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
1.抗生素的选用
(1)病原菌未明或疾病初期 新生儿化脑,病原菌常考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另外要注意近来条件致病菌感染也有上升趋势。婴幼儿及年长儿首选抗生素仍以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氯霉素较多,以后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用法:青霉素40-60万u/kg.d,分3次静脉滴注;氨苄西林150~30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氯霉素60-100mg/kg.d(总量不超过毒性脑炎 起病急,病程急性期与化脑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头痛、嗜睡等症状有时比较突出。CSF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后期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糖含量正常,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菌学检查阴性。
3.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 可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头痛呕吐,但根据结核接触史、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病灶、CSF外观及常规表现、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等可予区别。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应在抗菌素应用的稍前或同时使用。用法:地塞米松0.6mg/kg.d,分4次静脉滴注,可连用4日,以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
[病程观察]
(一)病情观察
1.症状和体征变化 若治疗有效,可表现出生命体征稳定,体温逐渐下降,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逐渐减轻至消失,一般反应及面色好转,脑膜刺激征转阴以及病理反射逐渐消失。
[病情分析]
(一)基本诊断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脑膜粘连和脑积水
脑膜粘连:新 生儿化脓性脑 膜炎时,炎症 反应导致脑膜 表面粘连,影 响脑脊液循环。
脑积水:由于 炎症导致脑脊 液生成增多, 同时循环受阻, 使颅内压增高, 形成脑积水。
新生儿化脓性 脑膜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保持安静,减少刺 激
保证营养供给
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临床表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 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根 据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和 脑部影像学检 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鉴别诊断:与 其他新生儿感 染性疾病、颅 内出血等进行
鉴别
诊断流程:根 据症状和体征, 选择合适的检 查方法,确诊 后制定治疗方
新生儿化脓性脑 膜炎讲课PPT课
件总结
总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概述、病理生理、治疗、预 防和预后。
概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理生理: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细菌通过血液 传播,引起脑膜炎症反应和脑组织损伤。
治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 支持治疗等。
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及早发现感染病灶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营养 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预后影响因素
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发现和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病原体类型: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同,例如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 脓性脑膜炎预后较好,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预后较差。
小儿脑积水并化脓性脑膜脑炎病例分享与讨论
补充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D4(9月26日)
体温 36.6℃,呼吸 45次/分,心率 138次/分,血氧饱和 度 97%,神志清,Glasgow评分14分。引流管留置通畅,引流量: 180ml。头围38.5cm,前囟稍隆起,双眼无凝视。双肺呼吸音 粗,闻少量痰鸣音。 辅查:脑脊液培养:无深部真菌生长,无致病菌生长,无嗜血 杆菌生长。脑脊液生化:腺苷脱氨酶8.8U/L;乳酸脱氢酶 73U/L↓。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真菌葡聚糖定量检测:革兰阴 性菌酯多糖总含量:<5.00pg/ml,真菌葡聚糖总含量: <10.00pg/ml.
考虑颅内感染较前加重。予以镇静、退热(物理降温)、加强补 液,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止血等处理。
D8(9月30日)
患儿体温 36.5℃,呼吸38次/分,心率154次/分,血氧 饱和度95%,神志清,皮肤稍苍白,术口皮肤无红肿渗 出,头围37cm,前囟平软,无双眼凝视,双肺呼吸音 粗,可闻及少量痰鸣音。 体温较前下降,无抽搐发作,一般情况好转,今日予 拔除脑室引流管,停病危通知书,转儿科病房继续治 疗
37.7℃。无明显规律,时有咳嗽,无痰
咳出,无气促及紫绀。入院5天前出现嗜 睡、拒奶、反应差。至当地医院儿科门
既往史:
败血症、化脓性 脑膜炎、颅内出血及 脑积水、肺炎病史, 在当地医院多次住院 治疗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诊断为:
生后第4天出现黄疸及发热,先后当地两 家住院治疗,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患儿家属 拒绝腰穿检查,经光疗、美罗培南、输血 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D9(10月1日)
患儿偶有阵发性干咳,无发热,吃奶可,大便稀烂。查体: 体温 36.8℃,脉搏 145次/分,呼吸 40次/分。头围37cm, 前囟平软,无紧张。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及少量痰鸣音。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
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内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时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杆菌、B组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脑室引流及神经外科手术后。
最常见的3种脑膜炎致病菌来源于鼻咽部,其能否在宿主组织中生存取决于是否有抗吞噬夹膜或表面抗原。
但对携带者多次检查表明,脑膜感染不可能全部由鼻咽部菌群引起。
最常见的途径是菌血症引起脑膜炎。
一旦发生了菌血症,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最易引起脑膜炎,然而这些微生物是通过脉络丛还是通过脑膜血管侵入脑脊液尚不十分清楚。
推测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与外伤、循环内毒素或脑膜本身存在病毒感染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有关。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
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
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
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6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1 .血常规 : .I 3 白细胞< x 0L3 ,4 1) 19 9例,1~0 X 4 l ̄ 例 (— 0 × oL1 / (O2 ) 1札 3 例 ,2 x0 1 例 。 中性 粒 细胞 比值 >0 1 例 。 O 1 >0 1礼 1 8% 9 1. .2血电解质 :血 清钠离子浓度< 3m o L1 例 (81%) 3 10 m  ̄ 8 2. 3 ,
宁夏石 嘴山市 第一人 民 医院(500 7 30 )
21年 l月 2 01 O 2日收稿
'J化 脑 临床 以发热 、 吐 、 痛及 精神 改变 等症状 、 膜刺 bL 呕 头 脑 激征 和脑脊 液 改变 为特 征I 本 组病 例 以发热 、 、 l 】 。 抽搐 呕吐 、 痛为 头 主要 症状 。 常见致 病 菌有 脑膜 炎双球 菌 、 肺炎链 球菌 、 嗜血杆 流感 菌等 。小儿 化脓 性 脑膜 炎起 病 多较 急 ,S C F常规 检查是 确诊 的依 据 ,S 培 养是 诊 断化 脓性 脑膜 炎 的金 标 准[ CF 3 1 。而本 组 5 例 患儿 2 行 C F培养 , 3 S 仅 例阳性 , 其中 1 例为肺炎球菌 , 例为金黄色葡 2 萄球菌, 低于文献报道值 S 。C F培养费时长 , 不能起到早期诊断 的 目的 , 因此需 根 据患儿 临 床症 状 、 征 , 体 同时结 合脑 脊液 典型改 变做 出诊断 。典 型化 脓性 脑膜 炎 C F 力高 , S压 外观混 浊 , 白细胞> l0x OL 以中性 粒 细胞 为 主 , 含 量低 , < . m l , 至测 O 0 lq , 糖 常 1 m o L甚 1 / 不 出 , 白含 量增 高 , 蛋 多在 1 g ./ O L以上 发 病早 期 C F可正常 。 。 S 近 年 由于抗生 素 的广泛 应 用 , S C F可呈 不典 型改 变 。这可 能与 不合 理地使用抗生素导致化脑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不典型 ,尤其是 C F 果不 典型 有关 。有报 道 指 出 , 抗生 素治 疗对 于 C F中 S结 虽然 S 白细 胞数 有 明显 影 响 , 对糖 及 蛋 白质 含量 影 响不 大i 因此 , 但 6 1 , 临 床医师分析 C F结果时应综合考虑 C F常规及生化 ,而不能因 S S 为 白细胞 数正 常或者 较 低就 轻易放 弃 对化脑 的诊 断 。 本组脑 脊液 白细胞 总 数 > 0 x0 L4 50 lq 8例 (8 9 )总 蛋 白定 量 ≥11 0 7. % , 6 . L 5 例 ( 1 7 )葡 萄 糖 定 量 < . m o L4 8. % , 9 2 4 m l 9例 (03%)符合 化 脑 2 / 8. 3 , 典 型 C F特点 。本组 病 例血 钠降 低 占 1 例 ( 2, %) 急 性化 S 8 占 81 。 3 脑 时 出现低 钠 血症 的机 制 尚不完 全清 楚 , 目前认 为主要 与抗 利尿 激 素 异常 分 泌综 合 征 (I D 和 脑性 失 盐 综合 征 ( S V 关 。 SA H) C W)1 有 本组 有 1 血钾 高 于 10 m Y , 原 因考 虑可 能 为严 重酸 中毒 例 5m oL 其 造 成钾离 子 由细胞 内转 移 到细胞 外造 成 。因此 , 临床治 疗 中应 在 密切 监测 电解 质变 化并 及 时纠正 , 少并 发症 的出现 。 减 脑 C 查 并非 化脑 的主要 诊 断依 据 , 数是 在 怀疑有 并 发 T检 多 症 时 才进 行 此项 检 查 。本 组 4 患儿 行 脑 C 检 查 ,8 正 常 6例 T 1例 (9 3 ,8 3. %)2 例异常(0 7 。D e 1 6 . %) rd等同 5 例化脑进行头颅 8 i 对 8 C T检查 ,T异 常 2 例 , 4%。 目前认 为 化脑 影像 学检 查 的阳 C 7 占 7 性 率高 低与 临床 并发 症 出现有 密切 关 系。 国内有学 者认 为【 化脓 8 】 性脑膜炎 C T异常率与病程及检查指征掌握有关,但颅脑 c T是 诊断 化脑颅 内并 发症 的准 确指 征 。 来认 为化脑 早期 磁共振 可表 近 现为 大脑 凸面软 脑膜 一 网膜炎 及硬 膜炎 ,故对 化脓性 脑膜 炎患 蛛 儿应 放宽影 象学 检查 指征 。 化脑 抗菌 药 应用 原则 是 对病 原 菌 敏感 、 C F中浓 度高 、 在 S 能 快速杀菌达到无菌化 。 目前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是最合适的经 验性选择。 本组患儿治疗初始即选用最佳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 抗生素。 以覆盖革兰阴性与革兰阳性等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 菌, 迅速控制感染 ,87 h 4 — 2 后根据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再调整 相应 的抗生素1 9 ] 。头孢曲松与头孢噻肟对化脑有足够的脑脊液渗 透作用 ,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茵均有强有力抗菌性 , 且对 B内酰胺 酶稳定 。 本组患儿基本应用头孢 曲松钠。其中 2 例患儿根据 C F S 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 , 选用万古霉素 , 均治愈。国外学者曾报道[ 1 O l 应用 利奈 唑胺 治愈 1 C F培养 阴性但 血 培养 为凝 固酶 阴性葡 例 S 萄球菌的化脑患儿 , 该患儿合并硬膜下脓肿。 综上所述 , 临床工作中对于提高化脑诊断的准确性必须注意 以下几点 : ①全面分析、 判断病情 ; s  ̄c r常规不典型时 , 可及时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
202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全文)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小儿,尤其婴幼儿中较常见,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抗菌药的使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该病致残率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目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各种细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主要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
但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年龄:儿童期化脓性脑膜炎:更容易有典型的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痛及僵直,意识状态受损以及精神差,查体可有意识障碍、颈抵抗、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
婴儿期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特异,常先有呼吸或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进食差,后发热,烦躁不安、嗜睡、目光呆滞,部分可有惊厥、摇头,前因饱满、布氏征是重要体征。
另外,患儿如有以下情况需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头面部软组织感染或败血症,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有头皮、脊背中线的孔窦畸形、脑脊膜膨出或颅脑外伤,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婴儿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一般治疗无效;乳幼儿初次高热伴惊厥,不能用一般热性惊厥解释。
实验室检查1 .脑脊液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
(1)脑脊液常规检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典型改变为: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500~1000χ10八6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显著降低,蛋白明显增高,氯化物正常。
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增多,要对其进行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时,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Λ6∕L白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该病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化脓性脑膜炎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涉及细菌的侵袭、炎症反应的激活以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侵入脑膜,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激活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同时,细菌的侵袭和炎症反应导致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炎症的扩散和脑组织的损伤。
二、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仍然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方法。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降低,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但培养的阳性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脑脊液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评估病情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改变,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脑膜强化、脑积水、脑脓肿等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3、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如 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对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也有一定的帮助。
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提示炎症反应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三、治疗方法的优化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
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9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七)健康教育 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情况,介绍病情、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及信任。 预防化脓性脑膜炎,首先预防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对恢复期的患儿,应积极进行各种功能训练,减少或喊轻后遗症。
13:52:36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三)辅助检查 1. 脑脊液: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1)压力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多达1000x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2)涂片革兰氏染色找菌(阳性率70% ~ 90%)。 (3)脑脊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4)脑脊液检测细菌抗原。 2.血象 (1)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高达( 20- 40)x10*/L。 (2)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占80%以上。 (3)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不增高。 3.其他 血培养、皮肤瘀斑涂片找菌阳性及头颅CT等。
冬春季节感染脑膜炎患儿:肺炎链球菌多见, 春秋季节感染脑膜炎患儿: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2种: ①暴发型: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
患儿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皮肤迅速出现出瘀点或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性休克等症状; 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 ②亚急型: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双球菌。 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 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 婴幼儿则表现为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
13:52:36
科目:儿科护理学 考点导航: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四)治疗原则 早期 、联合、坚持、对症处理; 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 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
病例21-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摘要}患儿,女,1岁8个月,主因"发热嗜睡5d,抽撞1次"入院。
入院前5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C,无寒战,精神弱,嗜睡,伴呕吐,进食后明显,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3或4次,无腹泻,无烦躁、激惹表现,无抽搐,无咳嗽、气促,无皮疹,在当地诊所给以"退热药、胃复安)、先锋霉素"等对症抗感染治疗2d后,患儿呕吐缓解,仍发热,随后继续予以上述治疗,入院前1d患儿出现轻咳,流涕,有痰,稍气促,无喘息,到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8.4X 109/L,中性粒细胞0.808,淋巴细胞0.169,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357×109/L,血电解质无异常,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具体不详),患儿咳嗽无缓解,发热明显,最高达40"C,仍嗜睡,呕吐2次,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同时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上吊,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阵孪抽动,口周发青,无大小便失禁,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 0.1肌内注射,10%水合氯酶5.5m1灌肠,20%甘露醇30ml静推等"等急救处理后约1h,患儿抽搐停止,转来我院急诊,检查脑脊液异常,以"化脓性脑膜炎"收住入院。
患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较平时差,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无尿便失禁及排尿困难,大小便外观正常。
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反复耳流脓及耳鼻流清亮液体病史。
否认头颅脊柱手术史及头颅外伤史。
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否认误服药物、毒物史,否认不洁饮食史。
否认癫痫、高热惊厥病史及家族史。
己接种卡介苗,近1个月无预防接种史。
体格检查体温38"C,呼吸24/min,心率136/min,血压90/60mmHg,体重12kg,头围45cm,营养发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反应差,嗜睡,面色略苍白,呼吸平稳,节律规整,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卡介苗瘢痕阳性,头颅外观无畸形,前囱已闭,额纹对称,眼裂等大,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睡孔对称等大等圆,直径约O.3c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糙,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不胀,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中线皮肤未见皮毛窦及脊膜膨出,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正常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膝腱反射正常引出,颈抵抗、布鲁氏斯基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
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
大多急性起病。
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
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
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
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
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儿童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病因分析
儿童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11 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再发病因。
结果:男6例,女4例,年龄8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3岁,再发化脑病因包括先天免疫缺陷病2 例(20%),解剖结构异常共6 例(60%),头面部外伤后引起再发化脑1例(20%);病因不明1例(10%)等,各年龄组在不同病因分布无差异(p > 0.05);其中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2 例(20%)和皮毛窦3例(30%)是主要的解剖结构异常。
结论: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3 岁以上儿童,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头面部外伤、免疫功能缺陷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再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儿童;再发;化脓性脑膜炎;病因【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34-02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特别是极少数化脑反复再发,且常常容易被临床忽视,但由于它反复发生,给患病儿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压力。
出现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以下文中简称再发化脑)的因素很多:①先天因素,如先天性脊膜膨出、皮毛窦、免疫功能低下等;②后天因素,包括头面部手术、颅脑外伤致颅骨骨折、脑脊液鼻漏、脾脏切除后免疫功能低下等。
以上因素大多较为隐匿,往往易被忽视,造成化脑再发。
分析我院2008 年5月至2011 年12月收治的再发化脑10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查找病因,希望能够在在今后的疾病治疗中尽早发现再发化脑病因,早期干预,尽可能避免化脑再发,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8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8个月-2岁 2例,2岁-5岁 5例,5岁-8岁 3例。
再发2次3例(30%),再发3次5例(50%),再发3次以上2例(20%)。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效果观察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美罗培南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针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进展迅速且易并发各种并发症的特点,通过本研究对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和评估,旨在为医生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对美罗培南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希望进一步完善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为患儿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1.2 研究背景针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机制不同于成人,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有所不同。
对于美罗培南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评估美罗培南在其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通过研究,也有望深入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000字】2. 正文2.1 患者临床表现观察本研究共纳入了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0-28天。
在入组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热、惊厥、抽搐、呕吐、头痛等症状。
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腹型头痛等。
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检查。
发现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情况。
部分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癫痫持续状态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所有患者在接受美罗培南治疗后,观察到症状逐渐缓解,体温下降,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及护理
实验室检查
⑵新生儿腰穿较易损伤,血性脑脊液也应作 细胞计数。
⑶涂片及培养:获阳结果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 的有力证据。大肠埃希菌、GBS数约104~ 108/ml镜检易找到细菌。 GBS涂片阳性可达 85%,G杆菌可达78%。
实验室检查
2 血培养:阳性率可达45%~85% 3 B型超声及CT检查
治疗
+ 1.抗菌治疗:原则上选用敏感和易通过血脑 屏障抗生素(罗氏芬+青霉素),静脉滴入, 并做到早期、足量、联合、静脉、足疗程。 (G-杆菌或G+球菌应在脑脊液培养阴性后再 用药14~ 21天)。
+ 2.其他治疗:可多次输新鲜血浆或血,尤 其对VLBW患儿,早期应严格限制输液量, 以免引起脑水肿。
/
②外观:不清或混浊 ③蛋白:足月儿>0.1-1.7 g/L,早产儿 >0.65-1.5g/L,若>6.0g/L预后差,脑积水发 生率高。 ④白细胞>20×109/L,多核白细胞 >60%。
实验室检查
⑤潘迪试验:常++-+++。 ⑥葡萄糖:常<1.1-2.2mmol/L。 ⑦乳酸脱氢酶常>1000U/L
+ 对非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钠所致惊厥, 可用苯巴比妥钠10~30mg/kg 静注,维持剂量 5 mg/(kg.d)。
+ 前囟隆起颅内压增高明显时可用甘露醇静 注。
+ 硬脑膜下积液可反复穿刺放液,2周后量多 应手术引流。
– 病例讨论
+ 患儿 男15天,反复发热9天。出生时羊水Ⅲ 度粪染。
+ 病史特点:① 晚期新生儿起病急病程长,② 反复发热9天,体温38℃左右,③前囟张力 高,四肢肌张力高。查脑脊液涂片找到G菌,培养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
儿童疾病-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
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导读】化脓性脑膜炎是脑部因为感染了化脓菌造成的一种脑膜炎症。
在幼儿当中这种疾病较常见。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如果发现的晚没有及时治疗,它的致死率非常高。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非常急,所以和时间赛跑是挽回宝宝健康挽留生命很重要的一点。
那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是多少呢?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化脓性脑膜炎起病之初,和感冒流感非常相似,孩子会有发烧头疼的症状。
所以该病引起婴幼儿死亡的原因,大部分是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重视而耽误了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最近几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至死率从原本的50%到90%降到了10%以下。
家长的敏感度在早期时能发现化脓性脑膜炎,对孩子的生命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决定治愈率的因素是病情进展的程度。
有很多孩子在治疗之后仍然会留下积水,癫痫等后遗症。
所以对于婴幼儿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在冬季和春季是比较流行,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力差,血脑的屏障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是非常容易受到该病感染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2到4周就可以康复。
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预后情况就不是非常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约有1/3 左右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患有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情况更差。
虽然现在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已经有了针对于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各种细菌的疫苗,但是一旦患上该病,情形仍然不容乐观。
化脓性脑膜炎会使患者的脑粘膜和老师之受损。
这种损伤在该病治疗之后也是不可逆的。
有很多孩子因为患上这种疾病,留下了听力和视力上的障碍,不少孩子因此而失明。
这些后遗症在今后几乎是无法恢复的。
化脓性脑膜炎还易给患者留下肢体偏瘫的后遗症,肢体残疾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这种现象。
另外就是化脓性脑膜炎,还会给患者留下癫痫、脑积水,脑出血等等这些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往往在几小时内就会造成患者死亡。
化脓性脑膜炎
病理
在细菌毒素、炎症因子(TNF、 IL-I、IL-6等)作用下→软脑 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炎症 (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维蛋白渗出、脑水肿) 早期或轻型:炎性渗出物在大脑顶
部表面→大脑基地部和脊髓表面
脑梗死
临床分型
暴发型:骤发起病,迅速出现休克、皮肤
实验室检查 ─CSF典型改变
外观: 脓性,混浊似米汤样 常规:压力↑,WBC≥1000×106/L,但有20% 的病例在250×106/L以下,分类以N为主;蛋 白↑↑,>1.0g/L;糖↓↓,<1.1mmol/L 生化:LDH↑ 病原学:涂片、培养找病原菌 免疫学:用已知抗体测抗原
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
脑室管膜炎
主要发生在治疗被延误的婴儿。治疗困难,病死率和 致残率高。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下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本并发症:
①发热不退、惊厥、意识障碍不改善; ②进行性加重的颈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③CSF始终无法正常; ④CT示脑室扩大。
诊断方法:①头颅透光检查 ②侧脑室穿剌(脑室液 常规和细菌学检查) ③CT/MRI 脑室液:WBC >50 ×106/L, 糖<1.6mmol/L, Pr>0.4g/L
认真与家属谈话及签字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化脑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约15-45%的化脑出现此并发症,加 上无症状的,发生率高达85-90%。正常婴儿硬膜下积液量 ≤2ml,蛋白定量<0.4g/l. 治疗不顺利,即应想到本并发症 ①体温不退/退后复升 ②颅高压征加重/减轻后又明显 诊断方法: ①头颅透光检查 ②硬膜下穿剌(积液常规、 细菌学检查) ③CT/MRI 化验:Pr >0.4g/L, WBC >10×106/L,涂片/培 养找到细菌。 积液形成机制: 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份 渗出→进入潜在的硬脑膜下腔; ②静脉炎性栓 塞→渗出、出血→局部渗透压↑ →水分进入硬 脑膜下腔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分析作者:韩志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于常规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均给予富路通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均给予维生素E片和丹参片口服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精神神智异常情况、智力低下情况、肢体活动情况、视力情况、CT检查结果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异常患儿的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小儿;后遗症;临床治疗儿科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会对小儿的脑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
许多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后都会有后遗症的发生。
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富路通是治疗老年脑功能损伤的常用药物,目前也被应用于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的治疗。
作者采用富路通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患儿6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8例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13岁,平均(652±133)岁。
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1~14岁,平均(738±126)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对于常规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均给予富路通口服治疗,剂量为02~04 mg/kg,3次/d。
治疗1个月后,如果患儿仍然具有精神和智力的异常,或者肢体活动异常、听视觉和语言功能异常,或者脑CT及EEG检查结果异常,则需要继续服药至3个月。
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一、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好发于春冬季节,好发于1个月到5岁的儿童。
该病致死率约为10%左右,其中约有30%的幸存者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听力丧失,视力损伤,精神发育迟缓,意识障碍,行为障碍等。
需经过专业系统的康复治疗,才有可能恢复。
二、步骤/方法:
1、致病菌类型与患儿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不同,其主要致病菌也不通气,预后也不太相同。
若孩子出现发热,烦躁,剧烈头疼,频繁呕吐,畏光,尖声哭叫,囟门增大,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且之前有上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就极有可能患此病。
需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2、该病确诊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结果,也可做血常规,血培养,头颅CT
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一经确诊,需进行抗生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如:降温,降颅压,镇静止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同时需积极治疗并发症:影集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
3、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意识状态,神志,瞳孔,囟门等变化,以早期预测病情变化。
若患儿出现并发症则提示预后不良,若患儿出现后遗症,需积极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康复治疗,帮助患儿促进机体康复。
三、注意事项:
本病致死率约为10%左右,约有30%的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听力丧失,视力损伤,精神发育迟缓,意识障碍,行为障碍等,需接受正规康复治疗。
现在有很多脑科专科医院,康复医院,还有很多医院的康复科都不错,希望孩子经过专业康复治疗可以早日康复。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意义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意义
索军芳;陈国洪;王莉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19)015
【摘要】化脓性脑膜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也可与化脓性脑炎同时存在,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及近年来诊治方法的不断改进,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婴儿化脓性脑膜炎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后遗症[1]。
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可能合并听力损害。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婴儿BAEP指标,分析听力损害情况,探讨BAEP检查的意义及时机。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2013-01—2015-05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化脓性脑膜炎婴儿60例,起病年龄1个月-1岁,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索军芳;陈国洪;王莉
【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
【相关文献】
1.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后循环脑干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庾建英;刘继新;朱沂;李建新;李春丽
2.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J], 冒青;束晓梅;杨冰竹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J], 罗慧;吴惠玲
4.婴儿痉挛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J], 杨健;许克铭
5.婴儿痉挛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J], 杨健;许克铭;吴沪生;杨文民;徐光芝;邹丽萍;罗桂芳;王立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致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听力受损情况。
方法对30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例进行听力检查,并归纳分析,从而了解听力损害情况。
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听力障碍者达40%,有急性期合并症者,其发生率更高,达66.7%。
结论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听力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常规测试听力。
【关键词】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听力障碍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听力障碍,但早干预仍有望恢复。
本文收集30例婴幼儿化脑临床病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为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儿内科住院的存活化脑患儿,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
2.5岁。
均经脑脊液检查,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并予正规治疗。
所有患儿生后1个月内均一次性通过听力筛查。
无耳聋家族史,无外伤史,未曾应用耳毒性药物。
1.2方法于住院期间对30例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测定,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agpointim测试记录系统。
刺激频率20次/s,刺激强度范围0-100dBHL,滤波选择100-3000(Hz),扫描时间10ms,叠加2048次,电极间阻抗小于5kΩ。
测定听力正常值<30dBHL,轻度听力障碍30-50dBHL,中度听力障碍50-70dBHL,重度听力障碍>70dBHL。
2结果
30例中,18例听力正常,12例听力损害,发生率40%,单耳损害7例(左耳4例,右耳3例),双耳听力损害5例。
其中轻度听力损害9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
在急性期发生合并症者15例,有听力损害10例,发生率66.7%,单耳损害6例,双耳损害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害6只耳,中度损害5只耳,重度损害3只耳。
损害表现为诱发电位的波形,反应阈值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及其相应波间期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由表1可见,化脑致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尤发生合并症者,其异常例数增加,中、重度损害亦增多。
3讨论
化脑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因其神经系统后遗症高发,占存活儿的1/3。
因此仍是小儿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尤其是婴幼儿,因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发病率及致残率更高。
若感染波及周围颅神经或因颅内压力增高使颅神经受压、坏死,则可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功能改变。
其中听力障碍发生率较高。
据报导,发生率10%-30%,大约65%发生在疾病早期,而小于1岁婴儿患化脑时几乎均有合併症,凡有合并症者的1/2-2/3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
本文观察结果与此相似。
另据报导,对化脑时听力损害,早期干预,则仍有望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因此,重视化脑患儿听力监测,对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用耳机发出一定频率和强度刺激采用叠加和平均技术获得的,是目前能在体表记录到的仅有的几种较为稳定的诱发电位之一,因其为非创伤性检查,操作简便,准确可信,尤其是V波重度性好,稳定,不受年龄、意识状态及智力水平等限制,可做为听阈的可靠指标。
故化脑患儿应常规测试听力,争取对听力障碍早发现,早治疗。