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解决设计方案
![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解决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4e66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1.png)
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解决设计方案机房作为重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存放场所,一旦发生火灾,除了损失设备和资料等重要资源,还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运营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在机房中安装气体灭火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针对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的解决设计方案。
1. 气体灭火系统选择:机房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基于化学灭火剂的系统,如HFC-227ea(Heptafluoropropane)气体灭火系统;另一种是基于惰性气体的系统,如CO2(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和灭火目标,综合考虑灭火效果、安全性和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
2.灭火剂充装密度:对于基于化学灭火剂的系统,需要根据机房的体积和火灾风险进行充装密度的计算。
通常,充装密度要求在6-10%之间。
而对于基于惰性气体的系统,CO2气体灭火系统的充装密度一般为34-72%。
3.灭火系统布置方案:机房的布置结构和灭火目标会直接影响灭火系统的布置方案。
根据机房的布局和消防系统的通风工程,可以选择垂直布置或水平布置。
垂直布置适合较高的机房,通过灭火管道和喷头从上方向下方排放灭火剂。
水平布置适合较低的机房,将灭火剂喷洒到机房的各个区域。
4.火灾报警系统:机房灭火系统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相结合,实现早期火灾的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
可采用光电式烟感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低误报率。
当火灾发生时,传感器会自动触发灭火系统。
5.操作与人员安全:对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系统。
此外,应设置适当的安全标志和操作指导,提醒人员在灭火剂释放期间暂时撤离机房。
6.系统测试与维护:定期测试和维护是确保机房气体灭火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应定期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泄漏检测和工作状态检查,确保系统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定期更换或维修使用过的灭火剂和喷头。
总结起来,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的解决设计方案需要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和灭火目标进行选择和布置。
通过选择适当的灭火剂、合理的充装密度和灭火系统布置方案,结合火灾报警系统和操作人员培训,以及定期的系统测试和维护,可以有效保护机房免受火灾威胁。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设计规范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04f39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6.png)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设计规范
一、概述
七氟丙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气体灭火剂,可以抑制可燃物在可燃气体
的范围内迅速衰减,从而起到快速熄火的作用。
本文结合技术特点,介绍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设计规范。
二、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装
1、七氟丙烷气体冷却塔
(1)冷却塔安装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液位上,冷却水的进水
口应靠近冷却塔的上部,出水口应靠近冷却塔的下部。
(2)冷却塔支架支持,应采用抗腐蚀型或防火型材料制成。
(3)冷却塔与前/后端排气管宜采用螺纹连接,以确保可靠。
(4)打开冷却塔上的调节阀,调整冷却塔进水压力,保持冷却水进
水压力允许范围内。
(5)安装冷却塔上的温度计,并定期检查和记录。
2、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检测仪表及安全装置
(1)安装灭火系统用防火气体释放装置、报警测量装置、报警装置、应急排气阀。
(2)安装检测仪表。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图例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1623f5f61fb7360b4c65d4.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图例
下图为采用EI-6001QT型火灾报警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气体灭火系统接线示意图,控制器通过报警两总线S+、S-连接地址编码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及中继模块;通过分区总线连接J-EI6132型输入/输出模块(气体分区模块),与各区的放气阀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声光警报器、放气灯、选择阀、紧急启/停按钮、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压力开关等现场设备由控制器通过本分区的EI6132气体区控模块进行控制和接收。
气体灭火控制器另有火警输出继电器、故障输出继电器等,可将相应状态上传到报警监控中心。
具有联网功能,可通过EINet®连接集中报警控制器,实现局域联网通讯
第n个J-6008底座。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20e936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b.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随着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防控方面的广泛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保障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有效性,提高气体灭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普通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对于普通气体灭火系统,规范首先要求其设计必须符合可靠的工程原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控制火灾,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及时完成灭火。
其次,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各类设备型号,对设备安装位置、管线长度、供气压力、气体释放量等因素也要按照规范来进行定义,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可靠性。
二、水雾火灾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水雾火灾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的要求要比普通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复杂得多,它要求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火灾源、毒气等因素,并要考虑灭火水雾的供给、灭火水雾的湍流行为,以及水雾灭火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
三、消防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规范自动监控系统是气体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消防气体检测系统、消防气体控制系统、消防气体状态监测系统等。
规范的要求是,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能够从多个角度获得全面的消防气体状态监测,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报警,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气体灭火系统维护保养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保养规范的要求是,定期对灭火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管道、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运行良好,器件是否完好无损,以及阀门的运行情况等。
同时,灭火系统中的压缩气体必须定期检测,以确保气体的实际压力符合可靠的灭火要求。
总之,《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旨在通过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保障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确保安全使用。
作为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来完成,以保证对人财物的有效保护。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96b63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6.png)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根据国家关于火灾防治及火灾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国内外关于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的有关经验,特别强调安全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行业应用特点,研制编制的行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因各种火灾引发危险,火势可能迅速传播并形成威胁的内部空间的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其相关安装及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本标准首先给出了气体灭火系统的定义,火灾的等级,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气体登记,灭火系统设计的要求,安装和检验要求,操作维护要求及报警要求,使包括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各类高层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一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空间内部火灾的气体灭火系统,包括正压灭火或浸浴淹没灭火,即蒸汽灭火。
本文对对气体灭火系统组成部件的分类、要求、操作规程、材料及工艺标准、管道的要求和设计、安装、检验及维护等均有详细的规定。
本标准推出可以给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在合理选择材料、满足火灾防护安全要求方面提供参考,保证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和安装质量,提高火灾安全防护水平。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82a9f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2.png)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基本设计参数:1、系统储存压力:2.5MPa;2、气体喷放时间:≤10s;3、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4、防护区内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三、设计方案:1、防护区情况:详见设计参数表。
2、灭火方式:防护区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
该灭火系统采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3、计算依据及灭火方式: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计算。
4、灭火剂设计用量计算式如下:W=K*V*C1/S/(100-C1)式中:W——灭火剂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质量体积(m ³/kg);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5、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Fx=0.15*Qx/√Pf式中:Fx——泄压口面积(㎡);Qx——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Pf——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四、产品选型:设备选用GQQ180/2.5、GQQ150/2.5、GQQ120/2.5型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五、系统原理:本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启动方式。
1、自动启动:灭火控制器设置在自动状态时,若某防护区发生有烟雾(或温度异常上升),该防护区的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动作并向灭火控制器送入一个火警信号,灭火控制器即进入单一火警状态,同时驱动消防警铃发出单一火灾警报信号,此时不会发出启动灭火系统的控制信号。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42a33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e.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 引言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火灾灭火设备,通过释放特定的灭火气体来灭活火源。
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规范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并探讨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2. 设计目标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和灭活火灾,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 快速检测火灾并触发灭火系统;- 均匀分布灭火剂以确保火灾整体被覆盖;- 确保灭火剂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设计原则在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合理选择灭火剂:根据火灾类型和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灭火剂,如化学气体、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等。
- 考虑灭火剂的渗透性能:确保灭火剂能够渗透到火源周围的所有区域,以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
- 确保灭火剂分布均匀:通过合理设计喷头布局和灭火剂释放速度,保证灭火剂在整个设计区域内均匀分布。
- 考虑人员和设备安全:在灭火系统设计中考虑灭火剂的安全性,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保证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选择可靠的零部件,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需求,简化维修流程。
4. 系统设计要求在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灭火系统的气体总量应足够覆盖整个设计区域;- 灭火剂的释放速度和时间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灭活火源;- 灭火系统应具备自动、手动和远程操作的能力;- 灭火系统应与火灾探测系统和报警系统相连,以实现联动控制;- 灭火系统的喷头布局应能够确保火源被覆盖,避免死角;- 灭火系统应有可靠的漏气报警和自检功能。
5. 设计流程在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流程:- 确定火灾类型和风险评估;- 选择适当的灭火剂和设计参数;- 设计灭火剂的喷头布局和释放速度;- 考虑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联动控制;- 确定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计划。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865dd4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0.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一防护区的划分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二耐火性能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四泄压能力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六环境温度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二、安全要求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30s 内撤离完毕;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一一般规定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1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②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③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④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2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②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③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组合分配系统的二氧化碳储存量,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大的一个防护区域或保护对象的储存量;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对于高压系统和单独设置备用储存容器的低压系统,备用量的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应能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二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当防护区内存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燃物时,防护区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应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M=KbK1A+K2VA=Av+30A0V=Vv-Vg式中:M--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Kb--物质系数;K1--面积系数kg/㎡,取0.2kg/㎡;K2--体积系数kg/m3,取0.7kg/m3;A--折算面积㎡;Av--防护区的内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其中的开口的总面积㎡;A0--开口总面积㎡;V--防护区的净容积m3;Vv--防护区容积m3;Vg--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m3;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5℃增加2%;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降低1℃增加2%;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在外墙上,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当防护区设有防爆泄压孔时,可不单独设置泄压口;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三局部应用系统的设计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比较平直的表面时,宜采用面积法;当着火对象为不规则物体时,应采用体积法;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当采用面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2架空型喷头应以喷头的出口至保护对象表面的距离确定设计流量和相应的正方形保护面积;槽边型喷头保护面积应由设计选定的喷头设计流量确定;3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其瞄准点应偏向喷头安装位置的一方,喷头偏离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可按表确定;四、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一一般规定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 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设计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 2.5+0.1MPa表压;2二级 4.2+0.1MPa表压;3三级 5.6+0.1MPa表压;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2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3;3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4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3;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喷头设计流量应相等;2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W--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V--防护区的净容积m3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②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式中:W0--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W1--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W2--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④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⑤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均可不计;防护区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各支管与最短支管之间长度差值的容积量计算;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管网计算时,各管道中灭火剂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②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w=W/t式中:Qw--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t--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s;式中:Qg--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Ng--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个Qc--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s;④管网阻力损失宜采用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和平均设计流量进行计算;⑤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宜按下式计算:⑥管网的阻力损失应根据管道种类确定;当采用镀锌钢管时,其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L--管道计算长度m,计算管段中沿程长度与局部损失当量长度之和Q--管道设计流量kg/sD--管道内径mm;⑦初选管径可按管道设计流量,参照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喷头等效孔口面积c㎡qc--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kg/s/c㎡;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三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②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③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式中:W--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V--防护区净容积m3S--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②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S=0.6575+0.0024T式中:T--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式中:P1--减压孔板前的压力MPa,绝对压力P0--灭火剂储存容器充压压力MPa,绝对压力V0--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m3V1--减压孔板前管网管道容积m3V2--减压孔板后管网管道容积m3;⑤减压孔板后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P2=δ×P1式中:P2--减压孔板后的压力MPa,绝对压力δ--落压比临界落压比:δ=0.52;一级充压15MPa的系统,可在δ=0.52~0.60中选用;二级充压20MPa的系统,可在δ=0.52~0.55中选用;式中:Q--管道设计流量kg/sL--计算管段长度mD--管道内径mmY1--计算管段始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Y2--计算管段末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Z1--计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数Z2--计算管段末端密度系数;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qc--等效孔口面积单位喷射率kg/s·c㎡;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https://img.taocdn.com/s3/m/4a9843be8762caaedd33d44c.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施行日期:2 0 0 6 年5 月1 日复习时间安排表规范简称条目复习时间(分钟)各科分值2018备注实务综合案例012气规灭火机理105 5 有已熟记5、6 30 已熟记联动控制20 已熟记2-3.1 30 已熟记3.2-3.4 20 已熟记4 20 已熟记013二氧化碳1、2、3 30 已熟记5、6、7 20 已熟记014气体验收2、3、4 10 已熟记5.2-5.5 20 已熟记E1 20 已熟记5.6-E4 20 已熟记7、8 10 已熟记总复习时间260.00 4.5灭火机理和适用场所(整理在灭火器规范里)5 操作与控制归纳整理:启动方式有三种: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管网三种,预制前两种)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在防护区域内设有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系统,其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的工作状态应在防护区内、外的手动和自动控制状态显示装置上显示,该状态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补充:CO2系统防止误动作误喷,有人工作时,应置于手动控制状态。
手动控制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和气体灭火控制器上。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机械应急操作就是靠人为去开启选择阀和容器阀。
防护区门外设置的紧急启动/停止按钮不是启动方式,一旦灭火剂释放,就无法紧急停止,就不是联动;另外,即使及时紧急停止,报警信号仍然存在。
防护区设置:防护区应有人员疏散的通道和出口,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
防护区的出口外上方应设置表示气体喷放的火灾声光警报器(或带有声警报的灭火剂喷放指示灯)。
(消防交流蔻,群46944- 9530)5.0.1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9a96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7.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灭火装备,采用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气体灭火剂作为灭火介质,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系统将气体灭火剂释放到火灾现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应考虑灭火效果、灭火速度、安全性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 根据火灾风险等级和场所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气体灭火剂,确保能够有效灭火并减少二次污染。
2. 确定适当的灭火系统布置方案,使气体灭火剂能够覆盖到整个火灾区域,并确保灭火剂的扩散均匀。
3. 根据场所的特点和设计参数,确定灭火系统的设计容量和灭火剂的充放压条件。
4. 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性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灭火启动方式和延时装置。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1. 灭火剂种类及其充装量: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容积和风险等级,选择适当的气体灭火剂,并确定其充装量。
2. 系统设计容量:根据火灾风险等级、场所容积以及灭火剂的灭火浓度要求,确定系统的设计容量。
3. 灭火剂的充放压条件:根据灭火剂的性质和灭火要求,确定充放压条件,并考虑容器的抗压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系统设备的选择与布置1. 容器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气体灭火系统容器,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2. 管道布局: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和形状,合理布置灭火管道,保证灭火剂能够覆盖到整个火灾区域。
3. 灭火装置选择及布置:根据火灾特点和灭火要求,选择适当的灭火装置,并合理布置,确保其工作可靠。
四、控制系统设计1. 控制方式:根据灭火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可以是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或联合控制。
2. 控制参数: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灭火启动的控制参数,如温度、烟雾、火焰等。
3. 延时装置: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性的要求,设置合适的延时装置,确保人员及时撤离和系统无误启动。
五、安全性及环境保护要求1. 安全性要求:确保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
![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f23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c.png)
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机房是一个重要的场所,存放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和服务器。
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机房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电子设备容易发生火灾。
因此,在机房中安装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是必要的。
一、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二、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计方案1.确定火灾报警方式:机房火灾的报警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烟雾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等。
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报警方式。
2.确定灭火剂种类:常见的机房灭火剂包括气体灭火剂、化学灭火剂等。
根据机房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灭火剂。
3.确定气体灭火系统的布局: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分为两种布局,即全淹没式和部分淹没式。
全淹没式适用于机房内没有人员,只需要保护设备的情况。
部分淹没式适用于机房内有人员,需要考虑人员的安全。
4.确定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方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手动方式需要人工操作才能触发系统,适用于需要人员确认火灾的情况。
自动方式则根据火灾报警器的信号自动触发系统,适用于需要实时监测火灾的情况。
5.确定灭火剂的贮存容量和压力要求:根据机房的大小和需要灭火的区域确定灭火剂的贮存容量和压力要求。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储罐式贮存和气缸式贮存。
6.确定灭火剂的扩散速度和浓度要求:根据机房的特点和需要灭火的区域,确定灭火剂的扩散速度和浓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灭火剂的扩散速度要求在10秒以内,灭火剂的浓度要求达到火灾灭火浓度。
7.确定灭火剂对设备的影响:在选择灭火剂时,要考虑其对设备的影响。
一些灭火剂会引起设备损坏或者后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需要选择对设备无害的灭火剂。
三、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优势1.快速灭火: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扑灭火源,避免火灾蔓延。
2.不留残留物: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不会留下残留物,不会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
3.保护设备: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可以快速灭火,保护机房内的设备免受损坏。
4.安全可靠: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讲解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d568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5.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讲解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温度和气体固有危害性确定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系统的设计温度和需要使用的气体种类。
设计温度是灭火系统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系统应根据最高允许使用温度计算方案,确保系统可靠、有效地控制火灾。
选择气体种类时,需要考虑各种气体的固有危害性,包括毒性、爆炸性、不稳定性等等。
应针对特定场地的物质和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场地的灭火气体。
2.设计灭火系统容积和管道布局灭火系统的容积应根据需要保护的区域大小确定。
对高度或容积较大的场所,还需要考虑使用多个同步释放的系统。
同时,灭火系统的管道布局也应适当设计,包括管道直径、支管布局、出入口管的数量和位置等。
3.设计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响应时间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通常可以采用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或混合控制等方式。
还需要考虑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火灾,防止火势扩大。
一般来说,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应在30秒内。
4.设计灭火系统的连接和组合灭火系统的连接和组合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连接通常采用无缝钢管连接或法兰连接等方式。
组合形式通常包括单个气瓶和多个气瓶的组合。
5.设计灭火系统的检测功能和监视系统灭火系统的检测功能和监视系统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检测功能包括烟雾、火焰和温度等探测器的设置,以及与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监视系统可以监测气瓶压力、管道压力、气瓶充放气情况等,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系统的效能、安全性以及合法性。
合理的灭火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还能够降低损失,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详细]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4b29756449649b6649d74764.png)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中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1211、1301七氟丙烷、1G541等灭火系统的管道及设备安装.2 施工准备2.1 接到任务后,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对照装修图并结合施工现场检查管路及喷嘴位置是否相吻合,如存在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协商解决并办理洽商手续.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方法,配备所需各项资源.2.2 设备材料:2.2.1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主要设备材料的选用应符合6—1"消防工程安装的通用要求"的有关内容.2.2.2 主要设备:灭火剂储存容器及系统组件包括单向阀、容器阀、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和喷嘴等.这些系统组件均应给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系统中采用的不能复验的产品,如安全膜片等,应具有生产厂出具的同批产品检验报告.2.2.3 一般常用材料:管材及连接件,型钢,焊条,氮气,氧气,乙炔,聚四氟乙烯胶带,膨胀螺栓,螺栓,螺母,密封垫;机油,防腐漆,稀料,小线,铅丝,电池等.2.3 主要机具:锯管机,套管机,台钻,手电钻,射钉枪,电焊机,空气压缩机,专用弯管机,步话机,管钳,压力案子,手锯,手锤,调管专用支架,钢锯,锉刀,板牙,扳手,活扳手,改锥,榔头,錾子,钢卷尺,平尺,角尺,油标卡尺,水平尺,线坠,白绸或白纸,石笔,粉笔,铅笔等.2.4 作业条件:2.4.1 预留预埋应配合结构施工进行.2.4.2 管网安装所需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吊顶内管道应在封吊顶前完成.2.4.3 设备安装应在设备间完成粗装修后进行.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安装准备:3.2.1 熟悉图纸并对照现场复核管路走向,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研究解决.检查预留预埋是否正确;临时剔凿应与设计,土建协调好.3.2.2 进场设备材料检验:设备材料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观整洁,无缺损、变形及锈蚀,镀锌或涂漆均匀无脱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完好无损伤;充压药剂钢瓶压力表指针应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阀、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逐个水压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结果,应满足施工规范规定.3.3 管网安装:3.3.1 气体灭火系统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贮存压力选用,一般采用冷拔冷轧精密无缝钢管并内外镀锌.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当公称直径大于80mm 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丝扣及法兰连接件应满足试验压力要求并内外镀锌.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可采用不锈钢或钢管等.3.3.2 管道安装前应进行调直并清理内部杂物.采用法兰连接时,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要做好防腐处理.丝扣连接时,丝扣填料应采用聚乙烯四氟胶带.切割的管口应用锉刀打净毛刺.3.3.3 气体灭火管道必须固定牢靠.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安装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3.3.4 干管安装时,出瓶室的一段管应先安装好,找准尺寸后固定牢靠,管与管之间的距离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确定,确保设备安装尺寸,然后再顺序安装其它管道.所有管道的安装尺寸应与设计图纸一致,严禁任意改变管道方向和长度.3.3.5 七氟丙烷、1G541、卤代烷1301和二氧化碳系统管道的三通接头的分流出口应水平安装.3.3.6 吊顶型喷头支管安装前,应按照图纸在现场确定出喷头位置,有条件的可以配合吊顶装修进行,但封吊顶板前应完成系统压力、严密性试验.喷头支管应加固定支架,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3.3.7 管网安装完应进行强度试验,如采用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如采用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倍.在试验压力下稳压5min,无明显渗漏,目测管道无变形为合格.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15MPa.3.3.8 强度试验后,管网应进行吹扫.吹扫时管道末端应保证20m/s的流速,采用白布进行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它赃物出现为合格.3.3.9 管网试压、吹扫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采用工作压力,稳压3分钟,压降不大于10%为合格.3.3.10 在管网容积不大,工作压力不高时,强度试验、吹扫及严密性试验宜采用氮气进行.3.4 设备安装:3.4.1 药剂钢瓶安装:钢瓶运输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碰撞、擦伤.安装时压力表观察面及产品标牌应朝外.钢瓶应排列整齐,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钢瓶重量用楼板承担,其固定一般是先在墙面上固定一根槽钢,再用抱卡将钢瓶与槽钢卡在一起.抱卡的高度应在钢瓶2/3左右并尽量避开标牌.当槽钢在墙面上不能固定时,也可做成框架在地面上生根.3.4.2 集流管安装:药剂钢瓶一般通过弯管接头,高压软管和单向阀与集流管相接.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法制做,焊接前每个开品均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焊接后镀锌处理.当贮存压力不大于4.0MPa,管径不大于80mm时,也可采用丝扣连接方法.集流管应至少设两个固定支架固定牢靠.末端应设安全泄压阀.3.4.3 选择阀安装:选择阀安装在集流管的排气口,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选择阀采用螺纹连接时应增加一个法兰活接口.选择阀安装应高度一致.3.4.4 阀驱动装置的安装:3.4.4.1 阀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在保护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开药剂钢瓶容器阀和火灾区域的选择阀.驱动方式有电磁驱动,气动驱动和机械手动驱动等.控制方式分自动、手动和应急制动.3.4.4.2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3.4.4.3 拉索式手动驱动装置包括:保护箱、拉线盒、拉线手柄、钢丝绳和手动阀.钢丝绳应设套管并内外防腐.拉索转弯处采用专用导向滑轮.套管及保护盒应固定牢靠.3.4.4.4 安装以物体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行程应超过阀开启所需行程25mm.3.4.4.5 气动驱动装置由氮气瓶、铜管和压力启动阀等组成.氮气瓶安装与药剂钢瓶安装基本相同,铜管采用扩口器扩口用索母等接头零件连接.铜管安装应横平竖直、固定支架间距及平行管道固定夹间距均不宜超过0.6m,安装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不应低于氮气瓶内的贮存压力,稳压5分钟,不掉压为合格.3.4.5 压力开关安装:压力开关的作用是在系统工作时受压动作从而反馈工作状态信号,一般在集流管的末端锥丝安装,或在管接头连接件上锥丝安装.3.4.6 喷嘴安装:喷嘴开孔规格与开孔朝向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专用扳手.3.5 系统调试及功能验收:3.5.1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完应按防护区总数(不足10个按10个计)的10%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喷气的区域应做好防护措施.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3.5.2 卤代烷灭火气体应采用氮气进行模拟试喷,氮气瓶充装压力不应低于药剂钢瓶贮存压力,且容器结构、型号、规格应相同,数量不少于药剂瓶的20%,且不得少于l个.3.5.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采用的容器数应为防护区实际使用药剂贮存容器总数的10%,且不得少于1个.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系统管道压力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交工前必须进行吹扫.4.2 基本项目:系统管段长度及走向、喷头位置及喷口朝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3 允许偏差项目:喷头支管固定支架距离喷头间的管段长度不大于500mm.5 成品保护安装好的气瓶室应有专职人员管理,以防操作失误导致误喷.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 管道镀锌层被管锥咬坏,原因是管钳破旧,卡不紧造成.5.2 钢瓶运输时损坏涂漆层.原因是没有采取保护措施.7 质量标准符合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9cc7c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c.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通过释放压缩储存的特定气体来抑制火灾的灭火装置。
它常用于需要快速启动、高效灭火的环境中,如电气设备室、服务器房、贵重设备房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原理、构成要素和实施步骤。
一、设计原理1.灭火机理:气体灭火系统主要通过降低火灾点的氧浓度来抑制火焰的继续燃烧。
气体灭火系统通常采用抑制火灾发展的主动灭火原则,即在火灾初期用足够的浓度的灭火剂将火焰扑灭。
2. 灭火剂选择: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七氟丙烷(HFC227ea)、CO2和IG541、选择灭火剂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火灾场所特点、设备的灵敏度、环境影响、气体成本和气体遗留时间等。
二、构成要素1.气体储存装置:气体储存装置通常由储气瓶、阀门和管道组成。
储气瓶应符合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灭火控制系统:灭火控制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联动控制面板和操作装置。
火灾探测器可根据不同的灭火系统选择火焰、烟雾或热量作为探测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面板。
3.管道网络:管道网络用于将气体灭火剂输送到被保护区域。
管道应按照国家或国际标准设计和安装,并注意减少管道压力损失。
4.喷嘴和喷头:喷嘴和喷头用于将灭火剂均匀喷洒到被保护区域。
其数量、位置和布置应根据被保护区域的大小、形状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三、实施步骤1.火灾风险评估:首先需要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确定被保护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和需要灭火的场景。
2.设计方案确定: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用的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方案,并综合考虑火灾探测器、灭火剂选择、气体储存和管道布置等因素,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3.布置图设计: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布置图,明确灭火控制系统、气体储存装置、管道网络和喷嘴/喷头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4.设备选型和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选择优质可靠的设备供应商,并进行设备采购。
5.安装和调试:按照设计方案和布置图,进行设备安装和管道铺设,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c3cc6a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3.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灭火系统,它是一种高效、安全、易操作、成本低廉的防火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火灾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维护火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在建筑物内外,以及机械设备、机电设备等可燃性材料的设置、安装、维修等地方都可以使用。
二、系统设计1、设计原则:采用室外下水的气体灭火系统,气室内的气体压力范围在9.8KPa18.3KPa之间,并设置足够的气体灭火室,以满足冲洗和散热的要求。
2、压力范围:运行压力范围根据使用场合,以及灭火系统的种类确定,通常在9.8KPa18.3KPa之间,设置有气室报警和报警开关,报警可以是声、光、电等信号,以便在出现危险时及时报警。
3、系统连接: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敷设下水管或建造地下管道的方式进行连接,铺设的下水管及接管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下水管材料应采用耐火聚乙烯管道或者金属管道。
4、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微机控制,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系统故障自动诊断。
三、管路安装1、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应采用窨井和壁挂的方式完成。
在窨井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另外,也可以在室外铺设下水管,以便方便检修和气体的进出。
壁挂的安装应确保固定、牢固,避免在受振动的场合出现故障。
2、给水管和下水管的设计具有可靠性,以确保气体进入室内后,以及室内气体来源的可燃比,防止超标后造成爆炸危险。
3、下水管铺设应规范,防止气体衰减,气体在管路中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检查与维护1、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至少两次全面的系统检查,并确保系统工作正常。
2、定期检查系统的各项参数,维护各项报警器的状态,防止漏气及气体来源的可燃比超标。
3、定期清洁、检查及更换系统的过滤器,以保证系统的良好的运行。
4、定期根据操作需要进行气体耗量的补充,确保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选型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cf9e14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1.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选型1. 简介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灭火设备,通过释放特定气体来抑制和扑灭火灾。
本文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选型相关内容。
2.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2.1 确定火灾分类在设计气体灭火系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火灾的分类。
根据火灾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灭火剂才能更有效地抑制火势。
常见的火灾类型包括电气火灾、液体火灾和固体火灾。
2.2 确定灭火剂根据火灾分类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常见的灭火剂包括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和化学气体。
每种灭火剂都有其适用的火灾类型和特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3 确定灭火系统布局灭火系统的布局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火灾风险区域和消防规范进行设计。
合理布置喷头或喷嘴,确保整个区域都能被有效地覆盖。
同时,需要考虑灭火剂存储区域和释放方式。
2.4 确定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通过监测火灾并触发灭火剂释放,实现自动化的火灾抑制。
此外,还需要考虑手动控制方式,以便在需要时手动触发系统。
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3.1 安装灭火系统设备首先,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灭火设备和相关配件。
然后,根据布局图和施工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
注意遵守安全规范,确保设备稳固可靠,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联通和测试。
3.2 进行系统连接将灭火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进行连接。
这包括管道、喷头或喷嘴、灭火剂储存罐等。
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止灭火剂泄漏,并通过压力测试验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完成控制系统设置将控制系统与灭火系统连接起来,并进行必要的设置和调试。
确保控制系统能够正常监测火灾,并根据预定的参数触发灭火剂的释放。
3.4 进行系统测试在灭火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
这包括演练火灾情景并触发灭火剂的释放,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气体灭火系统选型4.1 考虑建筑结构和场所用途在选型气体灭火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和场所用途。
不同的建筑和场所可能存在不同的火灾风险,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灭火剂和系统。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105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3.png)
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方案气体消防灭火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消防灭火设备,广泛用于电站、石油化工、船舶和计算机机房等场所。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释放灭火剂来降低火场内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体消防灭火系统的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前提1. 灭火剂选择:需根据不同场所和火灾类型选择适合的灭火剂,常见的有Halon1301、HFC-227ea、CO2等。
2.火灾感应:必须使用可靠的火灾感应系统,如烟感、热感、光感等多种感应器件的组合,确保火灾能够被及时检测到。
3.系统布局:需要根据场所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布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灭火剂的释放方式和区域覆盖范围。
二、方案设计步骤1. 确定灭火剂类型:根据场所特点,选择适合的灭火剂。
CO2适用于电力设备、变电站、计算机机房等;HFC-227ea适用于机械设备、商场、酒店等;Halon1301适用于多数场所,但环保性差逐渐被禁止使用。
2.确定系统布局:根据场所结构和工艺要求,确定灭火剂的释放方式。
常见的方式有局部喷射、总体喷射、混合喷射等。
并结合场所特点和安全要求,确定灭火剂的覆盖范围。
3.设计灭火剂存储和供应系统:包括存储容器、压力容器和喷头等组成部分。
根据灭火剂剂量和系统容量,选择合适的存储容器和供应方式。
4.设计火灾感应系统:通过火灾感应器件对火源进行检测,当发现火灾时,及时发布灭火指令,启动灭火系统。
可采用烟感器、热感器、光感器等多种感应器件的组合,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5.设计报警和控制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声光报警和监控等组成部分。
通过报警系统对火灾进行预警,同时控制灭火装置的启动和停止。
可通过PLC或中央控制台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6.设计通风系统:灭火剂释放后,需要及时排除火场内的浓烟和有毒气体。
通过通风系统进行机械通风,提高火场的可见度和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7.设计应急预案:灭火系统建成后,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a084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a.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利用特定气体来抑制火灾和灭火的系统。
它通过引入适当的气体到火灾现场,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火焰的蔓延和燃烧链反应,从而灭火。
气体灭火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如机房、仓库、电力设施、计算机设备等。
接下来,需计算出区域或设备的体积。
这可以通过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实现,确保准确性。
根据计算的体积,可以确定所需的灭火剂的总体积。
灭火系统中的气体通常以压力瓶的形式储存,因此还需要考虑储存空间的大小和数量。
在确定所需的灭火剂之后,便可进一步考虑灭火系统的布局和分布。
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要求气体能够充分覆盖整个保护区域,以确保火灾被迅速扑灭。
因此,灭火剂的喷洒装置的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区域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灭火剂的选择和布局决策后,还需考虑灭火系统的激活方式和控制系统。
常见的激活方式包括手动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手动操作通常是通过按下按钮或拉动拉环来启动灭火系统。
而自动化控制则是通过火灾探测器等感应装置来检测火灾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
为了确保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还需考虑灭火系统的维护和检修。
这包括定期检查压力瓶的状态和压力,以及检查喷洒装置和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最后,气体灭火系统还需满足相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可能需要通过相应的验收和审查程序。
综上所述,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保护区域或设备的大小、特性和布局,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和合理的布局方式,确定激活方式和控制系统,以及满足相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气体灭火系统可以提供有效的火灾保护和安全性。
气体灭火系统选型与设计方案
![气体灭火系统选型与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3a6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5.png)
气体灭火系统选型与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建筑的复杂性和功能性的提升,火灾安全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气体灭火系统作为火灾防控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选型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
一、气体灭火系统的选型1. 灭火剂选择- 七氟丙烷(HFC-227ea):适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施、档案室等场合。
- 二氧化碳(CO2):适用于电气火灾、液体火灾等场合,但需注意人员安全。
- 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对人员安全友好。
2. 系统形式选择- 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大型场所,可集中控制。
- 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小型或分散场所,安装灵活。
3. 控制方式选择-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火情并启动灭火。
- 手动控制:人工启动灭火系统。
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方案1. 设计原则-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 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用途、人员分布等因素。
- 选用合适的灭火剂,确保灭火效果的同时,兼顾人员安全。
2. 设计流程- 初步设计:根据建筑物特点和用途,确定灭火系统的类型和规模。
- 设计计算:根据灭火系统的类型,进行灭火剂用量、管道布局等计算。
- 施工图设计:绘制系统施工图,包括管道走向、设备安装位置等。
3. 设计要点- 确保管道系统布局合理,减少弯头和阀门,降低阻力损失。
-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和操作,同时考虑美观和空间利用。
- 系统应具备自动检测、报警和灭火功能,确保快速响应。
三、总结气体灭火系统的选型和设计方案是消防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防控火灾,还能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点、用途和人员分布,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357c5df242336c1eb95e4e.png)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号: GB 50370-2005发布日期: 2006 年 03 月 02 日实施日期: 2006 年 05 月 01 日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2002]269 5- 文《 2001 —— 2002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L110型固定式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简明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
依据《GB5030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简明设
计如下:
一、防护区的设置
1.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
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m2且容积不
宜大于3600 m3;
3.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m2且容积不
宜大于1600 m3。
2.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
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3.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
于0.25 h。
4.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 Pa。
5.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
以上。
6.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
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定计算。
7.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8.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二――泄压口面积(m2);
二——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设计用量的计算
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3倍,惰化设计浓
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2.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 5.8%,其它灭火浓度可按《GB503070-2005》附录
A中附表A-1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GB503070-2005〉附录A中附表A-2 的规定取值。
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4.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9%
5.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6.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 1.1倍。
7.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8.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
温度下的比容(m3/kg );
防护区的净容积(m3);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GB503070-2005>附录B
的规定取值。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 计算:
^ = 0.1269 + 0 000513 T
T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C )。
式中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
-匚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
-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
式中
八 ---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 );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三、系统设计
1.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 ;在其它防
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2.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3. 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
4.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五、系统组件
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由贮存容器、容器阀、集流管、连接管、液体单向阀、选择
阀、信号反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驱动装置、压力表、气体单向阀、管路管件、喷嘴、机架及控制器等组成。
???
2. 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由贮存容器、容器阀、连接管、信号反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
驱动装置、压力表、喷嘴、外壳箱体及控制器等组成。
六、操作与控制
1. 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其设计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
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3. 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
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4.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
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
方。
5.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
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6.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
室。
7.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8.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七、安全要求
1.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2.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防护区内应设
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
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
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
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3.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
区内打开。
4.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
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5.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
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6. 经过有爆炸危险及变电、配电室等场所的管网、壳体等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7. 防护区内设置的无管网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