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和副作用
九大类降糖药物的优缺点汇总,建议收藏后自查
2023年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12篇(实用) 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篇一您好!我怀着无比愧疚和遗憾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工作失职的检讨书。
关于我在工作中,因我个人的疏忽,工作的不到位,我没有能够细致地做完医护工作,以至于让患者在病床上等待了我两个小时。
首先关于这项错误,我要做深刻地检讨,这是我工作上的最大疏忽、是工作失职。
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医护工作者,身处这个岗位我就应该深深意识自己所处岗位的`作用,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就应该对患者负责,应该细心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稍一放松就可以导致严重问题的出现,而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此次深刻的检讨,我深深地反思,我的犯错根本原因在于我个人的疏忽,没有全心、仔细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须知重要工作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我想我如何不很好的克服我工作疏忽这样缺点的话,我就会很难在工作岗位上有长远的发展。
针对我目前的错误,我决定用如下措施加以改正,也希望领导、同事们能够监督我,你们的一份监督就是对我的一份关心和重视。
1、针对我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失职,今后我要全身心投入工作。
2、今后我要向优秀工作的同事学习,认真学习好的工作作风,从精神层面上提升我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为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好打基础。
通过此次深刻的检讨,请领导能够信任我。
我今后一定认真努力工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检讨人:xxx20xx年x月xx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篇二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在工作里头,由于自己的问题,导致犯了错误,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是我这样的工作行为是很不好的,也是给同事添加了麻烦,在此我也是要跟同事们说一声对不起,并且也是要好好的对自己的工作去反省,检讨。
此次的犯错,主要问题也是在于自己对于工作不够认真,觉得以前做过这个事情,再按照之前的流程来做也是不会出错的,最后也是没有检查,其实之前都不会出问题,主要也是自己遗漏了检查这一块,对于自己太过于自信了,自信虽然不是坏事,但是我这样却是不够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自大了,对于工作本来也是要去认真的检查一遍的,我们的工作流程里面也是有这样的要求,即使自己再怎么的熟悉这个工作也是该做的要做好,那样也是可以减少犯错的概率的,而自己确是没有做到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是糟糕了的,我也是感到抱歉,自己工作上的松懈却是要同事来帮我解决。
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副作用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副作用1.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等。
该类制剂主要适用于需要采用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患者的治疗2、格列奈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为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相降低餐后血糖,其特点为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常见不良反应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磺脲类药物轻。
2.磺尿类药物:常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
磺尿类药物为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适宜不太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3.双胍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为不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无氧糖酵解,加强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
此外还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是肥胖糖尿病病人的一线药。
此类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4.复方制剂:格列本脲与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奇特与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等。
这两种降糖药作用互补,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
格列本脲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盐酸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性,同时减少肝糖生成,但无法刺激胰岛素分泌。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PPARγ激动剂。
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
此类药物包括盐酸曲格列酮、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等。
6.磺酰脲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
此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
常用糖尿病药物副作用1、磺脲类:如优降糖、美吡达、瑞易宁、达美康、糖适平、安多美等。
主要副作用是引起低血糖,少数病人会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水肿,有一定的肝肾损害。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口服药物1.1双胍类药物1.1.1二甲双胍1.1.2吗啉胍1.1.3罗格列酮1.1.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1.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2磺酰脲类药物1.2.1格列本脲1.2.2糖基内脂1.2.3艾必妥1.2.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2.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3.1阿卡波糖1.3.2米格列特1.3.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3.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4.1艾塞那肽1.4.2利拉鲁肽1.4.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4.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5α葡萄糖酶抑制剂1.5.1伏格列波糖1.5.2阿糖胞苷1.5.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5.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胰岛素2.1快速型胰岛素2.1.1速效胰岛素2.1.2胰岛素类似物2.1.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1.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2中长效型胰岛素2.2.1人胰岛素类似物2.2.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2.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2.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3混合型胰岛素2.3.1固定比例混合胰岛素2.3.2可调节比例混合胰岛素2.3.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3.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胰岛素泵2.4.1胰岛素泵的原理2.4.2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2.4.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4适用人群和禁忌症2.5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2.5.1氨基酸化胰岛素2.5.2胰岛素合剂2.5.3胰岛素释放制剂2.5.4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式。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用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史格列汀:史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胰岛素释放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的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腹胀、味觉异常等。
建议在餐后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二、注射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时的补充。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皮下脂肪增多等。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发痒等。
建议在餐前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3.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时间和频率。
4. 用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吃高糖食物。
5. 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及使用说明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控制高血糖的水平,医学界开发了多种西药来治疗这一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高血糖的西药,并提供使用说明。
一、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高血糖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使用时应遵循以下说明:1. 使用剂量:初始剂量为每日500毫克,分为两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多可达每日2000毫克,分为两到三次口服。
2. 注意事项: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密切注意肾功能。
对于年龄较大或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剂量应减少。
此外,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酗酒和严重运动不足。
二、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以下是常用的磺脲类药物及使用说明:1. 格列本脲:初始剂量为每日30毫克,分为一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按照个体需求最高可达每日约120毫克。
2. 瑞格列奈:首次剂量为每日0.5毫克,分为一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高可达每日约8毫克。
3. 乙酰磺酰脲:初始剂量为每日250毫克,分为一至两次口服。
逐渐增加剂量,最高可达每日750毫克。
三、胰岛素药物:长效胰岛素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长效胰岛素通过模拟胰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长效胰岛素及使用说明:1. 依波胰岛素:初始剂量根据个体需要可在每日0.2至0.4单位/公斤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个体需求逐渐调整剂量。
2. 双相升血糖素:首次剂量为每日10至15单位,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微调。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时间:服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规定的时间进行用药。
降糖西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降糖西药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磺脲类
①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片、依必达
格列奇特:达美康、甲磺吡脲、糖离尔
口服后胃肠迅速吸收,在肝脏内代谢,代谢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泄,小部分经肠胃道排泄。
副作用:偶尔出现腹痛、恶心、头晕、血小板减少、粒性白细胞减少,剂量过大引起血糖反应。
②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赫素
口服后主要在肠道吸收,经胆汁和肾脏排泄各占50%。
副作用:较易引起低血糖,导致顽固性昏迷,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人慎用或禁用。
③格列美脲:亚莫利、依瑞
格列喹酮:糖适平
口服后吸收快,95%经肝脏排泄。
副作用:交易产生抗药性
2、瑞格列奈类:诺和龙、孚来迪
诺和龙主要是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使血糖快速的降低,经胃肠道快速吸收,代谢产物主要自胆汁排泄。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阿卡波糖
经小肠吸收后,能抑制剂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从而使淀粉、蔗糖、麦芽糖吸收明显减少,主要在肠道降解,以粪便排出。
副作用:矢气多,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
4、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雅
副作用:水肿和血容量增加。
5、双胍类:苯乙双胍:降糖灵、苯乙福明
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格华止、迪化糖锭、君力达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使小肠对葡萄糖利用增加,降低餐后血糖。
副作用:厌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乳酸性酸中毒。
禁忌症:急性并发症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既往有乳酸性酸中毒者、嗜酒、消瘦、营养不良者禁用。
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
各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
各种降糖药常用的作用原理如下:
1. 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如磺脲类、胰岛素分泌剂等,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的利用。
- 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通过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2. 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注射剂常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无法分泌的情况下,供体外补充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注射剂可以分为快速作用型、短效型、中效型和长效型。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阻断糖类从肠道吸收的过程,减缓葡萄糖的上升速率,从而降低后续血糖的升高。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生物效应,延长血糖的吸收时间,抑制胃排空,增加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响应,促进胰岛素释放。
5. 过氧化物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糖尿病患者体内反应氧化物生成,阻断氧化应
激反应,减轻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降糖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需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常见降糖药物有哪些
常有的降糖药物有哪些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降糖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患者控制高血糖,降低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会给机体带来某些副作用。
为了趋利避害,不论是医生仍是患者,均对付常用降糖药的副作用及禁忌证有所认识,以保证用药安全。
那么,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糖尿病专家指出:磺脲类降糖药1.此类药物能够致使低血糖。
2.此类药物对Ⅰ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已完整衰竭。
3.此类药物有可能出现原发性无效 (应用磺脲素治疗在 1 个月内成效不好 )或继发性无效 (先前应用磺脲素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于治疗后 1~3 年无效 ),这种状况大多与患者自己胰岛功能衰竭有关。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类药物。
5.磺胺类抗生素会增强磺脲类药的降糖成效,假如二者合用,应注意防备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双胍类药物1.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建议餐中或餐后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2.有肝功能异样、肾功能不全或许居心衰、肺气肿、肺芥蒂者,不介绍服用此类药物。
3.要进行肝脏手术或许x 线造影检查的前 1 ~ 2 天,应停用此药。
在造影检查48 小时后,应检查肝、肾功能,如结果正常,可恢复服用二甲双胍。
4.服用双胍类药物者不宜喝酒(特别是空肚喝酒)。
因乙醇可伤害肝功能,特别是能克制糖原异生而致低血糖。
5.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方案怀胎的妇女均应防备服用双胍类药物。
动物实验说明,二甲双胍能经过乳汁分泌。
6.独自应用此类药物一般不出现低血糖,当与其余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可能致使低血糖。
7.因为二甲双胍克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所以,线粒体糖尿病患者忌用二甲双胍。
8.双胍类药物最大剂量是2000 毫克 / 日,可分为2~ 4次服用。
α- 糖苷酶克制剂1.α- 糖苷酶克制剂 (如拜唐苹 )一定正确服用才能发挥疗效,要求在进餐时将该药同第一口饭一同嚼碎服用。
2.α- 糖苷酶克制剂对α - 糖苷酶的竞争性克制作用一定有底物 (即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 )参加,也就是说,它必定要与碳水化合物 (如主食 )同时用,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而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磺脲类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类。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胰岛素分解酶的活性,延长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效果。
另一类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是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肝脏对血糖的产生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二甲双胍还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2.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类药物是必需的。
胰岛素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类: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一般用于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可以持续作用数小时甚至一天。
短效胰岛素则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注射。
3. 胰岛素促进剂胰岛素促进剂是一类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促进剂包括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则可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4. 肠胰素抑制剂肠胰素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肠胰素抑制剂常见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等。
总结起来,控制血糖的常见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促进剂和肠胰素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利用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原理
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原理血液里存在太多的糖,会损伤血管,但是,降糖药到底把血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把糖转移到这些地方,对身体还有没有害处吗?这要我们分析以后才能得出答案。
第一类:甲磺丁脲(D860)、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优哒灵)、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糖力)。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病人的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在超过平时正常量的胰岛素的作用下,腹部各器官的细胞就能够比平时吸纳更多的血糖,把那些不能及时运输到四肢等外周部位的血糖吸纳进细胞,促使血糖值降到正常范围。
评述:1、2型糖尿病人自身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并没有减少,只是由于胃肠吸收来的糖不能及时送到四肢等外周部位,参与消耗血糖的细胞减少了,所以出现血糖升高。
治本的办法应该是调整机体糖运输的功能,使胃肠吸收来的糖能及时送到外周。
2、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没有减少,却还要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岂不是鞭打快“牛”?“牛”何以堪?3、腹部各器官的细胞本不缺糖,却还要把糖强行塞进这些细胞里,转化为脂肪储存,内脏的脂肪就越来越多,肚子越来越胖,到底是减轻了病情还是加重了病情?4、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是有极限的,达到胰岛细胞分泌的最大的极限的时候,使用再多的药物刺激胰岛细胞,也不可能分泌出再多的胰岛素,所以,这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人身上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最终会完全失效。
第二类:双胍类。
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苯乙双胍(降糖灵)。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食欲和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糖原和脂肪在肝脏内分解成葡萄糖,这样,血液中葡萄糖的两个来源都被抑制了,所以血糖值降低。
述评:1、2型糖尿病人多为中老年人,饭量肯定不比17、8岁的时候大,年轻的时候为什么血糖不升高,现在血糖反倒升高了?说明2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并不是因为进入血液的糖多了,而是进入血液的糖没有正常利用掉。
西医降糖的原理
西医降糖的原理西医降糖的原理是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的产生和提高细胞对血糖的利用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三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药物治疗是西医降糖的重要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分为几类,如促胰岛素分泌药、改善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以及抑制肠道糖吸收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胰岛素分泌过程或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其次,饮食控制在降糖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降低食物中糖的摄入量是饮食控制的核心原则之一。
糖尤其是简单糖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需要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
此外,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所以,在饮食控制中需要合理选取食物,减少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最后,运动锻炼也是降糖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
运动还可以增加体内的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运动的种类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的负荷。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定期进行锻炼。
总的来说,西医降糖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来控制血糖水平。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或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而饮食控制主要通过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和控制脂肪的摄入来降低血糖水平。
运动锻炼则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降糖药物成为了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降糖药物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的角度出发,介绍常见的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首先,苯磺酰脲类药物是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
但是,苯磺酰脲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并且可能会引起乳酸酸中毒。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应该在进食时服用药物,避免空腹或者吃得过油腻的食物。
此外,避免过量饮酒也可以预防乳酸酸中毒。
其次,磺脲类药物也是常用的降糖药物,如格列奈特。
但是,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这是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避免低血糖,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控制、定时摄入食物、避免饥饿和过度劳累等。
第三,胰岛素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胰岛素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红和感染等。
为了降低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应该注意注射部位轮换,定期检查注射部位的情况,避免注射时皮下组织折叠或捏压等。
最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密切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
如果患者发现在使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且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患者不应该擅自更改药物的剂量或者停用药物,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反应,以避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降糖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注意饮食控制、定时摄入食物、避免饥饿和过度劳累等。
在遇到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并有效预防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糖病药控制糖病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方法
抗糖病药控制糖病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地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及其正确用药方法。
一、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首选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糖尿病患者。
它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遵循以下用药原则:1. 定时用药:每天2至3次,饭后立即服用。
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药物的正确用法。
2. 剂量调整:二甲双胍的起始剂量一般为500毫克,逐渐增加至1500毫克或更高。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来调整。
3. 饮食控制:二甲双胍使用期间,应继续坚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帮助药物的有效发挥。
4. 注意副作用:二甲双胍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胃部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等,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
以下是正确用药方法:1. 定时用药: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通常在早餐之前使用,并按医生的指导定时用药,保持药物的稳定血药浓度。
2. 注意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一般为30毫克,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糖水平来调整。
3. 血糖监测: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评估药物疗效和调整剂量。
4. 注意低血糖风险:磺脲类药物使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患者应及时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胰岛素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胰岛素是一种必需的治疗药物。
以下是胰岛素的正确用药方法:1. 注射方式:胰岛素一般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以防止局部脂肪萎缩。
2. 注射时间和剂量: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八类降糖药物的机制
八类降糖药物的机制1、双胍类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双胍类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2、磺脲类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磺脲类主要作用为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3、格列奈类作用于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格列奈类也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是一类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4、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这一类酶从而延迟碳水化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5、噻唑烷二酮类激活脂肪组织PPAR,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起作用,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还有改善血脂谱、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C反应蛋白下降等作用。6、DPP-4抑制剂双通道作用于α,β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7、GLP-1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8、SGLT2抑制剂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达到降糖效果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和副作用常用西药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和副作用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四大类。
分别是:一、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胺类降糖药餐时血糖调节剂二、促进外周围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三、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a-糖苷酶抑制剂四、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分别将各类降糖药的降糖机制和副作用简介如下一、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胺类降糖药甲磺丁脲、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那(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那(唐力)1、甲磺丁脲甲苯磺丁脲可以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输出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
药理作用为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主要选择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尤其是加强进餐后高血糖对胰β细胞岛素释放的兴奋作用。
本品还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加强胰岛素的受体后作用,而糖耐量的改善可导致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其结果将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
对于胰岛素损害不严重病例,由于磺脲类能促进β细胞的分泌,恢复其代偿功能,故有一定疗效。
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可有腹泻、头痛、恶心、呕吐、胃痛或不适;较少见的有皮疹;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有时引起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胆汁淤积,皮肤红斑,荨麻疹,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低血糖等。
引起肝损害。
本品有致甲状腺肿的特性,口服时,发现有甲状腺功能降低的现象,尤其对甲亢的病人更为明显,甚至有死亡的病例报告。
本品有与氯磺丙脲类似的抗利尿作用,而且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发育不良、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本品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及伴有溃疡的苔癣样皮肤反应。
禁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不宜用。
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下列情况应禁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药过敏者;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肝或肾功能不正常、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
肝肾功能步不全,经受较大手术,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忌.甲苯磺丁脲说明书2、格列本脲格列本脲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口服吸收快,蛋白结合率很高,为95%,口服后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作用24小时。
T1/2为10小时。
在肝内代谢,由肝和肾排出各约50%。
药理作用该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其作用强度为甲磺丁脲200倍,因此所用剂量明显减少。
同甲苯磺丁脲,但降糖作用较强。
①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该品主要经肝脏代谢,24h内从尿中排出50%,作用可持续15~24h。
药物产品格列本脲胶囊:其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100倍。
口服后30分钟出现作用,持续约16~24小时。
易从胃肠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t1/2约为10h。
几乎均由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降糖活性较弱。
约50%代谢物从尿中排泄,另外50%经胆汁排入粪便。
适应症同甲苯磺丁脲。
但降糖作用强250~500倍,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对老年患者应首先用甲苯磺丁脲,或从小剂量开始用该品。
不良反应为同甲苯磺丁脲。
与氯磺丙脲不同之处为该品有轻微利尿作用。
有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接受该品10mg/d,2d后出现近视,停药几天后视力恢复正常。
格列本脲片:该品为降血糖药。
1.刺激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该品为白色片。
慎用情况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1.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不宜服用。
2.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服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老年病人及有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该品降血糖作用相对较强,不宜用该品,可用其他作用时间较短的磺酰脲类降糖药。
注意事项1.少数病人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及低血糖症状,应减量或停药。
2.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严重代偿失调性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以及青年、儿童病人和妊娠者不宜应用。
4.此药有轻度利尿作用。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妊娠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见腹或胃部不适,发热,皮肤过敏,低血糖,应减量或停药.有胃肠道不适、发热、皮肤过敏、血象改变等。
使用剂量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特别是服用过量时,有致死的危险,应及时纠正。
格列本脲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血管炎。
该品有肝脏毒性,并且是与用药剂量相关的。
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为无黄疸性或细胞溶解性肝炎、胆汁郁积型黄疸,其症状易于与病毒性肝炎混淆。
副作用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因此许多患者不适合服用这种口服降糖药。
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的。
长期大量地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诱导患者服药时不需要控制饮食,也会导致病人死亡。
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效药。
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3、格列齐特格列齐特主要用于成年后发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且无酮症倾向的轻、中型糖尿病。
还能改善糖尿病人眼底病变以及代谢、血管功能的紊乱。
可与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于单用不能控制的患者,与胰岛素合用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药效药动学促进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B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
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其降血糖强度介于甲磺丁脲和优降糖之间。
本品主要对胰腺的直接作用,促进Ca++向胰岛β细胞的转运,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同时,也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作用,从而降低血糖。
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用于成年后发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且无酮症倾向的轻、中型糖尿病。
还能改善糖尿病人眼底病变以及代谢、血管功能的紊乱。
可与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于单用不能控制的患者,与胰岛素合用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不良反应及治疗偶有轻度恶心、呕吐、上腹痛、便秘、腹泻、红斑、荨麻疹、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大多数于停药后消失。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对磺酰脲类药过敏者禁用。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及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时,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不适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特别是水杨酸盐)、磺胺类抗菌药、双香豆素累抗凝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受体阻断剂、苯二氮、四环素、氯霉素、双环己乙哌啶、氯贝丁酯、乙醇等药合用时,剂量应减少,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与抗凝血类药物合用时,应经常作有关凝血检查。
本药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剧烈运动时,应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
4、格列吡嗪本品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对无症状病人,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对胰岛素有抗药者可加用本品。
本药治疗有效率约87%。
其他名称:吡磺环己脲美吡达捷贝迪沙片主要成分:吡磺环己脲。
性状:片剂。
功能主治:该品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对无症状病人,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对胰岛素有抗药者可加用该品。
本药治疗有效率约87%。
不良反应和注意:1.该品无严重不良反应,仅约1.5%病人因不良反应而停药。
2.1.0%~3.7%的病人有胃肠道反应,1.4%病人有皮疹。
药理作用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尤其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还有增强胰岛素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并可改善高脂血症,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总胆固醇中比率;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对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①促进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②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药动学吸收快,口服后l~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T1/2为2.5~4小时。
主要经肝代谢失去活性,第l天97%排出体外,第2天100%排出体外。
动力学该品口服后可完全、迅速地在肠道内吸收,1~3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减期为2~4时。
该品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物无降糖活性,在24时内经尿中排泄约97%。
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对无症状病人,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对胰岛素有抗药者可加用该品。
注意事项:1.对该品过敏者禁用。
2.对大多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酮症倾向、合并严重感染及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避光保存。
不良反应及禁忌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恶心,头晕。
个别病例有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