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
复合掺杂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研制
极片 的制备 : N 以 MP为 溶剂 , V F为粘合 剂 , 上述 PD 将 制备 的锰酸锂正极材料与导 电炭 黑 、 粘合 剂 以质 量 比 9 : 4 3 :3进行充分混合 , 制成 流动性好 、 适合涂布的浆料 ,然后
离子电池容量 衰减 的主要原 因_. 了克服容量衰减 , 2为 J 少量
的掺杂以取代 Mn 改善循 环稳定 性是一成 功的方法 J , , 特别是高温循环 性 能. 文 采用 纳米 A , 稀土 氧化 物 、 本 1 、 O N b0 对尖 晶石锰 酸锂 进行 复合掺 杂改性 , 通过 对合成 后
一
20 40微孔 隔膜 ,m lL LP 6的 电解 液 ( 1 o iF / 电解液 的 溶剂
为碳酸 乙烯酯 ( c 、 酸 二 乙酯 ( E 和 碳酸 甲乙酯 ( E ) 碳 D C) E ) MC 三者的混合溶剂 , 三者的比例是 1 :1 , 铝壳 电 :1 ) 按 池装配工艺组装成 4 35 5 4 0型号方 形 电池 ,. C化成 , 02 制成 实验电池待测试. 扣式电池组装 : 按照上述 极片制 备方 法将 锰酸锂 制成 单面极 片 、 属锂 片 为对 电极 、 e ad一2 0 金 Cl r g 40微 孔 隔 膜 、 l lLLP 6的电解液 , 露点 温度低 于 一4 ℃ 的手 套箱 mo IF / 在 0
合成料粉碎 、 过筛后制得 改性锰 酸锂 材料 .
12 电池 的 制 备 .
对扣式 电池进行首周放 电比容 、 首周充放电效率测试 , 充放
电电压范 围 30—4 3 充放 电 电流 为 0 2 用远红 外烘 . . V, . C; 箱, 游标卡尺进 行 电池高 温储 存后 厚 度 变化 率测 试 ; 电芯 15 C A满充电后 , 在常温下用 内阻 < 0 t 5 r 1导线连 接其正负 o 极进行外短路测试.
阳离子掺杂对LiMn2O4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2017.7Vol.41No.7收稿日期:2016-12-23作者简介:李伟(1981—),男,安徽省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957阳离子掺杂对LiMn 2O 4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李伟,许寒,丁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300384)摘要: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LiMn 2-M O 4(M=Co 、Cr 、Al 、Ti ,=0、0.05、0.1、0.15)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金属阳离子掺杂和掺杂量对LiMn 2-x M x O 4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
通过X 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离子半径较小的Co 、Cr 、Al 掺杂使材料晶胞收缩,尖晶石结构更加稳定。
材料初始容量随着掺杂量提高而降低,但循环性能显著提高。
其中Co 掺杂在=0.1时,LiMn 2-M O 4样品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6mAh/g ,前20次容量保持率达92.9%,综合性能最优。
关键词:固相法;尖晶石;正极材料;掺杂中图分类号:TM 9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7X(2017)07-0957-03Effect of cation ion doping 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 of LiMn 2O 4LI Wei,XU Han,DING FeiAbstract:The spinel LiMn 2-M O 4(M=Co,Cr,Al,Ti,=0,0.05,0.1,0.15)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method as cathode material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al cation ions doping and the amount intoLiMn 2-M O 4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show that the samples doped with the samller ionic radius (such as Co,Cr and Al)make the volume of unit cell decrease and the spinel structure more stable.The initial capacity of the material i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ping amount,but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en =0.1,the Co-doping samples can deliver the first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117.6mAh/g at 1rate,and the rate of capacity retention reaches 92.9%after 20cycles,which exhibit the optimal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Key words:solid-state reaction;spinel;cathode materials;doping随着锂离子蓄电池的广泛应用,其材料需求十分巨大,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促使人们寻找高安全、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正极材料。
CoO1+x/SiO2表面包复对尖晶石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结 果 和讨 论
2 1 E 分 析 . 1a 'I是 CO + 和 C O +/ ̄2 理 的 . SM 图 ) ) ) o】 o 】 s 处 o
H F对材料 的腐蚀作用 , 从而更好地改善其循环性能 .
1 实验
1 1 CO +处理 液的 准备 . 聚丙烯 酸溶 解于 去离 子水 . o1 将
尖 晶石 1 i 2 4 S M 图像 , 以看 出, Mn0 的 E L 可 处理后 的尖 晶石 表面, 被一层 纳米 级氧化 钴 ( ) a 和氧 化钴/ 氧化锆 ( ) 复 b所
盖. 从图 1a中可见 , ) 与其 他表 面处理结果 不 同, 本研 究用
CO + 一包复 的 IM 】 4 o j I0 具有 很光 洁 的表 面 , 面几 乎被 2 表 岛状 的 C O +覆盖 . o} 对于 C O +/ ̄2 理的 LM 2 4岛屿 o 】 so 处 ia0 ,
进行观测 . 电化学 测试所用 电极 用下 面方 法制 备 : 9 % 将 o 质量 的处理 锰 酸锂 , % 乙炔 黑 , % 聚偏 氟 乙烯 ( V F 5 5 Pd) 在 N 中制成均匀的浆料 , 后将浆料 均匀涂布于铝箔上 然 面 , 10 ℃ 干 燥 1 , 压 实 成 电 极 . 在 2 2h 再 电解 液 采 用 1 M u 5 解 于 E , E 溶 C D C及 D MC中, 3种 溶 剂 的 比例 为 1 1 1体积 比) 负极 采用 MC B . 试 电池 封装 于铝塑复 : :( . M 测 合膜 中. 在程控 电池测试仪 上惊 醒充放 电测试 , 1C率下 在 进行 ( 环电压范围 :. 4 2V o 3 0 . V . 循 30~ . r . ~44 ) 负极 制作 如下 : C M MB( sk a, i o ) P D OaagsNp n ,V F和 乙 p 炔黑 以质 量 比9 : :的 比例在 N P制 成浆 . 055 M 浆料 涂 布 于 0 02i 3 .1 n n 的铜箔上 , 了使 测 试 电池 的正 负极 材料 平衡 , 为 M MB LM 2 4 量比设计 为 :.0 C ino 质 05 .
掺杂对镍铁尖晶石阳极材料烧结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
由于现行铝 电解采用炭 阳极进行熔盐 电解 , 阳 炭 极在电解过程中不断被消耗而浪费了大量的优质碳资
源, 并且 碳 阳极 与 氧 化铝 发 生 反应 生 成 C , C O 和 O温
JAO Wa —i HA I n l,Z NG e Li
( col fMae a c nea dE gnei S a d n nvr t o cn l y Z b 5 0 9 S a d n C ii r g, h n o g U i sy fT h oo , i 2 5 4 , h n og,hn r Se e n e i e g o a
正极材料体相掺杂的优化
正极材料体相掺杂的优化目前,研究者大都认为掺杂是稳定材料结构、改善材料性能最有效的途径。
掺杂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改变电极材料的表面催化活性,从而削弱其与电解液的反应,实现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但由于掺杂量一般都较小,改善材料表面催化性能的效果相对较小,相比之下,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的效果更加明显。
正极材料掺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阳离子掺杂、阴离子掺杂和阴、阳离子复合掺杂。
阳离子掺杂阳离子掺杂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深入。
不同阳离子,如Zr、Li、Co、Mn、Ti、A1、Mg、Ca、Sr、V、Cr、Sn、Fe、Zn等,在不同正极材料(如LiMn20q、LiC002和LiNiOz)中掺杂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如在LiNiOz中掺人Co,随着材料中Co 含量的增加,迁入到山层的Ni的数量明显减少,可以得到稳定有序的2D层状结构,降低了活性氧含量,有效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尖晶石LiMn20d中部分Mn离子被Co、Ni、Cr、A1、Ga、Sr等元素取代后,可以稳定尖晶石结构,同时降低材料表面对电解液的氧化性,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1053。
掺杂少量Li制得富锂相的尖晶石LiMnz O‘,使结构中锰的平均化合价增大,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并且富锂可使晶胞收缩,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小,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掺杂Cr可以大大减小电池的自放电现象,主要是由于Cr—O键能比Mn—O键的键能高,从而使尖晶石LiMn20q的结构更稳定。
掺杂Co同样有利于减少Mn3+的含量,提高锰的平均价态,有效抑制Mn的溶解和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稳定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一些金属离子(如Mg、A1、Ti、Nb、W)掺杂LiFeP04可以显著提高LiFeP04的电子导电性,改善LiFeP04电化学性能。
NbS+的离子半径小、价态高,掺杂LiFeP04还可以提高其可逆容量,使其可逆容量达150mA.h,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
复合掺杂改性的尖晶石LiMn(1.98)Cr(0.02)O(4-y)Cly的研究
冯季军 徐 荣琪 唐致远 艾洪奇 , , ,
( .济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 院,济南 2 02 ; .天津大学化工学 院,天津 30 7 ) 1 502 2 0 0 2
摘要
采 用 改 进 的 高 温 固相 法 合 成 了 阴 阳 离 子 复 合 掺 杂 改 性 的锂 离 子 电 池 尖 晶 石 结 构 正 极 材 料
.
综合 性能最优 , 始放电比容量达到 17m h g以上 , 初 2 A・ / 循环 5 0次后仍有 10m ・ / 1 A h g的放 电比容量. 关键词 正极材料 ; 晶石 ; 尖 复合掺杂 ; 循环性能
0 4 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5 -7 0 2 0 ) 813 - 2 109 (07 0 —5 2 5 0 中图分类号
主要 是一些 与锰 离子有 着相 近 的离子半 径 的过 渡金 属元 素 , c , i r F 等 , 杂量 多在 0 1~ 如 o N ,C 和 e 掺 .
0 3 与锂 的摩尔比能, 但却导致初始容量下降. 因为 锂 离 子在锰 酸锂 中的嵌入 和迁 出 , 际上是伴 随着 如下 可逆反 应 : 实
收 稿 日期 : O7o -6 2 0 .l0 .
基金项 目: 济南大学博士基金 ( 批准号 : S 59 、 B oo ) 山东省 中青年科学家奖励 基金 ( 批准号 : 0 6 S 90 ) 20 B 00 1 和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批
准号 : 0 70 7 资助. 2 5 34 )
随着微 电子技术 和 可移动 电子设 备 的快速发 展 , 高 比能 量 密度 电池 的需 求 日益 增长 .碱金属 离 对
子能够在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中可逆地嵌入迁出, 这一过程 已被应用于新一代的化学电源. 其
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本文将对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在电池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的特点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能量密度: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的晶格结构具有较高的储能能力,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使电池具有更长的续航能力。
2. 高循环稳定性: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抑制正极材料的结构破坏和容量衰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 优异的热稳定性: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二、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常见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
1. 固相法: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将金属氧化物和锂盐等原料进行混合烧结,得到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2. 溶胶-凝胶法:将金属盐和有机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经过凝胶化、干燥和煅烧等步骤制备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3. 水热法:利用高温高压水热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
三、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
1. 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能够提供较高的电压和储能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锂铁磷酸锰、锂镍钴铝酸锰等。
2. 锂硫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和硫枝晶析出,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3. 钠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也可以应用于钠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的重要正极材料。
四、结语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等特点。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具有尖晶石结构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为电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阴离子掺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
阴离子掺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聂阳(中南大学冶金学院,0503100522)摘要:阴离子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以增加正极材料的初始容量,但是材料的循环性能变差。
对于LiMn2O4材料而言,其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耐过充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阴离子F的掺杂对其性能改善有比较好的效果。
F的掺入降低了Mn的平均价态,Mn3+的量增加,提高了LiMn2O4材料的初始容量。
对于LiNi1/3Co1/3Mn1/3O2而言,成本较LiCoO2低,性能基本接近,安全性能相对更好。
引入F元素使得材料初始容量变高,倍率性能变好,电化学阻抗明显降低。
这类阴离子掺杂为改善阳离子掺杂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改性,F掺杂Application of anion doping in the study of cathode material modification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Nie Yang(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nvironment,Central South University,0503100522)Abstract:The substitution of anion for cathode material increase the initial specific capacity at the cost of the cycleability.LiMn2O4 material has character of rich resources,low prices,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overcharge performance so that it has more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Furthermore anion F-dopant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LiMn2O4.F-dopant decrease the valence of Mn,that is,more Mn3+and less Mn4+existed in the material.The increase of Mn3+elevated the initial specific capacity.And the LiNi1/3Co1/3Mn1/3O2 material is cheaper than LiCoO2,also has similar electrochemical abilities.F-dopant increase the initial specific capacity.Magnification performance became better,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reduce significantly.Thus,anion-dopant can probably compensate the defect of cation-dopant.Key words:lithium-ion battery,cathode materials,dopant,F-dopant.1.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的高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钠电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
钠电正极材料尖晶石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增加,钠离子电池(NIBs)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尖晶石型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钠电正极材料的重要候选者。
本文将对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改性手段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二、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的特性尖晶石型结构材料通常具有稳定的框架结构和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这使得它们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此外,尖晶石型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结构可调性和化学稳定性,这为进一步优化其电化学性能提供了可能。
三、制备方法制备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对于获得高性能的钠电正极材料至关重要。
四、改性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可以采用多种改性手段,如元素掺杂、表面包覆、纳米结构设计等。
这些改性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导率、钠离子扩散系数以及结构稳定性。
五、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材料设计和电池优化,可以显著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满足各类实际应用需求。
六、结论总的来说,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要实现其在商业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包括优化合成方法,改进材料性能,以及探索其在各种应用环境中的行为。
随着科研人员对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持续改进,我们期待尖晶石型钠电正极材料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阴离子掺杂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
阴离子掺杂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阴离子掺杂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摘要:高镁含量正极材料是一类在锂离子电池中被广泛研究的材料。
然而,高镁含量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并且在高电压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种改进的方法是通过阴离子掺杂来调控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本文介绍了阴离子掺杂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影响,包括结构改变、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阴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关键词:高镁含量正极材料;阴离子掺杂;结构;性能1. 引言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重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高镁含量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高镁含量正极材料通常由钴酸盐、镍酸盐和锰酸盐等化合物构成。
这些化合物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锂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导致材料的结构变化,进而影响其性能。
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在高电压下容量衰减严重,导致电池的循环寿命大大降低。
此外,高镁含量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晶格变化,导致材料失去结构稳定性。
3. 阴离子掺杂的原理及方法阴离子掺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阴离子掺杂可以调节晶格参数、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材料的结构,并改善材料的锂离子嵌入/脱嵌反应动力学。
常用的阴离子掺杂方法包括共混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4. 阴离子掺杂对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影响阴离子掺杂可以显著改变高镁含量正极材料的结构。
以钴酸盐为例,普通的高镁含量正极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晶格体积和正交结构。
通过适当的阴离子掺杂,可以改变晶格类型和晶格参数,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能。
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
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铁氧体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磁性能、机械性能以及优良的耐蚀性,在磁记录、电磁传感器、制动器材、电磁波吸收和医学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氧体的性能,磁性掺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研究了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对磁性能的影响。
首先,考察了不同阳离子掺杂对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晶体结构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随着阳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晶体的晶格参数发生了变化。
阳离子掺杂可以影响晶格的畸变程度和晶格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改变晶体的磁性能。
此外,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掺杂铁氧体的形貌变化。
结果显示,随着阳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颗粒的形貌从圆形变为近似方形。
这种形貌变化可能通过改变颗粒之间的磁耦合作用来影响磁性能。
接下来,研究了阳离子掺杂对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磁性能的影响。
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得到了各个掺杂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和矫顽力透磁率等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阳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铁氧体的磁性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当阳离子掺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磁性能达到最优。
这是因为阳离子掺杂可以调节晶体的磁各向异性和磁耦合作用,从而影响铁氧体的磁性能。
最后,对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掺杂原料浓度等因素可以影响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而影响磁性能。
此外,阳离子掺杂的种类和浓度也是影响磁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掺杂元素和浓度对样品的磁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阳离子掺杂尖晶石型Ni-Mn-Co、Ni-Mg-Co铁氧体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发现阳离子掺杂对铁氧体晶体结构和磁性能有重要影响。
掺杂元素Co、Cr、La对尖晶石型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掺杂元素Co、Cr、La对尖晶石型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卢星河;唐致远;张娜;韩冬;李海梅;牛兰芹【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2)003【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杂Co、Cr、La元素的尖晶石型锰酸锂Li1.02Co0.02M1xM2yMn1.98-x-yO4电池材料;X射线衍射(XRD)表征所合成的产物呈现出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合成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2~3μm)及外貌.以该活性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经充放电测试研究表明:掺杂的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1.02Co0.02M1xM2yMn1.98-x-yO4能够更好地抑制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1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5%以上.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替代材料,该研究为锰酸锂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总页数】4页(P4-7)【作者】卢星河;唐致远;张娜;韩冬;李海梅;牛兰芹【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相关文献】1.锰酸锂电池掺杂钴镍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 [J], 李小庆;王晶;刘正实2.稀土元素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梁剑武掺杂对523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王北平;薛同;邹忠利;马海明4.硼族元素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改性的研究进展 [J], 卢瑶;刘晓芳;邵苗苗;苏长伟;郭俊明5.铝、钴元素共掺杂对尖晶石型锰酸锂高温循环性能的研究 [J], 陈美林;杨茂峰;李春流;詹海青;万维华;黎明;闫冠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鄄Chim.Sin .,2005,21(8):934~9382004⁃12⁃13收到初稿,2005⁃02⁃21收到修改稿.联系人:唐致远(E ⁃mail :zytang@ ;Tel :022⁃278928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3047)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56045)资助项目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唐致远1卢星河1,2张娜1(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复合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型锰酸锂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 -c F y O 4-y (a ,b ,c =0,0.01,0.02;y =0,0.02)正极材料.XRD 表征合成物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充放电表明多元复合掺杂产物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较未掺杂或仅掺杂阳离子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可逆容量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衰减,80次循环充放电比容量(120.1~113.5mAh ·g -1)仍保持94.5%以上.高温(55℃)循环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平台附近有较小的阻抗和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复合掺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O646为摆脱金属钴资源短缺带来的供需矛盾和减少钴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解决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安全性问题,研发性能优良,可替代LiCoO 2的新一代正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3].尖晶石型锰酸锂具有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诸多优点:首先,天然锰化合物的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低毒,污染小;第二,尖晶石型LiMn 2O 4正极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易工业化[1⁃6];第三,具有较高的放电电位(~4V)和比容量等.但该材料也存在充放电可逆容量衰减快,电化学性能不稳等缺点[4⁃7].研究发现[3,6⁃15],当在LiMn 2O 4中掺杂一些杂质离子,如Co 3+、Ni 2+、La 3+、Al 3+、Cr 3+、F -等可改善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避免充放电循环中的Jahn ⁃Teller 结构畸变效应,抑制Mn 3+的歧化反应和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本文研究了同时掺杂F -、M(M =Co 3+,Cr 3+,La 3+)阴阳离子,并以高温固相法合成的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正极材料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b+c =0.01,0.02,0.04;y =0,0.02)的电化学性能.用X 射线衍射技术对合成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的高温(55℃)充放电循环性能等.其中多元复合掺杂材料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在本实验过程中显示出更好的电化学及循环性能.1实验1.1尖晶石型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制备按照目标材料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 ,b ,c =0,0.01,0.02;y =0,0.02)的化学计量式称取相应质量的单水氢氧化锂(工业级)、四氧化三锰(工业级)和相应掺杂元素的氧化物或锂化物(均为分析纯)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依据混合原料在TG/DTA 升温过程(曲线)中的热化学相变及原料失重特征制定本尖晶石材料的合成工艺:先在400~500℃下预处理10~24h ,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二次研磨并进行压实处理;再将试样置于电阻炉中于750℃下反应48h(空气气氛),最后缓慢地降到室温,取出,经压实处理后再经轻度研磨得活性正极材料.1.2尖晶石型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充放电实验按一定的比例将上述活性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四氟乙烯乳液(质量比为85:10:5)以乙醇为分散剂,经超声分散后混合均匀,低温下蒸发溶剂并制成面团状,在一定压力下将其压于集流体Al 箔上,并于120℃下真空干燥24h 得待测正极极片;以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电池负极);电解液采用1mol ·L -1LiPF 6的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 (碳酸二甲酯)(体积比为1:1:1)溶液,隔膜为美国Celgard 2300材料,在干燥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测试电池.充放电采用武汉金诺电子公司August934No.8唐致远等: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兰电电池程控测试仪.常温(25℃)及高温(55℃)充放电测试环境:以硅胶或石英砂为蓄热介质,恒温水浴提供恒温环境.测试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均为3.0~4.3V ,0.2C 的充放电倍率.2结果与讨论2.1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X 射线衍射表征采用日本理学D/max ⁃2500型X 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不同元素掺杂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参数为:Cu靶,40kV 、100mA ,扫描速率8(°)·min -1,扫描范围5°~80°.图1为掺杂不同元素的材料的X 射线衍射图.由图可知,各合成材料的X 射线衍射峰均为尖晶石型立方晶系特征衍射峰,表明由该工艺合成的材料为良好的尖晶石型固熔体.随着掺杂元素的增加,X 射线衍射峰的强度有所减弱(复合掺杂材料的衍射峰的强度已明显减弱).计算得知,晶胞常数a 变小(a 值由未掺杂材料的0.8242nm 减小到复合掺杂的0.8231nm ,晶胞体积由0.5599nm 3减小到0.5576nm 3),即晶体的晶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收缩[3,15],复合掺杂材料因Mn —F 键键能大,使得晶体结构的强度增加,有利于保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的结构稳定性,经充放电测试得到进一步证明.2.2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常温(25℃)充放电特征各样品的首次放电曲线(图2)表明:⑴不同元素掺杂的电极材料的放电曲线均由两个平台组成,说明Li +嵌入尖晶石材料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这一结果与文献[3,6,11⁃14]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⑵随着掺杂元素的增加,平台的阶梯性变得平滑,这可能是由于元素的掺杂导致晶胞收缩所致;⑶未掺杂的材料放电比容量高于掺杂的,体现了掺杂材料的电化学特点(如Cr 3+没有放电容量);在各自相对应的放电平台(3.85~4.25V)内放电曲线非常接近,可以认为不同元素掺杂的正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3,6];⑷不同元素掺杂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有一定差别,未经掺杂(仅Li +过量)的材料容量最高(123.8mAh ·g -1),单元素掺杂也有较好的放电比容量(110~120mAh ·g -1),四元复合掺杂的(目标)材料有较理想的首次放电容量(120.1mAh ·g -1);⑸与未掺杂或仅阳离子掺杂的材料相比,复合多元掺杂材料在3.65~3.80V 之间明显出现一个放电平台,该平台的出现可能与掺杂的阴离子F -有关.Amatucci 等[15]研究发现,F -的掺杂不仅稳定了材料结构,而且可以使少量Mn 4+在放电过程中还原为Mn 3+,提高材料的容量.研究得知,虽然O 2-/F -的半径相差不大(0.132nm/0.133nm ,有利于F -掺杂代换O 2-),而与O/O 2-相比,F/F -具有较大的电负性和更小的离子极化率(F -约为O 2-的26.8%),F -的掺杂与阳离子Mn 3+、Co 3+、Cr 3+或La 3+结合所形成的键能更大,价键将更加牢固.据晶体结构理论可知,当O 2-和F -占据尖晶石面心立方位作立方紧密堆积时,Mn 3+及掺杂的阳离子则占据尖晶石八面体的位置,而占据四面体位置的Li +可以直接通过由O 2-和F -构成的四面体间歇位嵌入和脱出.由于F -的“强化”作用降低了材料的Jahn ⁃Teller 效应,保证有更多的Li +嵌入和脱出,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特性和充放电容量.图3是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材料的常温(25℃)充放电循环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循环0~30次内不同掺杂的正极材料均能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元素掺杂较少的材料也有较高的比容量;当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50以后,仅Li +过量材料的比容量衰减较快,单掺Co 或Cr 元素的材料虽然也能保图1Li 1.02M x Mn 2-x F y O 4-y 的X 射线衍射图Fig.1XRD patterns of Li 1.02M x Mn 2-x F y O 4-y图2各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Fig.2Discharge curves of the first cycle935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2005Vol.21图3Li1.02M x Mn2-x F y O4-y的充放电循环曲线Fig.3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spinelLi1.02M x Mn2-x F y O4-y at25℃持较好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明显低于复合掺杂的材料.多元复合掺杂的正极材料经8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120.1~113.5mAh·g-1)仍能保持在94.5%以上(除首次放电效率为95.4%(120.1mAh·g-1/125.8mAh·g-1)以外,其余各次都在99.5%以上),且循环趋势良好.因此,元素掺杂强化了尖晶石材料的结构,提高了循环特性.该结果主要源于材料的结构特性及Li+的嵌脱机理,即尖晶石型LiMn2O4属于Fd3m 空间群.其中的[Mn2O4]骨架是一个有利于Li+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6].氧占据面心立方位作立方紧密堆积,锰则占据八面体位(75%Mn 交替位于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余下的Mn原子位于相邻层),Li+占据四面体位可直接嵌入由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间歇位,通过空着的相邻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在[Mn2O4]的三维网络中脱嵌,Li x Mn2O4中Li+的脱嵌范围为0<x≤2.特别是当Li+嵌入或脱出范围为0<x≤1.0时,发生如下反应:LiMn2O4=Li1-x Mn2O4+x e-+x Li+(1)此时Mn离子的平均价态在+3.5~+4.0之间(锰以Mn4+和Mn3+的形式存在),材料保持尖晶石结构,对应的Li/Li x Mn2O4输出电压是~4.0V;而当1.0<x≤2.0时有以下反应发生:LiMn2O4+y e-+y Li+=Li1+y Mn2O4(2)充放电电压在3V左右,即1.0<x≤2.0时锰的平均价态小于+3.5(锰主要以Mn3+存在),此时将导致严重的Jahn⁃Teller效应(晶体结构由立方相转向四方相),晶格常数的比值c/a也会增加.材料结构的转变破坏了尖晶石骨架,当超出材料承受极限时则破坏三维结构的离子迁移通道,Li+嵌脱困难,循环性变差,故在应用中一般选择充放电范围为3.3~4.3 V,以防止Jahn⁃Teller效应发生.本实验合成的多元复合掺杂材料使得各种离子间的键能增强,晶胞收缩,从而强化了材料的晶体结构[3,6,15],较好地满足了Li+的反复嵌脱.表明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2.3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交流阻抗特征图4是多元复合掺杂材料在充放电范围内于不同电压下的交流阻抗谱图.测试选用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压为3.80,3.95,4.10,4.25V;扫描频率为0.005~100 kHz.由图谱可看出,合成材料在充放电平台(3.95~ 4.25V)某电压(4.10、4.25、3.95V)下有较小的交流阻抗.据Vogit⁃type,Frumkin与Melik⁃Gaykazyan (FMG)模型[14,16⁃17]设计的等效电路以及所测试的交流阻抗图谱分析(此略)可知,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平台附近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活性材料的阻力较小.由此也可以间接证明本工艺所合成的多元复合掺杂尖晶石型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平台上有较好的可逆性.2.4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高温(55℃)循环性能图5Li1.02M x Mn2-x F y O4-y的充放电循环曲线Fig.5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spinelLi1.02M x Mn2-x F y O4-y at55℃图4Li1.02M x Mn2-x F y O4-y材料在某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Fig.4AC impedance of Li1.02M x Mn2-x F y O4-y at some potentials936No.8唐致远等: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图5是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材料在高温(55℃)条件下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曲线.经42次充放电循环,不同掺杂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差异较大,不掺杂和单元阳离子掺杂材料的比容量衰减较快,复合掺杂材料循环充放电35次的放电容量(111.6~103.5mAh·g-1)仍保持在92.7%以上,表明复合掺杂材料在本实验条件下的高温性能相对于其它材料已有较大的改善.其可能的原因应是掺杂元素部分取代了Mn3+或O2-而形成的M—O键或M—F键均比Mn—O键强,具有较高的八面体场择位能[2,13],稳定了尖晶石结构,既减小了有机溶剂对正极材料的“溶解”作用又有效抑制了高温下Li+反复嵌脱引起晶格收缩和膨胀带来的结构破坏影响,提高了高温(55℃)下材料的稳定性;但当循环超过39次(尤其40次)后材料的比容量迅速衰减,循环41次后放电容量仅为首放的76.2%,且有继续衰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多次的Li+嵌脱循环突破了该材料的最大承受能力,导致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衰减所致[6,18].比较图3和图5可明显发现,常温(25℃)与高温(55℃)充放电循环过程容量的衰减有很大的差别,说明不同的充放电环境有不同的电化学机理.一般公认的衰减机理[3,6,15⁃18]有,①Jahn⁃Teller畸变效应,主要发生在低电位(3V)充放电状态,且以n(Mn4+)/ n(Mn3+)<1为标志;②Mn3+的歧化反应(2Mn3+→Mn4++Mn2+),一般发生在充放电过程中且与尖晶石的结构稳定性(合成工艺及方法)有直接关系;③由稳定的尖晶石相转化为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而造成材料结构塌陷,其原因与②基本相似,过充尤其是过放更加剧尖晶石结构的塌陷;④Mn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该情况可发生在充放电循环的全过程,当温度升高时则加剧锰的溶解,例如在55℃时的溶解速率是25℃时的7倍以上[18];⑤电解液分解,主要发生在过充或过放(特别是过充)情况下,往往引起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如爆炸,LiCoO2作正极材料时尤为严重,另文讨论).我们认为,本实验中高温环境下容量严重衰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锰的大量溶解造成了活性材料减少所致.多次的反复充放电和高温环境会造成一定数量的Mn3+发生歧化反应,这种歧化反应加速了Mn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不可逆的锰溶解造成尖晶石结构的局部塌陷,这种“塌陷”进一步加速了锰的溶解,如此恶性循环必然造成一定数量活性材料的失活,甚至完全丧失充放电能力,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充放电循环的阶梯形状.有研究发现,造成尖晶石型正极材料恶性衰减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的高温环境下锰的大量溶解以外,电解液中的HF杂质和水分杂质也是重要的因素[3⁃4].长期以来,尖晶石材料的高温性能是制约该产品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积极寻找其它有效方法(如表面包覆等)已成为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材料高温(55℃)性能的下一个重要目标.3结论本方法合成的多元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较富锂尖晶石或单元素阳离子掺杂的材料具有较小的晶胞体积和较稳定的晶体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比容量和更好的电化学特性,能够较好抑制锰酸锂尖晶石材料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55℃)下的循环性能均有了较大的改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该多元复合掺杂材料也将是众多取代钴酸锂材料中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References1Whittingham,M.S.Chem.Rev.,2004,104:42712Tang,Z.Y.;Feng,J.J.Acta Phys.鄄Chim.Sin.,2003,19(11):1025 [唐致远,冯季军.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2003,19(11):1025]3Feng,J.J.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4 [冯季军.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4Xia,Y.Y.;Yoshio,M.J.Electrochem.Soc.,1996,143(3):8255Guyomard,D.;Tarascan,J.M.J.Electrochem.Soc.,1992,139:937 6Li,J.G.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1 [李建刚.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1]7Jang,D.H.;Shin,Y.J.;Seung,M.O.J.Electrochem.Soc.,1996, 143(7):22048Luis,S.;Jose,L.;Tirado.J.Electrochem.Soc.,1997,144(6):1939 9Robertson,A.D.;Lu,S.H.;Averill,W.F.;Howard,W.F.J.Electrochem.Soc.,1997,144(10):350010Li,G.H.;Ikuta,H.;Uchida,T.;Wakihara,M.J.Electrochem.Soc., 1996,143:17811Li,G.H.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1996 [李国华.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6]12Zhong,Q.M.;Bonakdarpour,A.;Zhang,M.J.;Gao,Y.;Dahn,J.R.937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5Vol.21Received :December 13,2004;Revised :February 21,2005.Correspondent :TANG,Zhi ⁃Yuan(E ⁃mail :zytang@;Tel :022⁃27892832).鄢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SFC(20273047)J.Electrochem.Soc.,1997,144:20513Tang,Z.Y.;Feng,J.J.Acta Chimica Sinica,2003,61(8):1316[唐致远,冯季军.化学学报(Huaxue Xuebao ),2003,61(8):1316]14Aurbach,D.;Levi,M.D.J.Phys.Chem.B,1997,101(23):463015Amatucci,G.G.;Pereira,N.;Zheng,T.;Tarascon,J.M.J.Electrochem.Soc.,2001,148(2):A17116Aurbach,D.;Markovsky,B.;Schechter,A.;Ein ⁃Eli,Y.J.Electrochem.Soc.,1996,143(12):380917Aurbach,D.;Zaban,A.;Zinigrad,E.J.Phys.Chem.,1996,100(8):308918Pasquier,A.D.;Blyr,A.;Courjal,P.;Larcher,D.;Amatucci,G.;Gerand,B.;Tarascon,J.M.J.Electrochem.Soc.,1999,146(2):428The Anion 鄄cation Multiple Doping Effect of Spinel Cathode Materials on Electrochemical Speciality *TANG,Zhi ⁃Yuan 1LU,Xing ⁃He 1,2ZHANG,Na 1(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2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Abstract 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b,c =0,0.01,0.02;y =0,0.02)doped with several ions (anion ⁃cation)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X ⁃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at all the samples had perfect spinel structure.The results of the charge/discharge curves showed that multiple doping spinel 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undoped or cation ⁃doped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inhibition of decline of reversible capacity of spinel at 25℃.Besides that,the multiple doping spinel also had ideal discharge capacity.And the cycle performance(120.1~113.5mAh ·g -1)was improved so obviously that 94.5%of the initial capacity was preserved after 80cycles.Meanwhile,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55℃)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was improved.With the spinel 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s working electrode,Li as counter electrode and reference electrode,electro ⁃chemical impedance tests showed that this material possessed good charge/discharge reversible capability and had the lowest impedance on the stage of charge/discharge.Keywords:Lithium ⁃ion batteries,Spinel,Anion ⁃cation doping,Cathode material,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938。
阳离子掺杂对LiMn2O4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阳离子掺杂对LiMn2O4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李伟;许寒;丁飞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
【年(卷),期】2017(041)007
【摘要】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LiMn2-xMxO4(M=Co、Cr、Al、Ti,x=0、0.05、0.1、0.15)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金属阳离子掺杂和掺杂量对LiMn2-xMxO4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离子半径较小的Co、Cr、Al掺杂使材料晶胞收缩,尖晶石结构更加稳定.材料初始容量随着掺杂量提高而降低,但循环性能显著提高.其中Co掺杂在x=0.1时,LiMn2-xMP4样品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6 mAh/g,前20次容量保持率达92.9%,综合性能最优.
【总页数】3页(P957-959)
【作者】李伟;许寒;丁飞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30038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300384;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12.9
【相关文献】
1.Bi和F复合掺杂对LiMn2O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刘金练;麦发任;吴显明;李雷勇;施雯
2.一些金属阳离子的掺杂对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J], 吕东生;李伟善;刘煦;邱仕洲
3.掺杂对LiMn2O4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陈敏;斯利灿;郑小明
4.掺杂Th对LiMn2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李超;樊彦良;毕磊;李述中;杨书廷
5.掺杂元素La、F对尖晶石LiMn2O4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J], 蒙冕武;廖钦洪;江恩源;刘心宇;吕罡;黄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鄄Chim.Sin .,2005,21(8):934~9382004⁃12⁃13收到初稿,2005⁃02⁃21收到修改稿.联系人:唐致远(E ⁃mail :zytang@ ;Tel :022⁃278928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3047)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56045)资助项目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唐致远1卢星河1,2张娜1(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工程学院理学院,邯郸056038)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复合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型锰酸锂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 -c F y O 4-y (a ,b ,c =0,0.01,0.02;y =0,0.02)正极材料.XRD 表征合成物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充放电表明多元复合掺杂产物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较未掺杂或仅掺杂阳离子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可逆容量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衰减,80次循环充放电比容量(120.1~113.5mAh ·g -1)仍保持94.5%以上.高温(55℃)循环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平台附近有较小的阻抗和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复合掺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O646为摆脱金属钴资源短缺带来的供需矛盾和减少钴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解决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安全性问题,研发性能优良,可替代LiCoO 2的新一代正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3].尖晶石型锰酸锂具有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诸多优点:首先,天然锰化合物的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低毒,污染小;第二,尖晶石型LiMn 2O 4正极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易工业化[1⁃6];第三,具有较高的放电电位(~4V)和比容量等.但该材料也存在充放电可逆容量衰减快,电化学性能不稳等缺点[4⁃7].研究发现[3,6⁃15],当在LiMn 2O 4中掺杂一些杂质离子,如Co 3+、Ni 2+、La 3+、Al 3+、Cr 3+、F -等可改善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避免充放电循环中的Jahn ⁃Teller 结构畸变效应,抑制Mn 3+的歧化反应和锰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本文研究了同时掺杂F -、M(M =Co 3+,Cr 3+,La 3+)阴阳离子,并以高温固相法合成的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正极材料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b+c =0.01,0.02,0.04;y =0,0.02)的电化学性能.用X 射线衍射技术对合成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的高温(55℃)充放电循环性能等.其中多元复合掺杂材料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在本实验过程中显示出更好的电化学及循环性能.1实验1.1尖晶石型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制备按照目标材料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 ,b ,c =0,0.01,0.02;y =0,0.02)的化学计量式称取相应质量的单水氢氧化锂(工业级)、四氧化三锰(工业级)和相应掺杂元素的氧化物或锂化物(均为分析纯)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依据混合原料在TG/DTA 升温过程(曲线)中的热化学相变及原料失重特征制定本尖晶石材料的合成工艺:先在400~500℃下预处理10~24h ,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二次研磨并进行压实处理;再将试样置于电阻炉中于750℃下反应48h(空气气氛),最后缓慢地降到室温,取出,经压实处理后再经轻度研磨得活性正极材料.1.2尖晶石型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充放电实验按一定的比例将上述活性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四氟乙烯乳液(质量比为85:10:5)以乙醇为分散剂,经超声分散后混合均匀,低温下蒸发溶剂并制成面团状,在一定压力下将其压于集流体Al 箔上,并于120℃下真空干燥24h 得待测正极极片;以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电池负极);电解液采用1mol ·L -1LiPF 6的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 (碳酸二甲酯)(体积比为1:1:1)溶液,隔膜为美国Celgard 2300材料,在干燥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测试电池.充放电采用武汉金诺电子公司August934No.8唐致远等: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兰电电池程控测试仪.常温(25℃)及高温(55℃)充放电测试环境:以硅胶或石英砂为蓄热介质,恒温水浴提供恒温环境.测试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区间均为3.0~4.3V ,0.2C 的充放电倍率.2结果与讨论2.1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的X 射线衍射表征采用日本理学D/max ⁃2500型X 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不同元素掺杂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参数为:Cu靶,40kV 、100mA ,扫描速率8(°)·min -1,扫描范围5°~80°.图1为掺杂不同元素的材料的X 射线衍射图.由图可知,各合成材料的X 射线衍射峰均为尖晶石型立方晶系特征衍射峰,表明由该工艺合成的材料为良好的尖晶石型固熔体.随着掺杂元素的增加,X 射线衍射峰的强度有所减弱(复合掺杂材料的衍射峰的强度已明显减弱).计算得知,晶胞常数a 变小(a 值由未掺杂材料的0.8242nm 减小到复合掺杂的0.8231nm ,晶胞体积由0.5599nm 3减小到0.5576nm 3),即晶体的晶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收缩[3,15],复合掺杂材料因Mn —F 键键能大,使得晶体结构的强度增加,有利于保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的结构稳定性,经充放电测试得到进一步证明.2.2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常温(25℃)充放电特征各样品的首次放电曲线(图2)表明:⑴不同元素掺杂的电极材料的放电曲线均由两个平台组成,说明Li +嵌入尖晶石材料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这一结果与文献[3,6,11⁃14]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⑵随着掺杂元素的增加,平台的阶梯性变得平滑,这可能是由于元素的掺杂导致晶胞收缩所致;⑶未掺杂的材料放电比容量高于掺杂的,体现了掺杂材料的电化学特点(如Cr 3+没有放电容量);在各自相对应的放电平台(3.85~4.25V)内放电曲线非常接近,可以认为不同元素掺杂的正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3,6];⑷不同元素掺杂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有一定差别,未经掺杂(仅Li +过量)的材料容量最高(123.8mAh ·g -1),单元素掺杂也有较好的放电比容量(110~120mAh ·g -1),四元复合掺杂的(目标)材料有较理想的首次放电容量(120.1mAh ·g -1);⑸与未掺杂或仅阳离子掺杂的材料相比,复合多元掺杂材料在3.65~3.80V 之间明显出现一个放电平台,该平台的出现可能与掺杂的阴离子F -有关.Amatucci 等[15]研究发现,F -的掺杂不仅稳定了材料结构,而且可以使少量Mn 4+在放电过程中还原为Mn 3+,提高材料的容量.研究得知,虽然O 2-/F -的半径相差不大(0.132nm/0.133nm ,有利于F -掺杂代换O 2-),而与O/O 2-相比,F/F -具有较大的电负性和更小的离子极化率(F -约为O 2-的26.8%),F -的掺杂与阳离子Mn 3+、Co 3+、Cr 3+或La 3+结合所形成的键能更大,价键将更加牢固.据晶体结构理论可知,当O 2-和F -占据尖晶石面心立方位作立方紧密堆积时,Mn 3+及掺杂的阳离子则占据尖晶石八面体的位置,而占据四面体位置的Li +可以直接通过由O 2-和F -构成的四面体间歇位嵌入和脱出.由于F -的“强化”作用降低了材料的Jahn ⁃Teller 效应,保证有更多的Li +嵌入和脱出,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特性和充放电容量.图3是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材料的常温(25℃)充放电循环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循环0~30次内不同掺杂的正极材料均能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元素掺杂较少的材料也有较高的比容量;当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50以后,仅Li +过量材料的比容量衰减较快,单掺Co 或Cr 元素的材料虽然也能保图1Li 1.02M x Mn 2-x F y O 4-y 的X 射线衍射图Fig.1XRD patterns of Li 1.02M x Mn 2-x F y O 4-y图2各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Fig.2Discharge curves of the first cycle935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2005Vol.21图3Li1.02M x Mn2-x F y O4-y的充放电循环曲线Fig.3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spinelLi1.02M x Mn2-x F y O4-y at25℃持较好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明显低于复合掺杂的材料.多元复合掺杂的正极材料经8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120.1~113.5mAh·g-1)仍能保持在94.5%以上(除首次放电效率为95.4%(120.1mAh·g-1/125.8mAh·g-1)以外,其余各次都在99.5%以上),且循环趋势良好.因此,元素掺杂强化了尖晶石材料的结构,提高了循环特性.该结果主要源于材料的结构特性及Li+的嵌脱机理,即尖晶石型LiMn2O4属于Fd3m 空间群.其中的[Mn2O4]骨架是一个有利于Li+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6].氧占据面心立方位作立方紧密堆积,锰则占据八面体位(75%Mn 交替位于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余下的Mn原子位于相邻层),Li+占据四面体位可直接嵌入由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间歇位,通过空着的相邻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在[Mn2O4]的三维网络中脱嵌,Li x Mn2O4中Li+的脱嵌范围为0<x≤2.特别是当Li+嵌入或脱出范围为0<x≤1.0时,发生如下反应:LiMn2O4=Li1-x Mn2O4+x e-+x Li+(1)此时Mn离子的平均价态在+3.5~+4.0之间(锰以Mn4+和Mn3+的形式存在),材料保持尖晶石结构,对应的Li/Li x Mn2O4输出电压是~4.0V;而当1.0<x≤2.0时有以下反应发生:LiMn2O4+y e-+y Li+=Li1+y Mn2O4(2)充放电电压在3V左右,即1.0<x≤2.0时锰的平均价态小于+3.5(锰主要以Mn3+存在),此时将导致严重的Jahn⁃Teller效应(晶体结构由立方相转向四方相),晶格常数的比值c/a也会增加.材料结构的转变破坏了尖晶石骨架,当超出材料承受极限时则破坏三维结构的离子迁移通道,Li+嵌脱困难,循环性变差,故在应用中一般选择充放电范围为3.3~4.3 V,以防止Jahn⁃Teller效应发生.本实验合成的多元复合掺杂材料使得各种离子间的键能增强,晶胞收缩,从而强化了材料的晶体结构[3,6,15],较好地满足了Li+的反复嵌脱.表明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2.3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交流阻抗特征图4是多元复合掺杂材料在充放电范围内于不同电压下的交流阻抗谱图.测试选用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压为3.80,3.95,4.10,4.25V;扫描频率为0.005~100 kHz.由图谱可看出,合成材料在充放电平台(3.95~ 4.25V)某电压(4.10、4.25、3.95V)下有较小的交流阻抗.据Vogit⁃type,Frumkin与Melik⁃Gaykazyan (FMG)模型[14,16⁃17]设计的等效电路以及所测试的交流阻抗图谱分析(此略)可知,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平台附近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活性材料的阻力较小.由此也可以间接证明本工艺所合成的多元复合掺杂尖晶石型正极材料在充放电平台上有较好的可逆性.2.4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高温(55℃)循环性能图5Li1.02M x Mn2-x F y O4-y的充放电循环曲线Fig.5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spinelLi1.02M x Mn2-x F y O4-y at55℃图4Li1.02M x Mn2-x F y O4-y材料在某电位下的交流阻抗图谱Fig.4AC impedance of Li1.02M x Mn2-x F y O4-y at some potentials936No.8唐致远等: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图5是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材料在高温(55℃)条件下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曲线.经42次充放电循环,不同掺杂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差异较大,不掺杂和单元阳离子掺杂材料的比容量衰减较快,复合掺杂材料循环充放电35次的放电容量(111.6~103.5mAh·g-1)仍保持在92.7%以上,表明复合掺杂材料在本实验条件下的高温性能相对于其它材料已有较大的改善.其可能的原因应是掺杂元素部分取代了Mn3+或O2-而形成的M—O键或M—F键均比Mn—O键强,具有较高的八面体场择位能[2,13],稳定了尖晶石结构,既减小了有机溶剂对正极材料的“溶解”作用又有效抑制了高温下Li+反复嵌脱引起晶格收缩和膨胀带来的结构破坏影响,提高了高温(55℃)下材料的稳定性;但当循环超过39次(尤其40次)后材料的比容量迅速衰减,循环41次后放电容量仅为首放的76.2%,且有继续衰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多次的Li+嵌脱循环突破了该材料的最大承受能力,导致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衰减所致[6,18].比较图3和图5可明显发现,常温(25℃)与高温(55℃)充放电循环过程容量的衰减有很大的差别,说明不同的充放电环境有不同的电化学机理.一般公认的衰减机理[3,6,15⁃18]有,①Jahn⁃Teller畸变效应,主要发生在低电位(3V)充放电状态,且以n(Mn4+)/ n(Mn3+)<1为标志;②Mn3+的歧化反应(2Mn3+→Mn4++Mn2+),一般发生在充放电过程中且与尖晶石的结构稳定性(合成工艺及方法)有直接关系;③由稳定的尖晶石相转化为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而造成材料结构塌陷,其原因与②基本相似,过充尤其是过放更加剧尖晶石结构的塌陷;④Mn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该情况可发生在充放电循环的全过程,当温度升高时则加剧锰的溶解,例如在55℃时的溶解速率是25℃时的7倍以上[18];⑤电解液分解,主要发生在过充或过放(特别是过充)情况下,往往引起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如爆炸,LiCoO2作正极材料时尤为严重,另文讨论).我们认为,本实验中高温环境下容量严重衰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锰的大量溶解造成了活性材料减少所致.多次的反复充放电和高温环境会造成一定数量的Mn3+发生歧化反应,这种歧化反应加速了Mn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不可逆的锰溶解造成尖晶石结构的局部塌陷,这种“塌陷”进一步加速了锰的溶解,如此恶性循环必然造成一定数量活性材料的失活,甚至完全丧失充放电能力,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充放电循环的阶梯形状.有研究发现,造成尖晶石型正极材料恶性衰减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的高温环境下锰的大量溶解以外,电解液中的HF杂质和水分杂质也是重要的因素[3⁃4].长期以来,尖晶石材料的高温性能是制约该产品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积极寻找其它有效方法(如表面包覆等)已成为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材料高温(55℃)性能的下一个重要目标.3结论本方法合成的多元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1.02Cr a Co b La c Mn2-a-b-c F y O4-y较富锂尖晶石或单元素阳离子掺杂的材料具有较小的晶胞体积和较稳定的晶体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比容量和更好的电化学特性,能够较好抑制锰酸锂尖晶石材料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55℃)下的循环性能均有了较大的改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该多元复合掺杂材料也将是众多取代钴酸锂材料中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References1Whittingham,M.S.Chem.Rev.,2004,104:42712Tang,Z.Y.;Feng,J.J.Acta Phys.鄄Chim.Sin.,2003,19(11):1025 [唐致远,冯季军.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2003,19(11):1025]3Feng,J.J.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4 [冯季军.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4Xia,Y.Y.;Yoshio,M.J.Electrochem.Soc.,1996,143(3):8255Guyomard,D.;Tarascan,J.M.J.Electrochem.Soc.,1992,139:937 6Li,J.G.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1 [李建刚.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1]7Jang,D.H.;Shin,Y.J.;Seung,M.O.J.Electrochem.Soc.,1996, 143(7):22048Luis,S.;Jose,L.;Tirado.J.Electrochem.Soc.,1997,144(6):1939 9Robertson,A.D.;Lu,S.H.;Averill,W.F.;Howard,W.F.J.Electrochem.Soc.,1997,144(10):350010Li,G.H.;Ikuta,H.;Uchida,T.;Wakihara,M.J.Electrochem.Soc., 1996,143:17811Li,G.H.Ph.D.Dissertation.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1996 [李国华.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6]12Zhong,Q.M.;Bonakdarpour,A.;Zhang,M.J.;Gao,Y.;Dahn,J.R.937Acta Phys.鄄Chim.Sin.(Wuli Huaxue Xuebao ),2005Vol.21Received :December 13,2004;Revised :February 21,2005.Correspondent :TANG,Zhi ⁃Yuan(E ⁃mail :zytang@;Tel :022⁃27892832).鄢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SFC(20273047)J.Electrochem.Soc.,1997,144:20513Tang,Z.Y.;Feng,J.J.Acta Chimica Sinica,2003,61(8):1316[唐致远,冯季军.化学学报(Huaxue Xuebao ),2003,61(8):1316]14Aurbach,D.;Levi,M.D.J.Phys.Chem.B,1997,101(23):463015Amatucci,G.G.;Pereira,N.;Zheng,T.;Tarascon,J.M.J.Electrochem.Soc.,2001,148(2):A17116Aurbach,D.;Markovsky,B.;Schechter,A.;Ein ⁃Eli,Y.J.Electrochem.Soc.,1996,143(12):380917Aurbach,D.;Zaban,A.;Zinigrad,E.J.Phys.Chem.,1996,100(8):308918Pasquier,A.D.;Blyr,A.;Courjal,P.;Larcher,D.;Amatucci,G.;Gerand,B.;Tarascon,J.M.J.Electrochem.Soc.,1999,146(2):428The Anion 鄄cation Multiple Doping Effect of Spinel Cathode Materials on Electrochemical Speciality *TANG,Zhi ⁃Yuan 1LU,Xing ⁃He 1,2ZHANG,Na 1(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2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Abstract 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b,c =0,0.01,0.02;y =0,0.02)doped with several ions (anion ⁃cation)was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X ⁃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at all the samples had perfect spinel structure.The results of the charge/discharge curves showed that multiple doping spinel Li 1.02Cr 0.01Co 0.02La 0.01Mn 1.96F 0.02O 3.98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undoped or cation ⁃doped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inhibition of decline of reversible capacity of spinel at 25℃.Besides that,the multiple doping spinel also had ideal discharge capacity.And the cycle performance(120.1~113.5mAh ·g -1)was improved so obviously that 94.5%of the initial capacity was preserved after 80cycles.Meanwhile,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55℃)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was improved.With the spinel Li 1.02Cr a Co b La c Mn 2-a-b-c F y O 4-y as working electrode,Li as counter electrode and reference electrode,electro ⁃chemical impedance tests showed that this material possessed good charge/discharge reversible capability and had the lowest impedance on the stage of charge/discharge.Keywords:Lithium ⁃ion batteries,Spinel,Anion ⁃cation doping,Cathode material,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