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感染性发热,仅需4步
发烧了去医院看病流程
发烧了去医院看病流程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感冒、流感、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当你发现自己发烧时,第一时间应该考虑去医院就诊。
下面是发烧去医院看病的流程:1. 判断发烧程度。
当你感觉身体发热时,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正常体温在36.5℃到37.2℃之间,超过37.2℃就被认为是发烧。
如果体温超过38℃,就需要及时就医。
2. 寻找医院。
在确定需要就医后,需要选择一家信誉良好、设备齐全的医院就诊。
可以通过亲友推荐、医院官方网站查询或者医疗平台评价来选择合适的医院。
3. 就诊登记。
到达医院后,首先需要进行就诊登记。
在登记处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并领取就诊卡或号码。
4. 挂号看医生。
接下来需要到医院挂号处挂号看医生。
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的科室,如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并排队等候看诊。
5. 医生诊断。
当轮到自己看病时,需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发烧症状,如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可能会要求做一些必要的化验或影像检查。
6. 医嘱和治疗。
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医嘱。
可能会开具药物处方或者建议住院观察治疗。
7. 结算离院。
在就诊结束后,需要到医院结算窗口进行费用结算。
根据医保政策或个人医保情况,进行费用报销或支付。
8. 注意事项。
在离开医院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饮食调理等。
同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发烧了去医院看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流程,需要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就诊,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希望大家在面对发烧症状时能够及时就医,早日康复。
发热待查诊疗常规
发热待查的诊疗常规一、概述:1、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C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C,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C,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o(1).发热持续2〜3周以上;(2).体温数次超过38.3;(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C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X106/L,体温大于38.3C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二、发热的机制PGE'蜕其范]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加管运动中枢内讪件致妙昭if匚管收耶产热口.嗨卸刖,内皮用1肝1及"他I单核武活索引已.u广细胞激活闺7G4发热巨嗡和I胞内皮细胞楙巴细胞此他却I 胞4- 凌素壮反您毒爽拽■也热刖“小》断PC前列腺累PG3前列腺素耳三、发热的病因(原因):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发热待查临床诊断发热待查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空军总医院感染内科周平一、概括:1、发热的定义:发热〔 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高升,令人体关于致病因子的一种浑身性反应。
当晨起歇息时体温超出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 1℃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丈量〕 36.3~37.21 ℃,直肠温度〔肛门丈量〕 36.5~37.71 ℃,腋下温度〔腋窝丈量〕 36.0~37.01 ℃。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由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1〕. 发热连续 2~3 周以上 ;〔2〕. 体温数次超出38.5 ℃;〔3〕. 经完好的病史咨询、体检和惯例实验室检查不可以确诊〔 1 周内〕。
3、外国对特别人群FUO的定义:〔1〕、HIV 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 ℃超出 4 周,此中住院病人热程超出 3 天仍不可以明确病因者。
6且培育阴性 2 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余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病人发热大于 3 天病因不可以明确者。
少儿 FUO的诊断标准仍不一致。
当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还是最为合用的二、发热的体制:体温调理的调定点学说:各样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经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理中枢,使体温调理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高升,致使机体产热增添,而散热不可以相应地随之增添或散热减少,使体温高升明过正常范围。
三、发热的病因〔原由〕:〔一〕、病因分类:依据致病原由不一样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含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局灶感 染(内科系统各科均常见,往往不构成 诊断困难,复习常见的局灶性感染)。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2)
• 发热无定位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系统性 感染(传染病)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但传染病也可表现为发热伴一个或多个 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发热的诊治思路
发热的诊治思路热量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通过热量的产生和散发来调节体温。
然而,当人体发生疾病或感染时,体温调节系统可能会失衡,导致发热的现象出现。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治发热的病因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探讨发热的诊治思路,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发热患者。
一、病史询问与初步体格检查在诊治发热患者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热开始的时间、频率、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可能的病因。
同时,还需要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皮肤颜色以及检查全身各系统的情况等。
体格检查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确定疾病的可能性。
二、常见的发热病因1. 感染性疾病: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病因之一。
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感染都可以导致发热。
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发热。
2. 免疫性疾病:某些免疫性疾病也可引起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类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的免疫反应,如关节痛、皮疹等。
3. 肿瘤:恶性肿瘤也是引起发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肿瘤会释放出细胞因子,导致发热现象。
4. 药物热:一些药物使用后,也会引起发热反应。
例如,某些抗生素、镇痛药等都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三、实验室检查为了明确发热的病因,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培养等。
血常规可以提供关于炎症指标的信息,尿常规可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血培养可以帮助寻找感染的病原体。
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病毒学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四、辅助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需要进行辅助影像学检查来协助诊断。
例如,胸部X线、腹部B超等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或确定感染的部位。
有时,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MRI等。
五、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根据病因的不同,发热的治疗也会有所不同。
不明原因发热的实验室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特殊检查 ——核素扫描
非特异检查,不能确诊,但扫描部位广 适于初步检查阴性,想了解全身情况 145例不明原因发热者,29%核素扫描有助诊断,而 超声和CT仅6%和14% 亲肿瘤显像:核素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和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等对活 力肿瘤细胞有亲和性
不明原因发热的实验性治疗
结核的诊断性治疗 --抗痨3周 --无效可排除结核
疟疾的诊断性治疗 --使用氯喹
不明原因发热的实验性治疗
激素试验治疗不替代活检,治疗前应排除感染 抗生素或激素实验性治疗极少能确诊 --隐性脓肿用抗生素可抑制发展,但不能治愈,常需 引流 --利福平治疗结核,但也抑制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或消 除引起心内膜炎的脆性菌群
不明原因发热的特殊检查 ——动态PET
脱氧葡萄糖(PDG)在炎症和肿瘤部位聚集
寻找富集部位,有很高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明原因发热的特殊检查 ——重视活检
肝:肉芽肿性肝炎或其他肉芽肿病如肉瘤病 淋巴结:诊断肿瘤(淋巴瘤等)或感染(猫爪热等), 但腹股沟淋巴结特异性差,一般不活检 受累组织:诊断血管炎 粟粒性结核行骨髓、肺或肝活检
不明原因发热的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蛋白
降低:缺铁性贫血(反映储存铁) 轻微高:活动期狼疮,RA和感染 明显高: --活动期斯蒂尔病:库普弗细胞增多,产生增多,铁 蛋白受体数量下降致清除下降 --嗜血细胞综合征: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铁蛋白 --恶性血液病和部分实体瘤:铁蛋白合成增加,细胞 破坏增加及肌酐清除减少 --严重肝损害:铁蛋白释放到血浆 铁蛋白˃100000ng/ml诊断HPS的敏感性90%,特异性 96%
经典型发热待查,最新共识教你全面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经典型发热待查,最新共识教你全面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导语:'发热待查'是感染科疑难疾病诊治中的难点。
合理临床诊治流程可以提高发热待查的诊断水平。
为规范发热待查临床诊治流程,《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发热待查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于2016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发热待查的诊治流程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
以下为该共识中关于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内容。
经典发热待查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体温至少3次>38.3 ℃(或至少3次体温在1 d内波动>1.2 ℃),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
系统全面的检查应至少包括3大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培养、胸部X线片和腹部B超。
且患者无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史。
病史采集详细而有质量的病史采集是发现诊断线索的首要步骤,先按疾病发展顺序询问病史,然后针对重点线索追溯。
一些关键病史往往因患者记忆不清而表述偏差,需反复核实。
重视以下几点情况:1判断是否为持续发热患者必须同时满足发热待查定义中热程和体温变化的要求,发热应该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有些患者虽病程长,但发热仅为一次,不能以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来考虑。
2记录热程热程长短对发热待查的病因分类诊断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热程短(数周),有乏力、寒战等毒性症状者,在抗菌药物应用、病灶切除、脓肿引流后发热即终止,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如热程中等(数月),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以肿瘤多见。
热程长(数年),无毒性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有利于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3判断热型随着临床上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典型的热型例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等已很少见,但仍需仔细询问发热规律。
一些特殊热型有一定的诊断提示意义,例如:Pel-Ebstein热往往可见于一些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隔日热或三日热考虑疟疾可能。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内科
局灶性化脓性感染
• 腹腔内脓肿、肾周/肾内脓肿、小网膜脓肿、胰腺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膈下脓肿、腹膜后脓肿、脊椎旁脓肿。
• 有人认为腹腔内感染是发热待查中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肝脓 肿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盆腔脓肿。如临床上有发热、 肝肿大压痛、右横膈活动受限、黄疸等表现,肝脓肿诊断并不 困难,但上述常见症状可只出现于疾病的后期,在病程早期, 发热可为唯一的症状,肝区疼痛可缺如或晚至发热3个月后才出 现,但患者的血清AKP大多升高,血清白、球蛋白比例下降, 甚至倒置,肝CT及MRI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3、《感染病学》(曼德尔-道格拉斯-贝内 特.2000)
(1)典型FUO(classic FUO):发热持续3周以 上,经门诊随防3次或住院3日后不能明确病 因或经1周“明智而深入”的动态观察后仍不 能明确病因。
(2)医院内获得性FUO ( nosocomial FUO ):正在接受急症护理 或入院时没有感染及隐性感染的病人在住院其间多次体温 ≥38.30C;如在观察3日后-包括培养至少2日-仍未发现特异性病 因,即可作出此诊断。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综合内科
发热及相关的概念
发热的定义
1、口表温度(18-40岁健康成人): 上午体温>37.20C或下午体温>37.70C
2、腋 温:>370C或37.20C
3、低热:≤380C ,中度热: 38.10C-390C, 高 热:39.10C-400C ,超高热:>410C或400C.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和淋巴瘤。
2、尿液分析和沉渣检查 3、大便检查:白细胞、虫卵、寄生虫、潜血 4、生化检查 5、微生物学检查:血、异常体液、尿液培养。 6、如有脑膜刺激症、严重头痛应做脑积液检查和培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1
负责所需药 品、设备、 器材、病房 设施、防护 用品、消毒 药械储备等 保障工作
1 1
做好患者救 治、护理工 作,做好消 毒隔离、防 控工作,配 合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1990年05月 山东省利津县某院由德尔卑沙门氏菌引起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事件 1990年10月 四川省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0年12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1年07月 福建省某院婴儿室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6月 湖南省郴州市某医院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7月 浙江省嘉兴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1病毒(CoxB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9月 云南省昆明市某院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10月 北京某妇产医院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3月 安徽省黄山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沈阳市某妇婴医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广西南宁市区直属某院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11月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某院由布洛兰沙门氏菌引起的婴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4年04月 甘肃省某地区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4年12月 新疆石油管理局某院烧伤患者HCV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5年02月 河北某医院儿科病房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8年08月 福建省某卫生防疫站消毒失败导致分枝杆菌暴发感染 1998年11月 甘肃省平凉地区某院耶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7年~2002年 黑龙江某院非法采供血致19人染艾滋病事件
发热原因待查的诊断思路及处理原则_刘正印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专家专论发热原因待查的诊断思路及处理原则刘正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北京100730)中图分类号:R4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89(2012)10-0003-03doi :10.3969/j.issn.1008-1089.2012.10.0011概述发热是在门急诊接诊的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表现的共同点。
所谓发热是指机体对致热因子作用的一种调节性体温升高反应。
其机制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致机体散热减少而产热增加。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1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ħ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2 37.2ħ,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 0.5ħ,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 0.6ħ。
不明原因发热(FUO )概念是由Petersdorf 和Beeson 在1961年提出的,定义为体温大于38.3ħ(肛温)至少3周,并且经过大于3日住院或至少3次门诊就诊的详细检查评估,均没有找到发热的原因。
定义3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规定1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成相应的各项检查。
在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将发热待查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ħ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不明热”也称“未明热”、“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待查”。
引起FUO 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其他因素4大类。
其中感染性疾病约占40% 55%,肿瘤占15% 20%,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20% 25%,但仍有8% 10%的发热原因始终不明。
近年来研究证实感染性疾病在FUO 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因地域而有差异,近期的设计较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一项欧洲的回顾性研究报道的病因比例如下:感染15% 30%,肿瘤10% 30%,结缔组织病33% 40%,其他疾病(如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伪装热)5% 14%,直到最后仍诊断不明的占20% 30%[1]。
简述发热的分度及数值 -回复
简述发热的分度及数值-回复发热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或内部病理状况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根据发热的分度和数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发热的分度主要有以下几种:1. 低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5至38.3之间的发热情况。
通常情况下,低热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于感染或炎症的反应所引起的。
例如,病毒感染、轻微的细菌感染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都可能导致低热。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低热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但在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中,低热可能会引起不适感和其他不适症状。
2. 中等度发热:中等度发热是指体温在38.3至39.4之间的发热情况。
这种程度的发热通常意味着机体对于感染或其他病理状况的反应较为明显,病情可能比较严重。
例如,中等度发热可能是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或其他严重病毒感染(如流感)的表现。
此时,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不适感和其他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3. 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4的发热情况。
高热往往提示病情比较严重,可能是机体正在与一种严重的感染或炎症作斗争。
高热可能是重症感染(如败血症)、严重的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等的表现之一。
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寒战、心动过速、脱水等。
当我们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交流时,通常会告诉他们体温的具体数值,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测、腋测和肛测。
以下是一些体温数值的含义和可能的病因:1. 37.1-37.4:正常体温范围,一般不存在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是正常的天气、体力劳动等所引起的生理性发热。
2. 37.5-38.3:低热范围,可能是机体对于某种感染或炎症的反应。
常见的病因包括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3. 38.4-39.4:中等度发热范围,患者可能有明显的不适感和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和处理原则
以提高培养阳性率&微生物核酸# 检查 ) P G 1 B G 1$ 开展得越来越普及%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抗原' 抗体 检查都要高% 但仍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目前 商业化开展的病种诊断试剂盒仍然有限&降钙素原 对区别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价值% 在感染性疾病所致 < 7 2 异常升高& 上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 我们有必要进行侵 入性有创检查% 如骨髓细胞学检查以明确或排除部 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穿刺病理学活检在必要时进 如淋巴瘤绝大部分是通过淋巴结活检而确诊% 病 行% 理学检查是许多疾病确诊的金标准& 因此% 对< 7 2 患者% 如经上述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全面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我们 应尽可能地寻找有穿刺价值的部位进行穿刺活检& 虽然病理学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极少出现% 但出 现假阴性的情况时有发生&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取材不佳% 切片太少而代表性不够% 病理医生水平有 限等&必要时应要求病理科医生多切片并进行会诊 阅片% 或再次取材病检& 现在 有 的 医 生 将 实 验 室 检 查 结 果 作 为 诊 断 这种趋势欠妥当&对所有的实验 < 7 2 的尚方宝剑% 室检查结果% 不管是阳性结果还是阴性结果% 我们首 先都不能全信% 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不能单凭一次阳性或阴性结果就确诊或排除某些疾 病# 即使是对病理学检查结果亦应如此$ &许多检查 需要反复复查% 一方面有助于观察某些结果的动态 变化% 另外亦有助于纠正因单次实验误差对我们诊 断< 7 2 的误导&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一、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1.临床诊断发热(≥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基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1.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以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LA)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说明(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性需分别标明。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houwei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感染性发热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其 他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病人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真菌
寄生虫
G+
G-
根据耐药状况 经验性治疗
取相应 标本进 行病原 学检测
31
辅助检查:
• 日期
• 2008.3.27
WBC, N%, PLT, CRP, NAP
2.1 1.6 3.7 5.6 4.0 1.9 2.9 58.9 59.8 77.8 87.5 83.2 46.1 50.8 30.0 113.0 131 89 41 96 223 19.3 2.6 2.17 6.01 26.6 8.69 3.6 300分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
4
主要热型(1)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见于大叶肺炎、 斑疹伤寒及伤寒
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及 化脓性炎症等
见于疟疾、急性肾 盂肾炎等
5
主要热型(2)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见于布鲁菌病
见于回归热、霍 奇金病、周期热 等
见于结核病、风湿 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等
6
第二次住院
• 体温从3天寒战发热一次,逐渐发展到每天寒战寒战发 热一次,并在入院第7天出现痰中带血丝 • 此后患者寒战频繁,出现颜面肿胀,有时在剧烈咳嗽 以后咯血10-30毫升 • 心超提示:右室附壁高回声右心增大,三尖瓣重度关 闭不全,三尖瓣上可见赘生物,右心扩大,下腔静脉、 肝静脉扩张,提示肝淤血 • 颈部血管B超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提示大动脉炎 • 右颈部深静脉穿刺地方有直径>2mm的毛囊炎样丘疹, 顶上有黑色结痂
医务人员发热管理应急预案及流程
医务人员发热管理应急预案及流程一、背景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发热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症状之一。
发热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医务人员及医院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及医院的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对发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流程。
二、目的1. 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提高医务人员对发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规范发热病例的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及患者。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发热应急预案的整体部署、协调和指挥。
2. 医疗救治组:负责发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转诊工作。
3. 感染控制组:负责发热病例的隔离、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发热应急预案所需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
5. 信息宣传组:负责发热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舆情引导。
五、发热管理流程1. 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在接诊时,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询问其症状、病史及接触史。
2. 发热识别:如患者体温超过37.3℃,立即将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3. 初步评估:发热门诊医生对发热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评估其病情及发热原因。
4.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RP、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
5. 诊断与治疗:根据检查结果,确诊发热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6. 隔离与转诊: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诊。
7. 院感控制:对发热病例进行接触者追踪,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8. 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发热症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发热管理应急预案及流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
2. 定期组织发热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 对发热病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发热症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在医疗环境中,医院感染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和有效管理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对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能够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目标:1、早期发现和干预: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可以让医疗团队尽早采取措施,对感染进行控制和治疗,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2、监测和评估: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了解感染的发生趋势、危险因素和流行特点,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3、法律合规: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履行医疗机构的法定职责。
4、保障患者安全: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院在感染防控方面的工作,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
二、医院感染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医院感染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是准确报告的前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通常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范和指南,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诊断要点。
三、报告责任人与报告时限1、报告责任人临床医生: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一线人员,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最为了解,应负责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到患者的感染症状和体征,也有责任及时向医生报告。
检验科医生:当检测结果提示存在感染时,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并协助诊断。
2、报告时限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后 24 小时内进行报告。
对于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应在确诊后的 48 小时内完成报告。
【传染病】10 感染性疾病
持久不明原因发热及复发性栓塞提示本病的可能。 近年来认为微需氧、厌氧菌或L型细菌均可引起感染性 心内膜炎,因此对某些病例应作厌氧培养及L型细菌的 培养。
超声心动图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数目 和形态,颇具诊断价值。
⑷败血症
败血症一般热程短、毒血症状明显,常 有入侵门户,较少表现为发热待查。
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热程可长 达半年之久,病程中的关节痛、蛋白尿、 骨质破坏等伴随症状常掩盖原发病造成诊 断上的困难。
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通常可找到 入侵途径,有一过性皮疹,关节症状以髋 关节为主,大多有迁徙性病灶(肺、肝、 骨)。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在X线上表现 增生大于破坏等特点有参考价值。
肝癌可引起长期原因不明发热 为众所周知。国内以原发性肝癌为 多,国外则以转移性肝癌为多。
其他如肾肿瘤、肾上腺瘤、鼻 咽癌、结肠癌均可引起长期发热。
3.结缔组织疾病
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till病、 药物热、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多动 脉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等。
⑴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90%以 上的病例可出现发热,若临床表现 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但部分病例 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缺乏典型皮 疹。
Felty综合征是类风湿关节炎 中更为少见的类型,除类风湿关节 炎的表现外,尚有外周血白细胞下 降、临床上出现无其他病因可解释 的脾肿大。
⑶药物热
患者可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常与特 异性体质有关。
往往先有感染,于用药之后发生药物 热,故两者容易混淆。
药物热一般有恒定的潜伏期,于给药 后7~10天以上发生,热型无特异性。药物 热实系过敏性血管炎,可同时伴发荨麻疹、 肌肉关节痛等血清病样反应。
发热门诊的流程
发热门诊的流程
发热门诊流程通常包括体温检测,登记信息,医生接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等,具体如下:
1、体温检测
患者进入医院后按照医院提示的标识,到预检分诊点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进行体温检测。
2、登记信息
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填写登记表格,进行登记信息,一般包括家庭住址,直系亲属及联系方式等等。
3、医生接诊
患者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由医生接诊进行问诊和相关的体格检查,患者也要尽可能配合医生诉说自己的病史,接触史,服药史等等情况,有助于医生诊断。
4、辅助检查
医生会开具一些比如血常规、CT等相关的辅助检查。
5、初步诊断
检查结果出来后,由医生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如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要进一步留院,进行隔离观察。
若是病情较轻医生会开具相应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诊感染性发热,仅需4步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共同外在表现和首发症状,小到上呼吸道感染,大到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发热。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应首先考虑。
要确诊患者为感染性发热,跟着这4个步骤走就可以了。
STEP1:明确发热
发热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
在目前许多研究中,体温监测的时点及方法都未明确。
诊断学上的定义: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体温调节障碍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其测量以直肠温度较为准确(36.9~37.9°C),测口温、腋下温度则较方便。
口温比直肠温度低0.3°C,比腋下温度高0.4°C。
早低晚高,日差≤1°C,>1°C可诊断为发热。
老年人代谢率低,体温低于年轻人。
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体温波动大。
育龄女性变化大,妊娠期及月经前期体温偏高。
另外,某些生理情况也会出现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心理性应激等。
STEP2:明确感染引起
明确患者是发热后,还需明确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
感染性发热具有以下特点:
1. 起病急,伴或不伴有寒战。
2. 常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指示相应感染部位的体征,如胸痛、咳嗽、腹泻、腹痛、尿频、尿急、头痛、呕吐等)。
3.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降低(血液病患者多见)。
4. 炎症因子: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常有改变。
面对发热患者,需结合感染性发热特点,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1. 常规项目:三大常规、生化全套、ESR、CRP、PCT。
2. 影像学检查:胸片或CT、B超(根据需要包含多部位)。
3. 自身免疫指标: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结核抗体。
4.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AFP(甲胎蛋白)等。
5. 病原学检查:涂片镜检、培养(多次局部标本血培养)、血清学、分子检测等。
STEP3:明确感染病原体
确定为感染性发热后,通过血常规检测,初步判断潜在病原体是
细菌、病毒或是其他病原体。
确定进一步检查方向,并通过病理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外周血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多提示细菌性感染。
但伤寒、结核及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
外周血细胞总数和中心粒细胞减少:多提示病毒性感染。
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多提示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STEP4:明确感染部位
通过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感染发生的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
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
可行腰穿、血培养、PCT、血清学等检查以确诊。
呼吸系统
伴咽痛、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升高,可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大量浓稠痰提示为肺脓肿;伴咳嗽、胸痛,可考虑肺部感染。
可行痰和(或)胸水镜检培养、血培养、抗原检查、胸片等检查以确诊。
消化系统
伴右上腹痛、黄疸,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伴腹痛、腹泻,可考虑肠道感染。
可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血培养、PCT、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真菌及寄生虫检查等以确诊。
泌尿系统
伴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可考虑尿路感染。
可行尿常规镜检培养、血培养、PCT、支原体培养、衣原体抗原检查等以确诊。
全身性疾病
伴皮疹、关节痛、脾肿大及明显毒性症状,提示为败血症。
可行血培养、骨髓培养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