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变率相关的非线性损伤模型在高拱坝横缝开度分析中的应用
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
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本构行为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高速冲击、爆炸冲击、汽车碰撞等特殊工况下,材料会受到极大的应变率影响,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动态本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1. 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的定义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本构行为指的是材料在极短时间内受到极大应变率作用时的力学响应特性。
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材料的变形、破坏和能量吸收等行为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而计及损伤演化的动态本构行为则是指在高应变率条件下考虑材料内部微观损伤演化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内容。
这种研究对于了解材料在特殊工况下的力学性能以及设计相应的工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高应变率下材料动态本构行为的因素在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本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材料结构、应变速率、温度等因素。
材料的结构特征对其动态本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晶粒大小、晶界特性、组织形貌等都会对材料的动态响应产生影响。
应变速率是影响材料动态本构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变形行为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需要考虑速率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温度对材料的动态本构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升高会对材料的塑性行为、断裂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考虑温度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的研究方法针对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人们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
其中,使用高速冲击试验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高速冲击试验可以模拟高速碰撞等工况下材料的动态响应情况,得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参数。
还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材料的微观损伤演化情况,从而深入了解材料的动态本构行为。
4.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针对高应变率下计及损伤演化的材料动态本构行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采用接触模型的高拱坝动力非线性分析
裂缝 接触 的动 力 问题 归 结 于求 解 式 ( )在满 足接 1 触 约束条 件 的解 。 用罚 函数施 加接 触约束 条件 : 采
法 向接触 力 的罚 函数 表示 :
为 25 其地震基本烈度为 Ⅷ度 , 9 m, 地面 峰值 加速度为
0 38 。坝体 拱 向共分 为 4 .0 g 5个 坝段 , 相邻 坝段 之 间设 置横 缝 , 4 共 4条 , 中拱冠 位 置 为 2 2 段 。坝 体 其 2 、3坝
等参 单元 , 编制 了相 应 程序 , 较好 地 模 拟 了缝 面 初始 压力 、 拉强 度变 化 等 , 有 广 泛 的适 用 性 ; 皋 , 志 抗 具 林 胡 强等 采 用 接 触 力 学 分 析 方 法 , 立 了 横 缝 动 接 触 模 建
点时 , 局部搜 寻 才停止 进行 J 。
量 △g 和 滑移 量 Ag 是 已知 的 , 以罚 函数方 法 不增 所
加 方程 的未 知数 个 数 。 由式 ( )可知 , 透 量 与罚 因子 2 穿 成反 比, 减小 接 触 穿 透 必 须 选 用 大 的罚 因 子 。 根 据 但 接 触 问 题 显式 积分 方 法 l 时 间 步 长计 算 公 式 , 果 临界 如 罚 因子取 得 过 大 , 即相 当于 增 大 单 元 刚 度 , 界 时 亦 临
刘 立 威 , : 用接 触 模 型 的 高拱 坝 动 力 非 线 性 分 析 等 采
12 施加 约束 . 每 一计算 增量 步结束 时 , 如果 主面节 点与从 面存 在
性 。 文采 用介绍 库伦 (olm )摩擦模 型 。 本 cuo b
表面 上 的滑动力 达到 临界切 应力 时 , 面发生 相互 两
摘 要 : 文 以 有 限 单 元 法 为 基 础 , 用接 触模 型模 拟 超 高拱 坝 相 邻 坝 段 之 间 的横 缝 以及 上 游 坝 踵 处 的 诱 导 缝 ; 过 地 震 该 采 通
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理论及其数值分析模型
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理论及其数值分析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理论及其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其在工程结构损伤演化与破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材料在复杂动力环境下的响应行为及损伤演化规律的理解需求日益增强。
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理论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分支,它综合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动力效应以及损伤演化过程,为预测和防止结构破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首先回顾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阐述其相较于传统线性理论的独特优势。
接着,重点介绍几种典型的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模型,包括其构建方法、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值分析模型在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中的应用,包括离散化方法、求解算法以及相关的软件工具。
本文还将关注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在预测结构损伤和破坏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对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在高速、大变形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规律。
其基本理论涵盖了损伤变量的定义、损伤演化的本构方程、损伤与变形的耦合关系以及损伤诱发的材料性能退化等方面。
损伤变量是描述材料内部损伤状态的关键参数,通常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内部缺陷的扩展和累积有关。
根据损伤的类型和机制,损伤变量可以是标量、矢量或张量形式。
这些变量不仅反映了材料的当前损伤状态,还决定了其后续的力学行为。
损伤演化的本构方程是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的核心。
它建立了损伤变量与应力、应变等力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损伤积累和发展规律。
这些方程通常包含损伤变量的演化速率、应力状态和材料的本征属性等参数,形式复杂且高度非线性。
损伤与变形的耦合关系是非线性动力损伤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有缝拱坝的地震响应分析及减振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有缝拱坝的地震响应分析及减振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地震是自然界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可以对固体结构和基础产生破坏性影响。
而水利工程中的拱坝,一般都采用连续坝体结构,分层叠合,整体稳定性强。
但是,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所产生的竖向和横向地震作用,整个拱坝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破坏。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有缝拱坝的地震响应,探讨其造成的影响,并研究减振技术以提高拱坝的地震安全性。
研究方法:
1.基于ANSYS软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有缝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2.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地震波的不同方向、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对拱坝的响应和损伤的影响,同时考虑拱坝在弯曲和剪切作用下的受力变化。
3.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减振技术,如采用减震器、加固缝隙等方法,以提高拱坝的抗震能力。
研究意义:
1.能够更准确地探究地震对拱坝造成的影响,以指导拱坝的设计和建造,提高其地震安全性。
2.通过研究减振技术,能够提高拱坝受力的分布均匀性和强度,以减少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害程度。
3.实验结果对于整个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拱坝工程的开发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和实验,本文将获得有关有缝拱坝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包络下的拱坝塑性变形特点等方面的数据,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技术。
同时,还将为拱坝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混凝土坝安全评估—非线性断裂力学方法
另外有限单元法的分析中以强度为基础的准则带来了一个参数就是网格敏感性。这使 以实用为目的的强度理论模型不适合模拟混凝土结构的裂纹问题。
基于能量原理,断裂力学方法对于分析裂纹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发生和扩展问题成为一 个更加合理的技术。关于利用断裂力学的知识模拟混凝土坝中裂纹的发生与扩展已作为大 坝安全评价的基础,并且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过去几个世纪,分析 混凝土坝——尤其是重力坝,线弹性断裂力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当裂纹的扩展在 裂尖存在严重的塑性区域(虽然有时与坝的尺寸相比很小)时,在混凝土坝分析中应该采 用非线性断裂力学(NLFM) 。NLFM 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而变成了混凝土坝断裂分析 的主要的倾向。
平面应力模型采用四节点,全积分(四个高斯点)单元,承受重力荷载,齐顶净水压力 和漫顶水压,其中漫顶水压经过了调整,见图 5。研究中没有考虑裂纹内的水压力。分析 用的有限元数据列于表 2 中(Bhattacharjee & Leger [7])。
分析的目的是验证提出的裂纹模型的正确性和介绍在混凝土坝中应用的步骤。重点研
ecr nn
图 3.剪切保持系数和裂纹法向应变的关系 图 4.卸载/重加载,闭合/重新张开的裂纹响应
基于两类横缝接触模型的拱坝非线性动力响应研究
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等等。迄今为止, 拱坝 横 缝 非 线 性 的 模 拟 大 都 采 用 类 似 Q::F67; 单 元 的 接 触
[ 3] 单元模型, 而采用结点—平面对应的动接触边界 模 型 还 比 较 少。李 南 生 等 基于动接触边界模型模拟
拱坝横缝, 同时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的显式积分算法分析拱坝非线性动力响应, 但文中仅模拟了设置中缝
水
利
学
报
%&’()( *’+,-. 第 /0 卷 第 $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建立接触单元结点的位移表达, 推求出上、 下两个接触面相应结点的位移差 (相对位移) 就可以 表示出横缝单元的张开与滑移 ! !" " *+, - " " .+* 向量 (结点 # 、 。 %、 (、 ") 图% ( 1) 给出了接触单元法向的应力位移关系曲线 & ! (/) 式中: (结点 0 、 ; ! 为对应结点的相对位移向量; " *+, 为顶面结点的位移向量 $、 )、 /) " .+* 为底 面结点 的位 移 " "
自从美国 I7>:867 拱坝在 2$M2 年的强震中由于横 缝 张 开、 坝体应力发生调整而显示出良好的抗震 安全性能之后, 横缝接触非线性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许多学者在理论上对其非线性接触行为进行
[ 2] 了深入研究。如 H:N98;< 和 &799 提出以一 组 抗 压 强 度 无 限 大 而 抗 拉 强 度 为 零 的 二 维 双 节 点 非 线 性 弹 [ ] 簧模拟横缝开合; 应用三维非线性接触单元模拟坝体 OE;PE@ 等 ! 借鉴 Q::F67;、 QC7R:D@@8 等的研究成果, [ /] 通 过 大 型 振 动 台 动 力 模 型 试 验, 对非线性有 横缝, 并应用动态子结构法进行拱坝动力分析; 陈厚群等
超强地震作用下拱坝的损伤开裂分析
)(!!,!’ )>
9
9 @
%[%#
9
?
#A $ 8
? &(!’ )〈#* ;)P 〉@ ’〈 @ #* ;)P 〉]@
(+ !’ )
(2)
式中:#9 > *(, !!),即有效应力第 一 主 不 变 量;$8 > 9J8 " :" ,即 有 效 应 力 偏 量 第 二 主 不 变 量;#* ;)P 表 示 最 大
变量定义
! %[ # ! ,# " ]’ 文 献[&]给 出 了 单 轴 状 态 下 的 损 伤 演 化 方 程
(()
#$ !
%
# %
&(
!
# !
)"$ )
!
(#$)
式中:! %{!,"},当! %
!
时表示张拉,当 ! %
"
时表示受压;&( # )表示混凝土处于 !!
# !
状 态 时 的 应 力 ;% !
显著增大,如横缝开度最大由 40 J !88 增大到 .0 J /88,因此需要考虑采取坝体抗震加强措施。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01 引言
03 模型建立
目录
02 背景 04 参考内容
引言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高耐久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的混凝土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优势,UHPC在桥梁、高速公路、隧道、水利工程等 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超高性能混凝 土的损伤力学行为更为复杂,因此建立相应的损伤力学模型对于其工程应用具有 重要的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损伤力学模型及其在水利工程中 的应用。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 种重要材料。相比于传统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韧 性。因此,在桥梁、高速公路、隧道等结构中,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超高性能混凝土在结构中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 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高强度: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其强度远 远高于普通混凝土。
2、高耐久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抗冻融和耐久性,能够 有效地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高韧性: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地震 能量,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相关研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细粒、高强度和超密实为主要特征的混凝土。它的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均远高于传统混凝土。其出色的性能主要 归功于其独特的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
在UHPC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高强度水泥、细粒骨料、多种外加剂和硬化剂 等材料。同时,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工艺,使得UHPC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 从而提高了其耐久性和韧性。
基于无限元边界模型的高拱坝损伤开裂数值分析
量地基模型进行坝体的抗震分析是过于保守的。
关 键 词 :辐 射 阻 尼 ;有 限 元 — 无 限 元 ;无 质 量 地 基 ;拱 坝 ;抗 震 分 析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P319 文 献 标 志 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9.029
摘要:基于 ABAQUS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分别建立了考虑地基辐 射 阻 尼 效 应 的 有 限 元—无 限 元 耦 合 模
型 和 无 质 量 地 基 模 型 ,讨 论 高 拱 坝 在 设 计 地 震 作 用 下 采 用 两 种 地 基 模 型 得 到 的 应 力 、横 缝 开 度 、坝 顶 顺 河 向 位
1 计 算 模 型
本文同时建立了无限元边界模型和无质量地基模 型来模拟拱坝—地 基—库 水 系 统,并 考 虑 坝 体 材 料 非 线 性 、横 缝 非 线 性 和 地 基 辐 射 阻 尼 的 影 响 。
1.1 横 缝 模 拟
基于率相关损伤模型的混凝土高墩桥梁地震响应分析
凝 土结 构 的地 震 响 应 也 有一 定 的 影 响
, 但 由于
考 虑应 变率 效应 的本 构 模 型 的 复杂 性 , 通 常采 用 简
化 方 式来 考 虑应 变率 效 应 。例 如 , 我 国《 水 工 建 筑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6— 2 6
C e r v e r a 、 0 l i v e r 等 人 提 出 了与 P e r z y n a粘 塑性 本 构模
1 率相 关修 正 F a r i a - Ol i v e r损伤模 型
=0 西 ( 一r )≥ 0 ; 一 =0 一 一( r 一 一r 一 )≥ 一 0
、
=
一
( 9 )
1 . 1 总应 力表 达 式的修 正 根 据 连续损 伤 力学 理论 , 总应 力 定 义为 :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8 4 1 2 ( 2 0 1 7 ) 0 2  ̄0 3 6 — 0 5
D O I : 1 0 . 1 6 2 2 6 / j . i s s n . 1 0 0 2— 8 4 1 2 . 2 0 1 7 . 0 2 . 0 0 6
基 于 率相 关损 伤 模 型 的 混凝 土高 墩 桥 梁 地 震 响应 分 析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lue f nc e o f t he s t r a i n r a t e e fe c t o n t he s e i s mi c r e s p o n s e o f t h e br i dg e . The r e s ul t s i nd i c a t e t ha t t he i n lue f nc e o f t h e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
Vol.46No.1Jan.ꎬ2019㊀㊀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㊀㊀㊀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第46卷第1期2019年1月DOI:10 16030/j cnki.issn.1000 ̄3665.2019 01 08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蒋㊀树1ꎬ文宝萍2ꎬ蒋秀姿3ꎬ李瑞冬4ꎬ赵㊀成4(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ꎬ北京㊀100038ꎻ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ꎬ北京㊀100083ꎻ3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ꎬ湖南湘潭411105ꎻ4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ꎬ甘肃兰州㊀730050)摘要: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ꎬ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ꎮ基于流变理论ꎬ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㊁预测滑坡活动趋势ꎬ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ꎮ然而ꎬ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仅能反映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一㊁第二阶段ꎬ不能刻画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ꎮ本文基于滑带在滑坡中的作用以及滑带岩土剪切蠕变发展的累进性和非线性特征ꎬ借助损伤理论ꎬ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ꎬ构建了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ꎬ依据类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CVISC三维差分模型ꎬ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ꎬ并将改进的CVISC模型用于长期缓慢滑移㊁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数值模拟中ꎮ模拟结果显示ꎬ该模型不仅呈现了滑坡的加速蠕变特征ꎬ而且揭示的滑坡活动特征与其曾经出现的活动特征基本一致ꎬ从而证实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ꎮ关键词:低速滑坡ꎻ滑带土ꎻ加速蠕变ꎻ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中图分类号:P642 2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 ̄3665(2019)01 ̄0056 ̄08收稿日期:2018 ̄07 ̄07ꎻ修订日期:2018 ̄07 ̄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372305)第一作者:蒋树(1987 ̄)ꎬ男ꎬ博士后ꎬ从事地质灾害分析评价与防治研究ꎮE ̄mail:jiangshu_1987@qq.com通讯作者:文宝萍(1962 ̄)ꎬ女ꎬ博士生导师ꎬ教授ꎬ从事滑坡机理及预测和土体变形破坏理论研究ꎮE ̄mail:wenbp@cugb.edu.cnAnon ̄lineardamagerheologicalconstitutivemodelanditsapplicationtoagiantslow ̄movinglandslideJIANGShu1ꎬWENBaoping2ꎬJIANGXiuzi3ꎬLIRuidong4ꎬZHAOCheng4(1 PostdoctoralResearchStationꎬChinaThreeGorgesCorporationꎬBeijing㊀100038ꎬChinaꎻ2 SchoolofW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ꎬBeijing㊀100083ꎬChinaꎻ3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Mechanics/HunanKeyLaboratoryofGeomechanicsandEngineeringSafetyꎬXiangtanUniversityꎬXiangtanꎬHunan㊀411105ꎬChinaꎻ4 GansuInstituteofGeo ̄EnvironmentMonitoringꎬLanzhouꎬGansu㊀730050ꎬChina)Abstract:Generationofalandslideisatypicalagingprocessofrockandsoildeformation.Thereforeꎬitisabasicmethodandalsoadifficultproblemtobuildconstitutivemodelsthatreflectthedeformationprocessoflandslidesandfurthermoretousethemodelsforprediction.Howeverꎬmanyclassicalrheologicalmodelscanonlybeusedtodescribethefirstandsecondcreepingstagesandareunabletodescribethethirdacceleratedstage.Baseonthenon ̄linearandagingcharacteristicsoftheslipzonesoilduringtheshearcreepingdevelopmentandthedamagetheoryꎬthispaperattemptstoconstructanon ̄lineardamagerheologicalconstitutivemodelbycombininganon ̄lineardamagevisco ̄plasticelementwiththeCVISCrheologicalmodel第1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㊀㊀㊀ 57㊀ built ̄inFLAC3DꎬnamelythemodifiedCVISCmodel.ForimplementingthismodifiedCIVSCmodelin3Dnumericalsimulationsꎬits3Ddifferenceequationsaredeveloped.ThenumericalcodesforthedifferenceequationsareprogrammedfollowingtherolesoftheFLAC3D suserinterfaceprogram.ThismodelisappliedtosimulationoftheXieliupolandslideꎬwhichisalong ̄termslow ̄movinglandslidewithintermittentlyintensemovement.TheresultsshowthatthemodifiedCVISCmodelcandiscloseacceleratedcreepingofthelandslideꎬwhichisroughlyconsistentwiththemovementhistoryofthelandslide.ThisgivesanindicationofthevalidityofthemodifiedCVISCmodelbasedonnon ̄lineardamagetheory.Keywords:slow ̄movinglandslideꎻslipzonesoilꎻacceleratedcreepingꎻnon ̄lineardamagerheologicalconstitutivemodel㊀㊀滑坡是斜坡岩土经历一定时间累进性变形破坏的结果ꎮ因此滑坡岩土变形破坏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变特征ꎬ基于流变模型研究滑坡形成过程㊁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1-4]ꎮ当滑坡以低速缓慢形式滑移或复活时ꎬ滑坡岩土变形破坏的流变特征尤为显著[1ꎬ3ꎬ5-6]ꎮ岩土体流变本构模型构建有多种方式ꎬ包括基于试验数据拟合的经验模型[7]ꎬ基于流变力学的解析模型[8]和基于黏弹塑性元件的元件模型[9]等ꎮ其中ꎬ元件模型因其物理意义明确㊁简单直观ꎬ在国内外研究中应用最广ꎮ元件模型研究中ꎬ将岩土流变特性看作是弹性㊁塑性和黏滞性叠加的结果ꎬ认为虎克弹性体㊁圣维南塑性体和牛顿黏性体三个基本元件能够表征岩土的弹性㊁塑性和黏滞性状ꎬ通过将三个三基本元件按不同方式进行组合ꎬ实现对岩土体各种流变行为的拟合及预测[10-11]ꎮ由于虎克弹性体和牛顿黏性体反映应力-应变速率的线性关系ꎬ所以这类元件的线性关系组合不能描述具有典型非线性特性的岩土蠕变破坏ꎮ于是ꎬ许多学者尝试将这些元件进行非线性组合建立反映岩土蠕变破坏性状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ꎮ邓荣贵等[12]提出了应力与蠕变加速度成正比的非牛顿流体粘滞阻尼元件ꎬ将其与传统模型结合ꎬ实现对岩石加速蠕变的刻画ꎮ曹树刚等[13]用非牛顿黏滞体替代西原模型中与塑性体并联的牛顿黏滞体ꎬ提出了能够描述岩石蠕变三阶段的改进西原模型ꎮ然而ꎬ岩土变形破坏过程是内部微破裂逐渐积累过程ꎬ这些模型不能体现对岩土蠕变本质的刻画ꎮ损伤力学出现后ꎬ基于损伤力学原理构建能够反映岩土时效变形过程中损伤积累㊁裂纹扩展特征的流变本构模型成为流变力学研究的热点[14]ꎮ朱维申等[15]将周维垣等[16]针对节理岩体提出的损伤断裂模型与西原流变模型结合ꎬ研究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ꎮ肖洪天等[17]基于三峡船闸花岗岩的裂纹扩展试验ꎬ提出了裂纹流变扩展计算公式ꎬ以此为基础ꎬ建立了裂隙岩体损伤流变力学模型ꎮ周峙等[18]基于巴东组泥质粉砂岩的室内三轴试验ꎬ从Mohr ̄Coulomb准则出发建立了粉砂岩变形破裂全过程的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ꎮ然而ꎬ这些模型仅适合于裂隙岩质边坡的流变特征分析ꎮ目前针对滑坡岩土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在国内外研究尚较少涉及ꎮFLAC3D(FastLagrangianAnalysisofContinuain3Dimensions)是由美国Itasca公司开发的㊁基于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算法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19]ꎬ内置Mohr ̄Coulomb㊁Drucker ̄Prager等25种弹塑性本构模型和CVISC㊁Burger等8种流变模型ꎮItasca公司在FLAC3D中提供了用户接口和所有本构模型的源代码ꎬ方便用户对软件内置本构模型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ꎮCVISC流变模型是由Burger流变模型与Mohr ̄Coulomb塑性模型组合而成的元件模型ꎬ可以描述剪切状态下岩土流变特征ꎬ尤为适合模拟以剪切破坏为主的滑坡岩土蠕变行为ꎮ但是ꎬ该模型为基础元件的线性组合模型ꎬ只能描述滑坡岩土的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ꎬ不能刻画滑坡岩土的加速蠕变ꎮ若以CVISC模型为基础ꎬ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对其进行改进ꎬ建立描述滑坡岩土蠕变三阶段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ꎻ依照FLAC3D的代码规则ꎬ对改进模型进行二次开发ꎬ便可实现对滑坡岩土蠕变破坏全过程的数值模拟ꎮ滑带是滑坡的控制单元ꎬ滑带蠕变特性控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ꎮ本文以具有长期缓慢活动㊁并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特征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为例ꎬ针对该滑坡滑带土的流变特征ꎬ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ꎬ构建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ꎬ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对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ꎮ通过对比改进前后CVISC模型对泄流坡滑坡的数值模拟结果ꎬ验证模型的有效性ꎮ58㊀ 蒋㊀树ꎬ等: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2019年1㊀滑带土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1 1㊀损伤变量与非线性黏塑性元件大量研究证实ꎬ当应力水平高于长期强度时ꎬ岩土体将发生加速蠕变破坏[20-22]ꎮ加速蠕变破坏的实质是岩土内部损伤量变到质变的外在表现ꎮ这一过程可用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进行描述ꎮ依照损伤力学理论ꎬ岩土破坏的有效应力可定义为:σ=σ1-D(1)D=1-exp(-(t-t∗)n)tȡt∗0t<t∗{(2)式中:D 岩土内部与黏性变形相关的损伤变量ꎻσ 应力ꎻt 流变时间ꎻn 与应变速率有关的常数ꎬ可通过拟合试验数据来确定ꎻt∗ 岩土进入非线性加速流变的起始时刻ꎮt<t∗时ꎬ岩土处于稳态流变阶段ꎬ此时损伤变量D趋于0ꎻtȡt∗时ꎬ岩土变形进入非线性加速流变阶段ꎬ此时损伤变量D随时间t增长而趋于1[23-24]ꎮ将含有损伤变量的黏性变形用非线性损伤牛顿体进行刻画ꎮ非线性损伤牛顿体与圣维南体并联ꎬ形成一个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ꎮ将这一元件与CVISC流变模型串联ꎬ可得到能反映蠕变三阶段㊁改进的CVISC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ꎮ当应力小于长期强度时ꎬ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不起作用ꎬ模型退化为CVISC模型ꎬ可描述衰减和稳定蠕变两个阶段ꎻ当应力大于长期强度时ꎬ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则反映加速蠕变阶段应变随时间的变化关系ꎮ一维应力状态下ꎬ改进的CVISC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如图1所示ꎮ图1㊀改进CVISC非线性流变模型示意图Fig.1㊀ModifiedCVISCnon ̄linearrheologicalmodel其中ꎬ模型第四部分为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ꎬ其余同CVISC模型ꎮ当加载应力σ<σɕ时ꎬ模型退化为CVISC模型ꎻ当加载应力σȡσɕ㊁tɤt∗时ꎬ模型中非线性损伤变量不起作用ꎮ根据叠加原理ꎬ一维蠕变方程为:ε=σEM+σηMt+σEK1-exp-EKηKtæèçöø÷[]+εP+σ-σɕηRt(3)式中:EMꎬηM Maxwell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ꎻEKꎬηM Kelvin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ꎻεꎬεP 应变和塑性应变ꎻσɕ 长期强度ꎻηR 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黏度ꎻ其余符号同前ꎮ当加载应力σ>σɕꎬt>t∗时ꎬ模型各部分及损伤变量均起作用ꎬ则一维蠕变方程为:ε=σEM+σηMt+σEK1-exp-EKηKtæèçöø÷[]+εP+σ-σɕηRexp[(t-t∗)n]t(4)1 2㊀三维模型的差分形式及其在FLAC3D中的嵌入要实现将改进的CVISC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应用于FLAC3Dꎬ需将改进的CVISC一维模型扩展成三维模型的差分形式ꎮ遵循Perzyna[8]提出的类比原理ꎬ可进行模型扩展ꎮσ<σɕ时ꎬ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不起作用ꎬ模型退化为CVISC模型ꎬ其三维差分本构方程已由相关文献给出[25]ꎮ在此ꎬ仅讨论σ>σɕ时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发挥作用的情形ꎮ此时ꎬ三维状态下总应变偏张量可写为:eij=(eM)ij+(eK)ij+(eP)ij+(eR)ij(5)式中:eij 应变总偏张量ꎬ下标M㊁K㊁P㊁R分别代表Maxwell体㊁Kelvin体㊁Mohr ̄Coulomb体和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的应变偏张量ꎮMaxwell体三维状态下的偏应力-应变关系为:(eM)ij=Sij2GM+Sij2ηM(6)式中:Sij 应力偏张量ꎻGMꎬηM Maxwell体的剪切模量和黏滞系数ꎮ类似地ꎬ可得Kelvin体的偏应力-应变关系为:Sij=2ηK(eK)ij+2GK(eK)ij(7)式中:GKꎬηK Kelvin体的剪切模量和黏滞系数ꎮ对于塑性元件:(eP)ij=λ∗∂g∂σij-13(eP)volδij(eP)vol=λ∗∂g∂σ11+∂g∂σ22+∂g∂σ33[](8)第1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㊀㊀㊀ 59㊀式中:(eP)ij 塑性偏应变率ꎻ(eP)vol 塑性体的体积应变率偏量ꎻδij Kronecker符号ꎻg 服从Mohr ̄Coulomb屈服准则的塑性势函数ꎻλ∗ 仅在塑性流状态为非零参数ꎬ其值由塑性屈服条件所确定ꎮ对于非线性损伤黏塑性体部分ꎬ当应力大于长期强度时ꎬ应变由非线性黏壶承担ꎬ有:(eR)ij=Sij-σɕηR(1-D)(9)式中:(eR)ij 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的应变速率偏量ꎮ对模型整体有:σ0=K(evol-(eP)vol)(10)式中:̇σ0 应力球张量变化率ꎻK 体积模量ꎻevol 体积应变率偏量ꎮ将式(5)~(7)㊁(9)㊁(10)写为增量形式ꎬ联立即可得改进CVISC模型的三维差分形式:(SN)ij=1aΔeij-Δ(eP)ij+b(SO)ij+σɕΔtηR(1-D)-BA-1()(eKꎬO)ijéëêêêùûúúú(11)a=12GM+Δt41ηM+1AηK+2ηR(1-D)()b=12GM-Δt41ηM+1AηK+2ηR(1-D)()(12)A=1+GKΔt2ηKB=1-GKΔt2ηK(13)式中:(SN)ijꎬ(SO)ij 新㊁旧应力偏张量ꎻΔeijꎬΔ(eP)ijꎬΔt 应变总偏张量㊁Morh ̄Coulomb体应变偏张量以及时间的增量形式ꎻ(eKꎬO)ij Kelvin体应变偏张量的老值ꎮ同理ꎬ式(10)球应力的差分形式为:(σN)0=(σO)0+K(Δevol-Δ(eP)vol)(14)式中:(σN)0ꎬ(σO)0 应力球张量变化率的新老值ꎻΔevolꎬΔ(eP)vol 体积应变率偏量㊁塑性体体积应变率偏量的增量形式ꎮ模型中塑性流动法则采用不相关联的M ̄C流动法则ꎬ当屈服函数f<0时ꎬ需根据塑性应变增量更新应力ꎮ(SN)i=(S^N)i-1aΔ(eP)i(σN)0=(^σN)0-KΔ(eP)vol(15)式中:(S^N)iꎬ(^σN)0 通过式(11)和式(14)计算的仅考虑黏弹性变形的新应力偏量和应力值ꎻ(SN)iꎬ(σN)0 考虑塑性部分的新偏应力值和应力值ꎮ将推导得到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三维差分形式㊁应力更新及修正公式ꎬ利用FLAC3D软件提供的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程序接口ꎬ采用C++语言在Visualstudio2005平台上对CVISC模型源代码进行修改ꎮ修改数据项包括:初始化材料参数和关键求解函数ꎬ每一时步均调用一次求解函数ꎬ通过重载函数ꎬ根据子单元状态进行塑性判断与修正ꎬ并计算得到新的应力值ꎬ进而求得不平衡力㊁节点速率和节点位移ꎮ程序文件编写完成后ꎬ将自定义本构模型代码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ꎬ在FLAC3D软件中调用该文件即可应用自定义本构模型ꎮ2㊀模型应用与验证泄流坡滑坡是我国著名的巨型低速滑坡ꎬ其活动特征具有典型的流变特性ꎬ因此将改进CVISC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应用于该滑坡ꎬ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ꎮ2 1㊀泄流坡滑坡概况泄流坡滑坡位于甘肃省舟曲县白龙江下游约5km处ꎬ发育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光盖山 迭山蠕滑断裂带内[26]ꎮ滑坡南侧边界直接受蠕滑型活动断层控制ꎬ断层走滑速率和挤压速率分别为1 4mm/a㊁3 7mm/a[27]ꎮ滑坡平面上呈长舌状ꎬ纵长约2 6kmꎬ平均宽度约550mꎬ滑坡体积约7150ˑ104m3ꎮ滑体物质主要为黄土状土以及灰岩㊁炭质千枚岩强风化碎石土ꎬ滑带物质为炭质板岩㊁千枚岩泥化后的黏性土(图2)ꎮ泄流坡滑坡活动历史近百年ꎬ1961年9月舟曲小型地震后和1981年4月9日暴雨后的2次剧烈活动ꎬ均堵断白龙江ꎮ该滑坡活动在时间上具有长期低速滑移㊁伴随间歇性强烈活动的特点ꎬ空间上具有分级分块特征[28]ꎮ2 2㊀滑带土流变特征该滑坡的长期活动特性ꎬ表明其滑带强度已降至残余状态ꎬ因而其缓慢持续活动特征受残余状态下滑带土的流变行为控制[29]ꎮ蒋秀姿[30]对泄流坡滑坡滑带土残余状态下的蠕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ꎬ发现当剪应力小于残余强度时ꎬ剪应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减速60㊀ 蒋㊀树ꎬ等: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2019年图2㊀泄流坡滑坡简化剖面图Fig.2㊀CrosssectionofthenumericalmodeloftheXiliupolandslide增长后趋于定值ꎬ表现为衰减蠕变特征ꎻ当剪应力大于残余强度时ꎬ剪应变经过减速蠕变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ꎬ直至蠕变破坏ꎮ据此ꎬ滑带土中微裂隙在加速蠕变过程中形成㊁并不断扩展ꎬ损伤积累直至蠕变破坏ꎮ因此ꎬ该滑坡滑带土在残余状态下的蠕变行为具有非线性损伤流变性质ꎮ2 3㊀改进CVISC模型的计算参数获取尽管遵循相同本构模型的滑坡具有相似的活动模式ꎬ但是模型参数刻画着各个滑坡间行为的差异ꎮ如前所述ꎬ滑带蠕变行为控制低速滑坡的活动特征ꎮ基于此ꎬ依据泄流坡滑带在残余状态下的蠕变曲线ꎬ拟合该滑坡的改进CVISC模型ꎬ从而获取模型计算参数ꎮ对于应力水平低于或超过残余强度的改进CVISC模型ꎬ分别采用未进入和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曲线分别拟合ꎮ图3为不同颗粒级配下泄流坡滑带土试样的典型蠕变曲线与拟合的改进CVISC模型蠕变曲线ꎮ从图3可以看出ꎬ不同应力水平下改进的CVISC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良好ꎬ由此获取的滑带模型计算参数列于表1ꎮ图3㊀正应力400kPa时不同角砾含量的泄流坡滑带土蠕变曲线拟合Fig.3㊀FittingofthecreepcurvesoftheXieliuposlipzonesoilwithdifferentgravelcontentunderthenormalstressof400kPa2 4㊀基于改进前后CVISC流变模型的滑坡活动过程模拟1960年2月3日舟曲5 25级地震促使滑坡变形加剧ꎬ1961年9月泄流坡滑坡中后部发生大规模快速活动[31]ꎮ为验证改进CVISC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的有效性ꎬ基于改进前后的CVISC流变模型ꎬ对泄流坡滑坡进行地震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拟ꎮ采用拟静力法模拟地震工况ꎬ舟曲地处地震烈度Ⅷ度区ꎬ取对应的水平峰值加速度0 25gꎮ滑坡三维模型依据实测工程地质图和勘探资料建立(图4)ꎮ在断层位置设置界面单元ꎬ断层上盘设定速率边界条件ꎬ模拟断层作用ꎮ在地表设置8个计算第1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㊀㊀㊀ 61㊀监测点JC1 ̄JC8(图4)ꎮ图4㊀泄流坡滑坡三维数值模型及计算监测点Fig.4㊀3DnumericalmodeloftheXieliupolandslideandthelocationofmonitoringpoints岩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均来源于室内试验测定ꎬ滑带流变力学参数通过前述改进CVISC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获得ꎬ每条曲线都可拟合出1组流变参数ꎬ得到流变参数随角砾含量变化的关系ꎬ再将滑带土实际角砾含量13 75%代入关系式中来确定初始流变参数ꎮ黄土状土以及风化碎石土层的流变力学参数则依据经验值和滑带土的流变参数初步确定ꎮ运行模型后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初始流变参数调参ꎬ最终确定符合实际条件的参数如表1所示ꎮ基于改进前后CVISC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均显示ꎬ施加地震荷载前ꎬ各监测点活动速率恒定ꎬ滑坡整体处于稳定蠕变状态(图5)ꎮ施加地震荷载后ꎬ基于CVISC流变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ꎬ各监测点的位移速率短期增加后ꎬ很快趋于恒定ꎬ表明地震作用造成滑坡活动速率加快ꎬ但并未出现加速蠕变ꎬ这与滑坡活动历史不符(图5)ꎮ基于改进的非线性损伤CVISC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ꎬ滑坡中下部3个监测点JC2㊁JC3和JC4的位移速率增大一定幅度后趋于匀速发展ꎬ而坡脚处JC1点和中上部JC5㊁JC6和JC7点的位移速率经过前期缓慢增加后ꎬ呈现急剧增长趋势ꎬ量值达施加地震荷载前的2~3倍ꎬ反映滑坡中上部和坡脚处出现了局部大规模加速蠕变破坏特征ꎬ这与滑坡曾出现大规模分块滑移的历史基本一致ꎮ如此ꎬ证实了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ꎮ表1㊀泄流坡滑坡流变计算参数Table1㊀GeomechanicalparametersoftheXieliupolandslidematerials材料类型天然密度/(kg m-3)内聚力/kPa内摩擦角/(ʎ)体积模量/MPaK切变模量/kPaK黏度/(kPa d)M切变模量/kPaM黏度/(kPa d)R黏度/(kPa d)流变指数长期强度/kPa黄土状土1720102183 33844000337918061209120风化碎石18002027 594 4767250029791605300970滑带170081533 37 12510 39 1790 635740河流1000002000-------炭质板岩212025318800-------灰岩260067204222600-------图5㊀地震工况下计算监测点速率-时步关系曲线Fig.5㊀Velocitycurvesofthemonitoringpointsundertheseismiccondition3㊀结论(1)基于岩土蠕变破坏非线性特质和内部破坏不断积累特征ꎬ采用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流变本构模型ꎬ较传统流变模型对岩土蠕变实质的刻画更为合理ꎮ通过引入损伤变量ꎬ将含有损伤变量的牛顿体与圣维南体并联ꎬ可以实现对岩土非线性损伤流变特性的刻画ꎮ62㊀ 蒋㊀树ꎬ等: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2019年(2)FLAC3D内置的CVISC线性流变模型不能模拟岩土加速蠕变ꎬ串联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后ꎬ改进的CVISC模型能够模拟应力大于长期强度时的岩土加速蠕变ꎮ借助FLAC3D的开放接口ꎬ可以实现二次开发ꎮ(3)甘肃泄流坡滑坡滑带土在残余状态下的蠕变特征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特性ꎮ通过对滑带残余状态下蠕变曲线的拟合ꎬ可获取改进CVISC模型的计算参数ꎮ基于改进CVISC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滑坡实际基本一致ꎬ证实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ꎮ参考文献:[1]㊀ANGELIMGꎬGASPARETTOPꎬMENOTTIRMꎬetal.Avisco ̄plasticmodelforslopeanalysisappliedtoamudslideinCortinad'AmpezzoꎬItaly[J].Quarterly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andHydrogeologyꎬ1996ꎬ29(3):233-240.[2]㊀韩爱果ꎬ聂德新ꎬ任光明ꎬ等.大型滑坡滑带土剪切流变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ꎬ2001ꎬ9(4):345-348.[HANAGꎬNIEDXꎬRENGMꎬetal.Studyonshearrheologicalbehaviorsofsoilinslipzoneofalargescalelandslide[J].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ꎬ2011ꎬ9(4):345-348 (inChinese)][3]㊀MALETJPꎬMAQUAIREOꎬLOCATJꎬetal.Assessingdebrisflowhazardsassociatedwithslowmovinglandslides:methodologyandnumericalanalyses[J].Landslidesꎬ2004ꎬ1(1):83-90. [4]㊀王志俭ꎬ殷坤龙ꎬ简文星ꎬ等.三峡库区万州红层砂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08ꎬ27(4):840-847.[WANGZJꎬYINKLꎬJIANWXꎬetal.ExperimentalstudyofrheologicalbehaviorsofWanzhouredsandstoneinThreeGorgesReservoirarea[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ꎬ2008ꎬ27(4):840-847.(inChinese)][5]㊀汪斌ꎬ朱杰兵ꎬ唐辉明ꎬ等.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ꎬ2008ꎬ25(1):49-52.[WANGBꎬZHUJBꎬTANGHMꎬetal.StudyoncreepbehaviorofslipbandsoilofHuangtupolandslide[J].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ꎬ2008ꎬ25(1):49-52(inChinese)][6]㊀齐亚静ꎬ姜清辉ꎬ王志俭ꎬ等.改进西原模型的三维蠕变本构方程及其参数辨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12ꎬ31(2):347-355.[QIYJꎬJIANGQHꎬWANGZJꎬetal.3DcreepconstitutiveequationofmodifiedNishiharamodelanditsparametersidentification[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ꎬ2012ꎬ31(2):347-355.(inChinese)][7]㊀TAVENASFꎬLEROUEILSꎬROCHELLEPLꎬetal.Creepbehaviourofanundisturbedlightlyoverconsolidatedclay[J].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ꎬ1978ꎬ15(3):402-423.[8]㊀PERZYNAP.FundamentalProblemsinViscoplasticity[J].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ꎬ1966ꎬ9:243-377.[9]㊀BOUKHAROVGNꎬCHANDAMWꎬBOUKHAROVNG.Thethreeprocessesofbrittlecrystallinerockcreep[J].InternationalJournalofRockMechanics&MiningSciences&GeomechanicsAbstractsꎬ1995ꎬ32(4):325-335.[10]㊀张奇华ꎬ彭光忠.链子崖危岩体软弱夹层的蠕变性质研究[J].岩土力学ꎬ1997ꎬ18(1):60-64.[ZHANGQHꎬPENGGZ.ResearchoncreepbehavioroftheweekintercalatedbedinthedangerousrockbodyofLianziCliff[J].RockandSoilMechanicsꎬ1997ꎬ18(1):60-64 (inChinese)] [11]㊀严绍军ꎬ项伟ꎬ唐辉明ꎬ等.大岩淌滑坡滑带土蠕变性质研究[J].岩土力学ꎬ2008ꎬ29(1):58-62.[YANSJꎬXIANGWꎬTANGHMꎬetal.ResearchoncreepbehaviorofslipbandsoilofDayangtanglandslide[J].RockandSoilMechanicsꎬ2008ꎬ29(1):58-62 (inChinese)][12]㊀邓荣贵ꎬ周德培ꎬ张倬元ꎬ等.一种新的岩石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01ꎬ20(6):780-784.[DENGRGꎬZHOUDPꎬZHANGZYꎬetal.Anewrheologicalmodelforrocks[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ꎬ2001ꎬ20(6):780-784 (inChinese)][13]㊀曹树刚ꎬ边金ꎬ李鹏.岩石蠕变本构关系及改进的西原正夫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02ꎬ21(5):632-634.[CAOSGꎬBIANJꎬLIP.Rheologicconstitutiverelationshipofrocksandamodifiedmodel[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ꎬ2002ꎬ21(5):632-634 (inChinese)][14]㊀丁秀丽.岩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模型参数辨识[D].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ꎬ2005.[DINGXL.Experimentalstudyonrockmassrheologicalpropertiesandidentificationfortheconstitutivemodelandparameters[D].Wuhan:InstituteofRockandSoilMechanicsꎬ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2005 (inChinese)] [15]㊀朱维申ꎬ邱祥波ꎬ李术才ꎬ等.损伤流变模型在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初步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1997ꎬ16(5):431-436.[ZHUW第1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㊀㊀㊀ 63㊀SꎬQIUXBꎬLISCꎬetal.PreliminarystabilityanalysisofhighslopeoftheThreeGorgesshiplockbydamage ̄rehologymodel[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ꎬ1997ꎬ16(5):431-436 (inChinese)][16]㊀周维垣ꎬ杨延毅.节理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及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1991ꎬ9(1):43-54.[ZHOUWYꎬYANGYY.Adamagefracturemechanicsmodelforjointedrockmassesanditsverification[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ꎬ1991ꎬ9(1):43-54 (inChinese)][17]㊀肖洪天ꎬ周维垣ꎬ杨若琼.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流变损伤稳定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ꎬ2000ꎬ33(6):94-98.[XIAOHTꎬZHOUWYꎬYANGRQ.Anewmodelofrheologicaldamageforslopestabilityanalysis[J].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ꎬ2000ꎬ33(6):94-98 (inChinese)][18]㊀周峙ꎬ张家铭ꎬ刘宇航ꎬ等.巴东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损伤特性三轴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ꎬ2012ꎬ39(2):56-60.[ZHOUZꎬZHANGJMꎬLIUYHꎬetal.AtriaxialtestingstudyofthedamagecharacteristicsofpurpleargillaceoussiltstoneoftheBadongformation[J].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ꎬ2012ꎬ39(2):56-60 (inChinese)] [19]㊀陈新泽ꎬ唐辉明ꎬ杨有成ꎬ等.基于FLAC3D强度折减法滑坡三维稳定性研究 以三峡库区白果树古滑坡群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ꎬ2008ꎬ35(2):24-29.[CHENXZꎬTANGHMꎬYANGYCꎬetal.3DanalysisoflandslidestabilitybasedonstrengthreductionFLAC3D:takingBaiguoshupaleo ̄landslidegroupintheThreeGorgesReservoirareaasexample[J].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ꎬ2008ꎬ35(2):24-29 (inChinese)][20]㊀维亚洛夫.土力学的流变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87.[ССВялов.RheologicTheoryofSoilMechanics[M].Beijing:SciencePressꎬ1987 (inChinese)][21]㊀孙钧.岩土材料流变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1999:32-33.[SUNJ.Rheologyofrockandsoilmaterialanditsapplicationinengineering[M].Beijing:ChinaArchitecturalIndustryPressꎬ1999:32-33 (inChinese)] [22]㊀蒋秀姿ꎬ文宝萍.缓慢复活型滑坡滑带土的蠕变性质与特征强度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ꎬ2015ꎬ36(2):495-501.[JIANGXZꎬWENBP.Creepbehaviorofslipzoneofreactivatedslow ̄movinglandslideanditscharacteristicstrength[J].RockandSoilMechanicsꎬ2015ꎬ36(2):495-501 (inChinese)][23]㊀沈为.损伤力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ꎬ1995:56-58.[SHENW.DamageMechanics[M].Wuhan: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ꎬ1995:56-58 (inChinese)] [24]㊀宋勇军.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ꎬ2013.[SONGYJ.Studyonrheologicalmechanicalpropertiesandmodelsofcarbonaceousslateunderdryandsaturatedstates[D].Xi an:Chang anUniversityꎬ2013 (inChinese)][25]㊀ITASCAFD.FastLagrangianAnalysisofContinuain3 ̄Dimensionsꎬversion3 0ꎬmanual[M].ItascaꎬMinnesotaꎬ1997.[26]㊀蒋树ꎬ文宝萍ꎬ赵成ꎬ等.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活动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13ꎬ24(3):1-7.[JIANGSꎬWENBPꎬZHAOCꎬetal.CreepmechanismanalysisofxieliupolandslideinZhouqucountyofGansuprovince[J].TheChineseJournalofGeologicalHazardandControlꎬ2013ꎬ24(3):1-7 (inChinese)] [27]㊀陈长云ꎬ任金卫ꎬ孟国杰ꎬ等.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分析[J].地形变测量与地球动力学ꎬ2012ꎬ32(3):27-30.[CHENCYꎬRENJWꎬMENGGJꎬetal.AnalysisofmodernactivityofmajorfaultsinnortheastmarginofBaryan ̄Harblock[J].JournalofGeodesyandGeodynamicsꎬ2012ꎬ32(3):27-30 (inChinese)][28]㊀JIANGSꎬWENBPꎬZHAOCꎬetal.Kinematicsofagiantslow ̄movinglandslideinNorthwestChina:ConstraintsfromhighresolutionremotesensingimageryandGPSmonitoring[J].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ꎬ2016ꎬ123:34-46.[29]㊀WENBPꎬJIANGXZ.Effectofgravelcontentoncreepbehaviorofclayeysoilatresidualstate:implicationforitsroleinslow ̄movinglandslides[J].Landslidesꎬ2016ꎬ14(2):559-576.[30]㊀蒋秀姿.巨型低速滑坡滑带土蠕变行为与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ꎬ2015.[JIANGXZ.Researchoncreepbehaviorandnonlinearrheologyconstitutivemodelofgiantslow ̄movinglandslides slipzone[D].Beij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ꎬ2015 (inChinese)][31]㊀吴玮江ꎬ王念秦.甘肃滑坡灾害[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ꎬ2006:63-72.[WUWJꎬWANGNQ.Gansulandslidedisaster[M].Lanzhou:LanzhouUniversityPressꎬ2006:63-72 (inChinese)]编辑:张明霞。
基于分布式应变模态残差统计趋势的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策略
d e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 b a s e d o n d i s t r i b u t e d s t r a i n r e s p o n s e s b e c o me s a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u r g e n t s t u d y i s s u e .S o a d a ma g e i n d e x b a s e d o n d i s t ibu r t e d s t r a i n mo d a l d i f f e r e nc e wa s p r o p o s e d ir f s t l y,a n d n u me ic r a l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wa s p e r f o r me d f o r a l o n g s pa n c a b l e — s t a y e d b id r g e u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e s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l l k i n d s o f r a n do m d i s t u r ba n c e s a p pe a in r g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d a ma g e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The n,t h e r e p e a t e d i de n t i i f c a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a d o p t e d or f s t r uc t u r e s i n t h e s a me h e a l t h s t a t u s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e n v i r o n me n t s,a nd a d a ma g e d e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b a s e d o n s t r a i n mo d a l r e s i du a l t r e n d wa s de v e l o p e d b y us i n g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r e n d a n a l y s i s a n d a s s u r a n c e c it r e r i a o f p r o b a b i l i t y.Fi n a l l y,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a t t h e p r o p o s e d s t r a t e g y c a n r e d u c e t he i mp a c t o f a l l r a n d o m d i s t ur b a nc e s a n d t h e mi n o r d a ma g e s o e c u  ̄e d i n t he g i r d e r o f t h e b id r g e c a n b e a c c u r a t e l y i d e n t i ie f d;i t o v e r c o me s ma n y s h o r t c o mi n g s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mo d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拱坝裂缝损伤识别
奇异 性信 号是 指 信号本 身 或者是 信 号 的某 阶导 数在某 一 时刻存 在 突 变信 号 , 突变 点 通 常 被 称 为 奇 异点 , 过利 用小 波变 换对 信号 空 间局部 化 的性 质 , 通 将 信 号 中的奇 异部 分 提取 出来 , 以便 确定 损伤 位 置 。
j ’
d< 叫∞
n [ )×0 ( ) ( 。 ]
(0 1)
㈩=
( )
∈ ≠ 0
() 2
由上式 可 知 , 信号进 行小 波变换 而后 求导 , 对 与
用小波函数 的一 阶导数度信号进行小波变换等价。 其 中 , ( t 与 ( ) 过 0 t 平 滑后 的导数 成 a,) t通 ()
本 文将 基 于高拱 坝坝体 的变 形应 用小波 分析 对
频率 发生 变 化 ;ady和 Bsa 出 了应 用 于 识 别 Pne i s提 w
损伤 出现 和 损伤位 置 的柔度 矩 阵 ¨ 。C ac 2 J hne等人 以 应用有 限元数 据训 练 神 经 网络 为 基 础 , 悬 臂 梁 进 对 行 了损 伤检 测研 究 _ ;0世 纪 9 32 O年 代 以来 , 波 分 小
H N D n , I G D —un U o g i , H N eg A og J eqa ,C I n—a Z A G H n N Y j n
(inIv t ao n J i nei tnad l sg i Istto a rCne ac n yr oe,Caghn in102 ,C i ) ntu W e osr nya H d pw r hncu ,J i 30 1 hn i ef t v d o l a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
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及其在FLAC3D中实现蒋树;文宝萍;蒋秀姿;李瑞冬;赵成【摘要】滑坡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岩土变形破坏时效过程,低速滑坡时效过程尤为显著.基于流变理论,建立反映滑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的本构模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基本途径和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多数流变模型仅能反映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一、第二阶段,不能刻画滑坡岩土蠕变的第三阶段(加速蠕变阶段).本文基于滑带在滑坡中的作用以及滑带岩土剪切蠕变发展的累进性和非线性特征,借助损伤理论,在FLAC3D内置的CVISC流变本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损伤黏塑性元件,构建了可描述滑坡加速蠕变过程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依据类比原理建立了改进的CVISC三维差分模型,通过FLAC3D开放的用户接口实现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将改进的CVISC模型用于长期缓慢滑移、伴随间歇性剧烈活动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数值模拟中.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呈现了滑坡的加速蠕变特征,而且揭示的滑坡活动特征与其曾经出现的活动特征基本一致,从而证实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改进CVISC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低速滑坡;滑带土;加速蠕变;非线性损伤流变本构模型【作者】蒋树;文宝萍;蒋秀姿;李瑞冬;赵成【作者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3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105;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滑坡是斜坡岩土经历一定时间累进性变形破坏的结果。
因此滑坡岩土变形破坏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变特征,基于流变模型研究滑坡形成过程、预测滑坡活动趋势一直是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1-4]。
高拱坝横缝间布设SMA耗能棒材的减震分析与研究
( a ) 坝体 -地基系统有限元网格; ( b ) 拱坝竖向剖面的钢筋分布 Fig. 3 FEM model of high arch dam ( a ) FEM model of dam-foundation system ; ( b )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on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arch dam
(1)
F min 相对应于滞回曲线的最大输出位移 δ max 、 W D 是每个循环的能量损失 。 式中输出阻尼力 F max 、 δ min , 该模型为拉伸型耗能阻尼器, 布置于拱坝横缝间, 通过接头与拱坝横缝两端的锚固钢筋相连 。
2
计算模型和工况
某双曲拱坝, 最大坝高 250m , 拱冠梁顶厚 10m , 底厚 45m , 共模拟 7 条等间距横缝, 其有限元网格剖分图如图
SMA restrainer bars across contraction joints of high arch dams to resist earthquakes
SUN Wanquan , LV Aizhong (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 Beijing 102206 )
98
水
力
发
电
学
报
2011 年
中钢筋的 0. 356 倍 。 SMA 棒材的两端与锚固钢筋用接头连接 。 计 弹簧单元的刚度参数如上 算中用弹簧单元 COMBIN14 进 行 模 拟,
非线性剪胀模型土石坝变形计算适用性评价
非线性剪胀模型土石坝变形计算适用性评价
王克;汤洪洁;王睿;张建民
【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学报》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以有限元方法为代表的高土石坝变形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极大依赖于本构模型对坝料应力应变关系描述的准确性。
本文在邓肯-张EB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分析坝体变形的考虑剪胀的实用性非线性模型(EB-Dilatancy模型,简称为EBD 模型)。
基于阿尔塔什面板砂砾石坝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设计了3个反演方案,获得最优的EB模型和EBD模型参数。
采用最优参数模拟常规三轴试验,并与实际物理试验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坝体变形方面,传统的EB模型难以同时准确模拟堆石坝的沉降和水平变形分布,而EBD模型则能够在维持沉降分布模拟精度的基础上提高水平变形的计算精度;EB模型无法实现在合理模拟大坝变形的前提下有效模拟材料单元应力-应变响应,相比之下EBD模型可以同时实现大坝变形和材料单元力学行为的良好模拟。
【总页数】11页(P99-109)
【作者】王克;汤洪洁;王睿;张建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清华大学水利部水圈科学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1.1
【相关文献】
1.剪缩型土的剪胀性大数据特征与计算模型
2.基于非线性剪胀模型的高面板堆石坝变形分析
3.土的变形非线性与剪缩剪胀性新认识
4.基于非线性剪胀模型的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5.一种粗粒土非线性剪胀模型的扩展及其验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拱坝横缝非线性动力响应的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
拱坝横缝非线性动力响应的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
盛志刚;张楚汉;王光纶;金峰
【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学报》
【年(卷),期】2003()1
【摘要】本文采用脆性材料 (重晶石膨润土混合料 )制作的拱坝模型来研究拱坝横缝的非线性动力响应。
通过振动台输入谐波和地震波对模型拱坝进行动力试验 ,并运用拱坝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ADAP - 88来进行计算比较 ,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 ,揭示了带横缝拱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规律。
此外。
【总页数】10页(P34-43)
【关键词】水工结构;地震反应;模型试验;拱坝;横缝
【作者】盛志刚;张楚汉;王光纶;金峰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2.4
【相关文献】
1.基于两类横缝接触模型的拱坝非线性动力响应研究 [J], 龙渝川;周元德;张楚汉
2.带横缝预应力拱坝振动台模型试验与计算分析 [J], 盛志刚;徐艳杰;刘海笑
3.考虑横缝非线性对沙牌拱坝动力响应的影响 [J], 戚翔宇;赵兰浩;王锦锋
4.带横缝高混凝土拱坝动力模型试验研究 [J], 杨迅; 朱彤
5.有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 [J], 陈厚群;李德玉;胡晓;侯顺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艾亿谋;杜成斌;洪永文
【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7(27)3
【摘要】通过引入应变速率、损伤变量以及刚度退化指标等参数,建立了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某重力坝厂房坝段分别就率相关及率无关两种情况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深入研究了混凝土应变速率等相关特性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坝体结构的变形减小,主拉应力有所提高,应变能有所减小以及开裂损伤有一定的降低。
所得结论对混凝土重力坝的震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6页(P290-295)
【关键词】应变速率;刚度退化;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重力坝
【作者】艾亿谋;杜成斌;洪永文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
【相关文献】
1.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 [J], 何建涛;陈厚群;马怀发
2.考虑库底淤积层作用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响应分析 [J], 王怀亮
3.考虑库水可压缩性的重力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J], 李渤;辛全才
4.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模拟 [J], 张皓;李宏男;曹光伟;尚兵
5.某重力坝考虑混凝土拉压损伤的地震响应分析 [J], 闫春丽;涂劲;郭胜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CS_SVM的大坝变形监测非线性预警模型
基于 G C S ? S VM 的大坝变形监测非线性预警模型 屠立峰 王 慧 顾 微 将某一输入空间的非线性变量 有成效 。S VM 的主 要 思 路 为 : 参照内积函数映射到一个高维的空间 , 并在该高维空间进行线 性回归
[ 5]
5 1 1
评估 完 成 后 以 最 大 限 度 的 选 择 较 f l i h t s的随机游动产生新解 , g 优解 。 其次 , 根据 发 现 概 率 p a 放 弃 部 分 解 以 增 加 多 样 性。最 后, 采用偏好随机游动方式重新生成与 被 放 弃 解 数 量 相 同 的 新
1 - - β e v L 0 <β ≤ 2 y( β)~t= u ,
) ( 0 1
( ) 2
i=1
) 采用公式 ( 计算 L e v 为方便计算 , 1 1 y 随机数 :
) 条件 : T( K a r u s h u h n u c k e r 根据 KK -K -T L L L L = 0, = 0, = 0, =0 ω b ξ α 可得 :
4] 。为此本文 点, 但是在计算后期易出现搜索 速 度 过 慢 的 现 象 [
。 在使 用 过 程 中 , 常用的监测模型有多元逐步回归模
[ 2]
型、 神经网络模型 、 支持向量机( 模型等 S VM)
。多元逐步回
归模型的缺陷为 只 适 用 于 数 据 样 本 充 分 的 情 况 , B P神经网络 模型易出现过拟合和收敛过慢的不利 现 象 , 以至于限制了以上
9] 。 解, 评价和保留较优解之后 , 完成一次迭代 [
。 ( , ( , …, ( n 维向量样本可表示为 : x x x 1, 1) 2, 2) i, y y
[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
t + ∆t
K ci −1 = [− I
I] ;
T
t + ∆t
∆ic−1 =
[
t + ∆t
∆ik−1
]
3×1
(19)
式中:
(
t + ∆t
)
3×1
为i-1步迭代后主动点k上的不平衡节点力。
2.2 滑 移 状 态 对于点-点接触的滑移状态,同样当有一个切线方向nt的滑移受到约束的情况下,经过迭代 步i后沿被动面法向n和切向nt的主、被动接触点对间的相对位移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l i −1 ∆U P = ∆u k + t + ∆t∆ik
(16)
实际上,由于接触点对k、s之间可能发生切向滑移或法向张开,在黏着状态下经过本步迭代,k、s两点 并不重合,k点处于p点的位置。但由于是小位移问题,因此只要时间步长足够小,可认为投影点p的位移增量 基本上与被动点s的位移增量相等,因此式(16)可表示为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上的当前位移U 和不平衡力确定当前接触面上的位移约束条件,进行下一步的迭代。
t + ∆t
K ci −1 、 t + ∆t Rci −1 、 t + ∆t ∆ic−1 的确定方法如下。
设接触面上的主、被动接触点对为k、s两点 (见图1所示),a-s-b是法向为n的被动接触面,如 果当前经过i-1步迭代后主动点k在被动面上的投 影为p,则有
[12]
,因此,混凝土的动力损伤
+ − Dd (ε ) = 1 − y + [1 − Di+ (ε / K ε )]; Dd (ε ) = 1 − y − [1 − Di− (ε / K ε )]
(9)
其中:
+ & / ε s )1.026α −0.02 ; y + = Kσ / K ε = (ε − & /εs) y − = Kσ / K ε = (ε 1.016δ − 0.02
2
水
2005 年 7 月
利
学
报
第 36 卷 第7期
SHUILI
XUEBAO
Ottosen四参数准则,定义为
Di+ =
ε u (ε − ε 0 ) −1 ; Di− = 1 − (1 + ax + bx 2 + cx 3 ) ε (ε u − ε 0 )
(8)
式中:x=εi/εu;a、b、c为材料常数;ε0为初始损伤值。 对于地震作用下的混凝土动态性能,本文主要通过不断修正损伤阈值的办法来考虑应变率的影响,从 而建立动态非线性损伤模型。 动态情况下,不同应变率时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具有很好的相似性 因子可表达为
(12)
式中:ΔU 和Δλ 分别表示第i步迭代中的节点位移增量和接触力增量;
(i)
(i)
t + ∆t
K (i −1) 和t + ∆t K c(i −1) 分别表示
(i-1)步迭代后结构的切线刚度阵(包含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和反映接触约束条件的协调矩阵;
t + ∆t
F ( i −1) 和t + ∆t R 分别表示迭代中与单元应力等价的节点力和(t+Δt)时刻的外荷载; t + ∆t Rc(i −1) 和t + ∆t ∆(ci −1)
图1
点-点接触模型示意
2.1 黏着状态 态,有
设变形过程中,k、 s两点各自发生的位移为Δuk和Δus,如果i-1步迭代后当前处于黏着状
4
水
2005 年 7 月
t + ∆t
利
学
报
第 36 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7期
SHUILI
i −1 t + ∆t i −1 XP = Xk
XUEBAO
(15)
将式(14)代入式(15),则进行下一步迭代时,k点和p点的增量位移应该满足
(10)
&, ε ) = σ / σ s 、K ε = (ε &, ε ) = ε / ε s 分别为对应于静力和动力曲线上每一对应点的应力、 式中: K σ (ε 应变放
& 为动态应变率; ε &s 为静态应变 大系数,可根据一定应变速率下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试验结果得到; ε
-1 &s = 3 × 10 −6 S −1 ; f co ′ = 10 MPa; f c′ 为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 率; δ=1/(10+6f′c/f′co);α=(5+3fcu/4) ; ε
+ -
(2)
ρψ c (σ , D) = 〈σ 〉 + E −1 : 〈σ 〉 + + 〈σ 〉 − E −1 : 〈σ 〉 −
从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应变向量为
[5]
1 2
~
1 2
~
(3)
ε + = E −1 ( D) : 〈σ 〉 + , ε − = E −1 ( D) : 〈σ 〉 −
根据损伤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加载准则,定义损伤变量阈值为r ,引入损伤准则
大坝混凝土采用应变率相关的非线性损伤模型。试验表明,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特性与应变率 [5,12] 。从试验结果来看,混凝土各参数中变化最为显著、对分析也最有意义的是极限抗压强度fc、 密切相关 极限抗拉强度ft及相应应变εd和εs的变化。本文根据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推荐的混凝土率性应力-应变 关系,通过在静态混凝土非线性损伤模型中引入损伤张量随应变率的演化规律反映混凝土动态非线性作 用。 根据能量等价性原理,可以构造局部坐标系下的混凝土三维静态损伤本构模型为
i i i i n T ∆u s = n T ( ∆u k + t + ∆t∆ik−1 ); ntT ∆u s = ntT (∆u k + t + ∆t ∆ik−1 )
分别表示(i-1)迭代步后接触面上的不平衡力和位移增量。 迭代过程中通过改变
t + ∆t
K (i −1) 和t + ∆t K c(i −1) 考虑结构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作用。
当前迭代后接触面上满足下面条件
( t + ∆t K ci −1 ) T ∆U i = t + ∆t ∆ic−1
i
(13)
[1]
近年来,强震区高拱坝的动力响应分析得到了深入研究,包括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作用 、地震动输入 [2] [3] [4] [5] [6] 机制 、库水可压缩性 、拱坝横缝 、混凝土非线性 以及振动控制措施 等等因素都有所涉及。这些研 究基本上侧重于各种因素对于拱坝动应力响应的影响,对于高坝的体形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拱坝横 缝在地震动过程中的张开度关系到横缝止水的设计和性能,研究中也有所涉及,比如横缝配筋或布设阻尼 [7] 器等措施对横缝张开度的控制作用等 。但关于坝体混凝土的非线性性能对强震作用下的拱坝横缝张开度 以及分布的影响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尤其是混凝土受拉损伤开裂情况下横缝的张开度情况,这对于强震条 件下横缝止水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拱坝横缝的模拟方法目前主要有联结单元法 、裂缝涂抹模型和动接触模型 。这些方法对于简化 成一般性接触的不同物理模型在计算精度和效率上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联结单元法如Goodman单元可 以模拟横缝初始抗拉强度、初始间隙及法向压力和切向摩擦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不能保证接触体之间 不发生相互嵌入,单元的法向和切向刚度系数需根据经验和判断选取;裂缝涂抹模型在单元平均意义上去 模拟横缝张合,但不能反映界面的接触状态;动接触模型则把界面影响看作是接触问题,通过在接触面上施 加约束条件,来确定满足接触约束条件和平衡条件的接触力,理论上更严密,但往往形成非对称的求解矩 阵。 基于Lagrange乘子的直接刚度法 可以精确满足接触条件,生成对称的广义刚度阵,能够模拟拱坝横 缝在地震中的法向张开、闭合情况下接触面的摩擦约束等效应,但不能模拟张开情况下键槽对切向错动的 约束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可以考虑横缝键槽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其收敛性和精度可以得 到理论保证,并且可以考虑材料及几何非线性。
i
~
~
(4)
g i = ε i − r i ≤ 0 (i = +,−)
表达为库恩-塔克关系,有
(5)
& ≥ 0, g i ≤ 0 D & gi = 0 D i i
则
i i i 当g > 0时,更新r = ε i 当ε ≥ ε u时,D i = 1
(6)
(7)
式中:εu为极限应变。 拉、压情况下的损伤阈值和损伤演变规律不同。单轴拉伸和压缩下的损伤演变分别根据双线性模型和
i ∆u si = ∆u k + t + ∆t∆ik−1
(17)
则位移协调条件可写为
i i t + ∆t i −1 − ∆u k + ∆u s = ∆k
(18)
考虑主动点k与被动点之间的位移协调以及接触力平衡,则有
t + ∆t
Rci −1 = [I Rki −1
− I]
T
(
t + ∆t
Rki −1
)
[12]
3
水
2005 年 7 月
利
学
报
第 36 卷 第7期
SHUILI
XUEBAO
M 0
(i ) t + ∆t t + ∆t ( i −1) && (i ) C 0 ∆U && (i ) 0 ∆U K c(i −1) 0 0 K ∆U + + + t + ∆t ( i −1)T ( i ) 0 0 0 0 0 0 0 K c 0 ∆λ t + ∆t ( i −1) t + ∆t t + ∆t t + ∆t && ( i ) t + ∆t & ( i ) ( i −1) R F M 0 U C 0 U Rc = − + t + ∆t ( i −1) − − ∆c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