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护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

【摘要】临床医治和抢救的重要护理办法之一。由于疾病和创伤等原因致使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通过静脉输液可和时快速的补充丧失的体液、电解质,增加血容量,维持内环境稳态。还可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达到医治疾病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输液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保证病人的医治安全有效。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注意事项

1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式。

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常常利用于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病人。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常利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为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病人。输入药物医治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的抢救。

2常常利用溶液及作用

晶体溶液:特点分子小,在血管存留时间段。

葡萄糖溶液:5%和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等渗电解质溶液:%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等,解决水分和电解质。

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高渗溶液:20%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利尿脱水。

胶体溶液:特点分子大,在血液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

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能提高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代血浆:有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聚维酮,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用于大出血时急用。

浓缩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减轻水肿。

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增进组织修复。

静脉营养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供给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静脉输液的方式

周围静脉输液法:常常利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皮静脉。

密闭式输液法:最常常利用输液法。

开放式输液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用于抢救、手术病人及患儿。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用于需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要点: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处扎止血带;穿刺后,套管送入就可以静脉,抽出引导针;旋紧静脉帽,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即可输液。输液完毕,用%枸橼酸钠生理盐水1~2ml或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

中心静脉输液法: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用于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血压;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或静脉营养的病人。

常常利用颈外静脉———下颌角和胸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穿刺点,即锁骨下静脉———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极点~1厘米为穿刺点。

4注意事项

流速和输液所历时间计算

滴数(滴/min)=〔液体总量(ml)×系滴数(/ml)〕/输液所历时间(min)

输液所历时间(15滴/ml)=〔液体总量(ml)×系滴数(/ml)〕/滴数(滴/min)系滴数:指每毫升溶液的滴数,不同口径、不同厂家的可不同,输液器可有10滴/ml、15滴/ml、20滴/ml、50滴/ml、等几种系滴数,最多见的是15滴/ml。

按照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老年人20~40滴/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者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高渗溶液、含钾药物、升压药物易慢。

需严格控制输入液量时,如输入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可利用输液泵。常常利用于输液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医治及抢救。

输液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及时观察滴速转变、局部有无肿胀和疼痛、针头有无脱出、固定是不是牢固、有无全身不适等。

持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改换输液器;避免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5输液常见故障及排除

溶液不滴:

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外选血管从头穿刺。

针头斜面切近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针头阻塞,表现为药液不滴,轻轻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应改换针头从头穿刺。

压力太低,可举高输液瓶位置。

静脉痉挛,用热水袋火热毛巾敷注射部位血管,可减缓静脉痉挛。

滴管内液面太高: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倾斜页面,是插入瓶内的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页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滴注。

滴管内液面太低: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塑料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

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各接头部位是不是松动,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改换输液器。

6输液反映表现及护理

发烧反映:是输液反映中最多见的。

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发。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留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进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表现:发冷,寒战,发烧38℃.重者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

护理:防御,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观察体温,通知医生处置。重者停止输液,送检残液和输液器。对症处置,物理降温,抗过敏处置。

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输液速度过快,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病人心肺功能不良。

表现:突然呼吸困难,咳嗽,可泡沫样痰(粉红色,亦可白色)。听诊,肺部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护理: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量,尤其是老人、小孩、肺功能不良者。发上肺水肿,当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紧急处置。端坐位、双腿下垂,已减少静脉回流量。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互换,迅速减缓缺氧症状。给予镇定、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除。四肢轮扎,减少静脉回血量,每5~10 min轮换一个肢体。

静脉炎

原因及病理:高浓度或强刺激药物长时间输注;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映;无菌操作不严引发感染。

表现: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烧等。

护理: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药物稀释后缓慢输注;避免药液外溢;有计划改换输液部位;利用静脉留置针选择无刺激或刺激小的导管,留置时间不易太长。处置,停止输液,患肢举高制动;局部50%硫酸镁或是95%乙醇湿热敷;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 min;如意黄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两次;如归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医治。

空气栓塞

原因:空气进入静脉,输液管未排尽空气,液体走空未及时添加;导管连接漏气;加压输液、输液时液体走空。

病理: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可随心脏收缩被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输入大量空气,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互换,引发机体严重缺氧。

表现:病人突感胸部异样不适,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表现。

护理:预防,排尽输液管空气,液体输完及时添加或拔针。确保输液器质量;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处置,当即停止输液,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心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高流量吸氧;观察病情,对症处置。

输液微粒:输入液体中含有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一般直径为1~15um,亦可达50~300 um。50um以上的颗粒肉眼可见。

原因及病理:原料不纯;橡胶塞分子剥脱;加药带入。堵塞末梢血管,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形成血栓,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肉芽肿(主要在肺部内),组织炎症或形成肿块,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变态反映。

避免和消除:严格原料挑选和制剂操作规程,利用规范注射用具,保证配液、输液环境的清洁,严控药物配伍数量,药液现用现配,利用输液终端滤器。

【参考文献】

〔1〕周莉,杨晓红.静脉输液方式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36

〔2〕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急救包,王平,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护士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之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护士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之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护士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之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静脉输液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常用的有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等。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分两种: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微循环。 (2)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3.静脉营养液用于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包括密闭式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操作方法 1)密闭式输液法 ①根据医嘱,带止血带、输液架至病人床旁,呼唤病人进行核对,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合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排尿。 ②护士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备药。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破裂现象,对光线检查药液的质量,观察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等。去除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瓶套,常规消毒瓶口,按医嘱加入所需药物后应再将药液检查一次。将填好的输液卡倒贴在输液瓶上。 ③检查输液器在有效期之内,型号合适,外包装无破损、密封良好;打开输液器,关闭调节器,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整理。再次查对,并请两人核对。 ④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作好解释。 ⑤倒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进行第一次排气。将茂菲滴管倒置,并用手挤压,然后松开,待茂菲滴管内液面达1/3~2/3满,关闭调节器(或用拇指反折滴管下的输液管),将茂菲滴管顺置后打开调节器(或松开拇指),使药液顺输液管缓慢流下至输液管与头皮针相交处,关闭调节器。 ⑥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好输液部位,垫小垫枕,扎止血带,选择静脉,确定穿刺点,注意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松开止血带。

静脉输液护理规范

静脉输液护理规范 1. 输液前的准备 - 检查医嘱,并核对病人信息。 -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确保无明显污染。 - 擦拭输液部位,保持清洁。 - 准备所需的输液液体和配件。 2. 输液操作步骤 2.1. 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 -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洗手液。 - 戴上无菌手套,用缝合方法穿戴,确保手部完全被覆盖,以防止交叉感染。 2.2. 静脉通路准备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如静脉插管或外周静脉)。 - 用无菌盖片覆盖输液接口,以保持无菌状态。 -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并确保充分干燥。

2.3. 输液装置连接 - 按照输液物质和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 - 打开包装,连接输液装置到静脉通路。 - 确保连接处无渗漏,紧固好连接。 2.4. 输液过程监测 - 确保输液过程中,监测病人的状况和反应。 - 定期检查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注意输液装置是否工作正常,防止意外中断或堵塞。 2.5. 输液结束和拆除装置 - 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装置。 -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拆除输液装置和静脉通路。 - 处理废弃物,按照医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3. 注意事项 -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遵循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状况,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 静脉输液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操作安全。 - 维护适当的液体平衡,避免输液过量或过少。 以上是静脉输液护理规范的基本要点。护士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除了遵循上述规范,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

护士护理_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

解后,将注射器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可避免因输液瓶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臵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臵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臵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臵,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当管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臵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

静脉输液护理的三大目标

静脉输液护理的三大目标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注入 患者的血流中,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维持患者生命功能的目的。静脉输 液护理的三大目标是:确保安全、保证有效、提供舒适。 首先,确保输液的安全至关重要。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时, 应仔细确认患者的身份、患者的医嘱、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并进行必 要的核对。正确连接输液管路,保持输液瓶或流量计的稳定,确保药 物或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适当。同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发现 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静脉炎、药物过敏等。 其次,保证输液的有效是静脉输液护理的核心。护士应准确掌握 各种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如麻醉药、抗生素、生理盐水等,并按照医 嘱进行输液操作。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以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 最后,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应确保输液场所的清洁和安静,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如输液架、 患者的舒适床位等。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此外,护士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 虑情绪。

静脉输液护理的三大目标——确保安全、保证有效、提供舒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因此,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达到良好的疗效。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舒适的输液环境,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内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内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

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是指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常用于治疗、预防疾病以及输血等情况。作为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以下是关于静脉输液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常识: 1.装配输液设备前,必须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2.静脉输液前,需要调查患者的患病史、过敏史、药物史等信息,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3.输液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出现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症状。 4.输液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量、输液时间、剩余药物等信息,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5.静脉输液设备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感染。 注意事项: 1.静脉输液前,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护士需要核对处方,确保药物种类、用量和注射方式正确。 2.护士在进行动脉穿刺取血、静脉穿刺以及静脉插管时,必须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在连接输液管和注射器时,要确保连接紧密,防止药液外漏和空气进入血管。

4.检查注射器和输液管是否有空气泡,如有必须排空。空气泡进入循环系统可能导致气栓。 5.注射药物前,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用途,正确选择注射速度,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 6.每次输液前,要检查患者的静脉状况,确保血管通畅。若发现血管有结节、栓塞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7.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静脉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恰当,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8.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9.输液治疗结束后,应通知患者及时报告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以上是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掌握的常识和注意事项。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同时,护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静脉输液的后续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的后续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直接输入患者的静脉内,以快速有效地治疗病情或满足患者的水、电解质等生理需要。然而,静脉输液结束后,对输液部位的后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着重讨论静脉输液的后续护理措施。 一、检查输液部位 静脉输液结束后,护士或医生应该仔细检查输液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输液部位或给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二、固定输液部位 为了避免输液部位的移动和感染,需要将输液部位进行固定。通常可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固定贴膜进行固定,确保输液部位干燥清洁。注意固定时要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观察患者症状 静脉输液后,护士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保持通畅

输液后,需要及时清洗输液管道,保持通畅。通过使用生理盐水等 溶液进行冲洗,可以防止输液管道堵塞和血栓的形成。此外,还要定 期更换输液管道,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五、防止感染 静脉输液部位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护士应定期更换 输液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同时,要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液进行操作,避免细菌侵入。 六、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静脉输液结束后,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营养支持。护士可以根据 患者的营养需求,给予口服或肠外营养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 康复和恢复。 七、进行护理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护士需要进行定期的护 理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的效果等,及时调整 护理方案,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护理情况。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的后续护理措施包括检查输液部位、固定输液 部位、观察患者症状、保持通畅、防止感染、给予营养支持和进行护 理评估等。这些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护士在实施这些 措施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护理工作的科 学性和规范性。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以达到治疗或支持治疗的目的。正确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1. 环境准备。 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准备。确保操作台面整洁干净,无杂物堆积。同时,要确保操作室内空气流通良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输液器具等设备。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情况、过敏史、病史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静脉输液。 3. 操作流程。 (1)洗手。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必须进行手部卫生,彻底洗净双手并进行手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选择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常见的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3)准备输液器具。

将所需的输液器具准备妥当,包括输液管、输液针、输液瓶、输液泵等,确保 器具的清洁和完整。 (4)静脉穿刺。 在进行静脉穿刺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准确找到静脉位置,进 行穿刺操作。穿刺后,要及时固定针头,避免移位。 (5)连接输液器具。 将输液器具连接到静脉通路上,并调整输液速度和压力,以确保药物或营养液 能够顺利地输送到患者体内。 4. 注意事项。 (1)定期观察。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药物管理。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管理规定进行,确保药物的种类、剂量和速度符合要求。 (3)输液器具管理。 对于使用过的输液器具,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患者教育。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后,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教育,包括输液后的注 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以治疗疾病或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正确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以帮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1. 静脉通路选择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常见的静 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通路。对于一般病情较轻的患者,外周静脉是首选的通路,而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患者,中心静脉通路可能更合适。在选择静脉通路时,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输液的性质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静脉输液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具体操作包括准备一个干净的工作台和穿戴干净的手套、口罩等。同时,还要确保使用无菌器械、消毒静脉通路点以及避免静脉通路污染。 3.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核对医嘱信息, 确保药物种类、剂量、浓度和输液速度等与医嘱一致。其次,要检查输液管、连接器、滴器等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最后,还需要准备好输液负压袋、注射器、棉球、胶布等辅助物品,并将药物和液体按照医嘱准备好。 4. 插管与固定 在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后,护士需要进行插管和固定操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 静脉针和导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大小和长度。然后,要找准插管的位置,常见的插管部位有手背、前臂、肘部等。在进行插管时,要注意在合适的角度插入,以避免疼痛和损伤。插管后,要及时固定导管,避免滑动和脱落。 5.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同时,还要注意维持静脉通路的通畅,避免静脉痉挛和栓塞。在输液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

静脉输液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二)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三)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1.晶体溶液: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常用的晶体溶液包括: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及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酮体产生,促进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5%和10%葡萄糖溶液。(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生理盐水、林格、5%葡萄糖氯化钠。 (3)碱性溶液:4%、1.4%碳酸氢钠:呼吸功能不全者限制使用。11.2%、1.84%乳酸钠:易加重乳酸血症。 (4)高渗液: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 2.胶体液:分子量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1)右旋糖酐:为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量,防止血栓形成。 (2)代血浆 (3)血液制品 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破”的原则。 补钾“四不宜”原则: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40 mmol/L); 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L);不宜过多(限制补钾总量:依据血清钾水平,补钾量为60~80 mmol/d,以每克氯化钾相当于13.4mmol 钾计算,约需补充氯化钾4.5~6g/d);不宜过早(见尿后补钾:一般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 常用输液部位 成人输液首选部位:手背静脉网。 小儿常用头皮静脉: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 选择注意: (1)因为老年人和儿童的血管脆性较大,应尽量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如手背静脉。 (2)穿刺部位应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的部位,以免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血管。 (3)禁止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管的端口进行输液。 (4)如果病人需要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

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

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营养物质、药物和补液等。正确的静脉输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以期能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准备工作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能够保证后续步骤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准备工作的注意事项: 1. 洗手: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必须彻底洗净双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这可以有效减少手部细菌带入输液过程中。 2. 检查药物:在开始输液之前,务必仔细检查所需要使用的药物,包括名称、剂量、有效期等。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准备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管、滴灌装置、注射器、消毒棉球等。确保设备的整洁和完好。 二、静脉通路选择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对于输液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以下几点是在选择静脉通路时要注意的事项: 1. 滴速要求:根据所需输液的滴速,选择合适的通路。例如,对于需要较快输液速度的情况,可以选择较粗的静脉通路。

2. 寻找适当的静脉:通常情况下,手臂上的静脉较容易找到并接近 皮肤表面,因此首选手臂静脉。若手臂静脉条件不佳,可以考虑其他 部位,如足背静脉或颈部静脉。 3. 注意感染风险:选择通路时,要注意避开已感染的静脉或有明显 炎症的部位。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静脉穿刺及固定 静脉穿刺是将输液针插入静脉内的过程,而固定则是将输液器与患 者身体固定在一起,保持输液的稳定。以下是一些静脉穿刺及固定的 护理技巧: 1. 注射器选择:选择合适大小的注射器,确保足够插入静脉并留出 足够空间进行输液操作。 2. 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必须仔细清洁和消毒穿刺部位的 皮肤,以减少感染风险。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和酒精棉球。 3. 穿刺技术:在穿刺时,要以稳定的手势将注射器插入静脉。同时,注射器的角度和深度也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4. 固定输液器:成功穿刺后,要将输液器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 以保持输液的稳定性。一般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布进行固定。 四、观察及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 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下是一些观察及护理的内容: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的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穿刺技能,落实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与要求: 1、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按国家卫生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的规范化要求进行。 2、静脉输液操作要求:(1)严格“三查八对"(2)输液程序正确,用物准备齐全;(3)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操作原则;(4)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5)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6)滴速适宜,符合病情需要。 (二)静脉输液巡视制度 1、巡视内容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需求. 2、巡视时间输液过程中,做到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护士应合理安排操作与巡视。 3、建立静脉输液巡视卡,应在巡视卡签上操作者的姓名、输液滴速、时间等. 4、巡视要求:(1)护士长根据每日输液人次合理安排,根据在班护士情况,安排护士做好输液巡视,以确保输液巡视制度的落实;(2)

各班护士要合理计划安排好各项工作,主动落实输液患者的巡视与护理,做到“两及时"、“两不准”“一保证”.“两及时”:及时主动更换液体,不出现流空现象,减少呼叫铃声;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两不准":不准卫生员或陪护人员更换液体和拔针;不准将未输的液体及空瓶放于患者床头柜上。“一保证”确保输液患者“三送”到位(送饭、送水、送便器).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 (三)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输液反应的预防须抓好三个环节的质控。 (1)药品检查环节:做到“三查”“四看"“二熟悉”“五掌握” “三查”:加药前、输液前、更换液体前查 “四看":看液体与药品的有效期,看玻璃瓶有无裂纹,看瓶盖有无松动,看液体有无杂质、变色、浑浊、沉淀。 “二熟悉”: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熟悉给药途径与方法。 “五掌握”:掌握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掌握药物常用剂量,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处置方法。 (2)加药环节:做到“一合理”“两不宜” “一合理”:合理安排各类药物、液体的输入顺序。 “两不宜”:加药时间不宜过早,抗生素应现配现用,未用液体不得提前撬起瓶盖;严格按配伍禁忌要求组合配制. (3)操作环节:掌握一个“严”字,即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要求洗手、着装、消毒;无菌注射器、输液器包装与有效期等符合要求.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输液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为此,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是非常必要的。 1. 前期准备 (1)核对医嘱,确认所需使用的药品、剂量、速度、时间等信息。 (2)检查各项设备的准备情况,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如输液袋、输液管、 静脉针、酒精棉球、止血带、手套、面罩等。 (3)向患者解释静脉输液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获得其同意,对需要监护的患者 应对其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记录。 2. 皮肤消毒 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注意避免污染,消毒范围应该大于针穿刺部位。 3. 确定针穿刺点 选择有丰富血管的部位,如手背、前臂内侧、肘窝静脉,保证首选穿刺成功率,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及长期的部位瘢痕。 4. 作用将针头插入皮肤 采用“割切法”穿刺时,先要轻轻将皮肤拉紧,再用另一手握住针管,先将针头插入皮肤,确定进入的位置良好后再将针头迅速穿过静脉并将管道插入。 5. 确定置管深度和固定 置管深度大致与针长似,固定方法有多种,如用透明绷带固定位置,用针刺固定,用贴纸固定等,要求固定牢靠,输液流畅。

6. 滴速调节 药品进入患者体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控制滴速来实现。一般的,成人每小时滴液滴数为15-20滴,可根据药物性质、患者情况做适当调整。注意药品速度调整时不要太快或太慢。 7. 观察患者病情及反应 监测患者输液的情况,观察患者的水肿、呼吸道情况、肌肉、体温等,密切观察过程中的感觉与反应,并及时记录和反馈,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8. 输液结束及取下针管 输液结束后应注意慢慢取下针管,避免刺痛患者的皮肤并防止局部血肿。同时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理工作。 总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可使操作更加科学,减少不必要的疼痛,预防并发症产生,并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技术

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技术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灭菌药液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使液体滴入静脉管中。同时当液体瓶具有一定高度、针尖部的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就输入到人体静脉内。因此静脉输液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水柱压);②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压相通或使用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③输液管道通畅,不得扭曲、受压,针头不得堵塞,并确保针头在静脉管腔内。 二、常用液体的种类与作用 临床常用液体的种类较多,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液体。常用的液体有: (一)晶体溶液 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有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的显著效果。常用的晶体溶液有生理盐水(0.9%氯化钠)、5%~10%葡萄糖溶液、复方氯化钠、4%碳酸氢钠、IL2%乳酸钠。 (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常用的胶体溶液有: 1.706代血浆为浓缩蛋白,可补充机体的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 2•水解蛋白为酪蛋白水解后制成,含有机体合成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供应机体能源和促进组织修复。多用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 3.右旋糖酎可代血浆使用,有两种: (1)中分子右旋糖酎:平均分子量为7万〜8万。 (2)低分子右旋糖酎:平均分子量为2万〜3万。除前述功能外,还可减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 4.白蛋白可为正常人血清补充蛋白质,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低蛋白血症。 (三)脱水利尿剂 1.50%葡萄糖静脉注入50%葡萄糖50〜100nl1,可在血管内形成一时性的高渗透压,并产生利尿作用。由于50%葡萄糖在体内迅速被氧化,因而会影响其效果,故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与其他脱水剂配合使用。 1.20%甘露醇为高渗溶液。注射后能使组织间液大量转移到血管内,同时药液在肾小管管腔中形成高渗透压,携带大量水分自肾脏排出而引起利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