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
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窟、窿”等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感悟读书乐趣。

1、昨天你读书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昨天的读书收获?
2、同学们真棒,每天读书半小时,积累好词佳句,明晰文章道理,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看图猜谜、导入新课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看图猜谜的小游戏好不好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猜寓言
师:同学们真棒,百猜百中!大家了解的寓言故事可真多!其实,寓言如同魔术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

三、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课前我们充分预习了课文,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课前同学们借助平板动漫生词的帮助学习了生字的写法,有没有碰到比较难写难记的?(引出窟窿)
师:恩,这两个字确实复杂,仔细观察,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记住他俩呢?
师:记住模样了,怎样把两个复杂的字写对写美观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师:下面同学们按照刚才说的方法,在田字格中写出两个漂亮的窟窿吧。

生:学生练习
师:生字词检查到此结束,关于字词,同学们在预习时有没有别的发现,给大家提示一下。

师:你预习时肯定很认真。

这个字的确是多音字,而且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大家请看大屏幕。

谁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亡羊补牢,有没有同学知道题目中亡和牢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好方法,这两个字的意思搞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四、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寓言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养羊人丢了几次羊?每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大家一起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
师:我们先看第一次丢羊的原因,谁来说一说?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丢羊原因,读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原来是窟窿惹的祸,看来这个窟窿不仅为难了大家,还给养羊人带来了麻烦,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指导朗读
师:第二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那街坊是怎样劝的,和养羊人是怎样不听劝告的。

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来看一看街坊这个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那你们家有街坊吗?
师: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
师: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
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那假如你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会用什么语气来劝说养羊人?
指导朗读
师:养羊人的话带着一种什么语气?
师:我们来分角色试一试好不好?
师:左边两排是街坊,右边是养羊人,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师:读的真不错,我们再来看一看养羊人说的这一句话,是个什么句子?
师:谁能给他换一种说法,不改变他的意思?
师:出示课件,说的真好。

师:同学们展开想象,养羊人不听劝告时,邻居会怎么评价这个人?
师:是啊,养羊人不听劝告,所以结果呢?
师:说的不错,这两个又字说明他是第二次丢羊了,第二次丢羊的心情会怎样?
师:所以语速得怎么样
师:对,语速得稍快,读出养羊人焦急的心情
师:大家一起试一试
课件出示: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指导朗读
师:现在如果让你再来评价一下养羊人,你怎么认为呢?
师:现在你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师:所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寓言道理
师: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

养羊人不在我们身边,那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想想自己,想想身边的人有没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呢? 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故事学完了,你想不想讲给大家听,课下的时候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
师:讲故事是有要求的,注意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下面大家自己在下面练习,然后将故事讲给同桌听。

(课件出示)
六、拓展延伸暢读寓言
我们平板上有很多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打开平板找到,看一看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体会到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一会找同学说一说。

师:寓言,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老师自己写了一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再次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音乐起,生有节奏地拍手诵读:
拔苗助长违规律坐井观天目光浅
守株待兔徒劳功道理源自小寓言
亡羊补牢时不晚要学龟兔毅力坚
中华文明蕴宝藏多读好书勤钻研
七、激趣作业推荐寓言
师: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

所以老师推荐大家在课下可以阅读这两本书。

下课
八、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知错就改
接受意见
为时不晚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
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点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效果分析
教学《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因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所以本节课猜谜导入课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知道孩子们朗读,引导孩子们在读中了解故事内容,从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孩子们在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反复朗读后,从而达到了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明白了一个人犯了错,只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而且在引导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的时候。

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最后几分钟,引导孩子们借助平板上的大量资源听读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不仅激励学生重视阅读,而且进行了语言积累。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显而易见,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

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评测练习
一、拼一拼,写一写。

kūlong quàn gào yáng juàn diāo zǒu hòu huǐyùyán yuán z é( ) ( ) ( ) ( ) ( )
( )
二、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zé( ) jié( ) 则街juàn( ) chǎn( )圈缠
三、比一比,组词语。

遇( ) 悔( ) 狼( ) 盘( ) 叼( ) 硬( ) 寓( )梅( ) 猪( ) 盆( ) 叨( )便( )
四、看偏旁组字。

忄( )( )( ) 犭( )( )( ) 穴( )( )( )
五、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称。

( )争( )斗( )吞( )咽( )假( )威
( )飞蛋打( )鬼( )神( )目寸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
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我没有直接导入,而是通过孩子们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出课题,出示图片猜寓言,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感悟故事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注重让孩子们先体会感悟,再朗读。

养羊人有两次丢羊的经过。

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养羊人对两次丢羊的不同反应来练习朗读。

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养羊人的心情,再知道孩子们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孩子们通过学习都能明白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如何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呢?所以引导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

这样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四、拓展练习,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最后几分钟,引导孩子们借助平板上的大量资源听读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不仅激励学生重视阅读,而且进行了语言积累。

不足之处:
1、新课标指出: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然而,准备这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仅仅解读了文本的表面,没有去挖掘出更深的东西。

例如在后面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狼是怎么想的?我备课只备了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没有进行深思。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充分。

很多孩子为了完成课堂练习,没有好好地去品读课文。

3、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没有放手让孩子们去说,总觉得还是自己在引导着孩子上课。

这几点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和深思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课标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它是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的寓言故事。

本篇课文所在的第三
组教材的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

因而,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抓住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一主题,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二)教材特点
《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年级中学过已经接触过寓言故事,对《坐进观天》《守株待兔》等学过的寓言故事比较熟悉,对寓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认识比较浅显,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读故事,大体了解故事的意思,
并不一定能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而且还没有掌握理解寓言道理的方法,不过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外读书时非常喜欢寓言故事,寓言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读书首选,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想较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重点是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三、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窟、窿”等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