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物。
【教学难点】:
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利用信息 技术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物的图片和 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 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尽管在指导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将显微镜的图片资料显示于屏幕,与 桌面实物逐一对照指导,但是学生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汇报的过程中, 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还是有部分的小组和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显微镜 的使用,导致看得不是很清楚,我想对于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应该有更 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规范学生的使用。
猜想一下。这些水样中,你觉得会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存在吗?(学生猜测) 会是怎样的生命呢?
3.引出显微镜。 师:究竟有没有这些生物存在呢?怎样才能看到?
(三)、显微镜观察水样。 1.每张桌上有3台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 法。 (课件出示)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师:实验步骤。 (出示课件:)
5.用培养液制作玻片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都没看到在运动的生物,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前 ,老师提前两周取来水样,并在里面放进腐烂的水草、菜叶,再将它放进25度 的恒温箱里一周,现在的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想知道吗?请每组组长上前来 取一杯水样。
师:先用眼睛或放大镜观察水样,看看水中有什么?这种水体中是否有用眼 睛看不见的生物呢?你觉得会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2)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水滴中的生物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水滴中的生物,了解水滴生物的生活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水滴中的生物,了解水滴生物的生活环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水滴中的生物,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水滴生物的微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初步认识水滴生物。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4.讨论与分享:学生汇报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5.总结与拓展:总结水滴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布置拓展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水滴里的生物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方法、实验操作等。
关于小学科学教案《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1. 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水滴里的生物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水滴中生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提出问题:水滴里为什么会有生物?3. 教师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水滴中的生物。
4.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特点。
5. 小组讨论:分析水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滴中的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水滴中生物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9. 板书设计:水滴里的生物1. 生物的特点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观察水滴中生物的掌握程度。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课堂,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考核: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考核。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
2.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究,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1)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以水滴里的生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微生物的世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记录观察结果。
4.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强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滴中的生物1.2 教学内容:展示水滴显微镜下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1.3 教学活动:准备显微镜和水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过程记录学生的提问和猜想第二章:水滴中的微生物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2.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展示微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三章:水滴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3 教学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四章: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讲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五章:保护水滴中的生物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建议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提出的保护建议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记录学生的保护建议第六章:水中生命的手工活动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手工活动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手工活动6.3 教学活动:提供材料,如彩色纸、水彩笔、剪刀等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水滴生物特点制作手工作品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作品质量第七章: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实验7.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7.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实验7.3 教学活动:提供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记录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第八章:水滴中的生物角色扮演8.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8.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角色扮演活动8.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滴中的生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和道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记录学生的剧本内容和角色扮演表现第九章:水滴中的生物观察报告9.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完成观察报告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观察报告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活动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进行分享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记录学生的观察报告内容和分享表现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10.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报告质量重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手工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水滴里的生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水滴里的生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发展环境;2. 掌握水滴中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和作用;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滴中微生物的发展情况;4. 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1. 水滴中的微生物有哪些种类?2. 微生物在水滴中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3. 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和作用是什么?4.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水滴中微生物的发展情况?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观察一下周围的水源,你们认为水中可能存在哪些微生物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滴里的生物吧!第二步:进修1. 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多,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水中发展繁殖,构成了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2. 微生物在水滴中的发展环境通常是温暖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
一些微生物对水质要求峻厉,只能在清洁的水体中生存,而一些耐污染的微生物则可以在污染水体中发展。
3. 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包括发展迅速、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等。
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等。
4. 通过实验观察水滴中微生物的发展情况,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可以通过培养基培养水样中的微生物并观察其发展情况。
第三步:实践让同砚们自行收集水样,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并分析水样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第四步: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水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发展环境,掌握了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和作用,提高了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导学延伸:1. 可以深入了解水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如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等;2. 可以开展更多有关微生物的实验,如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微生物等;3. 可以参与相关珍爱水生态系统的活动,积极参与环境珍爱事业。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并记录观察结果。
2、了解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荷兰的科学家XXX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并认识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玻璃片、滴管等。
预要求:1、阅读荷兰科学家XXX的故事。
2、预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初步了解微生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是水。
)2、教师引导:我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就能看到水里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课——《水滴里的世界》,来探究一下一滴普普通通的水里,究竟有哪些东西?二、观察采集到的水样1、教师引导:课前,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都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样,并记录、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要想观察极微小的物体,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显微镜。
三、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教师出示显微镜并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特别引导学生要注意显微镜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
3、教师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
四、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教师提供水样,并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2、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样中存在微生物,并介绍荷兰的科学家XXX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五、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学生们了解到了微生物的存在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显微镜下的世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探究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不足,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法: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观察材料、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微生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分享观察日记等方式进行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将带领小学生探索水滴中隐藏的微小生物世界。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水滴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以及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2. 了解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2. 教具: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一张水滴中的微生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水滴中有什么微生物?它们有什么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讲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对微生物的基本认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实验前预备:a. 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实验材料;b. 将玻璃滴管放入水中吸取水滴,然后放在玻璃片上。
(2)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玻璃滴管中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b.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c. 学生尝试使用溴酸甘油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是否有更多的微生物出现。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你们在水滴中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有多少?染色后有没有发现更多的微生物?”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5. 实践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微生物在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池塘、湖泊、海洋等,以及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科学(水滴里的生物)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根本结构;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水样,看看水里有什么。
再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认识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领的地位,本课通过采集水样、观察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后面对细菌、霉菌的认识做好了打算。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霉菌做好打算。
学情分析1.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
而且这些认识应多为感性的,教学中,不必作深刻系统的研究。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很感兴趣。
2.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打算。
第—,要预习微生物的知识,搜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资料。
第二,学习、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根本技能。
第三,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使微观的、对学生较陌生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3.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达、表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了解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了解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开展的。
2、体验到探究生命神秘的愉快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反思1. 在备课时注意了把握知识的深度,研究了教材内容,教学理论。
了解了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教学中,不必作深刻系统的研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显微镜下的水滴世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水滴中的生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和水滴中的生物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使用方法。
2.观察水滴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水滴中的生物,理解生物的生活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
2.水滴样本和生物标本。
3.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4.实验器材和耗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世界,引导学生关注显微镜下的生物。
2.呈现(10分钟)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样本,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生物,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生活环境。
5.拓展(10分钟)展示其他生物标本,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生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绘制显微镜下的生物,观察和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
北师大版小学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科学(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全部结构中唯—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用纸拱做实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
实验中不断想方法操纵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搭一个瓜皮拱。
纸拱毕竟是一个不会轰然垮掉的拱,做一个瓜皮拱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更能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
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大〞。
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探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是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纳的方法依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其它本节课还想贯穿的感情、态度、价值观是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刻研究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拱桥的特点。
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还有待教师的引领和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比拟、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感情目标:●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观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强化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用具:纸板、铁片、图片。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教案:水滴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观察、描述和分析水滴中的生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四、教学准备:1.生物显微镜。
2.包含显微镜玻片、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等实验器材。
3.预先制备的水样品。
五、教学过程:引入:(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简述为什么水滴中有丰富的生物。
2.启发学生思考:水滴中有哪些生物?为什么这些生物选择生活在水滴中?3.提问学生:是否有人见过水滴中的生物?能否描述一下?探究:(40分钟)1.将一滴水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2.将玻片轻轻放在显微镜上,调节高低倍镜直到能够清晰看到样品。
3.让学生依次观察样品,并用吸管将生物吸入载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覆盖。
4.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生物,并用手绘图或拍照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物。
5.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运动方式等特征,并讨论它们在水滴中生活的原因。
总结:(1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并描述一下在水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2.分享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笔记,讨论不同样品中的生物有何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水滴中的生物重要?如何保护水滴中的生物?拓展:(30分钟)1.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水滴生物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推测出水滴中其他未观察到的生物种类。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
同时,通过讨论和拓展,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水滴中的生物。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与反思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教学片段:师:上一课老师布置大家采集的水样都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你们发现这水样与一般的饮用水有什么不同?生1:这杯水很混浊。
生2:看上去黑乎乎的。
生3:好像有小虫子在里面动来动去的。
……师: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生1:用放大镜。
生2:用显微镜。
师:对!看清水样,通常借助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让学生分组活动。
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师示范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水样,填写观察报告,生汇报试验结果。
师: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为什么使用同样的显微镜观察相同的水样,可观察的结果很不一样?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认为与显微镜的调试不当有关。
例如我在调节物镜和水样距离时,开始调试的速度太快,幅度太大。
师:对,手眼的搭配不够好。
生2:反光镜没调试好,反光镜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
一开始看上去模模糊糊的。
生3:我认为不仅跟今天的气候有关(今天是阴天),还跟我们实验小组所处的位置有关。
师:是的。
你们组所处的位置采光严重不足。
生4:那我们组选个晴天搬到室外的太阳光下去实验观察。
生5:我建议老师在实验室里装上几盏强光灯。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只要不违背科学道理的方法都行,去尝试。
课后反思: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因素。
本教学片段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在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伙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有标新立异或者偏离常规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点拨。
同时能使我感受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未尝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
在他们寻找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科学素养无疑将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铁钉生锈了》教学片段与反思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教学片段: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实验方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水滴里的生物种类和形态,拓宽生物知识视野。
2、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水滴里的常见生物,如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如何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4、生物形态、结构及特点的阐述。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水域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水滴里的常见生物,如海洋中的藻类、细菌,淡水中的原生动物等。
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3、实践:教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安全事项。
4、讨论:各小组交流观察结果,分享自己在显微镜下发现的有趣生物。
鼓励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拓展视野。
5、总结:回顾本课知识点,强调观察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观察水滴里的生物形态和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难点1、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和安全使用。
2、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保持专注和耐心。
六、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水域的水滴图片和相关生物的实物或模型。
2、准备显微镜及相关配件。
3、设计观察实验记录表,便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画出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形态结构图。
2、搜集有关水滴里生物的资料,制作一份科普海报。
3、完成观察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
八、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定期进行相关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水滴里生物的了解程度。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和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九、教学反思1、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科学学习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着水的微观世界展开,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水滴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水滴中的生物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水滴中的生物,还能了解到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水滴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水滴中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水滴中生物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讨论生物的特征。
3.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讨论心得,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4.实践: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验证总结出的生物特征。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6.拓展:学生课后进行小研究,水滴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滴中微生物的观察与识别。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繁殖与生存环境。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水滴样本、显微镜、培养皿、实验器材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滴水中的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滴中有什么?2.知识讲解(1)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介绍水滴中常见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等。
(3)分析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环境及繁殖方式。
3.实验观察(1)发放水滴样本,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分析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环境,探讨如何保持水质的清洁。
5.拓展延伸(1)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作业:观察家中水龙头的水滴,记录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五、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水龙头的水滴,记录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2.思考:如何保持水质的清洁?六、教学反思1.亮点:(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实验操作规范,观察结果准确。
(3)教师点评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不足:(1)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详细。
(3)部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佳,需要加强督促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水滴中微生物的观察与识别在实验观察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水滴样本,注意调整镜头,慢慢聚焦,你看到了什么?能否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A:“老师,我看到一个螺旋形的微生物,它好像在动。
”教师:“很好,这个螺旋形的微生物可能是螺旋菌,它的特征是呈螺旋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片段与反思
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
教学片段:
师:上一课老师布置大家采集的水样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你们发现这水样与一般的饮用水有什么不同?
生1:这杯水很混浊。
生2:看上去黑乎乎的。
生3:好像有小虫子在里面动来动去的。
……
师: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生1:用放大镜。
生2:用显微镜。
师:对!看清水样,通常借助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让学生分组活动。
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
师示范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水样,填写观察报告,生汇报试验结果。
师: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为什么使用同样的显微镜观察相同的水样,可观察的结果很不一样?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认为与显微镜的调试不当有关。
例如我在调节物镜和水样距离时,开始调试的速度太快,幅度太大。
师:对,手眼的搭配不够好。
生2:反光镜没调试好,反光镜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
一开始看上去模模糊糊的。
生3:我认为不仅跟今天的气候有关(今天是阴天),还跟我们实验小组所处的位置有关。
师:是的。
你们组所处的位置采光严重不足。
生4:那我们组选个晴天搬到室外的太阳光下去实验观察。
生5:我建议老师在实验室里装上几盏强光灯。
……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只要不违背科学道理的方法都行,去尝试。
课后反思: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因素。
本教学片段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在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伙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有标新立异或者偏离常规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点拨。
同时能使我感受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未尝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
在他们寻找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科学素养无疑将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铁钉生锈了》教学片段与反思
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
教学片段: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实验方案。
请大家对方案,尤其是步骤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比如,评价时可以关注:
①要验证的方面是否是“改变的条件”?
②“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没有控制好?
③步骤设计是否完整?等等。
我们来评价第一小组的方案。
你们先介绍自己的方案吧!
生:我们小组提出的假设是铁钉生锈可能与水有关,假设的依据是生锈的钉子通常碰过水。
实验步骤是这样的:把一个钉子沾上水,放进一个塑料袋里,另一个钉子直接放进来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把两个塑料袋中的空气抽出,并将塑料袋密封起来,同时放在窗台上,过几天就可以观察实验现象了。
请大家给我们小组评一评。
师:请大家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这个实验设计的挺好。
但有那个沾水的钉子沾的水有少了些,应该多加一些水,要不然太阳一晒,水就蒸发了,会影响实验效果的。
生:我认为这样做完全可以。
因为塑料袋是密封的,水不会蒸发到塑料袋外。
生:但是,我认为水多一点总比少一些的好,所以,我建议你们小组在给铁钉沾水时应该多一些水。
师:老师也赞成多一点水,以免真的影响到实验效果。
你们能够接受个建议吗?
生:能!
师:请继续。
生:他们小组使用的实验器材应该加上一个吸管,因为要用吸管抽出空气。
生:谢谢你,我们接受你的建议。
生:你们说塑料袋要密封,没说怎样密封。
请问,你们用什么来密封?
生:用线绳啊!
生:那你们应该在器材中写上“线绳”。
生:我们接受建议。
生:……
师:老师也有个建议,最好把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打磨能够把铁钉上的脏东西弄掉,这样,钉子的条件也保持一样了。
师:正确!我们所看见的铁钉表面有没有可能光洁程度不同呢?比如,上面
会有你摸过的汗渍等,都可能让铁钉的条件不同,从而出现第二个可以改变的条件。
当实验结果出来后,到底是与水有关,还是因为钉子上的脏东西的影响,我们很难说清楚。
所以,要将铁钉打磨光亮,这样就能够控制整个验证实验只有一个可以改变条件,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我们之所以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要仔细考虑方案,让方案尽量的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验证活动。
现在,请各个小组根据刚才的评价建议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同样假设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
生:分组修改完善方案
课后反思:评价是让方案完善的过程。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交流的过程,因此,选择评价交流的“切入点”很重要。
在本环节中,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验证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评价,既解决了个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共性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
另外,我比较重视交流的情感目标达成,组织的评价活动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学生在尊重与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了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片段与反思
芒棒中心小学孙芬彬
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猜测,没有选一种洗涤剂的,对于一种污渍,有的选洗衣粉,有的选肥皂,有的选洗洁精,究竟哪一个好用,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做?生:好!
师:知道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真的,不过在做之前,我们要有几个问题要考虑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们再做。
例如我们要去除钢笔水这个污迹,我们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勺洗洁精,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两勺洗衣粉,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三勺肥皂粉,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分布不均匀,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师:用的量要一样,也就是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一件事,什么事儿?
生:洗涤用品的量要一样。
师:相同条件就这一个吗,还有没有呢?小组里商量商量怎么样? (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
)
师:怎么样?商量得如何,谁来说说?
生:用的水要一样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看,你这句话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用自来水,二是用矿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热水你这个“水要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指水的品种一样,数量的多少一样。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洗的时间要一样。
生:污渍的量要一样。
师:“量”这个字用的准确吗?生:是污渍的面积。
生:洗的方法要一样,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样的。
生:洗的东西要一样,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个用布,另一个用毛料。
师:实际上,你们说的是洗涤时的材料要一样。
说这么多相同点,有没有不同点?
生:不能在一块洗,要用不同的容器。
师:好!但实际上还是要用同样的容器的。
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
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
生:有一个。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
(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具体过程略)
课后反思:科学课必须重视探究过程,设计探究方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了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方案的制定,学习实验方法,感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极为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段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实验方案制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探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