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方法和技术研究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21•【字号】黔府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黔府发〔2024〕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省,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推动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评审,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离子通道在多器官上皮黏膜保护及黏膜损伤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等2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淀粉酯化改性修饰机理研究”等7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耦合复杂系统中的集体动力学行为研究”等19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自主可控超高压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微生物辅助的矿山废弃物胶凝材料及配套应用技术”等4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理论与工程应用”等8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结构体的灾变机理及工程应用”等22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儿童孤独症防治体系构建及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等56项成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斯洛伐克籍专家Feckan Michal、厦门大学王传超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创佳绩。
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获奖者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251—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高祥云(淮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0)随着我国现代绿色公路建设理念的更新,我国施工单位也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来提升自身施工质量,赢得更多的市场。
基于节能化、创新化的建设要求,施工单位要遵循低碳环保的原则,在现代环保理念下加强节能减排创新建设,进而促进公路产业建设发展。
为了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的绿化水平,相关单位要深入挖掘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的特点,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现代公路绿色是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1.简述绿色公路的建设价值和意义对比传统的公路工程项目所遵循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性等原则,绿色公路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节能化、环保化公路施工理念,此举要求施工人员在设计、施工、管理中都需要坚持低碳环保的原则,降低环境污染,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绿色公路的建设现状来看,很多施工单位积极创新,加强管理,不断将绿色公路施工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最终提升了公路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效率,最终保障了公路生态化、综合化建设。
2.绿色公路的特征2.1功能性功能性是绿色公路最突出的特点,一个完善的公路项目应当满足该地的通车要求,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绿色公路在传统公路的基础上强调了其环保性、节能性质以及舒适性。
其在建筑材料、排污等方面有更要的要求。
2.2观赏性绿色公路奉行的是低碳理念,设计人员在设计公路的时候应当遵循观赏性原则,既不会破坏周围的植物,要基于宏观的建设角度设计公路,保证整个公路的整体景观、周边环境协调,时刻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
2.3自然性绿色公路的建设内容较多,一个完整的公路项目应当参考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等知识,保证所建设的公路项目施工建设地形地貌一致,最大程度减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而推进公路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图1所示)。
(图1 公路工程的自然性特点)3.绿色公路关键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类型多、功能强,针对不同的公路项目其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现针对其对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研究【摘要】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严峻,对城市规划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和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等形势下,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研究,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布局、公共设施、生态社区、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低碳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变暖;城市规划;低碳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建设生态、环保、低碳的现代化城市,解决环境、交通等城市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低碳城市和低碳城市规划概念研究低碳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提出,并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发展的新模式。
现代城市作为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主体,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
低碳城市的概念研究,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有人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在保证城市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发展低碳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有人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加强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的发展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化和生态化发展,加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城市规划,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布局、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产业结构、交通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的长期宏观规划,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起到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来进行实施,但是对于城市已经形成的交通等结构性空间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非常困难。
因此,从城市规划阶段入手,以低碳理念对城市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分析1、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由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国对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和实践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摘要】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重要性和中国推动意义入手,详细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关键措施、示范项目、成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前景展望和成功经验,为未来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关键措施,示范项目,成效评估,未来发展,启示,前景展望,成功经验。
1. 引言1.1 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扩张,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主要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往往较少。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以及政府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倡,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改善水质等,使城市居民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生态城市建设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减轻对地球造成的压力。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江苏省建设优
秀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苏建函科[2016]92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5.02.17
【实施日期】2015.0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5年度“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通
知
(苏建函科〔2016〕92号)
各省辖市建设局(委),各有关单位:
为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建设科技进步,充分调动全省建设领域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厅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活动。
经评审、公示,决定授予“南京地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等25项成果为2015年度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果,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3项。
现予公布。
附件: 2015年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果获奖项目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2月17日
附件
2015年江苏省建设优秀科技成果获奖项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1.01•【文号】国办发[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月1日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十一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低碳经济视野下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研究
低碳经济视野下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研究作者:薛奎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7期文/ 薛奎大鹏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为了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了各个国家规划发展过程中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主要策略。
城市空间布局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减少城市中碳的排放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对此,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布局与碳排放的关系出发,浅析低碳经济视野下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以提升我国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水平。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密切相关,传统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转换、健康方式的倡导等城市规划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的排放量,但是尚不足以解决城市中的碳排放问题。
城市规划中,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交通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出行行为,也是有效减少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方面。
一、城市空间布局与碳排放的关系城市的空间布局呈现的是城市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空间范围内的组合以及分布状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公共设施的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组织等多个方面,包含了位置、密度、形态和功能等多个要素。
相关的研究表明:处于城市中心的居民其能源消耗要比城市外围的居民少,且在居民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城市的能源消耗也会随着汽车出行距离和概率的减少而减少;城市的就业密度、街道的通达性、功能多样性增多的情况下,汽车的排放量下降,城市街道交叉口密度增加,居民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的概率也会增加;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因素,城市的形态因素更加影响居民的生态足迹。
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位置、形态、密度、功能的内容与城市的碳排放量密切相关,城市的土地利用、设施、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等在内在层面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环境、能源、产业等方面,对城市碳的排放量有着重要影响。
二、低碳经济视野下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第一,绿色碳汇网络技术。
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_秦晓春
氧化碳进行碳补偿,是维持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
绿色公路建设,就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以碳平 衡为基本原则,运用绿色技术,综合运用各种绿色技术 与环保措施,在公路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 个生命周期里都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可持续 发展。绿色公路不仅是对环境舒适度的改善,而且将降 低能源成本,实现环境保护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
对公路服务区餐厅厨余残渣、干化生物污泥等废弃 生物质转化为混合燃料的合理配比进行研究,提高热利 用效率。 4.2 绿色公路服务设施低碳节能技术 4.2.1 智能型节能建筑设施建设技术
根据高速公路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公路附属建筑 物的结构要求,对公路服务区建筑设施的外围护结构进 行保温隔热,对窗墙采用遮阳导光,并对暖通空调系统 以及建筑照明等应用节能技术,减少公路服务设施建筑 物的冷负荷,以通过大自然最大限度满足整个建筑的需 求,提高建筑用能系统效率。 4.2.2 蒸发式冷却节能技术
综合类
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
1,2
1,2
1,2
1,2
秦晓春 ,沈 毅 ,邵社刚 ,黄裕婕
(1.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2.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摘 要: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
关键词:绿色公路;绿色施工;绿色能源;低碳节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B
“十一五”以来,针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技术要 求,我国交通行业开展了大量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 节约方面的研究,在公路生态恢复、节能减排、材料循 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交通环境保护新理 念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行业环境保 护技术进步,为公路工程环保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绿色交通规划关键问题研究——以中新生态科技岛为例
撅 市研 l U
绿色交通规划关键 问题研究 以中新生态科技 岛为例
R s ac nt eK yPo lm f e n rn p rPa nn ——A a eSu yo i - ig p r c - c n lg l d e e r o h e rbe o e a s ot l i h Gr T n C s td f n Sn a oeE oth oo yIa S o e sn
互关 系等角 度提 出了绿色 交通规划 三个关键 问题 即
绿 色交 通 系 统模 式 的 制定 、绿 色 交通 与土 地利 用之 司的协 调 .绿 色交通体 系 中 人 车 、路 ”关系 的协
城市 中交通方式的地位和发展优 先级应按照 “ 以人为本 "的原则进行 排序 ,依次为步行 、自行车、公 共交 通 、合乘小汽车 、单独驾驶 小汽 车。 一 一 , , _ 随着技术应用 的创新发展,一些逐步 , - , 得到推广 的新型交通系统 以及使用清 洁 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交通工具也纳 入绿色交通方式范畴。
能源的交通 工具也纳入绿色交通方式范 畴。目前绿色交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l绿色交通 l交通模式
K y o d T n prp n i Ge nt np rla sot ytm e w rs r sot l nn I re as otT np rss a a g r r e
肖 ( h i Ba s a C r ・rd h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概念 ,主张城 s
市 中交 通 方式 的地 位 和 发展 优 先 级 应按 照 以 人 为本 的
an n es ia i ho e k y qu t d iv tg ton on t s e es i n ons on gr ee ta nspor pl ng. w ih ca s udy of no— r t anni t a se t Si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5.04.22
•【字号】苏建函科〔2015〕251号
•【施行日期】2015.04.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的通知
苏建函科〔2015〕251号各省辖市建设局(委),各有关单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建科函〔2015〕91号),我省共有97个项目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现将列入计划的项目目录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本地、本单位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实施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附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江苏地区)目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4月22日附件:。
低碳理念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
低碳理念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损害,造成生态和经济失衡。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绿色、低碳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加快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
本文着重阐述现代都市交通规划中的“绿色、低碳”概念。
基于此,本文对低碳理念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发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增多和CO2的排放不断增加,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雾霾天气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空气质量恶化。
近几年,人们对绿色、低碳意识的关注日益增加,如何把绿色、低碳作为现代交通规划的一部分,使之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所以说,本文对低碳理念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低碳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绿色、低碳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环境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走向健康、科学化。
因此,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的概念,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对人口、资源和环保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交通规划内容第一,建立健全的绿色低碳城市综合交通指标体系,根据低碳生态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出各个指标的普遍性、专用性、引导性和控制性,从而保证综合交通指标体系的实施;第二,针对交通和土地综合规划的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TRANUS模型进行调整,以避免传统的交通模式对交通和土地的影响,以及交通与土地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的定量仿真,从而建立起综合交通模型、交通模型和交通模型的综合分析技术体系;第三,在优先型城市的公交系统规划中,要明确公交枢纽布局和公交网络规划,建立基于“公交优先”的公交系统,最短换乘次数,最短公交线路,最短公交线路规划模式;第四,针对友好型城市的慢行交通规划,既要构建便捷的慢行网络,又要有完善的慢行环境因素支持,并根据具体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的慢行系统可达性评价指标,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五,从调控型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的角度出发,要合理规划停车设施的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停车设施的供需预测,使停车设施布局达到最大限度;第六,在协调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上,应采取自行车、步行、地面公交、机动车等多种形式,按照“先分后和”的原则进行协调。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
: 酬 : ll I l m i
:
道见证 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足迹,
使 特 区段 绿 道 不 仅 是 个 简 单 的 绿
色开敞空间,更是一条生态之道 、休 闲之道 、人文之道和紧急情况下救灾
道。
现 生活 休 闲 体 化 和 增强 可 持 续 发 展能 力均 具有 重 要 意 义 。 深 圳市 2号 区域 绿 道特 区段 的详 细 规 划设 计, 探 索 出绿 道 规 划 设 计一 建设 全 过 程 的 生态 化 建 设 方 法, 基 于低 碳 生 态理 念 , 因地 制宜 地 进 行 了 绿道 选 线 ,构 建 了 “ 点一 线 一 面 ” 结合 的生 态 布局 和 乡土 化 、特 色 化 并 存 的绿 廊 景 观, 以体 现 人 文关
整个 线 路景 观 生 动而 富 于 变化 ,
与公共交通 网的衔接 ,完善 换乘 系
采用 “ 大集中 、小分散”的方式设置,
制人流 、物流 、车流 、能流和信息
以慢行系统为纽带,有机串联起各类 统, 方便居 民和 游客进入 ,服 务设施
流,构建 自然和谐 、民生幸福的生
态 文 明型 区域 绿 道 网, 并 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 绿 道
划建设 。
4. 1因地 制 宜 的绿 道详 细 选 线 在绿道的总体构成 中,线路是基
础,选线的好坏是绿道成功与否的关 键。特区段绿道建设在选线时采用资 料分析、现场调研 、问卷调查和座谈
走访等多种方式方法,根据 ( ( 珠三角
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的指引,综合 考虑本段绿道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 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城市 综合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城市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2.05.09•【文号】建质〔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勘察设计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建质〔2022〕3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为指导和促进“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5月9日“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平稳,设计建成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方案独创性有所提升,勘察设计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总数达23741家,年均增速3.0%;从业总人数达440.0万,年均增速7.7%;营业总收入达72496.7亿元,年均增速21.8%。
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不断创新,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快速增长,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活动投入年均增速达28.8%,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
国际化水平取得较大提升,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比“十二五”末期增长47%。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认识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设计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吸引力下降,复合型人才短缺,高端服务供给能力亟待提高,同质化低价竞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勘察设计品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差距,推动勘察设计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重点任务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重点任务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科技创新组织协调作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和科技力量,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开展科技创新平台顶层设计,完善“项目+平台+人才”的建设模式,布局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建立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建设一批科普基地,提高行业科普能力。
(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参与编制部门和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参与技术创新决策,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
(三)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
制定适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支持专项,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团队。
依托高校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建设工程,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根据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学科或专业部门。
(四)打造高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专家智库。
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智库作用, 为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撑。
发挥专家在研判科技发展方向、谋划重点领域科技任务、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专家库和评价机制,吸纳有责任担当和创新活力的中青年专家,增加企业技术专家数量和比重。
低碳经济考题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1、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 A 〕。
A. 发展中国家B. 发达国家C. 俄罗斯D. 印度2、中国能源消费以〔 A 〕为主,而优质能源的利用存在“先天不足”。
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核能3、我国目前唯一现实的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是〔 C 〕。
A. 天然气B. 太阳能C.核能D. 地热能4、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C 〕。
A. 印度B. 巴西C.中国D. 俄罗斯5.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 B 〕。
A. 《节约能源法》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C. 《循环经济促进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 A 〕参议员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是迄今为止以“低碳经济”为名的世界第一份议案。
A.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3.〔 A 〕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A.规划引导B. 法律手段C. 市场途径D. 经济激励4. 政府节能减排的财政补贴方式主要有〔 B 〕。
A. 贴息和间接补贴B.贴息和直接补贴C. 贴息和税收减免D. 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5. 欧盟对于节能研究项目最高提供〔 C 〕的资助额度。
A. 20%B. 30%C. 50%D. 60%1. 2009年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 D 〕举行。
A. 北京B. 上海C. 保定D.南昌2. 可以被称为“低碳试验场”的地区是〔 D 〕。
A. 北美B. 东亚C. 西欧D.北欧3. 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B 〕的地区。
A. 核能和风能B.生物质能和风能C. 太阳能和风能D.地热能和风能4. 〔 B〕地区成功地打造了“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
A. 哥本哈根B.马尔默C. 东京D. 斯德哥尔摩5.〔 C 〕是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定的第一个低碳经济案例研究试点的城市。
A. 上海市B. 北京市C.吉林市D. 昆明市1. 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 B〕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低碳交通规划及其实现技术研究
低碳交通规划及其实现技术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低碳交通规划及其实现技术研究已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一、低碳交通规划的必要性首先,交通运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据统计,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交通噪音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长期伤害,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制定低碳交通规划,可以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交通运输是造成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
能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石,但能源消耗的速度却超过了能源补给的速度。
低碳交通规划可以通过改变交通方式和引入新能源技术来降低交通运输对能源的需求,减少对有限能源的依赖性。
最后,制定低碳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压力越来越大。
低碳交通规划可以通过优化交通路网,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效率和人们出行便利度,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交通规划的实现技术制定低碳交通规划需要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先进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交通管理手段,其目的是提高交通配合能力和减少各种交通冲突,从而改善交通状况并减少交通污染。
该系统通过预测交通拥堵情况、智能分配路权、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车辆行驶时间和交通排放,提高了交通的效率和便利度,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2、节能与新能源交通技术随着能源问题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节能与新能源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低碳交通规划的重中之重。
目前,主要的应用于交通方面的节能技术有:空气动力学,节油化设计,动力替代等。
而新能源交通技术则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及展望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日益扩大,铁路、公路运营里程显著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同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具有低能耗、高能效、低排放等特点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重大价值;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交通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国家未来城市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系统,进行双碳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展望引言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用能的重要领域,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占有较大比重。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策下,“公交优先”上升为国家策略,“绿色出行”已成为行业共识,交通领域碳减排对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双碳的概述及实现途径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合称。
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如果不对碳排放加以控制,气候变化会带来极端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无法逆转的危害,影响人类生活。
“碳达峰”即碳排放由上涨转向下降的拐点,就是指碳排放量达峰。
目前世界工业运行所需能源主要为电能和化学能,而火电是重要的电能来源。
贸然降低碳排放会导致国家经济受影响;因此,需要在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碳排放。
此后,碳排放量的数值会呈现出二次函数变化趋势,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降低,最后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中和。
“碳中和”即碳排放和碳吸收的等值点,就是指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类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
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等;人类活动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包括植树造林、运用碳汇技术进行碳捕集等。
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调整经济结构,控制钢铁、水泥、玻璃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发展,推动低能耗的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二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碳含量高的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太阳能、风能、氢气等零碳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乙醇等低碳清洁能源的消费;三是推动机械电气化进程,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电气化,全面推进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在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的浪费。
双碳战略下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方法
双碳战略下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方法摘要:城市交通减碳是我国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结合当前交通领域碳排放和城市群交通规划现状,梳理了当前城市群之间交通规划在低碳交通、绿色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及人行道慢行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群;交通规划;双碳战略;绿色交通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出行时更倾向于私家车这一交通方式。
私家车在道路上的增加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是典型的高碳产业。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全球 CO2排放中,仅来自交通运输工具的排放量就占 25%左右。
因此,在交通方面推行低碳出行对于城市的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而交通规划可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出行方式等有效的减少碳排放,从而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
2.背景概况2.1 双碳战略2022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杰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承诺,标志着我国经济设社会系统性变革向绿色低碳发展吹响了冲锋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高水平治理、提升国民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举措,也是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和责任担当。
实现“双碳”目标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能源、交通和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为此,分析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加强对减碳实现路径与技术的研究应用具有迫切的时代要求。
2.2 我国交通碳排放现状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过去9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生态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方法
和技术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以及能源消耗
和废气甚至噪音问题发生频率也是变得越来越高,针对低碳生态交通而言,已然
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未来方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低碳生态
交通。
本文将对生态文明建设方法以及建设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以及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
方法和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技术,最后实证研究了相关方法与技术的使用
情况,使得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则;指标体系;使用技术;关键方法
1分析立项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以及废气污染和环境
污染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发展主题就是低碳生态,同时低碳生态也
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科学合理的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综合体系过
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把先进的方法以及技术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并且还要
对低碳生态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则当中的落实重要性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所拟
定的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并且还要把先进理念的指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要对新观念所提出来的具体需求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所建立的规模技术
符合我国城市发展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影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生
态低碳理念的认知水平,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规则以及公共交通规则
和慢行交通规则等。
低碳生态观念也在部分规划实践当中进行了实验,但就现阶
段而言,在研究低碳生态交通过程中,依旧缺少系统性。
有关规划的关键方法以
及技术,也未得到系统性的分析,为了能够把节能减排战略落实到实处,相关部
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关键方法以及技术。
2项目简介
课题紧扣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结合三个问题实施研究作业,其中包括
什么是低碳生态的综合交通以及如何实施低碳生态的综合交通规则要求和如何使
用低碳生态观念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政策的拟定。
在研究过程中,不
仅需要明确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方法以及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技术
和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指标制度,还应当运用具备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技术手段,完成此项工作任务。
在实施研究作业时,应当对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
性进行充分考虑,从解析我国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走向出发,对现有的规划方法以
及其规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评估,把低碳生态作为核心观念,对新形
势以及新要求下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内容制度与关键技术要领进行总结梳理,要
逐一研究每一项关键技术与关键方法,实证研究有关的方法与技术的使用,进而
使得规划研究成果应用的可操作性得到有效提升。
3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第一,低碳生态的城市综合交通指标制度。
构建了一套面向低碳生态发展诉
求的系统化指标制度,并且对每一个指标的把控性以及引导性和普通性甚至适用
性实施了区分作业,以使用在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当中。
第二,交通与土地使用一
体化策划分析方式。
对已有的TRANUS模型实施了改进作业,并且打破了以往交
通模型当中用地对交通的单向作用联系,定向模拟了交通与用地的循环反馈关系,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方面统筹用地模型以及交通模型的交通与土地运用一体化分
析技术构架。
第三,优先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共优
先对公共交通规则的需求,构建了以居民到达公交枢纽的可行性水平最大以及公
共枢纽与城市中心制度的耦合关系最优为目的的城市公共枢纽布点规划模型以及
以公共交通服务范围最大和换乘次数最少以及公交出行总时间最省为目的的城市
公交网络规划模型。
第四,友好型城市慢行交通规则方式。
建立了可达性的慢性
网络改善方法以及慢性环境因子的慢行环境改善方法,构建了慢行网络可达性评
价的指标制度,建立了模型慢行环境对慢行行为影响的选用模型,定量分析了慢
行环境对慢行形式选用的干扰。
第五,调控型城市静态交通规则方法,结合实际
状况,构建了停车设施供需统筹预测方法与调控型的车位设施规划布局方法,定
量化达到了停车调控观念对停车设施布局的实际需求。
第六,协调型城市道路网
络规划方法。
构建了依照步行以及骑行和地面交通甚至机动车为优先行列的交通
网络规则方法。
根据具体状况提出了以路段为单位协调街道空间功能以及交通的
二维分类模型与道路空间分区优化模型。
第七,便捷型城市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方法。
构建了以枢纽内单位时间乘客换乘周转量最小为目的以及交通方式之间的换
乘强度为优先次序约束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及枢纽设施布局模型。
第八,低碳生态
的城市交通政策分区技术。
系统性地提出了交通分析方法以及把控指标,并且构
建了以城市功能分区特征以及用地开发强度引导和交通要求特征甚至公共服务水
平为干扰因子,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的交通数字模型和定量设计与定性分析相融合
的交通分区技术方法。
第九,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走廊分析技术,不仅重新拟定
了城市交通走廊的分类,与此同时构建了两阶段聚类分析数学模型,并且提出了
不同走廊内部交通资源配置方法。
第十,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优化技术,构建了
出行方式目的地联合选用的离散数学模型,对减少选择的抽样方法以及模型的标
定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完整的以出行方式目的地选用模型为中心,以
降低排放为目标的交通结构优化技术方法以及使用操作流程。
4创新点
创造出了一套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规划指标制度以及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
规划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先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则方法、便捷型城市
交通枢纽布局规则方法、协调型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法、调控型城市静态交通规
则方法以及友好型城市慢行交通规则方法。
构建了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政策,分
区技术以及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技术和低碳生态的城市交通走廊分析技术。
5使用情况
研究成果在《宜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拉萨市中心城区窄马路密路网
专题研究》、《镇江市综合网络规划》、《连云港市新海新区综合交通规划》、《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淮安南站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徐州经济技
术开发区高铁生态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常州南部新城慢行交
通系统规划研究》、《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规划》
等项目当中实施了使用研究。
项目成果最后被纳入以及吸收进入《江苏省城市步行和自行车规划导则》、《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以及《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当中,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这项研究成果的使用效率也在逐渐提升。
6社会效益
本项目主要是以低碳生态的核心观念为主,把交通引导发展作为纲领,以落实公共优先以及慢行友好和停车调控等观念为目的,建立了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则指标制度以及关键方法和关键技术。
本项目兼顾系统化以及定量化和技术化,为促进交通规则观念与方法的技术进步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使得低碳生态交通体系建设效率以及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项目研究成果最终被运用到了一些项目当中,为拟定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与政策提供了重要保障。
由于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对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减少交通能耗、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改善交通环境以及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对所提出的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则指标制度以及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则关键方法和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则关键技术给予高度重视,这样不但会使得交通事故变得越来越低,同时也会使得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彭姗妮,慈海.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4):37-48.
[2]匡晓明,徐进,陈君.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层面的低碳生态管控要素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8(05):56-62.
[3]方创琳,王少剑,王洋.中国低碳生态新城新区: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理研究,2016,35(09):16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