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77e76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0.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
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56243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c.png)
2024-01-04
目录
• 生产力概述 • 生产关系概述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 • 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结论
01 生产力概述
生产力的定义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
动者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资料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 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生产工具 ,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按照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将生产关系分为市场经济
03
和有历史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变化。
生产关系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 地位和利益是不同的。
生产关系具有复杂性,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 等多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03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相互影响
部分。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 中所加工、改造的自然物质, 如原材料、半成品等。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技能 和知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具 能动性的因素。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01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02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决 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01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新
的生产力水平。
02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进而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
质。
03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
0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修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11f5fc1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b.png)
生产关系通常包括私有制和公有 制的不同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私有制是主要的生产关系形 式,生产资料(如工厂、土地)归 个人或私营企业所有,资源分配 和财富分配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更为 突出,生产资料通常属于国家或 集体所有,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受 政府或协作机构的控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T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相互关系,它们互相作 用并共同塑造了社会经济结构。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 的水平和性质直接影响了社会 的经济结构和组织方式。举例 来说,当社会拥有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设备时,生产过程可能 更加自动化和高效。这将影响 劳动组织、资源配置以及财富 分配,从而塑造了社会的生产
4
当社会中的生产力发展到与现有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程度时,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和变革的需求, 以创造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这种矛盾和冲突驱动了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如工业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5 工业革命:矛盾背景: 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巨大社会变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资本主义市场的竞争性质迫使企业寻求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
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竞争,通常会采用创新的生产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也直接影响员 工的生产力
2 资本主义制度鼓励个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3 个体可以创办自己的企业,追求财务自由,这种自主性激励员工追求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社会变革与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通常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面的规则和制度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高中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9b94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e.png)
高中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点高中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点一、生产力1. 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构成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例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的划分就是依据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对象的范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扩大。
例如,在农业社会,劳动对象主要是土地和农作物;在工业社会,随着科技发展,劳动对象扩展到各种矿石、化工原料等,并且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新的人工合成材料等也成为劳动对象。
二、生产关系1. 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构成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这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这就决定了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工人处于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产品分配上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不同。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之间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而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农民进行剥削,农民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产品分配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所决定。
马原第三章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马原第三章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cea9cea783e0912a3162a54.png)
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
,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
支配 制约 系, 都受生产关系的 和 。
生产关系的划分
两者辩证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重要意义
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 系,第一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 二、这一矛盾运动规律是⻢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 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 全部历史 的基础。
生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的系统结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 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22bb2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4.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于改变自然界物质形态和增加使用价值的活动所需要的具体的劳动力量的总体,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而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由于各自在生产中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生产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生产关系的革新和更新,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文明。
例如,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推动了劳动力在农村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制约因素。
生产关系不合理或僵化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传统封建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关系和农奴制度,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才能真正解放和提高生产力水平。
四、优化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了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生产关系。
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需求,创造更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组织结构。
五、结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中,生产关系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潜力,而生产力的提升也会促进生产关系的进步和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良性互动,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443a7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关系1. 什么是生产力?好啦,咱们先聊聊什么是生产力。
简单来说,生产力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定时间内能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这东西可不是空穴来风的,它跟很多因素有关系。
比如,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素质、原材料的丰富程度等等。
想象一下,咱们现在用的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可不是随便能造出来的。
它们背后可是一大堆高端技术和努力工作的人的心血。
换句话说,生产力就是“干活”的能力,越强,能做的事情越多,越好。
再来谈谈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就是咱们这些辛勤工作的人,生产工具是机器、设备、技术,最后自然资源就是土地、水、矿产等等。
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就像一个足球队,光有好球员不行,还得有合适的战术和球场,不然就是“无米之炊”。
1.1 生产力的重要性生产力的重要性可不言而喻。
你想想,生产力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就能提高,经济也能发展得快。
这就像是给经济加了“猛料”,一口气冲上去。
反之,如果生产力停滞不前,大家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经济增长缓慢,工作机会少,大家就会觉得心里堵得慌。
所以,提升生产力是各国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努力的方向,谁能在这方面领先,谁就能笑到最后。
2. 什么是生产关系?接下来,咱们再说说生产关系。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简单地说,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谁拥有工厂、谁是员工、谁来管理,这些都涉及到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生产资料的占有、劳动的分工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
就拿一个小餐馆来说,老板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厨师和服务员是劳动者。
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才能把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
反之,如果关系搞得不对劲,老板和员工之间没默契,那生意肯定做得不顺利。
2.1 生产关系的重要性生产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好的生产关系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生产力的“宝库”。
第三章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三章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0f73052312b3169a451a42b.png)
按劳分配
• 201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新近出炉, 169家中央企业2007年度共获利6276.5亿元, 其中来自传统的煤、电、油、运行业的“十 二豪门”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十 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 4倍,平均最高达到每人12万。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 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 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 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 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 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 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 几十倍地增长。
⑵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 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 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 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 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 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案例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 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 来的事情了”的盲目乐观情绪。
《文汇报》记载了五十年代中国人的赶超情结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 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 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 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 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 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 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 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 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 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 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6d51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1.生产力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从本源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古猿通过劳动转化为人产生劳动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成的标志和历史上的开始。
所以,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表现是生产中的主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结果的存在,即劳动产物。
按主体性质的不同,生产力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
在生产的物质关系里,个体间、群体与自然环境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
动物本身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般而言,人造就自己的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最终生产关系也由人类自己造就。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的关系和生活关系。
生产力现象的发生是历史的、社会的进化结构,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是渐渐演变和累积发展起来的。
决定某一社会形式发展进程的,是劳动者本身的能力素质。
反过来说,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欠缺。
生产力是对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概括和总体规范。
最终体现于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个体,这是生产力的意义,也是生产力的目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制度。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即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三要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dc6df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8.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三要素1. 生产力的含义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生产力”这个词,别看它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用来生产东西的能力。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那些菜刀、锅碗瓢盆,就是你的“生产工具”;而你自己就是“生产者”,最后出来的美味佳肴就是“生产成果”。
是不是特别简单?生产力可以分为几个要素,比如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劳动力呢,就是那些热爱工作的“小伙伴”;生产工具就像刚才提到的锅铲,生产资料就是原材料,比如大米、蔬菜等。
你看,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做”的字,真是简单明了!1.1 劳动力说到劳动力,咱们不得不提“人”。
没错,人是生产的关键。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我们这些热爱生活的人,生产力能有多高呢?就像一台机器,如果没有动力,肯定是动不了的。
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用脑,也要用力,时不时还要发挥一下创造力。
那些能把一个简单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真的是生产力的“超级英雄”啊!1.2 生产工具再说说生产工具,这玩意儿可真是有趣。
想想你手里拿的手机,不仅是打电话的工具,还是你获取信息、联系朋友的“生产工具”。
在生产过程中,合适的工具能大大提高效率,帮助我们省时省力。
像我前几天去逛集市,看到那些摊贩用的各式各样的设备,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合适的工具,就像是帮我们加速的“助推器”,让生产变得更轻松有趣。
2. 生产关系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生产关系”。
这个词听起来也很复杂,其实它就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农民种田,老板雇人,或者一家企业的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生产关系就像一张大网,把每个人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2.1 经济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咱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经济关系就是金钱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举个例子,你去买菜,菜贩子把菜给你,你给他钱,这就是经济关系。
如果没有钱,这一切可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大家都得“愁眉苦脸”,是吧?2.2 社会关系此外,社会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单解释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单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87cc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c.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单解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各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生产力指人类用来生产物质和服务的各种工具和技术。
换句话说,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工具和手段。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生产力都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础。
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包括所有的技术、工具、资本、劳动者间的关系、所有权关系以及其他相关事物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范和约束,这些规范和约束影响着生产过程中个人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那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在生产力的推动和指引下,生产关系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升级,人们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逐渐发展。
其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从道具社会、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从而逐步实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良性发展。
最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
生产力虽然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推动力,但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和升级可能会对传统的生产关系造成破坏,从而要求人们改变和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要求。
总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标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理解生产基础理论的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人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行动。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6040cd80eb6294dd886c95.png)
第三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教学目的:本章是历史唯物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科学揭示了第一对社会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应作为重点全面掌握。
学习本章,应从马克思主体性、实践性的本意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从实体性、运筹性、渗透性、准备性把握生产力的构成;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意义;正确理解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着重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提高深化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第一节社会生产力一、生产力及其特点(一)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界定:1、人与自然统一性;2、社会主体性;3、生产力总和;4、历史性。
二、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分析)(一)实体性要素: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实体性要素。
1、劳动对象(前提)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能加工,使之变成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
它是生产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因为第一,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三,劳动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中用以改造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即传递人对劳动对象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是衡量生产力的客观尺度);(在基本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即传递劳动者对劳动对象作用的物质系统。
现代化生产中,它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发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为产品的运输、储藏和其他目的所必须的辅助性的劳动资料系统如仓储系统、管道系统等;为了把以上劳动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并发挥其最高效能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实现这种控制所必须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2aea963b4daa58da0114adf.png)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517c5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3.png)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
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
产资料的所有关系、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要素。
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三方面,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生产关系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生产力生产关系内容
![生产力生产关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1aa2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5.png)
生产力生产关系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对
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活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
资料、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素质和组织的程度等方面。
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生产关系的概念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
地位、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协作方式等。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态,影响着社会生产的效率和发展方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促使人们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生产关系的制度安排和调整也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关
系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
如何协调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寻求平衡、发挥其最大效益,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协作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制度安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1ef04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0.png)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而生产力则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能够发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财富。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生产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生产关系的进步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落后的生产关系则会限制生产力的释放。
在古代社会,封建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无土地可耕种,生产力被束缚在了农耕方式上,无法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
直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力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资本主义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方式,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矛盾。
私有制的扩大导致了生产力的社会化和集中化,资本主义文明的高度发展却与少数富人和贫困大众的巨大矛盾,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这种矛盾也在不断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寻求更新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全面释放。
随着社会主义的崛起,新的生产关系得以建立,实现了生产力的社会化和公有化。
社会主义将生产资料公有化,通过计划经济方式统筹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为生产力的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基础,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的提高也会促使生产关系的调整和进步。
只有通过不断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14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折中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巧.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阶级斗争史B .思想发展史C .劳动发展史D .文化发展史16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 .思想范畴B .经济范畴C .政治范畴D 文化范畴17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 .占人口大多数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 .具有先进思想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9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经济条件B .法律制度C .传统观念D .文化水平20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 .纯粹偶然的B .纯粹必然的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单项选择题答案〕1 . A2 . C3 . A4 . D5 . C6 . D7 . D8 . B9 . B 10 . C 11 . D 12 . C 13 . D 14 . C 15 . C 16 . B 17 . C 18 . B 19 . A 20 . C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包括()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 .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 . 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 .它属于上层建筑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1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2 .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3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14 .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5 .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 .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6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7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8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 .古为今用方针B .历史分析方法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 .阶级分析方法【多项选择题答案〕1 . ABC2 . ABCD3 . CD4 . ABCD5 . ABCD6 . ACD7 . AD8 . AB9 . ABC 10 . AB 11 . CD 12 . AB 13 . BC 14 . AB 15 . ACD 16 . ACD 17 . CD 18 . BD三、辨析题1 .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人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2 .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 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 世纪末至19 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3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单线的.可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有条件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生产力的已有成果,从而打破生产力的单线发展,实现跨越。
在当代中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特别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如果不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始终落后于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江泽民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正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特点的反思。
4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它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
因此,恩格斯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