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5 太阳系|教科版 (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期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比较密集,内容比较抽象,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具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学校计算机室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们在学校电脑室里进行学习。先教师告诉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系的知识,然后分小组进行整理,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构建“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项交流学习机会,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2.探究目标:培养学生上网络自主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加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到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进行整理,有条理地交流太阳系的天体特点及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交流介绍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的PPT课件,师生上网的计算机室保证计算机和网络正常使用。教师课前先预览一些相关网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情景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网上给你们播放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游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行星)。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2.自主质疑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重点认识、了解八大行星。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八大行星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

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大家的想法相互渗透。

3.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解决,这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重点了解。我们今天就分小组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

网上查找资料,学习的具体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在网上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颗行星,然后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最后再把文件夹里的资料分小组进行整理,分小组并制作成电子文稿,再向全班同学们交流。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迅速地登陆网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颗行星。

学生们纷纷上网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

三、学生小组交流整理信息

让我们先浏览到这吧。现在就请把你浏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们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准备有条理的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看怎么样?开始吧!

学生活动:同学们就这样各自把自己收集到的行星资料向小组同学作介绍,共同分享。能干的学生整理后准备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优秀成果及小组。

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全班交流汇报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收获讲给我们全班同学听?教师根据巡视指导的情况,抽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

学生代表边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电子文稿,边介绍自己了解的那颗行星的情况。全班同学注意倾听,可以提问和补充你收集到的资料。

各小组同学们把各自收集整理的行星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五、教师总结知识延伸

1.教师谈话: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等于两天的水星,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金星,人类家园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冥王星。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获取的知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都还有许许多多的为

什么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关于天文知识比较丰富的网站:一是科普网站,二是天文台网站,点击它们,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布置:

1)上网继续查找你想了解的太阳系相关的知识。

2)按照教科书第56页的资料和数据,分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详细研究了流星、彗星、卫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八大行星知识的。本课的知识点密集,且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是非常抽象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这节课我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室上网学习,采用计算机室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当屏慕上展现出整个太阳系,形象逼真地把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展示给学生时,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并相互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太阳系中有关特点,以对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上网查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下载、存储,再小组合作进行整理、编辑、制作而成电子文稿,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交流汇报来学习这一课,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工具,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打破课内外、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太阳系中有关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来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为哪些星星建立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教材中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

① 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