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和应用》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

R F I 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原理与应⽤复习(附答案)RFID原理及应⽤复习⼀、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的感知层主要包括:⼆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作频率(yes)4.在物联⽹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5.物联⽹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技术体系的框架进⾏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络层标准、应⽤层标准和共性⽀撑标准。
(yes)6.在物联⽹中,系统可以⾃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7.物联⽹共性⽀撑技术是不属于⽹络某个特定的层⾯,⽽是与⽹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络架构、标识解析、⽹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yes)⼆、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节点之间的⽆线通信,⼀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络系统4.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完整版)RFID基础测试题

(完整版)RFID基础测试题《RFID技术与应用》测试题8一、单选题(80)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C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B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3、()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DA、微软B、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B、2008C、2009D、2010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A、三层B、四层C、八横四纵D、五层7、欧盟在()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BA、2008B、2009C、2010D、2004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年提出来的。
AA、1998B、1999C、20009、计算模式每隔()年发生一次变革。
CA、10B、12C、15D、20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
DA、1998B、1999C、2000D、20051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A、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12、智慧地球是()提出来的。
DA、德国B、日本C、法国D、美国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DA、感知层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14、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年提出来的。
BA、1998B、1999C、2000D、201015、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年。
AA、1999年B、2000年C、2004年D、2005年16、()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BA、1998B、1999C、2000D、200217、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提出来的。
[优质文档]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附答案)
![[优质文档]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9c3c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0.png)
[优质⽂档]RFID原理及应⽤复习(附答案)RFID原理及应⽤复习⼀、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的感知层主要包括:⼆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作频率(yes)4.在物联⽹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 5.物联⽹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技术体系的框架进⾏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络层标准、应⽤层标准和共性⽀撑标准。
(yes)6.在物联⽹中,系统可以⾃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7.物联⽹共性⽀撑技术是不属于⽹络某个特定的层⾯,⽽是与⽹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络架构、标识解析、⽹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yes)⼆、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节点之间的⽆线通信,⼀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络系统4.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最新《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汇总资料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射频识别(RFID)应用技术 第3版 课程考核试题库

《RFID技术》课程考核题库试卷一一、填空题(20分)1、一个标准的IC卡应用系统通常包括:IC卡、、PC,较大的系统还包括通信网络和主计算机等。
2、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
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被封装在一起,又统称为。
3、无线传感节点的组成:电池、传感器、微处理器、;相比于传统传感器,无线传感节点不仅包括传感器部件,还集成了微型处理器和无线通信芯片等,能够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
4、现存主流定位系统:卫星定位(GPS);;无线室内环境定位;新兴定位系统(A-GPS,网络定位)。
5、物联网实现了信息空间和的融合,新时代智能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数字标牌;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家电;。
6、典型的无线低速网络协议:;红外;802.15.4/ZigBee7、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需要可靠的计算机系统、云计算、、大型传输设备。
二、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1、()是电子标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存储标签内部信息,还负责对标签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发送出去的信号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A、天线B、电子标签芯片C、射频接口D、读写模块2、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
A、射频模块B、天线C、读写模块D、控制模块3、RFID硬件部分不包括()。
A、读写器B、天线C、二维码D、电子标签4、RFID信息系统可能受到的威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环境威胁,一类是人员威胁,下列哪一项属于人员威胁:()。
A、电磁干扰B、断电C、设备故障D、重放攻击5、RFID系统面临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
下列哪一项属于被动攻击:()。
A、获得RFID标签的实体,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目标标签的重构。
B、用软件利用微处理器的通用接口,寻求安全协议加密算法及其实现弱点,从而删除或篡改标签内容。
(完整版)RFID试题

一、填空题1、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成为国内外IT 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它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2、上述物联网四个环节对应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3、RFID 系统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4、RFID 系统按照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5、高频 RFID 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是。
6、超高频 RFID 系统遵循的通信协议一般是、。
7、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至少列出四种)。
8、RFID 的英文缩写是。
9、目前国际上与 RFID 相关的通信标准主要有:、。
10、基于概率的 ALOHA 算法又可以分为、、等。
11、在RFID 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②、③。
12、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有两种时序:一种是另一种是。
、;13、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
14、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 为。
(已知天线直径为 D,天线波长为。
)15、在 RFID 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 RFID 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
1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
17 、按照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分为、、。
18、读写器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间传播的,所以距离读写器 R 处的电子标签的功率密度 S 为:。
(已知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 P Tx,读写器发射天线的增益为 G Tx,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为 R)19、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类:、、。
(完整版)《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 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填空题(共 7题,每题 2分,共 14分)【13选 7】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 、【条码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 OCR )】技 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 IC 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 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 ,自动地获取被 识别物的相关信息, 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 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 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 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RFID 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 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 识别目的的技术。
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 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 】规范。
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 “标头”】和【“数字字段” 】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 有的 RFID 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 PICC 】,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 PCD 】。
ISO15693 与 ISO14443 的工作频率都是【 13.56】 Mhz 。
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
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 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 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试题-1及答案

RFID试题-1及答案1. RFID技术中的“RFID”代表什么?A. 射频识别B. 无线电频率C. 无线电频率识别D. 射频数据接口答案:C2. 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A. 标签、天线、读写器B. 标签、天线、主机C. 标签、读写器、主机D. 天线、读写器、主机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RFID标签的类型?A. 被动标签B. 主动标签C. 半被动标签D. 静态标签答案:D4.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货物追踪B. 库存管理C. 货物分拣D. 所有以上答案:D5. RFID标签的读取距离主要取决于什么?A. 标签的尺寸B. 标签的频率C. 读写器的功率D. 标签的材质答案:C6. 以下哪种方式不是RFID系统中数据安全保护的措施?A. 加密B. 认证C. 数据隐藏D. 数据公开答案:D7. RFID技术中的“UHF”指的是什么?A. 超高频B. 特高频C. 微波D. 低频答案:A8. RFID系统中,天线的作用是什么?A. 接收信号B. 发送信号C. 转换电信号为电磁波D. 转换电磁波为电信号答案:C9. 以下哪种技术不是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A. GPSB. 传感器C. 读写器D. 标签答案:A10. RFID技术在零售业中的主要应用是什么?A. 商品防盗B. 顾客识别C. 库存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 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完整word版)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

《RFID技术与应用》测试题8一、单选题(80)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C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B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3、()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DA、微软B、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B、2008C、2009D、2010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A、三层B、四层C、八横四纵D、五层7、欧盟在()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BA、2008B、2009C、2010D、2004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年提出来的。
AA、1998B、1999C、2000D、20029、计算模式每隔()年发生一次变革。
CA、10B、12C、15D、20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
DA、1998B、1999C、2000D、20051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A、IBMB、微软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12、智慧地球是()提出来的. DA、德国B、日本C、法国D、美国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DA、感知层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14、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年提出来的。
BA、1998B、1999C、2000D、201015、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年。
AA、1999年B、2000年C、2004年D、2005年16、()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BA、1998B、1999C、2000D、200217、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提出来的。
(完整)《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文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辨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辨别】、【条码辨别技术】、【光学字符辨别(OCR)】技术、磁卡辨别技术、接触IC卡辨别技术、语音辨别技术和生物特色辨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辨别系统是应用必定的辨别装置,经过与被辨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辨别物的有关信息,并供应给后台的计算机办理系统来达成有关后续办理的数据收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辨别设备及其有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辨别系统。
3.条码辨别是一种鉴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辨别,被宽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习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月开始盛行的一项自动辨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经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达并经过所传达的信息达到辨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件编码协会版(英文版),也简称GS1),射频辨别标签数据规范【EPC】规范。
6.射频辨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含【“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构造,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当拥有这类数据构造。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周边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周边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次都是【】Mhz。
9.ISO15标准规定标签拥有【8】字节的独一序列号693(UID)。
10.关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往常采纳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讲和路由办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互换主要经过读写器的接口来达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依据天线的种类不一样能够区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
RFID技术及应用(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第一章测试1.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A:错B:对答案:B2.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A:对B:错答案:B3.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进行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甚至UID也可以重新写入。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属于RFID应用?A:ATM自助取存款机B:ETC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C: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等识别管理D: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采集答案:BCD5.有关RFID标签数据写入正确描述有哪些?A:数据写入可以采用读写器、智能标签打印机(编码器)等形式。
B:RFID标签数据写入就是以射频耦合方式将标识对象的ID存储于标签内存之中。
C:数据写入量越多越好。
D:在确定的应用集成度下,数据写入越早越好。
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高频大多采用反向散射耦合。
A:对B:错答案:A2.RFID系统一次只能读取一个电子标签。
A:对B:错答案:B3.读写器工作方式主要有()。
A:都不发言B:标签先发言D:读写器先发言答案:BD4.在远距离耦合的RFID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是()。
A:微带贴片天线B:环形天线C:偶极子天线D:星形天线答案:C5.低频标签一般为()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写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
A:有源B:自适应C:无源D:被动答案:C第三章测试1.在曼彻斯特码中,需要另外传送同步信号。
A:对B:错答案:B2.曼彻斯特编码被认为是一种自定时码。
它的每一个比特都准确地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时间中被传送。
A:错B:对答案:B3.D触发器的特点是()。
A:电平保持触发B:上升沿触发C:电平跳变触发D:下降沿触发答案:B4.倒相的曼彻斯特码的上升沿对应了密勒码的()。
A:高电平B:跳变沿C:下降沿D:上升沿答案:B5.二进制绝对移相信号的产生有哪几种方式?A:间接相位法C:跳变相位法D:直接相位法答案:BD第四章测试1.差错控制主要实现哪两部分功能?A:差错控制调制B:差错控制解调C:差错控制编码D:差错控制解码答案:CD2.若一个码组的监督码元仅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而与其他码组的信息码元无关,则这类码称为分组码。
RFID技术和应用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 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 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 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t】。
& 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9. 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原理与应⽤复习附答案RFID原理及应⽤复习⼀、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的感知层主要包括:⼆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 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作频率(yes)4.在物联⽹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 ) 5.物联⽹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技术体系的框架进⾏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络层标准、应⽤层标准和共性⽀撑标准。
(yes)6.在物联⽹中,系统可以⾃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 )7.物联⽹共性⽀撑技术是不属于⽹络某个特定的层⾯,⽽是与⽹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络架构、标识解析、⽹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围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yes)⼆、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节点之间的⽆线通信,⼀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的组成系统(B)。
A、 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络系统4.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RFID应用技术期末考试卷

2013 至 2014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RFID技术应用》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RFID系统按照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2.常见的密码算法体制有和两种。
3.在奇校验法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
4.RFID系统中有两种类型的通信碰撞存在,一种是,另一种是。
5.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
6.RFID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也分为两种方式:阅读器向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称为;电子标签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称为。
7.高频RFID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8.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9.设信息位的个数为k,监督位的个数为r,码长为n=k+r,则汉明不等式为:。
10.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是电子标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存储标签内部信息,还负责对标签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发送出去的信号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A、天线B、电子标签芯片C、射频接口D、读写模块2.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
A、射频模块B、天线C、读写模块D、控制模块3.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最常用的防碰撞算法是()。
A、空分多址法B、频分多址法C、时分多址法D、码分多址法。
4.RFID信息系统可能受到的威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环境威胁,一类是人员威胁,下列哪一项属于人员威胁:()。
A、电磁干扰B、断电C、设备故障D、重放攻击5.RFID系统面临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
下列哪一项属于被动攻击:()。
A、获得RFID标签的实体,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目标标签的重构。
B、用软件利用微处理器的通用接口,寻求安全协议加密算法及其实现弱点,从而删除或篡改标签内容。
C、采用窃听技术,分析微处理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电磁特征,获得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
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 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10.【错】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进行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甚至UID也可以重新写入。
11.【错】一般来讲,无源系统、有源系统均为主动式。
12.【对】低频标签可以穿透大部分物体。
13.【错】微波穿透能力最强。
14.【错】应答器需要天线而阅读器不需要天线。
15.【对】擦写就是清除标签中原来储存的数据,写入新数据,UID是不可以擦写的。
16.【错】UID码,即标签身份代码(是RFID标签的产品型号及序列号等标签自身属性数据)与标识对象有关,需要用户参与写入。
17.【错】ID代码(标识对象身份代码)不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写入。
18.【错】ISO/IEC WG17负责ISO14443、ISO15693以及ISO15693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的具体起草、讨论修正、制定、表决和最终ISO国际标准的公布。
19.【错】对于应用软件开发者来讲,中间件提供的程序接口定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应用软件不需任何修改。
20.【对】物联网网关即可以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也可以用于广域网的互联,还可用于互联网与传感网互联、互联网与移动网络互联等。
21.【错】电子标签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是由阅读器供给的,这一类电子标签称为有源标签。
22.【错】时序是指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不管什么情况,只有一种次序,那就是读写器先发言(RTF)。
23.【对】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可以是负载调制,也可是反向散射调制。
24.【对】电子标签发展趋势是:成本更低、工作距离更远、体积更小、标签存储容量更大。
25.【错】为了防止碰撞的发生,射频识别系统中需要设计相应的防碰撞技术,在通信中这种技术也称为差错控制技术。
26.【错】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关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射频模块。
27.【对】当读写器发出的命令以及数据信息发生传输错误时,如果被电子标签接收到,那么不会导致读写器将一个电子标签判别为另一个电子标签,造成识别错误。
28.【错】射频识别系统中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工作频率决定了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
功率大小决定了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距离。
29.【错】超高频RFID系统遵循的通信协议一般是ISO1569。
30.【对】超高频RFID系统的识别距离一般为1~10m。
三、选择题(每题可能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码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以下哪些属于RFID应用?【ABD】A.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采集B.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等识别管理C.ATM自助取存款机D.ETC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2.以下哪些属于自动识别?【AC】A.条码B.商标C.IC卡D.摄像机3.射频识别的优点有哪些?【ABCD】A.信息量大B.保密性好C.光避盖没影响D.通信速度很快4.Electronic Product Code最正确的释义是哪一个?【B】A.电子产品代码B.产品电子代码C.自动识别D.编码体系5.RFID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
以下哪些也代表RFID名称?【CD】A.条码B.IC卡C.电子标签D.非接触卡6.对于开放式编码方案,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BC】A.适应于非开放式RFID系统B.RFID数据可以在全球范围的不同局域网间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C.适用于零售单品管理D.适用于门禁管理7.常用的EPC编码格式有哪些?【AC】A.SGTIN-96B.GGG-96C.SSCC-96D.ASI8.有关RFID标签数据写入正确描述有哪些?【ACD】A.RFID标签数据写入就是以射频耦合方式将标识对象的ID存储于标签内存之中。
B.数据写入量越多越好。
C.在确定的应用集成度下,数据写入越早越好。
D.数据写入可以采用读写器、智能标签打印机(编码器)等形式。
9.有关ISO14443标准分类正确描述的有哪些?【ABC】A.Type A,由Philips(Siemen)等半导体公司最先首次开发和使用的。
在亚洲等地区,占有很大市场份额。
其特点有:设计简单,应用项目的开发周期短,足够保密,适应范围广。
B.Type B,开发式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所有的读写操作可以由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者定义。
正因为如此,被众多智能卡厂家接受。
C.Type G,我国开发,在应用层面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不亚于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甚至某些欧洲国家,但在非接触智能卡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上以及微电子工业基础设施和设备上,都存在差距。
D.ISO14443协议是Contactless card standards(非接触式IC卡标准)协议,对非接触式卡片的应用予以规定,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卡片的数据传输协议。
10.RFID中间件的主要功能有哪些?【AC】A.数据实时采集B.协调工作频率C.安全服务D.解释命令11.RFID工程中,可能要用到哪些开发环境或语言?【ABCD】A.C语言B.Visual C++ 6.0C.Visual StudioD.SQL12.RFID上位机PC软件设计方法有哪些?【AB】A.协议命令B.涵数调用C.程序向导D.IAR13.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四、简答题(简明扼要,不需要分析与举例,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6选4】1.RFID系统基本组成。
答:一个基础的RFID应用系统包括应答器(电子标签)、阅读器(含天线)和高层(应用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RFID标签组成。
答:天线、集成电路芯片、连线与底座。
3.读写器的组成。
答:(1)电源:给各工作部件供电。
(2) MCU:单片机软件控制,读写器核心,完成协议中命令的产生和PICC的响应的接收。
(3)射频接口:完成协议中编码、调制、射频放大、射频接收、解调、解码的工作。
(4) PC接口:实现MCU与PC的硬件连接。
4.什么是信息标识编码?答:信息标识编码是将人、物、空间等物理世界的实体进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即实现“标识对象”的ID化。
5.什么是中间件?答:中间件是位于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
6.Data-on-Network与Data-on-Tag有什么区别?答:Data-on-Network:在越来越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下,所有的信息都存储在容量巨大且性能优越的数据库,而标签中只存放标识对象的ID代码。
这种模式由于读写数据流量变小,所以识别速度与可靠性将呈几何级数提高,这也是提倡仅写入ID的重要原因。
Data-on-Tag:在数据库支持不好且数据交换不足时,可以由RFID标签携带信息而弥补。
标签供应商总是以大容量的标签性能吸引客户。
五、问答题(充分阐述,共2题,每题7分,共14分)【5选2】1.按能量获取方式电子标签分为哪三类?各有什么特点?答:(1)有源。
电能充足,工作可靠,信号传送距离远,体积大,价格高,寿命有限,传输距离随电力消耗越来越短。
(2)半有源。
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相当于无源标签。
当标签进入读写器的读取区域,受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激励而进入工作状态,标签内部电池的作用主要在于弥补标签所处位置的射频场强不足,标签内部电池能量并不转换为射频能量,因而电池能量消耗很少,可维持几年甚至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