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画中的秘密)

合集下载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关于小班幼儿的涂与画浅析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关于小班幼儿的涂与画浅析

关于小班幼儿的涂与画浅析
近期,我一直在准备小班的美术探索类的课《格子画》,在每一次的磨课中,各班级呈现的涂与画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根据这两次活动笔者对作品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以期了解该班孩子的绘画发展特点,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智力发展水平、内心情感和人格特征,以此引起教师、家长对儿童绘画的正确评价和科学认识,为以后的绘画活动的开展和指导提供一定的前期依据。

一、情况分析
针对两次的磨课现象,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小一班,该班幼儿21名;第二次小三班,24名。

以两次都参与活动的幼儿,以21人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岁6个月。

笔者对每个幼儿的前后两幅作品进行分析,避免了幼儿情绪化的偶然性作品特征出现。

通过比较,幼儿在短期内进行的类似主题的绘画,所反映出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所处的水平无明显差异。

二、作品特点分析
该班幼儿年龄均在4至5岁之间,但是并非同时处在理论上应有的绘画阶段。

从幼儿对格子的描绘看,幼儿的绘画发展参差不齐,动作发展、认知水平颇有悬殊。

根据格罗姆对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分析,笔者把该班幼儿作品分成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未分化涂鸦(约占14%)
未分化涂鸦由于儿童动作不协调,脑手还不能一致,只能画一些随意的线条。

在小班下学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完全是孩子的能力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而是孩子在倾听要求环节时没有理解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所以针对这样现象,要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为主。

(二)控制涂鸦(14%)
(图1,左男孩)(图2,男,右上)。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儿童画解析——彩色噗噗车1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儿童画解析——彩色噗噗车1

儿童画解析——彩色噗噗车
【绘画背景】
这是一节来自主题《彩色世界真奇妙》主题的美术活动。

课前,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家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课中通过观察模型汽车了解汽车的外形;最后是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汽车”,画完后,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主题墙(马路上为背景)。

孩子们在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一辆“特殊”的汽车。

薛敏浩说:“这个车子好难看”。

段梓寅说:这是什么车啊!
……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也想知道答案。

所以找到了这幅画的作者——唐成(小名庆庆),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庆庆,你喜欢这辆车么?”(我指了指马路上的“小黑车”)
“喜欢”(庆庆有点不好意思)
“能介绍一下你的车子么?”
“这是爸爸的车子!”(脸上微微的露出了笑容,话语中透露着自豪)
“?”。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理解孩子的画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理解孩子的画

理解孩子的画就多数承认而言,即使是学养很深,当他面对一幅儿童画的时候,也未必就能够读懂这幅画的立意和价值,成年人对儿童画的误读和干预,制约了儿童画的健康发展。

以前自己对于这句话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当亲身经历的时候才发现:不懂事的自己原来一直在做着误导孩子的事情。

案例背景:这一周我们的主题就是《彩色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为三个阶段:找我身边的颜色;感受身边颜色的多彩;从玩色中体验色彩的奇妙。

当我们经历身寻找身边的颜色这个环节时,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将自己找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因此,我们就借用了绘画的形式,让孩子们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法——我找到的颜色(红色为例)。

案例描述:孩子们兴奋地在教室里寻找自己红色的物体。

每个人都想将自己找到的东西告诉老师,一边找一边说,嘴巴上还不时地露出微笑。

笑笑很不好意思地跟同伴说“我找到了这个”。

孩子们将自己在教室里找到的东西画了下来,而且还将自己家里的红色的东西都画在了本子上。

看,这是她找到的哦。

作品描述:乍一看我还真不是很能够理解她的含义,知道与他进行了交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真的是孩子的想法,并且她也找到了表达出自己想法的方式。

以下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实对话。

师:孩子,在我们的教室里你找到了哪些红色呢?幼:我找到了小鱼是红色的。

师:哦,哪里是小鱼呢?幼:这里。

(随即用手指着相应的地方)。

圆形的是鱼缸,里面的这个就是小金鱼。

是红色的。

师:你还找到了什么呢?幼:我还找到了红色的板。

(金鱼缸上面的那个)。

师:哦,原来这是我们教室里的板啊?你怎么会想起来这样画呢?幼:恩,圆形是板,上面的这个是线(原来我们教室里的板是用线穿起来,挂在栏杆上的。

)师:那剩下的那个是什么呢?幼:这是我们家的电视,也是红色的。

案例分析:1.本案例中笑笑能够听懂成人的指令性语言,并按照指令行动。

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她首先是在教室里找到了红色的物体,如红色的金鱼;红色的板等;随后她开始联想到自己的家里的红色的物体,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维较为灵活,能够相互迁移,找到适合的场景与内容。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引言:儿童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和解读一幅幼儿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作品的特点和内容,得出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观察和理解。

作品描述:幼儿园儿童王小明(化名)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画上有一个房屋、一片大草坪、几棵树和两个人物。

画中的颜色非常鲜艳,如红、黄、蓝、绿等明亮的色彩同时出现。

房屋由红色、黄色和蓝色构成,屋顶是黄色的,墙壁是红色的,房子下面的草坪由绿色和黄色构成。

画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小女孩,他们都有一个大大的笑脸。

小男孩身穿黄色衣服,左手拿着一个红色的气球,右手握着一个红色的花。

小女孩身穿粉色衣服,左手拿着一个黄色的花,右手握着一个黄色的星星。

作品分析:1.色彩运用多样:画中的色彩丰富多样,使用了大量的红、黄、蓝和绿等明亮的颜色。

这表明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较为敏锐,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元素组合丰富:画中的元素包括房屋、树木、人物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布局,幼儿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和理解。

房屋、树木和草坪等自然元素呈现出温馨和自然的氛围,而人物的表情则彰显了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

3.表达情感和意象:画中的人物都有着欢乐和自信的表情,他们的笑脸和手中的气球、花朵和星星等元素,传达了幼儿的愉悦、美好和渴望的心情。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快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解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1.幼儿对色彩有较高的敏感性:画中的鲜艳明亮的色彩表明幼儿对色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喜欢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这也表明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幼儿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作品中的元素组合和布局展示了幼儿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他们通过将房屋、树木和草坪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3.幼儿拥有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作品中人物的笑脸和手中的气球、花朵和星星等元素,表达了幼儿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本案例的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是一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画作。

画中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动物,如狗、猫、猴子等。

画面色彩明亮,充满活力。

下面对该绘画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从画面整体来看,画家运用了饱满的想象力,将多种不同的动物安排在同一个画面中。

这种方式给人一种热闹和活泼的感觉,画面上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和对于生活的热爱都通过这一幅绘画作品表达了出来。

其次,从动物的形象来看,孩子们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动物的形状。

这种简约的画风,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还给人一种纯真和天真的感觉。

这些动物被画家绘制的形象也非常夸张,例如猴子高高跳起,仿佛在给小鸟表演节目;小狗一边奔跑一边朝着观众汪汪叫,似乎在和观众互动。

这种夸张和活泼的形象给人一种欢快和有趣的氛围。

再次,从色彩运用来看,画家运用了大量的鲜艳颜色。

画中各种动物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如粉红色的小猪、橙色的小猴等。

这种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另外,画家还运用了一些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这种对比色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从绘画技法来看,画家应该是用的是简单的线条和颜料来完成这幅画作。

线条勾勒出了动物的轮廓和表情,颜料则填充了动物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

这种简单的绘画技法是适合幼儿园儿童的绘画表达的,他们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展示他们对于动物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综上所述,这幅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性。

画中的动物形象夸张而活泼,色彩明亮且鲜艳,给人一种愉悦和愉快的感觉。

这幅绘画作品展现了幼儿园儿童对于动物和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料表达出来。

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创作才华,还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上周,我们的中班开始了春天的主题教学。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和活动,其中包括了美术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画了一些春天的场景,如燕子、柳树、小河、小鱼、花朵和蝴蝶等,然后向孩子们讲解绘画要求。

XXX小朋友拿到白纸后,先画了一条小河,并在河里画了两条小鱼,边画边“哼哼”地表现出开心的心情。

接着,她在河边画了一座小山坡,并画了一颗大树、一朵小花和一些小草。

在树上,她画了几个红红的苹果,并在树的顶部画上了一些绿绿的叶子。

最后,她在画面的左上方画了一只小鸟和一些“一横两竖”的图案,右上方画了一个太阳。

最后,她给画上了颜色。

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能”。

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能”并不等于孩子的“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供很多元素和场景,希望孩子们能够将它们组合起来表现出完整的画面。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可能无法将所有元素组合起来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画面。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不要高估孩子们的能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平台来展现他们的“能”。

2.孩子们的画作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在画苹果树时,孩子们可能会简化形象或使用符号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种“李代桃僵”的手段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3.每个孩子眼中的春天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想法。

教师在提供元素和场景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展现自己想法的平台。

孩子们的画作能够展现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认知。

4.教师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高估他们的能力。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平台来展现他们的“能”,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认知水平。

我们班级有一些绘画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孩子就没有潜力。

教师不能高估孩子的能力,仅仅因为他们知道一些东西就认为他们能够做到。

儿童绘画作品心理分析案例

儿童绘画作品心理分析案例

儿童绘画作品心理分析案例
儿童绘画作品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形式,透露着儿童内心的想法和
感受。

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心理分析,可以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
心理发展情况和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下面将
为大家分享一个儿童绘画作品心理分析案例。

某幼儿园的小班级里有一名4岁男孩小明,他绘制了一张题为“太阳”的画。

在画中,小明用黄色的颜料画了一个大太阳,太阳下方画了一
个小房子和一些花草。

小明使用的线条勾勒简单明了,色彩鲜艳而不
刺眼。

这幅画作品格调简单自然,表现出明快、欢乐的气氛。

心理分析:小明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他正处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自我表现”阶段,希望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他选
择画太阳,很可能是因为太阳是生命之源,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小明将太阳画得很大很明亮,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
美好期望。

小明画的房子和花草则表现出他对家庭和自然的关注。

他可能希望能
够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美好的家庭环境中,并能够享受自然带来
的美好。

他的画作简单明了,说明小明对生活还没有过多的思考,但
是表现出他的世界观已经开始建立,并且他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通过对小明的绘画作品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儿童的画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品味童话 解读童心)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品味童话 解读童心)

品味童话解读童心——区域活动中的绘画一角案例背景:区域活动的美工区,教师在前面上墙面,有意的贴出以前画过的内容或者一些幼儿选出的儿童画进行张贴。

幼儿最喜欢拿着水彩笔,有的看着前面的示范画,开始作画。

有的按照自己想画的想法进行想象。

案例描述:孙一鸣拿出一个蓝色的笔开始画出线条,一会儿一条条线条、圈,组成了这幅让人捉摸不透的面画。

重温对话:师:你画的是什么?孙:穿越师:穿越是什么意思。

孙:就是从这个星球穿到另一个星球上,很刺激的。

师:能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吗?图一:一个隐形的热气球上面有很多人,坏了,掉到滑滑梯里面了,滑滑梯的螺丝掉了,小朋友摔伤了,送到医院里面去了,在气球里面的小朋友没有死。

小朋友不喜欢这个滑滑梯了,然后搬到日本去了。

图二:小朋友从这个圆圈里面穿越到另一个地方了。

图三:电视机坏了不能看。

分析:1.幼儿的画面和语言的关系整体来看,整幅画很具想象力,语言表达内容很丰富。

画面创作表达了自己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

幼儿很清楚自己画面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会用一些线条代替一些物品。

2.幼儿画面的线条、颜色构图上,幼儿画面上是线条和波浪,替代滑滑梯、电视机。

但是线条较为流畅,说明幼儿在作画的时候很大胆。

没有人物或者一些具象的东西出现。

幼儿在构图方面较弱。

颜色就使用了一种蓝色,色彩较为单一。

每一幅的小画面是单独分裂开的,没有太多的关联,说明幼儿在作画的时候,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连贯性。

3.幼儿画面和想象力的关系幼儿为自己的作品起名为《穿越》,并且对“穿越”一词理解的很到位,说明在平时有接触的经验,并能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幼儿在讲述自己的画面的时候,语言流畅,滔滔不绝,仿佛一个情景就在眼前,有时候你把他的作品理解错了,他会说:不对不对,是这样的。

两个圆圈构成一个电视机。

一个十字架说是隐形气球,并且上面还坐着人。

4.从幼儿画面看心理该幼儿在表述的时候很自信,每一个线条和点,都能够表示清楚是什么东西,但是很多东西,他用“透明的”进行概括。

幼儿园小小艺术家画作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小艺术家画作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小艺术家画作案例分析幼儿园小小艺术家画作案例分析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得以体现。

本文将以一位小小艺术家的画作为例,分析孩子们的艺术创作过程及其意义。

画作描述这幅画是由一位4岁男孩创作的,画布大小为30x40cm。

画布上的画是用彩色油画棒完成的。

画面上有三个人物,一个小男孩、一个大女孩和一个拿着雨伞的女人。

三个人物都是用深蓝色的油画棒勾勒而成,小男孩和大女孩的头发、裙子、鞋子等部位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填充,女人的裙子和雨伞也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填充,但头发和鞋子仍然是深蓝色的。

整个画面背景是用黄色的油画棒填充的,呈现出一个明亮的阳光天气。

创作过程小男孩一开始在白色的画布上乱涂,用多种颜色的油画棒涂出各种花花绿绿的图案。

老师看到后,鼓励他画一个故事,于是小男孩开始画了这幅画。

他先用深蓝色的油画棒画出三个人物的轮廓,然后向老师询问该怎么画头发、裙子等部位。

老师指导他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填充这些部位,同时告诉他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生动。

小男孩听从老师的指导,完成了这幅画。

意义分析小男孩通过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画面上的阳光天气、开心的小男孩和大女孩,以及拿着雨伞的女人,都传递着一种愉悦的情感。

在画面中,小男孩和大女孩是一样高的,这表明他们在小男孩心中是平等的,而不是大人和孩子的关系。

此外,小男孩和大女孩都穿着裙子,这也是一种表达平等的方式。

他们在画面中的互动,表达了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总结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却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

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从而更好地适应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标题: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1:纯真的想象世界引言: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时期。

他们通常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位幼儿园儿童的绘画作品,探讨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作品描述:这幅画是由五岁的小明完成的。

画面中画满了各种形状的花朵,花朵的颜色五花八门,由鲜艳的红、黄、蓝相互交织而成。

每朵花都有两片绿色叶子,花朵之间连接着红色的细线条,画面中还有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

分析与解读:1.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幅画展现了小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通常对颜色和形状有着特别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他们通过自由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明选择了多种多样的颜色,展示了他的创意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他通过将红、黄、蓝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相互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此外,小明还通过添加蜜蜂为画面增添了更大的活力和动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关注和热爱。

2.表达出的情感:这幅画透露出小明积极、开朗和愉悦的情感。

他通过绘画将自己的喜悦和对美好的向往表达出来。

画中的花朵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感觉。

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快乐的儿童时光。

整幅画洋溢着小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小明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他不拘泥于现实的外在形象,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花园。

这种能够表达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特创造力的能力,在儿童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小明能够展示自我,同时也增强他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4.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在这幅画中,小明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他选择了鲜艳的颜色并恰当地将它们相互融合,使得画面看起来非常抢眼和美观。

这展示了小明对美的敏感度和他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他人赏识的愿望。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11)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11)

大班人物画“男孩女孩”图案分析案例背景:美术活动《男孩女孩》,教师要求幼儿自选一个性别作画,如画两个的要求为不同性别,婷婷先画了一个小女孩后又添了一个小男孩,还自己画上了背景,有太阳、云朵、蜻蜓、蝴蝶、草地、树、小房子、小鸡、泥土、泥土下的景象。

对话陈述:因为比较好奇为什么会有一排黑点点在画纸上。

师:“这些黑点点是什么呀?”婷婷:“是人撒的米呀,给小鸡吃的,不吃东西的话小鸡会饿死的!”师:“那是谁撒的呀?”婷婷:“是妈妈呀,在小房子里面烧饭呢,所以看不见!”师:“哦~那这个房子,怎么这么小呀?”婷婷:“因为家在很远的地方呀,他们两出来玩了,离家很远!”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为什么要画一个小鸡呀?婷婷:“我喜欢吃鸡,哈哈!”师:“那是两只小蝴蝶么?”婷婷:“一只蜻蜓一只蝴蝶,因为天气特别的晴朗,所以要画它们!”师:“为什么呀?”婷婷:“电视里是这样放的,天气晴的时候有蜻蜓蝴蝶!”师:“阳光很好的话可以画一个大大的太阳哇"婷婷:“这是快要落山了的,所以比较小!”师:“咦,这个云长的好奇怪!”婷婷:“哈哈,因为长的像面包,因为我喜欢吃面包!”……婷婷:“1.因为我喜欢彩虹色,所以给她穿彩虹色裙子。

2.因为我有一个阿姨就是高个子,头发很长,所以女孩子的个子高就是长头发,男孩子要狠帅气,竖着的头发就很帅气就像乐乐的头发一样。

3. 树上的黑的果子是苹果,因为还没有长开!4.下面是蚂蚁的家!”图画分析:一、整体上看婷婷的画布局完整,有人有物。

用笔力度适中,涂色较均匀,婷婷在作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比较自信的。

线条直线曲线分明,连贯性强,说明其感觉自我的能量很足,水平良好,而且是向上的方向,智力发育良好。

二、画得过程在作画过程中,先画人物,再画背景,无涂擦现象,能够准时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画作,画画习惯是良好的。

三、画的内容3岁到6岁是幼儿幻想游戏及象征性活动最活跃丰富的时期,当一个字或一个意象所隐含的内容超过显而易见和直接的意义时,就可说具有象征性。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3)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3)

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书上说“绘画是孩子最喜爱的内心表达方式,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讨好,只是把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一种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发泄、记忆,绘画仅仅是孩子需要的语言方式而已。

”孩子们的小脑袋有着千变万化的思想,语言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未发育完整时,绘画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五颜六色的画笔是一个个想象的翅膀,他们畅游在美丽的梦境中。

案例一:今天是2012年3月7日,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为了感谢妈妈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爱护,因此孩子们决定写一封信送给妈妈,可是遇到了一个困难,孩子们不会写字啊?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决定把要对妈妈说的话用笔画出来,说完便开始行动了···只见我们班的果果没有动笔,歪着脑袋好像在想些什么,过一会我走过去看了看,发现他已经画好了。

(1)(2)图(1)(2)就是我们班的果果画的画,当时我看到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孩子有想法,只是有些看不懂画中的内容,因此就问果果,果果说: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给她倒水喝(图1第一行);妈妈晾衣服的时候,我唱歌给她听(图1第二行);妈妈炒饭的时候,我帮她开电风扇(图2第一行);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懂礼貌,因为妈妈喜欢懂礼貌的孩子(图2第二行);我还想和妈妈一起荡秋千(图2第三行)。

如果单看这几张画,可能不能体会到果果对妈妈的爱;不仔细看这几张画,你可能会忽视果果的用心,就比如图(1)第二行你可以看到果果所说唱歌给妈妈听,他画了几个音乐符号来表现唱歌,他不仅能够想到,更能够用笔画出来,这是一种奇妙的表达方式。

有的时候幼儿连说话都表达不清,却常常能够画出出乎意料的东西,这让我们觉得出不可思议,这些画从颜色、技巧上来讲可能不算是一张优秀的作品,但是却有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作品能够表现出孩子的想法。

案例二:主题《中国年》的开展,让幼儿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而青花瓷是其中的一节美术课,课堂以幼儿欣赏和观察为主,主张幼儿自己探索,大胆尝试,经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的作品完成了,很有创造力,其中钱昕晨小朋友(图4)的画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的画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种艺术气息存在。

画中的秘密

画中的秘密

画中的秘密作者:吴春丹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0期摘要我国目前的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作为儿童画评价的主体,常以成人的眼光来审核幼儿的作品,他们更注重对儿童美术作品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儿童和儿童画的进一步剖析。

本文结合我在幼儿园中对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儿童画;解读中图分类号:G6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38-01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通常只是关注如何指导儿童绘画,强调模仿和技能、技巧的练习,而忽略了儿童画中儿童所表达思想、情感等等。

美术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细心去解读幼儿的绘画能随机抓住孩子的各种心理需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解读儿童画,能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的需要,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从而引导我们去做一个更好的家长、更好的老师。

一、儿童画的内容解读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我所教学的班级的幼儿的绘画进行了观察和收集,并记录下了一些幼儿对自己的画的描述,通过了解和深入,对这些儿童画进行了一定的解读。

以下,本文将从三方面来解读我班5-6岁幼儿的儿童画。

(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方面解读儿童画5-6岁幼儿的注意已经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观察目的性也有所提高,能够在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建立联系,较好地把握观察对象明显特征。

同时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创作表达,但由于该时期幼儿正处于象征期过渡阶段,因此画面会相对单调,缺少想象的情节。

我们班一个5岁的小男孩的画,画面中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好朋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3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3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3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3
在画面的中央,是一栋房子,画得稍微大一些,房子被画在人物的左边。

房子的形状简单,由一个长方形构成,屋顶是一个三角形,典型的小
孩画风。

房子的顶部有一团黑色的烟,看来是正在烧煤的烟囱。

房子上方,画了一片蓝天和白云,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房子的下方有一条小径,沿着小径,走出一个小人物。

小人物被画在房子的右边,他的形象很简单,由一个个小圆圈和直线
构成。

小人的头顶画着一串黄色的线,看似是头发。

他穿了一件红色的上衣,下身穿着一条蓝色的短裤,脚下有一双绿色的鞋子。

小人的脸上描绘
了两个黑色的眼睛和一个笑脸,看起来非常开心。

小人右手端着一个背篓,篓里似乎装着一些东西。

整个人物的姿态自然而生动,给人一种活跃、朝
气蓬勃的感觉。

除了房子和小人,画面中还有一些细节,比如草坪、树木和花朵。


坪被画在房子和小径之间,由一条条绿色的曲线组成,有的地方还有一些
小洞。

树木被画在房子的左边,由一片片绿色的直线和圆圈构成,看起来
像是一棵大树。

树下长着一些不同颜色的小花,给整幅画增添了一些生气。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我的画是这样的”——孩子的“能”你看懂了吗?一、案例背景上周开始中班开始春天的主题,为了能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对于春天的感性经验,我们对于春天的“美丽”景色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更是运用了多种手段让孩子们去表现对于春天的认识,我们的故事就从一节美术活动开始了!二、现场回放教师在白纸上根据孩子们对于春天的认识,画出了这样一些场景(顺序是打乱的):燕子、柳树、小河、小鱼、花朵、蝴蝶等。

教师在讲清楚绘画要求以后,丁悦小朋友拿到白纸以后先在纸上画了一条小河,在小河里画了两条小鱼,边画边“哼哼”,显得很开心,小河画好以后,在河边有花了一个小山坡,上坡上先花了一颗大树,在树底下画了一朵小花,添加了一些小草。

画完这些以后看了看边上的小朋友,又看了看自己的画,在那颗大树上花上几个红红的苹果。

嘴巴里嘟囔着“还有一些苹果都没有长出来,我在上面花上一些绿绿的叶子”。

随后,她在在左上方画上了一只小鸟,在小鸟的前面有画上了一些“一横两竖”的图画。

最后有在右上方画上一个太阳,整幅画就这样完成了。

最后,在画好的画上涂上了颜色。

三、作品展示三、重温对话师:“悦悦,你怎么画了一颗苹果树啊?”悦悦:“我不知道!”师:“老师不是在上面花了柳树了吗?你怎么不画啊?”悦悦:“我不会画!”师:“春天树上有苹果吗?”悦悦:“有的还没有长呢!你看,边上不是有刚长出的叶子吗?师:这个是小鸟,那前面的是什么?悦悦:“这个也是小鸟啊!这个是鸟妈妈,这些都是鸟宝宝,他们在一起飞的,老师你看我的这个太阳好看吗?它的边上都是阳光!”四、案例分析一幅简单的画,平时我们很容易就忽略过去,看到孩子的画面整洁,或许我们还会表扬一下,但是当我们深入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我们意想不到东西,也会从中看到我们很多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解析孩子的作品之前,我在问自己,从孩子的作品中你看到了孩子的“能”了吗?孩子的“能”到底是如何体现的,我们且来看一看分析:1.教师的“能”不等于孩子的“能”案例中,教师对于春天的是各种各样的场景都有描述和范画,虽然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意识里存在的,或许是通过其他途径孩子们了解的,但是给孩子们提供这么多的要素孩子们现在的能力真的能达到把他们全部组合起来吗?这是我课后反思的一块,在教师想来,我给孩子们提供的这么多的要素一定能够表现出衣服很漂亮的春景图。

幼儿园小画家们的画展案例解析

幼儿园小画家们的画展案例解析

幼儿园小画家们的画展案例解析幼儿园小画家们的画展,是一个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展览。

展览中的每一幅画作,都透露着孩子们的独特视角和创意思维,呈现出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北京市某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小画家们的画展”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画作。

其中一幅画作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是一幅名为《小鱼花园》的画作,作者是刚刚升上小班的小朋友。

画作中,小朋友用生动的颜色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的小鱼花园。

画面中央是一片蓝色水池,里面游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鱼,它们在池中游来游去,看起来非常快乐。

一旁是一片绿色的草坪,上面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花园里还有一些小蘑菇,看起来可爱极了。

在这片小鱼花园中,作者还加入了很多其他元素。

比如上面的云朵和太阳,树枝上的小鸟,以及小朋友精心选的背景颜色。

这些元素,让画作更加丰富多彩,也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幅画作的创作背后,反映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注重帮助孩子们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天分。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绘画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多看多想多画,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展览不仅给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和赞赏的喜悦,让他们更加自信和愿意表达自己。

同时,展览也为父母和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深入了解孩子的途径,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

总之,幼儿园小画家们的画展是一个充满童趣和创意的展览。

通过参观这样的展览,我们不仅能见证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能更好地了解到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够开展这样的展览,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自由绘画案例分析

幼儿园自由绘画案例分析

幼儿园自由绘画案例分析主题:幼儿园自由绘画案例分析要求:提供具体案例,并结合幼儿园自由绘画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幼儿园自由绘画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小明的自由绘画作品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他非常喜欢自由绘画,经常在幼儿园的自由绘画活动中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幅画是他画的一只小鸟。

这幅画的主角是一只小鸟,它站在一棵高大的树枝上,左边是一朵娇艳的花,右边飘着几朵白色的云朵。

小鸟的胸前一道明亮的黄线,仿佛是一道太阳光芒,直射在观察者的心里。

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色彩运用上非常亮丽,选择了大量的明亮色彩,营造出一种愉悦、活泼的感觉。

此外,小明的线条处理也非常自如,让画面看起来十分流畅、自然。

分析:幼儿园自由绘画的重要作用自由绘画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对色彩、形状等基本绘画技法的掌握。

另一方面,自由绘画是一种富有情感表达和沟通的手段,让幼儿有机会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在小明的自由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热爱自由绘画,活泼阳光的形象通过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表现出来,色彩运用也很丰富,这都表明了自由绘画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此外,幼儿园自由绘画活动中强调的是创造力、想象力和探索性,而不是固定的技法和规则。

因此,孩子们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意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思维能力。

总结:幼儿园自由绘画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的提高。

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自由绘画活动的开展,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幼儿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积极探索绘画世界。

《画中的秘密》教案

《画中的秘密》教案

《画中的秘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中学生的美术课,通过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家在画中所蕴含的秘密,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家在画作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绘画技巧对画作主题的影响。

3. 发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绘画技巧对画作表达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画中的秘密》绘画作品(可选多幅)。

2. 彩色铅笔、油画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班级展示区域/美术馆参观计划(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一幅《画中的秘密》作品,让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2. 引发学生的思考:艺术家在画中可能隐藏了哪些秘密?这些秘密如何通过绘画技巧来表达?探究:1. 分析主题和情感:a.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元素,如颜色、线条、形状等。

b. 提问学生:你认为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画面中传达的情感是什么?c.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和整体来推测主题和情感,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d.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和理由。

2. 绘画技巧与表达:a.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使用的绘画技巧,如明暗对比、色彩运用等。

b.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通过什么方式使用这些技巧来表达主题和情感?c. 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选择一幅《画中的秘密》作品进行模仿,尝试使用相似的技巧传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拓展:1. 学生作品展示:a.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模仿《画中的秘密》作品的成果,并分享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b. 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

2. 美术馆参观(可选):a. 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和欣赏不同艺术家的作品。

b. 引导学生分析展览中的作品,思考艺术家在画作中隐藏的秘密并表达的方式。

总结:1. 综合讨论:学生对于《画中的秘密》的观察和实践中的体验。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从这幅画我看到了些什么)

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从这幅画我看到了些什么)

从这幅画我看到了些什么
高子杰是我们班比较活跃的一个孩子,头脑很聪明,语言、运动等多方面发展的都比较好,但是其性格活泼好动,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其绘画水平在整个班级中处于中下层次,经常在美术活动后交不出一幅完整的画。

这幅作品是一天下午是美术活动《台布设计》后高子杰交上来的作品。

整幅作品色彩鲜艳,其中用到了黄、绿等多种颜色;有比较明显的对称特征,主要体现在用黑笔将整幅作品分成四块;绘画中出现的形象单一,以花朵为主要元素。

根据作品上出现的一些元素以及画面来看,此幼儿缺乏耐心和坚持精神。

从第一朵花到第四朵花,花的色彩、形状、规整程度、涂色的完整性都越来越差。

从完成作品的过程可以了解到,高子杰在在绘画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有一些信心不足。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按照老师的示范或者要求完成一块有对称的台布不是很难的事情。

当老师画完范画之后不久,就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完成了,而且质量较高。

当老师走到高子杰旁边时,发现他的画面还是空的,而且当他发现老师来的时候,特意用手将纸盖起来,似乎是不愿意让老师看见。

师:“高子杰,你画得怎么样啦?”他没有回答老师的话,而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中的秘密——儿童画案例分析解读
一、案例背景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

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

每一次观察他们的绘画过程,解读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我们都会被其深深吸引。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深入理解孩子画笔下那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

二、案例描述
(一)纵向观察
观察1:熙熙上学期来园时总是显得很不适应,经常哭泣不止,问她原因总是想爷爷了。

在美术课上总是不愿意画,有时会找各种借口不画或者是找老师帮忙。

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渐渐适应了一些,开始能独立画画了。

图1是熙熙画的《美丽的茶叶》,画面中出现了四根植物的茎,茎上长着一些叶子,底下有一排锯齿状的“草地”,主体物都涂成了绿色,没有背景。

图2是她画的《多彩的秋天》,画面构图较小,树木显得很瘦小,留了大片天空,画面主要运用了红、黄、绿进行涂色。

图3是接近期末时熙熙画的圣诞节,圣诞树占画面位置较大,还添画了雪人,散了“雪花”(白颜料)。

全部为自己独立完成。

图1图2
图3
观察2:美术课上,我发现高雨婷画的人都没有手和脚,只是画出了人物的头、五官、头发和躯干。

我问她:为什么你画的小伙伴没有手和脚呢?(图1)
她说:“因为她们穿的裙子很长。


我说:“哦,原来是把脚遮住了是吗?”
她点点头。

我又问:“那为什么没有手呢?”
她停顿了一会儿,说,因为衣服把手遮住了。

我说我们的衣服也是有袖子的,不然人就不方便活动了。

说着示范了简单的手臂添加在她的画上。

说,你看,有了手,小伙伴就可以手拉手一起玩了。

她在我的示范下,自己也添画了一样的手臂。

但在第二次绘画时,还是出现了只有头和躯干没有四肢的人物形象。

(图2,注:中间的手臂是老师添加的)
图1图2 (二)、横向观察
图1 图2
图3
观察3:图1是孔心怡画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女孩,一朵花,小草,两个类似太阳的圆形。

构图较小,人物偏画面右下角,人物出现了头、躯干、四肢,但肢体明显缺少轮廓形状所应有的体积。

图2是朱星俞画的爸爸,能明确地画出头、躯干、四肢,而且五官出现了眉毛、眼睛、嘴,手、脚也不是单纯的线条,添画出了手指、脚趾,涂色较均匀,但没有画背景。

图3是许若川画的全家福。

该画构图饱满,画面中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服装意识到了性别的区分以及细节的刻画,线条生动一气呵成,细节部分刻画入微,画面有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给人一种信心十足而又畅快淋漓的自信和流畅感。

如此画作在同龄孩子作品中也是很少见到的,它表明该幼儿的认知水平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分析解读:
观察1的案例,从个性上来看,熙熙是个非常内向,依赖大人的孩子。

做事总是很小心很慢,也很在意老师同伴的看法和评价。

所以从画上看到,她的画面干净,没有多余的线条。

图1图2构图偏小,说明她心理比较脆弱,在他人面前缺乏自信,她时刻把自己“藏起来”,以减少成人对她的注意。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注意经常鼓励表扬,逐步提升她的自信。

图3画于学期末,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她的情绪放松下来,能放得开了,所以在画面上看来,她的构图大了许多,添画了圣诞礼物、雪人等,并且能坚持自己完成,说明她开始对自己的画作自信起来,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

观察2的案例,该幼儿画出的是有躯干的人,但没有手、脚,是属于有躯干的“蝌蚪人”。

阿恩海姆提出从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分化律,“直到一个视觉特征被分化了,它的整体范围才会被结构上最简单的形式所表征”。

如果说整体人、蝌蚪人是儿童发明创造的,代表着创造智能的形象,是一种未分化的形式,是发挥到极致的简洁艺术,那么有躯干的人则是分化过程中的丰富和重构。

儿童在头的下面画一个圆形或方形来表示躯干,从而改变了原来的人物结构,重构更加复杂的形象,儿童笔下的“人”从此有了躯干。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在躯干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实体出现以后,孩子们也并不总是
能画出胳膊。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儿童的画中,仅有50%的儿童画出了胳膊。

就画出胳膊的样子来说,一维的肢体明显缺少轮廓形状所应有的体积,但会逐渐转化为二维的。

随着图形区分性的增大,躯干部分长度增长,胳膊就能非常稳定地从躯干中延伸出来了。

观察3的横向比较,不难看出,孩子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

根据吕盖的研究理论,人物的精细程度与孩子的心理年龄增加成正比,这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智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发现、了解和认知程度。

图1、图2是再现内容的出现阶段(4~6岁)。

这时的绘画在形状方面是不真实的,颜色的使用也是不真实的。

儿童不注意所画之物的颜色与实际颜色的关系,例如图1将太阳画成蓝色,图2人画成红色,而手脚画成绿色。

对物体在画中的空间关系也不按照它们在现实中的实际关系,而是将物体浮在整个画纸上。

所以,他们所画物体可能看上去缺乏逻辑联系。

但从视觉效果上看,他们所画物体又常常具有联系,他们能够将画纸安排得井井有条,呈现出和谐协调的平面构图。

1921年,伯特(Burt)用“画人”作为治理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

伯特大量地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并把他们的绘画分为不同的阶段:2~3岁为涂鸦阶段,4岁时用简单线条描绘事物,5~6岁开始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和动物,6~10岁时学习描绘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作品,12~14岁用装饰、几何图形来表达,青春期时人才开始对色彩和形状感兴趣。

据此分析,图3的孩子已超越了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物阶段,开始描绘细节。

这也跟该幼儿平时的表现对应起来——她是一个非常聪明、自信,并且比同龄人成熟的孩子。

而图1、图2的孩子是处在5-6岁粗略的象征时期,平时都比较害羞内向,不愿在人前展示自己。

措施:
中班年龄段大部分孩子都处在象征阶段,我们就要注意不要说孩子画得像不像,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

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

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画时要大胆轻松。

在这个阶段,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孩子更多的去发挥自己,儿童绘画方面也是一样,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爱好,干涉过多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孩子绘画更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个体对事物的认知、一种腕部运动时画笔留下痕迹的快乐体验,而不是为了“画像”,更不是为成人而画,作为家长或者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分享孩子的创造成果和快乐体验。

成人也可以引导孩子对事物的进一步观察,“小人的耳朵呢?没有了耳朵可就听不见妈妈的声音了。

”“你的衣服上有个漂亮的蝴蝶结,你画的小人衣服上有什么?”“小人有了头发也许会很好看。

”……逐步提高其观察和表现能力,切不可盲目横加指责或强行提出孩子达不到的要求,甚至干脆提供范例照葫芦画瓢,这些行为只会阻碍孩子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成人只有了解其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孩子的身心发
展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给予理解、包容、欣赏和恰当地引导,才能得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谐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