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全文)

合集下载

2021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全文)

2021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全文)

2021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全文)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43,CD23,CD5阴性:CD3,CD103,CyclinD1,CD10,FMC7,CD79b2.套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5,CD43,FMC7,CyclinD1,Bcl-2阴性:CD3,CD10,Bcl-6,CD233.套细胞淋巴瘤,母细胞型阳性:CD20,CD5,CD43,CyclinD1,Bcl-2阴性:CD3,CD10,CD234.套细胞淋巴瘤,多形型阳性:CD20,CD5,CD43,CyclinD1,Bcl-2阴性:CD3,CD10,CD23,Bcl-6,MUM-15.滤泡淋巴瘤阳性:CD20,Bcl-2,CD10,Bcl-6阴性:CD3,CD5,CD236.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阳性:CD20,CD79a,IgM,CD11c阴性:CD3,CD5,CD10,CD23,CD437.结内边缘区淋巴瘤阳性:CD20,IgM,CD11c阴性:CD3,CD5,CD10,CD23,CD438.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阳性:CD20,CD25,CD38,IgM,IgG阴性:CD3,CD5,CD10,CD103,CD23,IgD9.毛细胞白血病阳性:CD20,CD11c,CD103,CD25,CD123,T-bet,Annexin,A1(ANXA1),CD72,FMC7,Cyclin1阴性:CD3,CD10,CD510.Burkitt淋巴瘤阳性:CD20,CD10,Bcl-6阴性:CD3,CD5,Bcl-21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阳性:CD20/CD79a12.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79a,Bcl-6,少部分病例Bcl-2,EMA阴性:CD3,CD15,CD30,CD138,EBV1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22,CD79a,MUM1(90%),CD10(10%-20%),Bcl-6(60%-80%)阴性:CD3,GFAP14.原发皮肤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阳性:CD20,CD79a,Bcl-2,Bcl-6,MUM1,FOX-P1阴性:CD3,CD1015.老年性EBV+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79a,MUM1,LMP-1,EBER-ISH阴性:CD3,CD10,Bcl-6,CD15 16.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79a,CD30,多数病例呈EBER+阴性:CD317.原发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阳性:CD20,CD79a,CD30(80%),CD23(70%),EBV。

2021年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四例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分析(全文)

2021年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四例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分析(全文)

2021年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四例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分析(全文)摘要收集4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患者年龄为31~62岁;3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出现夜间上腹痛;3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粗糙或颗粒状。

组织学形态表现均为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生膨胀的肿瘤性淋巴滤泡。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α、CD10、B细胞淋巴瘤-6和B细胞淋巴瘤-2,CD23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网呈环状围绕在肿瘤性滤泡之外,Ki-67增殖指数不高,为5%~20%。

4例患者均采用观察等待的处置方案,3例于诊断后1年复查胃镜,其中1例病变消失,2例为持续性病变。

表明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有一定特征,可采取观察等待的处置方案。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D-F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仅占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3.6%[。

D-FL特殊的发病部位使该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在2017版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中被分为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种特殊亚型[]。

现报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的4例D-FL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资料: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D-FL的病例4例,以及诊断为淋巴组织增生的病例33例。

经1位病理科主任医师和1位主治医师重新阅片筛查,并补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后,33例淋巴组织增生病例中2例重新诊断为D-FL。

收集该6例病例的临床、内镜、病理和随访资料,排除2例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病例,最终纳入D-FL患者4例。

本研究通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097-0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21年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21年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21年版)和BCL-2、BCL-6基因的重组可以采用FISH检查进行筛查。

二)鉴别诊断与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结核等淋巴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三、治疗一)化疗R-CHOP方案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利妥昔单抗。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添加其他药物,如替加氟、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替加氟(R-MCP)等方案。

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R-miniCHOP等弱化方案。

二)放疗对于局部病变或治疗后残留病灶,可以考虑采用放疗治疗。

三)干细胞移植对于高危或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

四)靶向治疗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如CD20、BCL-2、BTK、PI3K等进行靶向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阿伦单抗等。

五)其他治疗包括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处理、疼痛控制、抗感染治疗等。

四、预后DLBCL的预后因患者年龄、病情分期、治疗反应、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5年生存率为60%-70%。

高危患者的预后较差,需要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为了完善MYC、BCL-2、BCL-6的FISH检查,需要对表达≥40%或Ki-67≥90%的患者进行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能评估、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以及监测尿酸水平以发现肿瘤溶解综合征。

骨髓检查需要进行骨髓活检,除非是DLBCL累及的情况。

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以完成脑脊液检查。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实验室表现包括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以及高钾血症。

影像学检查方面,PET/CT检查是首选,如果无法行PET-CT检查,则可以进行颈胸腹盆部增强CT检查。

Ann Arbor分期是评估淋巴瘤疾病分期的标准,分为早期和晚期。

诊断方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的弥散性增殖,正常组织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

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它通过对淋巴结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了诊断淋巴瘤的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淋巴瘤病理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淋巴瘤病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淋巴结的形态学描述。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对病理标本中的淋巴结进行形态学描述,包括淋巴结的大小、颜色、质地、包膜状况等。

同时还会详细描述淋巴结切面的观察结果,如是否有明显的结节、出血、坏死等变化。

这些形态学特征对于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非常重要。

其次是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罕见类型。

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着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淋巴结切片中的细胞形态,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会评估淋巴瘤细胞的数量,包括瘤细胞的分布密度和累及范围,这对于判断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瘤病理报告通常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它可以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区分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进而确定淋巴瘤的亚型。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各种免疫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CD20、CD3等,从而有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

最后是淋巴瘤的分级和分期。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级和分期系统,对淋巴瘤进行评级和分期。

分级是根据淋巴瘤细胞形态学和增殖指数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分期是根据淋巴瘤累及范围和淋巴结区域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扩散情况和预后风险。

淋巴瘤病理报告的意义不可忽视。

它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淋巴瘤病理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并根据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化非常重要,本文将对淋巴瘤的检验报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淋巴瘤的血液检验1. 血常规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因此血常规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淋巴瘤血常规报告应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2.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因此淋巴细胞计数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异常增多或减少代表什么意义?这些信息都应该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清晰明确地呈现。

3.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除了总的淋巴细胞计数外,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应该包括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以及这些细胞的功能状态。

1. 免疫球蛋白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分泌,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升高或降低。

在淋巴瘤的检验报告中,应该包括总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2. 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淋巴瘤的致病机制和分类与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密切相关,因此淋巴瘤的检验报告应该包括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结果。

这些表面标记包括CD3、CD4、CD8、CD19、CD20等,通过表面标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

三、淋巴瘤的病理组织检查1. 组织形态学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是确诊淋巴瘤的关键依据之一,因此淋巴瘤的检验报告应包括组织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包括细胞形态、核浆比、核分裂象等指标。

2. 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定淋巴瘤亚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淋巴瘤标记物,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的来源和类型。

2021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1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1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全文版)摘要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死亡54 351例。

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异质性强,治疗原则各有不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

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

2020年全球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544 352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13位;其中男性304 151例,居第10位;女性240 201例,居第12位。

2020年全球NHL死亡259 793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的第12位;其中男性147 217例,居第10位;女性112 576例,居第13位。

2020年中国新发HL 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例,女性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2020年中国新发NHL 92 834例,其中男性50 125例,女性42 709例;2020年中国NHL死亡54 351例,其中男性29 721例,女性24 630例;男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女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

【639】2016版WHO淋巴肿瘤分类修订解读1

【639】2016版WHO淋巴肿瘤分类修订解读1

【639】2021版WHO淋巴肿瘤分类修订解读正文自2021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以下称2021版)发布以来,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与根底研究取得巨大进展,有些类型的淋巴瘤需要重新定义,同时也报道一些新的亚型。

2021年5月15日,2021版的主编Swerdlow等在Blood杂志发表了新分类(以下称2021版)的修订说明。

在此根底上,我们查找了相关文献,通过比照2021版,对上述2021版分类修订说明中的主要更新内容进展了如下解读,以飨国内读者。

一、成熟B细胞肿瘤(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2021版诊断标准:到达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1)外周血B 淋巴细胞计数≥5×109/L; B淋巴细胞2021版更新诊断标准对第一项'B淋巴细胞9/L,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修改为'如果没有骨髓外病变,在淋巴细胞9/L时,即使存在血细胞减少或疾病相关病症也不诊断CLL' 。

2021版还强调'增殖中心(proliferative centre, PC)'的临床意义:一些典型的CLL/SLL患者可见PC,30%的PC可伴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表达Myc蛋白。

多项研究说明,伴有大的融合型或高增殖指数的PC是CLL/SL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同时提出认识TP53、NOTCH1、SF3B1、ATM和BIRC3基因突变的潜在临床意义。

(二)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2021版诊断标准:MBL是指安康个体外周血存在少量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

诊断标准:(1)B细胞克隆性异常;(2)外周血B淋巴细胞2021版变化:诊断标准仍不变,但强调需区分低计数型MBL和高计数型MBL。

如果外周血克隆性B淋巴细胞9/L,那么定义为低计数型MBL,如果克隆性B淋巴细胞≥×109/L那么为高计数型MBL。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概述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

病理检查在确诊和分型淋巴瘤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和相关指标。

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淋巴瘤的病理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采集淋巴瘤病理检查的第一步是采集病变组织标本。

标本可以是淋巴结、骨髓或其他受累器官的组织。

标本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和规范,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组织固定和包埋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和包埋,以便进行后续的切片和染色。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固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之后,组织标本被包埋在蜡块中,以便切片。

3. 切片和染色经过固定和包埋后的组织标本被切片成非常薄的切片,并在玻片上固定。

切片通常厚度为3-5微米,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之后,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4. 组织学分析染色后的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组织学分析是淋巴瘤病理检查的关键步骤,可用于确定病变类型和分级。

根据淋巴瘤的特征,可以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5.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现代淋巴瘤病理学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预后。

分子病理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PCR、FISH等。

6. 诊断和报告根据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病理学家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撰写病理检查报告。

报告中通常包括淋巴瘤类型、分期、分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相关指标淋巴瘤病理检查中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1. 淋巴瘤类型根据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形态特征,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不同类型。

淋巴瘤类型的确定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2. 分期和分级淋巴瘤的分期和分级用于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分期通常使用Ann Arbor分期系统,分级则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程度进行。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复杂的病理类型和强异质性。诊断淋巴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如发热、盗汗等B症状,体格检查注意浅表淋巴结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其中HL的诊断依赖于R-S细胞,治疗包括化放疗综合治疗等。DLBCL治疗需个体化,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可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FL治疗推荐利妥昔单抗维持,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应重新活检。MZL治疗包括抗Hp、手术、放疗、化疗等。CLL/SLL治疗采取分层治疗方案,复发或难治性患者需再次确认诊断。尽管本指南为2021年版,但内容对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

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

淋巴瘤形态学诊断标准
淋巴瘤的形态学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淋巴结的形态:正常的淋巴结是蚕豆状,表面光滑、柔软,而淋巴瘤的淋巴结则可能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

2. 淋巴结的结构: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清晰,而淋巴瘤的淋巴结结构则可能发生紊乱,比如出现多个淋巴结融合、包膜不完整等现象。

3. 淋巴结内的细胞形态:正常的淋巴结内细胞形态规则,而淋巴瘤的淋巴结内细胞形态则可能不规则,比如出现核分裂像增多、细胞核增大等现象。

4. 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正常的淋巴结血流分布均匀,而淋巴瘤的淋巴结血流则可能不均匀,血流信号较强或较弱。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淋巴结的形态、结构、细胞形态和血流情况,可以对淋巴瘤进行初步的诊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淋巴瘤的形态学特征可能与良性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良性疾病的形态学特征相似,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鉴别。

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淋巴瘤5-ps评分标准

淋巴瘤5-ps评分标准

淋巴瘤5-ps评分标准淋巴瘤的5-PS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的一种临床预后评分系统。

这个评分系统包括了5个指标,分别是年龄(Age)、病理类型(Performance status)、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和乳酸脱氢酶水平(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

下面我将从每个指标的角度来详细解释这些评分标准。

首先是年龄(Age),这是指患者的年龄,通常被分为两个阶段,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

年龄越大,评分越高。

其次是病理类型(Performance status),这是指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通常使用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系统,分为0-4级,0级表示患者活动能力完好,4级表示完全不能自理。

状态越差,评分越高。

接着是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正常范围是4,000-10,000/mm3,如果白细胞计数偏高,说明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评分会相应增加。

然后是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正常范围是150,000-450,000/mm3,如果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评分也会相应增加。

最后是乳酸脱氢酶水平(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这是一种细胞内酶,当细胞受损或死亡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如果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可能反映肿瘤负荷较重,评分也会增加。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5-PS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评分标准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最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来综合决定。

who病理诊断标准

who病理诊断标准

who病理诊断标准
WHO(世界卫生组织)病理诊断标准是一套全球通用的病理诊断准则,主要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制定,旨在提供一种公正、客观和一致的方法来诊断和分类癌症。

WHO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类型:这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等。

2. 分化程度:这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分类,如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等。

3. 分期:这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类,如早期、中期、晚期等。

4. 分级:这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进行分类,如G1、G2、G3级。

5. 分子特征:这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类,如HER2阳性、EGFR突变等。

WHO病理诊断标准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统一的语言和框架,以便于全球范围内的癌症研究和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癌症可能需要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Recist标准1.1

Recist标准1.1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版1肿瘤在基线水平的可测量性1.1 定义在基线水平上,肿瘤病灶/淋巴结将按以下定义分为可测量和不可测量两种:1.1。

1 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 CT扫描10 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 临床常规检查仪器10 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20 mm 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 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 mm).基线和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

1.1.2 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他病灶,包括小病灶(最长径<10 mm或者病理淋巴结短径≥10 mm至<15 mm)和无法测量的病灶。

无法测量的病灶包括: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者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包块,以及囊性病变.1.1.3 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 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

囊性病灶: 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

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研究方案应详细描述这些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的条件。

1.2 测量方法说明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全文)为进一步让中国血液肿瘤医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与使用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特邀请本次指南与共识执笔专家进行内容解读,联合CCMTV临床医学频道共同推出,将录制内容录制成系列视频教材,供国内血液肿瘤医生学习参考,提升临床技能。

主要诊断术语淋巴瘤:也称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一类恶性实体肿瘤。

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结外组织与器官;因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故淋巴瘤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肿瘤性增殖的细胞有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等。

淋巴组织肿瘤: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组织中其他细胞(如:组织细胞、Langerhans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来源的肿瘤。

淋巴瘤类型:国内主要的淋巴瘤类型包括: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66%,T细胞、NK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21%,霍奇金淋巴瘤占9%,还有少数病例不能分类。

根据亚型分析,常见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3,其他还有一些小B细胞肿瘤如FL、MCL、MZL等;在T细胞淋巴瘤中,我国特色的ENKTCL占6%,其他相对常见的还有非特殊类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LK+及ALK-的ALCL。

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几个经典亚型如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都较为常见,还有一些少见的皮肤T细胞肿瘤及淋巴母细胞肿瘤。

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技术用于检测B和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在其分化过程中发生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结果是每个淋巴细胞都有各自独特的基因型,DNA电泳为涂层(smear),提示多克隆性增生;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分化阻断在其细胞分化的某一阶段并发生增殖,这些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编码,扩增的片段长度相同,其DNA电泳为单一条带,提示单克隆性增生。

淋巴瘤的规范化病理诊断规范化标本取材与样本制备淋巴瘤样本类型包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切除/切取样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钳夹或空芯针穿刺活检(CNB)样本;细胞学样本包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细针吸取(FNA)活检样本和体液细胞学样本。

- 淋巴结活检样本现在越来越少,最好的淋巴结活检样本为淋巴结完整切除或部分切取活检。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

有多处淋巴结肿大者,宜优先选择颈部或腋下淋巴结活检,而不宜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活检。

宜根据检测项目对淋巴结活检样本进行适当的切分、使用与保存,并分别用于组织病理检查以及相关辅助诊断技术,如果淋巴结活检样本足够多,应将新鲜组织及时送检,进行固定、包埋,将至少1/2用于常规的形态学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特殊分子病理检测,剩下的1/4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及细胞遗传学检测,1/4低温冻存。

若活检样本不足则仅用于常规检查和冻存。

对于结外器官、组织切除/切取样本完全参照相应器官、组织样本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 空芯针穿刺活检样本需首先强调,对于容易获得切除或切取样本的病变,不推荐首选空芯针穿刺活检获得样本,因其代表性不是最理想,病理诊断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若穿刺活检样本不能满足诊断所需或难以得出明确结论,应建议重复活检(特别是切除/切取活检)。

对于开放手术活检有困难的病例(如:深部淋巴结、纵隔或腹膜后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合适的空芯针活检标本也可满足诊断。

- 细胞学检查一般不作为绝大部分的淋巴组织肿瘤的确诊依据,但可以对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肿瘤进行初筛。

同时,细胞学对提示肿瘤复发有很大帮助。

富含细胞的体液样本可以制备细胞块,利用细胞块进行免疫表型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合形态学观察可确诊部分淋巴组织肿瘤并分类。

- 手术中冷冻检查样本:术中冷冻样本不适合进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与分型,但若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考虑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时,应告知临床医生,避免致残性手术(喉、乳腺等)。

建议临床再取适量组织用于常规病理检查以保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诊断质量,因为冷冻后样本无法满足后继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的需要。

样本标识应符合国内相关行业的规范及本标准总则的相关要求,宜采用患者病理编号+患者姓名/住院或门诊登记号/身份证号的双标识样本固定与组织处理中,样本固定应采用4%的中性甲醛溶液,溶液体积应为样本的体积的4~10倍。

样本离体后应尽快固定,固定时间应为6~48小时。

淋巴组织肿瘤的样本处理应遵从国内相关行业规范及本标准总则的相关要求淋巴组织样本的组织切片应满足病理行业规范的相关要求。

高质量的HE切片是淋巴瘤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病例诊断困难的原因实际是因制片不良所致。

一张淋巴瘤HE染色切片质量优劣与否,涉及从组织处理、切片、染色和封固等诸多技术环节的质控,及时而充分的固定、浸蜡前彻底脱水以及封片前透明等步骤尤为关键。

淋巴组织样本富含细胞成分,其组织切片宜薄,以2~4μm为宜病理检查申请单应满足行业规范及本标准总则的基本要求,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同时临床医生应提供与该类肿瘤诊断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信息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学、骨髓或外周血FCM检查结果等。

淋巴瘤的规范化病理诊断临床疑诊淋巴瘤的患者应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或分子生物学改变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即所谓“四结合”原则。

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分型应采用国内外公认或通用的标准,不具备相关条件的机构应提请上级医院会诊,会诊材料包括病理会诊申请单及诊断报告原件或复制件、有代表性的蜡块或足量的空白组织切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资料。

WHO最新的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诊断与组织学分型将淋巴瘤分为前体淋巴细胞肿瘤、成熟B细胞肿瘤、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 形态学观察:HE染色的常规石蜡切片对淋巴瘤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尤为重要,特征性的形态改变本身就对某些类型淋巴瘤的诊断有着决定性的提示作用。

辅助检查,如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检测等,都应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与使用;辅助检查的结果,也只有结合形态学予以正确解读才具有诊断价值。

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不仅能为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丰富而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也是通向正确诊断的有效捷径。

形态学观察包括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如结节性、弥漫性、间区增生、混合性等,其中弥漫性最为常见。

肿瘤细胞的形态包括细胞体积、细胞异型性和一致性及核分裂相。

此外形态学观察还有间质改变及伴随病变,如胶原、纤维化,淀粉样变,出血、坏死、凋亡、梗死等。

- 辅助检查包括免疫组化/细胞化学染色,IG、TCR 基因重排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病原学检测,实体瘤流式细胞术检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等。

■免疫组化是辅助诊断淋巴瘤最重要的技术,即根据形态学观察所提供的线索选择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关的抗体进行形态学诊断的验证。

应规范IHC染色的技术与流程,质量控制,以保证IHC结果准确。

IHC在淋巴组织肿瘤诊治中发挥明确肿瘤细胞的细胞系属性、了解肿瘤细胞所处的分化阶段、了解特征性遗传学改变、区别淋巴瘤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指导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作用。

IHC检测需要熟悉熟悉各种抗体的预期染色结果,并通过适当内、外对照来判断染色成功与否,通常使用内对照。

同时,在形态分析基础上,需要正确判断何种细胞成分表达何种抗原。

此外还应熟悉各种抗体的反应谱系和适用范围,避免片面或错误解读阳性结果。

■基因重排分析: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基因重排分析,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对于疑似淋巴组织肿瘤的小组织活检样本,如腔镜或穿刺活检、局部钳夹活检等,以及混合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经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仍然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需要进行基因重排分析。

此外,经免疫表型检测仍不能明确细胞属性的病例也需要进行基因重排检测。

但是,Ig和TCR基因重排并非完全局限于B 或T细胞谱系,有时会有交叉;在标本量少或高负荷B细胞淋巴瘤中含少量反应性T细胞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情况,因此需要规范基因重排检测技术与流程和质量控制,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予以合理解读和综合评价。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淋巴组织增生型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广。

FISH可以帮助确诊具有特征性遗传学改变的淋巴瘤如伯基特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及ALCL等,也可以协助诊断一些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如“双重打击”或“三重打击”淋巴瘤。

同时FISH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或预后相关基因异常的检测,为临床提供肿瘤生物学、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的重要信息。

■某些病原微生物相关的淋巴组织肿瘤应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对于疑似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涉及的疾病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外鼻型NK/T 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老年人EBV+大B细胞淋巴瘤、一些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肿瘤等。

此外,胃LPD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肠LPD可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测,眼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可进行鹦鹉热衣原体检测,脾淋巴瘤可进行HBV和HCV检测。

-院际会诊病理诊断是解决淋巴瘤疑难病例诊断问题的有效途径,不具备相关条件的机构应提请上级医院会诊。

对于需重复或补充辅助检查的病例,应协助提供必要的病理材料(蜡块、未染色的病变组织切片等)、HE染色切片、辅助检查资料、相应文书记录及必要的临床资料等。

会诊专家在出具病理会诊意见书后,应归还原单位的病理切片和蜡块,并将诊断意见反馈给申请会诊的医师或单位。

此处需要强调,会诊医师所出具的会诊报告仅代表该医师个人意见,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取代原诊断单位或首诊医师对该病例作出最终诊断。

病理报告内容的规范化基本要求: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诊断报告应满足行业规范的相关条件和本标准总则的要求。

首先需告知样本的类型,需要时对病变形态学进行描述,最好能够诊断出肿瘤的具体组织学类型及免疫亚型,如果无法明确诊断应给出大致的方向。

此外,与病理诊断相关的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应整合到病理诊断中。

基本内容:规范的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病变组织形态描述、各种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最终诊断意见等部分内容并经诊断医师签署生效。

在特定情形下,在病理报告中整合、加入标本肉眼所见、临床信息、罕见病的英文名称以及诊断医师的评论、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会使得报告所包含的信息更为详尽、完整。

总结病理诊断对淋巴瘤的诊断至关重要,其中一张好的HE染色切片尤其重要,标本的及时固定、规范的组织处理是其基础,切片厚度以2~4μm为宜。

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用好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四结合”原则,同时免疫组化染色抗体选择应基于形态学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应考虑卫生经济学,避免不必要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