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西风胡杨|语文S版

9《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材剖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真理的语言,描绘了胡杨的尊贵品行,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怜悯以及对胡杨品行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剖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从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修养。
但在实质教课中考虑到偏僻山区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广泛的资源,因为生活经验的缺少,根本不知胡杨详细形态,因此,感官的直接调换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阻碍,而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企图有必定的难度。
【教课目的】抓住要点词句,认识胡杨的特色,意会胡杨的精神内涵,领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叹之情。
初步学习总分构造的写作方法,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教课要点】抓住要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色及其精神内涵,感觉作者对胡杨的赞叹。
【教课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课准备】学生准备:查找相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收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流程】一、出示图片,讲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荒漠图片)看到了什么?你的印象中荒漠是怎么样的?能在这类环境中生计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胡杨究竟是如何的一种树?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今日我们持续学习第九课《西风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朗诵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学生边听边思虑:你认识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出示“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生谈感悟?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生思虑:从这句话你领会到了什么?过渡:在荒漠这个天敌相互对视,相互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让我们来赏识几张图片,(二)细读课文2、3、4自然段,领会感悟。
学生自由朗诵读第2、3、4自然段自主发现了胡杨是怎么样的一种树?过渡:作者是怎么样把胡杨的这三个特色写详细的呢?请看学习要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篇一:《西风胡杨》教案【引入课题】一、问句:1、你们有没有见过胡杨树?2、听说在中国西北有一种神奇的树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3、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风从塞外来,神州第一楼。
”是什么意思呢?4、你们最近看过电影《战狼2》吗?里面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讲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胡杨林的位置、形成原因、胡杨树的形态特征以及胡杨林的生态价值;明白祖国的西北既有沙漠的荒芜与贫瘠,又有人民的喜悦和奋斗。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著名景点古浪、张掖,了解胡杨的生态价值,了解胡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切身感受习得的知识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祖国的繁荣做出一些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胡杨林的生态价值。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教材P13,预习此课的相关内容,并简单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与内容,为下一课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今天的课程。
2、呈现图片“胡杨树林”,让学生目测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不同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胡杨树的“基本形态特征”P14,解释胡杨树的特征和树冠的样子。
4、让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并画出难燃树皮的样子。
二、阅读理解1、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读完P14-P17的文章,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下关于胡杨的问题,并加深对胡杨林的印象。
三、联想策略1、结合胡杨林的特点,做一道口算题,如构思、设置、出题等,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细心认真的习惯。
2、以《我的祖国》为背景和引子,和学生谈一下祖国巨大的疆土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说一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想去,是什么让你对那里产生了好奇心等等。
四、辅助教具1、P14-P17的胡杨课文2、胡杨树的图片3、难燃树皮的图片4、胡杨树的植株图5、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胡杨有关的海报、画册、模型等等。
五、学生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看胡杨的宣传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大好沙漠上的胡杨林。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西风胡杨

9西风胡杨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有一种古老的树种,它与银杏一样被称为活化石,在这个地球上已存活了一亿三千万年。
它的名字叫——胡杨。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
先学习课后“指南针”,明确如何质疑,然后针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查字典。
2.指名学生读生字,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重点指导:“茎”读jīng,不读jìng;“祈”读qí;恳与垦,先查清字义再比较;“炙”读zhì,上面不是“夕”。
3.指导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3.梳理文章脉络:(1自然段)胡杨的历史和所处的环境。
(2~4自然段)胡杨的品质。
(5~6自然段)胡杨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7~8自然段)我的希望与信心。
第二课时一、回顾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A.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①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②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韧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3)从第③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器、课件、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熟读感悟法、就重避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感悟、兴趣导入开始上课时,老师庄重、激昂地挂上(胡杨图片),然后配播一首激昂地音乐,让学生看图感悟,教师乘机激昂地发声:在荒凉的戈壁上有着一种人称千年不死的“战士”那就是胡杨,它常年生长在沙漠中,而它又是那么美丽、那么坚韧、那么无私和悲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
9语文S版五年级西风胡杨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胡杨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2.了解胡杨树的独特适应性和生存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准备:1.多媒体课件;2.胡杨树照片、胡杨树的叶子和树皮等实物;3.胡杨树分布地图。
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观看一段胡杨树分布及其特点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2.展示胡杨树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胡杨树的特点。
探究(30分钟):1.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胡杨树分布的特点,探讨胡杨树生长环境的条件。
2.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研究胡杨树的叶子和树皮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讨论胡杨树的独特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拓展(3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胡杨树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的介绍,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2.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设计一副胡杨树的标志性图片,并展示并解释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表达。
3.组织学生进行胡杨树的形象创作,可以选择以胡杨树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或画作等形式进行创作。
总结(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对胡杨树的理解和感受。
2.对胡杨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调查胡杨树分布的情况,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个人创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表达,并进一步加深对胡杨树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品,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9 西风胡杨教案

1 西 风 胡 杨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句导读:开篇交代了胡杨悠久的历史和生长的环境。
“只生在沙漠”表明胡杨生的长环境很艰苦,是沙漠植物。
]2[①本句指出了胡杨的哪些特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说明了什么?]3我去过塔里木。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句导读: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
作者4长,6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❶的流沙❷,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 ),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句导读:介绍了胡杨的生长特点,从中“我”感受到胡杨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能生存一亿三千万年的原因。
]7[⑤胡杨林不怕炙热和严寒的原因是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杨,是最无私的树。
[⑥本句又指出了胡杨的一个什么特点?]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 )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⑦胡杨1☜ 2①生存环境是沙漠,生存历史悠久。
3②说明了胡杨的主要生长地点比较集中。
4③说明了胡杨林生长的恶劣环境,赞扬其顽强的生命力。
5④坚韧。
6 ❶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❷流沙:沙漠中被风吹动转移不定的散沙。
7⑤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
⑥无私。
⑦说明了其无私的精神。
为“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提供保护,说明了什么?]8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4)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深入了解胡杨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
感受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胡杨精神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胡杨的三个性格特点教学难点1 理解胡杨孕育西域文明2 理解造成胡杨现状的原因,以及作者对环保的关注。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树?2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树种。
3师:沙漠里有一种树叫胡杨,它被人们称为沙漠树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西风胡杨》相信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深刻认识这种树。
想不想和老师一块儿到沙漠里去领略一下胡杨的风姿?我们来一起来看视频。
二、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胡杨的生活环境,形象地认识胡杨。
激发学生更深了解胡杨的兴趣。
)三、初识胡杨1师:视频中那呼啸的西风、那漫天的黄沙、那金黄的树叶、那枝丫奇曲的树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胡杨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看看课文中是这样来介绍胡杨的,大家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对胡杨有哪些认识?(板书:初识胡杨)4 学生说出自己通过读对胡杨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在沙漠树种古老)5 师:胡杨是沙漠里的古老树种,这两点足以说明它的珍贵,那么沙漠里的烈烈西风和漫天黄沙造就了胡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大家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三、深知胡杨1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的第2——4自然段,大家都说说沙漠这一恶劣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胡杨什么样的性格?2启发学生总结出胡杨的三个性格特点:坚韧、无私、悲壮。
(板书:坚韧、无私、悲壮)3师:此时此刻我们对胡杨的认识有深了一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西风胡杨的特点,理解西风胡杨的形象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把握重点,提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西风胡杨的故事,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3.环境准备:教室黑板、桌椅、学生课桌上摆放好教材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西风胡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风胡杨,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着教材朗读课文《西风胡杨》。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分派一个小节的内容,让他们同组合作阅读文本并总结该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每组汇报自己的阅读结果,并与其他组探讨比较。
4. 整体理解(15分钟)•整体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与学生讨论西风胡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西风胡杨的情感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产生了关注。
教学中采用了分组阅读和整体理解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西北胡杨∣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西北胡杨∣语文S 版S 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强、无私、悲壮等可贵品行,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与颂扬,以及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爱护事业的关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把握“坚强、摧肝裂胆”等词语。
[来源:ZXXK]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明白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领会作者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得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颂扬之情以及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情形引入,认识胡杨1.在我国新疆塔里木生长着一种古老的树种,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它确实是胡杨。
今天,我们一起来睹一睹胡杨的风采。
(展现各种姿势的胡杨的图片)2.这确实是胡杨,这确实是还没有被更多人认识的胡杨,这确实是极少被作家诗人描写赞誉的胡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胡杨的文章。
3.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走近胡杨1.自主学文(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或者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明白得词语,将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明白得感悟批注在旁边,把自己不明白得的用“?”标出,小组内交流探究。
2.检查学情(1)认读本课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难写字①出示会写字表,引导学生观看字型,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
②师示范书写生字“韧、躯、蒸”。
③独立书写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评判观赏。
(2)分自然段轮番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把读书过程中不明白得的地点或者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探究。
(本环节要紧引导学生明白得“西域文明、楼兰、龟兹”等生偏词语,归纳总结学生提出来的重点问题,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学会质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课《西风胡杨》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8个字,掌握14个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及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自动播放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方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教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那异域风情,去观赏那美丽的西风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2、读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二、文本对话,走进胡杨,感悟品格。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边读边想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到什么?结合插图告诉大家。
2、找出最能体现西风胡杨特点的两个词语。
教师相机板书:最美丽、最古老3、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指名朗读这句话。
1(.(2)、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3)、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4、小结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分段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学生简单地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连贯、有一定的感情?3、你从这三个段落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1)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2)感受品格,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4、这三个自然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总分,就是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胡杨的特点,接着具体来说明这个特点,并且是围绕第一句话来说明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上课实录西风胡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一类字,认读10个二类字,读准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2、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1.搜集胡杨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胡杨的有关资料,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1、师:同学们,我们多幸福呀,生活在这青山绿水,资源丰富的小城里,但是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请注意,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2.生谈看法。
3.师:对,沙漠就是这样,及少生物能在那里生存,但老师却知道有一种很了不起的树却生长在沙漠里。
4.板题目,齐题第9课——西风胡杨。
师:板书,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课文,并上网查找胡杨的资料,把你知道的跟同学关流交流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地读一下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提两点要求: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读完后,请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通过朗读,你们都知道了胡杨的哪些信息?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西风胡杨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1.自学课文(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反馈展示质疑释疑)一、反馈展示质疑释疑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
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
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风让沙漠一天天长大,它仍然在沙丘间守望。
在漫长的风和水的争夺过程中,当河流消失,当风沙湮没,当人类放弃家园,胡杨仍然执著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
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介绍。
出示: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二)品词析句,感悟胡杨品格1.自主阅读,发现特点(1)找出描写胡杨特点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把你想到的记在书上。
(坚韧、无私、悲壮)(2)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3)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2.展开想象,感受品格(1)出示:①(指名读)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②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什么样的滋味?学习作者列数字的写作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夏季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零上八十度,胡杨为减少水分蒸发变种,树干下面长柳树叶子,树冠长杨树叶子。
为了寻找泥土和水源,不但长出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还长出了像网一样蔓延几十平方米的水平根。
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虚浮漂移的流沙、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展开想象,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④教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教师引读: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生接“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2)出示:①默读这段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②自由提问。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芸芸众生、浮华虚名、稍纵即逝、摧肝裂胆”。
③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
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读到这儿,也许有人认为胡杨很傻,胡杨傻吗?潜心读书,谈谈你的看法。
④指导朗读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3)出示:①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胡杨真的生下来千年不死吗?为什么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②播放视频(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师解说:这片衰败的胡杨林似硝烟未散的战场,倒下不朽的胡杨似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③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教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4)引导学生发现2、3、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读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男儿、母亲、战士……)三、关注胡杨,唤醒良知(一)深入对话,关注胡杨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1.自主阅读5、6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2.自由汇报,结合资料理解“西域文明、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3.胡杨哭了,他为谁而哭,是为自己吗?(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的荒漠残城的噩梦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
)4. 胡杨的眼泪我们看到了,作者看到了,可上游的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沙漠的生态环境。
师补充介绍上游人们围垦开发修建水库的事例。
(近30年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二)深入对话,关注胡杨听到这一切,作者祈求什么?1.生一齐接读“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再指名数人接读这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理解的?3.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
他想哭,所有有良知的人们都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作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
然而我们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那些来着将被激励。
”)反复接读这句话。
4.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胡杨不死,苍天有眼,人们会意识自己的错误,来恢复胡杨林的生态环境。
)5.我祈求胡杨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相信胡杨能够坚持,“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生接读“我们是胡杨!”)指数名学生接读“我们是胡杨!”四、拓展延伸检验成长1.擦去黑板上的战字,请同学们给“士”字组词,(勇士、烈士、壮士)2.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
面对胡杨,我们感到了自身的狭隘与渺小,面对胡杨,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胡杨,有人唱歌赞美她,有人写诗赞美她,我们来读一首诗《壮士豪情》零上四十度的炙热你青翠挺拔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你铁骨铮铮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你挣扎着爬起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你奋力撑出虽断臂折腰你依然顶天立地……你是大漠的壮士3.面对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写,集体交流。
让我们从心底留住胡杨,走近胡杨、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吧!板书设计:9 西风胡杨坚韧勇士无私战士英雄悲壮壮士热爱、赞美同情、关注第三课时(达标检测反馈巩固)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坚韧——()耸立———()怜悯————()反义词:炙热———()干涸———()忠直————()2、在括号里填上搭配恰当的词语。
()盐碱()黄沙()西风()伤者()死者()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