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一种分离函数技巧的应用
例谈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例谈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摘要】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数学与几何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实例分析和图形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教学、图形、特性、实例分析、数学、几何、理解、实践操作、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多角度、数学素养。
1. 引言1.1 二次函数教学的重要性二次函数作为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会了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次函数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次函数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和规律,通过学习二次函数,可以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次函数也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学领域,学会了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次函数的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数形结合思想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数学与几何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在二次函数这一抽象概念中,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函数的数学性质与图形的几何特征相联系,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
谈凹凸反转法在解题中的妙用
谈凹凸反转法在解题中的妙用刘海涛(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ꎬ安徽芜湖241000)摘㊀要:文章基于凹凸反转的角度ꎬ通过五道例题谈如何将不等式(或等式)分离为凹凸性相反的两个函数ꎬ再通过分别研究两侧函数的单调性ꎬ进而利用两函数的最值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函数与导数ꎻ凹凸反转ꎻ不等式恒成立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1-0002-04收稿日期:2023-08-05作者简介:刘海涛(1988-)ꎬ男ꎬ安徽省滁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SOLO理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JK22019)㊀㊀在处理一些不等式(或等式)问题时ꎬ若我们直接研究函数解析式ꎬ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处理ꎬ则往往由于函数式比较复杂ꎬ需要讨论参数㊁运用隐零点求最值等ꎬ使解答过程繁杂ꎬ运算量大ꎬ但若能将不等式(或等式)合理变形为m(x)ȡn(x)(或m(x)=n(x))ꎬ其中m(x)为凹函数ꎬn(x)为凸函数ꎬ且m(x)minȡn(x)max(函数m(x)的最小值点与函数n(x)的最大值点相同)ꎬ则可以通过分别研究函数m(x)与n(x)的单调性ꎬ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一般地ꎬ我们把这种将不等式(或等式) 一分为二ꎬ分而治之 的解题方法ꎬ称为 凹凸反转法 .1例谈凹凸反转法的应用1.1证明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例1㊀已知函数f(x)=2ex-2+ax(a>0)ꎬ对∀x>0ꎬ求证:f(x)>x(lnx+a).解法1㊀由f(x)>x(lnx+a)ꎬ得2ex-2>xlnx.设g(x)=2ex-2-xlnxꎬ下证g(x)>0即可.求导ꎬ得gᶄ(x)=2ex-2-lnx-1ꎬgᵡ(x)=2ex-2-1xꎬ易知gᵡ(x)在(0ꎬ+¥)上单调递增.又gᵡ(1)=2e-1<0ꎬgᵡ(2)=32>0ꎬ则存在x0ɪ(1ꎬ2)使得gᵡ(x0)=0ꎬ即2ex0-2=1x0.于是当0<x<x0时gᵡ(x)<0ꎬ当x>x0时gᵡ(x)>0ꎬ则gᶄ(x)在(0ꎬx0)上单调递减ꎬ在(x0ꎬ+¥)上单调递增ꎬ且gᶄ(x0)=2ex0-2-lnx0-1=1x0-lnx0-1.由φ(x)=1x-lnx-1在(1ꎬ2)上单调递减ꎬ且φ(1)=0ꎬ得gᶄ(x0)=φ(x0)<0.又xң0时ꎬgᶄ(x)ң+ɕꎬgᶄ(2)=1-ln2>0ꎬ则存在x1ɪ(0ꎬx0)ꎬx2ɪ(x0ꎬ2)使得gᶄ(x1)=gᶄ(x2)=0.于是当0<x<x1或x>x2时gᶄ(x)>0ꎬ当x1<x<x2时gᶄ(x)<0ꎬ则g(x)在(0ꎬx1)上单调递增ꎬ在(x1ꎬx2)上单调递减ꎬ在(x2ꎬ+¥)上单调递增.由于当xң0时ꎬg(x)ң2e2ꎬ因此欲证g(x)>0ꎬ即证g(x2)>0ꎬ即证2ex2-2-x2lnx2>0.又由gᶄ(x2)=0ꎬ得2ex2-2=lnx2+1.即证lnx2-x2lnx2+1>0.设h(x)=lnx-xlnx+1(1<x<2)ꎬ求导得hᶄ(x)=φ(x)<0ꎬ则h(x)在(1ꎬ2)上单调递减.又h(2)=1-ln2>0ꎬ所以h(x2)>0.故问题得证.解法2㊀由f(x)>x(lnx+a)ꎬ得2ex-2>xlnx.即2ex-2x2>lnxx.设m(x)=2ex-2x2(x>0)ꎬn(x)=lnxxꎬ求导ꎬ得mᶄ(x)=2ex-2(x-2)x3ꎬnᶄ(x)=1-lnxx2.则当0<x<2时mᶄ(x)<0ꎬ当x>2时mᶄ(x) >0ꎬ则m(x)在(0ꎬ2)上单调递减ꎬ在(2ꎬ+¥)上单调递增ꎬ得m(x)min=m(2)=12.当0<x<e时nᶄ(x)>0ꎬ当x>e时nᶄ(x)<0ꎬ则n(x)在(0ꎬe)上单调递增ꎬ在(eꎬ+¥)上单调递减ꎬ得n(x)max=n(e)=1e.所以m(x)min>n(x)max.故2ex-2x2>lnxx.评注㊀解法1直接作差构造函数ꎬ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小值大于0ꎬ解题过程中两次运用隐零点法ꎬ过程繁杂ꎬ运算量大ꎻ解法2将不等式合理变形ꎬ分离为凹凸反转的两个函数ꎬ分别研究两函数单调性ꎬ将问题转化为左侧函数最小值大于右侧函数最大值问题.比较解法1和2ꎬ不难发现凹凸反转法的优势ꎬ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1].1.2含参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问题中的应用例2㊀函数f(x)=lnx+12x2+ax(aɪR)ꎬg(x)=ex+32x2ꎬ若对于∀x>0ꎬ总有f(x)ɤg(x)ꎬ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法1㊀由不等式f(x)ɤg(x)ꎬ得ex+x2-lnx-axȡ0.设h(x)=ex+x2-lnx-axꎬ问题转化为h(x)minȡ0ꎬ求导得hᶄ(x)=ex+2x-1x-a.易知hᶄ(x)在(0ꎬ+¥)上单调递增.当xң0+时hᶄ(x)ң-¥ꎬ当xң+¥时hᶄ(x)ң+¥ꎬ则存在唯一x0ɪ(0ꎬ+¥)使hᶄ(x0)=0ꎬ于是当0<x<x0时hᶄ(x)<0ꎬ当x>x0时hᶄ(x)>0ꎬ所以h(x)在(0ꎬx0)上单调递减ꎬ在(x0ꎬ+¥)上单调递增ꎬ得h(x)min=h(x0).则ex0+x20-lnx0-ax0ȡ0.又ex0+2x0-1x0-a=0ꎬ两式联立消去aꎬ整理得(1-x0)(ex0+x0+1)-lnx0ȡ0.设φ(x)=(1-x)(ex+x+1)-lnxꎬ有φ(x0)ȡ0ꎬ求导ꎬ得φᶄ(x)=-xex+2-2x-1x=-x(ex+1)+2-(x+1x)<0.函数φ(x)在(0ꎬ+¥)上单调递减ꎬ注意到φ(1)=0ꎬ得0<x0ɤ1.而a=ex0+2x0-1x0ꎬ易知函数y=ex+2x-1x在(0ꎬ1]上单调递增.故aɤy(1)=e+1.解法2㊀不等式f(x)ɤg(x)整理为exxȡlnxx-x+a.设m(x)=exxꎬn(x)=lnxx-x+aꎬ求导ꎬ得mᶄ(x)=ex(x-1)x2ꎬnᶄ(x)=1-x-lnxx.当0<x<1时mᶄ(x)<0且nᶄ(x)>0ꎬ当x>1时mᶄ(x)>0且nᶄ(x)<0ꎬ则m(x)在(0ꎬ1)上单调递减ꎬ在(1ꎬ+¥)上单调递增ꎬn(x)在(0ꎬ1)上单调递增ꎬ在(1ꎬ+¥)上单调递减ꎬ有m(x)min=m(1)=eꎬn(x)max=n(1)=a-1.由此问题转化为m(1)ȡn(1)ꎬ得aɤe+1.评注㊀解法1直接作差构造函数ꎬ将问题转化为h(x)minȡ0ꎬ运用隐零点法求出函数的最小值ꎻ解法2将不等式变形为m(x)ȡn(x)ꎬ分别研究两函数发现x=1恰是函数m(x)的最小值点ꎬn(x)的最大值点ꎬ符合凹凸反转的特点ꎬ于是不等式等价于m(1)ȡn(1).例3㊀已知函数f(x)=1ae2ex-lnx(a>0)ꎬ若对∀x>0ꎬf(x)ȡlna+2恒成立ꎬ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㊀解法1㊀由f(x)ȡlna+2ꎬ得1ae2ex-lnx-lna-2ȡ0.设g(x)=1ae2ex-lnx-lna-2ꎬ问题转化为g(x)minȡ0ꎬ求导得gᶄ(x)=exae2-1x.易知gᶄ(x)在(0ꎬ+¥)上单调递增.设x1<min{2ꎬa}ꎬx2>max{2ꎬa}ꎬ则gᶄ(x1)<0ꎬgᶄ(x2)>0.所以存在x0ɪ(x1ꎬx2)使gᶄ(x0)=0ꎬ当0<x<x0时gᶄ(x)<0ꎬ当x>x0时gᶄ(x)>0ꎬ则g(x)在(0ꎬx0)上单调递减ꎬ在(x0ꎬ+¥)上单调递增.故g(x)min=g(x0)=ex0ae2-lnx0-lna-2.由gᶄ(x0)=0ꎬ得ex0ae2=1x0.即lna=x0+lnx0-2.则g(x)min=1x0+x0-2lna-4=1x0-2lnx0-x0ȡ0.设φ(x)=1x-2lnx-xꎬ则φ(x0)ȡ0.易知φ(x)在(0ꎬ+¥)上单调递减.又φ(1)=0ꎬ则0<x0ɤ1.所以lna=x0+lnx0-2ɤ-1.即0<aɤ1e.解法2㊀由f(x)ȡlna+2ꎬ整理ꎬ得exxȡae2ln(ae2x)x.设m(x)=exx(x>0)ꎬn(x)=ae2ln(ae2x)xꎬ求导得mᶄ(x)=ex(x-1)x2ꎬnᶄ(x)=-ae2ln(aex)x2.则当0<x<1时mᶄ(x)<0ꎬ当x>1时mᶄ(x)>0ꎬ则m(x)在(0ꎬ1)上单调递减ꎬ在(1ꎬ+¥)上单调递增.所以m(x)min=m(1)=e.当0<x<1ae时nᶄ(x)>0ꎬ当x>1ae时nᶄ(x)<0ꎬ则n(x)在(0ꎬ1ae)上单调递增ꎬ在(1aeꎬ+¥)上单调递减.所以n(x)max=n(1ae)=ae3.所以m(x)ȡn(x)等价于eȡae3ꎬ当且仅当1=1ae时等号成立ꎬ即0<aɤ1e.1.3含参不等式有若干整数解问题中的应用例4㊀已知函数f(x)=13x3-ex2+axꎬg(x)=lnxxꎬ若不等式f(x)+16x3<xg(x)有且仅有一个整数ꎬ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解析㊀由f(x)+16x3<xg(x)ꎬ得12x3-ex2+ax<lnx.即12x2-ex+a<lnxx.设m(x)=12(x-e)2+a-12e2(x>0)ꎬn(x)=lnxxꎬ易得m(x)min=m(e)=a-12e2.求导ꎬ得nᶄ(x)=1-lnxx2.当0<x<e时nᶄ(x)>0ꎬ当x>e时nᶄ(x)<0ꎬ则n(x)在(0ꎬe)上单调递增ꎬ在(eꎬ+¥)上单调递减ꎬ得n(x)max=n(e)=1e.由n(2)-n(3)=ln22-ln33=ln8-ln96<0ꎬ得n(2)<n(3)ꎬ而由对称性知m(2)>m(3)ꎬ所以问题等价于m(2)ȡn(2)ꎬm(3)<n(3). {解得ln22+2e-2ɤa<ln33+3e-92.评注㊀观察不等式不难发现将不等式两侧同除以xꎬ可分离出参数aꎬ从而使得参数不影响函数式的单调性ꎬ又发现此时不等号左侧为开口向上的一元二次函数ꎬ且x=e为最小值点ꎬ自然研究右侧函数n(x)=lnxxꎬ判断其最大值点是否为x=eꎬ确认两侧函数是否呈现凹凸反转性[2].1.4方程有解问题中的应用例5㊀已知函数f(x)=x+ax(aɪR)ꎬg(x)=lnxꎬ若关于x的方程g(x)x2=f(x)-2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只有一个实数根ꎬ则a=.解析㊀将方程变形为lnxx=x2-2ex+a.设m(x)=x2-2ex+a(x>0)ꎬn(x)=lnxxꎬ易知m(x)在(0ꎬe)上单调递减ꎬ在(eꎬ+¥)上单调递增.所以m(x)min=m(e)=a-e2.求导ꎬ得nᶄ(x)=1-lnxx2.当0<x<e时nᶄ(x)>0ꎬ当x>e时nᶄ(x)<0ꎬ则n(x)在(0ꎬe)上单调递增ꎬ在(eꎬ+¥)上单调递减ꎬ得n(x)max=n(e)=1e.所以问题等价于m(x)min=n(x)maxꎬ即m(e)=n(e)ꎬ解得a=e2+1e.评注㊀受例4的启发ꎬ将方程转化为等号两侧凹凸性相反的两个函数ꎬ问题转化为m(x)min=n(x)max.2反思小结通过上述例题的解答ꎬ不难发现ꎬ若不等式(或等式)中含有exꎬlnx时ꎬ我们可以考虑用凹凸反转法处理不等式(或等式)ꎬ这为我们今后处理不等式(或等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ꎬ但该种解法并非通法ꎬ有局限性ꎬ只有在符合特定的情形下方可使用.另外ꎬ熟记一些与exꎬlnx有关的函数ꎬ往往有利于我们探究问题时使用凹凸反转法ꎬ笔者通过梳理ꎬ给出以下函数的草图供读者使用(如图1).图1㊀与exꎬlnx有关的函数图参考文献:[1]刘海涛.一道联考题的多解探究与背景揭示[J].数学教学研究ꎬ2022ꎬ41(02):51-54. [2]刘海涛.谈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以一道联考导数题为例[J].高中数理化ꎬ2022(03):45-47.[责任编辑:李㊀璟]。
例谈函数中的分离参数问题
12-34欽学放学2020年第12期例谈函数中的分离参数问题葛丹(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江苏江阴214432)分离参数法是求参数取值范围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离参数,利用函数观点讨论主变量的变化情况,获取函数的性质或图像,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参数的变化范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分类讨论的麻烦,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分离参数法在解决有关不等式恒成立、不等式有解、函数有零点、函数单调性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时经常用到,解题的关键是分离出参数之后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由于分离参数法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所以高考试题也经常涉及这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就例谈函数中分离参数的有关问题,用以抛砖引玉,期望对大家能有启发和帮助.例1设函数/(x)=ax3-3%+l(x e R),若对于任意的%e[-1,1]都有/(%)M0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分析:若x=0,则不论a取何值,/(%)M0显然成立;当%>0,即%e(0,1]时,/(%)=31ax3-3x+10可化为aX X设g(%)=2-1,则g J)=3(l严),所X X X以g&)在区间(0,y]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因此g(«)mai=4,从而a M4;当兀<0,即%e[一1,0)时,/(%)-ax-313兀+1M0可化为a—----,g'(兀)=x x3(1—2兀)-~4一->°,gG)在区间[-1,0)上单调X递增,因此g(x)mi…=g(-l)=4,从而aW4,综上a=4.点评:此题的关键是考虑要分离对象的定义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通过分类讨论来分离参数,将问题迎刃而解.例2已知函数/(%)=e*+e: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关于乂的不等式吋(%)W e"+m-1在(0,+8)上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题意,m(e「*+e*)W e"+m-1,即m(e x+e'x-1)W e~x- 1.由(0,+8),得e+e-*-l>0,即e'1-1m W-------------对%e(0,+8)恒成立.e+e-11一t令£=e"(t>1),则m W-----------对任意£-£+1£丘(1,+8)恒成立.再设u-l(u>0), nil I-t u11贝0:=_---------;二-----:—》_可, t-f+1u+zz+113u+—+1u当且仅当U=1时等号成立,由此可得m W _亍点评: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换元,求岀函数的最小值.例3若函数f(x)=ae x-x-3有2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依题意方程ae x-X-3=0有两个久+3解,分离参数得a=—,即函数y=a与函数e筑+3y=—「的图像有两个交点.e兀+3可设g(E=-^(x e R),则g©)=e—%—2-----;—(x e R),令g'(%)=o,得%=-2.e2020年第12期12-35当x e(-oo,-2),g'(x)>0,g(x)为增函数;当x e(-2,+oo),g'(x)<0, g(x)为减函数•如图1,注意到函数g&)在y 轴右侧的图像应在%轴的上方,所以正确结论是(0,e2).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函数的图像,否则就会得到错误结果(-8,e2).例4设曲线y=(ax-l)e x在点4(%0, J.)处的切线为人,曲线y=(1-x)e-*在点3B(%o,力)处的切线为心,若存在%o e0,—,使得人丄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因为直线」12的斜率分别为= (ax0+a-1)e",k2=(x0-2)e x°.图2由题意可得k x k2=(ax0+a-1)(x0-2)=3-1在0,—上有解,所以_%o_3a(x0-2)(%+O'3令t=x0-3e~3,-—,则=七=]丄(z+l)(z+4)42t+—+5t点评: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离参数,求出函数的值域.2例5已知函数/(x)=x+In x——,eg(x)=-,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函数x/(X)与g(%)的图像恰有一个公共点,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分析:由X+In X-----二—(x>0),得到e x22m=x+xln x-----%(%>0).e2设仇(兀)=x2+%ln x一一%(%>0),贝!Je2/1\ /i z(%)—2%+In%+1-----(x>0).因为人'(—I—0,且h"(x)=2+->0(x>0),所以方程Xh'g=0有且只有一个解.因此浪%)的图像如图2所示,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 M0或m= e+1点评:此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猜想出导函数为零时的解为X=丄,并且要证明导函数e为单调递增,以确定解唯一.X例6函数/(%)=-,若对任意的%e(0,e2),都有/(%)<-一—成立,求实数%的A:+2%-%取值范围.■%1分析:/(^»)=—<---------对任意力6e k+2x-x(0,2)都成立,所以k+2x-x2>0,即&>x2-2x对任意乂e(0,2)都成立,从而%M0.又不等式整理可得%<-+x2-2x,令12-36欽学款学2020年第12期g(x) =+ x 12 _ 2x.1 — In xg'(x)=----------,当0 < % < e 时,g ,(%) >X0;当 % > e 时,g'(%) < 0. g(%)在(0, e)上是 增函数,在(e, +8)上是减函数,且g(l) = 0.Xe x (x -所以 g'(%) =------------+ 2(% - 1) = (%-x1)(] + 2)= 0,得% = 1.当% e (1,2)时, g'M >0,函数g(%)在(1, 2)±单调递增,同理,函数g&)在(0, 1)上单调递减.所以k < g(%)min =g(l)=e - 1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 范围是[0, e - 1)・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即k > x 2 - 2x 对任意x e (0, 2)都成立,从而k M 0.例7 已知函数/(兀)=In% - ax 2 + a 兀恰有 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分析:如果In 兀- ax 2 + a% = 0,贝!] a =In x石---(X > 0且% # 1),而研究g(x)=X - X I V石一(X > 0且x# 1)的图像性质是比较麻烦 X - X]n 兀的.如果将函数/(%)合理变形为——=a(x -XI n y1)(X > 0)的形式,观察函数g(x)=——(X >X0)和函数ft(x)=a(x-l)(x > 0)的图像恰有两个交点时的情况就比较容易了.图3当%〉e 时,g(x) > 0,又 g ,(1)= 1,所以 g(%)在(1,0)处的切线方程为y = % - 1.由图像可知,直线/i(x)=a(x - 1)的斜率a 的取值范围为(0, 1) U (1, + 8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挖掘其几何背景,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寻找解题思路,转化为研究斜率k=a 的几何意义.3例 8 已知函数f(x)=-x 3 +-x 2, g(x) = 31nx,对于任意% > 1,恒有/'(%) W kgg 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若分离参数是比较繁琐的,而 将其转化为x 2 - x + k\nx 0(x > 1)恒成立,去考虑函数h(x) = x - x + A:lnx(x > 1)的最 小值大于或等于零即可.由 h'(x')=-------------,当% > 1 时,2x 2 -xX > I.(i) 当心- 1时,gx) >0恒成立MG) 在(1, +oo)上是增函数,所以为仏)〉人(1)= 0,满足题意,则kM- 1;(ii) 当% < - 1时,令h'(x) = 0,解得衍=x e ( 1, x 2)时,胪(%) < 0, h(x)在(1, /)上 是减函数,所以人(%) <A(l) = 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 + 8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化归为研究函数的值域问题.总之,在利用分离参数法解决函数综合 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握问题的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化 归为基本问题来解决,尤其是要注意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的综合运用.并且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尤其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防止出错.若分离 参数后问题比较复杂要合理寻找其他解题思 路,等价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来研究化解之.。
分离函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分离函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萍乡市教研室 曾建强解决形如(,)F x a 类问题,通常利用分离参数法,将原式变形为变量各参数各在一边的()f x a ≥或()()f x g a ≥等形式,从而求解,已为熟知的解题通法.而有一些含参数的问题其中参数a 不能从代式(,)F x a 中分离出来,或(,)F x a 中常为含两个超越函数的关系,解决时于由于不同类超越函数不便不起变形化简研究性质,这就可尝试分离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所谓分离函数法,是指将同一关系(,)F x a 中的两类不同函数尤其是两不同超越函数分离开来或把问题分离成(),(,)f x g x a 或(,),(,)f x a g x a 两类关系来分别处理的方法.分离函数法,主要是利用分离后的两函数的最值来解.合是一可行的思路;证明:()x f x =0>,则2a y 2()x a y ≤证明:x ∈分析:将不等式左边看成是一个函数例2 2014年全国高考Ⅰ 设函数x,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为(1)2y e x =-+.Ⅰ求,a b ;1,2a b ==解略. Ⅱ证明:()1f x >.分析:由于12()ln x xe f x e x x-=+是由两个不同的超越函数,ln x e x 复合而成的函数,多次求导都不可能消去ln xe x ,由于运算不能化简,从而难已达到目的;若对()f x 的一阶导数提出x e 构造局部函数2(2)2()ln e x g x x x+-=+,可求性增大.然而,将()1f x >分离成成两个各只含,ln x e x 的函数2()ln ,()x g x x x h x xe e-==-,避开ln xe x 运算不能化简的困境,分别研究它们的性质,问题就会简单得多.证明:Ⅱ由Ⅰ知,12()ln x xe f x e x x-=+,通过分离函数,()1f x >等价于2ln x x x xe e->-.设函数()ln g x x x =,则()ln g x x x '=+,易得()g x 在()0,+∞上的最小值为1(g e=1e-.于时,所以,存在0(0,1)x ∈使0()0,t x '=所以,在0[0,)x 上()t x 是减函数,在0(,1]x 上()t x 是增函数.且有(0)(1)0,t t == ()0(01).t x x ≤≤≤222()(1)()x x x x x x s x xe e axe ae e x e a '=--+=--.[]0,1x ∈,[]e e x x ,1,01∈≤-∴.①当a e ≥时,()0s x '≥,此时()s x 为增函数.故()s x 最小值为33(0)2244s a e =-+>-+0()t x >≥,故01x ≤≤时,恒有()()s x t x >.②若1a e <<时,0ln 1a <<,故在[0,ln )a 上()0s x '>,此时()s x 为增函数;在(ln ,1]a 上()0s x '<,此时()s x 为减函数.由于,335(0)220444s a =-+>-+=>,04141)1(22>->+-=e e ae e s ,故01x ≤≤时,恒有()()s x t x >.③当1≤a 时,()0s x '≤恒成立,故()s x 为减函数;所以()s x 的最小值为ae e s +-=241)1(.i 当4e a ≤,21(1)0(1)4s e ae t =-+≤=,故01x ≤≤时不可能恒有()()s x t x >.ii 若14≤<a e ,21(1)0()4s e ae t x =-+>≥,故01x ≤≤时,恒有()()s x t x >.综上可知,若01x ≤≤,()()f x g x <,a 的取值范围为(,)e+∞.即时∴ ()v x 在(ln 2,ln3)上为增函数,在(0,ln 2)上为减函数.5(0)3v =-,(ln 3)2ln 33v =-, 又4(ln 3)(0)2ln 30.3v v -=->∴()2ln 33v x <-,∴1()()2ln 33v x u x e -<-+,∵32ln 33ln 9ln 0e -=-<,∴1()()v x u x e-<.故当0ln3x <<时,对任意1eλ>都有()()v x u x λ>-,即都有()()x f x g x e λ->-. 函数分离法,较适合不同类超越函数基本性质的研究.理论上讲,若两类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上确界,下确界存在明显的分界点,用分离函数以便于化简运算,常能凑效.。
参数分离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参数分离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许家雄【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20-21)【作者】许家雄【作者单位】深圳市石岩公学【正文语种】中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而“参数分离法”无疑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例谈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参数分离法”求解的能力.例1 (2014年全国卷) 已经函数f(x)=ax3-3x2+1,若f(x)存在唯一零点x0且x0>0,求a的取值范围.解法1 (直接构造函数法)当a=0时,f(x)=-3x2+1,显然f(x)有2个零点,不合题意.令f′(x)=3ax2-6x=3x(ax-2)=0得当a>0时,f(x)在(-∞,0)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因为f(0)=1,当x→-∞时,f(x)→-∞,即f(x)在(-∞,0)上有零点,不符合题意.当a<0时,f(x)在和(0,+∞)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因f(0)=1,所以要使f(x)存在唯一零点x0且x0>0,需满足,即,解得a<-2或a>2.因此a<-2.解法2 (参数分离法)令f(x)=ax3-3x2+1=0,实施参数a与自变量x的分离,则令,则,令,得x1=-1,x2=1.所以g(x)在(-∞,-1)上单调递减,在(-1,0)上单调递增,g极小值(x)=g(-1)=-2;g(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g极大值(x)=g(1)=2.要使f(x)存在唯一零点x0且x0>0,则需a<g极小值(x)=g(-1)=-2,即a<-2.对比2种解法,参数分离法显然要比解法1简洁有效,而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2 (2014年全国卷) 已知函数f(x)=x3-3x2+x+2,证明:当k<1时,曲线y=f(x)与直线y=kx-2只有1个交点.解法1 (直接构造函数法) 设g(x)=f(x)-(kx-2)=x3-3x2+(1-k)x+4,则g′(x)=3x2-6x+1-k.令3x2-6x+1-k=0,Δ=24+12k.当Δ≤0,即k≤-2时,g′(x)≥0,g(x)在R上单调递增,而g(-1)=k-1<0,g(0)=4,故g(x)在R上有唯一零点,即曲线y=f(x)与直线y=kx-2只有1个交点.当Δ>0,即-2<k<1时,方程3x2-6x+1-k=0有2个实数根:g(x)在(-∞,x1)和(x2,+∞)上单调递增,在(x1,x2)上单调递减.要使曲线y=f(x)与直线y=kx-2只有1个交点,需g极小值(x)=g(x2)>0.因g(x)=x3-3x2+(1-k)x+4和都很复杂,所以不等式g(x2)>0无法求解.解题过程至此无法再继续,只能回过头对函数g(x)=x3-3x2+(1-k)x+4进行放缩变换并对自变量x进行分类讨论,而这样做法的技巧性太强了.只有通性通法、常规解法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参数分离法”正是这样的“通性通法”.解法2 (参数分离法)令x3-3x2+x+2=kx-2.当x=0时,方程x3-3x2+x+2=kx-2无实根,即曲线y=f(x)与直线y=kx-2没有交点.当x≠0时,分离参数得,则所以当x∈(-∞,0)时,g(x)单调递减;x∈(0,2)时,g(x)单调递减;x∈(2,+∞)时,g(x)单调递增.故g极小值(x)=g(2)=0,当k<1,k-1<0时,方程在(-∞,0)上有1个解,即k<1时,曲线y=f(x)与直线y=kx-2只有1个交点.就本题而言,直接构造函数法在解题过程中碰到很大的困难,需重新对原函数实施放缩变换.这对解题的技巧要求很高,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一般难以掌握.而参数分离法思路单一、简捷有效.例3 (2013年全国卷)已知f(x)=ln(1+,若x≥0时,f(x)≤0,求λ的最小值.由于参数λ与自变量x可以分离,因此可以采用“参数分离法”求解.由已知得当x=0时,λ∈R;当x>0时,令,则.虽然通过观察可知x=0是函数y=2x-(2+x)ln(1+x)的一个零点,但不能判断出g′(x)的正、负取值情况,因此需对导函数g′(x)继续部分求导.令h(x)=2x-(2+x)ln(1+x),则此时仍不能判断出h′(x)的正、负取值情况,还需对导函数h′(x)继续实施部分求导.再令e(x)=x-(1+x)ln(1+x),则e′(x)=-ln(1+x).至此e′(x)的零点和正、负值可确定.显然e′(x)<0,所以e(x)在(0,+∞)上单调递减,故e(x)<0,即h′(x)<0, h(x)在(0,+∞)上单调递减,则h(x)<0,即g′(x)<0,从而g(x)在(0,+∞)上单调递减.因此要使恒成立,需λ≥gmax(x).运用洛必塔法则,得,即故λ的最小值为.本题在利用参数分离法构造新函数后,新构造的函数比原来函数更复杂,甚至还要结合使用“连续求导法”和“洛必塔法则”,这无形中增加了解题过程的计算量.尽管如此,由于参数分离法操作简单、容易想到,因此仍是解决问题的利器.例4 (2012年浙江卷) 设k∈R,若x>0时均有[(k-1)x-1](x2-kx-1)≥0.求k的值.此题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富有挑战性.说它熟悉,是因为其属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的常规问题;说它具有挑战性,则是因为按照常规问题的解题思路去解题时,会碰到很大的困难.直接构造函数f(x)=[(k-1)x-1](x2-kx-1),求导得f′(x)=3(k-1)x2-2(k2-k+1)x+1,由于导函数方程f′(x)=0的根x1、x2的代数式过于复杂,无法求出不等式f′(x)>0或f′(x)<0的解,故从参数分离法的角度来思考.将不等式[(k-1)x-1](x2-kx-1)≥0左边展开得(k-1)x3-k(k-1)x2-(k-1)x-x2+kx+1≥0,此式不容易实现参数k与自变量x的分离.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参数分离的本质就是把参数当作未知数,从方程或不等式中求解出来.基于此,把不等式[(k-1)x-1](x2-kx-1)≥0看成是关于k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交换自变量k与“常数”x的位置后,原不等式变形为至此,问题就转化为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了.因为,所以当0<x≤2时,解得.成功实现了参数k与自变量x的分离,这样原问题就转化为不等式在(0,2]上恒成立的问题,最后解得.当x>2时,,原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在(2,+∞)上恒成立的问题,最后解得综上可知,即为所求.从理论上讲,所研究的问题如果能够实现参数和自变量分离,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都可以用“参数分离法”予以解决.。
例谈函数零点的应用
例谈函数零点的应用
函数零点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一些物理学的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让理论更容易转变为实际应用,大大减少了解决科学问题的难度。
首先,函数零点可以应用于力学中,例如波动方程和振动问题中。
对一个未知变量进行求解时,可以求出其函数零点,从而分析出系统最终的态势,从而有利于求解这些问题。
此外,函数零点也可以应用于电学和热学中。
在这些领域中,函数零点可以被用来分析系统温度和电荷的变化,以及热耦合的影响。
函数零点的使用,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实际环境中物理现象发挥的作用,为研究得出更有效的结果作出贡献,使学术的研究有更广泛的应用。
最后,函数零点还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函数零点可以用于找出数据模型或算法的极值点,从而对研究结果有更深入的分析,例如从函数零点和最小值中找出最后结果的精确答案,等等。
由此可见,函数零点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概念,在科学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函数零点可以应用于力学、电学和热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各个领域,作用非常广泛而且十分重要,它的应用可以使物理理论更容易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科学上的各种问题。
例谈用函数观点看数列最值问题
例谈用函数观点看数列最值问题【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函数的观点来解决数列最值问题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然后探讨了函数在数列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解释了用函数观点看数列最值问题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函数在求数列最值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数列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使用函数观点来解决数列最值问题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数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数列,函数,最值问题,应用,原理,解决方法,定义,性质,观点,例证,总结,展望,局限性1. 引言1.1 概述数不足、内容模糊不清等情况。
以下是关于概述的内容: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对象,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
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数学分析、代数学、概率论等领域。
数列问题中的最值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解决数列最值问题时,函数的观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运用函数的观点来看待数列最值问题,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列中数值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数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函数在数列中的应用,以及通过函数的视角分析数列最值问题的原理,并结合实例来说明函数在求数列最值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研究函数在数列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列中数值的规律与性质,为解决数列最值问题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函数与数列之间的关系,拓展数学思维,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1.2 研究背景数太短或者太长的提示。
感谢配合!数列最值问题一直是数学中的经典研究课题之一。
数列作为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数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为数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在实际生活中,数列最值问题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经济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数列最值问题的身影。
例谈变形技巧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毕业论文1 精品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例谈变形技巧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目录摘要 (1)一、变形的相关理论 (2)二、变形技巧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3)三、变形技巧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5)四、变形技巧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7)五、变形技巧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9)参考文献 (11)摘要:变形是数学解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变形能力的强弱制约着解题能力的高低. 本文主要探讨变形技巧在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不等式和三角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掌握并灵活运用好变形技巧, 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减少麻木性, 提高解题效率.关键词:数学解题;变形技巧;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基本不等式;三角函数中图分类号:O119 文献标识码:A例谈变形技巧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陈海霞(1120510125)数学是个有机的整体, 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从而构成相互交错的立体空间, 对各部分知识间的灵活掌握, 更需要融会贯通.[1] 近些年, 数学题目越来越新颖, 技巧性强,对有些题目进行适当变形, 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从而顺利求得问题的答案. 掌握并灵活运用好各类问题的变形技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 用变形的方法, 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它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也是学生解题时一种非常有效的思想方法. 此外, 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充分利用数学变形技巧进行解题, 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2]一、变形的相关理论变形是数学解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变形能力的强弱制约着解题能力的高低.[1] 变形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是化归、转化和联想的准备阶段, 它属于技能性的知识,既灵活又多变, 一个公式, 一个法则, 它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也存在技巧与方法,在实践中反复操作才能把握, 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变形技巧, 乃至灵活运用. 变形的一般 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 等价变形等价变形就是利用等价关系进行的变形, 在等价关系的条件下, 通过等价变换的方式使 数学问题得到解决, 等价变形的本质就是在保持原来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不变的情况下, 只是 改变它们的表达形式. 常见的等价变形依据有: 根据特定概念的定义, 对数式, 指数式的相 互转化, 如对数函数log a N b =, 可以等价变形为b a N =; 根据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比如移项, 系数化为1; 根据计算的结果, 将具体方程或不等式的形式转化为其具体的解 或解集等.2. 恒等变形恒等变形是在等价变形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它的变形形式有代数式恒等变形、多项式 恒等变形、分式恒等变形、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对数式恒等变形等. 若将两个代数式子中的 字母换成任意相同的数值, 这两个代数式的值都相等, 我们就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 表示两 个代数式恒等的式子叫做恒等式. 如86(186)a a a a +-=+-是一个恒等式, 把式子86a a a +-变为(186)a +-的这步变形, 使变形的式子恒等, 我们把这样的变形叫做恒等 变形.3. 同解变形同解变形是在等价转化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等价的变换, 使得原来的等式与变形的等式 有相同的解. 方程的同解变形的一般形式有: 交换其中任意两个方程的位置, 其余不变; 将任一个方程乘以一个非零的常数, 其余不变; 将任一个方程的常数倍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其余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①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分式不是同解变形, 如方程541x x =-的两边都加 上11x +, 得1154111x x x x +=-+++,原方程的解为1x =-, 而变形后的方程无解.②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0不是同解变形, 如方程51x =的两边都乘以0, 得5010x ⋅=⋅, 即00=, 此方程的解为任何实数, 而原方程的解为15.③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不是同解变形, 如方程321x x =-的两边都乘 以x , 得2232x x x =-, 原方程的解为1x =-, 而变形后的方程解为11x =-, 20x =. ④ 方程两边平方不是同解变形, 如方程31x =, 两边平方, 得291x =, 原方程的解为13x =, 而变形后的方程解为113x =,213x =-. 二、变形技巧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善于积累变形经验, 在稍复杂的问题面前常因变形方向不清, 导致 问题难以解决, 有些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代数问题, 能对方程进行适当变形并施 以代换, 常常可使问题化繁为简.[3] 下面列举说明.例1 已知m ,n 是方程210x x --=的两根, 求43m n +的值.分析: 作为方程210x x --=两根, m ,n 地位是平等的, 而所求式子中m ,n 的次数相差悬殊, 应设法将4m 的次数降下来, 由210m m --=, 得21m m =+, 从左向右次数降低了, 对4m 可进行连续降次, 最终降为一次, 即4222(1)(1)2112132m m m m m m m m m m =⋅=++=++=+++=+,于是433323()2m n m n m n +=++=++, 所以只要求出m +n 即可.解: 因为m 是方程210x x --=的根, 所以210m m --=, 即21m m =+, 则422(1)2112132m m m m m m m =+=++=+++=+,所以433233()2m n m n m n +=++=++,又因为m ,n 是方程210x x --=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得1m n +=,于是433()23125m n m n +=++=⨯+=.本题若按步就搬地求出m ,n 的值, 则计算较复杂, 而且容易出错, 而通过变形的技巧先从结论出发, 转换思维, 则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节省时间, 把握好问题之间的潜在问题.例2 已知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2200080x x ++=的两个根,求22(19987)(20029)a a b b ++++的值.[3]分析: 观察所要求的表达式, 表达式较复杂, 即使求出a ,b 的值代入, 计算也较难进行, 所以应考虑将表达式变形成与2200080x x ++=有关的式子, 巧妙运用韦达定理, 不必分别求出219987a a ++和220029b b ++的值.解: 由a ,b 是一元二次方程2200080x x ++=的两个根, 可得2200080a a ++=, 2200080b b ++=, 及2000a b +=-, 8ab =,则22(19987)(20029)a a b b ++++22(2000821)(2000821)a a a b b b =++--++++(21)(21)a b =-++42()1ab a b =--+-3240001=-+-3967=.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代数问题时, 要认真观察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式子, 考察它们之 间有什么关联, 再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来解决所要求的问题. 同时是要灵活应用韦达定理: 即 如果1x ,2x 为方程20ax bx c ++=(0)a ≠的两个根, 则12bx x a +=-, 12cx x a=. 在解这类问题时, 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 也可以从结论入手, 关键是要善于发现所要求式子的特点.三、变形技巧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方法多样, 技巧性强, 有些多项式乔装打扮, 貌似不能因式分解,但经过适当变形, 创造条件, 便可以进行因式分解.[4]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符号变形、加减变形、换元变形、拆项变形、化简变形等, 利用这些常见的变形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因式分解的问题. 掌握了这些变形方法后, 这类因式分解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1. 换元变形例3 分解因式(1)(2)(3)(4)1a a a a +++++.分析: 直接展开项数较多, 也不利于进一步因式分解, 可以将考虑将四个因子两两结合, 并且使得两两结合之后的表达式尽可能接近, 比如将1a +与4a +结合, 2a +与3a +结合, 得到254a a ++与256a a ++, 显然它们有相同的项25a a +, 还可以考虑将254a a ++作 为相同的项, 两种情形都应将相同的项作为一个整体, 为计算方便, 可作适当的换元.解: (1)(2)(3)(4)1a a a a +++++[(1)(4)][(2)(3)]1a a a a =+++++22(54)(56)1a a a a =+++++,若令25a a m +=, 则上式子变形为(4)(6)1m m +++210241m m =+++2(5)m =+,最后再将25m a a =+代入可得(1)(2)(3)(4)1a a a a +++++22(55)a a =++.若将254a a ++看成一整体, 并令其为m , 则上式变形为2(2)1(1)m m m ++=+, 原式解因式为22(55)a a ++. 换元变形常用于较复杂的多项式, 并且其中有相同的部分, 将相同的项看成整体进行换元, 掌握换元法, 进行适当变形, 能灵活应用于其他复杂的多项式因式分解中.2. 拆项变形例4 分解因式3-+.x x341分析: 拆项变形是一种常见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拆项变形之后通常分组分解, 观察表达式3x x-+, 容易想到把前两项组合341并提取x, 得2x x-+, 但这个表达式不能继续分解下去了, 需(34)1要调整, 假如小括号中不是减4, 而是减3就简单了, 则可以考虑将3--; 或者考虑将33x 3x与一次项结合, 将一次项拆开, 拆成3x x与常数项结合, 将常数项拆开, 拆成43-. 这样拆项,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解法一: 拆一次项3-+x x341=3--+x x x331=2-+-x x x3(1)1=3(1)(1)(1)++--x x x x=(1)[3(1)1]-+-x x x=2-+-.x x x(1)[331]解法二: 拆常数项3-+x x341=2-+-x x3443=3---x x3(1)4(1)=2-++--x x x x3(1)(1)4(1)=2-++-x x x(1)[3(1)4]=2(1)[331]x x x -+-.本题若先提取前两项的公因子x , 导致无法继续分解下去, 善于观察所求分解的表达式 的特点, 找出此题的关键是拆项, 拆项后与33x 结合进行分解. 寻求多种方法进行解题,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变形技巧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 也就是在一个式子中, 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 在利用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问题时, 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 有些题目必须进行必要的变形才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在解不等式问题时, 还可以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求解. 下面简单介绍不等式常用的变形技巧.例5 已知102x <<, 求函数(12)y x x =-的最大值.[5]分析: 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考虑用两种方法, 求出此题的最大值, 由102x <<, 得120x ->, 再巧乘常数, 或由102x <<,得102x ->, 再巧提常数, 最后利用均值不等式2()2a b ab +≤得最值.解法一: 因为102x <<, 得120x ->,所以2112(12)1(12)2(12)[]2228x x y x x x x +-=-=⋅⋅-≤=. 当且仅当212x x =-时, 即14x =时取等号. 解法二: 因为102x <<, 得102x ->,所以21()112(12)2()2[]228x x y x x x x +-=-=⋅-≤=, 当且仅当12x x =-时, 即14x =时取等号, 所以当14x =时, (12)y x x =-取得最大值为18. 形如()(1)f x x ax =-或22()=(1)f x x ax -等的表达式主要有两种变形方法, 巧乘常数 或巧提常数, 可以使问题更易解决, 掌握所用变形方法, 在实践中灵活使用.例6 解不等式21x x>-. 分析: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代数法和图像法. 利用代数法求解时, 分0x >和0x <两种情形讨论; 利用图像法求解时, 设12y x =为反比例函数, 其图像为双曲线, 21y x =-是一次函数, 其图像为直线, 求21x x >-的解集, 即求双曲线在直线上方时x 的范围.解法一: 用代数法, 分下列两种情形:① 当0x >时,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x , 得22x x >-, 即(2)(1)0x x -+<,解得12x -<<, 又0x >,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02x x <<.② 当0x <时,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x , 得22x x <-, 即(2)(1)0x x -+<,解得1x <-或2x >, 又0x <,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1x x <-.综合①②得, 不等式的解集为{02x x <<或}1x <-.解法二: 用图像法. 设12y x =, 21y x =-, 画出这两个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像, 联立方 程12y x=, 21y x =-, 求出其交点, 分别为(1,2)A --和(2,1)B , 观察图像可得: 当02x <<或1x <-时, 双曲线在直线上方, 即21x x>-,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为 {02x x <<或}1x <-.代数法主要适用于计算题, 能够充分的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图像法则更适用于选 择题、填空题等类型, 能很直观的让人理解和接受. 无论是用代数法解题,还是用图像法解题, 都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恰当的方法,适当地对题目进行变形,使问题更有效率的得到解决.例7 若a ,b +R ∈且满足416+=1a b, 求a b +的最小值.[6] 分析: 本题要求a b +的值, 自然想到将已知条件转化为416a b ab +=, 但转化后也不 能求得a b +的最小值, 通过“1”的代换, 416a b +1=, 得a b +=416()()a b a b++, 再利用均值不等式2a b ab +≥得到最小值.解: 由a ,b +R ∈且416+=1a b, 得 a b +=()a b +416+a b ()=416++20b a a b 4162+20=36b a a b≥⨯, 当且仅当416=b a a b , 即12a =且24b =时, 等号成立,所以a b +的最小值为36.以“1”进行变形, 是比较常见并且灵活的方法, 在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 捕捉“1”, 适时将“1”进行变形, 获得理想的解题方法, 减少了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次数,有效地避免了等号不能同时取到的麻烦.五、变形技巧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变形主要为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涉及广泛, 三角公式众多,方法灵活多变, 若能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 不但能加深对三角公式的记忆与内在联系的理解, 而且还能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7] 下面通过例题体会三角函数的变形技巧.1. 变换角的形式例8 求cos(45)sin(75)3cos(15)θθθ+++-+ 的值.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角有三个, 注意到这三个角的关系是两两相差一个特殊角, 选择一 个适当的角为基本量, 将其余的角与这个基本量组成和差关系, 改变原来的角的形式, 再运 用两角和正弦、余弦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进行变形.解: 令15θα+= , 则原式=cos(30)sin(60)3cos ααα+++-(cos cos30sin sin30)(sin cos60cos sin60)3cos ααααα=-++-=3113cos sin sin cos 3cos 2222ααααα-++- 0=.对含有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式, 通常利用各种角之间的数值关系, 将它们互相表示,熟记掌握三角函数的一些转化公式, 这样使解题变得更容易, 要加强对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加强解题训练, 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7]2. 代数方法变形例9 锐角α,β满足条件4422sin cos +=1cos sin ααββ,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παβ> B. +2παβ≠ C. +2παβ< D. +2παβ= 分析: 本题通过换元转化法, 将三角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 用代数方法对三角函 数式因式分解, 进行等量代换变形,令2sin α=a ,2cos β=b , 则有221+=11a a b b --(), 化简整理得2()0a b -=, 即a b =, 所以22sin cos αβ=, 由α,β均为锐角, 可得sin =cos αβ, 于是+2παβ=, 因此选D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 此题通过对复杂的三角函数式子做等量代换,将三角问题变形成代数问题,使问题变得更加简捷. 该方法虽然十分简单而且方便,但要真正地掌握和灵活使用,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归纳和总结.由于中学数学的改革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变形技巧作为一种解题的手段越来越被人们广泛使用. 但是它并没有一定的规则, 所以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和积累. 本文通过对变形技巧在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不等式、三角函数解题中应用, 利用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说明变形技巧的作用. 熟练掌握基本的变形技巧, 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参考文献:[1]陈东磊. 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科教文汇[J],2012(05):108-10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徐德义. 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应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2(10):14-15[4]朱德祥. 方法、能力、技巧[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5]董开福. 《中学数学教材分析(第一版)》[M].昆明.云南出版社,1999[6]袁良佐. 加“0”与乘“1”.中学生数学[J].2002,6:15-23[7]李根水. 中学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变形与变换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导老师:朱秀娟。
例谈数列中函数思想的应用
例谈数列中函数思想的应用
朱水英 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311800)
数列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数列这一 块内容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有体系的,一道 例题适当改动就可以派生很多小题,什么题型对应 什么方法都是很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教师讲得起劲, 但是学生掌握得并不怎么好,因为学生在接受新知 识新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题型方法越多越容 易混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交给学 生解题的通法,而且最好能在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 内挖掘数列这一块内容与其它章节的关系,往往能 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n ∈ N+ , n ≤ 10 , 4 < 22 < 5 ,所以最小项在 a4 和 a5
中找,最大项在 a1 和 a10 中找.
方法 2
an+1 − an
=
n +1+ 22 − n − 22 n+1 n
=
n2 + n − 22 , n(n +1)
而 n ∈ N+ ,则 n(n +1) > 0 , 易得 n ≤ 4 时, an+1 − an < 0 , n ≥ 5 时, an+1 − an > 0 , 即 a1 > a2 > a3 > a4 ,
2 数列的最值
案例
2
已知 an
= n +
22 n
(n
∈
N
+,n
≤
10)
,求数列
{an} 的最大项和最小项.
分析 求数列的最值常用的方法是研究数列{an}
的单调性.
例谈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例谈二次函数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二次函数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被广泛应用,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形态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展示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2. 正文2.1 二次函数教学中的挑战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一些挑战。
学生可能会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开口方向、顶点坐标、零点、轴对称等概念可能存在误解。
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导致他们缺乏对二次函数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二次函数的解题方法比较复杂,涉及到方程的解法、图像的绘制等多个方面,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压力。
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将数学公式和图形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可以通过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二次函数的认识。
通过数学计算和几何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巧妙地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图形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000字】2.2 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数形结合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函数单调性定义应用例谈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应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有四个步骤:①阅读理解,认真审题;②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③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到数学结果;④转译成具体问题作出解答。
其中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下面谈一谈函数模型的应用。
一、二次函数模型例1、如图所示,某房地产公司在矩形拆迁地ABCD中规划一块矩形地面PQCR建造住宅小公园,为了保护文物,公园又不能超越文物保所区的界线EF,由实地测量知,米,米,米,米,问:怎样设计矩形公园的长和宽,才能使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由题意可知,点Q、R必定在边BC、CD上。
若点P在DF上,则矩形PQCR应为具有最大面积的矩形PQCD;若点P在BE上,则矩形PQCR应为具有最大面积的矩形EBCR。
因此只需求出点P在EF上时矩形PQCR的最大面积,然后加以比较便知。
解析:设点P在EF上,PQ=x,则。
延长QP交AF于G,则。
因为∽,故。
所以。
x,当时,最大,此时最大值约为24067。
而,所以。
故设计矩形公园的长PQ为190米,宽PR约为126.67米时,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约为24067平方米。
说明:根据几何图形的形状,对点P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比较不同位置下面积的大小,从而求出最大面积时点P的位置。
此题借助于二次函数的最值研究方法,求出了矩形PQCR面积的最大值。
二、分段函数模型例2、一家报刊摊点,从报社买进报纸价格是每份0.24元,卖出是每份0.40元,卖不掉的报纸还可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的30天里,有20天每天可卖出300份,其余10天,每天卖出200份,但这30天里,每天从报社买进的份数必须相同,这家报刊摊点应该每天从报社进多少份报纸,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一个月可赚多少钱?解析:设这家报刊摊点第天从报社买进x份报纸,一个月可赚y元。
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时,。
综上知,这家报刊摊点应该每天从报社进300份报纸,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一个月可赚1120元。
说明:函数模型为分段函数,求分段函数的最值,应先求出函数在各分段的最值,然后取各分段的最值中的最大者为整个函数的最大值,取各分段最值中的最小者为整个函数的最小值。
例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课程篇所谓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解答的一种思维方法。
它是数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4年波利亚发表的《怎样解题表》,这是数学史上对化归思想给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体现了运用化归思想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波利亚认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
这四个阶段的思想实质是:理解、转换、实施、反思。
他在表中引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这种思维过程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变换问题,连续地简化问题,把解决数学问题看成是对问题化归的过程,最终化归到已掌握的知识或熟悉的问题上,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举几个化归与转化的例子。
例1.已知(x -2)+nf (2-3x )=2+x 3(m 2≠n 2),求f (x )的解析式。
简解:若设辅助函数u =3x -2,则x =u +23,就可以将已知的等式转化为mf (u )+nf (-u )=u (1)再将(1)式中的u 代换为-u ,得mf (-u )+nf (u )=-u …(2)由(1)(2)联立的关于f (u )和f (-u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容易解出f (u )=(m +n )u m 2-n 2=u m -n 故f (x )=x +23。
注:这是一个函数方程问题,一般要转化为函数方程组的问题来解决。
例2.若关于x 的方程x 2-mx +2=0在区间[1,2]上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简解:分离参数m ,m=x +2x x ∈[1,2],因为y=x +2x 在[1,2√]单调递减,在[2√,2]上单调递增,所以x ∈[2√,3]。
注:分离参数后问题转化成了求函数的值域。
例3.求函数y=ln (x 2-2x +3)的值域。
例谈洛必达法则在高考数学压轴题的应用
例谈洛必达法则在高考数学压轴题的应用
作者:李红光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导数知识的考查炙手可热,特别是后面的压轴
题,一般是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问题,其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重点考查题型. 如果所求参数比较好分离时,我们一般利用分离变量法去求解,但部分题型利用分离变量法处理时,会出现“”型代数式,而这正是高等数学中的不定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洛必达法则.
[关键词] 洛必达法则;分离参数;构造函数
众所周知,函数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现实世界与数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导数知识的考查炙手可热,特别是后面的压轴题,一般是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问题,其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重点考查题型. 如果所求参数比较好分离时,我们一般利用分离变量法去求解,但部分题型利用分离变量法处理时,会出现让学生无比抓狂的“”型代数式,而这正是高等数学中的不定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洛必达法则. 其实,运用某些高等数学知识求解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公式,运用公式来进行计算的能力,若能将其运用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本文将以近几年的高考压轴题为例子,从洛必达法则的角度出发,构造函数解决问题,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
例谈不定方程的应用
例谈不定方程的应用不定方程是数学中一种强大的工具,它扮演着一种桥梁的角色,将某一类问题与另一类问题连接起来,因此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尝试从不定方程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它的应用:一、金融领域1. 贷款业务分析: 在执行贷款业务时,金融机构往往会需要运用不定方程来分析贷款申请,即它们会试图求解金融标的的未来价值的方程,并将其作为融资的基础。
由于不定方程的方便,金融机构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分析贷款业务。
2. 风险评估:既然不定方程可以运用于贷款业务的分析,同样也可以用于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会使用不定方程来预测金融标的未来价值以及其对他们实际收益的影响,从而评估贷款和投资的风险。
二、物流领域1. 问题求解: 在物流领域,不定方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做运输问题时,需要考虑最优派送线路,这时可以运用最小-最大值的不定方程来求解,从而求出最优的派送任务。
2. 时间管理: 在物流管理中,管理者还需运用不定方程来管理时间。
通过不定方程,管理者可以快速识别物流旅程中的每一个途径点,并从而制定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物流效率。
三、建筑领域1. 构造分析: 在建筑领域,不定方程也可以用于建筑构造的分析。
针对不同的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师可以利用不定方程来求出最佳的解,从而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部件选择: 通过不定方程,建筑工程师还可以计算建筑物中各个部件的数量和分布,因此能够快速而准确地选择出最佳的结构部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来说,不定方程在金融、物流和建筑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某一类问题与另一类问题连接起来,使得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收到明显的提升。
厘清运算对象与法则,探究运算思路和方法——以高考中的“函数”问题为例谈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
2024年1月上半月㊀学生培养㊀㊀㊀㊀厘清运算对象与法则,探究运算思路和方法 以高考中的 函数 问题为例谈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㊀车㊀慧㊀㊀数学运算是 新课标 中提出的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数学运算在高考中受到了高度关注, 成也运算,败也运算 ,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从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整体表现上依然比较 孱弱 ,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的现象普遍存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数学运算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课题.下面以高考及其模拟试题中的 函数 问题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1弄清运算对象,找准运算方向数学运算素养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素养.对于具体的数学运算,我们要结合运算情境,正确地分析并弄清数学运算对象,深刻认识运算对象的特征,挖掘其内涵,明确运算的方向,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合理地将问题加以变形与转化,进而通过正确的运算使问题获得解决.例1㊀(202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考一模数学试题)设b,c均为实数,若函数f(x)=x+b x+c在区间[1,+ɕ)上有零点,则b2+c2的取值范围是.分析:根据题设条件,结合所求结果中代数式的结构特征,对比最值或取值范围求解的一般形式,确定运算对象,合理联系对应的基本不等式的有关知识,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公式的应用来分析与求解,简捷有效.而涉及分式函数的最值求解问题,则可结合运算对象的确定,直接利用对勾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或借助函数与导数的有关知识,通过合理的运算使问题获得解决.解析:由题意,函数f(x)=x+b x+c在区间[1,+ɕ)上有零点,所以方程x+b x+c=0在区间[1,+ɕ)上有解,即方程x2+c x+b=0在区间[1,+ɕ)上有解,即b+c x=-x2在区间[1,+ɕ)上有解.由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公式,可得(b2+c2)(1+x2)ȡ(b+c x)2=(-x2)2=x4,当且仅当b1=c x时等号成立,则问题可转化为b2+c2ȡx41+x2在xɪ[1,+ɕ)上有解的问题.由于b2+c2ȡd2=(x21+x2)2=x41+x2=(x2+1-1)21+x2=(1+x2)+11+x2-2,其中xɪ[1,+ɕ),因此令t=x2+1ɪ[2,+ɕ),则d2=g(t)=t+1t-2,tɪ[2,+ɕ).由对勾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函数g(t)=t+1t-2在区间[2,+ɕ)上单调递增,则有g(t)m i n=g(2)=12,所以b2+c2ȡ12,即b2+c2的取值范围是12,+ɕéëêê).点评:弄清相应的运算对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只有弄清了运算对象,才能知道怎么处理运算对象,运算才有方向感.在本例的求解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运算对象的结构特征,合理地联想由基本不等式引申变形而得到的公式(柯西不等式)及其成立的条件,通过运算实现问题的转化,找准运算的方向,再通过相应的数学运算获得了结果,问题迎刃而解.2理解运算法则,明晰运算依据数学运算是在一定的法则下进行的,理解数学运算的法则,明晰数学运算的理论依据,是数学运算得以顺利实施㊁取得正确结果的基本保证.解决数学问题,在弄清了运算对象以后,紧接着就要思考 需要进行哪种数学运算相应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相应的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确定运算思路和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数学运算,为问题的解决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14学生培养2024年1月上半月㊀㊀㊀例2㊀(2023年全国乙卷 16)设a ɪ(0,1),若函数f (x )=a x +(1+a )x在(0,+ɕ)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分析:原问题等价于f ᶄ(x )=a x l n a +(1+a )xl n (1+a )ȡ0在(0,+ɕ)上恒成立,据此将所得的不等式进行恒等变形,可得(1+a a )x ȡ-l n al n (1+a ),由左侧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实数a 的二次不等式,求解二次不等式后可确定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根据题设条件,可得f ᶄ(x )=a xl n a +(1+a )xl n (1+a )ȡ0在区间(0,+ɕ)上恒成立,则(1+a )x l n (1+a )ȡ-a x l n a ,即(1+a a )x ȡ-l n al n (1+a )在区间(0,+ɕ)上恒成立.由a ɪ(0,1),得y =(1+aa)x为增函数,故(1+a a )0=1ȡ-l n al n (1+a ).而a +1ɪ(1,2),则l n (a +1)ȡ-l n a ,0<a <1,{即a (a +1)ȡ1,0<a <1,{故5-12ɤa <1.点评:理解数学运算的法则,明晰数学运算的依据,是让运算能够沿着既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对于解决一些与函数㊁方程和不等式有关的问题有着独特的功效.这里借助导数将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再借助参变分离的方法,利用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巧妙地求出a 的范围,使问题获解.3选择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解决数学问题,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与结论的分析,通过理性思维打通条件向结论转化的途径,找到解题的思路,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设计出运算的程序.结合问题的具体情境和基本特征,选择恰当的运算思路,设计合理的运算程序,算思结合,以思助算,无疑会对提高运算的效率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3㊀(2023年浙江 统考一模)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且f (x +1)为偶函数,f (x -1)为奇函数,当x ɪ[-1,1]时,f (x )=1-x 2,则ð2023k =1f (k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进行等价转化,通过函数基本性质的确定,探究运算思路,为问题的求解打开局面.解析:因为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且f (x +1)为偶函数,f (x -1)为奇函数,则f (1-x )=f (1+x ),f (-x -1)=-f (x -1),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也关于点(-1,0)对称.所以,f (-x )=f (x +2),f (-x )=-f (x -2).所以f (x +2)=-f (x -2),则f (x +8)=-f (x +4)=f (x ).由此可知,函数y =f (x )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由题意,当x ɪ[-1,1]时,f (x )=1-x 2,则f (1)=0,f (7)=f (-1)=0,f (8)=f (0)=1.所以f (2)=f (0)=1,f (3)=f (-1)=0,f (4)=-f (-6)=-f (2)=-1,f (5)=f (-3)=-f (1)=0,f (6)=-f (-8)=-f (0)=-1.所以ð8k =1f (k )=0+1+0-1+0-1+0+1=0.又2023=8ˑ253-1,故ð2023k =1f (k )=253ð8k =1f (k )-f (8)=0-1=-1.点评:这里,基于函数的奇偶性㊁对称性㊁周期性之间关系的视角去分析函数的求值问题,将函数的奇偶性等价转换为函数的周期性,运算思路的选择和运算程序的设计,沟通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实现了问题的转化,使问题获得简捷巧妙的解决.4感悟运算方法,提升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不仅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对象㊁理解运算法则,使学生学会选择运算思路㊁设计运算程序,更要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提升运算技能.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观察㊁分析和比较,从这些方法中选取运算步骤少㊁变形简便㊁运算量小的最佳方法,使得解题运算科学合理㊁省时省力.例题略.数学运算 并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 数学运算 主要是对运算对象㊁运算法则㊁运算思路㊁运算方法等方面的理解㊁掌握㊁探究和选择,因此,提升学生的 数学运算 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学生 数学运算 核心素养的提高,倡导教师:(1)讲授新课时,应该将概念讲清楚,讲透彻,加强概念教学,注重概念的引入,分析概念的含义,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多角度入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能在概念与概念间建立联系.(2)讲授习题课时,将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讲清楚,讲明白,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制作思维导图,使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直观的联系.(3)复习课不要盲目刷题,多变式教学,一题多解.打破机械㊁套路㊁思维定式的答题思路,提升 数学运算 核心素养,维持关联结构水平并向拓展结构水平迈进.Z24。
浅谈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几种方法
理论研究2013-04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现将基本不等式的最值的求解方法归纳整理如下:解题技巧一:直接利用均值定理例1.求y =3x 2+12x2的值域。
解:(1)y =3x 2+12x 2≥23x 2·12x2√=6√∴值域为[6√,+∞)解题技巧二:凑项例2.当x >-1时,求f (x )=x +1x +1的最小值。
解:∵x >-1,∴x +1>0.∴f (x )=x +1x +1=x +1+1x +1-1≥2(x +1)·1x +1√-1=1.当且仅当x +1=1x +1,即x =0时,取得等号.∴f (x )min =1.解题技巧三:凑系数例3.当0<x <4时,求y=x (8-2x )的最大值。
思路分析: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解:由0<x <4知,8-2x >0,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
注意到2x +(8-2x )=8为定值,故只需将y=x (8-2x )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y=x (8-2x )=122x ·(8-2x )[]≤12(2x +8-2x 2)2=8当2x =8-2x ,即x =2时取等号,当x =2时,y=x (8-2x )的最大值为8。
解题技巧四:分离例4.求y =x 2+7x +10x +1(x >-1)的值域。
解法一: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 +1)的项,再将其分离。
y =x 2+7x +10x +1=(x +1)2+5(x +1)+4x +1=(x +1)+4x +1+5当x >-1,即x +1>0时,y ≥2(x +1)×4x +1√+5=9(当且仅当x =1时取“=”号)。
例谈数列中函数思想的应用
例谈数列中函数思想的应用作者:朱水英来源:《福建中学数学》2019年第03期的,一道例题适当改动就可以派生很多小题,什么题型对应什么方法都是很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教师讲得起劲,但是学生掌握得并不怎么好,因为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题型方法越多越容易混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交给学生解题的通法,而且最好能在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内挖掘数列这一块内容与其它章节的关系,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其包含的函数思想是中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很多数列问题都蕴含着函数的本质及意义,具有函数的一些固有特征.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以它的图象和性质为纽带,有效解答数列问题,本文就从数列的单调性、最值、周期性等入手揭示函数与数列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化解数列问题.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依此为教学出发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先看一个问题“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n2-5n+4,(l)求a6;(2)数列中有多少负数项;(3)当n为何值时,an有最小值.”这是数列中的一个基础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会做,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此题包含了很多的函数知识.其实数列的通项就是一个函数解析式,第一小题求an就是求自变量为6时的函数值;第二小题有多少负数项就是己知函数值为负数求自变量值;第三小题就是函数的最值问题,只不过数列这种函数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是以N+或其有限子集作为定义域的一类特殊函数.既然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它就会具有函数的一些固有特征,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数形结合等函数思想在解数列问题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函数这块内容在高一上学期学习,数列在高一下学期学习,从认知体系上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授.1 数列的单调性案例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n2+kn,且对任意正整数n,an+1>a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分析方法1对任意正整数,z,an+1>an恒成立,即数列{an}为递增数列.若构造二次函数f (x)=X2+kx,则函数f(x)在定义域{x|x>l,z∈N+}上为递增方法2 对任意正整数,z,an+1>an恒成立,即an+1-an>0对于一切,z∈N+恒成立,即(n+1)2+k(n+1)一n2-kn=2n+l+k>0对一切,z∈N+恒成立,設f(n)=2n+l+k,则只需f (n)的最小值大于o即可,显然f(n)有最小值f(1)=3+k,所以3+k>0的取值范围是k>一3.小结案例1的第一种解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内入手,将问题转化为“若函数f (x)=X2+kx为递增函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将数列的单调性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但学生在解答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认为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1,+co),函数f(x)为定义域{xlx>l,x∈N+},其图象是一个个孤立点,这也是数列作为函数的特殊之处.第二种方法是研究数列单调性的一种非常基本的方法,通过作差an+1-a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最后用数列实际上还是用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2 数列的最值{an}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分析求数列的最值常用的方法是研究数列{an}的单调性.方法1所以最小项在a4和a5中找,最大项在a1和a10中找.小结数列的最值问题是数列中的常见题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来看它就是求函数的最值,而函数的最值一般是从函数单调性入手,所以自然而然就想到通过构造函数的方法来考虑单调性,即方法1的思路,充分体现了特殊函数在数列中的应用,但是学生构造了对勾函数后最想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没有考虑等号是否取得到.而方法2是研究数列单调性的常见思路,类比于作差比较(an+1-an与0),还有作商求此数列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分析此题型与案例2类似,上述的三种方法在此题中都能用,但方法2与方法3运算量较大,运的图象,很快就知道此数列的最大项为a10和最小项为a9.笔者用了此法讲解完本题后学生都很激动,都觉得这个方法好多了,深刻体会到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其函数思想的有效应用大大简化了计算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以函数图象为工具,直观简化数列问题,观察图象得出最值,使学生发现解题的捷径,体会数列的特殊性,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函数图像是函数特征的直观体现,利用图象解决数学问题(以形助数)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展示的图象关系来解决问题,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 函数图象在数列中的应用案例3 等差数列{an}中,a1>o,前n项和为sn,且S9>0,S10<0,则n为何值时,sn最大?分析方法1本题的一般解法是利用等差数列为正,第6项开始为负,故当n=5时,sn最大.方法2此构造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的抛物线.由题意可知该数列公差小于0,所以开口向下,由S9>0,S10<0得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横坐标在(9,10)内,以当n=5时,sn最大.小结由此可见利用函数图象,解法直观,一目了然.为学生配套一个练习:等差数列{an}中,a1=25,前n项和为sn,若S9=S17,n为何值时sn最大?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学以致用,充分体会到数列中函数思想的重要性.因为结合己学的基本初等函数的知识,发现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前n项和公式的形式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运用这些函数的图象就能直观有效地解决某些数列问题.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4 数列的周期性案例4 已知数列{an}中,a1=l,a2=5,an+2=an+l-an(n∈N+),则a2008=____.分析此类题型一般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求出要求的项.但是此题求通项公式对于很多学生都有难度,转而利用数列周期性,并采用例举一归纳一猜想的方法.由a1=1,a2=5,依次得出a3=4,a4=一1,a5=-5,a6=-4,a7=1,a8=5,…,所以数列{an}是以6为最小正周期的循环数列,a2008=a334×6+4=a4=-1.周期为6的完整推导过程:由an+2=an+1-a1得an+3=an+2-an+1=(an+1-an)-an+1=-an,利用函数周期性公式f(x+T)=一f(x),则函数f(x)的周期为2T,从而数列{an}的周期6.小结对于学生来说做对这个填空题不是问题,因为凭借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要做这题首先应该知道周期.当然周期6的由来可能基本是根據例举一归纳—猜想的方法得到,而讲清其推导过程笔者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每个结果的由来都是有根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严密性.5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从2015年浙江高考数学参考试卷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在求数列通项及数列求和的常规问题基础上,考察了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决数列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时函数思想应用是非常突出的,案例5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n,若bn=an.log2an,且sn是{bn}的前n项和,对任意正整数n,(n+m).an+1解由an=2n得bn=n.2n,可由错位相减法(过程略)得:sn=(n-l)·2n+1+2,不等式(n+m)·an+1(n+m)·2n+1<(n-1)-2n+l+2,即m.2n+1<2—2n+l,当n→+∞时f(n)→一1,所以f(n)>一1,所以m≤一1.小结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解决恒成立问题最常见的思路就是分离变量法,所以数列恒成立问题一般解题思路与步骤如下:(l)分离变量,往往将问题转化为a≥f(n)恒(2)研究f(n)的单调性.(3)根据f(n)的单调性求出最值,得到参数范围.其中研究数列单调性的常见思路前文已有介绍,但是能利用对应函数单调性来考虑数列的单调性的方法更为简洁,充分体现了函数思想在解数列问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更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是有其特殊之处的,一是其是以N+或其有限子集作为定义域的一类特殊函数,学生经常容易忽略,从而出现会做但答案不正确的现象;二是如案例5中出现的极限的知识,当n→+oo时,f(n)-→1,学生听了有似懂非懂的感觉,对于这个一1到底能否取到不确定,从而答案不够完整.在函数、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极限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有出现,对于极限这块内容怎么处理,老师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既然高中数学已经删掉这块内容就不要提出这个概念了.但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尤其是大学教育的需要)的角度出发,以高观点的视角去审视初等数学,才能全方位把握高中数学内容.就如本文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内容是相互串联的,它们是自成一体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参考文献[1]李宽珍,注重解题反思,提高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研究, 2014(8):9-10[2]郑良,呈现本质感悟思想渗透策略触摸灵魂[J].中学数学研究,2014(5):1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 个 零 点 , 此 与g ( z )
一 0有 两 个 大 于 1的 不 等根 矛 盾. 故 不 存 在 区
O 2 \ I y | f : g 2
一0有 两个 大于 1的不 , 贝 4 g ( ) 一 e
间[ n , 6 ] 满足题意 . 想法 2 : ( 分离 函数法 ) 由( z~1 ) e 一 ( >1 ) 得
e 一 等根 . 设 g( z) 一 e 一 + , 即 e x一
在解 决 数 学 问题 时 , 我 们 常 常用 到 分 离 常数 法 、 分离 参数 法 , 这些技 巧 和方法对 大多 数学 生来 说 是 比 较熟 悉 的. 但 在 函数 有 关 问 题 中 , 还 会 经 常 碰 到诸 如 指数 函数 、 对 数 函数 等 比较 复杂 的 函数与 较 为简 单 的 函数 ( 如 一次 函数 、 二 次 函数 等 ) 的 和或 商 , 这 些 问题 中, 有些 用分 离常 数法 或分离 参 数法 是很 难解 决 或 者 是根 本解 决不 了的 , 但 如果我 们将 这 些较 为 复杂 的 函 数( 如e 或 l n ) 分 离 出来 , 则 往 往 能 使 问 题 迎 刃 而 解. 这种 分离 函数 的技 巧 是 一 种 较 新 的 技 巧 , 学 生一 般不 太 注意 , 但这 种技 巧在解 决 有关 问题 时 是必 须使 用的, 所 以这 种技 巧很 实用 、 很 重要 , 应 该引起 重视 .
…
…
~
熟 熬 掌 爹 煮 … . … …
) 一l n z +
) 一
~
l l l l 一0
、
2 0 1 3年 第 9 期 (上 旬 )
’ 鼹强 恳 憩 . 毫 0
设
,
・
再设 h ( ) 一( z 。 一1 ) e 一1 ( z> 1 ) , h ( z) 一e
, 因为 z >1 , 所以 g ( z ) >0 . 则 g ( z ) 在( 1 ,
+。 。 ) 上单 调递 增 , 所以g ( ) 在( 1 , +。 。 ) 内至多 只有 个 零点 , 即g ( z ) 一0不 可 能 有 两 个 大 于 1的不 等 根. 故不存 在 区间[ a , 6 ] 满足题 意 .
.
—
则g ( z ) 在( z 。 , 1 ) 内单调 递减 , 又g ( 1 ) 一0 , 所 以当 - z E( L z 。 , 1 ) 时, g ( ) >0 , 不合 要求 . 综合 (j ) ( j j ) 可知 0 <a ≤1 . 评析: 此解 法将 厂 ( . T ) < 一 2中 的函 数 I n, T分 离 a 出来 , 变成 了 ( *) 式, 使 问题顺 利解 决 . 学 生普 遍感 到 这道 题对 他们 的启 发很 大 , 从 中学 到 了新 技 巧 , 长 了
3 对分离函数技巧的再认识 、 再巩 固
为 了对分 离 函数 的技巧有 更 深 的认识 和 了解 , 下 面再 举 两例 , 以便 读者 能从 中进 一 步体会 分 离 函数 这 技 巧 的巧妙 和 简洁 , 凸显 分离 函数 这 一技 巧 的重要 性 和独 到性 , 巩 固和强 化对 这一技 巧 的理解 和掌握 . 例 2 设 ( z ) 一( 一1 ) 。 e , 判 断 并 证 明是 否 存 在 区 间[ n, 6 ] ( n >1 ) , 使 函数 Y 一_ 厂 ( z ) 在[ , 6 ] 上 的值 域 也是 [ n, 6 ] . 思路: f ( ) 一( z 一1 ) e , 设z > 1时 , 存在[ “ , 6 ] , 使得 y 一 ( z ) 在[ n , 6 ] 上 的值 域也 是 [ a , 6 ] . 因为 当 z > 1时 , / ( z ) >0 , 所以 y =- 厂 ( ) 在( 1 , +。 。 ) 上单 调递增 ,
(i ) 若a ∈( 0 , 1 ] , 则△ ≤0 , h ( z ) ≥0 , g ( ) ≥O , 所以 g ( ) 在( O , 1 ) 内单 调递 增 , 又g ( 1 ) 一o , 所 以
g( z) < g( 1 )一 o.
E( 1 , 2 ) 上存 在 唯一 的零 点 z 。 , 使h ( z 。 ) =0 . 即存 在 唯一 的 z 。 ∈( 1 , 2 ) , 使g ( 。 ) 一0 . 易知 g ( z ) 在( 1 , 。 ) 上单调递减 , 在( - z 。 , 十。 。 ) 上单 调递 增, g ( x 。 ) <g ( 1 )
‘
所以 0 <a ≤ 1符合 . ( i i ) 若a E( 1 , +C x D ) , 则△ >0 , h ( 0 ) 一1 >0 , h ( 1 )
一
一
1 < 0, g( 2) 一e 。 一2
一4 ( 1 ~口 ) <0 , 所 以存在 . 2 7 。 E( 0 , 1 ) , 使得 h ( z 。 ) 一0 ,
对任 意 . 2 7 E( z 。 , 1 ) , h ( ) <0 , g ( ) <O .
>0 , 故 —g ( ) 的 大致 图 象 如 图所 示, 因 此 g ( z ) 在( 1 , +。 。 ) 上 只能
O I 2 。\ . 5 . 。 I . ‘ 5 J
( +2 x一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 h ( z) 一 。 +( 2 —4 a ) + 1 , △一 ( 2— 4 a) 一 4
—1 6 a( 口一 1 ) .
当z > 1时 , h ( z ) >0 , 所以h ( z ) 在( 1 , +。 。 ) 内 单 调递 增. 又h ( 1 ) 一 一1 <0 , h ( 2 ) 一3 e 一1 >0 , 因 此 在
一
评析 : 想 法 1是 一种 惯 性 思 维 , 这 种 想 法似 乎 很 “ 自然” , 但 自然 而不简 洁 , 绕 的“ 弯子 ” 较 多. 想法 2则
体现 了式 子变形 的技 巧. 在 数学 中 , 我 们经 常 会发 现 ,
如果 将式 子适 当变形 , 哪 怕是 一 个 很 小 的变 形 , 往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