小于90°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锐角。
例如,30°、60°都是锐角。
3. 钝角:两条相互交叉且夹角大于90°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钝角。
例如,120°、150°都是钝角。
二、角度计算的常见题型1. 直角三角形的角度计算直角三角形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角度时,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来计算角度。
举个例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一条直角边长为3,我们需要计算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夹角。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来计算这个夹角的正弦值:sinθ = 对边/斜边 = 3/5。
然后,通过反正弦函数,我们可以求得这个夹角的度数:θ = arcsin(3/5) ≈ 36.87°。
2. 平行线与横截线的角度计算在立体几何中,平行线与横截线的角度计算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断时,我们需要计算出相应的角度。
例如,已知两条平行线AB和CD,横截线EF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于点G,我们需要计算出∠GEF的度数。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知道∠ABG和∠DCE是对应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DCE的度数来得到∠GEF的度数。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角典型例题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BMHSCA解:(1) ∵SC ⊥SB,SC ⊥SA,图1∴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A 1C 1D 1H4C123BAD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V A ﹣BB 1C 1∴1/3 S △AB 1C 1·h= 1/3 S △BB 1C 1·AB,易得h=12/5 ,设AB 与 面 A B 1C 1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h /AB=4/5,∴AB 与面AB 1C 1D 所成的角为arcsin0.8 3. 利用公式cos θ=cos θ1·cosθ2(如图3) 若 OA 为平面的一条斜线,O 为斜足,OB 为OA 在面α内的射影,OC 为面α内的一条直线,其中θ为OA 与OC 所成的角,B αOAC图3θ1为OA 与OB 所成的角,即线面角,θ2为OB 与OC 所成的角,那么 cos θ=cos θ1·cosθ2,它揭示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常称为最小角定理)1.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已知,如图,AO 是平面α的斜线,A 是斜足,OB 垂直于平面α,B 为垂足,则直线AB 是 斜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完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解析( 理)1.( 2009 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SD底面ABCD,AD2 ,DCo SD 2 ,点 M 在侧棱 SC 上,∠ABM=60。
(I )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求二面角 S AM B 的大小。
2.( 2009 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DE ⊥平面 BCC 1(Ⅰ)证明: AB=AC 的角的大小ABC-A 1B1C1中, AB ⊥ AC,D 、E 分别为 AA 1、 B1C 的中点,(Ⅱ)设二面角A-BD-C 为 60°,求 B 1C 与平面 BCD 所成A 1 C1B1D EACB3. ( 2009浙江卷)如图,DC平面ABC,EB / / DC,AC BC EB 2DC 2 ,ACB 120o, P,Q 分别为 AE ,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 平面ACD;(II)求AD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4.( 2009 北京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 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AEC 平面 PDB ;(Ⅱ)当 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求 AE 与平面 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5.( 2009 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 PA平面ABCD,PA AD 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 M .(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PC与平面ABM所成的角;(3)求点O到平面ABM的距离.PMA DOBC6(. 2009 四川卷)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 , FA FE , AEF 45 (I)求证: EF 平面 BCE ;( II )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求证: PM ∥平面BCE ( III )求二面角 F BD A 的大小。
高考数学(理)热点题型:立体几何(Word版,含答案解析)
立体几何热点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常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解答题的第(2)问常考查求空间角,求空间角一般都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例1】如图,在△ABC中,∠ABC=π4,O为AB边上一点,且3OB=3OC=2AB,已知PO⊥平面ABC,2DA=2AO=PO,且DA∥PO.(1)求证:平面PBD⊥平面COD;(2)求直线PD与平面BDC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OB=OC,又∵∠ABC=π4,∴∠OCB=π4,∴∠BOC=π2.∴CO⊥AB.又PO⊥平面ABC,OC⊂平面ABC,∴PO⊥OC.又∵PO,AB⊂平面PAB,PO∩AB=O,∴CO⊥平面PAB,即CO⊥平面PDB.又CO⊂平面COD,∴平面PDB⊥平面COD.(2)解以OC,OB,OP所在射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OA =1,则PO =OB =OC =2,DA =1.则C(2,0,0),B(0,2,0),P(0,0,2),D(0,-1,1), ∴PD→=(0,-1,-1),BC →=(2,-2,0),BD →=(0,-3,1).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n ·BC →=0,n ·BD →=0,∴⎩⎨⎧2x -2y =0,-3y +z =0,令y =1,则x =1,z =3,∴n =(1,1,3). 设PD 与平面BDC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PD→·n |PD →||n | =⎪⎪⎪⎪⎪⎪1×0+1×(-1)+3×(-1)02+(-1)2+(-1)2×12+12+32=22211. 即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211. 【类题通法】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 1B 1D 1DCBA 中,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E 为B 1D 1的中点,过A 1,D ,E 的平面交CD 1于F . (1)证明:EF ∥B 1C .(2)求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1)证明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面A 1DE ,B 1C ⊄面A 1DE ,于是B 1C ∥面A 1DE.又B 1C ⊂面B 1CD 1,面A 1DE ∩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2)解 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 ⎛⎭⎪⎫12,12,1.设平面A 1DE 的一个法向量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 ⎛⎭⎪⎫12,12,0,A 1D→=(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的方程组⎩⎪⎨⎪⎧12r 1+12s 1=0,s 1-t 1=0,(-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平面A 1B 1CD 的一个法向量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 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热点二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究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解决方式: (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 【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 (1)求证:PD ⊥平面P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AD , 所以AB ⊥平面PAD ,所以AB ⊥PD.又PA ⊥PD ,AB ∩PA =A ,所以PD ⊥平面PAB. (2)解 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因为PA =PD ,所以PO ⊥AD.因为PO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因为CO ⊂平面ABCD ,所以PO ⊥CO. 因为AC =CD ,所以CO ⊥AD.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由题意得,A(0,1,0),B(1,1,0),C(2,0,0),D(0,-1,0),P(0,0,1).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 ⎩⎪⎨⎪⎧n ·PD →=0,n ·PC →=0,即⎩⎨⎧-y -z =0,2x -z =0,令z =2,则x =1,y =-2. 所以n =(1,-2,2).又PB →=(1,1,-1),所以cos 〈n ,PB →〉=n ·PB →|n ||PB →|=-33.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3)解 设M 是棱P A 上一点,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 →.因此点M (0,1-λ,λ),BM→=(-1,-λ,λ).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要使BM ∥平面PCD ,则BM →·n =0,即(-1,-λ,λ)·(1,-2,2)=0,解得λ=14. 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类题通法】(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对点训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AB ∥DC ,AB ⊥AD ,DC =6,AD =8,BC =10,∠P AD =45°,E 为P A 的中点.(1)求证:DE∥平面BPC;(2)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F,满足CF⊥DB?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F-PC-D 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取PB的中点M,连接EM和CM,过点C作CN⊥AB,垂足为点N.∵CN⊥AB,DA⊥AB,∴CN∥DA,又AB∥CD,∴四边形CDAN为平行四边形,∴CN=AD=8,DC=AN=6,在Rt△BNC中,BN=BC2-CN2=102-82=6,∴AB=12,而E,M分别为P A,PB的中点,∴EM∥AB且EM=6,又DC∥AB,∴EM∥CD且EM=CD,四边形CDEM为平行四边形,∴DE∥CM.∵CM⊂平面PBC,DE⊄平面PBC,∴DE∥平面BPC.(2)解由题意可得DA,DC,DP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为原点,DA,DC,D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 (8,0,0),B (8,12,0),C (0,6,0),P (0,0,8). 假设AB 上存在一点F 使CF ⊥BD , 设点F 坐标为(8,t ,0),则CF→=(8,t -6,0),DB →=(8,12,0), 由CF→·DB →=0得t =23. 又平面DP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1,0,0), 设平面FP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PC →=(0,6,-8),FC →=⎝ ⎛⎭⎪⎫-8,163,0. 由⎩⎪⎨⎪⎧n ·PC →=0,n ·FC →=0,得⎩⎪⎨⎪⎧6y -8z =0,-8x +163y =0,即⎩⎪⎨⎪⎧z =34y ,x =23y , 不妨令y =12,有n =(8,12,9). 则cos 〈n ,m 〉=n ·m|n ||m |=81×82+122+92=817.又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F -PC -D 的余弦值为817. 热点三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将平面图形沿其中一条或几条线段折起,使其成为空间图形,这类问题称为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常与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以及空间角相结合命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10. (1)证明:D ′H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1)证明 由已知得AC ⊥BD ,AD =CD . 又由AE =CF 得AE AD =CFCD ,故AC ∥EF . 因此EF ⊥HD ,从而EF ⊥D ′H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 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 于是D ′H 2+OH 2=32+12=10=D ′O 2,故D ′H ⊥OH . 又D ′H ⊥EF ,而OH ∩EF =H , 所以D ′H ⊥平面ABCD .(2)解 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则H (0,0,0),A (-3,-1,0), B (0,-5,0),C (3,-1,0),D ′(0,0,3),AB →=(3,-4,0),AC →=(6,0,0),AD ′→=(3,1,3). 设m =(x 1,y 1,z 1)是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 则⎩⎪⎨⎪⎧m ·AB →=0,m ·AD ′→=0,即⎩⎨⎧3x 1-4y 1=0,3x 1+y 1+3z 1=0,所以可取m =(4,3,-5).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 则⎩⎪⎨⎪⎧n ·AC →=0,n ·AD ′→=0,即⎩⎨⎧6x 2=0,3x 2+y 2+3z 2=0,所以可取n =(0,-3,1).于是cos 〈m ,n 〉=m ·n |m ||n |=-1450×10=-7525.sin 〈m ,n 〉=29525.因此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是29525.【类题通法】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对点训练】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1,AD =2,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A 1BE 的位置,如图2.(1)证明:CD ⊥平面A 1OC ;(2)若平面A 1BE ⊥平面BCDE ,求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在题图1中,因为AB =BC =1,AD =2,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即在题图2中,BE ⊥OA 1,BE ⊥OC , 从而BE ⊥平面A 1OC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2)解 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又由(1)知,BE ⊥OA 1,BE ⊥OC ,所以∠A 1OC 为二面角A 1-BE -C 的平面角,所以∠A 1OC =π2.如图,以O 为原点,OB →,OC →,O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 1B =A 1E =BC =ED =1,BC ∥ED ,所以B ⎝ ⎛⎭⎪⎫22,0,0,E ⎝ ⎛⎭⎪⎫-22,0,0,A 1⎝ ⎛⎭⎪⎫0,0,22,C ⎝ ⎛⎭⎪⎫0,22,0,得BC →=⎝ ⎛⎭⎪⎫-22,22,0,A 1C →=⎝ ⎛⎭⎪⎫0,22,-22,CD →=BE →=(-2,0,0). 设平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n 1=(x 1,y 1,z 1),平面A 1CD 的一个法向量n 2=(x 2,y 2,z 2),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的夹角为θ, 则⎩⎪⎨⎪⎧n 1·BC →=0,n 1·A 1C →=0,得⎩⎨⎧-x 1+y 1=0,y 1-z 1=0,取n 1=(1,1,1);⎩⎪⎨⎪⎧n 2·CD →=0,n 2·A 1C →=0,得⎩⎨⎧x 2=0,y 2-z 2=0,取n 2=(0,1,1),从而cos θ=|cos 〈n 1,n 2〉|=23×2=63, 即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夹角的余弦值为63.。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备考讲义一、立体几何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例析
立体几何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例析一、近三年新课标立体几何的考情报告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命题的形式来看,涉及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形式变化不大,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等提型;解答题则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考题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考查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角、空间距离、面积、体积等知识,其解题思路都是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
(2)从内容上来看,主要考查:①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②求角,特别是二面角的余弦值;③求距离,要特别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④求简单几何题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问题;⑤体积问题,要注意解题技巧,如等体积变换、隔补思想的应用;⑥三视图,高考中三视图常与表面积、体积相结合。
(3)从能力上来看,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即对空间几何体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四会”:①会画图②会识图③会折图④会用图。
会数学地阅读,数学地理解,数学地交流.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是用自然语言来表达数学知识的语言,这种语言必须做到严谨、精确。
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用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运算法则的缩写、代码组成来表达数学知识的语言,它避免了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具有无可比拟的更大的万能性”。
图形语言:图形语言是用数学图表来表达数学事实的语言,是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数学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材料和结果。
二、重要考点梳理命题角度一:三视图与直观图的转化.(新课标)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注意:必修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容易被文科忽视。
【答案】.(新课标)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答案】注意: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问题为常考题目。
高考数学最新真题专题解析—立体几何综合(新高考卷)
高考数学最新真题专题解析—立体几何综合(新高考卷)【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卷【母题题文】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则()A. 直线BC1与DA1所成的角为90∘B. 直线BC1与CA1所成的角为90∘C. 直线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答案】AB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所成角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属于中档题.【解答】解:如图,因为BC1⊥B1C,B1C//DA1,所以BC1⊥DA1,故A正确;对于选项B:因为直线BC1⊥平面CDA1B1,且CA1⊂平面CDA1B1,所以直线BC1⊥CA1,故B正确;对于选项C:连接A1C1与B1D1交于点O1,则∠O1BC1即为直线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sin∠O1BC1=O1C1BC1=12,所以∠O1BC1=30∘,故C错误;对于选项D:直线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即为∠C1BC=45∘,所以D 正确.【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卷【母题题文】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4,△A1BC的面积为2√2.(1)求A到平面A1BC的距离;(2)设D为A1C的中点,AA1=AB,平面A1BC⊥平面ABB1A1,求二面角A−BD−C的正弦值.【答案】解:(1)设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d,因为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4,即可得S△ABC·AA1=4,故V A1−ABC =13S△ABC·AA1=43,又V A1−ABC =V A−A1BC=13S△A1BC·d=13×2√2×d=43,解得d =√2,所以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2)连接AB 1,因为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B , 故AA 1B 1B 为正方形,即AB 1⊥A 1B ,又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平面ABB 1A 1=A 1B ,AB 1⊂平面ABB 1A 1, 故AB 1⊥平面A 1BC ,所以AB 1⊥BC ,又因为AA 1⊥BC ,AB 1,AA 1⊂平面ABB 1A 1,且AB 1∩AB 1=A , 故BC ⊥平面ABB 1A 1,则BC ⊥AB , 所以BB 1,AB,BC 三条直线两两垂直, 故如图可以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A 1=AB =a ,BC =b ,则A 1B =√2a ,由条件可得{12a ×b ×a =412×√2a ×b =2√2,解得{a =2b =2, 则B(0,0,0),C(2,0,0),A(0,2,0),A 1(0,2,2),A 1C 的中点D(1,1,1), 所以BA ⃗⃗⃗⃗⃗ =(0,2,0),BD ⃗⃗⃗⃗⃗⃗ =(1,1,1),BC ⃗⃗⃗⃗⃗ =(2,0,0)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 =(x,y,z),{n1⃗⃗⃗⃗ ⋅BA⃗⃗⃗⃗⃗ =0n1⃗⃗⃗⃗ ⋅BD⃗⃗⃗⃗⃗⃗ =0⇒{2y=0x+y+z=0,取n1⃗⃗⃗⃗ =(1,0,−1),同理可求得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2⃗⃗⃗⃗ =(0,1,−1)所以|cos<n1⃗⃗⃗⃗ ,n2⃗⃗⃗⃗ >|=|n1⃗⃗⃗⃗⃗ ·n2⃗⃗⃗⃗⃗ ||n1⃗⃗⃗⃗⃗ |·|n2⃗⃗⃗⃗⃗ |=12,所以二面角A−BD−C的正弦值为√32.【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I卷【母题题文】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平面ABCD,FB//ED,AB=ED=2FB,记三棱锥E−ABC,E−ACF,F−ABC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A. V3=2V2B. V3=2V1C. V3=V1+V2D. 2V3=3V1【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的体积,属于基础题.【解答】解:设AB=ED=2FB=2,则V1=13×2×2=43,V2=13×2×1=23.连结BD交AC于M,连结EM、FM,则FM=√3,EM=√6,EF=3,故S△EMF=1 2⋅√3⋅√6=3√22,V3=13S△EMF×AC=2,V3=V1+V2,2V3=3V1.【母题来源】2022年新高考II卷【母题题文】如图,PO是三棱锥P−ABC的高,PA=PB,AB⊥AC,E是PB的中点.(1)证明:OE//平面PAC;(2)若∠ABO=∠CBO=30∘,PO=3,PA=5,求二面角C−AE−B正弦值.【答案】解:(1)法一:连接OA、OB,因为PO是三棱锥P−ABC的高,所以PO⊥平面ABC,所以PO⊥OA,PO⊥OB,所以∠POA=∠POB=90∘,又PA=PB,PO=PO,所以△POA≌△POB,所以OA=OB,作AB中点D,连接OD、DE,则有OD⊥AB,又AB⊥AC,所以OD//AC,又因为OD⊄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OD//平面PAC,又D、E分别为AB、PB的中点,所以,在△BPA中,DE//PA又因为平面PAC,PA⊂平面PAC,所以DE//平面PAC,又OD、DE⊂平面ODE,OD∩DE=D,所以平面ODE//平面PAC,又OE⊂平面ODE,所以OE//平面PAC;法二:(1)连接OA、OB,因为PO是三棱锥P−ABC的高,所以PO⊥平面ABC,所以PO⊥OA,PO⊥OB,所以∠POA=∠POB=90∘,又PA=PB,PO=PO,所以△POA≌△POB,所以OA=OB,又AB⊥AC,在Rt△ABF,O为BF中点,延长BO,交AC于F,连接PF,所以在△PBF中,O、E分别为BF、PB的中点,所以EO//PF,因为EO⊄平面PAC,PF⊂平面PAC,所以EO//平面PAC;(2)法一:过点D作DF//OP,以DB为x轴,DO为y轴,DF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PO=3,PA=5,由(1)OA=OB=4,又∠ABO=∠CBO=30∘,所以OD=2,DB=2√3,),所以P(0,2,3),B(2√3,0,0),A(−2√3,0,0),E(√3,1,32设AC=a,则C(−2√3,a,0),平面AEB的法向量设为n1⃗⃗⃗⃗ =(x1,y1,z1),直线AB的方向向量可设为a⃗=(1,0,0),直线DP⊂平面AEB,直线DP的方向向量为b⃗ =(0,2,3){a ⃗ ⋅n 1⃗⃗⃗⃗ =0b ⃗ ⋅n 1⃗⃗⃗⃗ =0,所以{x 1=02y 1+3z 1=0,所以x 1=0,设y 1=3,则z 1=−2,所以n 1⃗⃗⃗⃗ =(0,3,−2);平面AEC 的法向量设为n 2⃗⃗⃗⃗ =(x 2,y 2,z 2),AC ⃗⃗⃗⃗⃗ =(0,a,0),AE ⃗⃗⃗⃗⃗ =(3√3,1,32) {AC ⃗⃗⃗⃗⃗ ⋅n 2⃗⃗⃗⃗ =0AE ⃗⃗⃗⃗⃗ ⋅n 2⃗⃗⃗⃗ =0,所以{ay 2=03√3x 2+y 2+32z 2=0,所以y 2=0,设x 2=√3,则z 2=−6,所以n ⃗ =(√3,0,−6);所以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 |=√13×√39=13√3=4√313, 二面角C −AE −B 的平面角为θ,则sinθ=√1−cos 2θ=1113, 所以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为1113法二:(2)过点A 作AF//OP ,以AB 为x 轴,AC 为y 轴,AF 为z 轴 建立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PO =3,PA =5,由(1)OA =OB =4,又∠ABO =∠CBO =30°,所以,AB =4√3,所以P(2√3,2,3),B(4√3,0,0), A(0,0,0),E(3√3,1,32),设AC =a ,则C(0,a,0),平面AEB 的法向量设为n 1⃗⃗⃗⃗ =(x 1,y 1,z 1),AB ⃗⃗⃗⃗⃗ =(4√3,0,0),AE ⃗⃗⃗⃗⃗ =(3√3,1,32) {AB ⃗⃗⃗⃗⃗ ⋅n 1⃗⃗⃗⃗ =0AE ⃗⃗⃗⃗⃗ ⋅n 2⃗⃗⃗⃗ =0,所以{4√3x 1=03√3x 1+y 1+32z 1=0,所以x 1=0设z 1=−2,则y 1=3, 所以n 1⃗⃗⃗⃗ =(0,3,−2);平面AEC 的法向量设为n 2⃗⃗⃗⃗ =(x,y,z),AC ⃗⃗⃗⃗⃗ =(0,a,0),AE ⃗⃗⃗⃗⃗ =(3√3,1,32) {AC ⃗⃗⃗⃗⃗ ⋅n 2⃗⃗⃗⃗ =0AE ⃗⃗⃗⃗⃗ ⋅n 2⃗⃗⃗⃗ =0,所以{ay 2=03√3x 2+y 2+32z 2=0,所以y 2=0,设x 2=√3,则z 2=−6,所以n 2⃗⃗⃗⃗ =(√3,0,−6);所以cos <n 1⃗⃗⃗⃗ ,n 2⃗⃗⃗⃗ >=n 1⃗⃗⃗⃗⃗ ·n 2⃗⃗⃗⃗⃗ |n 1⃗⃗⃗⃗⃗ |⋅|n 2⃗⃗⃗⃗⃗ |=√13×√39=√1213√3=4√313二面角C −AE −B 的平面角为θ,则sinθ=√1−cos 2θ=1113, 所以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为1113. 【命题意图】考察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并能识别立体图形的模型,考察几何体中的点线面关系,考察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考察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的求解,考察数形结合思想,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推导能力。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目答案详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目答案详解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题目一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这些题目也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详细解析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已知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的棱长为 2,E、F 分别为棱 AA₁、CC₁的中点。
(1)求三棱锥 B EDF 的体积;(2)求证:平面 BDF ∥平面 B₁E₁F₁。
对于第一问,求三棱锥 B EDF 的体积。
我们知道,要求三棱锥的体积,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底面和对应的高。
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三角形 EDF 为底面,点 B 到平面 EDF 的距离为高。
首先,来计算三角形 EDF 的面积。
因为 E、F 分别为棱 AA₁、CC₁的中点,所以EF 的长度为正方体面对角线的一半,即EF =√2。
又因为 ED = DF =√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所以三角形 EDF的面积可以通过海伦公式来计算,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比如以 EF 为底边,求出对应的高。
经过计算,三角形 EDF 的面积为√6。
接下来求点 B 到平面 EDF 的距离。
由于 BD 垂直于平面 AA₁C₁C,所以 BD 垂直于 EF 。
又因为三角形 EDF 在平面 AA₁C₁C 内,所以点 B 到平面 EDF 的距离就是 BD 在平面 AA₁C₁C 上的射影,也就是 BO(O 为 AC 的中点)的长度,BO =√2。
最后,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V = 1/3×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可得三棱锥 B EDF 的体积为2√3 / 3 。
再来看第二问,求证:平面 BDF ∥平面 B₁E₁F₁。
要证明两个平面平行,我们可以通过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在平面 BDF 中,BD 平行于 B₁D₁,BF 平行于 B₁F₁。
因为 BD 和 BF 是平面 BDF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₁D₁和 B₁F₁是平面 B₁E₁F₁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BDF ∥平面 B₁E₁F₁。
立体几何中角的问题
立体几何中“角”的问题在《立体几何》的舞台上,空间的“角”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主角,纵观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角”的试题出现.根据“解法”的典型性,以下分三个部分展示与点评.一、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当两条异面直线不垂直时,寻找或构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基本策略有四:一是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实现线段的平移;二是通过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实现线段的平移;三是通过构造同一平面的垂线推出平行直线;四是借助“补体”完成线段的平移以及沟通有关线段间的联系.例1 、在梯形ABCD中,AB=BC=1,AD=2,,沿对角线AC将折起,使点B在平面ACD内的射影O恰在AC上.(1)求证:平面BCD;(2)求异面直线BC与AD所成角.解:(1)略证:在梯形ABCD中,由题设得,即∴在空间图形中有①又平面ACD,∴由①得②而(已知)③∴由②,③得平面BCD.(2)解:由题设得AB=BC,∴O为AC中点.为实现线段的“平移”,取CD中点为E,AB中点为F,连结OE,OF,EF,则有OE//AD,OF//BC∴即为AD与BC所成角或其补角为求EF,在平面ABC内过点F作FH//BO交AC于H,连结HE,则平面ACD.∴即又,EO=1∴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所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为60°.点评:对于(1)的证明,要认知并利用折叠前后的“不变”(不变的量或不变的关系)推理;对于(2),这里运用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实现异面直线的平移”,此为实现线段平移的第一方略.例2、已知在正方体中,E、F分别是BD的中点,G在棱CD上,且.(1)求证:;(2)求异面直线EF与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二面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1)证:连结,,则由题设知EF为的中位线∴EF//BD1,且①又∵平面∴在平面上的射影为,∵∴(三垂线定理)②∴由①,②得;(2)解:为平移,延长CD至点P,使DP=CG,并连结,PB∵∴四边形为□∴③又由①知,④∴由③,④得为异面直线EF与所成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棱长为4a,则,∴即所求余弦值为;(3)取DC中点为M,连结FM,则,平面∴在平面作于N,连结FN,则.∴的邻外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正方体棱长为4a,则FM=2a,在中,,在中,,∴∴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归纳
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归纳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主要涉及到在三维空间中对各种几何体的性质、关系和计算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些题型在高考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理解和掌握这些题型对于高考数学考试的顺利通过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立体几何题型的分类、特点以及解题技巧。
一、基本概念和性质在解决立体几何题目时,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
包括:1. 三视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得到的投影图。
通常包括俯视图、正视图和左视图。
2. 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立体几何问题中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和计算几何量的坐标系。
3. 空间平面: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平面。
4. 空间曲面:三维空间中的一个非平面曲面。
5. 空间直线:三维空间中的无限延伸的直线。
6. 空间角:由两个曲面或者两条直线夹角所围成的角。
7. 空间棱:一个多面体的两个相邻面之间的交线段。
8. 空间对称:一个物体和它的镜像是重合的。
二、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在解答立体几何题目时,需要掌握各种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几何体:1. 球体:具有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的几何体。
2. 圆锥:由直角圆锥和斜角圆锥组成。
3. 圆柱:由直角圆柱和斜角圆柱组成。
4. 正方体:六个平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几何体。
5. 长方体:六个平面都是长方形的立体几何体。
6. 正六面体:八个等边三角形所构成的几何体。
7. 正四面体:四个等边三角形和六个等边三角形所构成的几何体。
根据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体积可以求解几何体的容积;通过计算表面积可以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等。
三、高考立体几何题型分类高考立体几何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体积计算:要求计算立体几何体的体积。
常见的题目包括球体、圆锥、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
2. 表面积计算:要求计算立体几何体的表面积。
常见的题目包括球体、圆锥、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
3. 相交关系:要求判断不同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交情况。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的角专项练习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的角专项练习题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一点O 分别引直线a' a ,b' b ,把直线a'和b'所成的 或 叫做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其范围是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 所成的 角,叫做这条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规定: ①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 角;② 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 角. 其范围是 .公式:cosθ=cosθ1cosθ2,其中,θ1是 ,θ2是 ,θ是 .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4.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 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 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其范围是 .例1. 如图,已知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EF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大小; (2)求EF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3)若∠PDA =45°,求:二面角F —AB —D 的大小. 解:(1)易知EF ∥平面PAD ,故EF 与平面PAD 成角为0°; (2)易知EF ⊥CD ,故EF 与CD 成角为90°;(3)取AC 中点为0,则∠FEO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易求得∠FEO =45°. 变式训练1:如图,ABCD —A 1B 1C 1D 1是正四棱柱,若二面角C 1 —BD —C 的大小为60°,求异面直线BC 1与AC 所成 的角的大小. 答案:arccos 55PBE FDCA A 1B 1 D 1C 1DA BC例2.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20,CD =12,它的高为215,以底边的中垂线MN 为折痕,将梯形MBCN 折至MB 1C 1N 位置,使折叠后的图形成120°的二面角,求: ⑴ AC 1的长;⑵ AC 1与MN 所成的角; ⑶ AC 1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 答案:(1) 16 (2) arcsin 87(3) arcsin 1633变式训练2: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半径为R 的⊙O ,AC 为⊙O 的直径,点S 为平面ABCD 外一点,且SA ⊥平面ABCD ,若∠DAC =∠ACB =∠SCA =30°,求: ⑴ 二面角S -CB -A 的大小; ⑵ 直线SC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1) arctan 332(2) arccos43例3. △ABC 和△DB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 =BC =BD ,∠ABC =∠DBC =120°.求: ⑴ AD 与平面DBC 所成的角; ⑵ 二面角A -BD -C 的正切值. 解:(1) 作A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由面ABC ⊥面BCD 知AE ⊥向BCD ,∠ADE 即为所求,求得∠ADE =45° (2) 作EF ⊥BO 于F ,∠AFE 即为所求,求得tan ∠AFE =2 变式训练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是AC 中点. ⑴ 求证:平面BEC 1⊥平面ACC 1A 1; ⑵ 求证:AB 1∥平面BEC 1;⑶ 若221 ABA A ,求二面角E -BC 1-C 的大小.答案:(1) 略 (2) 略 (3) 45°例4: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AB =BC =a ,AA 1=2AB ,M 为CC 1上的点.(1) 当M 在C 1C 上的什么位置时,B 1M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为30°; (2) 在(1)的条件下,求AM 与A 1B 所成的角. 解(1) 取A 1C 1的中点N 1,连结B 1N 1,N 1M , 由已知易知B 1N 1⊥平面A 1C 1CA.∴∠B 1MN 1为B 1M 与平面A 1C 1CA 所成的角, 设C 1M =x ,B 1N 1=22a.A BDAC MA 1B 1C 1BB BAECCAsin < B 1MN 1=21/2222111=+=a x M B N B , 解得x =a ,则C 1M =21C 1C, ∴M 为C 1C 的中点(2) arccos1515变式训练4:已知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边AB 、 CD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如图所示,记二 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0(πθθ<<,若△ACD 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是否在直线EF 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θ的余弦值. 解: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在直线EF 上, 过点A 作AG ⊥平面BCDE ,垂足为G , 连结GC 、GD . ∵△ACD 为正三角形, ∴AC =AD ,∴GC =GD ,∴G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EF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G 作GH ⊥ED ,垂足为H ,连结AH ,则AH ⊥DE .∴∠AHG 是二面角A —DE —C 的平面角,即∠AHG =θ, 设原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 ,由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可得AH =52a ,GH =52a ,∴41cos ==AH GH θ.1.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作法:① 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常常利用中位线或成比例线段引平行线;② 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是 容易作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3.平面角的作法:① 定义法;② 三垂线法;③ 垂面法.A EFBCD4.二面角计算,一般是作出平面角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其大小,也可考虑利用射影面积公式S'=Scosθ来求.5.空间角的计算有时也可以利用向量的求角公式完成.。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解析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解析立体几何作为数学中的一门分支,涉及到三维空间的体积、表面积等计算问题。
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查范围较广,重点考察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应用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本文将从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探讨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解析。
一、基本概念1.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确定需要确定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分别为x、y、z轴,并制定相应的正方向规定。
2.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几何体主要有球、圆柱、圆锥、棱锥、棱台等。
对于不同的几何体,需要掌握其基本的特征和公式,以便正确解题。
3. 作图在立体几何问题中,作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图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并画出准确的图形,以便更好地定位几何体的位置和求解问题。
二、高考考点1. 三视图的绘制三视图是指分别从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得到的三个视图。
掌握绘制三视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表示和描述立体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绘制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时,需要在正视图中表示该几何体的高度和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在左视图和俯视图中分别表示该几何体的长度和宽度。
在实际求解问题时,通过三视图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该几何体的属性,从而涉及到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等问题的求解。
2.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在立体几何问题中,经常会涉及到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直线是否垂直于平面、直线是否与平面相交、平面上某点到直线的距离等。
对于这类问题,需要掌握相关图形的作图方法,并通过相关性质和定理进行推导和求解。
3. 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求解在高考中,对立体几何体积和表面积的求解会涉及到计算机和传统手工计算两种方法,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在计算机求解中,主要涉及到三维图形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
而在传统手工计算中,主要涉及到盘算、代数计算等方法。
举一个例子,当需要求某一棱体的体积时,可以通过空间几何体积的公式(V=S×h/3)进行求解,其中S为棱体底面面积,h为该棱体高度。
立体几何角度问题ppt课件
返回
若斜线段AB的长度是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的 2倍,则AB与所成的角为 60°。
A
O
B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例题: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求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A E
P
M N
B
返回
C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0°<θ≤90°.
AL
oθ B
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 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A
3
思维点拨:准
确作出线线、
E
线面角是关键,
熟记正四面体 中的一些量对
B
G
D
H
解题有帮助.
F
C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3、二面角
范围:0°≤θ≤180°
返回
A
α
B
O
L
β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正方体AC1中,求异面直线A1B 和B1C所成的角?
2021年高考数学专练新高考热点09立体几何原卷版
热点09 立体几何【命题趋势】立体几何一直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新高考中立体几何也会持续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
新高考中立体几何淡化了三视图的相关内容,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热点问题主要有证明点线面的关系,如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问题;证明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求空间的角和距离;利用空间向量,将空间中的性质及位置关系的判定与向量运算相结合,使几何问题代数化等等。
考查的重点是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突出空间想象能力,侧重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考查,算中有证。
其中选择、填空题注重几何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能力;解答题则一般将线面集中于一个几何体中,即以一个多面体为依托,设置几个小问,设问形式以证明或计算为主。
【满分技巧】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
(3)二面角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
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
专题09 立体几何之棱锥为载体建系求角(原卷版)-2021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之解答题专题
高考冲刺专题09 立体几何之棱锥为载体建系求角1.如图,正三棱锥P ABC -的底边长为3,其侧棱长为,设D 为PC 的中点.求证:PA BC ⊥;求BD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2.如图,正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点在侧棱上,且3SP PD =.(1)求证:AC SD ⊥;(2)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平面ABCD ,为上的动点.(1)若平面,请确定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设2AB AP ==,,若,求二面角P AC E --的正弦值.4.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90ACB ∠=,2AC BC ==,点为棱的中点,点为棱上一点;(1)求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2)求二面角C PA D --的余弦值;(3)若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的长度;5.已知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E F G O 分别是 的中点.(Ⅰ)求证:平面ABCD ;(Ⅱ)求平面与平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D △是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 是棱长为2的菱形,侧面底面ABCD ,O 是AD 的中点,.(1)证明:面PAD ;(2)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弦值.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平面平面ABCD ,,,,是线段的中点,连结.(1)求证:BE PA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且.(I )求证:平面;(Ⅱ)求二面角P BC A --的余弦值.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且,E 为的中点,F 是棱的中点,,底面ABCD .AD CD ⊥(Ⅰ)证明:平面;(Ⅱ)求二面角P BD F --的正弦值;(Ⅲ)在线段(不含端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若存在,求出此时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在多面体中,平面ACDE ⊥平面,四边形ACDE 为直角梯形,//CD AE ,AC AE ⊥,AB BC ⊥,,2AE AC ==,为的中点,且点满足4EB EG =.(1)证明:平面.(2)当多面体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A BE D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于是//GF DN ,//GF CM ,即可得到线面平行;(2)要使多面体体积最大,即最大,此时AB BC =={},,HB HC H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于是可以得到(0,1,0)A -,(1,0,0)B ,(0,1,2)E -,(0,1,1)D ,(1,1,0),(1,1,2),(0,2,1)AB BE DE ==--=-,设两个法向量求解,最后算余弦值时要判断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详解】(1)分别取中点,连结,,CM MN ND .在梯形ACDE 中,//DC EA 且,且分别为中点∴//MN EA , ∴//MN CD ,MN CD =∴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 ∴//CM DN又,为中点,∴为中点,又为中点 ∴//GF DN ∴//GF CM又平面,平面 ∴平面(2)在平面内,过作BH AC ⊥交于.平面ACDE ⊥平面,平面ACDE 平面ABC AC =,平面,BH AC ⊥, ∴平面ACDE ∴即为四棱锥B ACDE -的高,又底面ACDE面积确定,所以要使多面体体积最大,即最大,此时AB BC ==过点作//HP AE ,易知,,两两垂直,以{},,HB HC H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1,0)A -,(1,0,0)B ,(0,1,2)E -,(0,1,1)D (1,1,0),(1,1,2),(0,2,1)AB BE DE ==--=-设1111(,,)n x y z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所以,取1(1,1,0)n =-设2222(,,)n x y z =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所以,取2(3,1,2)n =所以1212127cos ,7n n n n n n ⋅==⋅, 由图,二面角A BE D --为钝二面角,所以二面角A BE D --的余弦值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建系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易错点在于判断二面角是钝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题原题1】【2017新课标卷II,理19】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o 1,90,2AB BC AD BAD ABC ==∠=∠=E 是PD 的中点. (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o 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2)由已知得BA AD ⊥,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0,0,0A ,()1,0,0B ,()1,1,0C,(P,(1,0,PC =,(1,0,0)AB =, 设()(),,01M x y z x <<,则()1,,,(,1,BM x y z PM x y z =-=-, 因为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而()0,0,1=n 是底面ABCD 的法向量, 所以cos ,sin 45BM =︒n2=,即()22210x y z -+-=. ① 又M 在棱PC 上,设PM PC λ=,则,1,x y z λ===. ②由①②解得1212x y z ⎧=+⎪⎪⎪=⎨⎪⎪=-⎪⎩(舍去),1212x y z ⎧=-⎪⎪⎪=⎨⎪⎪=⎪⎩.所以(122M -,从而(1)22AM =-.【考点】 判定线面平行、面面角的向量求法【名师点睛】(1)求解本题要注意两点:①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②利用方程思想进行向量运算,要认真细心、准确计算.(2)设m ,n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θ与<m ,n >互补或相等,故有|cos θ|=|cos<m ,n >|=⋅m nm n.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母题原题2】【2016新课标卷II,理19】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OD '=(Ⅰ)证明:D H'⊥平面ABCD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又D H EF '⊥,而OHEF H =,所以D H ABCD '⊥平面.(Ⅱ)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0,0,0H ,()3,1,0A --,()0,5,0B -,()3,1,0C -,()0,0,3D ',(3,4,0)AB =-,()6,0,0AC =,()3,1,3AD '=.设()111,,x y z =m 是平面ABD '的法向量,则0AB AD ⎧⋅=⎪⎨'⋅=⎪⎩m m ,即11111340330x y x y z -=⎧⎨++=⎩,所以可取()4,3,5=-m .设()222,,x y z =n 是平面ACD '的法向量,则0AC AD ⎧⋅=⎪⎨'⋅=⎪⎩n n ,即222260330x x y z =⎧⎨++=⎩,所以可取()0,3,1=-n .于是cos ,25⋅<>===m n m n m n, sin ,<>=m n 因此二面角B D AC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名师点睛】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a ∥b ,a ⊥α⇒b ⊥α;③α∥β,a ⊥α⇒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母题原题3】【2015新课标卷II,理19】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6AB ,=10BC ,18AA =,点E ,F 分别在11A B ,11C D 上,114A E D F ==.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10,0,0)A ,(10,10,0)H ,(10,4,8)E ,(0,4,8)F ,(10,0,0)FE =,(0,6,8)HE =-.设(,,)n x y z =是平面EHGF 的法向量,则0,0,n FE n HE ⎧⋅=⎪⎨⋅=⎪⎩即100,680,x y z =⎧⎨-+=⎩所以可取(0,4,3)n =.又(10,4,8)AF =-,故 45cos ,n AF n AF n AF⋅<>==⋅.所以直线AF 与平面α.【考点】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DD 1C 1A 1E FA BCB 1A 1AB 1BD 1DC 1CFE HGM【名师点睛】根据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性质画平面α与长方体的面的交线;由交线的位置可确定公共点的位置,坐标法是求解空间角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但因其计算量大的特点很容易出错,故坐标系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便于用坐标表示相关点,先求出面α的法向量,利用sin cos ,n AF θ=<>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命题意图】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以应用为主,重点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规律】 高考试题立体几何解答题通常分2问,第一问一般是证明线面位置关系,第二问多是求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该问一般是利用空间向量求解,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该题属于得分题,第一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步骤不规范,第二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运算失误. 【答题模板】解答本类题目,以2017年试题第二问为例,一般考虑如下三步: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确定A ,B ,()1,1,0C ,P ,PC ,AB 坐标第二步:求出两平面法向量的坐标 先确定()0,0,1=n 是底面ABCD的法向量,再设()000,,x y z =m 是平面ABM 的法向量,根据0,0,AM AB ⎧⋅=⎪⎨⋅=⎪⎩m m 求得(0,2)=m .第三步:利用公式求二面角 根据cos ,⋅=m nm n m n确定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方法总结】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a=0,n·b=0.2.利用向量法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以建坐标系或利用基底表示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根据题中条件找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 4.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a·n||a||n|.5.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 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7.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具体应用,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这种方法可把复杂的推理证明、辅助线的作法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降低了空间想象演绎推理的难度,体现了由“形”转“数”的转化思想. 8.易错警示(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通过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求,但二者不完全相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而两向量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所以当两方向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应取其补角作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注意|a·n||a||n|是所求线面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要根据图形确定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4)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易错点是在建立坐标系时不能明确指出坐标原点和坐标轴,导致建系不规范.(5)将向量的夹角转化成空间角时,要注意根据角的概念和图形特征进行转化,否则易失分.1.【2017宁夏石嘴山市二模】如图,在以为顶点的多面体中,平面,平面,,.(1)请在图中作出平面,使得,且,并说明理由;(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即平面.(2)过点作并交于,∵平面,∴,即两两垂直,以为原点,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等腰梯形中,∵,∴,则.∵,∴,∴.设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 又∵,∴,故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017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SAD ⊥平面SCD , SA SD ==(1)求证:平面SAD ⊥平面ABCD ;(2)E 为线段DS 上一点,若二面角S BC E --的平面角与二面角D BC E --的平面角大小相等, 求SE 的长.【解析】 (Ⅰ)∵平面SAD ⊥平面SCD , DC AD ⊥,∴DC ⊥平面SAD ∵DC ⊂底面ABCD ,∴平面SAD ⊥底面ABCD (Ⅱ)取AD 中点M ,连接SMSA AD SM AD =⇒⊥,又因为平面SAD ⊥底面ABCD ,所以SM ⊥平面ABCD 以M 为原点,,,MD AB MS 方向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ABCD 的法向量()10,0,1n =, 平面BCS 的法向量()2,,n x y z =, ()()()0,0,1,1,2,0,1,2,0S B C -, ()()2,0,0,1,2,1BC BS ==-则20{20x x y z =-+=,∴()20,1,2n =设()2,0,2DE DS λλλ==-,所以()22,0,2E λλ- 由上同理可求出平面BCE 的法向量()30,,2n λ=由平面BCD 、BCS 与平面BC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相等可得13231323n n n nn n n n ⋅⋅=⋅⋅,∴4λ=∴SE =3.【2017内蒙古包头市十校联考】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PD ∥QA,.(1)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2)求二面角Q —BP —C 的余弦值.(2)依题意有B (1,0,1),4.【2017重庆市一中一模】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垂直相交于点O ,且4OA OB OD ===,3OC =.将BCD ∆沿BD 折到BED ∆的位置,使得二面角E BD A --的大小为90︒(如图).已知Q 为EO 的中点,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 =(1)证明:直线//PQ ADE 平面;(2)求直线BD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由题90AOE ∠=︒,故,,OA OB OE 两两垂直,从而可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4,0B ,()0,0,3E ,()0,4,0D -,()4,0,0A .5.【2017辽宁锦州质检一】在四棱锥P ABCD -中, 2DBA π∠=, //AB CD =, PAB ∆和PBD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设P 在底面ABCD 的射影为O .(1)证明: BC PB ⊥;(2)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和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2PA PD PB O P ABD π==∠=,为在底面的射影,所以O ABD ∆为的外心且O 为AD 中点,∵BD BA =∴BO AD ⊥,由可得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BC ∴BO BC ⊥又∵,PO ABCD PO BC ⊥⊥面则又,BO PO O ⋂=∴BC POB ⊥面, PB POB ⊂面∴BC PB ⊥ (2)以点为原点,以所在射线分别为轴 ,轴,轴建系如图,∵,则,,,,,可求PO ,,,,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得,,取,则,故,于是,由图观察知为钝二面角,所以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2017辽宁庄河市四模】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平面PAD ⊥ 平面ABCD ,且PAD ∆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 PC =点M 是PC 的中点.(1)求证: PA 平面MBD ; (2)点F 在PA 上,且满足12AF FP = ,求直线DM 与平面F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连AC 交BD 于点E , 连ME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点E 是AC 的中点,又点M 是PC 的中点, PA ME ∴ ,又PA ⊄ 平面,MBD EM ⊂ 平面MBD ,所以PA平面MBD.·0{·0m BD m BF == ,得230{13033x y x y z --=--+= ,令3,2x y ==- ,则z =-故(3,2,m =-- ,又13,22DM ⎛= ⎝⎭,设直线DM 与平面FBD 所成角为,则·cos ,2m DM sinm DM m DMθ====,故直线DM 与平面F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7.【2017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仿真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底面ABCD ,其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PA=AB =BC =CD =2,PD =2,PA ⊥PD ,Q 为PD 的中点.(Ⅰ)证明:CQ ∥平面PAB ;(Ⅱ)求直线PD 与平面AQC 所成角的正弦值.在△APD 中,PA =2,PD =2,PA ⊥PD ,所以AD ==4,而BC =2,所以BC =AD .又BC ∥AD ,所以QN ∥BC ,且QN =BC , 故四边形BCQ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N ∥CQ .又BN ⊂平面PAB ,且CQ ⊄平面PAB , 所以CQ ∥平面PAB .(Ⅱ)如图,取AD 的中点M ,连接BM ;取BM 的中点O ,连接BO 、PO .由(1)知PA =AM =PM =2, 所以△APM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PO ⊥AM . 同理BO ⊥AM.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所以PO ⊥BO.设平面AQC 的法向量为m = (x ,y ,z ),则可得令y =-,则x =3,z =5. 故平面AQ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3,-,5).设直线PD 与平面AQ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 |cos 〈PD ,m 〉|=m mPD PD ⋅=.从而可知直线PD 与平面AQC . 8.【2017重庆八中5月模拟】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与梯形BCDE 所在平面垂直, //BE CD ,24BE CD ==, BE BC ⊥, F 为棱AE 的中点.(1)求证:直线AB ⊥平面CDF ;(2)若异面直线BE 与AD 所成角为045,求二面角B CF D --的余弦值.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M 为AB 中点, 所以CM AB ⊥,从而DF AB ⊥;又平面ABC ⊥平面BCDE , CD BC ⊥,平面ABC ⋂平面BCDE BC =, ∴CD ⊥平面ABC , ∵CD AB CD DF D ⊥⋂=,,∴AB ⊥平面CDF .(Ⅱ)解:异面直线BE AD ,所成角即直线DA DC ,所成角,则45ADC ∠=︒, 又90ACD ∠=︒,则2AC CD ==, 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 如图2所示,则()()(()10,0,04,0,00,1,0,2,02,,2B E A C F ⎛ ⎝⎭,,,,.()1320202BF BC ⎛⎫== ⎪ ⎝⎭,,,,,.令4z =-,得()304n =-,,,由(Ⅰ)可知AB ⊥平面CDF ,所以(01AB =-,,为平面CDF 的一个法向量. 257cos AB n 〈〉=-,所以二面角B CF D --的余弦值为.9.【2017辽宁鞍山市最后一次模】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 -中,侧面ABD , ACD 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D 是公共的斜边且AD =1BD CD ==,另一侧面ABC 是正三角形.(1)求证: AD BC ⊥;(2)若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E ,使ED 与平面BCD 成30︒角,试求二面角A BD E --的余弦值.(2)设(),,E x y z 是线段上AC 上一点,则0x z =>, 1y =,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1,DE x x =,要使ED 与平面BCD 成30︒角,由图可知, DE 与的夹角为60︒,所以()cos ,DE n DE nDE n⋅=⋅1cos602==︒=,则2x =,解得2x =,则1CE ==,故线段AC 上存在E 点,当1CE =时, ED 与平面BCD 成30︒角.E ⎝⎭, ()1,0,0B , ()0,0,0D , ()1,1,1A , ∴()1,0,0DE =, 2DE ⎛=- ⎝⎭,设平面BED 的法向量()1,,n x y z =,10.【2017辽宁沈阳三模】如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得平面ABD ⊥平面CBD ,若AM ⊥平面ABD ,且AM =(1)求证: DM ⊥平面ABC ;(2)求二面角C BM D --的大小.【解析】(1)设BD 的中点为N ,连接,AN CN ,则,AN BD CN BD ⊥⊥,∵平面ABD ⊥平面CBD ,平面ABD ⋂平面CBD BD =, CN ⊂平面CBD , CN BD ⊥,∴CN ⊥平面ABD ,以A 为原点, ,,AB AD AM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0,0A , ()2,0,0B , (C , ()0,2,0D , (M , ()2,0,0AB =, (AC =, (0,DM =-,∵0DM AB ⋅=, 220DM AC ⋅=-+=,∴DM AB ⊥, DM AC ⊥又AB AC A ⋂=,∴DM ⊥平面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